02保护早产胎儿到新生儿的安全过渡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早产的风险和措施

如何预防早产的风险和措施

如何预防早产的风险和措施早产是指孩子出生的时候未经足月,通常发生在妊娠28周到37周之间。

早产儿面临着许多健康风险,因此预防早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早产的风险和措施。

1.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孕妇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钙、铁和叶酸等,以促进胎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早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应坚决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合理控制体重:正常体重有助于减少早产的风险,过度肥胖或过度瘦弱都会增加早产的可能性。

•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减少早产的风险。

2. 应遵循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孕妇应避免过度劳累和过重的工作负荷,以免增加早产的风险。

•保持充足的休息:孕妇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减少早产的风险。

•避免感染:孕妇应勤洗手,避免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源接触,以减少早产的风险。

•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有毒化学品和放射线,以保护胎儿的健康。

3. 定期产前检查和监测•定期产前检查:定期产前检查是预防早产的基本步骤之一,医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早期问题。

•测量宫颈长度:通过使用超声波测量宫颈长度,可以帮助评估早产的风险。

宫颈缩短可能是早产的预警信号。

•监测子宫收缩:孕妇应该密切关注子宫收缩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孕期教育和心理支持•孕期教育:孕妇和其家属可以通过参加孕期教育课程了解早产的风险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孕期护理知识。

•心理支持:孕妇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人和医生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她们度过孕期的压力。

•及时就医:孕妇应该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5. 预防早产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孕前保健:如果女性计划怀孕,在孕前应该注重自身健康,补充足够的叶酸和其他重要维生素。

•早产风险评估:通过孕期评估,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早产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概述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满37周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和发育水平不同于足月婴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是为了提供早产儿全面而有效的医疗和护理,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育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专案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早产儿专案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早产儿的全面护理和发育,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以下是早产儿专案管理的主要措施:1. 呼吸支持由于早产儿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

常见的呼吸支持方式包括新生儿呼吸机、氧气疗法和呼吸道清理。

呼吸支持的目标是保证早产儿的氧合和通气功能,预防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

2. 温度调节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

因此,早产儿需要提供恒温环境,并通过皮肤接触来增加体温。

对于较小和较不成熟的早产儿,可能需要使用温床、保温箱等特殊设备来维持适宜的体温。

3. 早期喂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需要采取特殊的喂养措施。

通常会采用胃管或经口鼻管喂养,逐渐过渡到乳汁喂养。

早期喂养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4. 感染预防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感染。

因此,早产儿应该放置在洁净的环境中,并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医务人员和亲属的手卫生,减少外部人员的接触等。

5. 营养支持早产儿由于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对营养的要求较高。

医疗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6. 高危评估与监测对于早产儿,应进行持续的高危评估和监测,包括监测体重、头围、肺功能、心率、血压等指标。

通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可以降低早产儿的风险。

7. 早期康复早产儿的康复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和支持。

相关的康复措施包括物理疗法、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旨在帮助早产儿克服发育延迟和功能障碍,获得良好的功能状态。

注意事项在早产儿专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随访和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及对早产儿家庭的支持和指导。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

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早产儿专案管理措施---简介早产儿是指妊娠期少于37周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与需求与足月儿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专门的管理措施来保证他们的健康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专案管理的一些重要措施,包括喂养、呼吸支持、感染控制、家庭支持等方面。

---喂养管理早产儿由于未能完全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其喂养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喂养管理措施:1. 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生素。

早产儿应尽早开始进行母乳喂养,即使只是少量逐渐增加。

对于无法直接吮吸的早产儿,可以使用乳管或借助抽奶器将母乳喂给他们。

2. 人工喂养对于无法完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以采取人工喂养。

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婴儿的需求适时喂养。

3. 定时喂养早产儿的肠道功能较弱,容易产生消化问题。

因此,喂养时间宜固定,间隔不宜太短,以避免肠功能负担过重。

---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未能完全发育,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

以下是一些呼吸支持的管理措施:1. 呼吸机辅助对于需要呼吸支持的早产儿,可以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医生会根据早产儿的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确保其氧气供应和呼吸功能的正常。

2. 保湿呼吸早产儿的皮肤较为脆弱,容易出现呼吸道干燥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呼吸机时,可以通过增加湿度来保护早产儿的呼吸道,减少黏液的积聚。

3. 呼吸训练随着早产儿生长发育,呼吸功能逐渐改善,可以进行呼吸训练,帮助其逐渐摆脱呼吸机的依赖。

---感染控制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以下是一些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1. 无菌操作早产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需要保持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2. 感染筛查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感染筛查,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等方面,及早发现感染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隔离措施对于存在传染性疾病的早产儿,需要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早产儿即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自身抵抗力较弱,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一、保持早产儿的温暖1.应尽量让早产儿与母亲保持皮肤接触,进行“袋式护理”,将婴儿放置在母亲的胸前,让母亲用双手捧住婴儿。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或温带,保持婴儿体温稳定。

二、合理喂养1.初期使用经过咨询的医生或护士推荐的人工奶或乳汁进行喂养,可以使用尿管、鼻胃管等途径进食。

2.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3.喂养间隔约2-3小时,每天喂养次数不少于8次。

4.对于不能进食自己的早产儿,可以采取胃管喂养或经口喂药的方式。

三、保持早产儿的卫生1.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风力过大。

3.定期更换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

四、注意早产儿的睡眠和休息1.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婴儿的睡眠。

2.进行规律的作息安排,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让婴儿多进行体力活动,促进其身体发育。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1.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包括测体重、测身高、查体等。

2.如有发现身体异常或疾病,请及时就医。

六、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1.给予婴儿关爱和呵护,增强其安全感。

2.和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3.避免长时间的孤独,尽量让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陪伴。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照顾1.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传染疾病。

2.家庭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3.给予婴儿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培养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八、定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1.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早产儿的管理措施。

2.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小组,了解更多关于早产儿管理的知识。

以上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家长和照护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最新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最新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完整版)摘要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围产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加,妊娠间隔改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产率呈上升趋势。

为降低我国早产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早产相关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本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指南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定义的讨论、识别早产高危人群的方法、预防策略、新的循证证据及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单胎妊娠、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防治。

本指南标出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采用GRADE分级。

证据质量等级分为:✦高级(Ⅰ):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级(Ⅱ):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两者大小不同的可能性;✦低级(Ⅲ):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小不同;✦极低级(Ⅳ):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推荐强度等级分为3级,强烈推荐(A):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推荐(B):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良好实践声明(C):基于非直接证据或专家意见、经验形成的推荐。

01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定义的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受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遗传、医疗保健水平及早产儿救治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的两次Delphi调查结果,本指南早产下限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的标准;但是,提倡积极救治≥26周胎龄的超早产儿,有条件的地区在产妇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不放弃对24~<26周有生机儿的救治。

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早产可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早产儿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早产儿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预案背景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和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的救治能力,确保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保障早产儿在救治过程中的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

3. 加强早产儿护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早产儿救治小组,负责早产儿的救治工作。

2. 设立早产儿救治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救治工作。

3. 设立救治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四、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对疑似早产儿进行早期识别,包括胎龄、体重、Apgar评分等。

(2)对早产儿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救治小组。

2. 院内转运(1)早产儿病情稳定时,可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负责转运。

(2)早产儿病情危重时,由救治小组组长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转运。

3. 入院救治(1)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根据早产儿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保暖、氧疗、营养支持、抗感染等。

(3)对早产儿进行定期检查,如生长发育、黄疸、神经系统等。

4. 预防并发症(1)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适当的氧疗和呼吸支持。

(2)预防早产儿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3)预防早产儿贫血,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给予输血。

(4)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给予激光治疗。

5. 出院后随访(1)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其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情况。

(2)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护理。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早产儿救治应急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早产儿病情评估、救治流程、并发症预防等。

六、预案总结1. 预案实施过程中,定期对早产儿救治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救治措施。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一、前言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即259天)以前出生的胎儿。

早产儿的出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母体疾病、孕期并发症等。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早产儿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二、早产儿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早产儿的生存和健康2. 规范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流程3. 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4. 促进早产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三、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内容1. 早产儿的筛查和诊断(1)孕期的早产儿风险评估:对高危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妊娠状况、妊娠并发症等;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早产儿的诊断:在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中,对孕妇的胎儿发育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早产儿的风险因素,立即进行诊断和监测,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措施。

2. 早产儿的救护和护理(1)早产儿出生后的救护:对早产儿进行及时的呼吸道管理、饮食管理、体温调节等救护措施,确保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2)早产儿的科学喂养:根据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适当比例,保证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早产儿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对早产儿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早产儿的心理支持:给予早产儿及其父母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早产儿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3. 早产儿的出院管理(1)早产儿出院条件: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生命体征、膳食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在出院后不会出现健康问题。

(2)出院指导和计划:为早产儿及其家庭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和计划,包括喂养计划、生活护理技巧、就诊和接种计划等。

(3)出院跟踪和定期随访:确保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对早产儿及其家庭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四、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实施1. 加强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一、出生前的准备在早产儿出生前,医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适宜的暖箱、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等。

同时,医护团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好早产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方案。

二、出生时的处理1、保暖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将其放置在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用温热的毛巾包裹,减少热量散失。

2、呼吸支持评估早产儿的呼吸状况,如有呼吸窘迫,应及时给予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

3、初步评估快速对早产儿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包括心率、呼吸、肤色等,判断是否存在窒息等紧急情况。

三、住院期间的管理1、体温管理保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至关重要。

暖箱的温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和病情进行调节,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 365 375℃之间。

2、呼吸管理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根据需要调整呼吸支持的方式和参数。

对于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采用刺激足底、使用咖啡因等方法进行处理。

3、营养支持(1)肠内营养尽早开始微量喂养,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对于吸吮和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采用管饲喂养。

(2)肠外营养在肠内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补充肠外营养,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4、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

早产儿的病房应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5、神经系统监护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监测早产儿颅内出血、脑积水等情况。

同时,进行神经行为评估,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异常。

6、视网膜病变筛查对于出生体重小于 2000 克或胎龄小于 32 周的早产儿,应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7、听力筛查早产儿出院前应进行听力筛查,对于未通过筛查的早产儿,要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四、出院后的管理1、家庭环境准备早产儿出院回家前,家长应准备好清洁、温暖、安静的居住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2、喂养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引言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

由于其身体不够健全发育,早产儿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提供给早产儿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早产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和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

通过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发育情况可以得到改善,并减少长期的健康风险。

早产儿护理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刺激性适当的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早产儿护理措施:1. 外界环境的控制早产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他们对光线、噪音和温度的敏感性比较高。

因此,为早产儿提供一个安静、温暖和适合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a. 光线控制早产儿通常需要避免过亮的光线,因为他们的眼睛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有限。

保持病房的光线柔和,或使用遮光窗帘,可以减轻早产儿的不适感。

b. 噪音控制早产儿对噪音敏感,过大的噪音会对他们的休息和发育造成干扰。

因此,在早产儿的病房中,应该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可以通过使用静音设备和提供噪音屏障来降低噪音水平。

c. 温度控制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因此,保持早产儿的病房温暖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暖气或保温设备,如温床或孵化箱,可以帮助维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

2. 饮食与营养早产儿需要特殊的饮食和营养支持来满足他们快速生长的需求。

a. 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增强早产儿的免疫系统。

鼓励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b. 人工喂养如果早产儿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采用人工喂养。

选择适宜的婴儿配方奶粉,并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导进行喂养。

c. 营养补充早产儿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如维生素、铁剂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早产儿提供合适的营养补充。

3. 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可能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

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

然而,早产儿和足月儿在护理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早产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宝宝。

一、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

由于他们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早产儿需要更加细致和特殊的护理。

1.保持温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感到寒冷。

在护理早产儿时,要确保他们保持适宜的体温。

可以使用保温箱、温暖的衣物和毯子来帮助他们保暖。

2.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可能需要呼吸支持设备,如呼吸机。

在使用呼吸机时,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呼吸情况,并定期检查氧气浓度。

3.饮食管理:早产儿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需要特殊的饮食管理。

最初,他们可能需要通过管道进行喂养,逐渐过渡到吸吮乳汁。

在喂养早产儿时,要确保乳汁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快或过多的喂食。

4.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在护理早产儿时,要注意洗手和消毒,避免带有细菌的物品接触婴儿。

定期检查早产儿的体温和其他症状,如发热或呼吸急促,以及及时就医。

二、足月儿的护理要点足月儿是指在孕期达到37周及以上出生的婴儿。

相比早产儿,足月儿的器官和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要特殊的护理。

1.皮肤护理:足月儿的皮肤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在护理足月儿时,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和化妆品。

定期检查婴儿的皮肤,注意是否有红疹、湿疹或其他异常。

2.喂养管理:足月儿通常可以通过吸吮乳汁来喂养。

在喂养足月儿时,要确保正确的吸吮姿势,避免乳汁进入婴儿的气道。

注意观察婴儿的吃饱和吃饥的表现,及时调整喂养量。

3.睡眠安排:足月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需要充足的休息。

在安排足月儿的睡眠时,要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

定期检查婴儿的睡眠姿势,确保他们的头部不会被压迫。

4.情感交流:足月儿已经具备与父母和护理人员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未满37周的婴儿,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器官未充分发育,所以需要特别的喂养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能够保障其安全,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早产儿进行喂养的各个环节,包括喂奶前的准备工作、喂奶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喂奶后的处理和记录等。

三、相关法规及标准医疗机构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产科护理规范》、《早产儿喂养管理规范》等。

同时,根据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并更新现有的喂养管理制度。

四、管理要求1. 喂养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患儿情况:在喂养前应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喂养的时间、方式和量。

(2)准备喂奶工具:准备好喂儿用的特殊奶瓶、奶嘴等工具,并保证其洁净卫生。

(3)确认母乳或配方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并准备好相应的食物。

2. 喂奶过程中的操作要求(1)按时喂养:一般情况下,早产儿需要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喂奶,确保喂养的及时性。

(2)正确喂奶姿势:喂奶的时候,应采用适当的姿势,保证患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防止呛奶等意外发生。

(3)控制喂食量: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喂食量,逐步增加患儿摄入的食物量,以减少消化系统负担。

3. 喂养后的处理和记录(1)注意观察:在喂奶结束后,应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特别是是否有呛奶或反流等情况。

(2)及时记录:喂养后,应及时记录下孩子的摄食量、喂食时间、大便次数、体温等信息,供医生参考。

五、责任分工1. 医生:负责对早产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具相应的喂养处方。

2. 护士:负责喂养过程中的操作工作,包括喂养准备、喂养过程中的护理和观察等。

3. 其他医护人员:负责对喂养过程进行监护和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患儿的情况。

六、应急措施1. 呛奶处理:一旦发生呛奶的情况,应迅速把患儿的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用温水或温毛巾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呛入气道的食物。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及以下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身体器官未发育完全,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特别的保健和护理。

本文主要介绍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的要点。

一、保护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在保温箱中保暖,并进行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

随着早产儿的成长和发育,家庭护理变得非常重要。

家里的保暖设备和监测仪器可以帮助家人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而母乳喂养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二、预防感染的发生早产儿因为身体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的抵御能力很差,很容易感染。

所以,在给早产儿喂食或处理早产儿的生活用品时,必须保证清洁卫生。

对早产儿的家庭来说,家里要经常清洁,保持空气流通,并要避免早产儿与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

三、加强早产儿的体弱营养早产儿出生后需要采用适宜的喂养方式,其中最好的方法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早产儿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如果不能母乳喂养,那么可以采用特制奶粉来代替。

四、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脏和肝脾等方面的保健和护理早产儿由于身体未完全发育,相比于足月婴儿,可能存在呼吸道、神经、心脏及肝脾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保健与护理方面,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教育非常重要。

家庭护理中要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先及时联系专业医生对症治疗。

五、早产儿的发育及早干预早产儿可能会在生长及发育方面出现滞后。

所以,及早进行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发声、读书等,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身体素质,促进早产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早产儿保健和护理非常重要,需要全家人的关注和呵护。

在早产儿护理中要注意保证宝宝的生理安全、预防感染、加强体弱营养、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脏肝脾等方面的保健和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

良好的保健和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早产儿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让他们顺利地度过成长历程。

早产宝宝预防及护理知识

早产宝宝预防及护理知识

早产宝宝预防及护理知识1. 早产的定义和原因早产是指妊娠不满37周的婴儿出生。

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因素:子宫颈功能不全子宫颈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早产原因之一。

子宫颈功能不全指子宫颈在妊娠期间过早松弛或开口,导致胎儿过早出生。

子宫和胎盘问题子宫和胎盘问题也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胎盘功能不全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早产。

孕妇的健康状况孕妇的健康状况对胎儿的发育和成熟有重要影响。

例如,孕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时,都可能导致早产。

2. 早产宝宝的预防措施早产对婴儿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早产宝宝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

以下是一些早产宝宝的预防措施:孕期保健孕妇应在怀孕前期就开始进行孕期保健,包括进行孕前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营养补充和合理锻炼等。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并做好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

控制孕妇的健康状况对于孕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患者,应严格控制疾病,保持良好的体重控制和药物治疗,以减少早产的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度劳累和压力对孕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对于预防早产至关重要。

3. 早产宝宝的护理知识早产宝宝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

以下是一些早产宝宝的护理知识:保持温暖早产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出现低体温。

鼓励妈妈进行早乳喂养,及早接触皮肤接触,促进早产儿保温。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宝宝最好的食物。

母乳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宝宝需要的营养。

母乳还含有丰富的抗体,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注意呼吸道保护早产宝宝的呼吸系统不完善,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草烟雾、尘埃等有害物质的刺激。

提供良好的环境刺激早产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充分发育,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促进神经发育。

可以适当播放柔和的音乐、提供适当的触摸刺激等。

早产儿康复计划

早产儿康复计划

早产儿康复计划介绍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低于37周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他们需要额外的护理和康复计划来促进他们的发育和健康。

本文将提出一个早产儿康复计划,旨在帮助早产儿顺利度过他们的成长阶段。

目标早产儿康复计划的目标是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和健康,以尽量减少长期发展障碍的风险。

以下是该计划的主要目标:1. 促进早产儿的早期认知、动作和语言发展。

2. 建立早产儿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3. 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父母和家人有效地参与早产儿的康复过程。

4. 防止和及早干预早产儿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康复策略早产儿康复计划将采取以下简单策略,以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和康复:1. 婴儿早期护理:提供科学的喂养计划和定期体检,确保早产儿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医疗关注。

2. 发育评估和监测:将定期评估早产儿的发育水平,并跟踪他们在认知、动作和语言方面的进展。

3.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早产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促进他们的运动发展。

4. 言语疗法:提供个性化的言语疗法,帮助早产儿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

5. 家庭支持和教育:为父母提供关于早产儿护理和发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早产儿的特殊需求。

6. 心理支持:提供早产儿和他们的家庭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可能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时间框架早产儿康复计划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框架:1.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重点关注婴儿的基本护理和发育评估。

2. 婴儿出生后的2-6个月:逐渐引入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开始进行言语疗法。

3. 婴儿出生后的6-12个月:加强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继续进行言语疗法。

4. 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以后:根据需要进行长期康复治疗和发展监测。

结论早产儿康复计划是为帮助早产儿顺利度过成长阶段而设计的。

通过定期评估、物理治疗、言语疗法和家庭支持,早产儿有望获得更好的发育和健康。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早产儿是指在孕期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的发育不完全,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功能都比足月婴儿脆弱,因此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为了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适应外界环境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1. 早产儿的特点和需求早产儿的特点包括:体重较轻、体表面积较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系统不完善等。

因此,早产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包括保持温暖、定期喂养、注意呼吸道和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等。

2. 早产儿的喂养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未完全发育,不能像足月婴儿一样进食。

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监控。

通常,早产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通过管饲进行喂养,逐渐过渡到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为重要,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3. 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相对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足月婴儿的水平。

因此,早产儿的家长需要耐心和理解,并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支持。

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观察其动作和行为等方式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存在问题,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的医生。

4. 早产儿的健康问题预防早产儿由于生理上的不完善,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如呼吸困难、感染、贫血等。

为了预防这些健康问题,早产儿的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和污染物;- 定期给早产儿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 注意早产儿的饮食营养,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避免早产儿接触感染源,如病人、尘土等;- 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5. 早产儿的心理健康早产儿由于出生时的困难和特殊护理的需要,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早产儿的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提供安全、温暖和稳定的环境。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与早产儿进行亲密的接触、适当的游戏和刺激,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适应能力。

《宝宝早产了怎么办这些防护措施千万要做好》

《宝宝早产了怎么办这些防护措施千万要做好》

宝宝早产了怎么办这些防护措施千万要做好近年来,由于生活的不规律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健康,以及食品安全等等各种问题,使得我们国家的早产儿现象越来越严重。

那么,早产儿与普通婴儿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是早产儿妈妈们揪心的地方。

什么是早产儿?目前我国多把胎龄<37周(259天)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由于身体诸多器官发育不成熟,早产儿的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

所以专家特别建议,早产儿和足月儿在身体发育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要照顾好早产儿,不能完全参照足月儿的照顾经验。

早产儿的奶粉怎么选择无论对于早产儿还是足月儿,母乳永远是最佳的食物。

但对于那些因为早产而奶水不足,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实现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来说,选择合适的奶粉至关重要。

由于早产儿提早出生,营养先天不足,并且后期生长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但肠胃还未发育成熟的他们消化能力较差,一般的奶粉难以应对这种特殊情况。

因此,早产儿宝宝的家长应选择营养高、易消化等有针对性的配方奶粉。

早产儿奶粉作为特殊营养食品需求量很低,原料质量要求高,产品配方特殊,需要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ARA 又叫AA),这些成分有助于早产儿的发育。

所以,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一定要选择专门设计的早产儿配方奶粉。

至于该喝哪种早产儿专业配方奶粉,取决于早产宝宝出院的时间和月龄。

一般来说,每个早产宝宝出院的时候,医生都会根据宝宝的各项指标对家长今后的喂养工作做出指导。

家长一定要遵照医嘱来喂养宝宝,不要擅自更改。

''早产儿喂养有技巧除了选对奶粉外,早产儿喂养也有很多技巧。

在喂养早产儿宝宝时要注意以下两点:注意喂奶时间早产儿喂奶一般3小时一次,定时喂养;出院回家后,母乳喂养的建议按需喂养,有需要就给;奶粉喂养的建议定时喂养,3小时一次,也是根据孩子需求定量。

把握喂奶量早产儿由于身体虚弱,消化能力也较弱,有些特殊情况需要禁食。

早产的护理措施

早产的护理措施

早产的护理措施1. 引言早产是指胎儿在孕期37周之前出生。

由于早产儿的发育未完成,他们通常需要额外的护理和关注。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温度、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喂养和定期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2.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温度早产儿对环境的敏感度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温暖、安静和无刺激的环境。

保持恒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

对于早产儿的护理,恒温箱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恒温箱能够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确保早产儿的体温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3. 监测生命体征对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是保证他们健康的重要步骤。

包括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体温监测可以通过贴在早产儿皮肤上的传感器来完成。

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则需要使用相应的仪器。

监测生命体征的目的是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以避免状况恶化。

4. 合理喂养早产儿的喂养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可能尚未充分发育。

为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通常使用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喂养。

早产儿的胃容量较小,因此需要频繁而适量地喂养。

饮食的选择和频率应由医疗专业人员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5. 定期检查早产儿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确保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正常。

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以及检查早产儿的眼睛、听力、肺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定期检查早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6. 维护早产儿的卫生为了降低早产儿的感染风险,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应多次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

保持早产儿清洁和干燥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背部、臀部和褥疮易发区域。

在更换尿布时应使用温水和柔软的棉球,以避免对早产儿皮肤造成刺激。

7. 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和成长早产儿的发育和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提供合适的刺激和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和早产儿进行亲密接触,包括触摸、轻柔的按摩和安抚。

早产儿也可以通过听声音、看图画等方式来接受外界刺激。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早产是指婴儿在孕期不足37周时发生的出生。

早产儿的生命力较弱,容易出现许多健康问题,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为您介绍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出生后,由于胎儿发育未完成,其体重、身长及器官功能均较低于足月婴儿。

他们的免疫力较弱,易受感染;肺功能不完善,呼吸困难的风险增加;消化功能尚未完善,进食存在困难;神经系统发育滞后,易出现智力发育问题等。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护理和管理要点1. 空气质量保障早产儿对吸入的空气质量敏感,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产房和宝宝所在的病房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并定期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常常不稳定,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饮食管理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往往需要经过肠内营养给予,逐渐过渡到乳汁喂养。

护士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给予合适的饮食,并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反应。

4. 保持室温适宜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寒受热。

护理人员应确保室温适宜,可以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保温毯等,来帮助宝宝保持体温稳定。

5.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在照顾早产儿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6. 情感关怀早产儿的母亲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照顾宝宝,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母亲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为宝宝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尽量缩小早产儿与母亲之间的分离感。

三、早产后的康复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康复期内,护理人员在早产儿的生活和发育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生活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刷牙等常规的生活照顾。

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基本卫生,避免感染。

2. 生长发育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并记录在档案中。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1. 简介早产是指胎儿在孕期不足37周就妈妈身体中出生的情况。

早产儿的身体和器官没有充分发育,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的管理方案,包括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营养管理、呼吸和心血管支持、感染预防、家庭支持等方面。

2. 早产儿管理方案2.1 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早产儿的照护应基于以下原则:•保持温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应保持温暖的环境,使用保温设备如暖箱或保温床。

•维护呼吸道通畅: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感染。

•管理喂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需要特殊的喂养方式,如给予母乳或特殊配方奶,逐步增加喂养量和频次。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应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如观察早产儿的体温、呼吸和行为变化,保持洁净环境等。

2.2 营养管理早产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建议:•母乳喂养:早产儿尽量接受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

•配方奶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喂养,可使用特殊配方奶,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可能存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需要额外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3 呼吸和心血管支持•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如给予氧气,使用呼吸机等。

•心血管支持:早产儿的心血管系统不发育完全,可能需要药物支持,如给予血管扩张剂,维持血压稳定。

2.4 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以下是感染预防的方法:•手卫生:照护早产儿前后应洗手,并确保手部清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隔离措施:如有早产儿感染,应将其单独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早产儿。

•预防接种:根据医生建议,给早产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2.5 家庭支持早产儿的管理不仅仅依靠医护人员,家庭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家庭支持的建议:•情感支持:家人应给予早产儿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爱,与其进行亲密接触,使其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的生理功能 ①降低肺表面张力,使肺泡易于扩张,增加肺顺应性。 ②稳定肺泡容积,使肺泡不萎缩。 ③加速肺液清除。 ④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正常流体压力,防止肺水肿。 ⑤减低肺毛细血管前血管张力,肺通气量增加,肺泡内 氧分压增高,肺小动脉扩张。 ⑥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⑦PS中的蛋白sp-A和sp-D增加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⑧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防止毛细支气管痉 挛与阻塞。
1、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iod therapy, ACT) 1.1 证据 1972年以前动物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胎仔肺 成熟。Liggins及Howie用β米松12mg肌注,qd×2进 行人胎肺成熟,预防RDS随机试验结果证明β米松治疗后 24小时—7天,34w早产儿的RDS发生率下降,新生儿 死亡率也下降。1995年,NIH肯定。 1981年NIH组织产前激素治疗的双盲随机的多中心 研究,696名早产孕妇,其720名新生儿,产前分治疗组、 地塞米松(dex)5mg肌注,q12h×4,对照组不给药, 结果治疗组NRDS明显低于对照组13% VS 18% ,新 生儿死亡率差异不大。结果与1975、1978年英国应用β 米松治疗相似。
母胎血O2、CO2及pH值
指标 O2分压(mmHg) CO2分压(mmHg) SO2(%) 子宫动脉 子宫静脉 95 32 98 40 40 76 脐静脉 27 43 68 脐动脉 15 48 50
O2含量(mlO2/dl) Hb(g/L)
携O2能力(mlO2/dl) CO2含量(mmol/l) HCO3-(mmol/l) PH值
1986年Avery等随诊406名用激素治疗胎儿到生后36月, 无神经系统功能及识知、运动能力的不良影响。 1995年NIH召开研讨会,将糖皮质激素促肺成熟作为围 产保健的重大发展,Gnimes1995年曾说1972到1995年 间由于未采用此法,使数万名新生儿死亡,而且使国家花费数 百万元美元去治疗早产并发症。 1995年,crowley 对15份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荟萃分析, 其中9份研究结果治疗对预防RDS无效,3份结果有轻度效果。 15份总结果认为治疗可降低RDS 50%,10份研究认为治 疗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无作用。总合看,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50%。 1994年美国妇产科学会认为,对于胎膜早破孕妇使用Dx 治疗。 1995年,NIH资料总结支持Dx使胎儿成熟效果的证据。
指标 NMR
证据 好
NRDS
IVN PROM 24-28w PTL 29-34w

好 较好 好 好
>34w
治疗至分娩间隔 <24h 24h-7d
不恰当或不同意用
较好 好
> 7d
不恰当或不同意用
1998年以后,ACOG强调每周重复使 用皮质激素治疗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并强调 只在衡量利弊后才能使用第二剂治疗,只在 重新出现难免早产时用作急救时用。
一、胎儿向新生儿过渡的关键 (一)胎儿呼吸系统的转变
1、胎儿的气体代谢 胎肺在胎儿期不起气体代谢作用,胎盘 是母胎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简单扩散,氧 气由母体至胎儿,二氧化碳由胎儿至母体。 正常情况下母亲可供胎儿氧为7-8 ml / kg· min。虽然母子间二氧化碳的压力差不 如氧压力差明显,但胎盘对二氧化碳的扩散 速度是氧的20倍,所以胎儿不易发生二氧 化碳蓄积。
2.4影响循环正常过渡的因素 缺氧如新生儿窒息、NRDS时肺动脉压 增高,持续右向左分流,其次如寒冷、酸中 毒、感染(特别是呼吸系统感染)、先天心 血管、呼吸系统畸形等均可致持续胎儿循环 右向左分流,使缺氧加重且难以纠正,是早 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
如体温调节、营养等也是胎儿向 新生儿过渡的重要环节。

PS是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磷脂PL中主要 为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鞘 磷脂(SM),此外还有中性脂肪,表面活 性蛋白质A、B、C。PC中一半为饱和磷脂 二棕榈卵磷脂(DPPS)是最具表面活性的 成分,与PG一起降低表面张力。PG还能 促进PC的吸附和稳定PS的结构。磷脂PL 与鞘磷脂S的比例:L/S 是衡量肺成熟的 重要标志。PG、PC同样可作为重要S) 窒息 肺水肿 毛细支气管梗阻性肺炎、紫喘
影响PS的因素
胎龄、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释放 激素、甲状腺素、催乳素、缺氧、感染、 酸中毒。
3.4 呼吸中枢发育成熟 通过脑干网状结构中的呼吸神经元发出冲动。早产儿 发育不成熟易出现窒息、呼吸暂停。 3.5呼吸道通畅,胎儿液体肺向新生儿气体肺的过渡:胎 儿肺为液体肺,在产道内胸廓受压,使1/3液体从咽、口、 鼻中挤出。在产程中胎儿分泌儿茶酚胺,使血液重新分配, 保证心、脑、肾上腺的血液供应,促进PS产生,并抑制 氯离子泵活性,使肺液产生抑制,并使肺泡液利于清除。 另有一部分肺液经肺毛细血管及肺淋巴管清除。 当第一呼 吸产生后,气体进入肺泡内,使气与小部分残存的肺液组 成泡沫肺,经过新生儿充分呼吸后,残存肺液由肺毛细血 管全部清除成为气体肺。 肺液的清除取决于产道压力,儿茶酚胺,PS调节及 出生后自由呼吸的建立。
肺液与羊水成分不同
指标 肺液 羊水
pH
渗透压
6.43±0.13
300±6
7.07±0.22
257±1.4
Na+(mEq/l)
Cl-(mEq/l) HCO3-(mEq/l) 蛋白(mg/dl)
150±1.3
157±4.1 2.8±0.3 27±2.0
113±65
87±5.0 19±3.0 100±10.0
3.3 肺表面活性物质 1955年Pattla 首次从动物肺中分离出这种物 质,并称之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1959年,Avery,Mead发 现新生儿RDS与PS缺乏有关。1980年,日本从牛 肺中提出PS,用于治疗NRDS成功。 肺泡上皮细胞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细胞具有细 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板层小体,后者是PS贮 存池,并经过管鞘作用逐渐形成单层方形空管在肺泡 表面铺开、吸附,起到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作用。呼吸 过程中PS逐渐消耗,代谢无用产物被巨噬细胞吞噬, 有用产物被再吸收,与脂肪酸、胆碱肌醇结合,再进 入Ⅱ型细胞,再形成新的PS,其半衰期为12-20小 时。
第三阶段:24周至出生,称终末囊泡 阶段。至26-32周,Ⅰ、Ⅱ型细胞增多,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肺泡囊逐渐成熟, 间质组织减少,毛细血管增生,至34-35 周表面活性物质快速上升。
第四阶段:35周至生后8岁,称肺泡 阶段。终末囊泡的上皮发展为极薄的单层扁 平上皮,毛细血管壁很薄,易于气体交换。 出生时呼吸动作使空气进入肺泡,肺泡扩张, 体积增加,出生后继续发育,成为成熟肺泡。 新生儿的肺泡数约24×106 个,为成人的 1/8-1/6,但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3%, 至8岁同成人。
二、为胎儿向新生儿平安过渡创造条件
(一)延长孕周、减少早产,为新生儿宫内生
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促进胎肺成熟治疗
22-24周已初具气体交换功能,所以此期出 生的新生儿称有生机儿,即在精细的支持及护理下 有存活的可能,但从表面活性物质及肺充分成熟则 至少到34-35周后。早产保胎的初级目标就是设 法使孕周延长48小时,以完成促肺成熟疗程或宫 内转运;中级目标使孕周延长7天以上,使胎儿全 身发育更完善;最高目标是延长孕周到≥35周, 提高生存率,减低病率及残疾率。
2.2 体循环阻力上升,肺循环阻力下降,使左心房压力 上升,回心血量减少,压力下降,生后数分钟时卵圆孔 产生生理性闭合。 2.3 早产儿循环过渡的特点 由于PS较少,生后转变为正常的呼吸历时较足月 儿长,循环过渡也较长。如不能完成呼吸过渡,肺动脉 压力高,右心房压力也高,这样动脉导管、卵圆孔右向 左分流不能及时中断,动脉导管、卵圆孔生理关闭延迟。 健康早产儿血容量相对比足月儿多,主动脉压约为 53mmHg,肺动脉压约为32 mmHg,故出生数小时 即少见右向左分流;出生15小时后较少见左向右分流存 在。
1.2 推荐使用方法: Dex 5mg im q12h×4 或 β-dex 12mg q24h×2 2004年NIH关于重复使用促肺治疗的结论 ①国际资料证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单疗程)对促肺成 熟的效果,其剂量及间隔同意1994年NIH发展研讨会报 告。 ②关于常规或紧急重复产程的利弊,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评 估。 ③重复疗程利弊及使用规则尚需临床研究直到利弊比例的 可信资料完成,重复或急救性重复产前皮质激素治疗的临 床试验应持保留意见。
3.2 胎儿呼吸 12周起胎儿呼吸运动,25周以后呼吸 约每分钟60次以上,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 呼吸有快速规则及快速不规则二种类型。胎 儿呼吸将肺泡及气道内的液体充满气道,使 肺泡充盈,为出生后呼吸维持、肺泡扩张及 保持功能残气量作准备。 肺液是肺组织分泌的液体,约20-25 ml/kg,占肺总量的40%,以3-4 ml /kg· h的速率进行交换更新。
保护早产胎儿到新生儿的 安全过渡
胎儿从宫内“寄生”生活到宫外独立生活的 过渡是决定新生儿乃至一生生命质量的关键 过程,如此过程中发生了异常,轻则患病, 重则夭折或终身残疾。 这种过渡发生在娩出过程及生后数天内,对 于早产儿来说这种过渡十分艰难,围产医学 家包括产科、儿科专家需尽责来保护好这次 过渡的顺利平安。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2.1 胎儿娩出后脐带搏动停止或被结紧, 胎儿胎盘循环中断,体循环阻力上升,新生 儿呼吸建立,PO2上升,使肺血管平滑肌 松弛,血管扩张,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 量增加可达8-10倍。肺循环阻力下降,使 动脉导管的分流量明显下降,加上前列腺素 作用,生后4-12小时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生后一年左右完成解剖学的关闭。
15.8 120
16.1 19.6 18.8 7.4
12.2 120
16.1 21.8 20.7 7.34
14.5 160
21.4 25.2 24.0 7.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