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小题。
(3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阙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案】深秋月夜清冷幽寂的景色。
【解析】根据所描写画面,概括出即可。
注意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对画线部分作简要赏析。
【答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麻比喻离愁,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根据感情的表达,作者表达的是离愁别绪,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以丝麻比喻离愁,把抽象的化为形象的。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古诗文阅读(共16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3分)【答案】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此处上阕写出落寞意境,下阕赞美了梅花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答案】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26《相见欢》阅读练习与答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李煜李后主千古词帝)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亡国哀思凄婉)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西楼台夜晚秋天)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9.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1.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
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13.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4.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答案版
4、板书设计
内容分析
1、通过反复的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用词中的语言表达就是“离愁”。
然而,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
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说起。
2、李煜的人生经历(或本词的创作背景)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961年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
太宗即位后,进封他为陇西郡公。
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种药,人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直,一会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
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
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
“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
3、再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抒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4、词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
①分析上阕所绘之景。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及赏析答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由李煜所创作的,作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
相见欢李煜赏析_《【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这首小令写于后主被掳之后,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小令,每一首都如泣如诉地述说着他心中的孤独、苦闷、哀愁和悔恨,其中《相见欢》是他小令中最为凄婉的作品。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写道“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此句运用了白描,短短六个字就使得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行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登上西楼,举头望去,只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
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胜于痛哭流涕。
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这样贴切的比喻,将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造就了脍炙人口的词句。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
以滋味喻愁,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只能让它始终围绕在心上久驱不散。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统观全文,说的全是白话,自然率真,和血和泪,艺术造诣,居上上乘。
词以情胜,造就了不朽之词作。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相见欢李煜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4分)(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见欢李煜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4分)(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对比阅读答案福清语文教育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对比阅读答案福清语文教育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对比阅读答案【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倩:请。
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乙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阅读训练:《题金陵渡》《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答案《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答案(1)《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答案(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1)《相见欢》阅读答案(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对比阅读答案:福清语文教育网整理(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抽象无形的愁丝比作“丝缕”,用“剪不断,理还乱”比喻愁之繁杂、愁之难解,传神地将主人公的愁绪凸显于读者前面。
(意对即可)(2)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8.亡国哀思凄婉9.用难理的麻丝比喻纷繁的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新增篇目《相见欢》阅读练习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新增篇目《相见欢》阅读练习《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 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1.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其中寓意。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指:3.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能体现这首词意境的描述性文字。
(60字以内)【答案】1.“锁”字明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的景色,暗寓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
2.这里的“滋味”包含着亡国的痛苦、对昔日奢华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情感。
3.一个清秋的夜晚,一弯如钩残月高挂天际,一个身着一袭白色长衫,两鬓已斑的中年男子,流连于梧桐树下,他独自登上院落的西楼,在清寒的月光下无言地望着故国的方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其中寓意”,然后结合词语的本义来理解在句中的语境意,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意思是“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锁”是动词,锁住之意,此处被“锁”的对象是“清秋”,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所以“锁”表面是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实际上借此来寓指自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品味词语意思,鉴赏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所指,然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品味“滋味”的内容。
【参考文档】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201X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201X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201X年广东省梅州市中
考)
201X年·广东省梅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相见欢(4分)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答案:9. C 10.。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
“相逢快乐”李渔一言不发地登上西塔,月亮就像一个钩子。
孤独的梧桐深院锁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1)诗歌注重字斟句酌,生动活泼。
请从这首诗和李渔的快乐会面中找到一个例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
一
)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
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
二
分)
(
2
)“剪不断,理仍乱,是离别的悲哀”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
告诉我它有什么好处。
(
3
(分钟)
参考答案:
十一
、(
一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或:用“深”装饰庭院,描绘重门深锁、幽静孤寂、苍凉空旷的环境。
(
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或者:三句话,用麻丝来描述分离的悲伤,具体化抽象的情感,这一直被人们称赞,。
2019-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
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6分)
【甲】【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0、甲诗和乙诗分别描绘了月夜与雨夜,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4分)
11、说说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好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0.月夜和雨夜都是孤独的、凄冷的,诗人借此抒发了无限的哀痛。
(情与景
各2分)
11.暗用比喻,将“愁”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形象地展示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李煜《相见欢》阅读试题附答案
导语:练习有利于同学们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下面是李煜《相见欢》阅读试题附答案,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答:“无言”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愁苦神态,“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睛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下片词意作简要赏析。
答:“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3、“相见欢”是词曲牌,又名乌夜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4、“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做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的心绪。
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答:运用白描手法,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题目。
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9.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10.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这首词是一首小令,情调哀怨,情景交融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答案9.【试题分析】题干问“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比喻修辞。
D项,“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8.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
9.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8.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共5分) 9.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1)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训练】
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二、
“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
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
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
“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①“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
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4) ②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 “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二、
孤独寂寞
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题1分,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比喻和情景交融。
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
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
C
C
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