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良心观及其道德实践意义_尤吾兵

合集下载

黑格尔论“有”与“无”及其意义

黑格尔论“有”与“无”及其意义





中有




,
中 能 保 泞自身 的

,
靠 的是
变易

,








中有
,



. ,



是 消灭







是发 生 的东西
, “
,
两者 都是 变
,
但又 有 区 别
,
.
在变中
,


.





都 是 逐 渐 流 业而 被 扬 弃
,
但不 是 互 相汤弃 对方 是 对立 的
.
而 是 自身 扬 弃 自身

它是
.

纯是

,
是 不可 感觉

不可
直觉

不 可 表 象的
阻这 种纯有 只 是 纯粹 的抽 象 必 然 要 使 它 过 渡 到 它 的 对 方一 一 规定
,
,
因此是绝 对 的否 定

.


,

自身 具 有 的 这 种 矛 盾 性

,


.
花纯 粹 的 抽 象 中
,






是 同 一 的无




:
,
在其 中




黑格尔伦理国家观

黑格尔伦理国家观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是最高的道德实体:黑格尔认为,国家是最高的道德实体,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形式。

国家代表了普遍的道德理性,是道德生活的体现和维护者。

2. 国家是自由和平等的保障者:黑格尔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来保障人民的自由,通过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来保障人民的平等。

3. 国家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黑格尔认为,国家应该承担起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

国家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使人民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和规章,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国家应该是永久的:黑格尔认为,国家应该是永久的,不受个人或团体的控制和支配。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这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和责任,认为国家应该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和平等的保障者,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应该是永久的。

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研究

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研究

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研究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研究引言:黑格尔(Georg W. F. Hegel,1770-1831)是德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对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国家伦理思想可以被视为其伦理学体系的核心,是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黑格尔的国家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一、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1.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黑格尔认为,个人的自由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个人只能通过参与国家生活来实现自由,并通过履行国家赋予的义务来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国家应该是个人发展的最佳环境和条件。

个人与国家是互相依存的,国家可以为个人提供保护、自由和发展的机会。

2. 国家的自主性与普遍意志在黑格尔看来,国家不仅是一个组织形式,更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有机体。

国家是普遍意志的体现,即国家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自由的真正实现。

国家的自主性使其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和私人欲望,代表整体的成员共同的意志和利益。

3. 国家的价值和目的黑格尔强调国家的内在价值和正当性。

他认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是符合道德和伦理原则的,国家的目的是实现理性和自由的统一。

国家不仅是个人取得自由和成就的地方,也是道德和伦理的实践场所。

通过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个人可以体验到自己作为自由存在的感受。

二、黑格尔国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1. 地位与义务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这个地位既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也是他的职责和义务的来源。

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地位和职责来为国家做贡献,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而国家也应该为每个人提供保护、安全和自由的环境。

2. 社会秩序和法律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最高机构。

只有通过国家的统一和规范,社会的和谐和秩序才能得以实现。

国家制定法律和法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和调节。

3. 教育与道德黑格尔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和意愿。

从善到伪善:黑格尔良心异化思想的辩证理路

从善到伪善:黑格尔良心异化思想的辩证理路

㊃伦理学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18.01.006从善到伪善:黑格尔良心异化思想的辩证理路李雁华(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善是西方伦理学一直以来研究的主题㊂德国古典哲学后期,对于善和道德的定位渐渐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即将道德行为的标准全然安置在个体动机的善性上,黑格尔将这种道德形式称之为 良心论 或 信念论 ㊂ 良心论 本来旨在阐释个体道德行为的崇高性,但同时它也具有毋庸置疑的主观性㊂黑格尔认为如果一个时代普遍以 讲良心 作为行动准则,那么良心的善必然会异化为 伪善 ,由此他展开了 善 良心 伪善 辩证关系的论证㊂关键词:黑格尔;道德与伦理;良心论;伪善;异化中图分类号:B 8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8)01-0025-04一㊁善㊁义务与良心黑格尔对伪善的讨论是从善开始的,而他对善的理解来源于康德的义务论哲学㊂康德反对古希腊以来的目的论或幸福论传统,直接将善规定为内心的绝对义务㊂黑格尔沿袭的正是康德对善的定义方式,他说: 善是作为意志概念和特殊意志的统一的理念㊂ [1]132所谓 意志概念与特殊意志的统一 其实就是指个体一种体现普遍性的道德意志,这和康德的 善良意志 的表达是一致的,即是说个体实现了自身的普遍性就是善㊂所以善意味着道德动机㊁道德法则以及道德结果的统一㊂但黑格尔并不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实践理性直接与法则同一,他认为主体对外在法则的认同㊁实践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他说: 由于特殊性跟善是有区别的,而且是属于主观意志之列,所以善最初被规定为普遍抽象的本质性,即义务㊂[1]136善是义务被实现了的状态,但是并非所有的义务的实现都是善的,所以义务只是善的最初规定㊂要说明这个问题似乎又要回到康德对 出于善良意志 和 合于善良意志 的辨析,真正的善必须在动机上是 出于善良意志 的,如果仅在结果上 合于善良意志 必定产生伪善或形式上的善,在这一点上黑格尔和康德的想法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康德更在意的是主体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纯粹善的可能性,因而对于这种伪善或形式上的善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㊂而黑格尔却把善和伪善当成了辩证的两端,就是说道德善存在着向伪善异化的可能性㊂既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必须寻求一种现实的解决方式,而不是寄希望于上帝或灵魂不朽㊂所以在黑格尔看来真正的善并不在于动机上符不符合善良意志,而是人是否可以现实地生活在义务之中,这就是他所谓的 伦理对道德的超越 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黑格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道德异化的问题㊂黑格尔将义务分为两种,即纯粹义务和个别义务㊂纯粹义务是义务的逻辑概念或定义,它类似于一种 善本身 或 义务感 的表述,其语言形式为 我应当遵循我的义务而行动 ,但究竟哪些义务才是我的义务 在纯粹义务中是没有得到规定的,因而黑格尔说纯粹义务 是一种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却能容纳一切内容的形式 [2]156,也就是说纯粹主义是一种空虚的普遍性,任何特殊性的意志都会破坏其普遍性㊂而个别义务是具体的规定和内容,这种具体的义务规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法律对个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㊁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群体中的身份承担都是义务,但这些义务作为 个别性 时,是外在于主体,甚至与主体是不相干的㊂由此可见,纯粹义务虽然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和认同性,但它同时也是绝对的空虚性和任意性㊂一收稿日期:2017-11-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 Z X 016)作者简介:李雁华(1991 ),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伦理学㊂㊃52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38卷 第1期 2018年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38N o .1J a n .2018方面其绝对空虚性根本无法为行为规定动机,另一方面主体可以任意赋予纯粹义务以内容来行动,如可以将本来非正义的行为解释为自己在履行 我的义务 ,因而纯粹义务需要具体的内容来充实其空虚性㊂相反,个别义务纯粹是具体的规范,但这些具体规范又并非出于自我认同,因而对于主体来说是外在性的和强制的,没有 自我立法 的精神㊂于是黑格尔认为纯粹义务和个别义务之间必须统一起来,而统一的途径就是 良心 ㊂他说: 良心扬弃了自在与自我之间的㊁作为纯粹目的的纯粹义务,与作为一种跟纯粹目的相对立的自然和感性现实之间的分裂㊂ [2]168也就是说良心可以将个别义务上升为普遍性的主体原则,良心可以将外在的具体义务 翻译 成为 我 的义务㊂黑格尔用 翻译 这个词是为了表述具体义务和绝对义务之间的上升次序,即对个体产生规范作用的各种外在义务最终通过良心的 自觉 变为自我的义务感㊂这样,外在特殊规范也就获得了自我的认同㊂那么,良心何以具有这样的功能呢?黑格尔认为这是因为良心有以下两个特点㊂(1)良心是对自身的直接确定性,即确定自己有能力㊁也有义务履行我的义务㊂在良心形成之前的 道德世界观 中,现实中的义务对于意识而言还只是外在的东西,因而在义务与自我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间接性㊂而良心实现了自我与义务之间直接性关联,个体不需要借助任何推理㊁反思,能够直接体认到自我与普遍性的统一㊂(2)良心是对纯粹义务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一种对普遍性的意向,它能够将个别义务的知识意向为一种普遍责任㊂黑格尔说: 真实的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地善的东西的心境,所以他具有固定原则,而这些原则对它来说是自为的客观规定和义务㊂ [1]139所谓 希求自在自为地善的东西的心境 就是指一种追求普遍义务的信念,这种信念是良心的基础㊂正是良心的这两个特点才使个体义务与普遍义务相统一㊂这也反向说明了良心的一般定义,即只有使个体义务主动去符合纯粹义务或客观义务时,自我意志才能称之为良心㊂二、从良心到伪善的辩证在确证了良心可以将个别义务上升为普遍性的主体原则后,黑格尔随即区分了 真实的良心 和 形式的良心 ㊂他说: 在真实良心中未被区分的东西,是可以区分的,而且正是认识和希求的主观性这种决定性要素,才能使自己跟真实的内容分离,使自己独立存在,并使这真实的内容降低为形式和假象㊂ [1]140樊浩认为: 真实的良心是社会的或实体的㊁具有某种客观性的良心㊂ [3]而 形式的良心 却是一种个体性的㊁主观的良心,这种良心的主观性其实伴随着自我立法的任意性,它想要按照良心的要求而行动,但却将任意目的都当作良心的要求,这样良心就异化了自身,走向了伪善㊂黑格尔所谓的 形式的良心 其实是有具体指涉的,他用此批判了两种道德主义理论:第一种是康德主义者施雷格尔的信念论伦理学;另一种则是耶可比式的浪漫个人主义思想,黑格尔称其为 优美灵魂 ㊂信念论的核心是内心动机的纯粹性㊂内心动机的纯粹性是一种对自己内在善良意图的主观确信㊂就是说个人信念的权威足以对抗所有的人都在奉行的客观法则,这样人对自己的信念是否保持忠诚成了自我义务的唯一尺度㊂由此,康德尚且注意到的在自我意志和外在义务之间尚有一个需要努力使之普遍化的过程在信念论这里完全消失了㊂黑格尔认为这种信念形态的道德其实为伪善和邪恶埋下了伏笔㊂他说: 如果好心肠㊁善良意图和主观信念被宣布为行为的价值由来,那么什么伪善和邪恶都没有了,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他都可通过善良意图和动机反思而知道在做某种善的东西,而且通过他的信念的环节,他所做的(恶)事也就成为善的了㊂ [1]153优美灵魂 是信念论的宗教性体现㊂黑格尔认为,当主体一味讲求行为动机的纯洁性和内在性,最终必将导致一种自身无法行动的对灵魂的 孤芳自赏 ㊂所以 优美灵魂 是一种信仰式的体验,它体现了灵魂纯粹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纠结㊂一方面,灵魂渴望绝对的纯洁无染;另一方面,这种纯洁性又无法体现在任何现实行为之中㊂优美灵魂只能是一种内在的 静观 ㊂黑格尔说: 自我意识缺乏外化的力量,缺乏力量把自己变为事物并承受住存在㊂自我意识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因实际行动和实际存在而玷污了自己内心的光明磊落;并且为了确保内心的纯洁,它回避与现实接触㊂ [2]188于是这种最为纯粹的状态也是最为贫乏的状态,它其实无法作为行为的动机,也就是说它不可能作为道德行为的真正基础㊂由此,这种 形式的良心 就面临着向伪善异化的风险㊂黑格尔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了伪善的定位㊂(1) 保证 对真实行为意图的掩盖㊂黑格尔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必须经过对义务信念的 保证 , 保证 自己对自身的义务有深切的信服,也就是说 保证 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说服,说服自己某项义㊃62㊃第38卷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务是我的行动的真正动机㊂但是这种语言的 保证是否具有绝对性呢?即根植于自我意识的动机是否和外在语言的 保证 具有绝对一致性?黑格尔认为答案是否定的㊂ 个别自我或个人所怀抱的意愿能够从义务㊁从普遍的和纯粹的意识所具有的意志那里分离开来 [2]184㊂即是说个体行为的真实动机和语言的 保证 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在行动上的 善良意志 和在语言上的 我本着良心 是等同的,但是反过来,在语言上的 我本着良心 未必代表真的是以道德义务为动机㊂这样,在语言中良心的 保证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于口头上的标榜㊂若将对他人的恶 保证 为善,其真实的行为意图就会被掩盖,行为自身的善性也不复存在㊂(2)手段对目的的颠覆㊂黑格尔首先批判了 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 的命题,黑格尔认为手段和目的具有同一性,手段因目的价值而具有价值,即是说如果目的是正当的,手段也应该具有正当性㊂以明显为恶的手段声称为了实现某种善的目的是不合理的㊂ 为了某种善良目的,把原来完全不是手段的东西当作手段,把某种本来神圣的东西加以损毁,总之把罪行当作某种善良目的的手段,以上种种行为都变成许可的,甚至还是人们的义务 [1]151㊂黑格尔认为这样的手段不是真正的手段,起码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手段,是伪善的表现㊂(3)良心对法则的异化㊂伪善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生活之中的动机具有隐匿性㊂康德将法则归之于人类理性自我立法的基础上,即归之于个人内在的推理能力㊂他说: 纯粹理性单凭自身就是实践的,并给予人一条我们称之为道德法则的普遍法则㊂ [4]30就是说他以行为的动机作为法则的基础,并由此取消了一切外在道德法则的合理性㊂他相信人类从良知中便能推导出自身的绝对义务,并且这种绝对义务一定符合普遍性的法则㊂但是在伪善中,这种内在性的法则面临着语言异化㊂因为人人宣称本着良心做事,即按照内心中的道德法则做事,哪怕不道德的行为也可以宣称本着自己的良心,我们无法揣测其动机到底是否本着良心,于是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必然无法作为普遍性的道德法则㊂这样,良心的普遍性在伪善中被异化了㊂由善到伪善是精神哲学视域下善自身的演进之路,也可视为启蒙运动之后的理性崇拜的结果㊂理性塑造了个体自由的觉醒,但同时也导致了极度的个人中心主义,个体排斥既定法则㊁习俗和群体,企图将一切实践问题归之于个体理性的觉悟,但这种理性往往会异化为主观性,从而导致伪善㊂三㊁ 符合义务 与 生活在义务之中黑格尔在 道德世界观 的探讨中,赋予道德以自由㊁理性㊁个体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 现代 的标志㊂ 他(黑格尔)将道德描述为如下这种精神,它克服了基督教信仰世界的自我异化,经由早期现代的教化,最终得到一种关于与理性的普遍法则相等同的个体自我意识 [5]218㊂由此可见,黑格尔认为道德是近代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在某些层面上它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所追求的私人生活内容㊂正因如此,他在 道德世界观 中阐发的义务观念㊁自由观念都是康德式的,而他其实是对康德式的自律主义道德持批判态度的,因为康德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自由和理性基础之上的㊂但是黑格尔认为这种自由观和道德观都是极其贫乏的,它的贫乏性就体现在 个体自由只能被这样想,好像它只要有纯理性的㊁有以根据为支撑的意图就足矣,而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把与我们对立的实在性理解为客观化,理解为这样一种自我规定的体现 [6]52㊂也就是说,基于个体纯粹理性的道德观念必然存在着异化的风险㊂这在受康德影响的后期德国古典哲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良心论 与 信念论 的泛滥就是明证㊂良心论问题的实质是对于义务合理性的解释,义务是道德行动的外在依据,并非道德推理的结果,因而义务的客观性来自于外在的建构性,而并非主体的任意性㊂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义务是群体或共同体对个体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根据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的身份和角色,不同的身份对应不同的义务㊂如果抽掉个体的身份归属,将个体作为一个抽象的个人,那么义务势必也变得抽象和无所依据㊂这是康德义务论的局限,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判也是基于以上原因㊂因而,黑格尔所要说明的善并非是一种个体如何实现自身义务的 善 ,也并非是一种动机如何纯粹的 善 ,他要探讨的善是人如何生活在义务之中㊂他认为生活世界要真正实现一种优良的伦理秩序,必须建立一种实体性或客观性存在形态㊂这里所谓的 实体性 是指个体的意志和义务始终有一个 坚实 的出发点㊂ 实体 的概念来自于黑格尔对古希腊城邦生活的崇尚,他认为希腊社会是一个实体性社会,在这种实体状态中,个体的理性和人格都尚未形成,而个体的行动则完全依据城邦的法律和习俗,因而个体和城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个体的行动就有了城邦的实体性基础,而不是主观任性的㊂古希腊这种社会状态给了黑格尔应对启蒙运动以来㊃72㊃李雁华:从善到伪善:黑格尔良心异化思想的辩证理路道德自由主义问题的灵感㊂他认为启蒙运动导致了个体的极大解放,但同时这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 原子式 的生活状态,这样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便不再依据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性的定在,而完全依靠个体的理性自觉,这就为 良心异化 创造了条件㊂由此,黑格尔期望为现代独立的个人找到一种可以重新回归实体的方式,通过这种实体性关系让人重新发现责任的客观性,而这种方式就是伦理生活㊂黑格尔的 伦理 理念其实是 家庭 市民社会 国家 的三段论的辩证过程㊂ 家庭 是自然性的伦理实体,主体之间以爱为 交往 原则㊂ 市民社会 中的个体处于疯狂追求私利的状态,但在这种自私的利益追求中人们确立了共同体的必要性,因而国家就形成了㊂在国家阶段个体放弃了市民社会中的 自我中心主义 ,通过理性和教养共同参与公共事物,彼此的权利也得到了相互承认㊂在这样的实体状态下,个体既能体会到家庭的 爱 ,又同时服务一个更大的公共共同体㊂如霍耐特所说: 伦理部分的论证无疑展开了这样一种观念,即 国家 中的社会成员出于这样一种互动领域,在其中他们借助共同的㊁ 普遍的 活动而达到自我实现,而 家庭 中的个人通过爱的奉献来实现他的自由并在 市民社会中实现他 自我为中心 的利益 ㊂ [7]126伦理世界 包含着 道德世界 里业已形成的理性㊁自我㊁自由的品格,这些都是西方启蒙的重大成果,而黑格尔认为只有超越个体性道德和自由的任意性和局限性,在一种有机的实体性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启蒙运动在自由㊁自我问题上取得的成果㊂因而黑格尔并不是反对拥有良心的主体,而是执着反对由于个体良心的立法而忽视个体应该承担的共同义务,进而导致良心异化的现象㊂四㊁结语从良心的善异化为伪善,黑格尔的论证不仅仅是在说明个人道德实践中的虚伪性,他更想阐释的是人类不断追求善本身或道德本身的纯粹性产生的自我异化㊂黑格尔将良心论与伪善论结合起来研究有其独特的历史向度,他要说明的是,良心虽然是人类道德实践的重要根据之一,也是个体崇高性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但如果一个时代或整个社会都将良心作为普遍信仰,甚至把它作为社会整合的方式,这反是对良心的戕害,真实的良心势必走向形式的良心㊂其实这也是中国儒家良心论在现代性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㊂因而,良心与伪善之间不是一种逻辑的联系,而是一种历史性和经验性的联系,这一方面体现在一个时代社会理想和现实异化的冲突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个体德行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纠结上㊂这是黑格尔伪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㊂参考文献:[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伍德.黑格尔的伦理思想[M].黄涛,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6]霍耐特.论我们自由的贫乏 黑格尔伦理学说的伟大与局限[J].王歌,译.世界哲学,2013(5):48-58.[7]霍耐特.不确定性之痛 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M].王晓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F r o mG o o d n e s s t oH y p o c r i s y: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 L o g i c o fH a g e lC o n s c i e n c eA l i e n a t i o nT h o u g h tL IY a n h u a(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N o r t h w e s t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L a n z h o u730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G o o d n e s sh a s a l w a y sb e e n t h e t h e m eo fw e s t e r ne t h i c s,a n db y t h e l a t e p e r i o do fG e r m a nc l a s s i c a l p h i l o s o p h y,t h e c o n c e p t p r e s e n t e da s a f e e l i n g o f e x t r e m e l y r o m a n t i c,w h i c hH e g e l c a l l e d c o n s c i e n c e.C o n s c i e n c e a i m s t o e x p l a i n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i n d i v i d u a lm o r a l b e h a v i o r,b u t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i t h a s n o d o u b t s u b j e c t i v i t y.H a g e l t h o u g h t t h a t i f a n e r a g e n e r a l l y u s e s c o n-s c i e n c e a s t h e c r i t e r i o no f a c t i o n,t h e n c o n s c i e n c ew i l l i n e v i t a b l y b e a l i e n a t e d i n t oh y p o c r i s y,t h u s h e l a u n c h e d a k i n do f"g o o d-n e s s-c o n s c i e n c e-h y p o c r i s y"d i a l e c t i c a l a r g u m e n t.K e y w o r d s:H a g e l;m o r a l a n de t h i c s;c o n s c i e n c e;h y p o c r i s y;a l i e n a t i o n(责任编辑:蔡宇宏)㊃82㊃第38卷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论黑格尔的良心观

论黑格尔的良心观

论黑格尔的良心观
黑格尔的良心观
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的良心观是一种根据理性和道德行为原则来定义良心的思想体系,其中有三个重要部分:理性行为原则,即基于道德的普遍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即基于实践行为准则;良心原则,即基于自我内在观察和评价行为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良心是人们基于道德和实践准则来衡量行为原则的内在标准,它是内在的和强有力的。

良心的正确理解实际上是其核心所在,它应该基于普遍的道德规则,是一种采用理性和理性行为原则的标准,是一类内在的知觉,直接通过自省来被认识,它贯穿于行为表现和道德选择之间。

此外,良心观是一种强调自省和自我认知的学说,强调个人自身在行为准则制定的过程中的自身自省,以认知认知的趋势为中心,将行为链接到道德上。

同时,这种理论实际上也体现出人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尊重,倡导采取富于智慧的行为原则,并强调感情的支配也不失为一种情感上的衡量行为的一种理性思维。

因此,黑格尔的良心观提倡采用具有理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的办法,构建一体化的行为准则体系,以认知认知的趋势为中心,使行为构成一种和智慧、道德以及深刻感情具有平衡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实际中,人们可以根据良心判断,坚持记住正确的行为
准则,促进良知和意识价值的培育,从而使自身的行为健康可控,为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念的起源、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黑格尔作为19世纪德国知名哲学家,他的伦理思想对于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黑格尔的伦理思想,并探讨其对人类道德行为和社会建构的意义。

一、黑格尔的伦理基础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石,它是自由意志的产物。

他反对功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道德观,主张道德是人们对自己自由意志的体验,并通过道德行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黑格尔看来,伦理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引发内心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二、人类自由意志的实现黑格尔主张道德行为的核心是人类的自由意志,他提出了一种名为“自我实现”的观念。

在他看来,人们通过自我认同与接受他人的认同来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

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并在社会中形成有意义的行为。

三、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黑格尔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看做是辩证统一的,个体的自由需要通过社会的框架来实现。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使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惠及整个社会。

社会的存在为个体提供了实现自由的平台,而个体的行为又同时影响和塑造着社会。

四、道德行为与道德原则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范,黑格尔提出了“田园与市集”之说。

他认为,田园代表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培养道德品质,而市集则代表着个人在公共领域中实践道德。

在田园中,个体应该注重自我培养和自我反思,通过内省来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而在市集中,个体应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通过实践来构建积极的伦理秩序。

五、伦理行为与社会责任黑格尔关注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他认为,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来对待他人,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和历史的责任。

个体的道德行为不仅关乎自身的自由意志,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秩序。

因此,个体应该在实践道德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和历史的进程,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论良心

论良心

论良心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范畴,是人类共有的美德。

孟子、王阳明、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经院哲学、康德和黑格尔等对良心都有过很深刻的阐述。

虽然中西方良心观的差异不是绝对的,而是关于良心源头与走向之诠释所持倾向的相对差异,但在历史观上两者却是唯心的。

从唯物史现出发,良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条件下,由人的认知程度和特定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是人们根据个人学习、接受教育和生活实践经验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并以此评价或指导自己的行为。

标签:良心;良心观;比较;唯物史观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范畴。

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不可捉摸的神秘性和无法抗拒的规范力量,吸引了无数的哲学家及伦理学家对它进行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良心是什么?从何处来,会往何处去?直至今天,人们仍然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许慎《说文解字》中把“良”解为“善”、“好”;“心”则释为“心理”、“思想”和“意识”:古人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意识及感情等都说做心。

因此,“良”、“心”合为“良心”,就是指关于善、好的心理、思想、意识,亦即道德价值意识。

而在西方语源中,不管是英语(Conscienee)、法语(COnscience moral)、德语(Cewissen)、罗马语(Synueresis)以及希腊语(syneidesis)等,其前缀Con、Ce、Svn都有“共同”、“一起”的意思,而词干部分则为“知识”、“明白”之意,合起来就是“共识”,进一步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共识:即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

由此可见,不论中西,良心都是道德价值意识和道德评价的意思。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把良心和道德价值意识完全等同起来。

其词源含义不能当作概念的定义:即不能因为良心的内涵具有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的一切属性,进而误以为良心的外延也会包括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

归根结底地说,良心固然都是道德价值意识,但道德价值意识却不都是良心。

我国历史上首位提出“良心”概念的人是孟子:“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黑格尔理念

黑格尔理念

黑格尔理念黑格尔理念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提出的一种哲学体系,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代表。

黑格尔理念主要探讨了自然、精神和历史等方面的问题,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柏拉图哲学结合,建立一个关于世界本质和真理的理论体系。

首先,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是其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

他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以矛盾和对立的形式进行的。

这些对立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会逐渐上升到更高级别的统一。

黑格尔称之为"方面内部的对立"。

通过这个辩证法的过程,黑格尔试图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同时也展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本质规律。

其次,黑格尔的精神理论是他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的思维和精神活动是由社会和历史条件塑造的。

黑格尔将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两个层面。

主观精神是指个体在思维和感知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识和思维活动,而客观精神是指社会和文化中各种形式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黑格尔看来,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社会与他人的互动,个体才能意识到自我并发展出更高级别的精神能力。

此外,黑格尔的历史观也是他理念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他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发展过程,是观念和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黑格尔将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解决,社会会逐渐进步到更高级别的形态。

他强调了历史和个体的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自由的社会和个体。

最后,黑格尔的哲学理念还包括对艺术、宗教和科学的理解。

他认为艺术、宗教和科学是不同形式的意识和精神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个体能够实现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艺术是通过表现形式来展示个体对世界的想象和情感表达;宗教则是通过一种超越性的意识来理解和连接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而科学则通过理性和推理来研究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总结来说,黑格尔理念主要集中在辩证法、精神理论、历史观以及对艺术、宗教和科学的理解上。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类从虚无中创造出具有意义的现实的过程,是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他认为,实践不仅仅是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还包括人类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实践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黑格尔看来,实践和思维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都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同时,实践也需要思维的指导和支配,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和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实践和思想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黑格尔的实践观表明,实践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是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重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我认知和个人性格塑造的过程。

实践是人类创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对现实的积极作为,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因此,实践应该被看作是人类认识论和哲学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的实践观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列斯 ·卢曼在社会学研究中,认为“双向互动”是社会现实和个人行为在通常情况下的特点,表明社会现实和个体行为是相互依赖的。

巴特新认为,实践是人类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理解的途径,是社会现实的动态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黑格尔的实践观提醒我们,应该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照应、相互协调,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每个人的个性潜力,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重构社会和自我认知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此外,黑格尔的实践观也提醒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保护人类的主体性和尊严。

实践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福利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虚无或无意义的目的而存在的。

在实践中应该表现出人类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文关怀,尊重人类的权利和尊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论 黑格 尔 的道 德 行 为归 责 理 论 冰
冉 光 芬
摘 要: “ 行为归责” 是道德评 价的 基本前 提。黑格 尔批 判 了以康德 形式 主 义为代表 的动 机论 ( 或 义务
论) 和以经验 主义为代 表的效果论 , 认为二者都属于抽象理智规定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动机和效果兼顾 的行 为归责思想 。黑格尔 的 自由意志及道德行 为归责理论对 于其 身后 的哲 学思想体系的发展来说 , 具有重 大的历
理念 的发 展过 程 。本文 尝试着 从道 德层 面解读 黑 格尔 的行 为归 责理论 。庞 大 的思辨 体 系奠定 了黑格 尔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地位, 其精致而繁琐 的i段论辩证思维方式也给其研究者和学习者带来了理 解上 的 闲难 。在黑格 尔那 里 , 前 面的思 想总是 被后 面 的结论 所推 翻 , 你 无法 在其 中某 一个 部分 停 下来 并
( 一) 黑格 尔对 康德 归责 观 念的批 判
同样作 为德 国古典哲 学 的杰 出代 表 , 康 德 和黑 格 尔在 道 德 责 任规 定 根 据 的认 定 上却 截 然 不 同 。在 康 德那 个 时代 , 为 高扬理 性 之权威 而掀 起 的启 蒙运 动 如火 如荼 。康 德 本 人也 是 启 蒙运 动 的 倡 导者 和 推 动 者 。康德 大声 疾 呼 : “ 要 有 勇气运 用你 自己 的理智 !这 就是启 蒙运 动 的 口号 。 ” ④ 在“ 重 塑 理性 权威 ” 这
评 价它 。 因为那些论 证 似乎 是 自行 推进 的 , 是被 一种看 不 见 的内在驱 力 由一个 阶段 过 渡到另 一 个 阶段 。
作 为旁 观者 的我们 来说 , 在任 何一 个地 方停 下来 总结 都 是 一 种粗 暴 的干 涉 和打 断 。正 如黑 格 尔 自己所

黑格尔的爱国道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黑格尔的爱国道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9年4月社科纵横Apr ,2019黑格尔的哲学理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尤其爱国道德思想,然而学术界对此研究尚显不足。

加强黑格尔爱国道德思想的研究,理论上对于深化黑格尔哲学思想特别伦理思想的研究,实践上对于新时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的排他性:爱国道德的价值依据在黑格尔的爱国道德思想中,国家是精神的化身,精神的特性决定了国家的特性,精神本质上自为的存在,决定了国家的个体性、排他性。

黑格尔指出:“精神在自由中是无限否定的自我相关,同样,在本质上它是自为的存在,这种自为的存在把现存的差别纳入自身中,从而它是排他性的。

就这种规定说,国家是具有个体性的”。

[1](P338)认为国家的个体性、排他性促使国家必然对外申言主权,从而国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主体的爱国道德的产生就具有必要性、必然性。

(一)国家是伦理实体在黑格尔的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实体、伦理实体是同一的,伦理实体具体化为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其中,作为最高伦理实体的国家是自知的、完备的,更是客观的、绝对的,个人在国家面前“不过是玩跷跷板而已”。

作为伦理实体的国家观涉及国家的特性、国家理念与个别国家的关系、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等方面。

就国家的特性而言,特性即特殊的不同于他物的性质,这里的他物就是单个人。

针对国家的特性,黑格尔指出:“客观意志是在它概念中的自在的理性东西,不论它是否被单个人所认识或为其偏好所希求。

我们又必须记住它的对立面,即知识和意志或自由的主观性(这是包含在个人意志原则中唯一的东西),仅仅包含着合乎理性的意志的理念的一个环节,从而是片面的环节”。

[1](P255)黑格尔*本文为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课题编号为10&ZD072);南京政治学院“十三五”计划课题“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研究”(课题编号为16ZY02-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解释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 德文

解释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 德文

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1. 概述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9世纪德国哲学家,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伦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可以深入理解他的伦理观念和思想体系。

2. 伦理实体的概念根据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伦理实体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存在。

在黑格尔看来,个体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个体通过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得到了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实现了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3.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中,个体的存在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

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地塑造着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伦理实体的核心。

4. 自由意志的实现黑格尔认为,伦理实体的核心是自由意志的实现。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通过自由意志的实现,个体才能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5. 伦理实体的实践在黑格尔看来,伦理实体的实践是通过对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及通过自由意志的实现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只有在实践中,个体才能真正领会伦理实体的概念,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由意志的价值,从而发挥个体和社会的最大潜力。

6. 结语通过对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概念的研究,可以深刻理解他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他对伦理实体实践的重视。

伦理实体概念不仅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实践,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

7. 伦理实体与道德责任在黑格尔看来,伦理实体概念与个体的道德责任密不可分。

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

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

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19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理论是他整个哲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理性观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类思维和行动的互动性,是一种对理性的重要发展。

首先,黑格尔认为实践理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通过实践不断地与外部世界互动,这种互动是通过认识和改造世界来实现的。

实践活动不仅是理性的表达,也是理性的发展和实现过程。

只有通过实践,人类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实现理性的完善。

其次,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密切相关。

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实现理想境界的途径。

理想境界是人类完美理性的境界,是人类对于最高理想和价值的追求。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人类可以逐渐接近理想境界,实现自身的完善和提升。

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的关系在于,实践是达到理想境界的途径和手段。

只有通过实践,人类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实践和理想境界之间的互动性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黑格尔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刻探讨。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实践理性观与理想境界理论强调了人类思维和行动的互动性,以及实践活动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人类可以逐渐实现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提升。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黑格尔的鉴评

对黑格尔的鉴评

对黑格尔的鉴评一开始对黑格尔的印象只是来源于课本上出现的几句名言,还记得其中有这么一句“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由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那是黑格尔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公式定理,只是知道,但毫无想要了解想要认识的欲望。

直到偶然一次读到了《叔本华全集》的一个片段“如果你想让年轻人的才智变得迟钝,并使他们的头脑变得不适用于任何思想,那你最好就是让他们去读黑格尔。

因为那些彼此抵消和相互矛盾的词句的怪异堆积,驱使心灵徒劳地折磨自身,试图思考什么与它们相联系的东西,直至最后因精疲力竭而崩溃。

因此,任何思考就这样完全被摧毁了,年轻人最终把空洞的、肤浅的冗词误认作真实的思想。

”作为一名长期接受中国教育的学生,当我读到这样一段对黑格尔毫不留情并且鄙视到了一定程度的片段,心里出现了一丝异样的波动。

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凡是出现在课本的东西,都毫无疑问是值得被认同和尊敬的;对于出现在课本上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都毫无疑问是有伟大影响,值得被效仿被歌颂的,即便他们不是完美无缺,也一定是功大于过,所以当评价起他们不说完全歌功颂德,但却很少看到毫无保留并且极尽嘲讽的批判。

于是我开始好奇,黑格尔到底是怎么一个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究竟是怎么样做到让很多人拍手叫好流芳百世,又是怎么样让人对质不屑于顾甚至鄙视排斥。

要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了解他的成长背景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黑格尔177”年8月27日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

178”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年在法兰克福一个贵族家庭里担任家庭教师。

18””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黑格尔的价值观

黑格尔的价值观

黑格尔的价值观
1 克劳德·黑格尔
克劳德·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分水岭。

他的代表作品有《宇宙之旅》、《自由的概念及其历史》和《安慰的艺术》等。

黑格尔是整个德国浪漫主义哲学的最高代表,他的哲学思想支配了19世纪德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2 黑格尔的价值观
黑格尔提出了关于价值和人格的有趣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价值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自由意识,价值是无价的,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把一个东西作为目标而取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

他认为,价值是个人主观的,每个人都有选择价值的能力,只有自由才能实现价值。

黑格尔认为,人的行为可以衡量他的价值和根本性,也许所有的价值都超越了现实世界,但是他们都只有一个来源,就是仅仅存在于一个人自身内在性质中,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他是他们探索内心和改善自身价值观的指导者。

3 黑格尔价值观的意义
黑格尔的价值观被视为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他研究的自由意识指的是一种自主的人格,一种自我意识,一种对外部事物的洞察力。

他的观点强调了自我的主观性,理解自由的重要性,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黑格尔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价值,而不是满足舒适化的社会需求,才能实现最高价值。

黑格尔的价值观影响了19世纪德国及其他地区的文化,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黑格尔的价值观有助于在历史上确立了唯心论,强调价值是来自个人主观自我而不是外部事物。

他提出的价值观给当代社会带来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价值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去追求真实的价值。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说起近代的几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俨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若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前身,就要讲起那个曾经影响了无数伟大哲学家,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的伟大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前身。

因此,今天来谈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什么是“实践”概念在浅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之前,我们先要理清楚一个逻辑,“实践”概念的形成在中西方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笼统划分的话,就是从形式的实践概念演变到道德的实践概念,最后才衍生出近现代中经验的实践概念。

“实践”概念本身是西方哲学圈子里一个十分基本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过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实践”这个词汇已经在中国传播开来,逐渐被所有国人所接受,所运用。

而黑格尔曾在一段时期内认为:动物合乎目的性行为便是一种实践。

他也将这种“实践”概念称之为“本能”。

除了“本能”的提出之外,黑格尔还认为,人与动物一样,都是生命,而作为生命,都有能动性。

我们若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生命体除了内在,还需要有外在。

比如说人除了有灵魂,还必须拥有肉体。

如果一个生命体仅仅只有内在,那么就无法通过外在来实现内在,如果一个只有灵魂,那么那个人无法通过肉体来表现出自己的灵魂。

二、人类的“实践”与动物的“实践”的差异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知道人是可以拥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但倘若以黑格尔的角度来说,人类则是拥有灵魂的高级生物,也就意味着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得出的结论便是:人对于外在的实践关系,是不可能完全的像动物一样去依靠本能。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论文关键词]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论文摘要]黑格尔的实践现提出了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这是它的根本缺陷。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绝对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其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在此体系中他提出了有关辩证法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比较正确的看法,如他对实践的观点就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因而在其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糟粕和谬误。

深入细致地分析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

概括起来,黑格尔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实践的: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

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

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

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黑格尔对良心 的 理 解,则 应 看 作 是 后 天 生 成 论 的思想。黑格尔以其深邃的思辨力厘定了良心是 后天生成的。在《精 神 现 象 学》中,他 认 为:“良 心 是在自己本身中 的 简 单 的 自 身 确 定 的 精 神,这 种 精神无需通过上述表象的中介而直接地凭良心行 动,并且它 的 真 理 性 就 在 这 种 直 接 性 之 中。”[1]146 黑格尔还写道:“良 心 于 是 就 是 自 身 确 信 的 精 神, 而自身确 信 的 精 神 本 身 就 包 含 着 它 自 己 的 真 理 性,它的真 理 性 就 在 它 的 自 身 中。”[1]158 这 些 都 说 明黑格尔认为良 心 不 是 自 然 而 然 来 的,它 是 自 我 意 识 进 行 运 动 ,而 后 又 复 归 自 我 具 有 精 神 、对 自 我 进 行 确 认 才 产 生 的 一 种 “普 遍 物 ”,当 然 这 种 “普 遍 物 ”既 是 具 有 精 神 的 ,也 是 实 体 的 ,“精 神 既 然 是 实 体,而且 是 普 遍 的、自 身 同 一 的、永 恒 不 变 的 本 质”[1]2。至于 自 我 意 识 是 如 何 运 动 而 产 生 了 良 心 ,这 需 要 回 到 黑 格 尔 对 “良 心 是 不 同 的 自 我 意 识 的 公 共 元 素 ”定 义 上 来 探 析 。
此种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自我意识以理性形 成 实 体 ,代 表 普 遍 性 和 永 恒 不 变 的 本 质 性 而 存 在 , 黑 格 尔 把 它 叫 作 真 实 的 精 神 亦 即 伦 理 ,“伦 理 本 性 上是普遍的东西,这 种 出 之 于 自 然 关 联 本 质 上 也 同样是一种精神,而 且 它 只 有 作 为 精 神 本 质 才 是 伦理的”[1]8;也就是说,伦理 是 一 种 具 有 自 然 属 性 的客观精神,是 客 观 精 神 的 原 初 形 式。黑 格 尔 认 为 精 神 区 别 于 理 性 最 主 要 的 是 精 神 可 以 外 现 ,“至 于既认识到自己即是一个现实的意识又将其自身 呈现于自 己 之 前 的 那 种 自 在 自 为 地 存 在 着 的 本 质,就是精神”[1]2。所以精神 以 伦 理 存 在 时,它 会 外现自身形 成 一 个 世 界———伦 理 世 界,伦 理 世 界 是 一 个 自 然 一 体 的 、本 然 的 世 界 ,万 物 处 于 一 体 的 状 态 中 ,彼 此 相 互 依 赖 不 可 分 离 ,这 就 是 世 界 最 初 的真理性所在。而在这种世界中的自我意识往往 以单子式形式存 在,是 法 权 状 态 下 的 原 子 式 的 个 人 ,“整 体 或 现 实 ,它 曾 表 现 为 伦 理 世 界 的 真 理 性 , 那是个人的自 我 ” 。 [1]148 “个 人 的 自 我 ”还 没 有 同 实 体 精 神 分 离 ,是 与 普 遍 性 混 沌 一 起 ,而 不 能 认 识 自 我 ,即 不 能 认 识 到 自 我 应 承 担 的 普 遍 责 任 义 务 , 按 照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就 是 “个 人 是 没 有 实 质 的 自 我 , 所以它的这个特定存在也是抽象的现实……它不 是自 我 的 内 容,而 自 我 也 没 有 把 自 己 充 实 起 来”[1]148。伦理世界 中 的 “个 人 的 自 我 ”阶 段 还 不 能给良心的 形 成 提 供 土 壤。因 此,精 神 使 个 体 得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02 12:26 第网16络卷出第版地1址期:ki.n武et/k汉cms科/de技tail/大42.1学596学.C.报201(40社102会.122科6.0学06.h版tml)
2014 年 2 月
J.ofWuhanUni.ofSci.& Tech.(SocialScienceEdition)
以独立需要继续 异 化,黑 格 尔 认 为 要 对 其 实 施 教 化 ,唤 醒 “自 我 意 识 ”认 识 到 有 对 立 物 的 存 在 ,即 人 与人之间的对立,也 就 是 人 与 人 不 是 以 实 体 而 是 以个体身份开始 进 行 交 往,这 一 阶 段 黑 格 尔 称 之 为是精神运动中 的 教 化 世 界,教 化 世 界 是 伦 理 世 界异化的世 界。在 教 化 世 界 里,“重 功 利、争 自 由 的自我”开始出 现,这 样 政 府、财 富 就 成 为 精 神 的 外在 形 式。当 然,黑 格 尔 认 为“重 功 利、争 自 由 的 自 我 ”在 教 化 后 形 成 的 个 别 性 与 普 遍 性 的 分 裂 ,才 使自我精神得以 出 现,但 实 质 上 个 别 意 识 和 普 遍 性还是相对立的。“但 (这 时 的)普 遍 性 并 不 具 有 脱离了自我的特 定 的 存 在 形 式;因 而 它 在 这 种 自 我 中 没 有 得 到 具 体 充 实 ,没 有 取 得 积 极 内 容 ,没 有 成为世界” 。 [1]148 在黑格尔 看 来,这 种 分 裂 只 是 精 神 玩 弄 的 晃 眼 戏 法 ,“道 德 自 我 意 识 虽 然 也 让 它 的 普 遍 性 自 由 独 立 出 来 ,使 之 成 为 一 种 独 自 的 自 然 , 可是它同时又坚持它的普遍性保留于其自身中, 但实际上,它这只 不 过 是 玩 弄 了 一 个 将 两 种 规 定 互相替 换 的 颠 倒 手 法 ” 。 [1]148 良 心 在 “重 功 利、争 自由的自我”阶 段 也 是 不 能 形 成 的。 继 而 黑 格 尔 认为,精 神 要 完 成 最 后 的 运 动,必 须 进 行 启 蒙,也 就是扬弃异化世 界 中 个 别 与 普 遍 的 对 立,这 样 精 神才可回到自身 形 成 最 高 的 阶 段 即 道 德,道 德 就 是 扬 弃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对 立 ,达 到 了 统 一 ,精 神 在 此 运动形成的 是 第 三 种 世 界:道 德 世 界。道 德 世 界 其实就是一个道 德 与 自 然、道 德 与 意 志 和 谐 的 世 界 ,对 此 ,黑 格 尔 以 两 个 公 设 来 进 行 说 明 :“第 一 个 公设是道德与客 观 自 然 的 和 谐,这 是 世 界 的 终 极 目 的 ;另 一 个 公 设 是 道 德 与 感 性 意 志 的 和 谐 ,这 是 自我 意 识 本 身 的 终 极 目 的。”[1]130道 德 是 精 神 运 动 的 客 观 目 的 ,其 实 也 是 人 类 追 求 的 至 高 精 神 境 界 。 黑 格 尔 认 为 ,精 神 发 展 到 道 德 阶 段 ,自 我 意 识 对 其 自 身 具 有 了 真 实 性 的 确 定 性 ,这 时 形 成 的 是 “道 德 的自我”。“道 德 的 自 我”“扬 弃 自 在 与 自 我 之 间 的、作为纯粹目的 的 纯 粹 义 务 与 作 为 一 种 跟 纯 粹 目的 相 对 立 的 自 然 和 感 性 的 现 实 之 间 的 分 裂”[1]149,所以它是不存在对立 的,“它 不 把 纯 粹 义 务的意识当成它自己的一种与现实意识相对立的 空 虚 尺 度 ;相 反 ,纯 粹 义 务 正 如 那 与 之 相 对 立 的 自 然一样 也 是 被 扬 弃 了 的 环 节 ” 。 [1]149 这 样,“道 德 的自我”是一个“讲 道 德、重 义 务”的 意 识 自 我,也 就 是 能 够 自 觉 地 认 识 到 “纯 粹 知 识 和 纯 粹 义 务 ”是 其 自 身 的 本 质 ,“知 道 它 的 直 接 的 个 别 性 就 是 纯 粹 的知 识 和 行 为,就 是 真 正 的 现 实 和 和 谐 ” 。 [1]147 “道德的自我”这 时 就 要 以 一 种 实 体 表 征 出 来,所 以选取了良心,“只 作 为 良 心,有 了 它 的 自 身 确 定
一、良心是自我意识发展到“道德的 自我”阶段的普遍物
良心的生成历 来 具 有 争 议 性,一 般 来 说 存 在 着两大争论 阵 营:与 生 俱 来 论 与 后 天 生 成 论。中 国传统伦理文化 是 良 心 与 生 俱 来 论 的 代 表,这 从 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思想中均可窥见一斑。孟子曰 “人 之 所 不 学 而 能 者 ,其 良 能 也 ,所 不 虑 而 知 者 ,其 良知也”[2]264,所言即良心乃 天 然 存 于 人 之 中 的 道 理 ;而 孟 子 的 著 名 言 论 “恻 隐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羞 恶 之心,人 皆 有 之;恭 敬 之 心,人 皆 有 之;是 非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 恻 隐 之 心 ,仁 也 ;羞 恶 之 心 ,义 也 ;恭 敬 之 心 ,礼 也 ;是 非 之 心 ,智 也 。 仁 义 礼 智 ,非 由 外 铄 我 也 ,我 固 有 之 也 ,弗 思 耳 矣 ”[2]218,更 是 明 确 地 表 明了良心是与生俱来的。宋明儒学代表人物王阳 明有“良 知”说,也 是 说 自 我 是 本 有 良 心 存 在 的。
26
武 汉 科 4 年 第 1 期
发 展 的 历 史 ,他 从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出 发 ,把 精 神 意 识 的 发 展 分 为 五 个 阶 段 :意 识 、自 我 意 识 、理 性 、精 神 和绝对精神。意 识 是 精 神 的 最 初 始 阶 段,然 后 过 渡到意识对自身 要 有 确 定 性 的 自 我 意 识,当 意 识 确知它自己即是“一 切 实 在”这 个 确 定 性 时,自 我 意识就成为理性。而这些其实还都没有上升为精 神 ,黑 格 尔 认 为 只 有 “理 性 已 意 识 到 它 的 自 身 即 是 它 的 世 界 ,它 的 世 界 即 是 它 的 自 身 时 ,理 性 就 成 了 精神”[1]1;也就是说,精神是 自 我 意 识 进 一 步 发 展 而 客 观 形 成 的 ,这 个 形 成 的 精 神 就 是 客 观 精 神 ,人 们 平 常 所 说 的 民 族 精 神 、文 化 精 神 、时 代 精 神 等 其 实就是黑格尔要表达的这种精神。黑格尔又认为 客观精神是自在 自 为 的 实 体,它 可 以 发 展 为 绝 对 精 神 ,或 者 说 就 是 绝 对 精 神 的 体 现 ,而 它 又 要 在 运 动发展中展开自 我,以 每 个 个 体 精 神 的 运 动 来 体 现自身,或者说每 个 个 体 分 有 这 种 客 观 实 体 精 神 使精神得以运动和消解。黑格尔把自我意识发展 过程总结为是在 伦 理 世 界、教 化 世 界 和 道 德 世 界 三 种 世 界 里 发 展 的 ,分 别 形 成 个 人 的 自 我 、重 功 利 的自我和道德的 自 我 三 个 阶 段,从 而 完 成 了 自 我 意识发展成为精神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