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一单元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2021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1单元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1| 宋明理学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开展逐渐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易混辨析]“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合并〞“三教合一〞并不说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开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根底。
二、内容派别代表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法那么;“理〞表达在社会上是儒学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创造本心〞以求理的方法王守仁“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评价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宋明理学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②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③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王阳明进一步开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创造本心〞的思想,④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表达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51页“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和“被日 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提示: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进行疯狂掠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 破坏。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帝国主义挤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压迫 (1)形成与发展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政治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②到全民族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从折线图的趋势来看,中国纱厂在1915—1919年的发展虽有 曲折,但始终呈发展趋势。注意限制词:外部条件。从时间上看,结 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内部因素,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 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民族工业没有在抗战中 毁灭,反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陷入了绝境。抗战胜 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 到沉重的打击。故选D项。 答案: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金沙县第五中学万飞制)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知识迁移注重实战本书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展示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和体系构建。
【核心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本单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区域分布特点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教材中图片资料等应加以识记。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西方的工业文明进程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B、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核心内容】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4世纪),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成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壮大了西方国家的实力,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导致了洋务运动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交通通讯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B、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核心内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尼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相关内容。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指导】运用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所经历的时间段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3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课件岳麓版
-22-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形成】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 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 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 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 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 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爱民”思想
上会给人民带来好处。法家的“爱民”是从法律与民众 的关系着眼,儒家的“爱民”是从仁政入手,墨家的“爱
民”源于“兼爱”,道家则立足于无为
主题一 主题二
-27-
孟子强调只有取得老百姓信任的,方可以作为天子,天
“限制君权” 思想
子不能为所欲为;法家提出法令高于君主,要求君主带 头守法;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清静无为,努力克制自己 的欲望,切忌过分压榨人民;墨子主张“尚贤”,在一定程
-23-
主题一 主题二
对点训练 1.(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30)在儒家传统里,一个思 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 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据此,儒家更关注( ) A.得君行道 B.著书立说 C.历史研究 D.世界影响
关闭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有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明了犁壁。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
倒,并能同
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自此之后,
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 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 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又 之后农具
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 一、曲辕和犁褩的出现,淘汰了犁衡(肩 轭)。这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 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二、 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三、犁底修长, 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陌
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在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村社结构虽然保留, 但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构成“井”字形,故称“井田”。
甲骨文中的“田”字多写作“ ”,证明商代是有井田制的。西周是井田制度
最鼎盛的时期。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 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 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 权。
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
挥着巨大的功效。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 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 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 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2.1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
[答案]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 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 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 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 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考题研析 【例1】 命题视角: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认识。
(2009·广东)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 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 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 该是( ) B.赚取更多英镑 D.制造金融混乱
A.维持美元价格 C.支持浮动汇率
(2)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 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 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3)标志:1947年,共23个国家签署了《关 税及贸易总协定》。 (4)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 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形成: ①它包括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 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2)影响: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 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
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并且《布雷顿森林协定》 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 物或代表。 [答案] A
[变式演练1] 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二战使各国经济普遍受到削弱 B.德、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战败国经济衰退 C.英法等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 D.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地膨胀了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它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增 强。 [答案] D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总结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由原始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转化发展而来。
(2)特征:①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形成地域差别。
②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结构。
③出现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特点,出现“五谷”,“六畜”。
注:宋代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2)春秋战国: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王景治河;地方特色坎儿井。
都江堰后世作用: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②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③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四、小农经济1.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种植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高考考点-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小农经济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
如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
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要2.(2021·湖南永州三模)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
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B.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3.(2021·四川达州二模)西汉以来,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的正统地位。
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者决定法律解释B.儒家学说影响加深C.郑玄注经较为透彻系统D.儒学思想纷乱发展4.(2021·河北邯郸一模)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稳固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升格为封建正统思想B.儒学已实现与佛学的合流C.孟子思想有利于儒学摆脱困境D.孟子思想优于孔子的思想5.(2021·辽宁锦州一模)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
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6.(2021·湖北十一校二联)据下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品精美程度最高B.北宋交子制作原料为“柔木”和楮纸C.福建是宋代活字印刷三大中心之一D.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7.(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卷)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0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一)概况1、采集经济——>种植业(1)传说:神农氏(2)产生: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3)影响:定居,五谷2、狩猎—>家畜饲养业(1)六畜和十二生肖(二)特点: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三、水利灌溉(一)发展概况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2、商周:井田沟洫纵横3、春秋:(1)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吴王夫差开邗沟(3)中原使用桔槔4、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5、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6、曹魏:翻车7:唐朝:筒车四、耕作方式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农耕(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②私有土地出现(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1 页共36 页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第2 页共36 页第0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一)原始社会:土地公制(二)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1、商朝:出现2、西周:最鼎盛(1)概念:(2)实质:名义上是国家公有,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氏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作用:①存进农业的发展②巩固分封制3、春秋:开始崩溃(1)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牛耕、铁犁)(2)表现:①公田抛荒,②私田私有,③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4、战国:商鞅废除(1)法律:废止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2)阶级:根据军功培植新兴大土地所有者(三)春秋战国后1、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屯田制2、私有制:(1)君主,(2)地主私有土地,形成的三种方式:公田私有,军功获得,土地兼并(3)自耕农3、土地兼并:(1)汉代: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对应编户齐民制度)(2)北魏:抑制土地兼并,采用均田制(对应租调制)(3)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制土地兼并,(沿用唐朝中期的两税法)(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赋税的来源:自耕农、地主二、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1、商周:井田制2、春秋战国(1)自耕农,男耕女织(2)雇工:主仆关系,劳役,清中期获得凡人地位(3)租佃:①含义P9 A.战国产生B.汉代比较普遍C.宋代日益普遍化:仅次于自耕农,契约,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租D.明清进一步发展:货币地租③影响:A.人身控制减弱B.提高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原因: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契约,分成租,定额租,货币地租)C.促进农业商品化第3 页共36 页第0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汉代的四大经济区1、概况:1)山东:崤山以东,中原,最发达的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2)山西:崤山以西,关中+河西、巴蜀,传统的农业区3)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4)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以长城为界分塞内、塞外2、特点:1)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2)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乱、五逃(天、官、军、钱、愚)2、概况:1)两晋:八王之乱2)中唐:安史之乱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3、影响:1)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向江南传播2)民族融合3)文化融合4)丰富人民生活5)北方生态改善,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生产水平“量”变2)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质”变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4)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巨大潜力5)统治者重视6)民族融合,人民辛勤劳动2、概况:1)六朝: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趋于平衡2)中唐:开始南移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明清:南方不仅是农业重心,也是工商业重心3、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2)南方人口大量增加3)文化重心南移4)南北方之间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隋唐大运河)5)南方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唐朝)4、启示:1)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2)引进先进工具和技术3)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4)领导者要重视发展经济5)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第4 页共36 页第0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2、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芽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受农业生产制约6、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第5 页共36 页第0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解题】农耕时代,是整个古代社会,直到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商业和城市是从属于自然经济的。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含答案)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思考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不平衡。
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
(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问题思考二:深化探究答案答案(1)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3)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命运悲惨,发展艰难。
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必然在夹缝中生存。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等兴起;从地区分布上看,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B、D两项不是民族工业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实业救国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在此思想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创办实业,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徒有鸿志,却总是壮志难酬。
3.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4.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二、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1)“天人感应”学说。
(2)“君权神授”。
(3)“大一统”。
(4)提出“三纲五常”。
三、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易错提醒]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2)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四、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图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6.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特点: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但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易错点:1,西周受封诸侯对土地享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买卖;2,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无权支配劳动产品;个体农耕下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4,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与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汇票,不是货币。
山东历史:1,春秋时期齐鲁的税制改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2,农业书籍: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3,手工业:齐国盐铁纺织业发达;西汉设“三服官”;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4,商业:战国秦汉时临淄和陶是著名经济都会;考点一:农业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基础组织形式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结合,自给自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3,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历程:井田制瓦解的原因:1,铁犁牛耕,开垦私田;2,战争频繁,遭到破坏;3,税制改革,承认私有。
土地兼并:原因:土地私有制度和土地买卖制度影响:政治上政府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工商业者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小农经济成长因素: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使用:铁犁牛耕;2,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3,农民自身的努力:拥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产产量。
不利因素:1,规模小,条件差,剥削重;2,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威胁破产;3,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农业,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表现: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老死不相往来;4,脆弱性:容易受政策、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岳麓版历史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1单元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专题一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体系的比较1.同样之处:利用国家政权利量干涉经济。
2.不一样之处(1)目的:斯大林体系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罗斯福新政是在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战胜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2)成效:斯大林体系存在好多缺点,给苏联和其余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罗斯福新政所表现的国家干涉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获得增强,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但也带来经济的“滞胀”。
(3)本质:斯大林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
罗斯福新政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专题二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1.原由(1)汲取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定结果。
(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4)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借鉴。
2.特色(1)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鼎力干涉。
(3)个人公司经营管理的调整。
(两“权”的分别)(4)完美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公民收入再分派。
3.影响(1)家产构造不停变化与升级。
(2)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趋于和缓。
(3)福利国家的出现。
(4)表现经济全世界化趋向。
4.启迪(1)经济体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打破传统的约束是经济体系自我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停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2)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能够互相借鉴,互为增补,并能够在一准期间内极大地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比较1.原由(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同样点:①全部制方面:都是“混淆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②管理方式:市场和计划 (行政干涉 )手段并用;③分派方式:个人所得和福利分派等方式同在。
(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差别①根本目的: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发展和完美资本主义;②前提:前者是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后者是坚持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制度;③全部制: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④管理方式:前者以计划和干涉为主、以市场为辅;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⑤结果:前者恢复了经济,稳固了苏维埃工农结盟,有益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固了财产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