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芳华》与原著叙述方式的不同

合集下载

2024年芳华电影观后感作

2024年芳华电影观后感作

2024年芳华电影观后感作《芳华》是由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电影。

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军队文工团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在团队中经历了爱情、友情、理想与现实的纷扰与矛盾。

观看完《芳华》后,我深感该片对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的处理非常出色,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后感。

首先,《芳华》通过对当时文工团的真实呈现,描绘了一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影片通过细腻、真实的画面展示了那个年代内外不平衡的局面。

一方面,团队成员们在排练、演出中展现出的激情和热血令人感动,他们在艺术舞台上自信满满,充满了青春激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另一方面,片中也展示了文工团员工作、生活的苦难与压力,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矛盾和困扰。

这种对当时历史与社会的真实再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在苦难中成长的坚韧和勇敢。

其次,《芳华》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线索,深刻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纠结与迷茫。

片中展示了主人公莫问和陈朵朵之间的情感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整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莫问与陈朵朵之间的爱情始于青涩的年少,却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而逐渐破碎。

他们在繁华年代的青春梦想被现实无情地粉碎,最终远离彼此。

这种刻画不仅展现了一个个人命运的悲剧,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奋斗与迷茫,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思考和反思。

再次,《芳华》通过影片的镜头和音乐的渲染,营造了一种宏大、悲壮的视听效果。

片中的服装、场景以及音乐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特色,让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岁月。

尤其是影片中对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再现,那种沉重、庄严的氛围让人颇有震撼。

比如影片中的红灯笼、红旗飘扬、军人行军等场景,配合上激昂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独特韵味。

这种视听效果的营造,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沉浸其中,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共鸣。

最后,《芳华》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叙述,触动了观众对于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论文学IP影视改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电影《芳华》为例

论文学IP影视改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电影《芳华》为例

论文学IP影视改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电影《芳华》为例发表时间:2018-10-29T10:39:44.2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作者:李倩梁雅阁[导读]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影视剧或者说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影视市场的新要求。

基于市场的推动,文学IP改编,尤其是网络文学IP改编渐渐成为热潮。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影视剧或者说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影视市场的新要求。

基于市场的推动,文学IP改编,尤其是网络文学IP改编渐渐成为热潮。

而这些经由文学IP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往往掀起不小的讨论。

在此以2017年优质改编电影《芳华》为例,试谈文学IP影视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期为以后的影视改编提供经验。

关键词:芳华;网络IP;改编剧一、文学IP影视改编“盛世”“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思是知识产权,近几年来,文学IP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火爆荧屏,掀起一股“改编剧”热,如大热电影《芳华》、电视剧《延禧攻略》均是改编自同名小说,这些影视剧不仅拥有高票房、高收视,更引起了一系列由影视作品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相关产业效益[1]。

从2011到2015年,IP行业市场规模从1.0亿元到3.4亿元,并且预计2020年将达到11.2亿元左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33亿;2017年数字出版领域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27亿元;2017年包括网络文学泛娱乐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4800亿元以上……围绕IP的文化产业链也在逐渐完善,IP影视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2]。

二、居安思危——IP“盛世”下的潜伏危机IP影视市场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滑铁卢却击碎了IP市场追随者的“黄金梦”。

IP热潮中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对文学层面的伤害,例如小说形式化,内容剧本化[2]。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芳华》透过故事的讲述者萧穗子的眼睛,读者可以望见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一)今天看完了整本书,也看到了那个年代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的结局。

好人永远的好了下去,没有因为命运磨灭了他的好。

与生命逆行,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除了善良他还想求死,可是活了过来之后他依旧无私的好着。

好这个字眼谁都没有解释过,可是后来人们都知道,刘峰是好的,无论他有两只胳膊还是一只胳膊,无论他最后的时光身边是何小曼还是林丁丁。

无论最后,当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爱被狠狠的埋进了现代的尘土,无论那是感激还是爱,也许谁都说不明白,一个永远被人崇拜的人被人唾弃了,一个永远被人唾弃的人突然被人崇拜了,我想着也许是为什么最后的时间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那场追悼会,我在,何小嫚在,刘峰的女儿在,他曾是英雄,却收场的有些凄凉,不过也够了,真的够了,还有人的心里有他红色的影子,有他忙碌的勤劳的身影。

我们追悼着永不老去刘峰,也追悼着那平凡又不平凡的过往。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二)世上有多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淋漓鲜血染红它伴随着一首熟悉的旋律-《绒花》,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12月15日,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如约而至。

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轻松破亿,更是霸占各大影院、新闻头条。

作为冯导的无名粉丝,我趁着休假马不停蹄的追了这部电影。

虽然不能从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但观影之后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我一直认为,冯导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接地气,反映社会民生。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芳华》是一部以舞蹈为元素题材的影片,讲述1970到1980年代某军区文工团的故事。

一批芳华正茂的年轻男女,在那个年代经历万般劫难,在血色与浪漫中跌宕起伏的人生。

影片以萧穗子的独白为线索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

个体的命运变迁——从电影《芳华》分析

个体的命运变迁——从电影《芳华》分析

影视评论个体的命运变迁——从电影《芳华》分析文/吴泳萱摘要:根据严歌苓创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足以展示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变迁。

这些主人公的命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呈现,更能传递出对当时青年男女们未知命运及时代转变的感叹。

这使得整部影片更具备双重色彩,既是一部当时人们的回忆录,也是当时时代的回忆录。

关键词:命运变迁;卡特尔人格特质分类;叔本华的“自我救赎”;自我救赎电影《芳华》是一部剧情片,由冯小刚导演执导,严歌苓担任编剧。

这部影片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芳华》改编,叙述的时代背景为上个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故事首先展开的场景则为当时的一个部队文工团。

一群年华正好的青春男女,他们的经历与命运之于整个时代而言是渺小的,可从自身及其整体角度去看则是具备典型性的。

他们经历了爱情、命运等等多方面的变数。

“芳”之于字典中的解释为:1.花草的香气;2.喻美好的;3.花卉。

“华”在字典中亦为:美丽而有光彩的、指时光等等。

这个词是电影中青春正好的主人公们的真实写照。

在那样一个年龄里,青年男女们可以拥有鸿鹄之志,可以激情澎湃......影片以一张片中人物何小萍偷偷去照相馆拍摄的军装照开始叙述故事,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也以这张老照片结束故事的叙述。

一张本可以让何小萍引以为豪的军装照,在何小萍的家中及其心中视作荣耀,却因为被室友发现何小萍的偷军装事件,而引来羞辱。

她将这张照片撕得粉碎。

同时,这张照片却被多年之后,从部队退伍的刘峰于女兵宿舍的地板下发现了。

刘峰将这张照片重新粘贴在了一起,之后返还给何小萍。

而在片末,何小萍收到了刘峰亲手交给自己的照片时,两人已经不再年轻。

这张老照片实际上同部队文工团的青年男女们同时度过了那一段回忆起来十分美好的岁月。

它也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叙述意义。

多年之后,大家容颜已变,青春不再,物是人非。

那张补全的老照片上,裂痕遍布,也就象征着大家离芳华岁月渐行渐远。

电影《芳华》与原著小说的区别分析

电影《芳华》与原著小说的区别分析

137第29卷第1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Vol.29 No.12020年3月 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Mar.2020电影《芳华》与原著小说的区别分析邓春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摘 要: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类型。

电影《芳华》和原著小说,各自亦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而言,体现在叙事的顺序安排、人物角色的设置、叙事细节呈现和故事结局交代四个方面。

这些相异之处,导致《芳华》在电影《芳华》和小说《芳华》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电影《芳华》;小说《芳华》;比较分析*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邓春霞(1997- ),女,广东韶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芳华》“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的光和色彩的运用庄严而宏伟,一些场景有令人敬畏的美感。

这部电影充满了最令人惊叹的画面,真正赏心悦目”[1]。

不可否认,作为电影,《芳华》是成功的。

作为小说原著,《芳华》同样不容小觑,它有着别样的文学魅力。

而作为电影的《芳华》和作为小说的《芳华》,二者的区别也显而易见。

一、叙事的无序与有序虽然电影《芳华》与小说都是同一叙述者,但在叙事上二者却有着显著区别。

《芳华》小说的叙事主要是意识流性质,因而顺序并不明显,而电影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意识流”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它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注重个人自由联想和感官印象的、充分表现人物内心独白的、超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说《芳华》的叙事是意识流的、具有不确定性的。

在小说中,读者随着“我”,即穗子的思绪的游动而游动。

“原以为再见到刘峰会认不出他来”[2],小说自首页就展开了人物“意识”流动。

多年不见,穗子在王府井大街上偶然看见刘峰,于是回忆起了30多年前刘峰刚来老红楼时的事。

那时刘峰当选为全军学雷锋标兵,大家都嫉妒他,而郝淑雯是最后放下对刘峰的偏见的,于是穗子的思绪转向郝淑雯。

《芳华》跨文本改编研究

《芳华》跨文本改编研究

50艺术论丛《芳华》跨文本改编研究李玲南京师范大学摘要:小说《芳华》,围绕着文工团里的青年男女讲述多个角色的成长故事,电影在讲述时改编故事情节,增强影片的戏剧性,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情节和人物的改变,直接导致主题的不同,电影中寄寓更多的是对集体主义的浪漫想象和对青春的缅怀。

关键词:《芳华》;跨文本;改编《芳华》讲述了在充满激情与理想的70年代,军队文工团里一群青春靓丽的男女之间的成长和命运。

在从小说到电影文本转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故事情节的改动1.保留故事主干,刻画主要人物小说前后跨度四十余年,讲述了文工团里的一代人在大时代背景中的命运变迁,故事的两位主角叫刘峰、何小曼,舞蹈演员萧穗子作为叙事视点,娓娓道来了整个故事。

严歌苓采用分层讲述方式,一层叙述主要交代一个人,但每层叙事又会相互交叉,读者要通过作者在每层的讲述中拼凑起对主角的完整认知。

相较于小说,电影重点刻画主要人物,以刘峰和小萍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

对结尾也进行创造性改编,淡化了悲剧性。

2.商业化运作与利益追求冯小刚作为一名商业电影起家的导演,深谙观众心理,在影片叙述中合理安排戏剧冲突,增强戏剧性,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迎合观众趣味,强化视觉效果,打造商业卖点。

如对女性身体的展示,男女队员在泳池放松,紧身的泳衣、婀娜的身姿,修长的大腿,构成了一幅对女性身体美的展示,女性作为被看的客体,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

二、人物塑造的差异1.林丁丁角色的弱化小说中的林丁丁是娇气的上海女孩,虽然小毛病不断,却仍然“轻伤不下火线”,是个让人心疼的柔弱又坚强的漂亮姑娘。

电影中的林丁丁没有小说中刻画的生动、立体,只呈现出来的是个爱慕虚荣的漂亮女歌手,拥有不少的追求者,并理所当然的接受追求者对她的好,其中也包括刘峰。

文工团解散后,就嫁给了澳洲的一个富商,至此再也没有跟其他人的生活来往。

和小说相比,电影中的林丁丁角色被大大弱化,成为次要角色。

2.萧穗子作为旁观者的单纯化小说中萧穗子作为叙述者“我”,曾与部队男兵偷传情书谈恋爱,最后被男方举报,男兵将萧穗子写给他的情书全部上交领导,领导人对这一情况非常紧张。

从小说到电影——论《芳华》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论《芳华》的改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院(部)文学院题目从小说到电影——论《芳华》的改编年级2014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文14汉语言文学学号1401402023姓名徐珂指导老师张蕾职称副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12号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一章小说电影化的改编内容 (4)第一节叙事视角的变动 (4)第二节主要人物的变动 (4)第三节具体情节的变动 (5)第四节主题的变动 (8)第二章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原因 (10)第一节冯小刚以《芳华》为改编对象的原因 (10)第二节具体改编折射出的多重因素 (10)第三章改编效果的得失分析 (13)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摘要文学文本常常被电影工作者选作自己的灵感来源,最近的例子便是冯小刚的电影作品《芳华》。

基于导演和作者的主观因素,观众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以及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本身存在的不同,从小说到电影,冯小刚对具体情节、叙事视角、主题以及主要人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并获得了观众的两极评价,产生了得失两方面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芳华;严歌苓;冯小刚;改编AbstractFilm creators tend to use literary text as their source of inspiration. Feng Xiaogang's Fanghua is the latest representative.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the director and the author, the objective factors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rt forms of the novel and the movie itself, Feng Xiaogang adapted specific scenarios, narrative perspectives, themes, and main characters ,which obtained the audience's bipolar evaluation and resulted in gains and losses.Key words:Fang Hua;Yan Geling;Feng Xiaogang; Adaptation ;前言“从电影诞生之日起,文学便成为其最可靠的审美资源。

电影《芳华》改编的得与失

电影《芳华》改编的得与失

电影《芳华》改编的得与失摘要:电影《芳华》与原著《芳华》相比,尽管它们都是以文工团为背景展开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关乎人性之善的故事,但其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又多多少少有着不同之处。

在此之中,电影《芳华》的改编于小说《芳华》而言有得又有失,而这些得与失又从人物形象、故事背景以及主题精神与思想的方面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芳华》;人物形象;情节变化;主题思想引言小说《芳华》作为严歌苓的一部影响颇大的作品,本就在文学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

在由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同名电影《芳华》上映之后,更是掀起了一股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芳华”热。

而《芳华》的小说版本和电影版本的不同,将电影版本相对于小说而言的得与失十分透彻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到了小说和电影二者不同的魅力和色彩。

一、改编后电影《芳华》人物形象塑造的得与失小说《芳华》和电影《芳华》之中,他们所塑造的何小嫚(萍)、刘峰、等人都十分鲜明,但二者之中的同一人物而言又有着不同之处。

小说《芳华》之中的人物是以某种自己命运的可控和不可控的冲突详细描述进而将人物更加饱满地呈现出来。

而电影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将人物这种冲突削弱了,但这又是改编成电影时所不可避免的。

(一)改编后电影《芳华》人物性格塑造的得与失在小说之中似乎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强烈而极端地呈现出来,他们的英雄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描绘。

而电影之中,他们的平常性则大大代替了他们的极端化,英雄性大大削弱,人物的现实性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表现出的是一种相对更加接近现实的人物色彩。

1.人物性格的极端化和平常性这种极端化在小说里体现在几乎所有人的身上,例如刘峰的善良被呈现得十分极端化,萧穗子的“伪”也以一种极端地附和大众的姿态而展现。

在电影《芳华》之中,经过视觉性的处理,这些角色特性的存在更加合理了,他们具有了和普通人更接近的平常性。

这样一来,每个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感受都会因为心理的接近而被放大,以距离感的缩小去补充更多的自我所主动所感的东西。

《芳华》影评

《芳华》影评

《芳华》影评《芳华》是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张译、黄轩、苗苗等主演的一部影片,该片于2017年上映。

影片通过讲述一群生活在军队文工团的青年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特殊年代背景下的人生遭遇和成长历程。

下面将从剧情、演技、导演手法等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影片的剧情设计引人入胜,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极富战争年代色彩的青春成长故事。

影片以1970年代的军队文工团为背景,通过展现青年人的人生点滴,向观众展示了特殊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奋斗历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战争年代的纷争和磨难,同时也揭示出青年人对理想、爱情和友情的追求。

整个剧情紧凑有力,能够在观众心中引发共鸣。

其次,影片的演技表现出众,主演们的出色表现为影片增色不少。

张译饰演的谢晋元塑造了一个坚定有力且富有血性的角色形象,他在影片中将士兵的痛苦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轩则扮演了一个民警出身的芳华男子,他刻画了一个爱情中困惑而无奈的形象,将角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苗苗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力量的女性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使得整部影片更加真实,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导演冯小刚在影片的制作上也有独到的手法,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他善于运用细节营造出特定年代的氛围,在场景搭建、服装、音乐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他在影片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面,描绘了青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抉择,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饱满。

此外,他还加入了一些幽默、搞笑的元素,以缓解影片的紧张氛围。

这些手法展示了导演丰富的创作才华和对细节把控的能力。

总的来说,影片《芳华》通过独特的剧情设计、出色的演技和独到的导演手法,成功地展现了特殊年代下一群青年人的奋斗和成长历程。

这部影片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历史背景下的军队文工团,更引发观众对理想、爱情和友情的思考。

影片通过真实的表演和精心的制作,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

总结起来,《芳华》是一部真实感人、情感丰富的影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感动,更引人深思。

芳华 影评

芳华 影评

芳华影评
《芳华》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讲述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群青年人在军队文工团中成长的故事。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引人深思。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特殊的
时代背景下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挣扎,他们的情感经历让人触动。

尤其是女主角的命运转折,她的坚强和执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共鸣,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
得整个故事情节非常生动。

尤其是在描写青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这种叙事手法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人不禁为主人公们的命运而感到心疼。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艺术表现力非常强。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都非常出色,营造了浓厚的时代氛围。

尤其是影片中的音乐,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和情感。

这种艺术表现力让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的来说,电影《芳华》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它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出
色的叙事手法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这部电影,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深刻的触动。

芳华 影评

芳华 影评

芳华影评
《芳华》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青春的迷茫。

导演冯小刚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段苦难而又美丽的青春岁月。

首先,影片的画面非常美丽,每一帧都充满了诗意和温暖。

尤其是在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物情感的时候,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风的清新。

这种唯美的画面语言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抚慰,让人不禁感慨生活的美好和可贵。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都被刻画得深入人心。

尤其是女主角小霞,她的坚强和执着让人动容,她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而男主角小云的成长历程也让人印象深刻,他在革命浪潮中成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最后,影片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都让人深思。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曲折变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多舛,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种精神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综上所述,《芳华》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画面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青春的美丽。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更能对生活和历史有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电影《芳华》的叙事艺术特色浅析

电影《芳华》的叙事艺术特色浅析

2020/5下电影《芳华》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于2017年12月15日上映。

该部文艺片改编自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1970-1980年代作为叙事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文工团青年的故事。

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阶段,对于爱情、梦想有着自己的渴望,也在经历着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冯小刚导演在该影片拍摄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和技巧,构架出了崭新的故事情节,从而赋予了电影不同以往的叙事艺术特色。

《芳华》将叙事的复杂性与现代语言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能够带给观众立体而丰富的观影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芳华》与电影《芳华》小说《芳华》是当代著名女性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所经历的残酷的青春、隐忍的爱情和坎坷的人生。

小说《芳华》用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展开描绘了那个时期众人命运的流转变迁,充分表现了文工团男兵刘峰的谦卑、平凡及背后值得探究的意义。

《芳华》小说的创作源于2013年导演冯小刚与作家严歌苓之间的约定,他们曾经都在文工团服役过,并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各种社会事件,因此二人约好了要围绕那个时期的文工团生活展开文学故事的创作。

最后严歌苓创作出了《芳华》这部小说,起初书名叫做《你触摸了我》,冯小刚认为这个名字不够妥当,严歌苓又想好了几个名字,如《青春作伴》《好儿好女》以及《芳华》等。

冯小刚认为《芳华》是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芳”代表着芬芳气味,“华”则象征着青春年少的缤纷色彩,能够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

《芳华》描绘了一群正值芳华之年的部队文工团男女兵之间的青春轶事,该小说向人们展示了特定年代下社会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对异性之间交往的严格规约,而这也与所处芳华年龄阶段的男女特有的荷尔蒙冲动与性成熟构成激烈冲突。

小说《芳华》核心情节当属“触摸事件”,这也是引发当事双方及一众旁观者心理剧烈震荡的极端事件。

该事件带来的身心伤痛改写了男主人公刘峰的人生走向,而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需要用人生漫长时间去消化与认知。

浅析电影《芳华》的叙事结构

浅析电影《芳华》的叙事结构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电影《芳华》的叙事结构郑思菁(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摘要:电影《芳华》一经上映,如同一杯源于故往、醉了当今的一杯红酒入喉。

从最初缅怀历史的温润,到羼入泪水后的咸涩和浸入血腥后的腥烈,期间还伴有青春的气息、岁月的光影、甜美和丑恶的激荡。

而其中独特的叙事结构如同神秘面纱一样,层层揭开了那个年代的非凡岁月。

关键词:芳华;叙事结构;人物中图分类号:J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97-01一代有一代之芳华,这是一代中一个群体的芳华。

他们放肆又克制的青春,明媚且热血的青春。

主动与被动献身的青春。

群体的力量最终将个体吞噬,剩下的,便是一群面目雷同的人。

自私、冷酷,可他们又都不是坏人,一群真实的人罢了。

电影《芳华》塑造的是人物群像,而不仅仅聚焦于一个或两个人物的主角演绎,故事也不是围绕一个单纯事件,而是一连串的事件推衍发展。

由于是人物群像,这就造成了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时段,出场人物的交错、情节点的散布,尤其是除了何小萍没有军装、总是受到众人嘲弄这样的辨识标签,其他几位女生如萧穗子、郝淑雯、林丁丁等人,由于年龄段相同、身形相仿、容貌特征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与她们相关的戏份不容易在片刻之间直接准确贴靠,甚至于有时会将谁和谁之间的情节片段混淆。

男生除了刘峰之外,影片前期对男二号陈灿的交待,只是混杂在其他场景之中,稍显空白和浮泛。

这一切,造成了影片开头阶段叙事的零散化、情节点的碎片化,但好在瑕不掩玉,随着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推进,在色彩斑驳时光再现中,人物之间的情感脉络,终于在相互交错的脉络中“浮出水面”之前的紧密交集,反而达成了一种时光的恍惚、集体记忆所特有的效果,而影片最终要表达的东西,比如芳华的流逝、友情的纯真、爱情的真挚、人格的纯正等等,观众们也就能很全面很清晰地感受到了。

在电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三个:文革、西南边境战和改革开放。

热血撒战场,青春吐芳华——电影《芳华》评析

热血撒战场,青春吐芳华——电影《芳华》评析

热血撒战场,青春吐芳华——电影《芳华》评析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4期之前曾经因为撤档而引发争论的电影《芳华》终于上映。

对于撤档、换档的原因这里不再做讨论,无论是因为资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政策的原因,这部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主题、饱含各种复杂情感的作品最终历经曲折,得以面对观众。

不管这部电影是不是佳作,票房是不是突破纪录亦或惨淡收场,如果《芳华》不能上映,对中国电影不仅是损失,对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军人们以及他们的亲人来说,都是损失。

因为,这可能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第一部有关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电影。

关于那些在美好青春年华时走上战场的年轻人,关于我们经历过的那些战争,关于什么是爱国,我们该有些思考。

青春在电影《芳华》里,大部分时间人们看到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处在最青春的年纪,有着最为青涩的脸,有着最为单纯的气质,他们在文工团练功房里秀出优美的舞姿,在泳池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阳光、稚嫩、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在战争打响后,人们看到的是这群年轻人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看到战场上流淌的鲜血和战争的残酷。

在那个时代,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虽然看起来很自然,但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向他们投以敬佩。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些年轻人有活力,有的甚至是刚走进大学的天之骄子,如果他们当时不选择参军走上前线,可能今天他们很多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各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或者说早就成了中产人士。

毕竟那时候的大学生很少,而且改革开放正值初期,很多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各种方式,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

是的,就像电影《芳华》中所描写的,一群年轻人就凭着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保卫这个国家,保卫边境地区的同胞不受外敌侵扰、欺辱,他们选择了加入军队,穿上那身橄榄绿的军装,走上战场。

1979年2月,许多参战的解放军部队都是多年没有搞过军事训练的部队,还有许多是新扩编出来参军不到两个月的新兵,没有多少军事技能和一点战场经验。

电影《芳华》赏析

电影《芳华》赏析

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电影《芳华》赏析芳华意指芬芳年华,故事由文化大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讲述了文工团里一代人的青春年华与变化。

影片是以回忆的形式展开的,采用顺序的叙事顺序,中间插入画外音的解说并通过其来对接下来的剧情进行铺垫。

故事的回忆者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一员——萧穗子,影片多次借助萧穗子的回忆来对影片进行概括与解释,一方面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与情节,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电影的深度与给人带来的思考空间。

影片十分注重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多处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特写,如何小萍被发现拍军装照时众人寻找照片的动作特写以及林丁丁与何小萍的表情特写;刘峰向林丁丁表白时的表情与动作特写。

在镜头上、拍摄手法上,影片也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多处对人物进行表情动作进行特写,突出人物的情感表露。

如郝晓雯骂联防办时的使用背景虚化的方式来突出郝晓雯的表情;刘峰无意发现何小萍撕碎的照片与何小萍撕碎照片的对比镜头。

影片中也使用了长镜头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描写,如影片结尾对刘峰与何小萍的长镜头拍摄,展现了两人之间浓厚的感情。

在情节上,对人物的感情叙述也十分连贯真实。

如一开始讲到陈灿送西红柿给穗子,穗子在训练时早起并说想听陈灿吹起床号,到影片后尾穗子给陈灿写情书。

相比之下,影片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则有些仓促与混乱,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使用了旁白的内容来引入,对刘峰上战场与何小萍被调到野战医院出现再到后来战争结束后出现精神问题的过程也交代得不够清晰,情节跳转较快,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电影对环境的描写也十分充分,背景多处拍到文革的标语,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如拍到军营门前的可口可乐广告,与之前处于同一位置的文革标语形成对比,暗示社会环境的变革。

影片在对周围的环境拍摄上也十分充分,多处运用远景来拍摄周围环境,同时利用背景与光线的明暗来展示人物的处境,如刘峰离开文工团时阴暗的大门,刘峰探望何小萍时幽深的长廊,还有何小萍观看演出时打下的光线,都直观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处境。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芳华》后,我深受触动。

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代人的青春与命运。

影片的第一个主角是“时代”,这也是父辈们很多人去观看的原因。

他们在那个时代经历了种种艰辛,而当他们回望这段历史时,青春的记忆因岁月的沉淀而变得美好起来。

《在码头》《暴雪将至》等讲述 90 年代的怀旧电影,毫不留情地描绘出那个时代的脏乱。

相比之下,70 年代末改开前夕的中国更加贫穷,精神也更加贫瘠,但在冯小刚的镜头下,却是干净而美丽的。

因为他聚焦于那个时代最干净、最美丽的群体——文工团。

在文工团中,每个人的青春都弥足珍贵,但美人的青春似乎更加令人感动。

练舞蹈的人柔韧有力的身体、高扬的头颅、挺拔的身姿、光洁美丽的脸庞,以及那个时代的旋律,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当基调确定后,有人已经在黑暗中悄然落泪。

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侯小萍的出场让我感到困惑,她是如此畏畏缩缩,没有主角的气质。

她的脸模糊不清,充满紧张,总是在出汗。

她想拍张照片,却不敢向同屋借军装,只能偷偷拿走,再偷偷还回来。

这种畏葸几乎令人厌恶。

难怪大家都不喜欢她。

从最初的不喜欢,到排挤,再到欺负,这一切在青春的岁月里显得如此自然。

我们都曾经历过十几岁的年纪,那时的青春可以是非常残酷的。

然而,刘峰却始终对她好。

他是一个好人,受着政治宣传的陶冶,逐渐成长为群体中的活雷锋。

大家表面上称赞他、喜爱他,但骨子里却对他有一丝鄙视:这个傻子!他对别人的好,他们未必珍惜,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只有小萍将他的好铭记于心,并且喜欢上了他。

林丁丁受到刘峰的追求时,感到受辱并哭泣:“他怎么能——那样!别人可以,但他——他是刘峰啊!”人性就是如此复杂,人们认为道德模范应该始终保持道德,一旦犯错,就会遭到更严厉的批判。

而坏小子可以嬉皮笑脸,道德模范却不能有性冲动。

受到调查并被怀疑是流氓犯的刘峰离开了文工团,前往云南。

小萍也随之离开,她默默地爱着,这份爱情如泥土中绽放的花朵,容不得他人诋毁。

《芳华》原版146分钟,看看都删减了哪些内容

《芳华》原版146分钟,看看都删减了哪些内容

《芳华》原版146分钟,看看都删减了哪些内容
冯小刚的新片《芳华》自本周五上映以来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丰收,不过可能很多观众还不知道,目前影院上映的版本是“缩水版”。

《芳华》曾在今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展映,当时放映的版本时长146分钟,比影院136分钟的版本多出了十分钟,那么影院版究竟少了哪些内容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说说《芳华》的删减片段。

一、集体批斗刘峰
多伦多电影节的版本中,在刘峰被冤枉定罪后,文工团内部展开了一次针对刘峰的批斗大会并让战友举手表决,这一幕曾在影片的预告片中出现,不过到了正片中被删减!
二、林丁丁与刘峰拉手的片段
影片中曾有一段林丁丁在人群中偷偷与刘峰拉手的片段,这也是
为后来刘峰对她的暗恋埋下了伏笔。

三、何小萍高原独舞
电影节版本中完整播出了何小萍的高原独舞,但正版中删去了这一情节。

四、何小萍翻尸体找刘峰
电影节版本中,有何小萍在战场上翻尸体找刘峰的片段,这一片段可能是过于血腥在正片中被删除。

五、何小萍战后获表彰成为英雄
电影节的版本中有何小萍在战争后获得表彰的情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突然精神失常,但正版中删去了这一片段,直接就是刘峰去精神病院看望她。

六、刘峰在海口生活艰辛的片段
原版本中有一段展示刘峰穷困潦倒的情节,他在海口靠卖场为生,不过这一情节似乎和后来刘峰与肖穗子的意外相遇没有太大联系,正片中被删去了。

七、刘峰与何小萍在车站告别,各自离开。

正片结尾刘峰与何小萍在车站的座椅上相拥,但电影节版的结尾多了他们在车站告别,各自离开的镜头。

总的来说,电影中所删减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整体来说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内容,删减主要是出于对影片时长的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影《芳华》与原著叙述方式的不同
作者:向欣荣吕腾崟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6期
摘要:小说《芳华》的叙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语言叙事来实现,而电影《芳华》的叙述则多是通过声音、图像,包括叙述语调和叙事结构等多方面的融合来实现。

关键词:严歌苓改编电影《芳华》
一、电影《芳华》的叙述语言分析
《芳华》中的人物并非来自同一地域,所以在原作中多少会有一些方言,比如林丁丁、郝淑雯和萧穗子三人多年后再聚时,林丁丁就说过一句四川脏话,仅这一句话就能表现出经过时间打磨后的林丁丁的变化,从一个单纯得让所有人都愛怜的“小歌唱家”到一个泼辣的中年妇女。

然而,这一情节在电影中并未得到体现,影片直到最后,带给观众的还是那个单纯、柔弱的林丁丁。

小说家们通常用语言描写来讲述事件,以期用生动个性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讲述者的主观情绪。

在改编的影视作品当中,语言描写的重要性不但不比文学作品中的弱,反而大大增强了。

影视作品中的叙述语言主要有语言对话、字幕和画外音。

电影《芳华》在叙述上就多有运用画外音这一手段。

影视作品的语言是视听语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经小说改编后的电影语言并不是无条件地转换原作品中的每一句话,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剪辑,使得故事情节叙事更加生动。

电影中一些不太重要的情节信息或者人物的内心活动大都通过画外音这一手段进行描写,这些画外音不但节省了画面空间,还起到了突出故事情节的作用。

二、电影《芳华》的叙述语调和时序分析
严歌苓创作作品的语言十分生动。

她通常能够在极短的篇幅内蕴藏巨大的信息量,融视觉、嗅觉、听觉等于一体。

影视语言是一种融图像与声音为一体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刻画等,往往能够将一个人的性格等表现得更加到位,更富有感染力。

影视作品在叙事方面和小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二者都是在同一时空下进行的,只是由于叙事语言的不同,造成了影片叙事和小说叙事的各自特点。

电影《芳华》中,刘峰在被保卫科带走协助调查“触摸事件”时,当保卫科的人引诱逼问,说他是想解开林丁丁的胸罩进行猥亵时,刘峰从初时的还算冷静的状态突然之间变得愤怒并咆哮起来。

通过刘峰的动作神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刘峰的怒火,就是这么一句话,将刘峰在当时情景下的心理、情绪等逼真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更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同情他。

小说《芳华》根据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但对时间线索的表现仍不明显,往往只是按照季节或早中晚的顺序被作者作为叙述者一句话随笔带过。

小说叙事往往是按照时间顺序上的一个个点而展开的,但是在空间上却有些捉襟见肘。

相反,电影《芳华》通过字幕和场景变换对情节的发展进行叙述,就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那种空间感。

《芳华》记录的故事铺展开来有好几十年,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逻辑,电影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事件来表现时间特性。

三、电影《芳华》里的场景结构和蒙太奇手法
小说《芳华》里的情节发展主要由多重叙事来完成,小说里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出现,小说叙事可以表现出鲜活的时空关系。

小说的叙事通常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的,尤其在同时发生两件或多件事的时候,它呈现给读者的总是会有一个先后顺序。

但在影视作品中则不同,它可以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自由呈现出在一定空间中的两个或多个事件,实现空间场景的转换。

蒙太奇这一创作手法的运用,可以真正实现电影叙事的共时性。

在影视作品当中,由于影视主要是以图像结合声音来进行叙述的,而图像和声音语言都是极其复杂的,缺少随意的叙事能力,所以电影在推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是遵循着逻辑发展的规律,使得剧情在时间的自然流动中推出。

电影《芳华》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叙事结构和电影改编原则。

电影《芳华》中,刘峰在战场上进行战斗和何小曼在战地医院中进行急救事件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但在小说中,并未深究他们各自的发展情况,只选取了其中两个具有典型性、关键性的事件——刘峰断臂、何小曼成英雄。

那么围绕着两位主人公的事件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在电影的画面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何小曼在战地医院中不辞辛劳地工作,刘峰在前线奋勇战斗。

电影通过巧妙的剪辑让我们几乎感觉到这就是同时在发生着的两件事,但在小说中就没有办法达到这种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琳.严歌苓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严歌苓.芳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3]李燕.论严歌苓小说《芳华》叙述视角的审美效果[J].小说评论,2017(05).
(作者简介:向欣荣,女,衡阳市博文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吕腾崟,男,广西师范大学2016级国家中文基地班,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刘冬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