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

合集下载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学考试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6】(1)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2)病因与分类分类:Ⅰ感染性发热Ⅱ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①无菌性坏死组织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三各阶段)①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期和缓升期②高热期③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crisis)和渐降(Lysis)⑷热型:①影响因素:抗生素、降温药、糖皮质激素、物理降温等。

②常见热型◆稽留热: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 ℃,但在37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规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胸膜炎等。

4.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致使巩膜、粘膜、皮肤染成黄色。

正常血清胆红素8.55~17.10umol/L(0.5~1.0mg/d1)。

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

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46】(1)黄疸的分类①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②根据胆红素性质分类◆非结合型胆红素增高为主型(UCB)◆结合型胆红素增高为主型(CB)(2)胆红素代谢过程◆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血红蛋白(占80-85%)。

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学考试重点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2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3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血液随咳嗽由口腔排出称咯血。

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5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6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机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7呕血: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若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则为呕血8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9少尿,无尿,多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10意识障碍: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的抑制,对周围事物及其自身的辨别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减退和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1甲亢面容和二尖瓣面容:前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后者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12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行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3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即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14胸骨角:又称lours角,位于胸骨角上切迹下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形成15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

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一、诊断学的定义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确定疾病的存在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诊断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充分考虑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

2. 综合性: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诊断。

3. 确定性:诊断应尽可能准确,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给出确切的疾病名称。

4. 可靠性:准确、可重复性是诊断的基本要求,以确保不同医生在相同情况下得出相似的诊断结果。

三、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个人和家族史等,对于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叩诊等手段,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和内部情况,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样本的检查,通过对生物体的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得疾病的相关信息。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5. 生物组织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分级。

四、常见的诊断误区1. 诊断偏见: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和经验偏向,可能影响到正确诊断。

2. 临床表现相似: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诊,需要更多的检查和鉴别。

3. 实验室检查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操作技术不当、设备故障等,需要谨慎解读。

4. 影像学检查解读:医生在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变异,避免误诊。

五、诊断学的发展趋势1. 个体化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诊断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第一章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如“反复上腹隐痛5年,大便色黑一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需详细询问及记录。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3)伴随症状。

(4)病情发展与演变。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情况及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对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史等。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地方病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及性病史。

第二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病因:(1)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3.伴随症状: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间日疟等。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1.咳嗽特点:金属声调咳嗽可因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总结

诊断学重点总结

诊断学重点总结
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 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它通过分析和判断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疾病的种类或性质。

- 诊断学的目的是尽快、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结果,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诊断学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 诊断学的步骤一般包括:获取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分析数据、做出诊断。

3. 诊断学的重要原则
- 客观性原则: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的判断,而不是主观臆断。

- 准确性原则:诊断应尽可能准确,少有误诊和漏诊。

- 综合性原则: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4. 诊断学的难点与挑战
- 诊断学的难点在于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疾病的表现形式
变化多样、一些症状和体征可能相互重叠等。

- 诊断学的挑战在于新的病种和疾病难以准确诊断、医学知识
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等。

5. 诊断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科技的发展,诊断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诊断和精准医疗。

-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诊断学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 多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将提升诊断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5.色素沉着 生理情况下,身体的外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皮肤色素较深。如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则提示为病理征象。
6.色素消失 临床上常见的色素脱失有白癍、白瘢及白化症。
二、湿度
观察皮肤有无出汗或干燥。夜间睡后出汗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营养状态的分级:
1.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满。
2.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
3.中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色素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五、检查耳时要注意外耳,中耳和乳突,乳头处有无红肿,压痛,因乳突化脓性炎症在严重时可继发脑脓肿或脑膜炎。
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亦可见严重水肿。
九、皮下结节 检查皮下结节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 淋巴结
三、弹性
皮肤的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量有关。检查皮肤弹性时,常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以拇指和示指将皮肤提起,松下后如皮肤皱褶迅速平复为弹性正常,如皱褶平复缓慢为弹性减退。
四、皮疹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检查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生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1㈠名词解释㈡鉴别要点㈢问答题㈣选择题练习2一.名词解释1、症状: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眩晕等。

2、体征:是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变化,如皮肤黄染、心脏杂音、肝脾肿大等。

3、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4、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5、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6、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9、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10、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1、 牵渋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的现象,如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12、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

13、 意识障碍: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14、 晕厥:由于一时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3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15、 眩晕: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16、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语言杂乱。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发热1.生理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2.(简答)病因(1)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心肌、肺、脾等脏器的梗死或肢体坏死等;组织细胞坏死与细胞破坏,如肿瘤坏死、白血病。

②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

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亢、严重脱水。

④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机械性:如脑出血、脑外伤;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填空)发热的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4.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见于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二、胸痛1.胸痛的性质(1)带状疱疹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2)食管炎常呈灼痛或灼热感(3)心绞痛常呈压榨痛,可伴有窒息感2.体格检查(1)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急性变可有自发性胸骨痛与胸骨压痛。

(2)自发性气胸患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腹痛1.腹膜炎由胃、肠穿孔引起者最常见。

2.腹痛的性质与程度(1)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并发急性穿孔。

(2)胆石症、泌尿道结石及肠梗阻的绞痛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3)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肠道蛔虫梗阻的特征。

(4)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1.典型腹膜炎三联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2.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500ml;多尿:每昼夜尿量>2500;少尿:<400ml;无尿:<100ml3.正常男性、儿童:腹式呼吸;女性:胸式呼吸4.中心性发绀分为:肺性发绀和心性混血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分为:淤血性和缺血性周围性发绀5.典型的缺血性ST改变: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mV6.Charcot三联征:黄疸、右上腹剧痛、畏寒发热,常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7.耳廓上触及痛性小结:痛风病人。

系由于:尿酸钠沉着所致8.第二心音固定分裂不受吸气呼气影响:房间隔缺损9.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6-8cm10.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11.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12.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胸骨左缘第三肋间13.常见不随意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14.尿中检测出凝溶蛋白阳性:多发性骨髓瘤15.双手触诊法:左手置于被检查部位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16.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混浊环:老年环,是类脂质沉着的后果17.皮肤弹性检查部位: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18.正常情况下,心室复极为心外膜在先,心内膜在后。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变为:心内膜在先,心外膜在后19.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I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I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I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1.三凹征:又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

2.Cheyne-Stokess呼吸:又称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到深快,达到最大呼吸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在开始由浅慢变深快,如此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呼吸。

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一、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重点1、绪论与问诊:问诊内容;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水肿: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及表现。

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一些基本定义,如便血、隐血便、柏油便等;便血的常见病因;便血颜色与出血部位的关系;用隐血试验结果判断便血应注意的问题;便血常见的伴随症状及其相关的病因。

呕血的定义;呕血的常见病因;呕出血液颜色与出血量的关系;不同出血量的临床表现特点;呕血的常见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关系。

4、腹痛、腹泻:腹痛临床表现特点与病因的关系;问诊要点;腹泻的定义;腹泻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5、腹部检查:熟悉全腹膨隆的病因与特点;熟悉腹壁静脉曲张的部位和方向;掌握肝、胆、脾触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包块触诊的注意点;熟悉肠鸣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6、心脏检查:心脏叩诊和心脏听诊。

7、血管检查:特殊脉波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血压测量方法;掌握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8、心电图:常见心律紊乱、常见心律紊乱的心电图特点(三种早搏、心房颤动、房、结、室心动过速、时颤)传导阻滞、心肌梗塞的演变、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类。

9、掌握瓣膜病变、心肌病变、心包积液、先心等疾病U、C、G图形原理二、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难点1、绪论与问诊:问诊内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2、水肿:水肿分类;水肿发生机制。

3、消化道出血:便血的临床表现;便血常见的伴随症状及其相关的病因;便血的问诊要点。

呕血的临床表现;呕血的伴随症状;呕血的问诊要点。

4、腹痛、腹泻:腹痛发生的机制;腹痛临床表现特点与病因的关系。

腹泻的病生机制;腹泻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

5、腹部检查:腹部触诊的方法。

6、心脏检查:心脏听诊的内容,鉴别和临床意义。

7、特殊脉波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血管杂音的检查方法;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

8、心电图:具体的数据和心电图特点、常见心律紊乱心电图的特点。

要求掌握常见疾病U、C、G表现(M型、B型中表现)。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

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

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诊断学重点知识

诊断学重点知识

名词解释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体征:医师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在正常水平以上。

牵涉痛:一种源于内脏疾病的痛觉冲动,定位于体表,常位于病变脏器远处。

三凹征:当呼吸道部分梗阻,吸气时气体入肺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压负压极度增高,吸气时间延长,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

同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三凹征。

心源性哮喘:指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严重肺淤血,病人感到胸闷、气急,被迫取坐位,伴气喘、面色青紫、出汗,有哮鸣音,咳大量浆液性粉红色痰,两肺底有湿性啰音,心率加快。

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填空题1、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性发热;正常人24小时体温波动一般小于1℃ ;内源性与外源性致热源的区别点在于作用部位不同2、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的病因是大气道阻塞:呼吸性呼吸困难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提示包虫病;咳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性大叶性肺炎;咳大量浓痰、痰液静置后分三层,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简答题1、发热如何分度答: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归纳心绞痛发作胸痛的特点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颈咽或颌部。

性质:胸痛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诱发,疼痛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的当时。

诊断学复习重点

诊断学复习重点

名解空腔:生理性腔隙病理性扩大肺实变:单个肺叶或一侧肺形成与解剖形态完全一致的致密影印戒征:支气管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扩张的支气管与肺动脉共同构成印戒征双轨征:支气管与CT扫描层面平行时,增厚的支气管壁呈轨道样胸膜凹陷征:肿瘤与胸膜间线状影,有兔耳征、彗星征、星芒征双房影:左房增大时,正位片可见增大的左房与右心缘重叠阴影第三弓:左房增大时,正位片可见左心耳突出肺门舞蹈症:肺门血管扩张性搏动鹿角征:肺淤血时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缩小或正常Kerley B线:间质性肺水肿时两中下肺野外带近肋膈角处可见l-2cm, 1mm左右横行线状影艾森曼格综合征:早期血液左向右分流,晚期右向左分流,右心静脉血流到左心,动静脉血液混合,从而引起全身紫组的综合征肺心病: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肥厚增大,甚至发生右心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一处微小撕裂可剥开主动脉壁,并快速扩大形成假腔问答1.大叶性肺炎分期及典型影像表现充血期、红色肝变样期、灰色肝变样期(红、灰两期合称实质期)、消散期X线:密度均匀增高、含气支气管征(实变),叶裂为界CT:叶裂为界致密影,含气支气管征(实变)2.中央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直接征象:肺门肿块(段及以上),支气管狭窄、截断、缺损间接征象: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结核(肺不张:横S征、下三角征、高脚杯征、上三角征)转移征象:肺门(淋巴结)、肺内(直接侵犯)、胸膜(水)、骨转移(低密度)3.风湿性心脏病M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典型影像学改变二尖瓣狭窄-左房压(大)-肺静脉压(大)-右室压(大)左房右室增大、肺淤血(程度不同肺循环高压)、二尖瓣型心、心脏轻中度增大(M超可显示城垛样改变)4.左心衰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粉红色泡沫痰影像学表现: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①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肺门影增大模糊②出现K氏B线③叶间或肋膈角少量积液④肺门为中心大片蝶翼状影5.右心衰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①胃肠道及肺瘀血引起腹胀,食欲下降②恶心,呕吐③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影像学表现:右心室增大的影像学表现①正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向下移位②右前斜位:肺动脉圆椎隆起,胸骨后间隙变小或消失③左前斜位:胸骨后间隙变小6.心脏的负荷有哪些?前负荷是什么?后负荷是什么?前负荷-容量负荷后负荷-压力负荷右房前:上下腔静脉血回流容量后:右房增加压力到右室右室前:右房血流容量后:肺动脉压力左房前:肺静脉血回流容量后:左房增加压力到左室左室前:左房血流容量后:主动脉压力7.左心房增大的影像学表现①右前斜位:轻度(食管前壁受压,无移位)中度(食管前后壁均受压并移位)重度(食管明显向后移位,与脊柱重叠)②正位:双房影,第三弓③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变细(最早期表现)8.右心房增大的影像学表现①后前位:房高›1/2心高或心后缘>脊柱右缘2cm②右前斜位:心前缘与升主动脉间呈钝角(最佳观察)③左前斜位:心右后缘向后突起与脊柱重叠,不压迫食道9.左心室增大的影像学表现①后前位:心尖向左下移位至肺泡,相反搏动点向上移位②左前斜位:心后缘向后与脊柱重合③右前斜位:心前间隙减小填塞10.右心室增大的影像学表现①正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突出(>3mm),相反搏动点向下移位②右前斜位:肺动脉圆椎隆起(>7mm),胸骨后间隙变小或消失③左前斜位:胸骨后间隙变小11.肺充血的影像学表现肺充血(左向右分流;心排出量增多)①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多增粗,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增粗超1.5cm②肺野透亮度正常③透视可见肺门舞蹈征(肺门血管扩张性搏动)12.肺淤血的影像学表现肺淤血(二尖瓣狭窄;左心衰)①早期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缩小或正常②肺纹理普遍增多,略增粗,血管边缘模糊,肺门影增大模糊③肺野透亮度降低,以中下肺野明显13.肺缺血的影像学表现肺缺血(右心排血受阻或右向左分流)(肺动脉阻力-压力升高)①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右下肺动脉变细<lcm②肺动脉段变直、凹陷,肺动脉狭窄时有狭窄后扩张③肺野透亮度增加14.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间质性:①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肺门影增大模糊②出现K氏B线③叶间或肋膈角少量积液肺泡性:①肺门为中心大片蝶翼状影②两侧广泛分布或一侧分布半片状,粟粒状模糊影。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一.常见症状:一. 发热:1. 定义:★任何原因所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体温测量部位及正常范围:★口腔:36.3 ~ 37.2 ℃腋窝:36.0 ~ 37.0 ℃直肠:36.5 ~ 37.7 ℃◆2. 病因感染性★病原微生物:B、V、P非感染性★1.无菌性损伤、坏死:手术、肿瘤2.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RA、SLE)3.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4.散热障碍:皮肤病、CHF5.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中暑、中毒、中风6.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女性更年期◆3. 临床表现分度★低热:37.3 ~ 38.0 ℃;中热:38.1 ~ 39.0 ℃;高热:39.1 ~ 41.0 ℃;超高热:41.1 ~ ℃。

分型:★高热期:稽留热(高热Ds ~ Ws,±1℃/d,肺炎)驰张热(高热Ds ~ Ws,±2℃/d,败血症)间歇热(高热Hs →正常Ds,n,疟疾)回归热(高热Ds →正常Ds,n,回归热)波形热(正常↔低热↔高热Ds,n,布菌病)不规则热(无语,肿瘤)◆二. 水肿:1. 病因:◆局部性水肿★静脉回流受阻:血管栓塞(静脉血栓)、肿瘤(纵隔肿瘤、腹腔肿瘤)淋巴回流受阻:寄生虫病(丝虫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丹毒)、创伤变态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2. 发病机制:组织液滤过-回收失衡★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水钠潴留淋巴回流受阻3. 临床表现心源性水肿★低位首见:双下肢部位可变:直立时双下肢,平卧时腰骶部指压凹陷:按压有坑体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其它表现:心功能不全(颈静脉怒张、恶性呕吐)肾源性水肿★高位首见:颜面部部位可变:直立时双下肢,平卧时腰骶部指压凹陷:按压有坑体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其它表现:肾功能不全(血尿、蛋白尿)局部性水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胸壁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颈静脉怒张4. 诊查要点:体检:特异体征:★颈静脉怒张、肝掌、蜘蛛痣、★象皮肿★凹陷性、★非凹陷性(甲减)三.呼吸困难1. 临床表现:1.呼吸性疾病: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时间延长、喉鸣音、★三凹征2.循环性疾病:右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3. 中毒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Kussmaul呼吸(深长、规则)化学物质中毒:★潮式(Cheyne-Stokes)呼吸浅→深→浅→停,n★比奥(Biot)呼吸深(规则)→停,n4 . 神经-精神性疾病卒中:呼吸深慢癔症:呼吸浅快、☆呼吸性碱中毒(口唇、四肢感觉麻木、手足搐搦、意识障碍)2.诊查要点: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四.疼痛:1. 定义:★由现实或者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快感觉与情绪体验。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知识点(完美版)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诊断学重点》word版

《诊断学重点》word版

1、症状: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

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2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3原因不明发热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一、名词解释血液检验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明过5%时,称核左移。

3、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白色细杆状物质。

4、类白血病反响: 是指机体对某些抚慰要素所发生的相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响。

5、核右移: 外周血中假定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越3%者,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肾功用检测r〔内生肌酐肃清率〕:肾单位时间内,把假定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肃清出去。

9.莫氏实验〔稀释稀释实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别肾稀释与稀释功用的方法〔莫氏实验〕。

10.肾前性氮质血症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缺乏、肾血流量增加灌注缺乏致少尿,此时BUN降低,肌酐降低不清楚,BUN/Cr〔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添加,BUN可自行下降。

尿惯例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时,遭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遭到不同的PH,浸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动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实验阳性,或定量实验超越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越肾小管重吸收才干所致的蛋白尿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要素惹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削弱所致的蛋白尿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招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才干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发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19.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缘由招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少量滤入原尿,超越肾小管重吸收才干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

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3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亢。

4粘液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浮肿,脸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5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

下颌增大。

向前突出,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6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7.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8.弛张热:即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下.9三凹征: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

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

气管,大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0过早搏动:前期收缩,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发出的冲动。

引起心脏的提前收缩,,根据异位搏动的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率失常,可见于心脏器质性,功能性疾病。

1.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得体征。

包括颈项强直,Keming征,Brudzinski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高压等。

2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其发生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伤有关。

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疾病。

3 Murphy征阳性: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

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4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

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

5文氏现象:表现为P波规律的出现,RP间期逐渐延长,直到1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6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

7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博血量减少所致。

8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哕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1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2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

后者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

3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4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

5晕厥: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状体,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倒地。

6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7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8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其次是就诊最重要的原因积极其持续时间。

9强迫坐位:也称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该体位便于辅助呼吸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0胸膜摩擦音:当胸膜面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

1牵涉痛: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2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水肿发生机制:钠水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受阻2.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缺血型(T波改变)、损伤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坏死型(病理Q波)3.正常心电图中P波表示心房除极QRS心室除极T心室复极4.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湖水谵妄昏迷5.正确的诊断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收集资料、分析综合资料做出诊断、验证或修正诊断6.理想血压为小于120/80 正常为130/85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7.光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8.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腹壁紧张度、压痛与反跳痛、腹腔脏器、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9.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可由下因素引起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内大空腔0.中性粒C反应性增多机型感染或炎症、广泛性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1..肺源性呼吸困难分为呼气性呼气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2.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4.引起发热的原因有两大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常见5.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6.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7.体格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8.生命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9.叩诊音: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0.皮下出血分类:瘀点小于2mm 紫癜3~5mm 瘀斑大于5mm1.扁桃体大小分度:I度不超过咽腭弓II度超过咽腭弓III达到或超过咽喉壁中线2.甲状腺肿大分度:I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I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I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成年男120~160g/L4.0~5.5*10∧12/L4体液平衡因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腹部包块触诊: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及其和临近脏器的关系。

如肝癌位于右上腹,多较大,表面坚硬凹凸不平,压痛则不明显,多无搏动,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1.心脏杂音机制:一)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

如发热、严重贫血等。

(二)狭窄:瓣膜口狭窄或大血管有狭窄处,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

(三)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四)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五)心腔内漂浮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六)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3.早搏的听诊特点和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听诊特点:在规律心率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较长间歇,S1明显增强,S2明显减弱。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为: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形态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时间多>0.12s以上,其后有完全代偿间期,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连续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2倍4.肝触诊:1大小: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在1cm以内。

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2.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3.边缘和表面状态: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边缘的厚薄,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

4.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炎性反应或肝大受到牵拉,则有压痛,肝脓肿叩击时可有叩击痛5.搏动:肝脏搏动,应注意其为单向性抑或扩张性6.肝区摩擦感:肝周围炎7.肝震颤:肝包虫病1,2心音产生机制和特点,临床意义:产生机制:S1由于瓣膜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二成分而三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三成分S2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和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震动所致特点:①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②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

意义:第一心音提示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提示心室舒张开始。

5.杂音听诊应描述那些内容:最响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5.心脏杂音机制:一)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

如发热、严重贫血等。

(二)狭窄:瓣膜口狭窄或大血管有狭窄处,或由于心脏扩大或大血管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

(三)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或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四)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五)心腔内漂浮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游,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液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六)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

6.语音震颤: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⑤胸壁皮下气肿。

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①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等;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7.中性粒细胞变化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抗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8.漏出与渗出:A 原因:非炎症所致。

外观:淡黄,浆液性。

透明度:透明或微黄。

比重:低于1.018。

凝固:不自凝。

粘蛋白定性:阴性。

蛋白定量:<25g/L 。

葡萄糖定量:与血糖相近。

细胞计数:常<100×106/L。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细胞学检测:阴性。

积液/血清总蛋白:<0.5。

积液/血清LDH比值:<0.6。

LDH:<200IU。

B原因: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