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一、名词1.史学史“史学史”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的,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史学的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予以探讨和总结。

但中国史学家的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却由来已久。

梁启超认为:“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于下列各部分特别注意: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

2.《春秋》《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五经”之一的典籍。

是孔子根据《鲁春秋》和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的一部史书。

春秋时,丰富的历史资料,写作技术的成熟。

“礼崩乐坏”,使传统的“学在官府”制度瓦解,学术下移,私人修史成为可能。

孔子忧患“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主要史学贡献:(1)《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事,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著作具有发端的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的具体内容(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5)不足:首先,记事太简单;其次,为尊者、亲者、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3.司马彪字绍统,河内温县人,西晋史学家。

从小好学,然好色薄行,不得为嗣。

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

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

鉴于汉氏中兴,忠臣义士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繁杂,遂“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出,司马彪的《续汉书》渐被淘汰,惟有八志因为补入范书而保留下来。

《续汉书》的八志有《律历志》、《礼仪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

对于了解西汉历史有重要作用。

4.《史记》三家注“《史记》三家注”是指《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三家为司马迁《史记》所做的注解。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绪论一、什么是史学史?●历史:广义,一切事物以往发展的过程(包括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狭义,指人类社会发展史(客观)。

●历史学:研究人类往事的学问,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

●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揭示规律的历史。

二、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帮助我们有选择的阅读古书。

●帮助我们收集史料。

●批判的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史学史的内容:史学思想、史学著作、史书体裁和史学方法、修史制度。

四、中国史学发展分期立足社会性质、社会制度变迁,可将中国史学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史学、奴隶社会史学、封建社会史学、近代及当代史学。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史学发展还可细化为如下十个阶段。

①史学的产生:远古、夏、商、周(春秋和战国)②封建史学的奠定:秦、汉③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④封建史学的成熟:唐⑤封建史学的繁荣:宋辽金元⑥封建史学的衰微:明⑦封建史学的终结:清朝前期⑧救亡图变的清朝后期史学:清朝中晚期⑨近现代史学:新文化运动——建国(1919-1949)⑩现当代史学:建国后——今(1949-今)五、中国史学史的特点1.源远流长。

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开始至今未曾中断过。

2.具有修史的优良传统。

从古代到今天,官方、民间都重视修史。

3.修史机构制度健全(兰台东观-修史局-史馆-翰林院)4.史学遗产丰富。

史学著作浩如瀚海汗牛充栋。

据估计有七八万种5.史学著作题材丰富多样6.具有强烈的资治育人、社会教化、经世致用功能7.封建政府强烈干预、控制。

在封建社会,史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受政府管制第一章先秦史学(史学的产生)第一节、原始的历史意识和商周史官一、原始的历史意识●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等手段记述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原始意识。

●文字产生以前:形成文字记载的传说。

●传说分类:自然环境,与自然界作斗争,部落战争。

○1对英雄崇拜。

○2对生产重视。

○3对自然神化。

二、商周史官1、商史的特殊性(1)史书名称特殊,如“史”、“尹”、“册”。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一、名词解释1、《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2、属辞比事:《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3、《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为孔子删定。

它上起唐尧(《尧典》),下讫春秋前期秦穆公伐郑(《秦誓》),长达1300多年。

共含《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58篇,主要记叙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4、《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它按鲁国十二公的时间次第编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3年)。

传统的说法是左丘明,成书年代当在战国初,最后写定当在战国中叶。

为我们保存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史料。

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编年体史书。

开创文史结合的先例,为历史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

5、《竹书纪年》:晋国时出土于战国魏墓中,是战国中叶魏国人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通史著作。

所记内容,起自夏商周,迄于战国中叶。

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此书对于订正《史记》为代表的其他文献的某些错误,弥补其他书记载的缺漏,具有重要价值。

6、《国语》:记录春秋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史学史,是指史学发展的客观过程。

中国在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因铸或刻在青铜器上,故后人称之为金文。

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从发展走向鼎盛的阶段。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秦的统一,标志着封建制的社会形态在全国的确立,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对史学的发展造成了眼中的阻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发展阶段。

(世家地主被门阀地主取代)隋唐时期,门阀地主仍然在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1840年前)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老时期。

清代后期(1840-1911),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国时期(1912-1949)史学的近代性质更加突出,我们也把它称作中国近代后期史学。

《尚书》是一部记载统治者施政言论和行为的史料汇编,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书。

古文25篇,现已认定是伪书。

有今文28篇是可信的。

《尚书》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章,基本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诰。

反映了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是研究商、周社会的基本史料。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周易》本是占卜之书。

现在的《周易》包括西周时期成书的《易经》和战国时期成书的《易传》两个部分。

孔子《春秋》:春秋晚年,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私人讲学和私人撰述之局,这是孔子的创造,也是社会变化的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又有很深的文化修养。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改写的一部史书,也称《春秋经》。

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

主要记述鲁国及其邻国的一些军政大事,也记载水旱灾害等自然界变异的情况。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史事,记事简略,一般在年月日之下只记事目,不记事件详细和原因结果。

中国史学史教案

中国史学史教案

中国史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史学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史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史学史概述:介绍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2. 先秦史学:讲述先秦时期史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3. 秦汉史学:讲述秦汉时期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史记》和《汉书》的编纂。

4. 魏晋南北朝史学: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繁荣和特点,包括《三国志》和《晋书》的编纂。

5. 隋唐五代史学:讲述隋唐五代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影响。

6. 宋辽金元史学:讲述宋辽金元时期史学的繁荣和特点,包括《资治通鉴》的编纂。

7. 明清史学:讲述明清时期史学的衰落和转型,包括《明史》和《清史稿》的编纂。

8. 中国近代史学:讲述中国近代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等史学家的影响。

9. 现当代史学:讲述中国现当代史学的发展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史学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史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史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对史学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史学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史学史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就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瞧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就是有关周王室官制与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就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就是论述礼的作用与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就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哎呀呀,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话题呢!
啥叫中国史学史?简单说,就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学问呀!那这里面的名词可多了去啦!
比如说“编年体”,这可是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一种重要体裁呢!按照时间顺序来记事,一年一年,清清楚楚!哇,是不是感觉很有条理?再比如“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把一个个人物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哎呀呀,这种写法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思想呢!
还有“通史”,贯通古今,全面展现历史的发展脉络!这得多厉害呀?能写出通史的史学家那可真是有大本事!还有“断代史”,专注于某一个朝代的历史,深入细致地研究和阐述!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史官”!他们可是历史的记录者呀!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呢!他们的工作多重要哇,要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中国史学史中的名词还有很多很多,像“史评”“学案”等等。

这些名词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称呼,它们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史学思想呢!
了解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哇!哎呀呀,这可真是太重要啦!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名词,要认真去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领略中国史学的魅力呀!。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历史”涵义有二: ①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客观历史,即历 史本身)。 ②人们记载和编写的历史(主观历史,即 历史学,简称“史学”)。
二)史学、史学史、史学意识
1.史学 中国史学起源很早,殷朝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历 史记载。 史学一词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石勒设 “史学祭酒”,是掌管历史的官。“祭酒”, 本义指老者、长者,转意为功高者。“史学祭 酒”即史官中的领头人物。 南朝刘宋义帝设了四学:儒、玄、史、文,著 名史学家何承天主管史学,后改为四科。唐初, 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唐,史学成为科 举取士的名目。其范畴和内涵日益丰富。
5.史学评论
也叫史学批评,是指人们对史家、史著和 史学现象、史学思想的评论。对促进史学 的发展进步十分重要,是史学发展的内在 动因之一。 【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
6.史官制度 史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史学现象,夏 商以来就有了史官,周时分工已很明确, 唐朝开始设史馆。史官制度对中国史学发 展有很大关系。 中国史官制度包括:史官设置、史馆机构、 官方的修史政策和规定、官方的史学活动 和具体措施等。 【金毓黼《中国史学史》考史官详尽;牛 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乔治 忠《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王记录 《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 】
中国古代史学史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史学史,就是中国史学发生、 发展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规 律的一门科学。 ☆中国史学史是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 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走过了近90年 的历程。
导 论
一、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史学史的性质和任务; 三、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 四、学习和研究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思考题 精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思考题 精

1、何谓史学史.史学史就是叙述史学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历时性地研究历史学本身。

2、谈谈中国史学史的任务1、清理中国史学遗产。

2、阐明中国史学演进的过程。

3、揭示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3、试述中国史学史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1、史家的史学活动及其成果。

2、历史观:即人们对客观历史的根本本看法和观点(历史是否变,变的方向、动力、规律等)。

3、史学思想:即人们对史学自身的认识(撰史目的、历史的作用、史家的修养、官修及私修的利弊、求真求用的关系等)4、历史编纂学:关于如何编撰史著的具体方式方法的学问,涉及到编写形式、内容和技巧,有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选择、体例安排、史书语言修饰等问题。

5、官方史学及其相关的制度与举措:包括关于史观建置、史馆机构、官方修史制度、官方修史活动等。

同时,私家修史也历代盛行,写出了不少优秀史著,那么,也需要官私修史的利弊利弊得失的比较研究。

6、史学评论:对客观历史和史学自身的评论。

前者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后者包括对史料真伪、史书体例、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的判断,还有对史家素养、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的论说。

7、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史学史研究必当汲取哲学史、思想史以及历史学各门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同时也将自己的成果至于置于其他关联学科的知识系统中检验与定位8、史学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史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越是在古代,史学活动越是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交织一起,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1、远古的传说有怎样的史学意义?一是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保存了一些历史真实。

二是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加工整理记载下来,成为揭示氏族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三是传说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社会、神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影响了后世史家观点和史学风貌。

2、夏商周三代史官的基本情况及其职能。

据说黄帝时就有了史官,仓颉。

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中国史学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历史研究本身,更在于它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史学史对于深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史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史论的撰写、史实的考证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思潮和流派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这对于我们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真相、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国史学史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史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研究中国史学史,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史书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第三,中国史学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史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智慧启示。

同时,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史学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历史研究本身,更在于它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在深化历史研究、弘扬
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史学史历史学考研题库

中国史学史历史学考研题库

中国史学史历史学考研题库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历史学发展脉络的学科,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其基础知识和重要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考研题库中出现的题目类型和内容。

# 中国史学史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是()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向2. 《史记》的作者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C. 班固D. 刘向3.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史学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 《资治通鉴》B. 《汉书》C. 《史记》D. 《三国志》二、填空题1.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近代史学。

2.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______所著,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3. 史学研究方法中的“二重证据法”是由______提出的。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特点。

2.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描述中国古代史学与西方史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差异。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史学史在近现代的转型及其原因。

2. 分析中国古代史学与现代史学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3. 探讨中国史学史研究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 以《资治通鉴》为例,分析中国古代史学家如何通过编纂通史来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

2. 选取一位中国古代史学家,分析其史学思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通过以上题库的练习,考生可以系统地复习和掌握中国史学史的基础知识,加深对史学发展脉络的理解,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考生还应关注史学理论的前沿动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中国史学史》课件

《中国史学史》课件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01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历史研究
中出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02
“文化热”的影响
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促进了跨学
科的研究合作。
03
“文化热”的局限性
有时过于强调文化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
详细描述
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通》是中 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对之前的史书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和评价。他提出了史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强调 史论的重要性,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总结词
编年体通史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
详细描述
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 史。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还强 调史论的重要性,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具有极高 价值的史学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总结词
清代史学以考据为主,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 述和分析。
详细描述
清代史学以官方修史为主要形式,修有《明史》、《清史稿》等重要史书。同时,清代 学者注重考据和校勘,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量和评估。在研究方法上, 清代史学开始引入了西方的一些学术思想和理论,如实证主义等,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改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
总结词
首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详细描述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史著作。该 著作采用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对中 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史学史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请简要描述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

3.请概述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和特点。

二、论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成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中国史学史的起源与演进中国史学史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工作。

从古代的编史企图到明清时期的史论著述,中国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同时,史学的演进也与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密切相关。

2.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独特的特点。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史学史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思辨,强调历史的启示和教化功能。

传统的史学史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并强调历史文化的“正统性”。

3.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特点中国史学史除了传统的学术特点外,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其中包括对史学范式的反思与批判,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纳与转化,以及对中国史学史的系统性研究和理论化的追求。

同时,中国史学史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多维度研究,如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4. 中国史学史的现状与未来当前,中国史学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学术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未来,中国史学史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古籍文献,加强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中国史学史的发展。

三、综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史学理论和历史写作等方面。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和史家著述,经过明清时期的史学观念整理和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史学史学科。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注重道德教化和经典文献的研究。

受到近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史学史逐渐接纳了一些西方史学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转化和创新。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简称“史学”,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科。

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研究,例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等。

以下是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1. 先秦时期的史学先秦时期的史学主要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典籍和纪传体史书。

代表作有 史记》、 尚书》、 春秋》等。

其中, 史记》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正史,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宝库和典范,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代的史学汉代的史学以编纂正史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有 汉书》、 后汉书》、 续汉书》等,它们通过纪传体的叙述方式,详实地记录了汉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

3. 魏晋南北朝的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主要流派是史论派和志怪派。

其中,史论派主要研究史书的编纂方法和规范,代表性作品有 史通》、 太史公世家》等;志怪派则主要研究神怪、异闻等非正史的志书,代表作有 南怀瑾集》等。

4. 唐代的史学唐代以来,史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代表作有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等。

其中,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许多史学家都把它看作是中国史学的终极目标。

5. 宋代的史学宋代的史学主要特点是注重政治史的研究。

代表作有 宋史》、 续资治通鉴》等。

其中, 宋史》是中国史学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6. 明清时期的史学明清时期的史学主要特点是注重士大夫文化和思想的研究。

代表作有 明史》、 清史稿》等。

其中, 清史稿》是中国史学的最后一部正史,也是中国史学的集大成之作。

以上就是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通过对中国史学史的复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第十部分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1.尚书:《尚书》汇集了殷、周王朝训诰和追述古代的史篇。

记载的都是殷、周王朝的大事。

内容按性质分为六种:帝王事迹、典章制度、国家政治、誓师词、策命、诰。

《尚书》是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

现存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是后人依托之作,但各篇所记并不完全出于捏造。

今文《尚书》28篇,可确认为先秦时代的文献。

2.孔子和春秋:孔子名丘,春秋时鲁国人,有着深厚文化修养。

春秋末年,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突破了宗周以来学在官府的藩篱.他所修的《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

被列为儒家学派经典之一。

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①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②春秋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③春秋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的方法。

④重人事而不宜宣扬鬼神。

3.《左传》: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完整地记述春秋时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左传在历史编撰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可贵的民本思想,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重视民族关系的记载,在中国史学之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的撰述上有开创性的意义。

4.国语:《国语》是分国记言记载春秋时期史事的史书,是战国早期私人历史撰述,司马迁认为它是左丘明所撰,但是《国语》汇集周王朝与各诸侯所录之“语”编纂起来的,当也不是一人一时所完成的。

国语包含了不少有价值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见解,这使它在先秦的史书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5.《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它记事,起自夏、殷、周,迄于战国后期。

竹书纪年开编年记事之通史的先河。

西晋初年出土,南宋后,该书亡佚。

6.班固和《汉书》:班固是东汉初史学家,字孟坚,扶风人。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答案:B3.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B. 《左传》C. 《资治通鉴》D. 《史记》答案:A4.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A. 《明史》B. 《宋史》C. 《元史》D. 《清史稿》5. “春秋笔法”是指什么?A.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蓝本B.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研究对象C. 以简练的文笔记录历史D.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编纂方法答案:C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后汉书》答案:A7. “史官文化”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A. 记录历史B. 编纂史书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8. “史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9. 以下哪位史学家提出了“史实”与“史论”的区分?B. 班固C. 刘知几D. 司马光答案:C10. “史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明史》答案:ABD2. 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流派是?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体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人物?A. 司马迁B. 班固D. 刘知几答案:ABD4. “史书”的编纂原则包括?A. 真实性B. 客观性C. 系统性D. 可读性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功能?A. 记录历史B. 教育后人C. 政治工具D. 文化传承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亦称《书》《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左传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

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记述了从公元前722到公元前454,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开始漫游祖国大地,了解风俗,采集传文,回到长安后开始仕途生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既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儒学世家,九岁“能属文颂诗赋”,16岁入太学,博览群书,其父班彪过世后,在其父《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20余年,为八表,天文志未曾完稿,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首创纪传体断代史体例。

6.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

东汉班固著。

全书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计230年的历史,它沿用史记的纪传体例,但改书为志,世家并入列传,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共百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全书贯穿封建正统史观,又有封建神学色彩,班固去世时全书未完,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写完成7.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现有130卷,包括10本纪,80列传,8志,无表,记述了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25年共196年的历史。

其优点是能做到秉笔直书,记述详实,史料丰富,便于了解东汉的社会状况8.三国志西晋陈寿著。

是一部纪传体分国史,记载了东汉末黄巾起义到吴灭亡西晋统一共60年历史。

全书包括魏书,蜀书,吴书共65卷,选材谨慎,为各阶层人物立传,内容简约反映当时社会风气,是现存唯一记录三国历史的史书9.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人。

680年考取进士,702年担任史官,撰起居注,705年参与修撰《则天实录》,709年,因对现实不满,辞去史官职务,从事《史通》写作,内外共49篇,评论古今,以抒己见。

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10.史通唐刘知几著,内外49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撰写方法的得失,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强调史家需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第一次对中国史学做了全面详细的总结,对历史编撰学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11.《通典》唐杜佑撰,记载了黄帝至唐天宝末年时期的历代典制,全书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

它的特点包括将食货列于卷首,反映了他重视经济,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增加选举、兵、边防等门类,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对后世典制体著作的编撰影响深远;编纂顺序体现了其政治观点;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

12.杜佑杜佑是我国唐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在唐朝为官60年,活了78岁,历任中央和地方多种要职。

出于从历史上寻找挽救唐王朝颓势的考虑,撰写记载了我国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天宝末年典章制度演变的第一部典制体史书---《通典》。

杜佑对于关于国家职能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佑具有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和朴素的历史进化观,但他们历史进化思想与传统的门阀观发生了冲突,从而限制了他历史进化思想的发展。

13.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自幼好学,20岁考中进士,立志要编一部编年体史书,总结历代统治经验,博览众史书,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作外官,1071年王安石为相,司马光自请改判西京御史台,在洛阳十五年潜心编撰《通鉴》,哲宗即位后保守派重新得势,司马光担任宰相废除新法14.《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

全书294卷。

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细的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

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

在书中强调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维持现状,反对任何改革。

它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一直受到此后史学家的推崇,成为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15. 《文史通义》是清朝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

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分内篇5卷,外篇5卷,全书内容广泛。

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

认为史书的体例应该随着历史和史学的发展而发展,在编著问题上他撰述了记注的区别。

章学诚还提出“史德”对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进行补充,章学诚在方志学上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16.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方志学家。

生活于“乾嘉盛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

乾隆七年中进士,任湖北应城知县,以疑狱失轻免官。

后以为人幕僚、讲学、编志为生。

一生穷困潦倒。

代表作品为《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

对清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后世称他为浙东史学的殿军,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

章学诚的经世致用思想:扶持世教,正人心;扭转僵化的考据学风;揭露和抨击不良文风。

17.《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料专著。

全书62卷,把明代214名学者按时代顺序,分各个学派组织起来,成立了19个学案。

其编次的顺序是:每一学案前,附有小序一篇简述这一学派的学术和源流。

黄宗羲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完善的学术史,更重要的还在于创立了一种新史体即学案体18阎若璩山西太原人后侨居江苏淮安府,清初著名学者,清代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毕生研究经学、古地理学,治学严谨,善于思考。

他继承了清初思想家强调的博古通今的学风,离开了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的目的;主张对古书大胆怀疑,考证要力求确实。

他的《古文尚书疏证》是清代考据学的一面旗帜。

开创清代朴实学风的道路,后来形成乾嘉考据学派19.裴松之《三国志注》裴松之字世期,山西闻喜人。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命其作注,花三年时间完成。

引书200多种,补充《三国志》中的不足,纠正其中谬误。

将自己的和引用的史评加入其中。

裴松之《三国志注》开创了注史新体例,对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二重证据法 20世纪由王国维提出的把近代的实证主义方法同传统的乾嘉考据方法结合起来,强调运用传世的纸上资料与出土的文献文物相互印证来考辩古书古史真伪的方法。

第一次提出以地下出土文献文物与传世典籍文献相互印证来辨伪。

二重证据法的建立不仅使古书中许多被疑古派视为子虚乌有的记载重新得到证实,而且大大推动了辨伪学的科学化发展,21.四弊二病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将传统史学中弊病归纳为四弊二病,四弊: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1.中国古代史学产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

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史书,对于某件事情,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单凭记忆,不可能长久。

有了历史记载的材料,才能编纂成史书和产生史学。

(2)历法的产生。

因为史学史以时间为基础的,有了历法才能推算时间,确定岁时年月。

一部史书如果没有确定的时间,即使史料记载丰富也是毫无价值的⑶史学意识的产生2.《尚书》对史学的影响有那些?⑴纪事本末体的萌芽⑵孕育了编年体的开端⑶开创了地志体的先例⑷体现了一种自觉地历史意识和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3.《左传》具有哪些史学思想?⑴具有历史进化论的倾向⑵惩恶劝善⑶轻天命重人事⑷对世俗的迷信⑸秉笔直书4.秦汉史料的特点有哪些?⑴史料范围扩大,种类增多魏征的隋书经籍志将经史子集的写作形式固定下来⑵出现了史学巨著史记汉书⑶首创了纪传体,奠定了中国正史的基础⑷秦汉对私家史料私家修纂5.史记的史学贡献?⑴奠定了通史的规模⑵创立了纪传体⑶广泛记载各种历史人物⑷记载了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⑸文学价值⑹适合历史发展的趋势6.司马迁治史的方法有哪些⑴全面收集文字资料⑵进行实地考察⑶亲身访问史料收集地⑷慎重取舍(择其言尤雅者;考信于六艺)7.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①是我国第一次激烈变动的时期,地主豪强各霸一方,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异常复杂,朝代更迭频繁,分裂局面长期的不到统一。

困惑的统治阶级,在现实中找不到治乱的药石,因而就想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②在这个时期,由于不断混战,军人跋扈,奸臣弄权,文人学者的地位和生命没有保障,常常无故遭到贬斥或杀戮,因此有些文人学者在仕途失意之际退而从事史书的著作,以书愤懑。

③这一时期纸已广泛使用,字体也较前简易,特别是突破了汉儒经学的网络之后,学术思想较为自由,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8.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的特点⑴正史在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⑵私史众多⑶史注之风盛行⑷传记、谱牒、地志和佛道史料大大增加9.谈谈三国志的优缺点优点:⑴取材严谨,所记载的大部分内容是可信的⑵文字简练有条理⑶劝善益洽缺点:⑴体例不完备,只有纪和传,没有志和表⑵史迹不完备⑶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天命思想⑷维护司马氏及曹魏政权10.唐初八史: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隋书》该书总监是魏征,是唐设馆修史以来第一部成于史馆众家之手的史书;《晋书》;李延寿《南史》、《北史》。

11.谈谈你对晋书的认识《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特点:1、作者的众多。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2体例的创新。

3补旧史之不足4、记载完备优点《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而无繁杂纷乱之感。

缺点:一记述荒诞二史料取舍不够严谨三晋书大讲孝义成就:反映两晋时期的历史全貌,弥补以往诸家对晋史记载的缺乏;在正史中首创载记;晋书有食货志12、刘知几的史学贡献(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做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贡献(2)表彰直书,贬反曲笔(3)批判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点(4)对历史编撰学提出许多重要建议(5)提出史家所必备的三个条件,“才学识”13.谈谈你对刘知几史学三长的认识史学三长是指史才、史学、史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