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合集下载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第四节燃烧与缓慢氧化[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问题解决法、讲述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等方面的知识。

【板书】第四节燃烧与缓慢氧化【提问】试完成氧气性质实验中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说明各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现象。

【讨论】由上述各反应,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一.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讲述】燃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人的照明、取暖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可燃物在燃烧中发出的光和热。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板书】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燃烧的条件⑴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学科: 化学教学内容: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基础知识精讲】1.燃烧通常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爆炸:指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由于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燃烧的条件;难点是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及联系.例1下列情况下,白磷能发生燃烧的是( )A.白磷放入80℃的水中B.白磷放入30℃的水中,通入氧气C.白磷放入80℃的水中,通入氧气D.白磷置于空气中,温度高于40℃分析白磷燃烧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白磷要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40℃.(A)缺少氧气,(B)温度低于40℃,(C).(D)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解答(C)(D)例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都属于氧化反应B.都发光C.都需达到着火点D.都放热分析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这三个过程,本质上都是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所以都属于氧化反应,(A)正确;缓慢氧化通常不发光,(B)错误;缓慢氧化不一定达到着火点,(C)错误;燃烧.自燃放出热量很明显,而缓慢氧化虽然也产生热量,但产生的热量不断地.随时地向周围环境散失,人们不易觉察,(D)正确.解答:(A).(D) .【课本难题解答】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分析本题应联系燃烧的条件思考.解答:物质燃烧需满足两个条件,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用扇子扇,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冷空气虽然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能使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命题趋势分析】本节的重点:〝燃烧的条件〞是通常考查到的知识点,多为选择.简答.填空等题型.【典型热点考题】例1炎热的夏日,某化学药品仓库突然起火,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经调查,发现仓库存放的白磷包装严重破损.试分析失火的原因.分析本题是广西省2000年中考题.以简答题形式考查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等知识点.解答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又跟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自发燃烧导致火灾发生.【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1.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 )A.属于化合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氧化反应D.发光发热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A.只要与氧气接触B.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C.只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3.下列关于激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也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产生4.白磷的着火点为( )A40℃B60℃C.100℃D.200℃5.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燃烧起来,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向烧着油的锅里撒沙子并将锅离开火源.B.马上向烧着的油泼水C.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火源或将锅离开火源D.赶快把燃着油的锅离开火源6.下列没有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败C.酒的酿造D.蜡烛燃烧7.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8.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之处是( )A.都会发光B.都会放热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9.下列不属于易燃物的是( )A.硫酸B.酒精C.食盐D.液化石油气10.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B.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D.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和明火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80℃的热水,并投入少量红磷.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上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上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分的白磷.(1)实验进行不久该同学观察到,而.(2)该同学从上述现象得出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二是要使可燃物一.(3)该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来验证燃烧的两个条件,其实验(填〝是〞或〝不〞)严密,若不严密,该如何作最简单的改进?(若严密,则不填)12.可燃物燃烧时的不同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和氧气的.13.煤矿在堆积贮存大量煤时,一定要把煤压紧并在底部装上通风设备,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驱散.三.简答题14.(8分)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吹灭蜡烛这两种熄灭火焰的方法的原理是否相同?请加以说明.15.(8分)水为什么可以灭火?【素质优化训练】1.火柴杆竖直燃烧有什么现象发生?试解释之.2.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用细铁丝,而用较粗铁丝时,则不能燃烧,为什么?【生活实际运用】新买的白炽灯泡里常涂有少量暗红色的物质,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请问该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知识验证实验】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温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_年武汉市中考试题)【知识探究学习】活动与探究:请到实验室里看一看,少量白磷是如何保存的?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D 2.D 3.BC 4.A5.C6.D7.AD8.BC9.C10.D二.11.(1)铜片上白磷着火,水中及铜片的红磷都未燃烧,(2)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3)不;将水中红磷换成白磷12.性质,接触面积.浓度13.与氧气的接触,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三.14.不相同.前者是隔绝空气;后者是风吹带走了热量,使火焰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 15.因水与已燃物质接触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已燃物的温度降低,同时一部分水汽化笼罩在可燃物周围,使已燃物与氧气隔开,故可灭火.【素质优化训练】1.答:当火焰在下方时,火柴很快烧成灰烬,因此时燃烧的同时加热即将燃烧的火柴杆,使其温度很快达到着火点,当火焰在上方时,火焰慢慢熄灭,因此时火焰内焰温度低,火焰下方的火柴杆难以达到着火点,故火焰熄灭.2.答:因为粗铁丝反应时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会覆盖在其表面,阻碍了热量的传递,并隔绝氧气,故看不到燃烧现象.【生活实际运用】该物质为红磷,可以与少量氧气反应,减少钨丝的氧化.【知识验证实验】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更快,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或容易造成火势蔓延).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知识探究学习】解答:在实验室里,少量白磷是保存在水中的.因为白磷为易燃物,其着火点仅为40℃,如果白磷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它会缓慢氧化产生热量易使白磷自燃,将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使白磷与空气不能接触,从而避免了白磷的自燃.。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

下面进行详细释疑。

1、燃烧常见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

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些,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爆炸可燃物的燃烧现象还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火药在鞭炮内(空间有限)燃烧而发生爆炸。

若把一个鞭炮剖开,点燃其中的火药,则不发生爆炸。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物的气体或灰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得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在发生缓慢氧化。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

例如,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和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4、自燃某些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越积越多,引起可燃物温度升高,若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白磷放置空气中,很短时间发生自燃,再如,在秋冬季常出现由柴草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导致发生山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较注意:爆炸现象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则是物理变化。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纯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改变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最终必引起自燃解析:A是错误的,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B是正确的,因为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

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在学生了解以上氧化反应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验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然的一些有效措施。

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球胆、玻璃管、薄铜片(或铝片)、试管。

药品:白磷、红磷、热水(60以上)、氧气。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为什么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 那时人们如何保留火种? 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解释。

【板书】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实验】白磷的燃烧 根据已学知识可能回答:火发出的光能驱赶猛兽、邪恶。

火发生出的热使人由生食肉改熟食。

不断在火上添加干树枝使火不灭。

记录、复述。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引发兴趣对燃烧做一个初步解释。

【问题讨论】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根据观察回答: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而水中白磷没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附1:课堂练习一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温度超过着火点(C)白磷的质量太小(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飞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3.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附2:课堂练习二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的相同点是()(A)都产生热(B)都发光(C)都很剧烈(D)都需达到着火点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6.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酒和醋的酿造(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7.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发出。

九年级化学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

九年级化学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

爆炸、自燃•自燃:1. 概念: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到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这就是自燃。

爆炸:1. 概念:通常说的爆炸指可燃物拒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

•自燃:露在地表的煤层,由于气候炎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自燃。

贮存棉花、饲草的仓库,沾满机器油的破布、棉丝等堆积时间长了,通风不好有时就会自燃。

在干燥的季节,森林也会自燃。

在坟地里出现“磷火”也是一种自燃现象。

人和动物机体里含磷的有机物腐败分解能生成磷化氢气体。

这种气体着火点很低,接触空气就会自燃。

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时代,常把这种自燃现象说成是“鬼火”。

平时将白磷浸泡在冷水里,防止自燃。

白磷的着火点低(40℃),可用它做自燃实验。

取出少许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溶液倒在滤纸上,待二硫化碳挥发后,白磷在滤纸上与空气中氧气充分接触就会自燃。

爆炸:爆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象,但有的爆炸仅仅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轮胎爆炸;有螳爆炸则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火药爆炸,汽油、液化气等燃料的爆炸等。

其中,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学习的重点,这种类型的爆炸主要是由于:①在有限的空间(如炸弹)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问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②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

防止这类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比较:•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

(2)易爆物:指的是那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名师指津1. 通常所说的燃烧可以这样理解: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但是要注意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

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

例如: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物质能否燃烧从外因和内因来理解:内因:必须是可燃物。

外因:(1)必须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三者的共同点是:(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不相同。

灭火的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视具体情况而定。

要想学会灭火的方法,必须掌握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促进可燃物燃烧实际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思考哪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样这个问题就好掌握了。

爆炸是基于燃烧基础上的有限空间、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才能发生。

2.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分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分析: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化学课件】燃烧和缓慢氧化

【化学课件】燃烧和缓慢氧化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二、燃烧的现象
1、影响现象的因素
(1) 可燃物的性质
(2)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氧气的浓度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 定义: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 食物腐败 金属生锈 酒的酿造
2、自燃:由缓慢氧化习,天天向上。
四、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共同点
都 是 氧化反应
五、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 不同点:燃烧反应剧烈、快速、发光放热 缓慢氧化反应慢、产生热量、 不发光
六、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常见易燃物、易爆物:
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 氢气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来自自然的教案:了解自然界中燃烧和缓慢氧化的例子和现象2

来自自然的教案:了解自然界中燃烧和缓慢氧化的例子和现象2

来自自然的教案:了解自然界中燃烧和缓慢氧化的例子和现象2。

燃烧和缓慢氧化是什么?与生活息息相关燃烧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物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烹饪、供暖、发电等方面。

缓慢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缓慢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在干燥空气的环境中发生。

在储存和加工食品、石油加工、汽车行驶等方面都与缓慢氧化有关。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上述过程的身影。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烧火取暖、烧菜煮饭、发电等方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而在日常生活中,食品的保存和石油的加工也离不开缓慢氧化的过程。

因此,了解这些自然过程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能够忽视。

自然界中燃烧的例子和现象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常见的有各种常规火源,比如打火机、蜡烛、油灯、火炉等等。

而除了这些常规火源外,还有些我们并不容易察觉的燃烧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自然界中的燃烧的例子和现象。

1.森林火灾:火灾的产生,通常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行为的相互影响导致的。

比如,夏季干燥的气候、大风等自然现象,可以使得燃烧过程异常剧烈。

同时,人类的不当行为也会加剧火势,造成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和动植物灭绝。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地球上的岩浆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热能和火山灰等物质。

而这些灰尘和物质的降落,则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

3.闪电:闪电作为自然界中燃烧的例子,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强烈的电流,可以直接导致物质的燃烧和爆炸。

另外,闪电产生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强烈的雷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声响震撼。

自然界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和现象自然界中的缓慢氧化过程,种类繁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鲜果、蔬菜的腐烂、铁件的生锈等现象,就是常见的缓慢氧化过程。

1.腐烂和发酵:在自然界中,鲜果、蔬菜和肉类等有机物质,通常在湿润空气的条件下发生腐烂和发酵的过程。

而这些过程中,氧气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酵母菌发酵葡萄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攻略第14节 燃烧与灭火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攻略第14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条件与灭火
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
步。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
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
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
件和灭火的原则、学会利
易燃易爆物的安
科学探究与实践
污染较小的燃料。
用燃烧和灭火为生活服务
全常识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
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这部
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
分试题在中考中是必考的
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 1
清除可燃物
1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____降__温__至__可__燃__物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_隔__绝_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__)__ _1
中考化学精讲本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返回目录
4.发生火灾时的自救 (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 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湿毛巾 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快速跑离着火区 域等。
名师点拨 通过降温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
中考化学精讲本
知识点 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比较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返回目录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爆炸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 进行得比 概念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较缓慢的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内容
中考化学精讲本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教材知识通关—基础过关
返回目录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来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化学 氧化反应

初中化学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着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瞬间积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灭火器简介Array灭火器是一种常用的,必备的灭火工具,现在有很多种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和7150同的情况选用。

泡沫的强大气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以达到灭火目的,的火灾。

物上,同时产生不可燃气体,能够形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使火熄灭。

火油类、可燃性气、电器设备等物品刚刚引起的火灾。

出。

它最适宜用来扑灭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的火灾1211轻金属灭火器内装有三甲氧基硼氧六环[(CH3O3)3B3O3],代号为生成硼酐(B2O3)隔膜,从而使燃烧停止。

这种7150作者通力合作的结晶。

【典型例题】例1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 按A 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 ②铜片上的白磷 , ③水下的白磷 。

(2)B 装置中a 仪器的名称为 ,在使用组装好的B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 和C 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 置中水下的白磷 MnO 2 的作用是 式 。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例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船,使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例3.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变化是( )A.食物腐败B.白磷自然C.铁生锈 .汽油遇火燃烧例4.用一块棉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2-29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C.直立身子朝有火的方向逃生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例6. 下列灭火器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将油锅迅速移离灶台;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例7.2006年3用了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如图2-28)同时有碳酸钠和水生成。

煤炭自燃一般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煤炭自燃一般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煤炭自燃一般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潜伏期:在低温条件下煤能吸附氧,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放出少许的热量,并使煤的重量略有增加。

这是一个十分隐蔽的氧化过程,故称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煤的变质程度和外部条件。

(二)自热期:经过潜伏期,被活化的煤炭能更快地吸附氧,氧化速度加快,发热量急剧增加。

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煤温会逐渐升高,这一阶段称为自热期。

(三)燃烧期:当煤经过自热期,煤温上升到着火温度时即导致煤炭自燃,此阶段称为燃烧期。

气体分析法:
我国的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主要采用气体分析法。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可以使用CO、C2H4及C2H2等指标预测预报煤炭自燃情况。

煤炭自燃分为3个阶段:缓慢氧化阶段、加速氧化阶段和出现明火的激烈氧化阶殷。

其中,由于煤在低温缓慢氧化过程中CO生成量与煤温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一般以地下矿山风流中只出现1 0-6级的CO作为主要检测早期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

随着煤的继续升温,煤炭自燃进入加速氧化阶段时,1 0-6级的烷烃气体C2H4逐渐由煤体氧化分解产生,这个过程中煤的温度值与烷烃气体碳原子数成正比。

当1
0-6级的C2H产生时,表明煤已进入发生高温裂解的激烈氧化阶段,常常出现明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是由于物质的燃烧 所致 B. 凡是可燃物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所有爆炸一定同时发生氧化反应 D. 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在生产上可加以利用
燃烧
通常所说的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 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爆炸
是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
爆炸是一种燃烧 爆炸的方程式与燃烧方程式相同
爆炸的条件:1.急速燃烧 2.有限空间 3.达爆炸极限 4.与氧气充分接触
反应条件
反应 程度
较剧 烈
反应现象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 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 来灭火 D. 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 是放热反应
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③急速的燃烧一定 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 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 自然、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 并都有热量产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思考
你能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 分析给养船起火的原因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 缓慢氧化不一定放出热量 C 自然就是自发的燃烧起来 D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 解题指导 ]
• [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可燃 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可 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2)使可 燃物达到着火点。 • [ 答案 ]1)燃烧并产生白烟;不燃烧; 不燃烧。2)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水中 白磷温度达到并超过了其燃点,又与氧气 接触,同时具备燃烧的两个条件。 • [ 点拨 ]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可燃物燃 烧条件的应用——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 备两个条件。
一.通常的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使可燃物达到着火 点(使可燃物燃烧 达到的最低温度)。 •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 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一.通常的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水火相容
可燃物必须同时具 备燃烧的两个条 件,燃烧才能发 生。
一.通常的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 3.灭火的原理——根据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脱离接触(隔绝空气); 例: 熄灭酒精灯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用水灭火、风力灭火 • 综合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燃烧的现象:
• 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各不相同,即 使同一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蜡 烛等物质的燃烧。决定物质燃烧时现 象的主要因素有: • 1.可燃物燃烧的三个因素: 1)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 关——接触面积越大, 3)氧气的浓度越大则燃烧越剧烈。
2.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 爆炸的种类有很多,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 能力测试 ]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包括缓慢氧化过程的是 ( ) A.白磷自燃 B.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C.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长期放置 而生锈 D.未密封的酒精在空气中质量越来 越少。

燃烧理论第4章

燃烧理论第4章

第4章着火(自燃与引燃)本章内容:着火的概念谢苗诺夫的热着火理论(热)自燃的着火延迟链着火理论强制着火着火范围4.1 着火的概念燃烧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着火阶段,第二阶段为着火后的燃烧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燃料和氧化剂进行缓慢的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只是提高可燃混合物的温度和累积活化分子,并没有形成火焰。

在第二阶段中,反应进行得很快,并发出强烈的光和热,形成火焰。

与连续、稳定的燃烧阶段不同,着火是一个从不燃烧到燃烧的自身演变或外界引发的过渡过程,是可燃混合物的氧化反应逐渐加速、形成火焰或爆炸的过程。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反应物的消耗及产物的生成尚不明显,它们之间的相互扩散的量级不大,扩散速度对此过渡过程的化学反应影响极微。

因此,着火是一个化学动力学控制的过程。

火焰的熄火过程也是一个化学反应速度控制的过程。

但与着火过程相反,它是一个从极快的燃烧化学反应到反应速度极慢,以至不能维持火焰或几乎停止化学反应的过程。

4.1.1 两种着火类型有两种使可燃混合物着火的方式:自发着火及强制着火。

自发着火有时又叫自动着火或自燃(以后统称为自燃)。

它是依靠可燃混合物自身的缓慢氧化反应逐渐累积热量和活化分子,从而自行加速反应,最后导致燃烧。

自燃有两个条件:1)可燃混合物应有一定的能量储蓄过程。

2)在可燃混合物的温度不断升高,以及活化分子的数量不断积累后,从不显著的反应自动转变到剧烈的反应。

有许多燃料与氧化剂在高温下迅速混合并导致自燃的例子。

例如,柴油喷到高温的压缩空气中在极短的时间内,部分地蒸发并与空气混合,在经历一定的延迟后反应便进行得非常快而着火燃烧;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中燃料喷雾在加力燃烧器中的着火;汽油机中的爆震等。

强制着火是靠外加的热源(外部点火源)向混合物中的局部地方加入能量,使之提高温度和增加活化分子的数量,迫使局部地方的可燃混合物完成着火过程而达到燃烧阶段,然后火焰向可燃混合物的其他部分传播,导致全部可燃混合物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1基本概念⑴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⑵自燃是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得不到及时的释放,温度不断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引起的燃烧。

⑶燃烧是一种伴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⒉联系:本质相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⒊区别:表现不一样,主要是指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燃烧最大,再是缓慢氧化。

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不一定都发光发热(至少肉眼看不出来、手感觉不到)。

当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得到积累,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着火点是,物体会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因此自燃是缓慢氧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 缓慢氧化与自燃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完全察觉不到(至少察觉不到是何时开始的),这类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⑴常温下,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有机物都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人和动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农家肥的腐熟、钢铁的锈蚀、橡胶和塑料的老化等,都包含着缓慢氧化。

粮食、蔬菜、水果贮存的过程中,不断放出水分和二氧化碳,质量会减少。

植物含水越多,呼吸作用越旺盛。

⑵自燃就是没有点火,物质自发地燃烧。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就会越积越多,引起温度的升高。

当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时,便可能燃烧起来。

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缓慢氧化也可能产生可燃性物质。

食物的腐败、农家肥的腐熟、橡胶和塑料的老化等,都可能发生自燃现象。

露在地表的煤层,由于气候炎热,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导致自燃。

贮存棉花、饲草的仓库,沾满机器油的破布、棉丝等堆积时间长了,通风不好有时就会自燃。

在干燥的季节,森林也会自燃。

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的联系与区别一样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差不多上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急剧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的大小。

燃烧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不完全的燃烧,其产物往往造成对大气的污染,还会降低热能的利用率,因此一样将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成雾状来增加和空气的接触机会,同时采纳通风等措施,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着火点是物质开始着火时的温度。

纯气体燃料在常温下的着火点是一定的。

例如,氢气的着火点为585℃,甲烷的着火点为537 ℃,一氧化碳的着火点为650 ℃。

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样颗粒变细,着火点就会降低。

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燃料的雾化程度有关。

2.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的急速燃烧。

一样有大量的气态生成物产生。

反应瞬时完成,放热集中,来不及扩散,温度骤升,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或爆鸣。

若容器口大,则爆鸣,听到尖锐的口哨声;若容器密闭或口小,则爆炸,听到惊天动地的响声。

一样爆炸是由化学反应或核反应引起的。

爆炸瞬时放出大量的能量,会产生爆破及推动作用。

爆炸广泛应用于开矿筑路、推动发动机等。

3.自燃是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可燃物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假如不易散失,以致于越积越多,温度逐步升高,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能自发燃烧起来。

例如:稻草、煤屑或沾有油的布等大量堆积在不通风的地点都有可能自燃。

因此,缓慢氧化是否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扩散和进行缓慢氧化物质的着火点的高低。

4.缓慢氧化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专门不显著。

例如,金属的锈蚀、呼吸作用、食物的腐败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四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可表示如下:。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燃烧和缓慢氧化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燃烧和缓慢氧化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教案:燃烧和缓慢氧化教学目标目标: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目标:根据以上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制定有效的防火、灭火、防自燃措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本教科书安排燃烧和缓慢氧化后的性质和氧气的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并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

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

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上述氧化反应的外部因素和条件,就完全有可能提出防火、灭火和防止自燃的基本原则,甚至一些有效的措施。

教学建议让学生理解: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② 空气中物质的燃烧速度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 至于缓慢氧化是否会导致自燃,则取决于氧化产生的热量是否会逸出,以及缓慢氧化物质的燃点。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初二化学试题大全

初二化学试题大全

初二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镁 + 氧气氧化镁B.氢气 + 氯气氯化氢C.碳酸氢铵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D.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答案】C【解析】略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略3.为了建设卫生文明城市,10月份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答案】C【解析】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是可行的行为,这样减少空气污染物;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是可行的行为,绿色植物增加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增强;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是不可行的行为,这样会造成空气污染;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是可行的的行为,减小空气污染;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与环境4.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A.非金属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答案】A【解析】A、非金属单质是只有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由碘的化学式可知只有一种I元素,则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正确;B、混合物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而碘只是一种物质,则碘不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C、化合物是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而碘只有一种元素,则不属于化合物;故C不正确;D、金属单质是只有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而I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 D.Cu【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A、该符号是C60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6.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BC【解析】A、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高,不能说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在呼出的气体中支持燃烧的氧气的含量大幅下降,则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高,说明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还含有水蒸气,其它气体等,不完全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液氢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能燃烧C.密度很小D.难溶于水【答案】B【解析】A、液氢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液氢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液氢密度很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液氢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氢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答案】C【解析】A.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B.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类,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C.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所以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正确;D.从基本反应类型上分,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9.如图是构成纯净物的粒子间的关系图.请在A、B处填入任何一个符合题意的物质的名称,C、D处填入粒子名称(填分子、原子或离子).A:;B:;C:;D:.O;B:NaCl;C:分子;D:离子.【答案】A:H2【解析】根据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为分子,则C为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则D为离子.铁和氧气属于单质,则A和B属于化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由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A是由分子构成O(合理即可).B是由离子构成的,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是由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H2如氯化钠等,其化学式为:NaCl(合理即可)10.2014年3月11日,日本强烈地震三周年,当时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131 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131 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 I,它和131 I同属于碘元素.127 I原子的中子数为.【答案】(1)131;(2)74.【解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131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3+78=131.(2)由于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碘原子127I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故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127﹣53=74.11.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1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11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解析】根据“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设A的质量为x,则,故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A、根据分析,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该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A与C的质量之比是8g:11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反应2A+3B=2C+4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因为A的质量为8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解得c=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故正确;故选:B.1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是治疗胃病的一种药.下面为该药说明书上的部分信息:【主要成分】雷贝拉唑钠,化学式:C18H20N3O3SNa【用法用量】成人每日口服1次10毫克,根据病情也可每日口服1次20毫克.【药物实验】健康成年男子分别在空腹情况下或饭后口服本药20毫克,血浆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C18H20N3O3SNa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有人根据图中信息,认为空腹服用该药比饭后服用效果更好.他的依据是:.【答案】(1)9:10.(2)空腹服用血浆中该药物的浓度最大值比饭后服用的大,且达到最大值需用的时间短.【解析】(1)C18H20N3O3SNa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8:20=9:10,故填:9:10.(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空腹服用该药比饭后服用效果更好,因为空腹服用血浆中该药物的浓度最大值比饭后服用的大,且达到最大值需用的时间短,故填:空腹服用血浆中该药物的浓度最大值比饭后服用的大,且达到最大值需用的时间短.13.下列物质中:①水;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镁粉;⑤液态空气;⑥高锰酸钾;⑦医用75%的酒精;⑧冰水共存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区别
反应条件
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
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跟氧气接触,热量不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
反应程度
剧烈
异常剧烈
缓慢
由缓慢转化成剧烈
反应现象
发热、发光
爆炸
不太显
由不明显到发热发光
联系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注意:爆炸现象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则是物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