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12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旌.(jīng)幡参.(shēn)商斐.(fěi)然成章晕头转.(zhuǎn)向B.桂棹.(zhào)漩.(xuàn)涡光风霁.(jì)月度长絜.(xié)大C.牛腩.(nán)谣诼.(zhuó)命途多舛.(chuǎn)剑拔弩.(nǔ)张D.芒种.(zhòng)鬈.(quán)发懵.(měng)懂无知载.(zài)笑载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B.上海市政协委员钱程为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忧心忡忡....,并在上海两会上提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的沪语教育的提案。
C.在第三轮客战广东队受伤后,拉杜已经缺席了四场比赛,整整休息了10天,不光是球迷等得焦急,连他自己都刻不容缓....要上场了。
D.从清末太爷爷到爷爷、父亲,再到自己,陈家四代人部是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艺人;昨日,86岁的陈义文老人回首自己一生的蹉跎岁月....,感慨万千。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英国医生普劳特首先指出有机食物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后分别称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
,,。
由于蛋白质在环境中是比较稀少的,所以全用蛋白质做膳食以维持生活就很浪费,犹如木柴随手可得却用家具烧炉子一样。
①他们发现,蛋白质是最基本而必不可少的②只要有蛋白质供应,机体便能存活③19世纪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逐渐研究清楚这些食物的营养性能④然而从蛋白质所提供的物质却能制造出必需的糖类和脂肪⑤身体不能从糖类和脂肪制造蛋白质⑥因为糖类和脂肪中没有氮A.⑤①⑥④③②B.③①②⑤⑥④C.③④⑤⑥①②D.⑤③①④②⑥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
十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2012~2013学年高考语文
•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6.内容上,开篇点题,表达了人们对有树的路的渴望之情。 (2分)结构上,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2分) • 17.①对比。将“老人们”和“有的人”对树的不同态度进 行对比,突出树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分)②反问。 连用三个反问,写出了对“有的人”的做法的强烈质疑,引发 了人们对这种做法的实质的深入思考。(3分) • 18.①人们渴望的是一条让大家都可以走的树木葱茏的林荫 路,但作者发现的这样的路是属于少数人的路,是让大多数人 只能羡慕却不能去走的路,所以作者劝人们赶紧走开。(3分) • ②虚伪、贪婪:假借“解决温饱问题”的名义,砍光树木,将 原来的水草丰润之地弄得寸草不生,自己却设法住在树木葱茏 的地方,想要将绿色据为己有,完全地独占独享。(3分)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 12.BE(B.“没有实际能力”有误, 原文是说“李白没 有任何历练,也无法知道他实际能力如何”;E. “一 般没有寓意”有误,原文是说“有没有寓意要区别对 待”。) • 13.D • 14.因为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而政治生活中 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2分)运用 比兴手法,则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隐藏在 表层意思背后,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2分) • 15.唐代人的政治热情普遍很高,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 常多(写了许多政治诗);唐人的许多诗歌是用比兴 手法来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的;唐人与政治诗相对的 闲适诗,不管有无寓意,都自有它们的高明之处。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19.①他写过不少小说;(1分)②他喜欢谈音乐,填 歌词;(1分)③他回国后主要研究语音,喜欢去各 地搜集方言俚曲等。(2分) • 20.陈独秀和胡适都有韬略,前者张扬显露,后者深 藏不露,让人望而生畏;(2分)而刘半农则没有什 么韬略,有勇无谋,愣头愣脑,让人亲近。(3分) • 21.①知耻近乎勇。刘半农没出过国,受人嘲笑后, 他去了法国,在那里苦读六年,终于扬眉吐气,混了 个洋博士回来。②逆境苦读长才干。刘半农在法国货 真价实地苦学,在苦日子中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正 经八百的“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头衔。(答出两点即 可,一点3分;能答出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本答案(2014—2015学年)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本答案(2014—2015学年)高中寒假作业是不是一直困扰着你呢?不要担心,小编会为你解决烦恼,高三语文寒假作业本答案(20142015学年)由小编为你整理而出,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套) 1、D2、A3、D 4、D5、A6、C 7、(1)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2)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
8、愁。
直抒胸臆,点出诗人抑郁的情怀。
9、①情景交融,诗歌前两句以迷离的烟波来表达自己的愁情,不仅写出了愁之广,还写出了愁的绵延不绝。
②虚实相生,作者由眼前的实景联想到了历史,一切都随着湖水东流而去,道出了名利的虚无,有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
10、略 11、(1)D3分,C2分,B1分 (2)前面采用倒序手法,中间主体部分采用顺序手法。
好处:①文章开头采用倒序手法,既引出了作者的回忆和思索,又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②倒叙使文章情节生出波澜,引人入胜; ③中间部分采用顺序的手法,对回忆部分的交代做到了有条不紊。
(3)文中小麻雀:①是为了突出鸽子的同情心和仗义的性格; ②是为了衬托鸽子的忍让和大度③借小麻雀缅怀离去的朋友的行为,抒发了自己对鸽子的怀念之情。
(4)①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善于观察体味自然万物微小的变化,从中发现真善美; ②用心地感悟自然,让自己有工作之外的收获,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享受; ③心态平和,不要斤斤计较,自怨自艾徒增烦恼,尽享生活之乐; ④要能像鸽子一样,在人危难之时,乐于助人,仗义大度。
12、(1)D3分,A2分,E1分(2)①通过文学、绘画展现那些织进自己生命的文化因子; ②通过文学、绘画促成了自己喜爱的平行绽放; ③通过文学、绘画留住时间留住岁月;④通过文学、绘画找到了心的出路和窗口。
(3)①慈城那2.17平方公里却拥有519名进士的因子、基因编织起当地望族冯氏后人冯骥才的生命经纬; ②慈城书院、木雕、碑帖、匾额、牌坊和手工艺术、彩绘台门等因子对冯骥才的潜默影响;③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千年望族,冯骥才从慈城走来,也是从几千年来的深厚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走来。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3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三)一、文言文阅读杨砺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
建隆中举进士甲科。
父丧,绝水浆数日。
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
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
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
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
”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
"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
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
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
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
”即冒雨临其丧。
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
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
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
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丧,绝水浆数日绝:拒绝B.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休:停止C.砺再拜,寤而志之寤:醒D.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伐:夸耀6.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③汝功成,予名亦显矣.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答案一、1、D(A.高丽.(lí)发横.(hèng)财 B、晕.(yùn)车 C.珐.(fà)琅)2. B (A. 亲和力洋洋洒洒攻城略地 C. 赋予分庭抗礼 D、奉为圭臬)3、D(D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有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C (A、第二个“?”改为“,” B、“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 行业D、以“回到……”为题)5.B(A赘余,去掉“因为”;C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造成歧义;D搭配不当,把“加强”改为“扩大”。
)二、6.B(B项中的“莫言获奖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说法与文章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
)7.C(C项中的“莫言获奖证明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文学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并非是莫言获奖证明了这句话。
)8.D(D项中的“文学必将不会走入读者的内心世界”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导致文学难以走入……”)三、A(特,只,仅仅)9.C(均表示承接。
A项因为,以致;B项趁着,通过;D项原来是,表转折)11. A (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12. 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13..(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向南北(方向)征讨,现在正是时候。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14.(1)比喻、夸张、想象。
2012及第高三寒假作业语文完整答案
2012及第高三寒假作业语文完整答案第一套:因为拼音比较难打。
所以没有。
1.d(a和气hé、暖和huo、和面huó、和药huò,b咽气yàn、咽喉yān、呜咽yè、狼吞虎咽yàn,c高着zhāo、着陆zhuó、着急zháo、着迷zháo)。
2.a(b俭朴pǔ;朴刀pō;朴硝pò;姓朴piáo;c蜇人zhē;褶zhě;d场院cháng)。
3.b(a瑰gui;岿kūi;c亲戚qi;d腕wàn)。
4.a(b强词夺理qiǎng,c俯首贴耳tiē,d累赘léi)。
5.c(a黑白相间、亲密无间均为jiàn,居间调停为jiān;b挨门挨户为āi,余为ái;d魂不守舍为shè,余为shě)。
6.c(a栖qī、忾kài,b麾huī、卯mǎo,d畜chù)。
7.d(a群雄角逐jué,b烟笼雾锁lǒng,c量体裁衣liàng)。
8.a (纪氏jǐ;纪律jì;箕轻ji;汲jí;b围剿、剿灭jiǎo;剿说、剿袭均为chāo;cqū;d不仅jǐn;士卒仅万人jìn,意为将近;尽早jǐn;尽情jìn)。
9.d (a反间计、亲密无间均为jiàn,余为jiān,b分外妖娆、知识分子均为fèn,余为f ēn,c失魂落魄luò、丢三落四là、大大落落luō、落枕lào)。
10.b(a盥guàn,余为huàn;b项均为lì;c隘ài,余为yì;d谄chǎn,余为xiàn)。
11.b(a笞chī;c.歼jiān;d.嫉jí)12.b(读音依次是:qǐng、qiàn、jīng、qíng;a椟、犊语音相同dú;c银、垠读音相同y ín;d故、固读音相同gù)。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北京东城区普通校 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分,考试用时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们在强震突然降临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抢救学生。
那一刻,他们就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亲人,孩子的救命稻草! B.春晚小品《送礼》痛贬时弊,辛辣讽刺了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赢得满堂喝彩,但瑕不掩瑜,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剧中小女孩的设计有明显“硬伤”。
C.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D.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B.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C.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破坏,已成为美国领导人深感头疼的问题。
D.“中国制造”的繁荣当然说明我们的进步,但“中国制造”的不足却值得深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核心技术,不仅我们会沦为“打工者”,而且还将受制于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
相传这两部书均为左丘明所著。
B.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是《子夜》。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 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九)一、文言文阅读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
少时即具倍年之觉,总角工为时艺,塾师大奇之。
年方十五六,即结文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
时于举业外,为声歌古文辞,已有集成帙矣。
后久研性命之学,颇有得,识者谓其识力、胆力迥绝于世。
乙未谒选为吴县令,始以其学试之政。
人皆谓吴门繁剧,而公超脱,或足以困之,乃公洒然澹然,不言而物自综,事自集。
吴赋甲于天下,猾胥涂改簿籍,多征民间,人皆不知。
公一目了然,摘其影射之条若干,呼猾胥曰:“此何为者?”胥不敢欺,皆俯首曰弊,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
公机神朗彻,遇一切物态,如镜取影,即巧幻莫如吴而终不得遁,故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
县胥隶之类,或三四为曹共一役,不食县官,唯借公事渔猎里闾,公拣其宜用者食之,无所差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
居常不发私书,尘复函数寸,期年而政已成.公为令清次骨,才敏捷甚,一县大治。
会因讼意见与当路相左,遂闭门有拂衣之志.公既得请,走吴越访故人,同览西湖、天目,登黄山、齐云,恋恋烟岚,如饥渴之于饮食。
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
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
戊申春暮入都,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猾吏多舞文..,正当急选之期,故事掣签时,凡琐屑事皆曹郎躬为之,吏无敢近者。
一老吏忽排闼而入曰:“每次大选,例与都吏一二美缺.今有某驿缺,已予都吏百金矣,幸以见与。
"公目摄之,叱之出。
少宰杨公乔曰:“吾辈身为大臣,受制胥吏,切齿久矣。
”会猾吏私一姻戚,已罢官而仍留之,公察得其故,大愤曰:“如此则铨柄尽归此辈矣.”誓除此大蠹。
时冢宰拟以疏文而后逮治之。
公曰:“此胥吏也,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
虽有奥援,将安用之?”遂如言具疏,而绳胥吏入刑部。
2012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
2012年枣庄五中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B2.C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AA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B搭配不当。
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
删去“经过”,二“这”归一。
C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D 搭配不当。
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4、D解析: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3句为起始句。
2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空。
检验余空,尚可。
二、5、B委放置,丢弃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B利为彼有,为,二解。
其一,介词,表被动。
其二,判断动词,不译。
宜为报仇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
译:给,替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C表被动,为…所结构D 方位地点7,D排除法。
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敌方间谍,错。
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012-2013学年上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 (3)①突出表现钱均夫善于因势利导,不 失时机地引导儿子树立远大志向。②用大 鹏遨游太空暗指钱学森日后为航天事业而 奋斗。(每点3分) • (4)示例1:我赞同这种观点。钱学森之 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父 亲从小教育他,使他立下了远大志向,而 且他的父亲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能, 并使其得到发展。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 不善于教育孩子,溺爱孩子,使孩子娇生 惯养,只会享受,没有远大志向,这样孩 子自然不会取得大的成就。
• 示例2: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孩子的教育固然 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照样不会取得大的成 就。现实中,许多父母一心一意教育孩子,但孩 子自身不上进、不努力,怕苦怕累,满足现状, 乐于享受,这样照样不可能取得成就,相反有些 从小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同样 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题要求探究“成功”与 “家庭教育”的关系,作答时注意题干中“结合 生活实际”的要求,观点必须鲜明,分析必须围 绕观点。)
• (3)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地下,是个文盲, 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 忘情是他的痛。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 每一个人痛心。 • (4)父爱如山。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大,为了在 儿子的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 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痛苦, 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付出一切,忍受一切, 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我们不应该 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 们因我们而心痛。(解答本题应从“父爱”和 “如何对待父爱”的角度入手结合文本作答。)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一、文言文阅读耶律屋质,字敌辇。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C.太后曰“汝第.言之。
2012届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zhēn/jiān,yì/sì,tuò/tà;A项 zhú/zhuó,chéng/chěng,yù;C项 chuàng/chu āng,yú,yān/yè;D项qiān,jīn/yín,lù/lòu)2、D(A、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B、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C、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D、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可改为“水落石出”)3、C(A项,成分残缺,“中国”后面缺介词“向”,应该为“向……宏伟目标”;B 项,搭配不当,“激发”与“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导致的”杂糅)4、C(本语段阐述艺术的功能与起源,④⑥句谈艺术的功能,②⑤①③句谈“人类的艺术的起源”。
其中④句是总起,谈“艺术的功能”,⑥句“这是”承接④句谈“艺术”;②句由⑥句对“艺术”的论述转到对“人类的艺术”论述;⑤句紧接②句谈“人类艺术的起源”;①句接⑤句“动物进化”;③句接①句的“情绪与情感”)5、【答案】D(D项解释为“称职”。
)6、【答案】C(A项第一句的“以”字是介词,拿;第二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C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替、给。
D项第一个“之”字是代词,第二个是结构助词。
)7、【答案】C(解析]①说的是杨继宗能明断案情,④说的是杨继宗守礼⑥说的是杨继宗有识人眼光。
)8、【答案】B(A项中盗贼是逃走的,而非被放走。
C项是在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期间。
D项考中状元的不是杨继宗的学生。
)9、【答案】(1)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错、漏、多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6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六)一、文言文阅读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
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
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
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
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
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
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
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
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
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
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
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
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
胜:禁得起。
B .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 戒:通“诫",告诫,警示。
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12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十二)一、文言文阅读徐光启传 【清】查继佐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
光启幼矫鸷,饶英分。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甲辰,成进士,选庶常。
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时方东顾,四处进兵。
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
起光启知.兵。
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
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
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光启应召平台,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
光启疏万全之策,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陈车营之制甚悉。
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置若忘之。
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敕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八月,病,乞休,不许。
病剧,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
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
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
"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同官魏南乐不协. 协:和洽 B .起光启知.兵 知:主持,掌管 C .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 除:修治 D .因权.之诸大政,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无不以此 权:掌权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组是( ) ①策杨经略镐必败 ②厚储守器,精讲守法 ③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 ④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⑤晋升垛守,毖火器 ⑥陈车营之制甚悉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末,东疆危急.徐光启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四处进兵"的做法,后又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力陈自己的御侮之策。
高二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 第十二次 Word版含答案
第十二次(文学作品阅读+基础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十二)一、文言文阅读徐光启传【清】查继佐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
光启幼矫鸷,饶英分。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甲辰,成进士,选庶常。
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
时方东顾,四处进兵。
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
起光启知.兵。
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
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
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
未几,沈、辽相继失守。
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
光启应召平台,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
光启疏万全之策,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
‛陈车营之制甚悉。
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臵若忘之。
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敕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八月,病,乞休,不许。
病剧,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
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
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
‛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官魏南乐不协.协:和洽B.起光启知.兵知:主持,掌管C.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除:修治D.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权:掌权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组是( )①策杨经略镐必败②厚储守器,精讲守法③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④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⑤晋升垛守,毖火器⑥陈车营之制甚悉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末,东疆危急。
徐光启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四处进兵”的做法,后又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力陈自己的御侮之策。
B.徐光启曾先后预言杜将军全军覆没、遵化失守,事态发展的结果无不显示了他对战争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C.徐光启一生秉承先父“勇退”的遗训,多次提出注重防守的策略,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他所提出的防守策略始终都没能实施。
D.朝廷党派纷争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而不逢迎任何一方,只尽己所能钻研学问,并诚心做事,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赢得了皇上的器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3分)(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4分)(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3分)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
北京的秋王干这个秋天特别长,树叶迟迟不肯掉,似乎对这个季节特别迷恋,有些树甚至还不肯黄,依旧绿绿的像夏日般那么葱郁,河边的垂柳甚至有返青的迹象。
11月15日按惯例该供暖了,可室外的气温常到十七八度,于是,有人不禁要问,北京的天气是不是反常了?奇怪,北京人现在常常感叹北京的四季不够分明,感叹春、秋特别短,忒短了,老北京时常这么说。
可今年的秋天实在了点,稍长了些,秋天更像秋天了,人们反而有些不习惯了。
我是从秋天开始认识北京的。
1983年的十月下旬,我从南京第一次来到北京,坐的是火车,那是趟夜车。
十月的南方暑气还没消尽,我想象北京的秋天一定气候宜人。
没想到随着火车渐渐向北京接近,寒气也一步一步逼近,加上硬座车厢的空气又特别的混浊,所以我一到北京就感冒了。
秋天的风特别大,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的黄昏,我出地铁时,莫大的冷风快把我吹透了,我仿佛掉进了凉水里。
刚出地铁口,便闻到一股奇异的焦香,那焦香像一只手搅到你胃里去似的,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卖烤红薯的大妈,我花了一毛钱买了一个啃了起来,那暖,那香,那甜,那焦,渗透到每根毛孔里去了。
北京深秋的这个黄昏,那寒冷中的暖意,让我对北京产生莫名的好感,以至于我再看到大街上卖烤红薯的,就想起北京,北京留给我的最初的记忆居然是烤红薯的味道。
到1988年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这年秋天报社组织秋游,去慕田峪长城游览,我看到了北京真正的秋天,甚至看到了真正的北京。
雄伟的燕山、庄严的烽火台在纯净的秋色中,把历史的雄浑和自然的伟岸演绎得天衣无缝,明亮得仿佛有些透明度的红叶在广阔的山野之间火焰般灿烂,空气也仿佛像蔚蓝的海水那么干净,我在攀登的过程中,前见古人,有长城的雄姿告诉我历史的沧桑和遥远,后见来者,《文艺报》那些年轻的同事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北京的秋天让人爱怜而奋进。
北京的秋天有一种大气之美。
北京的大气在建筑、街道和装饰风格上都有鲜明的表现,在时令上也不例外,春天带着北方之北的风沙在华北平原上呼啸而过,夏天的雷雨倾盆而注绝不黄梅,冬天的雪无边无际却不粘连,但好像秋天的北京最让人心旷神怡,最有大都的气象。
我女儿第一次从首都机场到北京市里时,说,这儿什么都比南京大一框。
南京也是六朝以上的古都,和北京比起来可能要精细一些,可格局还是不如北京宏阔。
秋高气爽或许用来形容北京的秋天最为合适,因为能见度特别好,秋天把北京的优点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大气、宽阔,具有一种雍容、成熟、华贵的美。
如果上海这个城市欲露还羞的美感在春天最能体现的话,如果广州热情开放的美感在夏天最能体现的话,那么北京的美感无疑属于秋天,红墙,枫叶,火红的柿子,沉稳的鸽哨,都在浓浓的秋意里如诗似画,如弦似乐。
中国的文人历来喜欢在秋天发一些感慨,往往与人生的失意落寞联系在一起,感秋、怀秋、伤秋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杜甫的名句常常和秋天联系。
可北京的秋天并不会给人太多的惆怅,它消失时也干净利索,并不像南方的秋叶那样反复地飘落、回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这个被大家谈论多日的秋天却戛然而止了,突然而来的强冷空气毫不留情地将暖暖的深秋吹走了,我们甚至没有听到秋叶簌簌落地的声响,只看到路上落满了没有枯黄泛着绿色和青色的树叶,在彻骨的寒风中偶尔旋出一个绿的涡流,似在宣告一个季节的结束。
2005年这个青色的秋天就这样与北京道别了。
(有删改) 11.文章是围绕“北京的秋”行文的,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12.为什么说“北京的秋天让人爱怜而奋进”?请简要分析。
13.文章写的是北京的秋,为什么还提到南京这一城市以及上海与广州的秋?14.文章以“2005年这个青色的秋天就这样与北京道别了”一句收尾,你认为这样收束全文好不好?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冯骥才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
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
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
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
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
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
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
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
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
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
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
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15.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16.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17.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十二)答案一、文言文阅读5.D(权:权衡。
)6.B(①是预料经略杨镐必败;③是辽东巡抚熊廷弼的御侮之策;⑥是作者对光启所上万全之策的评价。
)7.C(“始终都没能实施”,这一说法有悖事实。
遵化失守后,正是因为实施了徐光启“晋升垛守。
毖火器,走敕招徕”的防守策略,战事才得以平息。
)8.(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3分)译: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
(1分)②指:通“旨”,意思。
(1分)③猝:仓猝,突然。
(1分)(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4分)译: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
(1分)②第:但是。
(1分)③浪:轻率,鲁莽,冒失。
(1分)④寒:使……单薄。
(1分)(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3分)译: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
(1分)②富:使……富裕;强:使……强大。
(1分)⑧本业:农业。
根本的产业。
(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南直隶上海人。
徐光启小时候矫健勇猛,很有超群的天分。
他写文章在情理上层层转折,深入思考总是要想到五六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