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望洞庭》教案设计(通用13篇)

《望洞庭》教案设计(通用13篇)

《望洞庭》教案设计《望洞庭》教案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教案设计篇1教学任务:1、理解《望洞庭》诗意,并写出诗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谁能来述说诗意,并有感情地背诵?2、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3、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指名说。

4、指名背。

二、回忆学法,引导自学。

1、指导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串讲诗句的意思。

3、看图想象。

朗读体会。

运用学法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磨洞潭螺三、流汇报自学情况1、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与月亮叫相互应的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一样。

交流:1、字词意思: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未磨:未曾擦拭过的镜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3、三、四句的意思: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作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遥望;远望。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引导思考讨论: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为什么会”两相和“?3、文中的饿”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1、看图想象,思考讨论。

2、交流。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课文挂图或幻灯。

观察,用文中的词句来描绘图意。

2、观察图,朗读诗句。

指名描述意境。

指导朗读、背诵。

1、师范读2、评读,指点停顿方法和重音。

以赞美的语气来读。

1、生听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ﻭﻭ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ﻭﻭ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ﻪ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ﻪﻭﻪﻭ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ﻭ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ﻭ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ﻭ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ﻪﻭ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ﻭﻭ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ﻭﻪﻭ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ﻪﻭ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ﻭﻭﻪ5、引出课题ﻭﻭﻪ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ﻭﻪ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ﻭ二、精读会意ﻭ1、自读全诗,明要求。

ﻭﻭﻪ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ﻭﻪﻭﻪ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tn、螺lu、磨mﻭ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ﻪﻭﻭ(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ﻭﻭﻪ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ﻭﻭﻪ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ﻪﻭﻭﻪ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ﻪ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ﻭﻭ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ﻭﻭﻪ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比赛背诵古诗。

2、洞庭湖简介。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生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画一画:用画笔画出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展示给大家看。

五、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六,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指导掌握朗读的基调,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1、诗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仰望、俯视)2、诗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3、议一议。

《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

《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

《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2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2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

今天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峨眉山月歌》,并试着背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一、引入谈话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课题
3、古诗两首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

强调掌握
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 掌握,鼓励他们背诵和运 用所学知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理解《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羌江水流”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掌握两首诗中的生字词,如“洞庭”、“峨眉”、 “秋月”、“江水”等,了解其读音和含义。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 情感。
通过想象诗中的景象,如“湖光秋月”、“半轮秋月 ”、“平羌江水”,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望洞庭》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望洞庭》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望洞庭》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视频
用于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的赏析等内 容。
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
05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总结词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知识和经验。
详细描述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之前是否学过其他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 奏有何了解,以及是否了解诗人刘禹锡和李白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提问,教师 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已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策略
总结词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详细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 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思 考,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解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解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选17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3、古诗两首二、教师范读课文,简介作者。

1、教师范读《峨眉山月歌》和《望洞庭》2、第一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谁知道李白?我们读过李白的什么诗?3、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他也是唐代一位很有名,很有成就的诗人,我们以后还会学到他写的其他诗。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读两首诗,读通读顺,注意停顿。

2、学生自学生字,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古诗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变化和声音的高低的变化,这样读能给人一种音乐般美妙的感受。

2、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练读。

4、指导学生试着给《望洞庭》标出停顿记号。

5、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6、指名试背。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歌》1、他细看插图,在诗中划出图中画出了的景物。

2、图文对照,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说说看。

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教师相机解疑释难。

4、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小结学法:看图─→划词─→自悟─→发言─→修正六、作业。

①课后练习2②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朗诵,背诵两首古诗。

二、图文对照,理解《望洞庭》1、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习方法。

2、学生看图─→划词─→自悟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

4、教师提问:①“和”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②诗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5、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课堂练习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都是描写______的。

A .夏天景色B .春天景色C .秋天景色 2.《望洞庭》通过丰富的________和形象的________,将月夜中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行船时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二、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 平和. 诗 ⎩⎨⎧磨. 刀磨. 坊 ⎩⎨⎧发. 卡发.现 三、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 )秋月 一( )镜子 一( )青螺一( )雪花 一( )阳光 一( )面孔四、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遥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白银盘”在这里指____________,“青螺”在这里指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湖与近看洞庭湖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发”的意思是__________,“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句中所提到的三处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知识拓展我最行。

洞庭湖位于我国的________省,是我国的第____大淡水湖。

峨眉山在________省,为中国________教四大名山之一。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
(2)学生观察书上的图,朗读诗句。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
2.教师范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
4.指导背诵。
五、作业
读诗句,解释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湖沟秋月两相和,潭面无见镜未磨。
(1)“相”的意思是,“和”的意思是
,“镜”的意思是,在这里指。
(2)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
2.解题。
3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
《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
要求:
(1)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相、和、磨、遥望
(2)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两首
内容古诗两首
复备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峨眉山月歌》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望洞庭》,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词语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所描绘地景色。
教学重点:朗读《望洞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能写出《望洞庭》所描绘地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三、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主要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词句)
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
2.思考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3)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3.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两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使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学特点和古诗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分析古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和预习(5分钟)•导入:教师以“江南”地理概念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江南的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等。

•预习:提醒学生课前应完成对《望洞庭》、《峨眉山月歌》的阅读和预习。

步骤二:学习《望洞庭》(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望洞庭》,教师带领学生跟读。

•教师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个别发言,分享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峨眉山月歌》(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师带领学生跟读。

•教师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个别发言,分享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对比分析两首古诗(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望洞庭》、《峨眉山月歌》两首古诗的异同点。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梳理差异和共同点,并整理到课堂大黑板上。

•学生个别发言,分享他们对于两首古诗的对比分析和感悟。

步骤五:写作训练(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首古诗进行创作改编。

•学生根据所选的古诗,改编成现代诗或散文形式,并进行朗读和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

步骤六: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两首古诗的阅读和理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练习题新人教版一、给下面带点字注音。

黄鹤()楼广陵()西辞()唯()见孤帆()孟()浩然渭()城浥()轻尘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孟()告()帆()猛()浩()唯()辞()陵()惟()欲()凌()三、默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四、解释带点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照样子换部首,组新字。

例:汪——旺唯——()辞——()鹤——()陵——()峭——()梯——()七、比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闻到了一股香味。

()你听到了什么新闻。

()孤帆远影碧空尽。

()敌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我们应尽全力帮助贫困山区的朋友。

()八、画一画。

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想像当时的情景,并用笔把它画下来,你来试试。

九、填空。

1、李白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

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

题目的意思是。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楚山孤:孤零零的楚山。

冰心:像冰一样的莹洁的心。

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心情下送别友人?十一、巧填标点。

从前,有个地方想夸耀自己的财富,过年时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下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有个秀才看了后,偷偷用笔在上下联中各点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完全变了。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品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精品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课设计精选文章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
月歌教课设计精选,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可贵建议!
教材剖析
课文包含两首描绘秋夜风景的古诗。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隅锡在秋季转任
和州,行径洞庭所作。

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经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述得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

《峨眉山月歌》是唐朝诗人李白年青时初离四川时
所作。

描绘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想念
故土和友人的感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 5 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解说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
诗所描给的风景。

感情与态度目标: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境界,使学生丛中遇到美
的熏陶。

教课要点、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境界。

教课准备:
挂图
教课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望洞庭》,能解说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述的风景,感悟诗的境界。

教课过程:
一、导入揭题
内容归纳:这篇介绍了对于古诗两首,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摘要:(主要疑难处)教学前两句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看图理)影诗句指月影流流动课有月影随江水流动思,(“望”即“向远处看”)()介绍“洞庭湖”,(3)课“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高天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学会课6生其田格前面3只识不写3、能释诗句带词和诗句思并能写出《望洞庭》诗所描绘景色、理这两首古诗思感悟诗境使学生从受到美熏陶教学准备投影片两幅教学两课课教学目正确、流利地朗课学习课生新词3学习《峨山月歌》能释诗句带词和诗句思感悟诗境会背诵、揭示课题、导入以前我们曾学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听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板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首《峨山月歌》(板课题)、题()简介峨山()简介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幼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各地漫游他诗想象丰富诗是他青年代初离四川所作二、初课课听老师把这首诗朗遍课拼音峨、羌、君、渝B 指名朗评再课理词句思不理上记交流三、精课出示峨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疏通诗句(主要疑难处)教学前两句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看图理)影诗句指月影流流动课有月影随江水流动思句秋天夜晚峨山月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教学两句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怀着依依惜别心情向渝州驶了()指名说说诗句思(3)学生闭眼引导想象诗境()教师描述深秋夜晚年轻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友人登上了三峡帆船当船行至平羌江诗人抬头看到了峨山顶那明晃晃月亮低头看那月影倒映水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友人却留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5、指导朗要出诗人思念友人感情语调要低缓些、指名6、指导背诵四、作业写古诗并释带词思二课教学目正确、流利地朗课学习《望洞庭》能释诗句带词和诗句思并能写出《望洞庭》诗所描绘景色感悟诗境会背诵、复习检指名朗课背诵课二、学习《望洞庭》、揭题题()理“望”(“望”即“向远处看”)()介绍“洞庭湖”“洞庭湖”位湖南省北部现是我国二淡水湖有“八里洞庭”称那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有君山名胜很多(3)指名说说题目思()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他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洞庭湖所作二、初课、教师、学生学要()拼“”、“螺”了“磨”两音用法()或结合诗句理下列词语相、和、磨、遥望(3)通课说说诗句概思3、检学情况()指生卡片()指名朗诗句师生共纠正错地方(3)用己话说说诗句思三、精指导、引导理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磨相相和和谐、协调镜铜镜课喻洞庭湖面磨磨拭即擦句秋天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铜镜样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遥望远望句远远望那月光映照下洞庭湖就像白银做成盘子而那湖青翠君山则像放银盘里巧玲珑青螺桌说句、思考讨论()诗歌写是什么候景色?()“湖光秋月”什么会“两相和”?(3)课“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什么这样比?3、引导诗境这首诗思都懂了下面我们起欣赏诗人所描绘画面()看插图指名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诗句学生结合诗句容相机指图画引导学生将诗句和图画系起(3)教师描述诗歌所描写景色学生闭眼感受()你能把你描绘画面说给听吗?四、指导朗背诵五、指导写六、作业写古诗并释带词思作者邮箱提供者。

四年级《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四年级《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导学过程一、预习指导或检查介绍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3、观察课文插图: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我能用上这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二、自主学习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1)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学习“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比作()。

我会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比作();把()比作()。

我会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五、当堂检测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的意思是(),“银盘”的意思是(),“青螺”在这里指()。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语文课程的古诗文教学。

通过学习和分析两首古诗《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2.能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蕴。

3.学习和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初步写出自己的诗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诗歌背景讲解•分别讲解《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古代的诗歌世界。

2. 诗歌朗读与解读•学生们分组进行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欣赏与品评•学生们就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手法、意境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创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的表达方式,初步写出自己的诗作。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个人表现。

2.诗歌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对诗歌意境、形象、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创作水平:学生的诗歌创作内容和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诗歌文本:《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

2.课堂展示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图片、PPT等。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进行解读、朗读和分享,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引导学生钻研古代诗歌,学习更多的古代诗人和诗作,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霞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教学《古诗两首》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

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

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

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

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

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

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

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
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