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注意纠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明诗意(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
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1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精选12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精选12篇)《峨眉山月歌》篇1教学古诗《峨眉山月歌》时上得十分开心,学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们也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诗与诗外的丰富感受。
1、拓展知识,燃热情。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板书:李白)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感想]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
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感想]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古诗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板书课题)2、解题。
《峨眉山月歌》(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夜里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峨眉山月歌教案2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很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1)老师范读(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注意4个地点变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得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四、拓展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精选5篇】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本文为您带来的5篇《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唐诗经典——《峨眉山月歌》教案
唐诗经典——《峨眉山月歌》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月歌》的背景及意蕴;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美感;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兴趣;4.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1.《峨眉山月歌》诗歌原文及其注释;2.课堂宣传板;3.多媒体教学设备;4.教学资料:关于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课堂宣传板上展示一幅描绘峨眉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峨眉山的美景,并呈现一首与峨眉山有关的古诗。
2.阅读课文,询问学生对峨眉山的印象,以及自己对它的感觉。
3.呈现世界著名山脉的图片,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美景,并比较与峨眉山之间的异同之处。
二、学习(50分钟)1.学习关于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特点。
2.分析《峨眉山月歌》的诗歌构成、诗句韵律、意境和哲学内涵,并注重对生僻字句和语法的解释。
3.通过与课堂上准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唐诗《峨眉山月歌》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三、互动交流(30分钟)1.课堂上进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逐字逐句地朗诵,并着重指出学生应注意的语音、语调和韵律等方面。
2.教师利用问题引导进行学生的思考,如“诗中为什么用‘纱窗带雨’来形容这座山?”等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和鉴赏,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分享自己的体验,鼓励彼此交流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古诗文,构建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2.提供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体验和欣赏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品味了一首以峨眉山为主题的唐诗《峨眉山月歌》。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开阔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的传播和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优秀5篇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峨眉山月歌讲解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板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注意纠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月歌》的歌词内容,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能够正确发音、朗诵并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词内容,反复练习歌曲的唱法和发音。
2.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熟练地演唱歌曲,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歌词中的含义。
2.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习过的古诗词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文化的内涵和精彩。
2. 学习歌曲(1) 播放音乐让学生第一次听歌曲,不要指导唱法和发音,只是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尝试去理解歌曲的情感。
(2) 分析歌曲•分享歌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内涵,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观看歌曲MV,了解歌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表达。
•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和结构,了解歌曲的调式、音符和节奏规律。
(3) 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峨眉山月歌》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口型模拟歌曲的唱法。
•用模拟乐器或打拍子的方式互相练习。
(4) 演唱歌曲•让学生集体或个人演唱《峨眉山月歌》。
•观察学生的表演,指导学生的声音、表情和舞蹈动作。
3. 总结反思通过表演和演唱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元素和文艺表达,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估1.课堂出勤情况、听歌技能、声音表达和舞蹈动作的表演。
2.歌曲演唱和音乐元素的理解情况。
3.对《峨眉山月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参考1.《峨眉山月歌》独唱谱、伴奏谱等。
2.相关文献资料:《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14篇)《峨眉山月歌》篇1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峨眉山月歌 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峨眉山月歌》这首歌,并能熟练掌握这首歌的
曲调;
2. 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对祖国的历史文明有一定的认知;
3. 能够用英文介绍这首歌和它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掌握《峨眉山月歌》曲调。
教学难点:用英文介绍这首歌和它的含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解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演示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性活动:
1. 通过介绍中国文化,引出《峨眉山月歌》这首歌;
2. 播放这首歌,让学生观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
1. 用图片、歌曲、文字等方式介绍《峨眉山月歌》;
2. 演示指弹和口琴演奏,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演奏的美;
3. 解释《峨眉山月歌》这首歌代表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模仿训练:
1. 播放《峨眉山月歌》这首歌,让学生跟着曲调轻声哼唱;
2. 师生合唱《峨眉山月歌》,进行比较、示范,锻炼学生节拍感、和
声能力;
3. 让学生用口琴或指弹的方式演奏《峨眉山月歌》。
四、小结总结:
1.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反思自己的学习进步;
2. 再次介绍《峨眉山月歌》,总结学习的内容。
五、练习:
1. 让学生把《峨眉山月歌》曲调唱出来,并给出改正;
2. 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峨眉山月歌》和它的含义。
六、作业: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调整后准备一台英文表演。
2023年《峨眉山月歌》教案
2023年《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相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日,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殊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踪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日,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会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宏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态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美丽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漂亮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兴奋、已被美景深深地沉醉了……)他特殊期盼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淌,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淌,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研究本课的生字新词。
3.研究《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研究《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读一读《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说说是谁写的?学生介绍XXX是个怎样的诗人?(指名介绍XXX)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等。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XXX。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与XXX并称“XXX”,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XXX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齐读课题,歌是歌颂的意思,谁来说说歌颂什么呢?(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二)研究《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读准生字。
3.诗歌都有韵律、节奏,你能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吗?XXX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洲。
4.圈画诗中地名。
教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
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少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齐读古诗。
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再读古诗按照解释自学,同桌交流理解诗句的意义。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XXX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5.交流自学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㈠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
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
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
(秋、流、州)⑵、不理解的地方?⑶、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
“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
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㈣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
升华主题“暗生思月怀乡之情”、“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㈤诵读师生评读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读:惆怅)2、小组、男女生赛读3、练习背诵。
三、延伸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
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
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导入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峨眉山月歌教案4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
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
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三、说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青山吐月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映清江随水流去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随行明月被遮不见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5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