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案【8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8篇】峨眉山月歌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3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3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比赛背诵古诗。
2、洞庭湖简介。
3、作者简介。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生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画一画:用画笔画出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展示给大家看。
五、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六|、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运用色彩的描述,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且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1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
(读准,找出地名)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习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
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
下:从上游往下游行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明白得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明白字词句,第三步摸索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明白得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想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明白得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那个地点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midd ot;·····)师:看到这些景物,能够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伙儿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什么缘故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想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 (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伙儿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伙儿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得的词该如何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midd ot;),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刚要求认识的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峨眉山”“平羌”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o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o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离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峨眉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色,从而引出课题。
2.作者简介(3 分钟)o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诗歌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初读课文(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如“峨眉山(é méi shān)”“平羌(píng qiāng)”。
o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影”“君”等。
o学生再次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4.诗歌赏析(15 分钟)o学生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象?o小组讨论:这些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o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画面。
5.课堂总结(5 分钟)o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o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印象。
五、作业安排1.背诵并默写《峨眉山月歌》。
2.收集李白的其他山水诗,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峨眉山月歌李白景象: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情感:离乡之情、思念友人手法:借景抒情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在初读环节,对于个别字音的纠正还可以更加细致。
在诗歌赏析部分,部分学生对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相关的引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峨眉山月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如“青冥”、“澄澈”等,以及古诗的对仗、韵律特点。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创作中体验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家园的情感。
2.通过学习《峨眉山月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写作,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峨眉山月歌》的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诗词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词填空,巩固词汇和句式。
"下面是一道诗词填空的练习,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将空缺的词语填写完整。"
2.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峨眉山月歌》为蓝本,创作一首描绘家乡的诗歌。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峨眉山月歌》为参考,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的诗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指导掌握朗读的基调,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1、诗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仰望、俯视)——。
2、诗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3、议一议。
(四)、写一写:1、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句?用一段话把你读后的感受写下来。
六、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
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
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峨眉山月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峨眉山月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
(2)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半轮秋”“影入平羌”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峨眉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峨眉山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景,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峨眉山有关的古诗——《峨眉山月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半轮秋”“影入平羌”“思君不见下渝州”等词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峨眉山月的美丽和诗人旅途的孤独。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探讨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如何通过峨眉山月表现出来的?(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等。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教案 (2)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词和山水意境。
2.学习并掌握《峨眉山月歌》的歌谣形式与旋律。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峨眉山月歌》歌谱。
2.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3.PPT或黑板、粉笔。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出示峨眉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峨眉山的认识,并与其它著名山区进行对比。
2.演唱《峨眉山月歌》的歌谣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歌谣的旋律1.教师演示并学生跟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歌谣的旋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三部分:学习歌谣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歌谣的歌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和歌词的韵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四部分:理解诗词和山水意境1.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背景。
2.引导学生观察峨眉山的图片,感受其中的山水意境。
3.学生撰写关于峨眉山的描述,用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艺术欣赏和表演1.教师播放经典的《峨眉山月歌》演唱录音,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中的表演技巧。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合唱表演,体验音乐和歌词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峨眉山的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
2.演唱片段:学生欣赏并学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
3.学习旋律: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4.学习歌词:教师分段教授歌词,学生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5.理解诗词意境: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学生观察峨眉山图片并撰写诗词。
6.艺术欣赏和表演:教师播放经典录音,学生分组展示合唱表演。
7.总结回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合唱表演的评价:包括合唱的协调程度、音调准确性等。
2.个人表达的评价:包括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准确传达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分组合作的表现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解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解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学生活动,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三、了解创作背景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
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平羌,渝州)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师适时指点。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When I wake up every day, it is not the bells, but the dreams that strike me.(页眉可删)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注意纠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明诗意(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看法生字,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2、进程与方法:经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索读、体会读)的朗诵,到达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土、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了解诗句,全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进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经过温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风景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员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同来背一背吧!(团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以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土)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明天,我们再一同窗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化,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标题。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风景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诵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假设遇到不看法的字或不了解的词该怎样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教员,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教员巡视,纠正要求看法的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的目的,学会赏析诗文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诗文,理解诗句大意。
难点:把握诗句写作特色,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二、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教学课件(PPT)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李白的诗歌我们都学过一些,那么,在李白笔下,写到月光的诗句有哪些呢?
(师:出示PPT,请同学朗诵诗句。
)
(二)问题导探
1.介绍作者
师:①请同学介绍李白;②简介诗人写诗的背景。
2.学习《峨眉山月歌》
①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②小声读一读诗歌,理解注释。
③再齐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3.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请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我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前往渝州。
4.细读诗句,学会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是在写景,描绘的是峨眉山美丽的景色,诗的后两句则是抒情,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5.讨论并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诗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月影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的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动,月影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6.思考:诗句的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明确:这两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站出发,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末句则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7.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地名,你能找出来吗?连用地名,有何作用?
明确: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作用: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8.深入思考:这首诗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
明确:①连用地名,突破时空限制,驰骋自由,渗透情感。
四句中入五处地名,无不渗透江行的体验和思友之情,无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②地名处理富于变化,虚实结合,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三、小结导构
师:请学生总结今日课堂所学内容,加以补充强调。
四、课后作业
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的画面。
2.试从写作手法和情感上,分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峨眉山月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