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观”:杜甫草堂诗之诗画情趣
杜甫草堂诗词
杜甫草堂诗词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修建的一处墨守成规、崇尚自然的私宅。
草堂处处以自然为背景,使得诗人能够尽情地游赏其中,让自己的思绪得以流畅地流淌。
草堂诗词是唐代文学的珍品,在诸多杜甫的作品中,草堂的情怀可谓是最为深沉、真挚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杜甫草堂的诗词和相关背景。
杜甫草堂的诗词首先要从《草堂集》说起。
《草堂集》是杜甫自幼至晚年创作的700多首诗歌的集结。
其中不少诗作都是在草堂里面写成的,可以说这本集子自然成为了草堂的代名词,也是杜甫诗歌思想的真实体现。
杜甫对于草堂的经历和感悟,无论是对当时的生活还是对诗歌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于政治改革的渴望和呼声。
杜甫诗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草堂四季”的写作,这其中有不少高田稻穗、杨柳依依、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等描绘,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美景。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春望》、《夏日南亭怀辛大》、《秋兴八首》、《贫女》、《霜月怀古》、《江南遇冰》、《绝句》等名篇。
这些诗歌都追求了自然之美,吟唱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颂之情,也表现了杜甫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
曾有人问杜甫:“江南多少水,可及得十分之一?” 他答道:“江南多少水,一半在草堂东。
”从此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月长存、生命无尽的态度和个人精神的坚韧。
杜甫草堂以一个文学的物化建筑,成为人们望逐的目标,是文人墨客难得的经典之所。
草堂始建于公元759年,当时杜甫辗转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他一直怀念家乡,有意回到四川故乡,始建草堂,它是建在成都西南部的蒲江之畔,靠近沱江源头的山谷之间。
如今,草堂虽然经过了千年的风雨,历经了许多的战乱与天灾,然而,它仍然保存了原来的特色和风貌。
据说,唐代时期杜甫就修建了一座小草屋,名为“夏草堂”,并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
后来,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推进以及个人经济收入的逐渐上升,杜甫开始对草堂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这才有了古今大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是: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9、《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
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有哪些一.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狂父》唐杜甫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无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二.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临江仙》宋苏轼译文: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家乡。
——《人日寄杜二拾遗》唐高适译文: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家乡。
四.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夜宴左氏庄》唐杜甫译文: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
春星绚烂,夜空如同透亮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五.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草堂》唐杜甫译文:曾经我离开草堂时,入侵者遍布成都。
现在我回到草堂,成都一切安好。
六.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崔氏东山草堂》唐杜甫译文:玉山上的草堂宁静闲适,清爽新奇,我甚是高兴。
七.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早秋山居》唐温庭筠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殊早,晴空下的草堂覆盖着一片霜气。
八.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九日酬诸子》清妙信译文:没有遗忘到东篱下去欣赏菊花的商定,带着好酒去那草堂。
九.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唐杜甫译文:十一月在这荒村里建了个房子,这里就只有我的家了。
十.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佐草堂在东柯谷》唐杜甫译文:始终听闻草屋的乐趣,非常想在竹林里休憩安睡。
二.含有草堂的诗句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白居易《村居苦寒》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杜甫《狂夫》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家乡。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昨夜秋风吹草堂,客中气象太凄凉。
——王冕《有感》白发悬明镜,青山隔草堂。
杜甫草堂 诗歌
杜甫草堂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杜甫草堂简介
2.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价值
3.杜甫草堂对诗歌的影响
4.杜甫草堂的现状和保护
正文
杜甫草堂位于我国四川省成都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我国古典文学影响深远。
杜甫草堂不仅是杜甫生活、创作的场所,更是他苦难人生的写照。
在这里,杜甫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的诗篇,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这些诗篇展示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杜甫诗歌的重要素材。
杜甫草堂在历史文化价值之外,对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杜甫个人的创作基地,更是后世诗人的朝圣之地。
许多诗人都曾来到杜甫草堂,寻求创作灵感,感受杜甫诗歌的精神。
因此,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今,杜甫草堂已经成为了一座国家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了解杜甫草堂的历史沿革,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体验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
总之,杜甫草堂作为诗歌的圣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草堂诗词
杜甫草堂诗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
他的散文、诗歌万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关于自己退隐到草堂的诗篇。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北五华区格致街道建平镇。
它是杜甫晚年在成都建筑的房屋,也是他退隐写作的地方,因此成为了诗歌文化的重要景点。
杜甫曾将草堂称为“破草庐”,建造时间至今无考。
在蜀地度日,杜甫寄身与此,生活贫困、顿饭北面野菜而已。
退隐草堂,“一鸡百金”,抵御商贾所赐泼脂之灾,生计气息与草木间体、形相融和。
杜甫草堂景内设有“青蛙泉”、“船观”、“玉皇庙”等等景点,先让我们一一观赏。
1、青蛙泉青蛙泉在杜甫草堂内,是一个泉水池塘。
在泉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题字“钓台”三个大字。
这里是杜甫赏景、钓鱼、品茶的好地方。
泉水清澈,有青蛙在蹦跳,景色十分宜人。
杜甫曾有诗写道:“夜雨滴空阶,青蛙出寺门。
二十年柴草,三千里烟波背。
”表现了他的良心处世态度。
2、船观船观是草堂内部的一个小园林,里面有船只及其它观赏景物。
在这里可以领略杜甫的园林造景技艺,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杜甫曾有诗写道:“陌上桑,十年烟火,草色年年相似。
寻春溪,夹岸杨柳,带绿池头不已。
”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爱慕之情。
3、玉皇庙在杜甫草堂内还有一座玉皇庙,这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吉祥而建造的。
庙中摆放有佛像、神像和香烛供品。
杜甫信奉佛法,尊崇信仰,这座庙堂被他视为人生信仰的象征。
表现出他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杜甫曾有诗写道:“好事留真迹,松篁自可游。
赎罪销愆后,还来种玉楼。
”表达出他人生经验的感悟。
杜甫草堂的诗情画意,让人迷醉,让人流连。
那时候的杜甫,已经成为诗仙杜甫,可他还是不忘初心,深深地爱着这座草堂。
他把草堂看成了他退隐的避风港,他思维的源头,他灵魂的栖息地。
最后,我想用他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房亭何须绮思华,一蓑一笠一心茅。
” 杜甫的诗颂是在这样的茅房中润笔成篇,他的一首首充满人生哲理的名作,都是用这样的筆者手执时写下的,从中可以洞见他的人生哲学思维。
成都旅游攻略 探索杜甫草堂 感受唐代文人杜甫的诗意境界
成都旅游攻略探索杜甫草堂感受唐代文人杜甫的诗意境界成都旅游攻略探索杜甫草堂感受唐代文人杜甫的诗意境界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文学家,被尊为“诗史”,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作以丰富的人文情感、深邃的思想表达广为传诵。
作为杜甫诗作的重要生活场景之一,成都的杜甫草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位文人的诗意境界。
一、草堂概述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杜甫游历成都时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努力构建家园和追求理想的地方。
草堂始建于唐代,经过历代的修缮,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纪念馆。
二、建筑风貌草堂整体建筑风貌展现了典型的唐代格局和特点。
正殿以木质结构为主,重檐歇山顶,显得庄重而又朴实。
院内布局合理,分为前、中、后三进,前院设有假山和月亮池,增添了一分清幽。
整座建筑以青石为基础,木质为骨架,红墙白砖构成了典型的古色古香,流传着浓厚的古代文人文化气息。
三、杜甫的生活在草堂中,游客可以了解到杜甫的日常生活和创作背景。
草堂内设有杜甫的起居室、书房和写字台等场景,重现了杜甫当年生活的样貌。
他的起居室内陈列着当时使用的家具、杂物,书房则陈列有他的诗稿和著作。
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布置,更直观地感受到杜甫生活的真实与质朴。
四、文化展示草堂内的文化展示区,展示了与杜甫有关的文献、书籍和艺术作品,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以及他的文化价值。
其中,许多文献都是复制自原件,以保护和保存原始的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并受益于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
五、园林花卉除了杜甫的文化底蕴,草堂的园林景观也是吸引人的亮点。
整个草堂占地面积较大,设计了多处绿化景观,其中包括假山、草地、小桥流水等。
四季不同的花卉景观交替开放,使整个草堂气氛更为宜人,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六、文人境界参观草堂,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接触到杜甫这位唐代文人的生活与情感。
他的诗言志于理想抱负、国家兴衰,悲天悯人、感叹时事。
在草堂的环境中,仿佛能够聆听到他的心声,感受他的家国情怀。
成都文化之旅参观杜甫草堂感受文学氛围
成都文化之旅参观杜甫草堂感受文学氛围成都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学氛围。
在这座城市的市区内,有着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景点,那就是杜甫草堂。
今天,我将带您一起参观杜甫草堂,感受这里特有的文学氛围。
一、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杜甫,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
杜甫曾在成都居住过多次,并在此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草堂,即杜甫在成都的住所,是杜甫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他思考人生、抒发情感的源泉。
草堂建筑群保存完好,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草堂建筑与环境参观杜甫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瓦白墙的建筑,这就是杜甫的草堂主体建筑。
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布局合理,气势磅礴,给人一种朴实而古朴的感觉。
草堂内的庭院错落有致,种植了各种古树名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三、文化活动与展览参观草堂期间,不仅可以欣赏到历史建筑,还会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例如,杜甫文化艺术节期间,会有诗词朗诵、书画展览等,给参观者提供了更多的文学艺术享受。
此外,草堂内还设有杜甫文化研究中心和纪念馆,收藏了大量杜甫、唐代相关文物和书籍,供学者研究和借鉴。
四、感受文学氛围的心得体会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甫草堂浓厚的文学氛围。
杜甫诗篇中所描述的人生百态、社会风貌等,在这里得到了有形的呈现。
而参观草堂的游人,也都是对杜甫及其诗歌情有独钟的文学爱好者,彼此之间交流探讨杜甫及唐诗的话题,使整个参观过程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五、对文学的启迪与思考杜甫草堂的参观,对我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感受杜甫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杜甫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我开始思考人生的苦难与坚强,对社会的关怀与批判,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
这些都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参观杜甫草堂是一次充满文学氛围的旅行。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建筑的魅力,感受到了杜甫生活和创作的情感迸发,从而对文学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1. 《草堂之美》漫步在杜甫草堂,那感觉就像走进了历史的长卷。
你看那古朴的建筑,难道不像一位智者在默默诉说着过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的诗句仿佛在耳边回响。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浓厚的诗意啊!例子:哎呀,就像咱去了一个特别有韵味的地方,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2. 《草堂的宁静》杜甫草堂真的好宁静呀!在这里,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就如同一个远离喧嚣的港湾,让人心灵沉静。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般美景,能不让人陶醉吗?例子:哇塞,你想想,在那多惬意呀!3. 《草堂的记忆》走进杜甫草堂,好似踏入了时光隧道。
那些曾经的故事,不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豪情也在这里留存啊。
例子:嘿,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呢!4. 《草堂的魅力》杜甫草堂的魅力可真大呀!仿佛有一种魔力,把人紧紧吸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等气魄,谁能不被震撼呢?例子:哎呀呀,真的是太有吸引力啦!5. 《草堂的诗意》这里处处都是诗意呀,杜甫草堂就像一个诗意的海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每一处都能引发人的遐想呢。
例子:哇,简直就是充满诗意的宝库嘛!6. 《草堂的故事》杜甫草堂里藏着多少故事呀!那一个个故事,不就像星星一样闪耀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人感慨万千啊。
例子:哟,这里面的故事可多了去了呢!7. 《草堂的韵味》杜甫草堂的韵味,真的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一杯陈酿,越品越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般滋味,谁能懂呢?例子:嘿,那韵味,绝了呀!8. 《草堂的神奇》杜甫草堂真神奇呀!好像能让人穿越时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历史的痕迹在这里清晰可见。
例子:哇哦,太神奇了吧!9. 《草堂的情感》在杜甫草堂,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情感。
如同一条纽带,连着古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伟大的情怀啊!例子:呀,这情感太浓烈啦!10. 《草堂,永远的诗意家园》杜甫草堂,就是我心中永远的诗意家园。
赞美杜甫草堂的现代诗
赞美杜甫草堂的现代诗《杜甫草堂,心灵的避风港》
在成都的一角,有一处奇妙的地方,那是杜甫草堂,像古老画卷的悠扬。
我走进那道门,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在把历史轻唠。
那草堂的茅屋,就像杜甫的旧帽,
虽有些破旧,却满是故事的财宝。
我仿佛看到杜甫,在那屋里写稿,
眉头时而紧皱,时而又微微地笑。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舞蹈,它们随风摇曳,像是在把杜甫来找。
有一棵大树,它的枝干粗壮又高挑,我靠在树干上,感觉杜甫也曾依靠。
我走过小径,那石板路有点粗糙,
就像杜甫一生,历经坎坷的写照。
路边的石头,像是岁月留下的符号,
记录着这里的热闹与寂寥。
那小小的池塘,像一面镜子闪耀,
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花花草草。
水里的鱼儿,自在地游来游去真好,
它们不知道,这里曾有诗人的烦恼。
在杜甫草堂的角落,有一个小窝巢,
也许有飞鸟曾在这儿欢快地蹦跳。
我蹲下身子看,想象杜甫也曾看到,
他或许会为这小生命把诗歌来造。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杜甫的味道,
他的喜怒哀乐,在空气中飘啊飘。
杜甫草堂啊,你是文化的骄傲,
像一座灯塔,在岁月里永不熄掉。
我离开的时候,回头再瞧一瞧,
就像和老朋友道别,心中满是不舍的泡泡。
杜甫草堂,你永远在我心里闪耀,
是我灵魂深处,最珍贵的美好。
《杜甫草堂》课文解读
《杜甫草堂》课文解读杜甫草堂,课文解读杜甫草堂是一篇关于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的课文解读。
杜甫被誉为“诗史之状元”,他的作品以状物咏怀、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要特点。
《杜甫草堂》这篇课文以讲述杜甫的草堂为线索,深入解读了杜甫的创作思想和杰出的诗人才华,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部分:草堂的环境草堂位于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
溪流清澈,曲径通幽,也曾多次被杜甫用以借景写诗。
杜甫草堂远离喧嚣,独立于尘嚣之外的环境,为他提供了静心创作的理想场所。
他避开了战争和政治纷争,将精力集中在诗歌创作上。
第二部分:草堂的建筑杜甫草堂是一个简朴而又典雅的建筑,道德和审美的统一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藤萝爬上墙壁,菊花盛开在庭院,打造了一种恬静而宁静的氛围。
草堂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名人手迹,这些手迹见证了杜甫的草堂与各界知名人士的交往,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崇高地位。
第三部分:草堂对杜甫创作的影响在这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杜甫得以释放内心,激发灵感。
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草堂成为了他的灵感源泉,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人民的苦难,表达出对时事的思考与关注。
他的诗歌从草堂走向江山社稷,成为了后世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第四部分:杜甫诗歌的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丰富,既写叙事,又咏怀抒情。
他以状物咏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写下了《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揭露了朝政黑暗的现实。
他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用诗歌描绘了浣花溪、黄河等壮丽的自然景观。
第五部分:杜甫的人格魅力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儒者和思想家。
他的诗歌深入人心,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其道德思想价值。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关心民生,抒发对社会不公与苦难的忧虑。
杜甫还倡导自力更生,他深知人民的力量,呼吁各界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战乱和外敌侵略。
结语:综上所述,《杜甫草堂》这篇课文通过解读杜甫的草堂,深入展示了杜甫的创作思想、诗人才华和人格魅力。
杜甫草堂 诗歌
杜甫草堂诗歌摘要:一、杜甫简介1.杜甫生平2.杜甫的诗歌成就二、杜甫草堂背景1.杜甫草堂的建立2.杜甫草堂的历史变迁三、杜甫草堂诗歌创作1.杜甫草堂时期的诗歌主题2.杜甫草堂时期的诗歌风格特点四、杜甫草堂诗歌影响1.对后世诗人的启示2.杜甫草堂诗歌的文化价值正文: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草堂是杜甫创作诗歌的重要地点,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在此处诞生。
杜甫草堂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流寓成都时所建的住所。
草堂的建立源于杜甫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杜甫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
杜甫草堂时期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国家政治、社会矛盾的关注,也有对自然景观、生活琐事的描绘。
其中,《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篇是杜甫草堂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些诗歌展示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杜甫草堂时期的诗歌风格特点鲜明,以写实主义为主要特征。
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他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政治紧密相连。
此外,杜甫的诗歌还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他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充满热爱,用诗歌传达出对生活的真挚感情。
杜甫草堂诗歌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诗人来到杜甫草堂,追寻杜甫的足迹,以激发创作灵感。
杜甫草堂诗歌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总之,杜甫草堂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地点,其诗歌作品在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杜甫草堂》读后感
《杜甫草堂》读后感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
作为杜甫的隐居地和写作之所,杜甫草堂见证了杜甫辛酸的人生经历和伟大的文学成就。
我有幸前往杜甫草堂,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环境和思想精髓。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杜甫草堂那独特的文化氛围,真实地触摸到了杜甫的青史传世。
接下来,我将就我的杜甫草堂之行给予我带来的深刻感悟与读后感进行分享。
首先,杜甫草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杜甫草堂的瞬间,我仿佛就置身于古人的时空之中。
那座古朴而典雅的庭院内,一片幽静。
曲径通幽处,每走一步都如同深入一次历史之旅。
整个草堂借用自然地形,巧妙地运用水景、树木等元素,构筑出一幅意境恬静、情感深沉的山水画卷。
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喧嚣,只有古老而纯粹的文化底蕴。
草堂内的建筑设计简洁古朴,每根梁柱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文人墨客的才情。
站在这里,仿佛可以感知到杜甫曾经驻足的痕迹,倾听到他心灵的呼唤。
其次,杜甫草堂给我带来了对杜甫内心世界的思考。
杜甫以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和崇高的人文情怀,创作了大量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深入人心,揭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在杜甫草堂中,我阅读了他的经典诗作,对其中的悲壮、慷慨和坚韧充满了敬意。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态炎凉的忧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他的诗歌揭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此外,杜甫草堂也给我带来了对杜甫奋斗精神的思考。
杜甫虽然一生多灾多难,但他始终以诗歌为武器,用文字去抨击不公平和腐败,为社会呐喊。
在他的诗歌中,我看到了他坚守初心、乐观面对困境的精神。
他笔耕不辍,凭借着诗歌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诗作饱含着他的智慧和人性,启发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面对困境的态度。
他的坚持和努力给予我了极大的鼓舞和勇气,让我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结而言,我通过对杜甫草堂的深入探索与思考,被其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所打动。
《杜甫草堂》 文章解读
《杜甫草堂》文章解读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簦街38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居住并创作诗歌的地方。
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址,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杜甫草堂进行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杜甫草堂建于杜甫在成都的晚年,成为他诗歌创作和隐居的场所。
这个名为“草堂”的建筑并不宏伟,而是一个朴素而充满禅意的小院。
杜甫草堂的布局以及建筑风格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杜甫个人的文化追求。
草堂周围有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环境幽静,这种宁静与自然的氛围也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滋养。
杜甫对于杜甫草堂的情感非常深厚,他在其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诸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登高》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在杜甫草堂中诞生,这些作品由于情感真挚、表达深刻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杜甫草堂的文化氛围也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甫草堂是一个安静、饱含哲理和人文气息的地方,这种氛围激发了杜甫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表达。
他把草堂视为自己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从而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和人民,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内容多涉及社会疾苦、自然景物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考。
在杜甫草堂中,杜甫还交流并结交了许多文化人士和诗词爱好者。
他与一些当时的文人雅士结识、交流,他的朋友们常常结伴游玩、畅谈诗词。
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的内涵和广度,也对他个人精神层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杜甫草堂作为杜甫的居所和创作场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对后世诗人的重要激励和启迪。
草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后世留下了精神财富和精神启迪。
如今,杜甫草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杜甫的诗歌情怀。
总之,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了解杜甫的人生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诗可以观”:杜甫草堂诗之诗画情趣
“诗可以观”:杜甫草堂诗之诗画情趣周喜英摘要:《论语•阳货》篇提出的“兴观群怨”说是重要的文学阐释理论。
本文选录杜甫寓居草堂的卜居诗歌,品味其“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的诗画情趣,展示杜甫寓居草堂时的私人化心境。
关键词:诗画情趣;风景即诗;观者入画;诗可以观“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诗是其行程的记载。
其《年谱》载:“乾元二年己亥,春,自东都回华州。
……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16] 由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辞官、辗转三地未果到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在友人的帮助下正式卜居浣花溪,并在蜀地寓居长达五载,留下二百多首诗歌,创造另一个诗歌高峰,其中的原因、蜀地情结、创作风格等可以去观读他所作的草堂诗。
诗画情趣:风景即诗、观者入画杜甫颇有好感:“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
以诗观之,蜀地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富裕度、外加仕友(严武)的异地相聚和自身的情趣爱好(《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种种原因,入住蜀地,结庐草堂是杜甫必然中的选择。
以下节录的诗句可证诗者此地此间的乐趣: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卜居》)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为农》)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紅蕖冉冉香。
(《狂夫》)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田舍》)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这是杜甫卜居草堂后的典型作品,这是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描摹,这也是读者“入画”的过程-------以诗句为底本,想象为笔触,构造各具情趣的图画:《卜居》:“水湄遣兴图”、《为农》:“世外远村图”、《狂夫》:“筱蕖抒怀图”、《田舍》:“田庐晚景图”、《江村》:“庸夏消暑图”。
杜甫草堂诗的绘画呈现
杜甫草堂诗的绘画呈现以 柴门送客 与 江深草阁 为中心陈琳琳*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 集大成 者,杜甫在各式诗歌题材上多有创造,其题画诗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历来备受关注,论者多从题画的角度出发分析杜甫对画作内容的再现㊁对画作思想情感的阐发,以及对画家精神气质的揭示等,兼及对杜甫绘画理论的探讨,确认杜甫在中国画论史上的独特地位㊂然而,杜甫诗歌的绘画性,因其在杜诗整体风格中并不明显,加之前有王维的巨大光环,甚少受人关注,已有论著多将其纳入杜诗摹物㊁写景㊁造境等创作技巧的讨论之中㊂实际上,杜甫诗歌的绘画性是显著的㊂除了细读诗歌文本可以获知以外,还可以引入另一个观察视角,即诗意画的视角,对杜甫诗歌的绘画性加以重新审视㊂以诗意画的视角探究杜诗的视觉转换问题,可以发掘杜诗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绘画因子,更全面地考察杜甫在诗歌与绘画这两门艺术上的精深造诣㊂杜甫在绘画鉴赏方面显示出高超的水准,他未必能画,但对绘画的艺术属性与创作规律皆有着深刻的理解㊂杜甫山水田园诗的 取景入诗 ,鲜明地体现出如画家般敏锐的眼光,他总是以斑斓的色彩意*陈琳琳,女,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㊂杜甫草堂诗的绘画呈现象㊁错落的构图布局㊁秀美阔远的画境,呈示诗歌的绘画之美㊂这一类型的诗作集中涌现于草堂时期㊂富有绘画意境的草堂诗,成为最受历代画家青睐的文学素材,尤其明清时期,以草堂诗为表现对象的诗意画集中涌现㊂画家以草堂诗为文本基础,用生动的画笔还原诗歌情境,传达对草堂诗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丰富杜甫草堂诗的文学意义㊂寓居草堂期间,杜甫创作了一批抒写个人闲适心情的诗篇,有的叙写营建草堂的情状,有的勾画天真烂漫的春光,有的展现邻里来往的乡间人情,有的抒发一时的漫兴情趣㊂在一系列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草堂小诗中,杜甫在意象的组合㊁排布以及提炼上,总在不经意间显示出独到的绘画眼光,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画家的眼球㊂杜甫从不同的角度观照自然山水,并将自身的审美体验投注于诗歌创作之中,勾起了不同画家的共鸣,为诗意画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情感导向㊂在诸多杜甫草堂诗中,以诗意画的创作数量来看,最受画家关注的是‘南邻“一诗㊂周臣㊁陆治㊁程嘉燧㊁沈颢㊁王时敏㊁石涛㊁王翚等画家都曾经依此诗作画㊂平心而论,‘南邻“的艺术水准上并不能代表老杜诗歌的巅峰,历代评价虽不少见,却从未有将其奉为杜诗之典范者㊂那么,‘南邻“缘何受到了画家的格外青睐?先从诗歌文本看起: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㊂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㊂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㊂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㊂①此诗脱去老杜惯有的沉郁顿挫之风,以优美的诗笔描绘了村居的①(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标点本,第760页㊂弦诵集自然风光与乡土人情,极力渲染草堂生活的天真淳朴与生机野趣,情韵悠长㊂诗人的意象选择构思独特,天真烂漫的儿童㊁阶前觅食的小鸟㊁浅浅的秋水㊁小小的野航,以及白沙㊁翠竹㊁柴门㊁月色,无不营造着宁静的画面感,折射出村居生活的清幽闲适㊂相反, 具鸡黍 话桑麻 的热闹场景被诗人有意回避,这与画家的构思可谓如出一辙㊂浦起龙评曰 此诗前半‘山庄访隐图“,后半‘江村送客图“ ①,杨伦‘杜诗镜铨“云 画意最幽,总在自然入妙 ②,皆注意到了此诗的绘画性㊂杜甫将访邻的情绪体验融入诗境,在疏落有致的文字之间,访隐的闲适恬淡与乡间的清幽静谧交相映衬,不仅意象入画,更是神理入画㊂就绘画的表现特长而言,此诗最易入画的是尾联,前半幅‘山庄访隐图“需要再现诗人访隐的动态过程,这对于擅长描摹静态情状的绘画艺术而言,挑战性很大,而‘江村送客图“则定格于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具体情境,既充分凝结了村野情趣,又彰显了绘画的直观冲击力,具备天然的绘画质素㊂因而历代画家对‘南邻“诗意的图现,多以尾联作为表现中心㊂对‘南邻“的视觉再现,现存画迹中较早的是明代周臣的‘柴门送客图“(图1)㊂周臣截取‘南邻“尾联的诗意入画,描绘诗人与邻人依依惜别的场景㊂画幅中的主人公正向邻人作揖告别,身后有一童子携琴,隐约透露此次访隐的文人雅兴㊂柴门外的孤灯发出微弱的光亮,门前停泊的木舟上有一船翁,已然倒头熟睡,诗人欲归家,船翁却迟迟未醒来,诗人亦未催促,可推知主客送别时间之长,仿佛邻人的热情好客让诗人忘却归意,可见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无限眷恋㊂在景色的描摹上,画家基本忠实于诗意:茅屋前有小溪,潺潺流水尚未没①②(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4,中华书局1961年标点本,第618页㊂(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标点本,第330页㊂。
杜甫草堂诗圣遗篇
杜甫草堂诗圣遗篇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诗圣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时间,创作诗歌240余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悠悠往事越千年,诗圣草堂留遗篇。
草堂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杜甫在这里关注时局、忧国忧民、酝酿诗意、潜心创作的情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年代,其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心声。
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令人深受启迪。
杜甫草堂系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其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现已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杜甫旧居风貌为一体的文化圣地。
杜甫草堂博物馆由草堂旧址、园林及纪念场馆组成。
草堂旧址的建筑从正门开始,依次递进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碑亭、茅屋等,均为明清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幽秀丽。
少陵碑亭是草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用茅草盖顶的亭子,亭内石碑上刻有“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系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拜谒杜甫草堂时书写。
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园林具有“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特色,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影壁,曲径通幽,亭台楼阁散布其中,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大雅堂位于原梵安寺(草堂寺)古建筑群的第三重大雄宝殿内,内有12位诗人塑像和大型杜诗磨漆壁画。
杜甫草堂诗清新风格研究
杜甫草堂诗清新风格研究
杜甫草堂诗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杜甫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风格影响着
很多后世诗人。
杜甫草堂诗所钟爱的主题是反映中国传统执政者的苦难处境,他崇尚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表达出他对政权的痛恨和他的抗议。
杜甫的诗歌具有清新的风格,其中的情绪也怡然自得。
他有着大自然的
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多数杜甫诗歌里都能找到杜甫自然主义的色彩,
他对自然尊崇的赞美之美可以在他的草堂诗中看到。
其表达方式也很清新,
他不仅仅在用字上简洁明快,而且还用语言来准确表达他所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他把田园生活比作是“三春莺桃李山头头”,用一句诗来描绘了到处都
是花和桃树的田园风光,把来生活的喜悦和宁静感传达给读者。
杜甫的草堂诗的特点也体现在他的抒情上,他常常运用仿佛抽象的抒情
以表达他的心境和人生经历,表达出一种无奈而畅快、气定神闲的状态。
他
用准确、简洁、直接的语言来揭示自身心声,反映出他对社会运行的思考。
而且,杜甫诗歌中描写的景色也非常生动,嫩绿的芝兰,湖泊里闪烁的月光,激荡的江河,蓊鬱的树林等等,都让人有一种亲近和眷恋的感觉。
杜甫草堂诗的清新风格,凭借着它的精致的抒情、贴切的景色描写、深
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用现实生活表达政治的憧憬,释
放出激荡的情感,使他的草堂诗洋溢出色彩斑斓的美好,让人受益无穷。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
浅议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摘要】杜甫一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入蜀以前、成都至云安、夔州以后。
其中成都草堂诗在杜甫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不仅是诗人经历多年动荡生活后短暂的休整期,更是诗人诗歌创作题材转型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意象和风格。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谈杜甫草堂诗的美学升华。
【关键词】成都;草堂诗;含蓄美;闲适;美学升华从青年时代的放荡山水到入长安后的苦苦求索,从“三吏、三别”的沉郁悲愤到弃官后凄惨的蜀道悲歌,乾元三年暮春(公元760),成都浣花溪畔,诗人杜甫看着新落成的草堂和四周生机勃勃的桃树、绵竹,不禁写下了《堂成》。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虽是寥寥数语,诗人的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从此,经历了多年战乱和逃亡的诗人开始了他一生中较为安定的四年草堂生活。
诗人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两百七十一首诗,呈现了一种与青年时期的裘马轻狂、求仕多年的苦闷悲愤不同的创作风格。
在这一时期中,杜甫的创作题材和意象选择虽然更多的趋向于平凡事物,但是诗人却在平凡中见功力,无论是普通的叙事诗,亦或是欲言又止的咏史诗,诗人都在其中蕴含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以达到平凡事物的美学升华。
本文仅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浅谈杜甫草堂诗之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等艺术创作都讲究意境的创造。
“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是创造意境的大家。
虽然杜甫生在有着“奉儒守官”传统的家庭,但是多年的求仕无门、政治昏庸、国家动荡已让诗人心力交瘁。
况且诗人本身是厌恶官场的机巧和黑暗而真心喜爱自然的,所以此诗的诗人犹如挣脱樊笼复返自然的鸟儿一般,从生理到心理都从长久的压抑和疲惫中解脱出来,其时所创作的大量的草堂诗也表现出了与以往诗歌完全不同的风格: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放荡豪迈,也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愁愤慨,更不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沉郁悲凉,其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艺术风格。
杜甫草堂中的诗
杜甫草堂中的诗
晨起草堂静,窗外朝阳明。
一片白云飘,春风送花香。
墨砚书卷满,琴箫声不绝。
思绪如江水,波澜涌心头。
松影投窗户,竹枝舞绿洲。
寒山寺钟响,远处传诵愁。
千古文人境,诗篇流传久。
杜甫留遗迹,后人共铭记。
山水成我友,孤鹿伴我行。
诗魂长存世,心灵与自由。
世事多浮沉,尘埃掩真容。
岁月如流水,流转过往空。
红尘生离合,凄凉写心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行走苦途中,坚持信念强。
草堂是我家,诗书为我航。
白发随岁月,胸怀万象宽。
踏上文学路,梦想永不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可以观”:杜甫草堂诗之诗画情趣
周喜英
摘要:《论语•阳货》篇提出的“兴观群怨”说是重要的文学阐释理论。
本文选录杜甫寓居草堂的卜居诗歌,品味其“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的诗画情趣,展示杜甫寓居草堂时的私人化心境。
关键词:诗画情趣;风景即诗;观者入画;诗可以观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诗是其行程的记载。
其《年谱》载:“乾元二年己亥,春,自东都回华州。
……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16] 由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辞官、辗转三地未果到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在友人的帮助下正式卜居浣花溪,并在蜀地寓居长达五载,留下二百多首诗歌,创造另一个诗歌高峰,其中的原因、蜀地情结、创作风格等可以去观读他所作的草堂诗。
诗画情趣:风景即诗、观者入画
杜甫颇有好感:“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
以诗观之,蜀地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富裕度、外加仕友(严武)的异地相聚和自身的情趣爱好(《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种种原因,入住蜀地,结庐草堂是杜甫必然中的选择。
以下节录的诗句可证诗者此地此间的乐趣: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卜居》)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为农》)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紅蕖冉冉香。
(《狂夫》)
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田舍》)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这是杜甫卜居草堂后的典型作品,这是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描摹,这也是读者“入画”的过程-------以诗句为底本,想象为笔触,构造各具情趣的图画:
《卜居》:“水湄遣兴图”、《为农》:“世外远村图”、《狂夫》:“筱蕖抒怀图”、《田舍》:“田庐晚景图”、《江村》:“庸夏消暑图”。
按照诗画的思维去观读,能更好的理解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光环之下私人化的真实心境,也可领略诗人为营造“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的诗画情趣时作出的尝试:
大自然的溪流、昆虫、农田、鱼鸟等皆一一入诗。
视角由大处着眼渐渐聚焦于一小“物”(蜻蜓、鸂鶒、荷叶、麦花、竹等):或“无数蜻蜓其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鸬鹚西
日照,晒翅满鱼梁”、“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或“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紅蕖冉冉香”、“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动物界的种种情态,植物界的千种风情在作者的诗笔之下,都融于了被体验化的感觉,景物的对称化描写具有画面的齐整美;再者,以传神的一二动词或叠词让天地之物格外增色;最后,极具特性化的描写,“树树香”着重的是枇杷静态的满鼻浓香,“冉冉香”着重的是莲荷动态缕缕微香。
澄江、翠筱、紅蕖、燕子、水鸥等在各自的诗作中既是物的点缀,同时也是色彩的渲染点。
现代诗人闻一多曾提出了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主张。
杜甫入蜀后早期的山水田园诗深得“三美”印证。
风景和绘画皆系于观者视觉,“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理解杜诗可以是双重关系:风景即诗(杜甫:以景作诗)——观者入画(杜甫:以诗代画)-----观者入画(观读者:诗画互融)。
可见,读者理解后勾勒的图画是杜甫风景过滤后所作“诗画诗”的诗画,差别之处在于加入了观读者的“情”。
无论是“出郭少尘事,澄江销客愁”、“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的仙隐之愿,还是“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疏放潇洒之志,诗句是诗人观景之情,仙隐之愿、潇洒之志是研读者观诗之情,此“情”非彼“情”,“情”不同最后的境界也不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经典的“境界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 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P191—P193] 此“境界说”虽为论词所说,但诗词同为注重意境和韵律,以描景、抒情为主的古典文学载体,此论在观读杜甫草堂山水田园诗可借鉴运用。
诗可以观:安世乐业、真我之趣
杜甫具有双重的社会身份: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客,儒家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观熏染下的文人。
公元759年杜甫辞官,辗转入蜀,这对一个仕子来说,本是失意之事。
然而杜甫入蜀早期的草堂诗中没有“啼饥号寒”的穷愁之语,也没有“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幸”(《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郁结之情,诗人寓居草堂早期过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院蔬”间或耕读的日子,偶有闲愁也被草堂幽幽自然之景和家人的亲伦之乐所替代(“更有澄江销客愁”、“欲填沟壑唯疏放”、“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从这些诗作来看,剔去政客身份,杜甫呈现给读者的是真我的一面,是“仕”外的“隐”。
“隐”的萌发是蜀地时日的安宁,草堂幽居的天然之趣和物欲的满足,是真实的自然人的心境体现。
再者,如杂居政坛,个人是无法静心对自然界作出仔细体察,是无法写出入蜀后草堂早期那些清新疏放的诗句的。
对一个短暂“忘却”家国,在自己的“小花园”过上私生活的杜甫来说,这段时期是他人生寓地的一个小插曲,却是了解他真实性情不可缺少的时期。
因为只有关爱生活、心无尘俗欲念、以己心系物,才会描摹风情万种的物态,才会聆听来自自然深处的生命之韵,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留下“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的诗作。
“一联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杜甫既是诗歌艺术和技巧的“集大成者”(苏轼),同时又是蕴造诗风的“多面手”,杜甫在入蜀初期创作的一系列卜居诗,为认识一个“圆形人物”的杜甫填补了空白。
作者简介:周喜英,女湖北黄冈人。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