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

合集下载

史学导论复习资料

史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史学导论《史学概论》的性质与任务史学概论是史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其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历史认识的结构一、知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又称知识论。

二、介绍古今中西关于历史认识论的有关学说。

人的意识能否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社会历史?1)人们的意识完全能够达到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因为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人类就一定能够认识历史,并且比认识自然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精确性。

2)历史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因为历史认识必然要受到人们的立场、方法、心理、价值、伦理、宗教、时空等因素的影响。

3)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人类不能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历史,但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却是在向客观性的认识逼近三、考察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

把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把主体——历史学家与客体——历史事实统一起来则是历史学家的工作。

要做好这个工作,历史学家必须克服历史时间间距所造成的主观偏见和曲解,要越过“现在”的障碍以达到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是主体、客体、中介的三者能动统一历史实际的特点:客观性,不可再现性历史实际的客观存在: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

历史中介的特征:历史实际的遗留和副产品;选择性:王子与平民;客观性;中介性历史中介:历史研究只能通过目击者的记录来叙述以往的史事,因此,与对现在的了解相反,对过去的了解必然是“间接”的。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历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2. 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 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如历史时间、历史事实、史料等;3. 不同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4.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档案研究、文献回顾、口述历史等;5. 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解读;6.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授课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深化;3. 分析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研究的实践过程。

五、考核要求学生的成绩将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历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解读。

六、参考书目1. 李明等,《历史学导论》;2. 陈思等,《历史学教程》;3. 金文,《历史学概论》。

以上为《历史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以实际授课为准。

我读《史学导论》的几点体会

我读《史学导论》的几点体会

我读《史学导论》的几点体会我读《史学导论》的几点体会——读姜义华等的《史学导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读的书目是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等合著的《史学导论》,出版于1989年。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史学导论》这本书与老师所讲的史学通论课相仿,都和史学理论有关。

在我的印象中,由多人合著的书大多有结构不够明晰,思想不够统一的毛病,然而我读了这本书却没有这种感觉。

我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颇多。

当然由于版本较早,这本书有些人名翻译不够准确,里面有一些错别字等等,这些缺点也是有的。

关于绪论《史学导论》的绪论部分比较长,大约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这也许是本书的一个瑕疵,然而这一部分还是介绍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绪论部分回顾了历史学的历史发展,并对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地位做出了评价。

“历史学源于人类自身的历史活动,具有比一般科学更古老的历史。

文字产生以前的神话、传说、诗歌当中就包含了人们对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历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鉴戒史学、理性史学和科学史学三个阶段。

”①这里所说的鉴戒史学从赵老师的讲课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史学”,这大体包括古代社会和中世纪的史学。

巧合的是,传统史学在中西方都起源于大约公元前5世纪。

然而中国的传统史学一直延续到戊戌维新运动之前,比西方多延续了大约600年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史学何以能够延续这么长的时间,理性史学为何姗姗来迟,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老师的课堂上,我认识到中国的传统史学有5个特点,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5个特点是:1.史官文化与史学政治化。

中国的史书起源于政府行政的记录,历史成为“王官之学”,私人史学不可避免地处于边缘地位。

这一方面使得历史文献和历史编纂工程可以大规模、持续的进行,一方面也使得史学本身与政治紧密结合。

2.史学道德化。

历史学承担了道德评价和功过评价的终极性功能,这就使得道德化史学与官史学结合起来。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史学导论》⽬录导论 (1)●⼀、《史学是什么?》介绍 (1)●⼆、《史学是什么?》原因 (2)●三、“公共史学” (2)第⼀章历史意识 (2)●⼀、社会记忆 (2)●⼆、历史主义 (3)●三、专业历史意识和⼤众社会记忆的对⽴与否 (3)●四、怀旧之情——已逝的历史 (4)●五、抛却历史——进步的历史 (5)⼩结: (5)●六、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以及历史学和社会记忆之间的部分⼀致 (5)第⼆章历史学的功能 (6)●⼀、元史学与拒斥历史学 (6)●⼆、历史学的⽤途 (6)●三、理解历史 (7)●四、未来的发展路径:历史学和发展序列预测 (7)●五、历史学的合理性 (8)●六、学科讨论 (9)第三章原始资料 (9)●前⾔ (9)●⼀、历史资料简述 (9)●⼆、叙事和回忆录以及其他历史资料 (10)●三、档案资料 (11)●四、私⼈信件和⽇记 (11)●五、资料保存 (12)第四章资料的运⽤ (13)前⾔ (13)⼀、运⽤资料的⽅法以及对资料的分析 (13)⼆、资料可靠性 (14)三、⽂本的解读 (14)四、资料互证与资料中的隐含信息 (15)五、⽅法和直觉 (15)导论●⼀、《史学是什么?》介绍1961年《史学是什么?》(E.H.Carr What is history?)卡尔——间接的⾓度审视历史——研究国际关系历史学是学者和权⼒精英的专属领域。

在任何意义上,⽆产者和边缘群体都⽆权建构他们⾃⾝的历史学,由此就⽆法预见后来被称为“⾃下⽽上的历史学”的出现。

卡尔不否定⽂本证据的历史真实性,他的历史奠基于有关进步和权⼒的“宏⼤叙事”。

这两者都是解构主义者攻击的靶⼦。

●⼆、《史学是什么?》原因1.卡尔的历史分析植根于对实际问题的历史研究中——哲学与历史研究实践的结合2.这本书传达的最明确和最紧迫的信息仍然具有很⼤的实⽤性。

——历史研究的问题和结论必然随时间⽽变化(经验主义:遵从可靠地专业研究程序将产⽣有关过去的可信的或客观的知识;卡尔——反对——揭⽰出,在历史研究的所有层⾯上现实都会影响过去的重构,从原始资料的选择⼀直到历史学的最终著述都是如此)E.P Thompson 社会史学派、新城市史学派、⾮洲史研究9.11事件的许多历史线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发展(与讨伐异教徒或圣战的观念相联系)、巴勒斯坦内部积蓄的危机、许多伊斯兰国家中央政府权⼒的削弱、中东对美国⼲涉主义不断增加的仇恨、冷战结束以来不稳定的世界秩序历史意识的丧失并⾮仅是陷⼊灾难的国家⾯临的问题。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第一,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第二,发掘新的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新的解读。 第三,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手段。
增进对过去的了解。
3.3完成一项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明确的问题意识; 第二,有关这一问题,前人有什么研究; 第三,用什么资料进行研究; 第四,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3.4历史学家的视野
控体系”和主宰现代生活的种种操控策略与技术的
更大组合。
2.3学科的形成标志

如华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所揭示的,我们今天
已经习惯了把有关社会进程和社会结构的知识,给予不同类别的
学科称谓,其中最重要的有: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科
学和社会学。当中最少有三个学科在19世纪以前是没有的。在19
我们所能讨论的是: (1)历史研究就是为了“求真”? (2)我们所能把握的历史仅仅是“呈现的真实”。
1.2 傅柯——伟大的不确定性
人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带有千条支流的水道, 带有万条航道的大海,交给了处在一切事物之中的 伟大的不确定性。……他将去的地方是未知的—— 可他一旦上了岸,那地方其实就是他的故乡。
2.6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
(7)根据于生物的及心理的科学,叫人知道一切心理的现象 都是有因的。(8)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道德礼 教是变迁的,而变迁的原因都是可以用科学方法寻求出来的。(9) 根据于新的生物化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物质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不是静的,而是动的。(10)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 知道个人——“小我”——是要死灭的,而人类——“大我”—— 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宗教,就 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 乃是自私自利的宗教。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第一章历史学的起源与目标第一节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历史是什么?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宇宙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现实的人类,是由历史的联系、历史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构成的。

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交往关系的生产的历史连续性1.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首先根源于人类能够借助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延长和扩展自己的各种器官,将人类的现实存在确定在物质生产持续进行和不断扩大这一基础上。

工具生产被视为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

2.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除去物质生产以保障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外,还从事精神生产以满足人自身真、善、美、健等精神的文化追求。

精神生产与文化包含知识、思维、道德、审美、抒情等众多层面。

无论哪一个层面,都同样是历史的连续、历史的积累、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变革过程。

3.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还根源于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社会关系的生产。

生产关系的生产也是世世代代不断积极、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历史连续性,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一样,充分证明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

二、历史是人类充满矛盾的活动与成长过程1.每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东西继承下来的全部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总和,以及全部的精神文化遗产,从各个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制约着人们。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在与先前历史所提供的所有条件互动关系中,才可发挥作用。

事实上,人的思想、情感、动机、追求等精神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无一不是历史连续性的产物,无时无处不存在于历史的连续性与继承性之中。

2.偶然性与必然性杂糅,无非是包罗万象的外在世界中为人们所不太了解的那些联系。

从表面看,历史事件似乎总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这种偶然性始终为内部隐蔽的规律所支配。

这里所说的规律,即事物之间历史形成的广度不同、深度不同的各种联系,尤其是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质性联系。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1、历史:一是指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另一是指对以往事情的记载和研究,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的记载和研究。

历史也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包含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常划分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史和自然史。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来说,它包括历史过程的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历史学不仅包括历史,而且还包括对客观存在和过程的规律描述和探索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3、比较史学19 世纪中叶从欧洲开始产生的,它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对比,分析其异同,从而探寻历史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

历史比较研究,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在他们的著作中就曾运用过比较的方法,近代历史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把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民族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他们庞大的思想体系。

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

但比较研究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却是 20 世纪初的事情。

4、心理史学定义:心理史学就是心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对历史作出合理解释的研究方法,按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

利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来推进社会未来发展。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心理为特点,向着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综合”方向发展。

5、口述史学也称口碑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与流派。

口述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对史学发展起重要作用。

口述历史也是一种动态的历史教育方法,但有一定的片面性,到德国兰克学派兴起,口述资料才遭到冷落6、兰克史学兰克史学是德国 19 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史学导论课程总结

史学导论课程总结

史学导论课程总结一、课程概述史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史学的起源、发展和学科特点,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提高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课程内容在史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史学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学习史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了解到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化过程。

史学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学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我们了解到了史学的不同学派和不同的研究取向,如传统派、批判派和新史学等。

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在史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比如,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文献收集、鉴别、整理和解读等。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历史研究技巧,如历史地理学、计量史学、口述史学等。

3. 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学习史学导论课程,我们学会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我们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了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如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角度。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历史文献和资料来解读历史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的应用与意义史学导论课程还介绍了历史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我们了解到历史学在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避免历史重复的错误。

三、课程反思通过学习史学导论课程,我对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反思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反思:1. 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在史学导论课程中,由于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更多地是了解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较少有机会进行实际的历史研究。

因此,在实际运用史学理论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思考题:名词解释1、历史记忆历史记忆是现存的文献可以考察确定的,在历史长河中确有其事其物的历史。

2、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

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

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3、编年体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4、年鉴学派的“三时段”说由年鉴派第二代领导人布罗代尔在其巨著《地中海》中提出。

把历史的时间分为三种不同的时段,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指一些在历史的发展中几乎察觉不到变化却又一直存在的“结构”,比如地理中时段是“局势”分析的场所,涉及几种不同的结构之间的交汇,(这个有点复杂说实话),比如人口,价格短时段是指事件,比如政治5、定量分析将数学引入历史学,用以研究历史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它的本来意义是运用描述性的统计资料所形成的数据以论证或说明历史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6、历史方法论或称历史科学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

它并不指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指关于史学方法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可以用于历史研究的普遍方法理论,抑或可以说,拿一定的世界观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便是方法论。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方法学”。

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论史学方法7、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史学导论笔记

史学导论笔记

史学导论笔记第一讲:历史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历史学家都必须回答但又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两个观点:一、历史是神学的奴婢。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他的观点:1、认为人类历史只不过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从上帝创世开始,结束上帝解救犹太人出苦海并升入幸福的天堂2、历史最终由上帝的旨意决定的,但上帝的旨意需要某种直接的推动力来加以实现,这种直接动力就是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上帝之城、世俗之城,两城之间的善恶冲突,以及世俗之城内部恶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推动着世俗之城最终毁灭和上帝之城的最终胜利。

二、历史是“人”的历史它在文艺复兴以来出现,把人作为历史的中心,但又出现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历史相对主义观点代表人物:克罗齐、柯林伍德他们否认历史是客观的存在,,认为所谓历史就是人类回答现实所提出的问题,对过去所做的思考,因此“一切的世界史都是当代史”。

第二种观点:历史客观主义的观点代表人物:兰克他们否认历史的现实主观意义,主张在任何活动中,历史学家都要消灭自我成为历史事实的传话筒。

第三种观点:从双重内涵来解读历史。

他们认为历史的正确含义有两个:一种叫做历史的本体,第二种叫做历史的认识。

从表面上看,第三种观点正确,看上去正确的往往是无用的——无用的真理。

(如马哲中的辩证法),只有片面才能深刻,深刻的肯定是片面的。

★马克思对历史学的定义:他认为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它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即存在着规律,但是它同时又可以被认识。

从广义上看,历史是指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从狭义看,专指人类的发生发展史。

什么叫历史学历史学分为两种:广义的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从狭义上看,是指专门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第二讲:历史学的前世今生前提:历史四层次:1、过去2、对过去的叙述★3、理性的历史学4、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学西方古典史学这一时期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神化了的英雄史观(前希罗多德时代)正如西方的文明源于古希腊一样,西方的历史学也完全建立在希腊人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诞生之前,西方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童年时段,我们称这个时代为前希罗多德时代。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的相传是:口耳相传人类历史记忆而言,大致都经历了:族类记忆、国家记忆、世界记忆与公众记忆四个阶段。

专职治史而言经历了:巫师、史官、史家与公众自我参与四个阶段。

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系统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历史学的重要特征:一是时序性、二是整体性、三是实证性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连续性。

历史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

代表作品有《论历史》《文明史纲》。

人类认识历史的总进程,可以说,大体上经历了上述感性的、知性的、理性的三个一次推行的阶段。

历史就是人类的存在和宇宙的存在,人类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或过程。

人的行为应该是有意识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历史又是文明演进的过程。

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仅应包括历史记忆本身,还应该包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要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历史哲学就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更新的真理认识。

人类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即为历史。

从最初的历史意识到成熟的历史观以及系统的历史哲学,人们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历史命运。

对历史和历史学的哲学思考,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

年鉴学派是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史学群体,发端于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格赫对于“整体史”研究的倡导,因在1929年创办的《经济社会年鉴》而得名。

布罗代尔是年鉴学派的领袖人物。

古代中国史学具有哪些主要特点?(1)治史是重要的国家行为,由国家任命史官和专门设置的修史局,史馆总负其责。

(2)治史的目的,是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治秩序。

(3)修史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关系王朝兴亡盛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

(4)修史所使用的方法虽一直倡导“据事直笔”,要求不掩恶、不虚美治史者因此被要求兼具史德、史学、史才。

历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史学本身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历史学在科学发展当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对人类社会认识的角度、认识的方法、认识的理论、认识的体系方面对其他科学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促进了其他边缘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其他学科不能脱离历史学而孤立存在。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1、史料: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历史文献)、音像资料、口头传说四类,其中文字记录是主要的。

2、唯心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是意识的产物,是杂乱无章的;三是认为英雄创造世界,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认为人民群众的作用只是英雄意志的体现。

3、辨伪学:就是鉴别古书真伪,以揭示伪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史料价值的一门辨别伪书的学问,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

4、计量史学:也称定量史学、历史计量学派或数量史学。

它并不是个严谨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对所有有意识地采用计量方法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总称,以区别以叙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史学。

5、历史科学: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阐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预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历史科学”有三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泛指一切科学,包括了自然史和人类史。

第二种用法,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学科,即社会科学。

第三种用法,用“历史科学”一词来专指史学,即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使用的、作为社会科学的—个部门的历史学。

6、校勘学:一般是指在各种版本中选择原本、初刻本或善本书作为底本,参以其它不同版本作比勘,以校正同一书籍中的错误,从而恢复书籍的原始面貌的学问。

“校”是考核查对的意思;“勘”复核审定的意思,校勘学是研究校勘及和校勘有关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校勘的依据为“善本”、“它书”、“他人意见”。

校勘的方法有本校法、对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7、历史学: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

8、客观历史:是指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部分,具有客观性和一度性。

史学导论复习总结

史学导论复习总结

史学导论复习总结史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历史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的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

本文将对史学导论进行复习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的概念和分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事件、事实、文化等的总和。

历史可以按时间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按空间分为国内史、外交史、文化史、艺术史等;按性质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

第二,历史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谈话访谈、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

其中文献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解释历史文献,来推断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同时,田野调查则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走访实地考察现象和事件,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历史的流派。

历史学中存在着多个流派,包括传统史学、社会历史学、文化史学、结构史学、女性史学等。

传统史学主要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叙述;社会历史学关注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的研究;文化史学则强调文化现象和文化演变的研究;结构史学则注重制度变动和社会变迁的结构特征;女性史学则强调研究女性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贡献及影响。

第四,历史的评价。

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受到不同观点和利益的影响,因此历史的评价也存在着多种观点。

历史的评价应当注重理性、公正和客观,同时要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在评价历史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定性和定量方法、单项和多项指标法等。

综上所述,史学导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历史学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接触到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并了解历史学的多元流派及其评价。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智慧,培养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智慧,培养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导论课程定位
阐述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学科的整体认 知。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和热爱。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与历史智慧融合意义
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感和使命感。
04
开创未来:历史素养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
以史为鉴,指导个人成长发展
1 2 3
借鉴历史经验,规避人生陷阱
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各种人物和事件的经 验教训,可以帮助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规避一些常 见的陷阱和错误。
汲取历史智慧,提升思维能力
历史智慧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 和思考历史,可以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
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建议学生们积极培养跨学科的 综合素养,将历史学与其他学 科如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相 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 认识和理解。
积极参与历史学术研究和 交流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历史学术 研究和交流,通过参加学术会 议、发表论文等方式,与国内 外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 影响力。
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中的历史智慧,《历史学导论》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培养具备高 度历史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03
以史为鉴:历史素养培养途径
学习历史经验教训,树立正确历史观
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各个时 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理 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学导论》课程思政融 入历史智慧,培养以史为鉴 与开创未来的历史素养

史学导论笔记

史学导论笔记

史学导论第一讲历史是什么一关于历史的定义:这是每个历史学家必须回答却都始终无法回答的问题,从基本层面来看,有两个分支(两个基本观点)1)历史是神学的奴婢——代表人物:奥古斯汀,其代表作《忏悔录》、《论上帝之城》——奥古斯汀的两个历史观点:1)认为人类历史只不过是有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从上帝的创世开始,结束于上帝解酒犹太人出苦海并伸入幸福的天堂,人类历史为天堂历史的小浪花。

(用来解释基督教为什么会经久不衰)。

2)历史最终由上帝的旨意决定,而上帝的旨意需要某种直接的推动力来加以实现,而这种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善与恶的冲突,表现为上帝之城,世俗之城之间的善恶冲突以及世俗之城内部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最终推动世俗之城的最终毁灭和上帝之城的最终胜利。

2)历史是人的历史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开始把人作为历史的中心,但由此出现了3种倾向,:历史相对主义观点(代表人物意大利克罗齐),所谓历史人类为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而对过去所做的思考,因此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第二种倾向:历史客观主义观点(代表人物兰克《教皇史》)否认历史中的任何主观意,主张在任何的活动当中,历史学家都要消灭自我,成为历史的传声筒。

两种,a为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也有人称其为历史的本体)b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写下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

3)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理解:历史只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皆存在规律,同时又可以被认识,【从广义的角度看】,历史是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

【从狭义的角度看】专指人类的发生发展史。

(深思:何为科学发展观)二什么叫历史学(历史学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的解读,把历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的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历史学】:专门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普遍历史学。

名词解释·史学导论

名词解释·史学导论

【名词解释·史学导论】1、《周礼》:儒家经典之一。

又称《周官》。

作者说法不一。

今人考证为战国人搜集周王朝官制和战国时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

全书按天官、地官、春官、下官、秋官、冬官,分为六篇。

西汉时,河间献王得《周官》,却《冬官》,补以《考工记》。

该书详细记述了周及战国时的职官、礼仪等各种典章制度,设各司之官377人,并详列其职掌细目,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科技资料。

注本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义疏》、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2、《左传》:儒家经典之一。

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

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1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亦称《书》《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的史书,又称《汲冢纪年》。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汲县人盗掘当地古墓时发现。

《竹书纪年》内容,上起传说时代,下迄战国后期,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

书中有不少史事的记载与传统说法大异,但亦有些记载与甲骨文和金文相符。

至宋代,《竹书纪年》再度亡佚。

今本《古本竹书纪年》,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从古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而成的辑本。

4、《史记》:二十四史之一,西汉司马迁著。

《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余万字。

作者是按目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名词解释:1、王国维王国维,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著名的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代表作品:《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2、二重证据法:将出土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传统文献资料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以考证古史的方法,称为“二重证据法”。

由王国维在1925年发表的《古史新证》中提出,包括一是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证,二是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3、比较史学。

19世纪中叶从欧洲开始产生的,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对比,分析其异同,从而探寻历史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来分析和解释历史的又一重要途径。

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要必须注意可比性原则与类型选择,而且要考虑运用程序和使用范围问题。

虽然适用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但是应用起来仍让存在种种局限性,不应该把它视为“观察的最高形式”,只有同时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等方法,才能全面揭示并且抽象概括出历史的本质,也才能发挥历史比较方法的应有作用和功能。

总之,历史比较研究,不仅能丰富人们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更有助于超越时空限制的历史真理的发现,并由此超越各种国别性史学、专门性史学的局限,走向真正的世界性史学、贯通性史学、普遍性史学。

历史学导论学习计划

历史学导论学习计划

历史学导论学习计划一、课程目标历史学导论是对历史学各种派别和方法的介绍与分析,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学派流派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综合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定义和特征2. 历史学的学科发展3.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4. 历史学的流派与学派5. 历史学的源与史料6.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扩展知识面,加深对历史学理论的理解。

3. 学术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术素养。

四、学习计划第一周:历史学的定义和特征1. 复习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介绍历史学的特征和研究对象3. 历史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周:历史学的学科发展1. 介绍历史学的发展历程2. 讲解不同时期历史学的特点和研究方向3. 分析历史学在现代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第三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1. 讲解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2. 介绍历史学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3. 分析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第四周:历史学的流派与学派1. 介绍历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如唯物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等2. 分析不同流派与学派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3. 探讨不同流派对史料和史学研究的影响第五周:历史学的源与史料1. 介绍历史学的研究源和史料,如文字资料、考古资料、口述资料等2. 分析历史学史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讲解历史学史料的辨析和评价第六周:历史学的研究对象1. 介绍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如政治制度、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2. 讲解历史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3. 分析不同研究对象对历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五、课程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历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史学导论笔记-章清

史学导论笔记-章清

史学导论课程目的:以“典范”的角度来讨论引言:历史历史学历史学家一、历史:“客观的真实”与“呈现的真实”关于历史是什么?或者说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关于历史这门学问难以绕开的问题。

(1)历史是有“意志”的吗?目的论史学:最终指向某一个目的,强调必然性。

如:基督教史学——末日审判德国史学——纳粹(极权)黑格尔的历史哲学(2)历史是客观的吗?只能说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学的梦想兰克:“如实直书”——历史学最基本的原则客观主义的三个要素:目标:如实直书尽可能使用第一手材料史料批判作为历史学的基础我们所能讨论的是:➢历史研究就是为了求真命题是正确的,但对于历史而言,“真理”是无法达到的尽量去了解和构建更多的事实➢我们所能把握的历史仅仅是“呈现的真实”仅是真实历史很小的一部分--------------------------------------------------------------------------------------米歇尔·福柯——伟大的不确定性在历史当时的人,有无数的可能性,而后人看到的只是后来实现的一种可能。

《归训与惩罚》《福柯的生死爱欲》《性史》《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疯癫与文明》最主要的工作题目: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对历史研究的界定——记忆历史研究是作为“记忆”的延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也需要延续自己的记忆。

现在是个同质化的时代,所以历史记忆是区分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与记忆:弗兰西斯·培根“历史与记忆相关,诗与想象相关,哲学与理性相关”——《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雅斯贝斯强调人类历史通过记忆与现在联系起来“历史是记忆,我们不仅懂得记忆,而且还根据它生活。

如果我们不想化为虚无,而想获得部分人性的话,历史就是奠定了的基础,我们继续受它束缚。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莫里斯·哈布瓦赫“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对过去的一种重构”——《论集体记忆》记忆的唤起集体记忆是现实的选择——记忆具有选择性和当下性二、作为现代学科之历史学➢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历史学科学与人文的分野:发生于近代的文艺复兴对于科学的追求压制了对人文的追求二战后,努力将历史学科学化——不成功人文学科没有必要科学化表述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学科分野的意义人文学科受制于主观因素太甚,自然科学则不然➢学科作为特定历史时空的形式知识可能是建构在意识形态或利益的基础上——曼海姆以及知识社会学学科是“生产论述的操控体系”和主宰现代生活的种种操控策略与技术的更大组合——福柯➢学科的形成标志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科学、社会学19C后半叶,三种方法把这些学科制度化:1. 大学以这些学科名称设立(或至少设立教授职位)2. 成立国家学者机构(后来更成立国际学者机构)3. 图书馆亦开始以这些学科作为书籍分类的系统➢学科的形成——史学西方历史学传统从名义上发轫于两千多年前,但截至18C,历史研究才成为职业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导论》目录导论 (1)●一、《史学是什么?》介绍 (1)●二、《史学是什么?》原因 (2)●三、“公共史学” (2)第一章历史意识 (2)●一、社会记忆 (2)●二、历史主义 (3)●三、专业历史意识和大众社会记忆的对立与否 (3)●四、怀旧之情——已逝的历史 (4)●五、抛却历史——进步的历史 (5)小结: (5)●六、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以及历史学和社会记忆之间的部分一致 (5)第二章历史学的功能 (6)●一、元史学与拒斥历史学 (6)●二、历史学的用途 (6)●三、理解历史 (7)●四、未来的发展路径:历史学和发展序列预测 (7)●五、历史学的合理性 (8)●六、学科讨论 (9)第三章原始资料 (9)●前言 (9)●一、历史资料简述 (9)●二、叙事和回忆录以及其他历史资料 (10)●三、档案资料 (11)●四、私人信件和日记 (11)●五、资料保存 (12)第四章资料的运用 (13)前言 (13)一、运用资料的方法以及对资料的分析 (13)二、资料可靠性 (14)三、文本的解读 (14)四、资料互证与资料中的隐含信息 (15)五、方法和直觉 (15)导论●一、《史学是什么?》介绍1961年《史学是什么?》(E.H.Carr What is history?)卡尔——间接的角度审视历史——研究国际关系历史学是学者和权力精英的专属领域。

在任何意义上,无产者和边缘群体都无权建构他们自身的历史学,由此就无法预见后来被称为“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的出现。

卡尔不否定文本证据的历史真实性,他的历史奠基于有关进步和权力的“宏大叙事”。

这两者都是解构主义者攻击的靶子。

●二、《史学是什么?》原因1.卡尔的历史分析植根于对实际问题的历史研究中——哲学与历史研究实践的结合2.这本书传达的最明确和最紧迫的信息仍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历史研究的问题和结论必然随时间而变化(经验主义:遵从可靠地专业研究程序将产生有关过去的可信的或客观的知识;卡尔——反对——揭示出,在历史研究的所有层面上现实都会影响过去的重构,从原始资料的选择一直到历史学的最终著述都是如此)E.P Thompson 社会史学派、新城市史学派、非洲史研究9.11事件的许多历史线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发展(与讨伐异教徒或圣战的观念相联系)、巴勒斯坦内部积蓄的危机、许多伊斯兰国家中央政府权力的削弱、中东对美国干涉主义不断增加的仇恨、冷战结束以来不稳定的世界秩序历史意识的丧失并非仅是陷入灾难的国家面临的问题。

●三、“公共史学”“公共史学”——公众为阅读对象而撰写的历史——在娱乐的表象下其历史印象往往是对历史的感伤、怀旧和民族自豪感。

——个人寻根意识、就当前文化认同达成共识的需要、更好地把握社会问题——公众对历史的偏爱只要承认与现实相关的历史研究的有效性,历史学家将会继续赢得所在社会的支持。

第一章历史意识●一、社会记忆1.历史意识——尊重过去的自主性——在重要问题上,我们可能会寻求一种外部的佐证来确认我们的记忆。

——集体记忆也会产生同样的扭曲(我们目前的偏好导致我们强调过去的一些方面而排斥其他一些方面)尤其在政治生活中,记忆是高度选择性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2.经验——确认自我身份的手段,了解潜能的线索,作为我们对他人印象的基础,作为未来可能性的启示。

3.记忆——资料库,理解正在演进的生活经历的根据4.缺少对一种情势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位置的认识或它是否以前发生过的认识,我们就不可能认知这种情势。

——所有社会都有一种集体记忆,他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人们利用它来获得认同感、获得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所有社会都求助于集体记忆来加强团结和激励人民5.社会记忆仍然是维系一种积极政治认同的基本手段,他的成功与否,将由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它为社会群体成员共享的广泛程度来判定。

6.社会记忆——大众需要有关过去的知识(一)创造一个群体的认同——确立民族叙事功能——创始神话(形式)——仅指它已经发展为一种有关时间的简单化的、通常是美好的说法。

(二)有关过去压迫的记忆7.《历史工作坊》——对工人经验的历史重构是激励工人斗争和联合的源泉。

在官方认同的民族记忆将他们从大众意识中消除之前,工人阶级有关工作、所在地情况、家庭和政治得到记忆已经被保留下来,而这些记忆表达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愤怒感。

8.妇女史的关键因素不是民族或者阶级,而是父权制,即家长拥有对他妻子和孩子的权利,通过延伸,更普遍地只想男性对女性的权力。

●二、历史主义1.历史主义——19世纪上半期,历史意思的所有组成部分才被聚合于历史学的时间,被公认为研究过去的正确方法——基本前提:每一个时代都是人类精神的一种独特表现,并拥有它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

——自己时代的文化和制度只有历史地加以理解,除非把握了它们成长和发展所连续经历的极端,否则,他们的真正特性仍然是难以捉摸的。

2.浪漫主义——延伸出一个方面——历史主义——要使有关事件的记录具有意义的话,过去时代的氛围和心态也必须加以重构。

——在互动中观察事物,将它们全景地描绘出来。

(托马斯·卡莱尔,缺陷在于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相关性,并没有从过去汲取实践经验)3.历史意识取决的三个原则:A.差别(最不可饶恕的罪过——时代错置)B.背景(将研究对象置于变化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之下)C.承认历史过程的存在(连续性的观念,不要将事件独立于时间进行研究,事件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重大事件/“宏大的历史”,这样会导致重大历史趋势的把握从人们的事业中消失。

)●三、专业历史意识和大众社会记忆的对立与否1.历史专业意识:坚持长期专注于原始资料的研究、可以摆脱现时的假设,并将同情和想象减少到最小的程度2.大众社会记忆:对过去的兴趣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充满了现时的假设,仅偶尔关注根据它本身的背景去理解过去。

3.三种反复出现的社会记忆要素产生了特别重要的扭曲效应:A.传统的扭曲效应:(传统主义)1)对传统的尊重(常见于在想象中再现过去来掩盖当今的政治现实)——过去所为乃是指导现今所为的权威——对过去的情感和忠于它的愿望——(“传统社会”)尊重传统特别有助于在小规模的、使用文字之前的人群中形成社会凝聚力——在既未经历变革、也不希望变革的群体中,可以提出很多理由来为遵从前人设计的路线辩护;对他们而言,现时和过去很少能被区分出来。

2)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未看到在专业信条与书写狭隘民族国家历史间的矛盾——民族的自我形象在大众意识中得到强化——历史中的一些不干净的事实被抛弃,民族、种族和文化被聚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恒量。

本质主义:强调民族特征并将其神圣化——产生强有力的、排外的认同感——过去与所要求的自我形象相矛盾的事物受到压制,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被一种不变人性的断言所抹杀,不受变化着的历史背景作用的影响。

民族主义——通过压制差异和变化以维系认同。

B.怀旧之情(悲观主义的信条)C.对进步的信念(乐观主义的信条)四、怀旧之情——已逝的历史1.怀旧是对过去的迷恋,不否认历史变化的事实,但仅在一个方向上解释历史的变化——解释为向更糟的方向变化——悲观主义(最熟悉的是代际之间的抱怨,老一辈对年青一辈的抱怨)2.怀念过去能够提供一种安慰,一种在思想中对尖锐现实的遗憾与警觉。

——当过去似乎正在我们眼前流失时,我们努力在想象中再现它——浪漫主义运动产生——历史主义本身有时存在着一种过度的怀旧冲动,从工业革命以来怀旧一直是经历重大变革的社会的一种主要的情感反应(在今天英国的最常见的表现是“遗产”)——但当过去被保存下来或者再次展现来娱悦我们时,它通常把它最吸引人的方面展示给人们——消逝感成为参观所谓的遗址的感受的组成部分。

3.怀旧——带有很大倾向性的历史观——如果过去被重建为一种舒适的避难所,那它所有的负面特征都必须被消除——将过去塑造成比现在更美好和更纯真的年代。

“家庭价值观”的支持者将黄金时代置于过去的某个时段(1939/1914之前),他们忽略了在离婚变的容易之前大量无碍婚姻的存在,以及源于自然原因的丧偶或者父母双亡造成的家庭大量解体。

小结:怀旧将过去描述为一种对现代的替代,而不是它的序曲;它鼓励我们追求一种无法企及的黄金时代,而不是创造性地域现实世界打交道,纵容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

●五、抛却历史——进步的历史1.通过追溯人类社会从原始未开发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的过程,来揭示历史的形态——类似的结构支撑各种有关进步的思想——自由民主和马克思主义2.以现在优于过去为前提,不可避免地接受恰好在今天流行的价值观——后果是在时间上追溯越远,过去似乎就越少值得去赞美,越多原始性——带着优越感审视过去,无法理解过去——如果过去的存在确实证明了现代所达到的成就,那么就不大可能有机会对他的文化财富作出恰当的评估。

伏尔泰:不承认中世纪有任何好的地方,他的历史著述追溯了理性和宽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那些缺乏他们的时代予以了谴责。

历史主义的形成更多的是反对当前四项中变低过去重要性的产物,那种轻视过去的思潮是许多启蒙时期学者的特征。

小结:1.传统、怀旧和进步提供了社会记忆的基本组成要素2.每一种要素都是对渴求安全的强烈心理需求的满足——通过承诺不进行变革、或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变革、或沉浸在更合意的过去以逃避现实3.反对这三种要素的真正原因在于,作为一种主导性立场,他们被要求与一种需求相一致,而这种需求是经常被感受到却又不被承认的4.这三种要素是信念的产物而不是研究的产物,它们在寻求一种看待过去的一贯的方法,但结果却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历史的所有方面。

●六、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以及历史学和社会记忆之间的部分一致1.历史学专业总体更倾向于强调学术历史研究的目标和方法是如何不同于大众的历史看法有关过去最通俗形式的知识的起点是现实需要,但历史主义的起点确实重新进入或者重新建构过去的渴望。

2.彼得·伯克想要研究具有真正复杂性的历史,而不是将它简单划分为过分戏剧化的“我们”和“他们”的对峙。

3.社会记忆本身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各种形式的社会记忆是大众意识的中心所在,从民主政治到社会风俗和文化品位,全面的社会历史研究不可能忽略它;口述史部分代表着考虑这方面内容的一种尝试。

在所有这些方面,历史学和社会记忆彼此相互依赖。

4.社会记忆不管是服务于一种极权统治还是服务于民主社会中利益集团的要求,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前景都完全取决与它的功效:记忆的内容将根据背景和偏好的变化而变化。

5.历史意识应该优先于现实社会需要。

第二章历史学的功能●一、元史学与拒斥历史学◆元史学(历史学会告诉我们直销未来所需要了解的大多数东西)1.神圣天意——一种有关仁慈上帝的思想,相信上帝守卫和保护着俗世中的人们2.元史学:我们的命运在有关人类历史的宏大发展轨迹中被揭示,它揭示出今天世界的真实面目和未来事物演化的趋势,这种认识要求一种对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框架性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