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旅游》 课程标准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第二节“佛教文化”,第三节“道教文化”,第四节“基督教文化”,第五节“伊斯兰教文化”。
详细内容涉及宗教的起源、发展、主要教义、宗教建筑、艺术、节日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历史背景、教义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2. 掌握我国各大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在旅游活动中尊重并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宗教教义的内涵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宗教建筑模型、宗教艺术品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建筑,引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宗教文化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佛教文化为例,讲解佛教的教义、建筑、艺术、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4. 例题讲解:以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为例,分析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并分析其特色。
7.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在旅游中遇到的宗教文化现象,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六、板书设计1. 宗教文化概述宗教起源与发展宗教在旅游中的价值2. 我国主要宗教文化佛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道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基督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伊斯兰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
(2)分析我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
(3)列举并描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个节日。
2. 答案:(1)佛教教义:因果报应、轮回、涅槃等。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引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提升旅游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课程大纲
1.课程导论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旅游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兴趣
2.国内旅游文化
–介绍中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
–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国际旅游文化
–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旅游管理与服务
–探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旅游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的案例
5.旅游创意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旅游策划和营销能力
–探索旅游产品和行程的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旅游创意
6.旅游文化教育实践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旅游文化经验
–开展旅游文化调研和报告撰写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
•期末项目:设计旅游产品或行程方案
结论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旅游文化素养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
宗教与旅游--邹树梅
宗教与旅游--邹树梅宗教与旅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有着不解之缘。
宗教信徒是最早的旅行者之一。
旅游(Tourism)一词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产生于近代,但作为人们的一种特定社会活动的旅行行为,早在原始社会末至奴隶社会初期就已出现。
旧石器时期,人们的移动多由于气候的变化、食物的减少和敌人的入侵,因此,给这种移动打上了求生性与被迫性的印记。
只有出现了剩余劳动、剩余产品以后,异地性的带有消遣性的旅行才得以出现。
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成为当时文明世界旅行者的圣地。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不畏旅途的艰险,游历了腓尼基、埃及、希腊、黑海等地,记载下各国人民的历史和习俗。
医生、学者、宗教信仰者是不知疲倦的旅行家,希腊人旅行去参加宗教节日庆典,去敬神求签。
在古罗马大道上走着士兵、商人、官吏、云游医生、云游学者、朝圣者、布道者……封建社会,宗教朝圣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的欧洲是国家政教合一的国家政体,清教徒、香客来往于各大寺庙之间,时至今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朝圣活动仍久盛不衰。
宗教旅游资源是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瑰宝。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类型中包含了很多宗教旅游资源,如“地文景观类”的名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就占有显著的地位。
“生物景观类”中的树林、古树名山、奇花异草;“古迹与建筑类”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造群、石窟、摩崖宗画、民俗街区。
此几大类在宗教景观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概括为寺观胜地园林,它不仅指狭义的寺观方寸之地,更指广义的整个宗教胜地,即除建筑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自然环境、宗教活动区域,石窟、佛塔、经幢、摩崖造像、刻石和某些与宗教故事传说相关的地点。
寺庙的环境往往比寺庙本身更能体现宗教信仰和烘托宗教气氛,这是中国宗教文化景观的一大特色。
道教的仙境并不完全指虚无缥缈的天国,也指一些风景美丽的地方,例如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道教主张乐生、重生,鼓励人们去寻幽揽胜,去超脱、自在,在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中,自觉山门洞开,天梯高悬,凡人在此情此景中也好似沾了仙风道骨,有一种与世隔绝,得道升天的感觉。
《旅游宗教文化》课程标准
导游专业《旅游宗教文化》课程标准旅行社管理系导游专业教研室《旅游宗教文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导游专业课程名称:旅游宗教文化专业代码:640103课程代码:020108计划课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制定部门:旅行社管理系制订人:常宇适用专业:导游审核人:王军雷制定日期:2012-6-14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属性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了解有关旅游宗教文化的内容,为报考导游资格证及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等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2.课程定位《旅游宗教文化》是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旅游角度出发探讨旅游宗教文化,选取与旅游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广泛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向学生系统介绍宗教知识和理论。
通过宗教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佛教文化艺术、佛教名山古刹、道教名山、道教宫观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建筑以及宗教节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宗教文化,扩大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平,提高自己的旅游文化素质。
3.课程任务《旅游宗教文化》主要讲述中国四大宗教相关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关于中国四大宗教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传播、文化艺术、宗教建筑、宗教节日等。
使学生系统而广泛的了解一个全新的文化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旅游服务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佛教、基督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文化旅游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
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指给予学生旅游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标准。
以下是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性。
2. 旅游目的地:学习各个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4. 旅游行业管理:讲解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5.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营销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和推广旅游产品。
6. 旅游文化交流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
7. 旅游规划和策划:学习如何进行旅游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管理等。
8. 旅游教育与导游服务: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学习导游服务技巧、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9.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理:教授旅游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0. 旅游法律法规:介绍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管理技能,为未来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宗教旅游文化讲义PPT课件( 71页)
宝座 上的 圣母
上十字架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创立时间:7世纪中期 创始人:穆罕默德 信仰对象:安拉、使者、天使 经典:《古兰经》、《圣训》 标记:新月 教派:逊尼派、什叶派
泉州清净寺
天津清真大寺
天房
二、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基本教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三大体系:大乘、小乘、藏传佛教
经典:经、律、论
标记:万字符、法轮
辽 阳 广 佑 寺 大 佛
龙
篮毗尼花园
王
灌
顶
拘尸那迦圆寂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创始人:张道陵 教主:老子 经典:《道德经》 教派:正一道、全真道
四川青城山老君
泉州老子像
河南鹿邑太清宫
沈阳太清宫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耶稣 信仰对象:上帝 经典:《圣经》 标记:十字架
佛教偶像
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文殊菩萨 十六罗汉
四大天王
普贤菩萨 十八罗汉
金刚力士
观音菩萨 五百罗汉
韦驮
地藏菩萨 济公
伽蓝神
大势至菩萨
天龙八部
竖三世佛
弥
燃
勒
唐卡三世佛
灯
唐卡阿弥陀佛
唐卡药师佛
东方不动如来
宝生如来
摩诃毗卢遮那佛
摩诃毗卢遮那佛
阿弥陀佛
不空成就佛
西方三圣
道道
场场
山四
西 五 台
川 峨
山眉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俗思想的特殊反应 灶祭
武财神赵 公明
藉神威表现人的力量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导游课程类别:核心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2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中国文化与旅游》是我院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导游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应用性,以适应岗位能力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公选课面向非旅游专业开设。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突出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理念,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人文教育思想的平台上,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实现学生技能由经验层面相策略层面的提升。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旅游山水文化。
2.了解旅游建筑文化。
3.掌握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文学。
技能目标:1.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
2. 具备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
3.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素养目标:1.使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3. 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四)后续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教学模式《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根据导游讲解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为主线,设计了七大学习领域,《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要打破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导游讲解、导游服务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突出对讲解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展开,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章 宗教旅游资源
穆罕默德是神的使者
唐代经海上丝路与陆路传入中国 称回教或清教
礼拜寺皆面向麦加
特有建筑
内无神像
望月楼、梆歌楼、浴室等为其
礼拜
斋月
饮食禁忌☆
五、其他宗教和民间信仰
儒教——思想体系的崇拜 生殖崇拜
摩尼教、祆教、萨满教等 自然神崇拜、历史人物崇拜也往往纳入道教之内
不同宗教间的矛盾与融合☆
第三节 宗教与旅游
自原始巫术开始,宗教是长期的社会现象。
宗教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但其中也包含一些积极因素。 宗教往往同政治有密切联系
二、中国不同时代的宗教政策
宗教有时为政权利用,但也有时产生矛盾。
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二节 中国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一、道教
中国原生宗教 正一派 全真派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产生于东汉 尊老子为始祖 《道德经》为经典
三、基督教
公元初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世界第一大宗教 三大教派: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崇奉上帝(天主) 经典为《圣经》
曾于唐代、元代两次传入中国,但皆中断。明代再次传入。 传教士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但某些人也曾是列强侵华的帮凶。 教堂多尖顶 利用光影制造神秘氛围☆
四、伊斯兰教
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于麦加 安拉(阿拉)为唯一的神
一、宗教的旅游价值
1.宗教建筑的价值☆
2.宗教艺术成就 ☆ 3.宗教艺术中的历史资料 4.宗教武术和养生方法 ☆
二、宗教用于旅游的历史极其悠久
宗教旅游
宗教场所常常也是旅游接待地
复习思考题
1.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宗教? 2.宗教对旅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武当山等何以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宗教与旅游(新)
• Preaching • Believing that God had chosen him as his messenger Muhammad began to preach what God had revealed to him.
• The simple and clear-cut message of Islam, that 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 and that life should be lived in complete submission to the will of Allah, was attractive to many people, and they flocked to hear it. • The Hijrah • Muhammad's popularity was seen as threatening by the people in power in Mecca, and Muhammad took his followers on a journey from Mecca to Medina in 622. • This journey is called the Hijrah (migration) and the event was seen as so important for Islam that 622 is the year in which the Islamic calendar begins.
我国的四大宗教
• • • •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 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 • 佛教产生在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 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 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 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 思,佛是觉悟。
旅游资源学第7章 宗教文化
(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具有极强的吸引功能 2.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考察研究功能 3.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等。 (二)四大道教名山 1.青城山 2.武当山 3.龙虎山 4.齐云山 (三)道教艺术旅游资源
第四节 基督教旅游资源
一、基督教概述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的教义包括上帝创世说、三位一体说、 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 (三)基督教的经典与标志 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圣经》包括 《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基 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象征耶稣受难。
清真寺是我国对伊斯兰教寺院的称号,是伊斯兰 教徒聚会礼拜的场所,也称为礼拜寺。国外绝大 多数伊斯兰教寺庙和我国沿海与新疆的某些清真 寺,均采取阿拉伯或中亚风格,大殿上均有圆顶 建筑,有的还单独建有尖塔。中国内地大部分著 名清真寺大多采纳以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 主的建筑样式。
(二)伊斯兰教的节日 1.开斋节 2.古尔邦节 3.圣纪节
生 不老,肉身成仙;主要道规是“三皈五戒”,三皈
即 皈道、皈经、皈师,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酒肉。 2.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经典是《道藏》,道 教的标记是太极八卦图。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1.三清 2.四御 4.八仙 5.其他民间影响很大的俗神 3.四方之神
二、道教旅游资源分类 (一)道教建筑 道教最主要的建筑称“观”,有道宫、道观、道院
二、基督教旅游资源分类
(一)基督教建筑
教堂为基督教的主要建筑,是教徒们举行 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独具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有罗马式、哥 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近现代的建筑风格。
03 旅游宗教的教案
第二章旅游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佛教与道教的发展一、佛教(一)佛教的创立1、历史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把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地位最高的是婆罗门,他对其它三个等级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做了严格规定,激起了后三个等级的不满,后三个等级团结一致开始争夺政治权力,而佛教就这样应运而生。
2、释迦牟尼和佛教的创立: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举世皆知:出身于印度贵族阶级,他父亲是国王,他本人为太子。
他是一个历史人物,和孔子同一个年代。
此时印度的时代恰似我国的春秋时代。
佛教四大圣地是:(1)诞生处——蓝毗尼花园佛祖19岁(或者有的说29岁)因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于是离家出走,到深山老林里苦修。
(2)成道处——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
直至35岁经过了6年的苦修没有成果,放弃了苦修,到一条河洗去了六年污垢,喝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
坐在菩提下进行禅定,终于在一个深夜顿悟成佛。
(3)初转法轮处——鹿野苑。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传法。
第一次传法就在“鹿野苑”,据说有16个弟子。
(后来称作16罗汉)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
从那时起,开始建立了佛教;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三宝是指: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
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
(4)佛陀涅槃处——拘尸那迦。
80岁。
(二)佛教的经典与标志(1)佛教经典:“三藏经”,即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就是指精通三藏经的法师了比如:玄奘法师。
(2)佛教的标志: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有“卍”,读成“万”或者说是“法轮”(碾断人世烦恼)(三)佛教的基本教义1、四谛说:苦、集、灭、道2、八正道3、十二因缘说(四)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和佛塔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僧房。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的内容,重点聚焦于旅游宗教文化。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5.1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5.2佛教文化旅游;5.3道教文化旅游;5.4儒教文化旅游;5.5其他宗教文化旅游。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及其在旅游中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2. 掌握各类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能够分析其对旅游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宗教文化的历史演变、宗教建筑和艺术品的鉴赏。
重点:佛教、道教、儒教等主要宗教的文化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宗教建筑和艺术品图片、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著名宗教景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各类宗教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著名佛教景点为例,分析其旅游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道教文化旅游价值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儒教文化旅游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宗教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2. 内容:5.1 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5.2 佛教文化旅游5.3 道教文化旅游5.4 儒教文化旅游5.5 其他宗教文化旅游3. 结构图:展示各类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宗教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要求:描述该宗教景点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旅游价值;提出提升该景点旅游价值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对我国宗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古代宗教类旅游资源课程讲稿
中国古代宗教类旅游资源课程讲稿第一篇:中国古代宗教类旅游资源课程讲稿世界上的宗教很多,起码有几万个。
信仰宗教的人数约为50亿,占全球总人数的80%世界上有著名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
目前,世界上有基督教徒20多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3%。
2.伊斯兰——世界第二大宗教。
其信徒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伊斯兰者、和平者)。
全世界穆斯林目前有13亿,分布204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
3.佛教——佛教信徒目前有3.6亿,占世界人口的6%,分布在123个国家,信徒的95%是亚洲人Page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缪勒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泰勒对灵性存在的信仰弗雷泽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施密特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海勒尔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范·德·列乌人与神秘力量的独特关系奥托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施莱尔马赫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在中国看来,西方文化中的宗教(religion),只是神宗教,即是崇拜超自然的神的宗教。
西方狭义的的宗教概念,和中国广义的宗教概念,有所不同。
以中国文化的观念,宗教除了道教、佛教、印度教以及亚伯拉罕诸教等“神宗教”,还有“人宗教”。
宗师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儒教,便是一种人宗教,或称“圣宗教”。
除少数将孔子神化了的儒教流派的教徒外,中国人相信圣人孔子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他也不是先知,而只是先圣先师,因而人宗教是更合乎自然的理性宗教。
《宗教旅游》课程实训报告---佛教艺术鉴赏
《宗教旅游》课程实训报告---佛教艺术鉴赏课程名称: 《宗教旅游》实训时间:2021 年 5 月21 日实训题目:佛教艺术鉴赏实训地点: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属于(☑汉传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实训方式:☑现场实训/□网上学习寺庙简介: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
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
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
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
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
其中“空林二圣”——即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佛舍利是佛教中最为珍贵的圣物,文殊院宸经楼内就供奉有一粒佛骨舍利,为20世纪20年代,蜀中大德能海上师朝礼印度菩提伽耶时,重庆西阳籍僧人佛金法师在菩提伽耶经管香火,佛金法师将其供养的佛骨舍利请能海上师带回文殊院供奉至今。
此佛舍利曾藏于寺内密龛中,近年来才建舍利塔供大众瞻礼。
寺内宸经楼左侧供奉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南京报恩寺发现,因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之地,同时玄奘法师还在此生活过五年。
由此殊胜因缘,从南京请回顶骨舍利一份供奉。
玄奘法师以其不畏艰险西行求发、不为世困全心阐教的精神,被鲁迅先生誉为“民族脊梁”。
因此,此顶骨舍利不仅是玄奘法师精神的写照,更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誊抄三副殿堂门口的楹联1、上联:到此无二心只念佛下联:个中证三昧全国在当人2、上联:长伸手接娑婆客相随同路下联:久立地等世上人打伙偕行3、上联:妙音能除三世苦下联:威震远彻九霄云对楹联的含义及宗教喻义进行简单介绍1、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
《民俗与旅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民俗与旅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掌握民俗与旅游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和旅游的兴趣和理解。
一、导入引导1. 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民俗与旅游干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民俗与旅游有什么联系?你了解什么是民俗?你喜欢参与什么样的旅游活动?二、观点诠释1. 介绍民俗的观点:民俗是指一定地域、一定群体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群体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行为规范。
2. 介绍旅游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在休闲、娱乐、探险等目标下,离开平时生活环境,前去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观光、休闲、交流的活动。
三、民俗与旅游的干系1. 民俗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活动可以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游客的兴趣。
2. 旅游可以增进民俗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来。
四、案例分析1.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介绍春节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以及春节期间的旅游活动如赏花、赏灯等。
2. 分析春节民俗活动和旅游活动互相增进的干系,如春节期间的庙会、花市等旅游活动为传统民俗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民俗与旅游之间应该如何互相增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 你喜欢参与哪些民俗活动?你觉得哪些民俗活动适合结合旅游活动进行推广?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民俗与旅游之间有哪些有趣的联系和互动呢?七、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俗活动,写一篇短文介绍该活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2.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一篇关于民俗与旅游干系的心得体会。
八、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去当地的民俗村落或景区,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和旅游项目。
2.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干系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民俗和旅游的兴趣和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与旅游
〔三〕基督教的根本教义
1.上帝创世说 2.原罪救赎说 3.三位一体说 4.天堂地狱说 5.爱人如己说
〔四〕伊斯兰教的根本教义
1.六信: 信安拉、信经典、 信天使、信使者、 信前定、信末日
2.五功: 念功、礼功、斋功、 课功、朝功
第三节 宗教的神佛偶像
一、普渡众生的佛教神佛偶像 二、贵生恶死的道教神仙谱系 三、三位一体的基督教上帝信仰 四、笃信真主的伊斯兰教一神信仰
3.道教艺术游
道教文学、音乐、造像和壁画等有很强 的艺术魅力。
〔三〕.基督教文化旅游
基督教的建筑包括教堂、修院、祭坛等。 建筑类型: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
和巴洛克式建筑。
〔三〕.伊斯兰教文化旅游
清真寺是我国对伊斯兰教寺院的称号, 是穆斯林聚众礼拜的场所,也称礼拜寺。
一般由大殿、望月楼、宣礼塔、讲经堂 和沐浴室组成。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
第一. 初传中国(唐朝初年 ) 第二. 第二次高潮(13至14世纪 ) 第三. 第三次高潮(明清之际 ) 第四. 基督教新教大规模传入中国(19世纪初 )
〔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
1.概况
创立时间:7世纪中期 创始人:穆罕默德 信仰对象:安拉、使者、天使 标记:新月 教派:逊尼派、什叶派
〔一〕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称浮陀、浮屠, 梵文中“觉者〞、“知者〞、“觉 〞的意思,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Fra bibliotek〔二〕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锤〞的简称,菩提的梵 文意思是“觉悟〞,萨锤的意思是“有 情〞,菩萨就是“觉悟而且有情的人〞, 即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救救他、 自度度他的修行者。
〔三〕罗汉
2.佛教寺庙游
中国十大名寺:
宗教旅游论析[整理版]
2000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0(总第143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 (Arts &S ocial Sciences ) G eneral N o.143宗教旅游论析颜亚玉(厦门大学旅游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目前,学术界对宗教旅游认识较为模糊。
根据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宗教旅游应是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既包括到宗教祖庭、名山圣迹去的长途旅游活动,也包括到地方宫庙去的短距离旅游活动。
国际上将旅游概括为特定目的的旅行,宗教为特定的目的之一,宗教旅行与宗教旅游的提法可通用;若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出发,“旅游”与“旅行”有区别,判定时应就个案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宗教旅游;角度;目的;时空;旅行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0)03-0069-05宗教旅游是旅游的一种。
这种旅游活动古已有之,至今仍在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委实很有必要。
在宗教旅游的研究中,概念的明确界定是研究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旅游概念的认识不甚一致,对宗教旅游的认识必然也就有所分歧。
本文从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入手,针对目前宗教旅游界定中的几个问题稍作探讨,以期澄清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
一、宗教旅游界定的角度关于宗教旅游的界定,目前未见有专门的论述。
若从散见于各书和出现于旅游业界的提法看来,对什么是宗教旅游,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宗教旅游主要指的是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传法、云游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围绕宗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便可视之为宗教旅游。
也就是说,宗教旅游不仅包括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宗教信徒出于兴趣,志在考察、体验宗教及其文化内涵或观赏宗教艺术、器物、圣迹等的旅游活动。
宗教旅游实施方案
宗教旅游实施方案
宗教旅游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方式,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还能够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建筑、宗教仪式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宗教旅游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宗教旅游实施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到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在规划宗教旅游路线时,需要尊重当地宗教信仰的习俗和规定,避免对宗教场所的侵犯和干扰。
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情感和情绪,避免引发宗教冲突和纷争。
其次,宗教旅游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宗教场所的保护和维护。
宗教建筑、宗教文物等是宗教信仰者心灵的寄托,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施宗教旅游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保护和维护工作,避免游客的过度破坏和侵害。
另外,宗教旅游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宗教旅游的安全问题。
在规划宗教旅游路线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安保工作,防范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
最后,宗教旅游实施方案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宗教旅游的环境保护问题。
在实施宗教旅游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维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宗教场所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改善,提升宗教旅游的整体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宗教旅游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考虑到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加强对宗教场所的保护和维护、考虑到宗教旅游的安全问题以及充分考虑到宗教旅游的环境保护问题,才能够推动宗教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与旅游》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5010324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A)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 30学时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宗教与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旅游角度出发探讨旅游宗教文化,选取与旅游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广泛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向学生系统介绍宗教知识和理论。
通过宗教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佛教文化艺术、佛教名山古刹、道教名山、道教宫观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建筑以及宗教节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宗教文化,扩大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平,提高自己的旅游文化素质。
前导课程是《旅游学入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后续课程是《中国旅游地理》。
1.2课程基本理念
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
1.3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旅游服务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佛教、基督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文化旅游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
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3)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
2.1方法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宗教文化知识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关于宗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旅游管理等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专业能力:
掌握关于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相关习俗禁忌等知识,具备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2.3社会能力:
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是导游证书考试的组成内容。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
或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及要求活动设计课内学时
安排
1 项目一:佛教文化教学内容:佛教的创立。
教学要求:掌握佛教创立的时
间、地点和人物。
任务驱动、课堂讨
论、案例研讨
2
教学内容:佛教的发展。
教学要求:佛教在世界和我国的
传播路线
任务驱动、课堂讨
论
2
教学内容:佛教的教义和神阶。
教学要求:掌握佛教教义、经典、
标志、供奉对象
任务驱动、合作探
究
4
教学内容:佛教的建筑艺术。
教学要求:掌握著名的佛寺、佛
塔、石窟。
任务驱动、合作探
究
2
教学内容:佛教的雕塑艺术。
教学要求:掌握著名的佛教雕塑
艺术品。
合作探究、赏析 2
教学内容:佛教名山。
教学要求:掌握著名的佛教四大
名山的文化艺术。
合作探究、赏析 2
教学内容:佛教名寺。
教学要求:掌握著名的佛教寺院
及其历史。
自主探究、课堂讨
论
2
2 项目二:道教文化教学内容:道教的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道教的创立情况
和教义。
任务驱动、合作探
究、情景模拟、课
堂讨论
2
教学内容:神话与道教。
教学要求:掌握道教旅游资源的
形成;道教的名山。
任务驱动、合作探
究、情景模拟、课
堂讨论
2
教学内容:道教建筑。
教学要求:掌握道教的著名道观
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合作、讨论 2
3 项目三:基督教文化教学内容:基督教概况。
教学要求:掌握基督教的创立、
教义、经典和标志。
合作探究、情景模
拟、课堂讨论
2
教学内容:基督教在中国和教
堂。
教学要求:基督教在中国的
传播情况;著名的教堂。
合作探究、情景模
拟、课堂讨论
2
4 项目四:伊斯兰教文
化
教学内容: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外
传。
教学要求:掌握伊斯兰教的创
立;教义、经典、标志。
合作探究、情景模
拟、课堂讨论
2
教学内容:伊斯兰建筑与穆斯林
的生活。
教学要求:掌握我国清真寺的类
型和特点;了解穆斯林的生活习
惯。
自主探究、讨论 2
合计学时
30
4 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2)运用相关影音资料作为辅助教材。
(3)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4.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本课程采用角色扮演、质疑激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
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导游知识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主要国家的主要景点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质疑激思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
每一知识点学习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再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由主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出学生正确答案。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
由学生组成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某国旅游发展情况做专题探讨,并制作成PPT 上台演示研究成果。
(4)任务驱动
下达学习任务书,将学习目标分解,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任务基础上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快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5)课堂讨论
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教材与教学资料的使用
(1)使用教材:
《旅游宗教文化》,沈祖祥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版别(2006年10月,第四版)。
(2)参考资料:
《旅游宗教文化》,王元海,四川大学出版社,版别(2005年8月,第一版)。
/ 中国知网
/ 旅研网
5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采用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总成绩由期考卷面成绩和平时实训成绩所组成。
考核方式:开卷、实操、文案报告相结合;各项实训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期考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
(2)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10%、训练任务完成情况20%、课外练习10%、知识考核10%。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主要有情境口试、课堂演讲考评、模拟角色演练考评、实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等等,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训成绩在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50%。
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积极利用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