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

高中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

高中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高中地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跨学科融合,地理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介绍一些实践案例,并探讨融合对教学的价值和挑战。

一、地理与生态学的融合地理与生态学的融合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跨学科融合方式。

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将地理与生态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培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气候与气象时,可以结合生态学的概念,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生可以学习并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并讨论这种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极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通过这样的融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培养对环境变化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二、地理与历史学的融合地理与历史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将地理与历史学的知识结合,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的概念,探讨冲突双方选择战略地点的原因,如为何选择在冰天雪地的东线作战,或者在热带丛林地区进行战斗。

通过这样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并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历史的学习中。

三、地理与数学的融合地理与数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学中的地图和测量等概念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将地理与数学的知识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图制图时,可以引入数学的比例尺和坐标系统的概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根据比例尺绘制地图,并使用坐标系统进行定位和测量。

通过这样的融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理数据的解读方法,提高地理数据处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2023年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_1

2023年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_1

2023年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023年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一、总思想: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1、认真阅读考纲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

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

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三、具体做法(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

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
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
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
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
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
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我的教学观点,与同学们商榷、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 (1)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 融合,高中老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 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 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 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 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 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 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 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 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 记录。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
教学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即
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
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
• (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 单的罗列与堆砌,也不是将初中知识拿来生硬地安 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 (3)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 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的重新再讲一遍,因为初高中 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的重复,往往突 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 产生不了新鲜感觉,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兴趣,这 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科学,不 利于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实 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插进去,并适当的拓宽延 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看 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高初中地理教学怎样有效衔接_丁焰更

高初中地理教学怎样有效衔接_丁焰更

2013年第4期课改问答157.高初中地理教学怎样有效衔接?安徽省宁国中学丁焰更教师回答:1.调查研究,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与学内容的分析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高一新生可能来自不同初中,个体差异明显,而多数高一地理教师从高三循环下来,面对的新生与三年前接触的情况应该不同,因此教师不可仅凭自身经验去推测学情,而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可利用军训、入学教育及第一节地理课进行问卷调查、新生座谈会、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和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好收看部分学生用过的初中地理课本,通过其笔记、学习痕迹了解初中教学状况,及时将所掌握情况综合分析,将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整理归纳。

基于一般初中地理学科的“副科”地位,高一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地理学科地位的再认识,进而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这是高初中地理学习有效衔接的前提。

其次,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但初中专业地理教师较少,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上课时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在考前突击背一背,应付考试,所以学习方法的改进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必要途径。

再次,初中地理基础不牢固,基本概念不清,地理素养不高,时隔一年后地理知识弱化甚至荒漠化,薄弱基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信心,因此,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地理信心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基本保障。

2.激发兴趣,优化学法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和源泉,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一旦对所学地理内容产生兴趣,则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地理课就成功了一半。

但初中地理识记内容较多,地理专业教师较少,以致学生在初中学习地理时大多机械记忆,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佳。

因此,在高一地理课开始阶段,能否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激发起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对地理课甚至整个高中学习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探索

教学效率 。结合传 统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多媒体技术 容 ,如昼夜更替周期、晨 昏线及其变化特点;第三步是
与 地 理课 堂 教 学 有机 整 合 的探 索 , 以优 化 课 堂教 学 、提 用影 音 资 料 说 明 时差 的存 在 ,用动 画演 示 时 间 的变化 规 高教 学 效率 为核 心 ,讲 求实 效 ,重视 实 践 。 律 ,具 体 讲述 时 区、 时差 以及 地方 时 的计算 ;第 四步 用
和积 极 思维 。 地 球 形 状 的影 响 。学 生通 过 形 象逼 真 的 情境 既 复 习巩 固 在 “ 国的疆 域 和 行 政 区 划分 ”一 课 的 教学 时 ,学 旧知识 ,又加 深 对 新 知 识 的理 解 ,教 学 效 果较 理 想 。教 中 生 需 要记 忆 很 多 的 知识 , 只一 节课 时 间 ,学 生难 以及 时 师 还 可 以带 学生 去 宾 馆看 一 下 各地 的时 差表 , 了解 各 国 掌 握 ,很 多 学 生 通 过死 记 硬 背 掌握 一 些 知 识 ,很 难 达 到 的时 差值 ,提 高学 生 实际应 用 能力 。
学以致用的目的。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 3巧用多媒体技术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 中 国行 政 区划 的F ah 画课件 ,把 中国 的疆域 和 行 ls动
地 理 学 习 的过 程 是 由感 性 认识 到 理 性认 识 的 过程 。
政 区 划分 制 作 一个 类似 拼 图的 小游 戏 ,在 课 堂上 让 学 生 高 中地 理 教材 有 许 多 抽 象 、不 易想 象 理 解 的重 点和 难 点 按 不 同 的要 求 进 行 拼 图训 练 ,并进 行 拼 图 比赛 ,看 谁 能 知 识 。这 些 地 理 现 象 和 地 理 过 程 看 不 见 、 摸 不 着 ,而 拼 得 准 ,拼 得 快 。 这样 教 学 能 极大 地 激 发 起 学生 的学 习 以挂 图和 课 本插 图为 主要 教 具 的传 统 的地理 教 学 , 由于 积 极 性 、主 动 性 ,促 进 他 们 在 短 时 间 内掌 握所 学 知 识 , 而 且 比从讲 授法 中获 得 的知 识深 刻得 多 。 无 法 展 示 地 理事 物 的 运动 变 化 ,学 生 便 难于 理 解抽 象 的 知 识 ,影 响 了学 生 的 学 习效 果 。另外 ,高一 学 生 的抽 象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本学期高一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严格遵守新课改的思想,在教学中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在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确保高中教育的稳步前进。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必修一整本书和必修二的部分资料,为下学期的会考奠定基础。

必修一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有几节课异常难,比如:第一章中第三节,第二章中的第二、三、四节,这几节是必修一的重中之重,也是会考中经常考到的资料,所以对于这几章,我打算放慢速度,尽可能的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进取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高一(1)到(5)____个班级,其中(1)班是普高班,面临会考压力,而其他____个班是综重班,不需要会考,所以我在讲课时,对1班大力强调会考,并且加大练习程度。

高一年级每个班近五六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上必须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巩固和提高。

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进行必须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必须要重点特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教学策略和措施: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能够参考其他教科书,比较他们的不一样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教法,在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教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

2、多听课。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积累经验,不在与教学时间的长短。

应当尽量多听课,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进行评课。

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那些地方是自我不具备的。

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忙他们树立信心,不断提高。

总之,对于高一地理上学期的教学来说,要严格注重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丰富学生地理学习的知识资料和本事。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二)时光流逝,从____年____月____日正式上课,到____年____月____日上课结束,这一个学期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传统的地理教学更注重以“灌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这种方式虽然能有效地帮助大家进行理论学习,却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地理本质上是更贴近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当今社会,教师想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就势必增加教学中的实践部分,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样还能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就此,笔者认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利用新型教育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进。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想在课程中穿插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一方面着手。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会更多地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计划中所规划的课程开展形式,往往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以“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达到传达课程内容的目的,却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更不要提培养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了。

因此,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程中的主体,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自身的存在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进而促进其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应用地理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对比教学,即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人口变化的数量以及趋势进行完整表达。

若根据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会将一幅图表进行板书绘制,随后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程主题的讲述,这样的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其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列出图表后指导大家对图像相关的比例、标注、图注等元素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了解其含义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如人数不同类型的图表和相关试题等,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想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先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才愿意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探索,才有可能养成核心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开学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开学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开学工作计划作为高三地理老师的您对秋季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哪些计划呢?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地理开学工作计划5篇,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开学工作计划篇1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以下: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少必定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

通过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渐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

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形,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三次大型考试。

第一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建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因此在授课进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对知道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显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

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并逐渐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知道性知识,考核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知道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

第三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连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

知识上识记与知道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养,确保期末获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行,增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第一肯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

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到达最佳成效,真正做到“七备”“四同”。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导语】做任何⼯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的,避免盲⽬性,使⼯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我们应该要有⼀个合理的⼯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

以下是为⼤家准备的《⾼⼀第⼀学期地理备课组⼯作计划》,供您借鉴。

1.⾼⼀第⼀学期地理备课组⼯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针,坚持教育“⾯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全⾯推⾏素质教育,努⼒把学⽣培养成德、智、体等全⾯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

地理学是研究⼈类⽣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门科学。

地理课是⾼中学⽣必修和选修的课程。

学习⾼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新⽣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初中地理知识⼜是进⼀步学习⾼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会感觉地理难学,⾼⼀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年级共7个班,2位地理教师,我担任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1)班,(4)班、(5)和艺术传媒班,(4)、(5)班是世外——⼋中的共建班,艺术传媒班是特⾊班,(1)班是普通班。

在地理学习⽅⾯,这四个班级的学习能⼒相差较⼤,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很难保持⼀致。

三、⾼⼀地理必修⼀总体教学⽬的 1、学⽣获得⽐较系统的⾃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以及地理探究能⼒;能够独⽴和与⼈合作,运⽤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中地理必修1教学。

五、教材分析,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的地理意义。

让学⽣懂得宇宙作为⼈类⽣存的地球的环境,和⼈类⾃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单元“⼤⽓”主要让学⽣了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

高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思路一、引言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的思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二、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进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当地城市化的现状,并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探究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三、注重培养地理思维与创新能力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收集和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数据,并提出他们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强调跨学科融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应鼓励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的融合,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通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地理与经济的关系时,可以结合经济学原理,让学生探究不同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研究案例,分析地理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课堂实验、科研项目和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地理学科研究中来,培养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讲解地貌形成过程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地貌现象的实地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提供个性化学习途径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应提供个性化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

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地理学习方法(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加强课程整合,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新高考改革突出了课程整合的理念,要求各学科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协作。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历史课上可以引入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在生物课上可以介绍地理环境对生物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认识。

通过课程整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使地理知识更加综合和全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科应用能力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学科作为以空间与地域为重点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空间分析和地域研究,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实质。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地图绘制、空间分析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应用能力。

三、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新高考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景观和地貌特征,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展示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实际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作者:朱竞成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4期摘要:高中地理虽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难度跨度比初中地理大得多,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拟从中高考政策、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高中地理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又比初中地理难度提高很多。

因此,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出现严重脱节的最根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或者地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太少,导致初中地理不被重视,地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初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时间在初一、初二,初三不学地理。

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差异1.课程理念初高中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几个方面,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

不同的是,前者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而后者则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首个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的。

2.课程目标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则重点强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探究的方法,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差异1.课程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教、学、做”三合一在地理教学中运用

“教、学、做”三合一在地理教学中运用

“教、学、做”三合一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

它强调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突出实践性,创造性的教学基本原理,与我国当前正在启动的新课程改革方向是相吻合的,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正是有鉴于此,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并且专门设计了29个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课题,这在以往是没有的,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地理课中,“教”就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大纲精神。

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组织教材,善于通过创造与加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教法和考虑学法指导。

在遵循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常规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则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学”就是指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现代地理价值的形成。

通过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教师要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能独立获取、选择和处理地理信息。

“做”就是要让学生动手,亲自实践,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为此,要充分发挥校内外的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以科学态度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积极利用校内外地理环境资源和设施(如天文馆,气象台等),鼓励社会参与,寻找社会支持,开展讲座、参观、访问、调查、观察等多种形式的地理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

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

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摘要: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提出了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字: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衔接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

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1.教学内容的差异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

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理解,归纳和运用。

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

初高中地理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发表时间:2018-06-14T11:22:16.59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阿依夏木姑·巴拉提[导读]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区域地理既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归宿.."阿依夏木姑·巴拉提(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新疆英吉沙 844500)摘要: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区域地理既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归宿.."3+综合"模式的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指出:命题时遵循现行普高相关学科《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教学大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现行中学地理教材,高中地理以系统地理教学为主,重理论研究,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重实际分析;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这一点在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得以充分体现.关键词: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07-01进入高中文科学习以后,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又和政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

政、史、地三科中,学生普遍感觉到地理难学,这是学生初中阶段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欠缺造成的后果。

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初中地理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忽视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注意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把体统的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与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紧密相关,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内容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学科教育价值。

基于此,本文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美育浸润行动促进该理念的培育、地理研学旅行赋能该理念的铸造、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该理念的培养、大概念教学引领该理念的迁移以及提升地理教师对该理念的认知。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中地理教学;美育浸润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诠释了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与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紧密相关,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念与指导思想[2]。

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聚焦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所要直面的核心问题。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将地理课程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相融合、地理教学改革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相结合,阐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利害关系,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高中地理教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科学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

人类与大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对金钱利益无休止的追求,引发对大自然恣意的攫取,虽然积累了充裕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问题。

2024年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模版(3篇)

2024年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模版(3篇)

2024年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1. 严格遵循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强化常规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教学理念的革新。

2. 在深入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手段,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3.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紧密围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和教学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多重功能。

4. 借助对地理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与概括等认知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增强其地理意识与使命感,引导学生汲取地理智慧,洞悉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

二、情况分析1. 课标分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教材分析本学期高一地理教学采用人教版教材,下学期内容为地理必修2,聚焦人文地理领域,系统介绍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及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的人文社会分析与调查。

学生需掌握阅读、分析及运用地理图表与数据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六大单元,知识容量大,要求教师精准把握教材与课标的关系,灵活调整学生活动与教学任务,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以应对人文数据与理论的快速变化。

3.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普遍面临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由于初中阶段对地理课程重视不足,其学科知识与能力均有待提升。

新课程以专题形式展开教学,对学生而言构成一定挑战。

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专题式探究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难以准确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1. 备课环节注重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将知识划分为不同掌握层次,针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举一反三——浅谈初中地理融合教学

举一反三——浅谈初中地理融合教学

探索篇•课改论坛举一反三———浅谈初中地理融合教学赵青(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新城金陵华兴实验学校中学部,江苏南京)一、初中地理融合教学的必要性1.现实的客观要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已是大势所趋,全球的快速发展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出要求,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淡化学科界限,所以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深入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学科性质使然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属性兼备的综合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与数学、语文、物理等学科在课程内容、知识体例、思想理念、教法、学法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是地理学科的性质使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甚至有时其他学科的知识是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条件。

同时,在初中地理学习阶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培养学生地理的综合素养,所以加强教学中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必须。

二、浅谈初中地理知识融合在教学中的体现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初中地理的融合教学,结合初中地理人教版的四本教材从历史、语文、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将自己比较深刻的一些融合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

学科知识点跨学科知识语文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诗词,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国地势特征诗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天气、气候的判别诗词,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历史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历史故事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的数量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背景造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民族大熔炉、黄土高原文明的摇篮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区域发展历史物理最高温与最低温出现的时间太阳辐射、物体的吸热、放热季风对印度、中国的影响热力性质差异,气压板块的运动力的相互作用昼夜现象的产生光的传播数学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角度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比较分式的计算生物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水体富营养化热带雨林、三江源的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黑土地的形成气温低,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化学红土地的形成化学学科:红色的氧化铁三、初中地理融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1.教师要树立起“大教育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树立起“大教育观”:教育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教育应该是终身的、高效的、博才的、面向未来的。

2024年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篇)

2024年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篇)

2024年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篇)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以校长室和教务处的教学安排为依据,以创设自主学习教学特色为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二、工作目标:1、学习:学习高一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理论心得文章。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为孩子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目标。

2、备课: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课前还要充分了解学生。

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率。

3、进修: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尤其是结合本学科的教改进修活动。

4、交流:加强同年级、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探究;加强与区内他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汲取他校(尤其是对课程改革和会考、高考考得好的学校)的成功经验。

5、教研:继续推进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实践与探索,力求更上一个层面。

6、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校教学公开课的展示活动。

三、工作计划本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聚焦课堂、提质增效增强学习意识,夯实理论功底,积极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方向,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转化,对课堂教学、多反思、多研究、多总结,多写教学反思及论文。

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扎扎实实地抓好常规工作:1、加强备课组活动,每一次活动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内容充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一体化的校本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汾阳五中刘卫兵
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要求和目标也明显不同,学习方法差异很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及时调整非常重要。

这使初、高中地理知识如何成为有机整体、教学如何进行衔接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初中地理知识的“伸”与“缩”
——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的基础
“伸”是将初中知识拓展延伸,“缩”是将知识浓缩,节省时间
(1)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对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熟稔,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

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

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

例如,高中入学之处,应将地图知识做以复习,因为作为普通高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连经纬线都分不开,地图或地球上东西南北分不清。

这对于马上遇到的难题——地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

而作为高中地理第一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

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

教学时应将已有知识延伸,并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教具演示、自备学具观察、板图板画、多媒体动画多种方法结合辅助教学,尽量地将知识简单化,易于理解。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的问题,大多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读方法。

(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与堆砌。

也不是将初中知识拿来生硬地安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科学的教学与学习应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必修教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

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来阐明。

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练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

如中国分区地理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六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
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经济、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述的。

在高中地理教学时可在讲述相关知识时将其融入,比如在学习区域差异时融入南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学习西北荒漠化的治理知识时融入西北地区;在讲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前介绍或学生介绍港澳台地理环境等等,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作为知识基础导入或促进所学知识掌握。

而对于譬如中国地理通论知识则可以略去,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积累。

这就是“缩”。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时,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

区域地理线图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到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影响了对线图的理解与应用,更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因此,需要教师将初中涉及的区域事实表象巧妙地引入。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联姻。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型
——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

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对待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是把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设计在世界的几个主要的地域分区中学习的,对于这些内容也只要求掌握其特点和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

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掌握每种气候对应的植物、动物、土壤及对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产生的影响,最让学生感到头痛的是根据一段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这是什么气候?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所有这些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地学习氛围。

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中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
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获取知识,如关注地理新闻、阅读地理报刊杂志,观察生活生产中的现象,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日常学习作题时也可积累新知识。

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随着多媒体走入课堂,教师教学更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也可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如将其运用到地球运动知识教学中。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意识到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会做并及时做笔记、经常查图记图、搜集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运用身边的事物做学具辅助思考、将自身放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观察并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等等,而不是像初中地理学习更多只是死记硬背,这些会使学生觉得地理有趣、有用、好学,并使他们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高中地理,正确处理初、高中知识的关系是关键。

若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那么在高中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学生将中外地理融会贯通,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是不可能的。

因此将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是每位地理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