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寓言四则 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2张PPT)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踩踏的意思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
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四方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 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 心地会陷下去呢?”
学习引导
重点探究
示例2: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 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 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和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 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 了解自然,做好防范。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学习引导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大意。
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等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 得到一个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两则中 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 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两个寓言各讲了什么 故事,寄寓什么道理。
第24课 寓言四则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寓意:凡事都要经过 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 相。
课堂总结
意思:杞国有个人怕 天塌地陷,常比喻不 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 忧虑或担心。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任务二:把握内容,探究寓意——《杞人忧天》
观点二
不必“忧天”。近些年的自然环境状况虽然不容乐 观,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方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未 来的自然环境变好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不必担忧。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寓言是传递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阅读古代寓言,我 们可以将寓言故事放回到古人所处的情境当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 知道这个寓言的创作初衷。我们也要在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发掘出 寓言的更丰富的寓意,达成寓言的个性化解读。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睡 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 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 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杞人忧天》
作业布置
1.请给两则寓言分别续写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揭示寓意。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成语故事,阅读《中国寓言》。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穿井得一人》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句式
倒装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即“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穿井得一人》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
作品介绍——《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 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 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58张PPT)
发展 第二层 (3、4句)
结局 第三层 (5、6句)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 写丁氏告诉国君 就把丁氏的话传开 使者自己的话的 了,一直传到国君 真正意思。 那里。
字词释义
穿井得一人
凿,打。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 待,等到。 溉。汲,从井里取水。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背景链接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
听到,得到。
不如。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一词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标志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不以讹传讹
艺术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需要或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 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
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
可轻信、传播传言。
杞人忧天
《列子》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50张PPT)
背景链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集释》),讲述了一个杞人无 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 义的担忧。
朗读课文
qǐ
杞人忧天
bēngzhuì
qǐn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
wú wú
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深入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 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结构梳理
穿
井 丁氏无井——出溉汲
得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不轻信流言
一 人
国君调查——得一劳力(省一人) 不以讹传讹
译文: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 不如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好。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定语后置标志)
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之:的。
氏:姓。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
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
专管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待,等到。 其:他。 穿:凿,打。 告:告诉,对……说。 得:得到。
译文: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 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 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像。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在一起 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 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 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非常高兴;开导他的 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课文品读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 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 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为何,为什么。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 存身,以致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 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寓言四则
三、四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 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 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穿井得人》、《杞人忧天》课件PPT课件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 传播 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向、对
使听见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丁家打井,
2.传意话思的人是把他这家句打话井听省成了什一么个意劳思动?力。 3.听这则成寓了言姓故丁事的说人明家了一打个井什挖么出道了理一?个人。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 义等。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 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 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穿井得人》、《杞人忧天》课件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使听见 向、对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 国君知道这件事。 。
寓言二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 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 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 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 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 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 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自学检测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 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 无处存身。 害怕天塌地陷 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罢了 使他明白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为什么 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吗 即使坠落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 地塌了怎么办
知识拓展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 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 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 的环境和污染,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 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 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 出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共33张PPT)
(选自《杞人忧天》)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 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 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 乎!”
(选自《晏子春秋》)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8.【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 解释说理 的方法,让杞人 打消了顾虑;【乙】文中的晏子则通过 批评警告 的方式,提醒景 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19.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不要过分忧虑还未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②劝告别人 要巧用方法。
附【乙】文参考译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 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 来占卜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 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 收赋税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 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 中。
20.【揭示特征】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 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 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 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材料中选择四个两字词语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 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为:做,担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吾闻夔一足,信乎? 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 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 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 乎!”
(选自《晏子春秋》)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8.【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 解释说理 的方法,让杞人 打消了顾虑;【乙】文中的晏子则通过 批评警告 的方式,提醒景 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19.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不要过分忧虑还未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②劝告别人 要巧用方法。
附【乙】文参考译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 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 来占卜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 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 收赋税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 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 中。
20.【揭示特征】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 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 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 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材料中选择四个两字词语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 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为:做,担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吾闻夔一足,信乎? 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寓言两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优秀课件PPT
图
( 刻舟求剑)
成 语
( 对牛弹琴)
杞qǐ人忧天
更戛初级中学 胡天霖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 山》等。
杞人忧天
崩坠(bēng zhuì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亡所(寄w,ú废)寝食者。 又亡有气忧。彼若之屈所伸忧呼者吸,,因终废往日寝晓在(之天,中fè曰行i :止qǐ“,n 天奈),何积忧气崩耳坠,乎亡?处”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彼月(、b星ǐ、)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星亦宿积(气中xi之ù 有)光耀者,只使坠,
闻:听说、知道。 者:……的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译文: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 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相互讲述“穿井
译文:
得一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知道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这件事,姓丁
译文:的回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 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16页)
初读展示
有闻 而 传 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听说 就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 这件事 使知道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 道了这件事。
初读展示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其人曰:“奈地坏何?” 怎么办。 这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
聚积的土块。 四方。
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踩、踏。 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 填塞了各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 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 地会陷下去呢?”
合作探究
2、“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杞人忧天”: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这个人放心了,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非常高兴。
合作探究
1、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 何开导他的?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而废寝忘食。
晓之者说,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会坠 毁;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体 团,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地是聚集 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是大地,地不会崩坏。 担心是多余的。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35张PPT)
贰
字词掌握
一、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qǐ
chú cǐ dǎo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xi
日月星ù宿
xiùsù
(一宿 宿营)
zhòn zhōng
g ( 中 国)
中qǐ 伤 wú
杞人
亡
sè
sāi sài
充sh塞ì (堵塞 边塞)
舍然
叁
文意疏通
【原文】杞①国有人忧②天地崩坠③,身亡④所寄⑤,废⑥寝 食者。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 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 担心。(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 扰没必要)
贰
字词掌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意思写出 相应词语。 溉( gài ) 汲(jí )
( 溉 ):浇灌,灌溉。 ( 汲 ):从井里取水。
叁
文意疏通
翻译全文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的
顺接连词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住
溉汲,打水浇田
骗。】
(3)从宋君角度看: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杞人忧天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记文中生字词,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译讲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忧过程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积极乐 观的心态。(难点)
壹
知识预览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郑国人,老子之
后,庄子之前道家学
派代表人物,其学说
被誉为
。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 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 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 遗产。
穿一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PPT共41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谢谢!
4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穿一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谢谢!
4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穿一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17
杞人忧天 《列子》 18
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里 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 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 学和思想价值。
8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c.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15
(三)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16
(四)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手喻喻简常托 法今彼单是” ,,,的把的
3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列 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 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4
《吕氏春秋》
5
《吕氏春秋》概况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 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 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 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 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 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 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 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的
代词,他
顺接连词 溉,浇灌。
住
汲,从井里取水。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告诉
得到、获得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
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人在外面(专门做这 件事)。等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10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 说的那句话。
14
(二)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a.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b求贤不能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劳力
向
得到
听取传闻
之 使,非得一人 于 井中也。” 求闻之若 此,
的
在
不若无闻也。
像 这样
如 知道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
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省了
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
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12
探究内 容
13
(一)划分层次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 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 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 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语惯借故深意 言于小事刻思 “ 简运喻之的。 寓 洁用大中道寓 ” 锋拟,,理言 是 利人借借寓, “ 。的古此于通 寄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 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 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 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 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 话的真正意思。
22
说文解字
杞国有人忧天崩地塌崩坠落坠,无身,亡没所有寄,依附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
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寓言二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1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 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 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 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传播
得到
这件事
国人道 之,闻 之 于宋君。
国都 讲述
使知道 这件事 向、对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讲述 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11
翻译3
派 这件事
应答,回答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 《儿童辩日》、《齐人攫(júe) 金》、《杞人忧天》、《愚公 移山》等。
19
《列子》
杞人忧天
20
中伤 ( zhòng )
中: 中间 ( zhōng )
星宿( xiù) 宿:
宿舍( sù)
躇( )步跐( )蹈
chú
cǐ
杞人( qǐ ) 充塞( sè )
舍然( shě )
宿舍 ( shè)
21
杞人忧天
6
自学检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gài jí) 杞(qǐ)人 躇(chú)步
跐(cǐ)蹈 舍(shì)然 中(zhòng)伤
星宿(xiù)
7
自学检测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 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 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 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 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7
杞人忧天 《列子》 18
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里 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 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 学和思想价值。
8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c.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15
(三)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16
(四)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手喻喻简常托 法今彼单是” ,,,的把的
3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列 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 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4
《吕氏春秋》
5
《吕氏春秋》概况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 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 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 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 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 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 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 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的
代词,他
顺接连词 溉,浇灌。
住
汲,从井里取水。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告诉
得到、获得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
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人在外面(专门做这 件事)。等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10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 说的那句话。
14
(二)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a.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b求贤不能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劳力
向
得到
听取传闻
之 使,非得一人 于 井中也。” 求闻之若 此,
的
在
不若无闻也。
像 这样
如 知道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
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省了
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
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12
探究内 容
13
(一)划分层次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 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 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 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语惯借故深意 言于小事刻思 “ 简运喻之的。 寓 洁用大中道寓 ” 锋拟,,理言 是 利人借借寓, “ 。的古此于通 寄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 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 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 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 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 话的真正意思。
22
说文解字
杞国有人忧天崩地塌崩坠落坠,无身,亡没所有寄,依附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
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寓言二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1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 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 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 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传播
得到
这件事
国人道 之,闻 之 于宋君。
国都 讲述
使知道 这件事 向、对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讲述 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11
翻译3
派 这件事
应答,回答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 《儿童辩日》、《齐人攫(júe) 金》、《杞人忧天》、《愚公 移山》等。
19
《列子》
杞人忧天
20
中伤 ( zhòng )
中: 中间 ( zhōng )
星宿( xiù) 宿:
宿舍( sù)
躇( )步跐( )蹈
chú
cǐ
杞人( qǐ ) 充塞( sè )
舍然( shě )
宿舍 ( shè)
21
杞人忧天
6
自学检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gài jí) 杞(qǐ)人 躇(chú)步
跐(cǐ)蹈 舍(shì)然 中(zhòng)伤
星宿(xiù)
7
自学检测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 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 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 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 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