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关雎》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5题)
《关雎》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5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主旨、情感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展开,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通过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美好女子)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君子爱慕淑女的诚挚而热烈的情感,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3.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或: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4.统领全诗、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是什么?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诗的前四句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这是“兴”的艺术手法。
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作者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们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坚贞的品格,兴中有比。
6.结合语境,说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流”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流”字,①动词(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顺着水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极具动态美感和青春活力;②表现了女子的勤劳;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7.“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比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比喻,引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阅读答案
《蒹葭》阅读答案《蒹葭》阅读答案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评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阅读题及答案:1、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__求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__友之__、__乐之__。
答案: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回环_美、_音乐__美。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
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
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
《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师:同学们好!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为了这美丽的缘分,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美丽的歌曲。
(播放《蒹葭》)这曲《蒹葭》是2500多年前秦地的民歌,《蒹葭》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一个深秋的清晨,芦苇青青,河水悠悠,一位痴情的人儿,百转千回的追寻心中的“伊人”,而“伊人”却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深秋的清晨,走进那片长满芦苇的河畔,走进《诗经》中的《蒹葭》,来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板题,读题)老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体会情感。
生自由读,齐读:师:读来有音乐美,这就是双声叠韵的魅力。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几句?生:蒹葭/苍-苍-师:一唱三叹,有音乐之美,这种反复的吟诵就是重章叠句。
在朗诵时,你体会出了诗歌怎样的感情基调?生:我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读出了凄凉、惆怅之感。
师:那我们带着惆怅之情,来读诗的第一小节.生:……师:为了更好的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我们来“和诗”,请一位同学来配合老师。
(师生合作朗读,出示PPT)蒹葭/苍-苍-(师和)苍-苍-……师:请选你喜爱的一小节,找搭档合作朗读。
(生自由合作朗读)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两组同学分别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读得好,大家可要掌声鼓励哦!(请一组男同学配合朗读)生:……师:(掌声)真是声情并茂啊!再请一组女同学展示风采!生:……师:(掌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现在我们全班一起配合,男同学读,女同学“和”,老师也来当一会”女同学”。
师生配合朗诵:……师:真是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啊!为了更好的品味诗歌,大家结合课文注解,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如何说的更有诗意之美,学生之间展开了讨论)师:有不能理解的词语吗?生:白露未已。
师:谁来解答?生:意思是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可以和“白露未晞”对照,一起理解。
师:还有吗?(沉默)那我考考大家。
“溯洄”怎么理解?生:逆流而上师:“从之”呢?生:追寻那个人,“之”是代词。
文学常识100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6.先秦时期的历史着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8.《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9.《战国策》这部历史着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10.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21.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着有哪几部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26.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7.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边塞诗28.李商隐的《隋宫》属于什么诗体七言律诗29.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李贺30.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最高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31.“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3.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孟浩然、王维34. 唐代“边塞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35.“诗仙”和“诗圣”各是哪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各具什么特色李白是“诗仙”,诗风飘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泉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试题含答案
泉州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苏州园林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造园艺术的典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苏州园林的是()。
A.豫园B.拙政园C.留园D.网师园答案::A解析::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
2.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 )。
A.齐、魏、越、秦、晋、韩、赵B.齐、楚、燕、赵、秦、韩、魏C.齐、秦、越、赵、燕、韩、魏D.齐、赵、越、秦、鲁、韩、魏答案::B解析::齐、楚、秦、燕、赵、魏、韩是“战国七雄”。
3.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属于学生享有的()。
A.人格尊严权B.名誉权C.荣誉权D.隐私权答案::D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得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得外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结合题干可知答案选D。
4.一次只有五座的圆桌会议上,已知出席会议的五人的座位情况是:①王局长与赵科长、李秘书不相邻;②如果李秘书与张副局长相邻,则赵科长与郭书记不相邻。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A.郭书记与王局长、李秘书相邻B.张副局长与王局长相邻,与赵科长不相邻C.郭书记与王局长不相邻,与赵科长不相邻D.张副局长与王局长不相邻,与赵科长相邻答案::A解析::由①可以得出王局长的两边不可能是赵科长、李秘书,总共5个位置,已经去掉3个,只剩下2个,说明赵科长、李秘书肯定是相邻的;由于②只是假设,根本就不成立,所以李秘书与张副局长肯定是不相邻的,位置只剩下两个,所以李秘书肯定与郭书记相邻,那么赵科长只能与张副局长相邻,所以答案是A项五座圆桌,根据条件,总共排法是四种(建议画图理解):(1)王-郭-赵-李-张(2)王-郭-李-赵-张(3)王-张-李-赵-郭(4)王-张-赵-李-郭如果B是正确的,那么条件②就是错误的。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一)
文学常识知识点(一)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答:《诗经》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答:《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离骚》作者屈原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答:《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答:楚辞6.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答: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答:《左传》8.《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答:《论语》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答:国别体10.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答:《谏逐客书》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答:门客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答:共叔段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答: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史记》,作者司马迁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答:《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答: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答: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答:陶渊明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答:王维21.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答:七言诗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答:“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篇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试论《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诗经重章叠句
[试论《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诗经重章叠句《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反映了周代五百年的社会风貌,传达出当时社会各阶级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丰富情感,并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同时,它诸多优美而精湛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诗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本文仅就《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试作粗略探讨。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的诗歌,它们在结构形式上,常常采用一种复叠的手法,即诗歌的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这种手法就是重章叠句。
《诗经》的作者巧妙地利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地进行吟咏歌唱,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穷的魅力。
一、营造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使欣赏者感到回味无穷。
营造意境的手法有多种,在《诗经》中,一些诗歌正是利用重章叠句这样的形式创造了浓郁的氛围和意境,达到了绝好的效果。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诗歌。
全诗3章24句,只更换了几个字词,作者反复吟咏,表达了对“伊人”的执着深情及不可求得的怅然情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苍凉幽渺的画面:深秋的清晨,茫茫的河边摇曳着茂密的芦苇,天气寒冷,露水在芦苇叶上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
这是诗人在河边所见景物,也为主人公抒发内心的情怀提供了一个相适应的空间。
紧接着诗歌指出“伊人”在水的另一方,任凭诗人如何上下求索,但“伊人”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特点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特点
1. 重章叠句能加深情感呀!就像《诗经·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断重复,那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一下子就强烈起来了,让人感同身受呢!
2. 它还可以增强节奏感呢!《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这种重复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太有意思啦!
3.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能让记忆更深刻呀!比如《诗经·采薇》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哎呀,是不是一下子就印在脑海里啦?
4. 它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呢!《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不断重复,那离别的哀愁氛围就更浓郁了,让人心里也跟着惆怅起来。
5. 重章叠句会让故事更吸引人哟!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诗经·采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对士兵的经历充满好奇,忍
不住一直读下去。
6. 这艺术特点还能强调主题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诗经·桃夭》中重复,就是在不断强调对新嫁娘的赞美和祝福呀。
7. 重章叠句多有魅力呀!它就像魔法一样!能把普通的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让人沉醉其中!这就是它独特的艺术魔力呀!
我觉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真的是超级厉害的艺术特点,能让作品变得更精彩,更能打动人心!。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诗经》中作品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式节奏感强烈,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的特点是节奏鲜明,但又略显短促,所以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句式章法,使之读起来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歌者围绕同一个旋律来反复咏唱,而且对于诗篇的意义表达和修辞艺术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盛到衰的历史面貌,由此诗经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生活的实质情感。
《诗经》的思想内容别具深意,有的反映剥与压迫;有的反映征徭离乱;有的反映爱国主义,有的反映婚姻爱情;有的反映社会黑暗政治讽刺,用词准确,意蕴优美,韵律定格,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善用比喻、对比,从空间与时间的推移上,使诗歌所赋予的感情更加的浓厚。
赋、比、兴是诗经三种主要的艺术手法。
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包括记叙和描写,用简单的故事,针对人物性格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社会认知的感情寄托。
赋,通常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通常用辞爽朗行文通畅有条理。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出自《诗经·卫风·氓》比,即是打比方,有比喻和拟人,是用来修饰主观的情感意识的,通过比喻和拟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传神。
通常用质朴的文献,语言通俗深意。
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出自《诗经·卫风·氓》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手法。
即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的人和事,这种的比兴手法独具特色,在诗经中应用很多,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思想感情更具渲染力,更深沉。
文章中联想与想象色彩斑斓,表现手法脉脉含情、惟妙惟肖,给读者一种别样的体会,这也是诗经作品最具艺术特色的地方。
诗经名句中的叠句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
诗经名句中的叠句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其中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整体概括:《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
让每个读者听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
清人方玉润曾描绘这种效果为“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
扩展资料叠句:1. 在一定间隔 (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chorus)。
2. 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用法⒈ 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
杜甫《石龛》诗“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清仇兆鳌注:“《楚辞·九思》:‘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将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先秦文学作品很多,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先秦文学作品介绍一、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选自《毛诗大序》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选自《尚书?尧典》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选自《吕氏?春秋?古乐》四、帝令雨足年?帝令弗其足年?(《卜辞通篡》三六三)五、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篡》三七五)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
(《归妹》上六)七、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八、断竹,续竹,飞土,逐步(肉)。
《弹歌》录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九、《礼记?效特牲》所载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十、神话的基本特性。
(神话的性质):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十一、神话与传说的关系: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十二、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十三、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背景知识。
(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诗经。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
“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3.《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