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重章叠句”不重复
初三作文之重章叠唱初中作文
重章叠唱初中作文【篇一:诗经中重章叠句】诗经中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篇二:语文:高考作文创新形式——重章叠唱式】语文:高考作文创新形式——重章叠唱式「范文1」??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出我的感动,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赞美您,人民的总理。
所有的语言在此刻都那么的苍白无力,所有的修饰词都那么的言不达意。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您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震区时,我落泪了。
曾经在外国记者的刁难面前从容镇定,曾经儒雅慈祥的您,在电视上是那么的苍老。
您双鬓的白发,您悲伤的面容,您嘶哑的声音,你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我一次次感动。
这就是人民的总理啊!一位66岁的老人。
在震后的汶川奔走,看望群众、慰问病人、鼓励兵士……您清瘦的身材里到底藏了多少热情,多少对人民的爱啊,您如此的奔波劳碌。
暴雨挡不住您,骄阳挡不住您,泥泞挡不住您,48个小时的未合眼也挡不住您。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当您在电视上流泪的时候,我们都哭了。
共和国的总理流泪了,他为他深爱的人民和祖国流泪了,而他的子民们在他流泪的瞬间也痛哭失声……忘不了您对正被困的孩子们的讲话:“孩子们,我是温爷爷,你们一定要坚强……”此时的您,是一位长者,是一位在期待着孙子被救的爷爷。
亲子情怀,不是吗?忘不了您跌的那一脚,那么泥泞不平的路,您是以怎样的执着走过来的啊,以66岁的高龄,行走在震后的四川,总理啊,您累吗?您的胳膊流血了,您顾不上,因为前面流血的还有您的同胞。
您三夜未眠,您顾不上,因为前面还有未眠奋战的同胞。
您顾不上你自己,您顾上的是正在遭受困难的同胞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说的,千百年后在您身上展现了光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您说的,也是你做的,您胸中装的是您的人民,唯独忘了您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一句话,在您身上被实践得那么完美和谐。
〈重重叠叠〉教学反思
《重重叠叠》教学反思
凯小陈晶晶
在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重叠现象时,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重叠现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一开始就给学生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重叠的现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困难,如果先展示一些生活中重叠的图片,他们可能会马上想到很多重叠的现象。
在让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时,除了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状、图案都可以发生重叠这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画中哪些地方重叠在一起,为后面画重叠打下一点基础。
在备课当中思路不清晰,有些主次不分,在让学生欣赏画时并没有讲解图形的遮挡关系,导至学生在做画是处理图形的遮挡关系成了这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是一们艺术,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使自己的授课水平有所提高。
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重章叠句这个超有意思的艺术手法。
你知道吗?重章叠句就像是音乐里不断重复的旋律,让人一听就忘不了。
比如说《诗经》里好多诗都用了这一招。
它能让诗歌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就像我们走路的步伐,一左一右,稳稳当当,还带着点儿小韵味。
重章叠句还能把情感一层一层地加深呢!就好像你对一个人的喜欢,说一遍不够,得多说几遍,那感情才浓烈。
诗里也是这样,不断重复那些词句,让你感觉诗人的喜怒哀乐都要溢出来啦。
而且呀,它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诗歌。
想象一下,那些重复的句子在你脑子里转呀转,想忘都忘不掉。
这多好呀,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把一首诗记在心里。
重章叠句还能营造出一种氛围。
比如说,写秋天的诗,一直重复那些关于落叶、秋风的词句,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感觉到秋天的那种凉意和寂寥啦?
它还能让诗歌的结构变得特别整齐,就像排好队的小朋友,整整齐齐,看着就舒服。
另外哦,重章叠句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用心。
他们不是随便写写,而是反复琢磨,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心思完完全全地展现给我们。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重章叠句特别神奇?反正我是觉得它太妙啦,让诗歌变得更有魅力,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次咱们再一起发现更多好玩的文学奥秘!。
[试论《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诗经重章叠句
[试论《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诗经重章叠句《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反映了周代五百年的社会风貌,传达出当时社会各阶级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丰富情感,并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同时,它诸多优美而精湛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诗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本文仅就《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试作粗略探讨。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的诗歌,它们在结构形式上,常常采用一种复叠的手法,即诗歌的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这种手法就是重章叠句。
《诗经》的作者巧妙地利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地进行吟咏歌唱,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穷的魅力。
一、营造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使欣赏者感到回味无穷。
营造意境的手法有多种,在《诗经》中,一些诗歌正是利用重章叠句这样的形式创造了浓郁的氛围和意境,达到了绝好的效果。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诗歌。
全诗3章24句,只更换了几个字词,作者反复吟咏,表达了对“伊人”的执着深情及不可求得的怅然情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苍凉幽渺的画面:深秋的清晨,茫茫的河边摇曳着茂密的芦苇,天气寒冷,露水在芦苇叶上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
这是诗人在河边所见景物,也为主人公抒发内心的情怀提供了一个相适应的空间。
紧接着诗歌指出“伊人”在水的另一方,任凭诗人如何上下求索,但“伊人”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1.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啊,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像《芣苢》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不断重复,这就好像我们一直重复唱着喜欢的歌一样,能加深印象呀!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2. 重章叠句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很强的节奏感呀!你看《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读起来是不是特别带劲?这就像那有节奏的鼓点,一下一下敲在我们心上呢!3. 它还能强化情感呢!比如说《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不断的重复,把那种坚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啊,哇,真的好棒啊!4. 重章叠句就如同画画时的反复渲染呀!比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反复说着,就像给那桃花一遍遍上色,让它更加艳丽动人,你能感受到吗?5. 嘿,这重章叠句能让诗歌更容易记忆呢!像《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多读几遍是不是就记住啦?多神奇呀!6. 它能营造出一种氛围哟!《采薇》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这样重复,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采薇的情境中,感受到那种氛围,是不是很厉害?7. 重章叠句简直就是诗歌的魔法呀!比如《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不停的念叨,就像一个咒语,让我们对那要回家的渴望感受得特别深刻,真绝了!8. 想想看呀,《无衣》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种重复,是不是让那种同仇敌忾的情感更加强烈了呢?就像一团火在燃烧呀!9.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作用可大啦!它就像一个情感放大器,把那些情感变得更加强烈,比如《汉广》里“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让我们对那种求之不得的心情体会得更深呢!10. 哎呀呀,重章叠句就是诗经的独特魅力所在呀!它能让诗歌变得更生动、更吸引人,就像《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的反复,让我们对那美丽的女子充满了期待,真的是太神奇啦!总之,诗经的重章叠句特点鲜明,作用巨大,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呀!。
浅析“重章叠句”语言形式在中职校中的教学
浅析“重章叠句”语言形式在中职校中的教学作者:王朝荷来源:《考试与评价》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采薇》和烹饪专业为例,浅谈“重唱叠句”这种语言形式在中职校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重章叠句语言形式食材烹饪方法《诗经》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对后世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时至今日,我们诵读起这些经典篇章,仍然能感受到那种充满活力、感染力的情感体验。
说明它不仅仅陈列在文学博物馆里令人瞻仰,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希望能够真正让当代的中职生去感受、去理解这中华民族的瑰宝,也相信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从而永远地滋养他们的灵魂。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时代变迁等大环境因素以及中职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让中职校的学生真正领悟《诗经》,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经验,本文以《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的《采薇》为例,浅析如何在教学中与中职校烹饪专业相结合,以“重章叠唱”这一艺术形式为突破口和重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力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专业特点,上出职校特色。
语言是人类思维以及情感表达的载体之一,因此不同的语言形式,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
在烹饪专业中教学,我们就可以以食材为例,进行简单的类比解释,帮助学生对“情感内容与语言形式”这个概念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我们以土豆为例,情感内容就好比土豆这种食材,我们对它进行不同方式的烹饪加工,就好比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
土豆经过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制造出土豆泥、薯条、土豆丝等完全不同的菜肴,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口感将会有天壤之别。
同样的,同一种情感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则将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重章叠唱”在语言形式上最直观的特点就是“重复”,因此毫无疑问,首先它带来的艺术效果是强调,反复渲染,进行强调,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网络语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这一点,学生一般较为容易理解,无需进行过多的解释。
教学随笔:“重章叠句”不重复
教学随笔“重章叠句”不重复重章叠句是《诗经》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许有人认为《诗经》“重章叠句”中出现的所谓“重复字”只是字不同,意义都相近或相同。
所以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课下注解简单解释为“某几个字”都是“某意思”,表示加深感情,如此而已。
我认为如果真的就是同义而已呢么用一个字即可,何必要用多个字那么费事。
既然用字不同,那么所表现的内容或情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这样才能深刻表达诗歌之美,古人智慧之高深。
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一课时就同学生细致赏析诗中“重章叠句”重点字的不同含义,从中真切体会《诗经》之美。
在《关雎》一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三句诗中“流”“采”“芼”三字在课下注解中都解释为“捞取,挑选”之义,我经过查阅资料后认为之所以采用不同的字是因为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的荇菜,采来的荇菜有不同的用途,故用字才不同,可见《诗经》用字精准。
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所知:荇菜为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可入药。
每年3~5月返青,5~10月开花并结果,9~10月果实成熟。
青草期达240天,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
嫩茎可食用,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
保存方法是晒干贮存。
由此可见,采荇菜的时间长达6个多月。
可以想象姑娘在春季采摘的是新鲜的嫩荇菜,这时荇菜细嫩,随水摇摆,而“流”字本就有随水摇摆的意思。
荇菜没有铺满水面,捞取食用,味道鲜美;到了夏季,荇菜长势旺盛,铺满水面,“采”字本就还有茂盛众多之意。
这时采回家,嫩的仍可食用,也可作为饲料喂鸡鸭,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可以入药;到了秋季,荇菜开花结果,已经成熟,密密麻麻覆盖水面。
而“芼”字本意为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这些野菜或水草在祭祀时用来覆盖牲体,故有“覆盖”之意。
由此可见这是写成熟时期的荇菜,此时采摘可晒干入药。
这样分析可见,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用途的荇菜,用“流、采、芼”是有不同的深层含义,一概解释为“挑选,捞取”,岂不美感全无?采荇菜姑娘一年中勤劳不辍的劳动也会抹杀不少。
2023重叠问题的教学后记
2023重叠问题的教学后记2023重叠问题的教学后记一上完这节课后,感觉最近的教学心态很不好,一直在懈怠状态,教学的热情一直在低迷中,已经对于很多的事情都麻木了。
而这一次的公开课,给了我一个警钟,知道了自己的缺乏,同时发现了自己平时在课堂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不谈整节课的教材主要谈谈上课时的处理方式和教学语言方面。
一、太“麻烦”学生了----有效的设疑现阶段随堂课上惯了,很多时候对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老师都是停留于教授学生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的状态,时常有的心态是上课时间来不及了干嘛一定是要学生讲,自己讲解算了,太“麻烦”学生了。
忘记了怎样的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学习?纯粹的接受得来的是一些木讷、缺乏思考能力的学生,这是我所希望的吗?所以在这节课上一直卡在的地方就是怎样引出“为什么要调整表格就是调整表格的必要性,也就是韦恩图的优越性在哪里”,从而怎样去突出这张表格的不足之处就是我要去解决的问题。
所以主要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在原来表格中找重复的人的麻烦,从学生的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慢些、有的快些,用“为什么会找的慢?”“你能给找的慢的学生怎样的意见或建议?”这两个问题去让学生感受体验调整表格的初衷,从而引出了韦恩图的雏形表格。
二、太“忽视”学生了----有效的评价语外出听课时,名师的课总是有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魅力,除了教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的激励、随和的课堂评价语,有效激励性的评价语是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催化剂。
在试教了几次后,大的环节没有变动,在评价语方面备课备到了许多的细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有事先预设的评价语方式,如:在课前交流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你不仅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而且语言表达的可真清楚”;在汇报交流学生作品时评价“你的作品可真好有这么多人喜欢,让老师也能一眼看出谁重复了,谢谢你的作品,请坐,大家掌声欢送”;在听别人的发言时评价“你的耳朵可真会听!”一次次的激励使学生上课时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重章叠句举例
重章叠句举例
重章叠句,是写作中一种常见的错误现象。
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同一个段落中出现大量的重复词语和句型,以至于读起来枯燥无味,
缺乏流畅感和表达力。
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例一:这个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工作质量得到充
分的保障。
这项措施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该方案的核
心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以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
这一方
案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促进企业发展。
例二: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远
远超过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超出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的经验表明,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产品
质量,才能满足客户要求,赢得市场。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重章叠句的典型。
在写作时,应该尽量避免重
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型。
可以尝试使用同义词替换,或者更换不
同的表达方式。
此外,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连接词和词组,如“不仅……而且”、“不断努力”等,以实现文章的流畅和表达力。
总之,重章叠句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写作错误。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
章都应该避免这种现象,以达到流畅、生动、有效的表达效果。
我们
应该在写作中注重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以提高文章的阅
读体验和表达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古第一单元教学随笔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古第一单元教学随笔
在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古第一单元教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双声母”、“鼻音”、“浊音”、“轻声”等音节及相关字词。
在教
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双声母
1.练习发音。
教师以小组或全班做为单位,用语音软件或录音
机录制发音,让学生反复听,自己模仿发音。
2.大声朗读。
学生可以结伴合作,两人一组,轮流大声朗读双
声母和相关字词,即使犯错也不要害羞。
3.拼写练习。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活动形式,例如接龙、连连看、填字等,让学生通过拼写双声母和相关字词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鼻音和轻声的理解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幻灯片、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
现鼻音和轻声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鼻音和轻声的理解。
2.听、说、读齐进行。
在练习双声母的同时,教师可以加入鼻
音和轻声,让学生在听、说、读中学习和理解。
三、引导学生认识浊音和懂得运用
1.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浊音,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浊音。
2.练习识别。
将相关字词排成一排,教师朗读一个字词,学生
圈出其中的浊音或标出浊音的位置,从而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
以上是我在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古第一单元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便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学习古汉语音节和相关字词。
第二课-重重复复》教案
将围绕“重复词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词语重复的韵律感。
-句式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复杂的句式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场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重复句式进行描述,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创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重复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词语重复的基本概念、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重复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重复的含义和在诗歌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重复手法的韵律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词语重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重复词语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一句或一小段包含重复词语的句子,以体验重复手法的实际运用。
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
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重章之叠词,古代文人常以此方式来申意,以表达情感、强调观点或增添诗意。
这一古老的写作手法,融合了音韵、意义与节奏,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表现力。
今天,适时地运用重章之叠词,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还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和理解深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简到繁地探讨如何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地展示这一写作技巧的魅力和应用。
一、初探重章之叠词重章之叠词,即在文章中反复使用某一音节或字句,以达到情感增强、声音韵律与语义表达的目的。
这种写作手法追溯至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与文言文等文体之中。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叠词、口语化表达和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逐一剖析叠词的功效1. 强调观点与情感重复使用相同的音节或字句,可以强调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突出某一观点。
这种强调可以通过重复的语音和视觉效果来达到。
在描述美丽的花园时,我们可以引用“芬芳馥郁、繁花似锦”的叠词描述,以突出其美丽而令人心旷神怡之处。
2. 增添节奏与韵律叠词的重复使用可以增添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重复的声音与节奏,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文章更具优美与铿锵之感。
我们可以使用“汩汩流水、叮叮当当”的叠词来描绘流水的声音,以增强读者对景物的感知与体验。
3. 增加语义层次与表达深度通过叠叠词的使用,可以在文章中增加语义的层次和表达的深度。
重复的语音和视觉效果,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思考并产生多重理解。
在描述一个人的失败经历时,我们可以反复使用“倾盆大雨、泪如雨下”的叠词来强调其悲痛和不幸,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起伏和坎坷的思考。
三、灵活运用重章之叠词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重章之叠词,使其成为文章的亮点和亮眼之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运用方式,供大家参考:1. 开篇引起读者兴趣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使用一个引人入胜的重章叠词,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以“征战千里、辗转反侧”来引起读者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兴趣,进而引领他们进入文章的主题与讨论。
重章叠句
2012-12-9
4.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重章叠句运用癿好,能让人赏心悦目, 过目难忘。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 写白话文癿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 敖。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 味,可以说是重章叠句运用癿典范。丌 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 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癿运用,为诗歌增 添了无穷癿魅力。
2012-12-9
苏阳癿与辑《贤良》中有一首《凤 凰》,“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 哥是那天上癿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 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癿树上。”四句 歌词,配上苏阳带有极其落魄气质癿 嗓音反复吟唱,很悲凉,当时就听得 我心都碎了。丌断重复癿形式,让人 想到歌词中那只围绕着牡丹f飞来飞 去找丌到方向癿凤凰,最后,我分丌 清那旋来旋去,旋去旋来癿,究竟是 音乐,是歌词,还是凤凰……只感到 凤凰癿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丌断回荡。
2012-12-9
《诗经原始》 在我国最古老癿 诗集《诗经》癿 作品中,常常采 用重章叠句癿形 式,即重复癿几 章间,意义和字 面都只有少量改 变,造成一唱三 叹癿效果。
2012-12-9
这是歌谣癿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 情癿抒发,在《国风》和《小雅》癿民 歌中使用最普遍,而在《颂》和《大 雅》,以及《小雅》癿政治诗中几乎没 有。丼一个《诗经》中典型癿例子,如 《周南· 芣芑》: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基于课后习题 设计有效作业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基于课后习题设计有效作业课后练习不仅提示了教学目标,而且提示了练习的操作步骤和教学形式,给予教师实施和创造的空间。
由此,我认为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设计出由浅入深,形式丰富,富有情趣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可以为学生减轻一点负担。
1.“叠加”语段,丰富内涵有些课文限于篇幅,留下了“空白”,让人遐想。
如《伯牙绝弦》一文中,只写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而课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更有内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于是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大河,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照样子再写几句。
“善Array哉,(),钟子期曰:2一。
,……3.水,给他()干净。
他们又给他()药,()绷带。
当我问那车夫为什么要光脚在路上跑,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伯父的脸上不再有那种()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读了这些语句,我感到爸爸和伯父()文章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多细致啊,请你也模仿这一段话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这道作业将动作、神态描写、语段感悟和写法迁移进行内容上的综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再现了生活的场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习题,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
关注课后习题,发挥其优势,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坚持实践下去。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是指在表达中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型,来达到强调和修辞的目的。
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本的意义。
下面列举一些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1.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他拍着桌子喊道。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突出强烈的感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说话人的情感。
2. “我跑啊跑,跑啊跑,终于到了终点。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3. “他是个大坏蛋,一个大大的坏蛋!”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加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否定态度,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立场。
4. “这是真的,真的,真的!”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强调某个事实的真实性,让读者更加信服。
5. “我爱你,爱你,爱你!”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突出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爱的力量。
6. “我要去,去,去!”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加强语言的冲击力,让读者更加感受到说话人的决心。
7. “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他!”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加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指认,让读者更加明确。
8. “我等了,等了,等了整整一个小时。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加强时间的感受,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等待的时间。
9. “他说,他说,他说他爱我。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突出某个人的话语,让读者更加关注说话人的话语。
10. “我想,我想,我想要你。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突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渴望,让读者更加感受到说话人的情感。
重章叠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加强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但是,在使用重章叠句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否则会使文章的表达效果适得其反。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22)重章叠句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22)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因此又叫重章叠唱。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在保持浓厚民歌特色的《国风》和接近《国风》的《小雅》中,普遍使用了这种重章叠唱的表达形式。
一、重章叠句的形式1.通篇重叠,各章对应地只换几个字。
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全篇三章(即段),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
每章(段)中的“坎坎伐檀兮”“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彼君子兮”四句是重复的,其余句子都是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2.隔章重叠,重首重尾。
如《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
三章结尾的句子都是“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完全相同地重复。
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开头句都是“翘翘错薪”(杂树丛生长得高)。
3.章首或章尾重叠,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重章叠句,又称“叠句”,是一种纯文字组织形式,它可以使文章充满活力,具有感染力,着重表现文章的情感和语气,饱含渲染力量。
重章叠句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重章叠句的特点
重章叠句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修辞手法,它被称为“叠句”,是指在一句话中将一个或几个重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使句子形成一种节奏,形成一种特殊的句式。
重章叠句的特点是反复地重复某一部分,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绪,使文章的气氛更加浓郁。
另外,重章叠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度。
二、重章叠句的作用
1、强调情感
重章叠句的反复使用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浓厚,强调某一种情感,比如对某人的爱护、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对某件事的歉意等。
这使得文章充满强烈的情感,从而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增强语气
重章叠句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语气,使文章充满激情和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强烈感情。
重章叠句的句子结构紧凑,又具有节奏感,能够让读者感到文章的发自内心,而不是平淡无奇。
3、表达情绪
重章叠句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能够表达作者的情绪,使文章更有渲染力量。
重章叠句的反复使用可以使文章的情绪更加强烈,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总结
重章叠句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文学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反复地重复某一部分,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它的作用包括:强调情感、增强语气、表达情绪。
重章叠句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充满活力,着重表现文章的情感和语气,饱含渲染力量。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节选片章段落,强化语文应用意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节选片章段落,强化语文应用意语文应用意识就是多读,多写,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应用之前还得先学习教材。
作为语文教材课文,每一篇都是范例,有时虽然重新组合归类于大同,但各自却又有小异之处,我们在选择时注意加以利用。
语文学习讲究学以致用!尤其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平时的阅读教学,语言赏析等,最终还是为能写作服务的。
这时我们便可进行创生,把多篇课文有目的地节取片断,作为范例,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比如初中七年级为起始阶段,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主,注重强化学生文体意识之余,为了强化训练“开篇点题”这一技巧,我先把不同主题单元的四篇现代文《我的老师》、《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重组成一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讨论文本的第一节有哪些特征。
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明确了要点:开篇点题,而且简明扼要。
接着又让学生到古诗文《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次北固山下》、《幼时记趣》中求证自己的发现。
最后让他们运用“开篇点题”这一技巧写一篇记叙文。
这一“认知--验证--实践”的过程创生,比老师只给一个范围或题目,以及相关要求,让学生作文的效果要好。
语文应用意识就是多读,多写,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应用之前还得先学习教材。
作为语文教材课文,每一篇都是范例,有时虽然重新组合归类于大同,但各自却又有小异之处,我们在选择时注意加以利用。
语文学习讲究学以致用!尤其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平时的阅读教学,语言赏析等,最终还是为能写作服务的。
这时我们便可进行创生,把多篇课文有目的地节取片断,作为范例,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比如初中七年级为起始阶段,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主,注重强化学生文体意识之余,为了强化训练“开篇点题”这一技巧,我先把不同主题单元的四篇现代文《我的老师》、《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重组成一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讨论文本的第一节有哪些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随笔
“重章叠句”不重复
重章叠句是《诗经》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许有人认为《诗经》“重章叠句”中出现的所谓“重复字”只是字不同,意义都相近或相同。
所以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课下注解简单解释为“某几个字”都是“某意思”,表示加深感情,如此而已。
我认为如果真的就是同义而已呢么用一个字即可,何必要用多个字那么费事。
既然用字不同,那么所表现的内容或情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这样才能深刻表达诗歌之美,古人智慧之高深。
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一课时就同学生细致赏析诗中“重章叠句”重点字的不同含义,从中真切体会《诗经》之美。
在《关雎》一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三句诗中“流”“采”“芼”三字在课下注解中都解释为“捞取,挑选”之义,我经过查阅资料后认为之所以采用不同的字是因为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的荇菜,采来的荇菜有不同的用途,故用字才不同,可见《诗经》用字精准。
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所知:荇菜为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可入药。
每年3~5月返青,5~10月开花并结果,9~10月果实成熟。
青草期达240天,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
嫩茎可
食用,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
保存方法是晒干贮存。
由此可见,采荇菜的时间长达6个多月。
可以想象姑娘在春季采摘的是新鲜的嫩荇菜,这时荇菜细嫩,随水摇摆,而“流”字本就有随水摇摆的意思。
荇菜没有铺满水面,捞取食用,味道鲜美;到了夏季,荇菜长势旺盛,铺满水面,“采”字本就还有茂盛众多之意。
这时采回家,嫩的仍可食用,也可作为饲料喂鸡鸭,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可以入药;到了秋季,荇菜开花结果,已经成熟,密密麻麻覆盖水面。
而“芼”字本意为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这些野菜或水草在祭祀时用来覆盖牲体,故有“覆盖”之意。
由此可见这是写成熟时期的荇菜,此时采摘可晒干入药。
这样分析可见,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用途的荇菜,用“流、采、芼”是有不同的深层含义,一概解释为“挑选,捞取”,岂不美感全无?采荇菜姑娘一年中勤劳不辍的劳动也会抹杀不少。
《蒹葭》一诗中的重章叠沓更多,我们也需细致分析一下。
诗中“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三句中的“苍苍、萋萋、采采”都是指植物茂盛众多的样子,可是侧重点不同。
“苍苍”侧重于颜色为青白色;“萋萋”侧
重于植物长势旺;“采采”侧重于植物成熟的状态,有采了又采的意思。
正因为成熟才会多次采摘。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三句中“长”指“远而难至”,“跻”指“陡险难至”,“右”指“迂回难至”,反复渲染路途艰险,表现主人公执着追求的精神。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是时间的推移,描写由固体的白霜逐渐在太阳下融化的过程,象征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三句表明地点的转换。
“方”指岸边,“湄”指水草交际之处,“涘”指厓也,边际之意,侧重于山石高地陡立的一面。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中的“央、坻、沚”强调水中之地面积的大小不同。
“水中央”的小岛相当于“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这样看来字字珠玑,不可替代。
地点的转换表明伊人移动速度快,让人苦苦追寻而不可及。
想象一下,在凝露成霜的深秋的早晨,一位姑娘早早起来去采集蒹葭(芦苇),她心灵手巧,干活麻利,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这样勤劳的姑娘当然值得男子爱慕而执著追求。
须知芦苇起初虽苍苍然而未堪家用,经过霜打后坚实柔韧,可以用来包粽子,编席子等,可作为家庭用具也可售卖
赚钱。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原因了。
由此看来,《诗经》字斟句酌,简约而不简单。
这样美的诗,只是简单地讲某几个字是同义的或近义的,一语带过,岂不是“美”没了?我们要把“美”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更加认真的勤奋的备课和充实自己,须知勤奋的老师是美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