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跟学生简要介绍丢丢铜仔音乐,包括其特点、来源和意义。

2. 播放一段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音乐活动(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并指导学生一起唱歌。

可以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的经典歌曲,如《丢丢铜仔欢乐多》。

2.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活力。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唱、合唱和伴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创作活动(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丢丢铜仔风格的音乐。

2.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运用这些乐器。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个别进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和讨论(1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丢丢铜仔音乐对于台湾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丢丢铜仔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源和活动。

3.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如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丢丢铜仔音乐作品,或者参加相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和合作。

2. 收集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并评估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音乐专家或丢丢铜仔音乐的从业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音乐。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二)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

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三)新歌学唱《丢丢铜仔》:
1、听赏《丢丢铜仔》。

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

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

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歌曲的完整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四)探究: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仔》,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丢丢铜仔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丢丢铜仔的故事及其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复述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图片、PPT、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丢丢铜仔的图片,引入话题,学生进行简单讨论。

教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请问你们对这张图片有什么了解?学生:这是一个小孩子在家里玩耍。

教师:对,这是一个小孩子。

你们觉得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学生:好孩子。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学生:因为他看起来很乖巧。

教师:好的,他确实是一个好孩子,名字叫丢丢铜仔。

2. 阅读故事(20分钟)教师将丢丢铜仔的故事展示在PPT上,逐段进行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现在我将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丢丢铜仔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听。

(丢丢铜仔的故事内容略)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丢丢铜仔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他能够主动地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的。

3. 反复阅读故事(25分钟)教师反复阅读故事的每个部分,并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每个细节。

教师: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并思考这个故事,在故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丢丢铜仔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他能够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的。

教师:很好,你们对故事的理解很到位。

那么,你们觉得丢丢铜仔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呢?学生:他懂事、孝顺、勤劳。

教师:非常正确,丢丢铜仔的行为确实有很多优点。

4. 引导学生思考(2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丢丢铜仔作为好孩子,他能够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懂事和关心他人。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是铜仔。

这个孩子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兼有捣蛋与天真活泼的优点。

他经常捉弄一些大人,有时还会故意“作弄”大人,让大人也被他搞得很烦躁。

第二组是皮皮。

皮皮这个人物也是三个孩子中最调皮和最顽皮的一个,常常让其他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理解铜仔和皮皮丢丢丢的行为,体会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2、知识目标:了解《丢丢铜仔》记叙了发生在铜仔身上的一些事情。

在读文本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矛盾是正常的,而产生矛盾后应该采取正确而明智的处理方法。

在学习文本中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矛盾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遇到小矛盾首先要解决小矛盾是解决不了小矛盾的。

3-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态度,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学会用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来解决小矛盾的方法。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从而体会爱的力量。

通过学生读书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朗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课文。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朗读课文。

4、学生自己来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的美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感情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5、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体会作者的文笔手法,提高分析能力。

7、提高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难点一: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理解丢丢铜仔这个故事?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够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3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3 湘教版

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能根据过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诙谐活泼的旋律和方言的魅力,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2学情分析增强各地民歌的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1、热身运动播放《青春舞曲》,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2、看图思考提问: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活动2【讲授】新歌学唱1、歌曲介绍《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着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修建起了与台北想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2、辨别歌词中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火车行到衣都啊莫呀衣都丢,哎哟磅孔内,磅孔的水衣都丢丢,铜仔衣都啊莫呀衣都丢仔衣都滴落来。

”主体部分:衬词部分:注:“磅孔:火车隧道” “丢丢:水滴落的声音”3、学念歌词采用直接模仿法,学习客家方言读歌词。

特点:读字唱字时带点鼻音,嘴巴发音尽量“圆”。

重点:“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a”第二声,“磅孔内”发音“pang ka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

< >1、乐理小常识:1=bB2/42、视读旋律谱,注意主要节奏型四分音符二八节奏型八十六小附点3、学唱简谱练习注意:音准、发声、轻声读唱4、学唱歌曲5、二部轮唱第一步:练习第二部分的结尾句第二步: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活动3【活动】师生合作1、场景设计:“一辆火车向前行驶,”双手握紧拳作抓火车方向盘状,模仿开火车的律动。

音乐课说课__《丢丢铜仔》

音乐课说课__《丢丢铜仔》

二、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丢丢铜仔》, 感受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体会宜兰人 民迎接火车到来的欢快心情。
知识与技能: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 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 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融合本歌 的背景音响材料为歌曲伴奏。
(1)聆听火车声音片段
(2)模拟火车声音节奏
设计“火车向前行驶”的场景,模拟开火车
的律动。 3
节奏:XXXX
XX XX
克特克特

律动:分小组自由设计律动动作。
(3)播放《丢丢铜仔》音乐,全班一起模拟
火车的节奏律动,为歌曲伴奏。
(四)歌曲教学,分析处理
1、带着问题欣赏《丢丢铜仔》的视频。 问题一: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那一种? 问题二:找出歌曲中的最长的衬词?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纠正演 唱欠佳的地方。
7、二部合唱——轮唱练习 游戏:鹦鹉学舌 以鹦鹉学舌的游戏形式学习轮唱,师唱 一句生唱一句,第二遍生唱一句师唱一句, 这一遍师按轮唱的形式跟着学生唱,让学 生说说刚刚老师唱的跟“鹦鹉学舌”有何 区别,师以总结的形式介绍轮唱这一演唱 形式,之后分组合作练习轮唱。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师一起玩《丢手绢》游戏,引出课题《丢 丢铜仔》。
欣赏宜兰的风景图片,同时聆听管乐版 《丢丢铜仔》
(二)背景介绍,辅助理解
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并出示 地图让学生了解宜兰位于台湾的 地理位置及宜兰的风土人情,帮 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5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结合歌曲的背景引出火车声音节奏的模拟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音乐《丢丢铜仔》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学习对丢丢铜仔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的和认识,体验课程的情境,并有感情的朗诵。

2、利用图片让幼儿理解丢丢铜仔故事内容,通过这一堂课程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

3、从丢丢铜仔这堂课的讲解中,引导幼儿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幼儿识字、语言表达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知道课程所传达的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教学CD、幼儿用书、教学卡片和教学视频、教学手工艺品、幼儿认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好奇,请幼儿积极表达之前对丢丢铜仔的理解2、故事导入:“小朋友之前了解过丢丢铜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丢丢铜仔的故事。

”《丢丢铜仔》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丢丢铜仔》里你说了什么,为什么?3、根据丢丢铜仔里面涉及的内容逐一讲解,对课程提到的重点内容做详解。

4、结合丢丢铜仔作出模仿的类似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创作故事,编排动作。

6、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讲解练习,并在幼儿讲解、述说的过程拍手鼓励。

7、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了解到的知识,并要求幼儿通过所学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再次创编。

四、教学的互动1、教师作出关于丢丢铜仔的相关动作,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通过课程丢丢铜仔给我们的启发。

3、引导幼儿根据丢丢铜仔的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勇于表达自我的想法,动作。

(1)身体表达—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2)生活表演—地板、桌子、等物体为借助物表演。

4、结合丢丢铜仔的课程内容,让幼儿进行相关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1、教师在给幼儿教学丢丢铜仔的过程中,幼儿能很好地配好老师的教学教学内容进行完成。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关于丢丢铜仔的故事,课后幼儿能从中将所学习理解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表达出来。

3、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获得的知识和思考。

4、教师在课程开始多种媒介相结合,展示了《丢丢铜仔》相关的视频,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对课程的梗概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配合动作始终让幼儿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不断磨练。

初中音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2.表现创作:学生通过演唱、二声部轮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等活动创新表演歌曲,提升表演能力与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
3.文化理解: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演唱中闽南语的运用感受浓郁的台湾民谣特色。
重难点设计
重点:运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模仿火车律动的背景音响材料,融入二声部轮唱歌曲。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全面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曲尝试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在点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反思总结
在这样有音乐氛围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良好,全员参与性强,课堂也比以往丰富了许多,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音乐能力也有了加强,增强了音乐中美育的作用,还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热爱。
设计意图:课前培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科班长学科小组长的责任意识
2、导入——模仿秀
(1)火车行驶车轮的声音
(2)火车鸣笛的声音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在刚刚的模仿秀中我们通过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过车行驶的场景,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台湾童谣《丢丢铜仔》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歌唱了火车行驶中的哪些场景呢?
组员甲
表演家
负责主演(舞蹈、表演等)展示中支撑起整个组的整体演出效果
组员乙
节奏大师
负责创编节奏配合演出
组员丙
歌唱家
主唱,带领组员展示演唱本节课学习的歌曲
结合歌词认真聆听歌曲,并谈谈歌曲变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穿过隧道、隧道顶水滴滴落下来的欢快景象。
找出歌曲中的衬词:
“的水”发“ai zui”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丢丢铜仔,并了解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2. 能够理解并模仿丢丢铜仔的动作和表情;3. 能够通过与丢丢铜仔的互动增强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丢丢铜仔的形象和故事材料;2. 合适的教学空间;3. 音乐设备。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丢丢铜仔1. 教师出示丢丢铜仔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关于丢丢铜仔的问题。

活动二:模仿丢丢铜仔的动作和表情1. 教师示范丢丢铜仔的特点动作和表情,如跳跃、摇头、摇尾巴等。

2. 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注意适当使用音乐或节奏感强的语言指导学生。

活动三:丢丢铜仔猜谜游戏1. 将丢丢铜仔的形象分成不同的部分,制作成拼图或卡片。

2. 将拼图或卡片混合放置,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找出正确的部分,组成完整的丢丢铜仔形象。

活动四:与丢丢铜仔互动1. 在教室或户外的合适位置,安排一个丢丢铜仔站立的区域,并在区域中放置几个目标点。

2.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扮演丢丢铜仔,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指导丢丢铜仔完成动作和走向目标点。

3. 设定一定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能够帮助丢丢铜仔完成任务最快。

活动五:丢丢铜仔的创作1. 鼓励学生动手创造自己的丢丢铜仔形象,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纸板、彩纸等。

2. 让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丢丢铜仔上表达个人特点和情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品等。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创作等形式,进一步认识和表达丢丢铜仔的故事和个性。

可以让学生用丢丢铜仔的视角,创作小故事或漫画,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5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5 湘教版

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丢丢铜仔》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感情,体验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创编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歌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感受《丢丢铜仔》的方言魅力,能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并能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偏爱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上的歌曲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死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3重点难点能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轻松地演唱歌曲《丢丢铜仔》学习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能够与小组合作展示歌曲。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兴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名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鲍元恺,他曾经多次到台湾采风,并收集整理了台湾的民谣,创作了非常好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丢丢铜仔》(播放音乐,并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生:火车汽笛声2.模仿:a.模仿车轮转动的声音(克特克特)b.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呜)学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练习之后随音乐加入动作进行练习,不仅熟悉了歌曲,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这首歌曲呢,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

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现在咱们一起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丢丢铜仔》:1.念歌词2.随音乐学唱歌曲3.处理歌曲(1)下滑音的演唱(可以运用蹲的感觉)(2)歌曲的演唱情绪处理歌曲过程中老师要师范,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解释,让学生完全理解歌曲的内涵。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丢丢铜仔音乐中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学习演奏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4. 分组合作,进行丢丢铜仔音乐的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铜鼓、大锣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体验演奏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合奏,感受丢丢铜仔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步:学习基本节奏和旋律(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他们跟随节拍进行口头模仿。

2. 利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组进行小合唱,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带领,演唱丢丢铜仔音乐的歌曲。

第四步:分组合作表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进行表演。

2. 指导学生设计表演内容,包括舞蹈动作、乐器演奏和歌唱等。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丢丢铜仔音乐的认识和体验。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展示学生表演的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时的参与度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合唱和表演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会,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视野。

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丢丢铜仔》【教材分析】《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中央民族乐团—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教学目标】(一)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

(二)通过欣赏、聆听,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聆听等方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教学难点】能够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教学准备】音乐光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师:《一只鸟仔》、《摇船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等,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一只鸟仔》生随音乐演唱《一只鸟仔》师:《一只鸟仔》是台湾的民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台湾,去听一听台湾的歌曲《丢丢铜仔》。

二、欣赏歌曲(一)初次欣赏,感受歌曲情绪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是的速度和节奏是怎样的?(二)再次聆听师:这首乐曲的旋律和哪一首歌曲相似?(三)三听乐曲师:这首乐曲的主奏乐曲是什么?师:二胡的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四)介绍乐曲背景《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

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

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5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5 湘教版

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欣赏、演唱等方式,感受《丢丢铜仔》这首台湾民歌的特色。

2、能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会歌唱的乐趣。

3、为《丢丢铜仔》创编情景剧。

深刻感悟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为之创作情景剧。

3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台湾图片,感受台湾风情二、新课教学学习台湾民歌《丢丢铜仔》1、欣赏(播放“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30周年晚会中表演唱的《丢丢铜仔》”)提出问题:说说听后的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2、了解《丢丢铜仔》的背景3、学唱《丢丢铜仔》a.师范唱b.歌曲歌词的掌握——了解歌词大意,注意闽南语的衬词。

C.随老师逐句学唱注意下滑音的演唱与四二拍的强弱规律d.加入领唱,齐唱(师生合作)(二)二声部合唱1、轮唱,分声部练习2、完整演唱歌曲——丰富演唱形式,加入领唱、齐唱、轮唱。

三、拓展——情景演唱《丢丢铜仔》1、模仿火车的声音(火车发动、汽笛)2、模仿下雨的声音3、情景表现歌曲:一辆火车从远处慢慢地向我们行驶过来,小雨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伴着雷声。

突然雨过天晴,阳光明媚,一道美丽的彩虹高高挂起。

火车穿过隧道,水珠滴落在轨道上、火车上。

(演唱歌曲)火车走远了······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情景展现中表现很棒,将《丢丢铜仔》这首歌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希望同学课后多收集一些民歌,拿出来唱唱。

请同学们提前预习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民歌。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1、演唱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1、演唱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
学习目标:
1.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韵味
2.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完整演唱歌曲《丢丢铜仔》。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尝试练习(P32 学生看书学习。


1.丢丢铜仔这首歌曲是()民歌,由()编曲拍号是()
2.了解丢丢铜仔的创作背景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

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火车行到衣都啊莫呀衣都丢,哎呦磅孔内,
磅孔的水衣都丢丢,铜仔衣都啊莫呀衣都丢仔衣都滴落来。

“磅孔”(火车隧道)和“丢丢”(水滴落的声音)
“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giang”第四声;“磅孔内”发音“pang ko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

“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

3.轮唱是由()、()或()声部演唱同一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二)合作探究
1.《丢丢铜仔》歌曲情绪?
2.学唱《丢丢铜仔》
3.《丢丢铜仔》合作演唱、轮唱练习(三)扩展延伸
分组创编、合作表演
(四)检测反思
课后多听民族歌曲。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案湘艺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案湘艺版

教学目标: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 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青春舞曲》,带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

二、歌曲背景素材的准备——火车律动节奏的即兴创编。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一起伴着《青春舞曲》,做了一个小小的热身,同学们的节奏感很强。

有一样东西在运动时,也能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声音,你们听听是什么……(教师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声:啨呤哐嘡 )。

老师刚才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节奏是:(板书: XX XX )你能用其他的声势节奏模仿吗?2、启发学生:用各种合适的声势节奏表现车轮滚滚的声音,并板书下来。

例如:X.X X.X;XXX X XXX X ;X X. X X. ......三、民歌《丢丢铜仔》的学习——律动法欣赏,听唱法和模唱法学歌1、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为教师范唱伴奏。

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

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

提示:伴奏的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

同时注意听老师在唱什么。

2、介绍歌曲:《丢丢铜》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用竖笛吹奏歌曲,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交流﹑讨论如何更好的将歌曲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演奏和演唱歌曲理解艺术与环境﹑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

2教学理念以人﹑自然﹑社会事物﹑文化的互动为主题,结合听觉艺术﹑演唱艺术﹑演奏艺术,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情景,并用艺术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3重点难点共同合作学习体会﹑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并提问第一组图片:铜钱落地和山洞里的水滴落地提问:请同学模仿这组图片中两种物体落地的声音第二组图片:将木材捆绑成木排顺流而下和火车运送木材经过隧道提问: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何感想?导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两组图片的具体含义和意境,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相似,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

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

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

知道是什么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活动2【讲授】二、学唱歌曲《丢丢铜仔》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曲,歌曲的结构形式为小二段式,第一段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加入了虚字衬句。

首先请同学们跟着音响哼唱一遍旋律,然后再用竖笛将旋律吹奏出来。

(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歌曲旋律,培养自学能力。

)1﹑出示歌谱,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随音响哼唱旋律,熟悉歌谱。

2﹑学生练习竖笛吹奏,第一遍学生做指法练习并唱旋律,统一在句尾换气,注意节奏。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3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3 湘教版

丢丢铜仔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能用清脆的、甜美、略带俏皮可爱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律动活动并用背景材料进行合唱,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民族的兴趣。

2
3
4
5
活动2【讲授】新课
活动3【活动】活动
活动4【讲授】拓展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活动6【讲授】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学生对民歌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并能用甜美充满韵律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学生能默契的进行背景材料的配合演唱,本节课力图用形象生动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下掌握民歌。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演唱《丢丢铜仔》
二、教科书分析
本节课出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 泥土的歌。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歌曲的演唱,教科书选择了根据台湾名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二部合唱。

这首改编后的二部合唱,要求学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表现出欢快热闹的情境,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并品味台湾民间小调的风格韵律。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了解,182班学生思维活跃,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因为农村中学缺少专业的音乐老师,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偏爱流行音乐,所以课堂气氛不能很死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多互动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火车律动的背景音响材料积极创编相对应的声势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衬词与滑音的练习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丢丢铜仔这首歌曲的轻快热闹的情绪和台湾方言的音韵魅力,激发学生对我们国家传统民歌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演唱《丢丢铜仔》。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案、课件
板书:丢丢铜仔台湾民歌三连音四分
课后反思:这个班的学生音乐基础不太好,在三连音问好可能有点难度,在演唱技能上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然后在轮唱部分花的时间可能比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丢丢铜仔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过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诙谐活泼的旋律和方言的魅力,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2学情分析
增强各地民歌的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1、热身运动播放《青春舞曲》,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
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
2、看图思考
提问: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
活动2【讲授】新歌学唱
1、歌曲介绍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着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修建起了与台北想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2、辨别歌词中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
“火车行到衣都啊莫呀衣都丢,哎哟磅孔内,磅孔的水衣都丢丢,铜仔衣都啊莫呀衣都丢仔衣都滴落来。


主体部分:
衬词部分:
注:“磅孔:火车隧道” “丢丢:水滴落的声音”
3、学念歌词
采用直接模仿法,学习客家方言读歌词。

特点:读字唱字时带点鼻音,嘴巴发音尽量“圆”。

重点:“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a”第二声,“磅孔内"发音“pang ka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

〈 >
1、乐理小常识:1=bB
2/4
2、视读旋律谱,注意主要节奏型
四分音符二八节奏型
八十六小附点
3、学唱简谱练习
注意:音准、发声、轻声读唱
4、学唱歌曲
5、二部轮唱
第一步:练习第二部分的结尾句
第二步: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活动3【活动】师生合作
1、场景设计:“一辆火车向前行驶,"双手握紧拳作抓火车方向盘状,模仿开火车的律动.
2、结合背景音响素材练习
3、声势节奏伴奏
分组探讨,设计一个火车由“远—近—远”行驶的场景模仿火车由远及近,穿过隧道,渐行渐远的声响效果,并以“领-唱”的方式将歌曲完整的体现.
活动4【练习】探索发现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仔》
提问:探讨两种演唱风格各有什么样的异同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