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第一卷客观题部分一、单选。

(1′×15=15′)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就是()A、581B、587C、589D、618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戍守的就是()A、李纲B、岳飞C、韩世忠D、宗泽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就是()A、李辅国B、高力士C、程元振D、鱼朝恩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就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御史台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A、土木之变B、夺门之变C、庚戌之变D、大礼仪之争6、清雍正帝实行全国的经济政策就是()A、两税法B、诸色户计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7、金扶植谁创建了伪齐政权()A、刘豫B、张邦昌C、石敬瑭D、蔡京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就是()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A、西夏庆历和议B、辽澶渊之盟C、金绍兴和议D、金隆兴和议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A、永乐B、宣德C、正统D弘治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宣政院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A、沙勿略B、马可波罗C、利玛窦D马戛尔尼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B、固山C、甲喇D、谋克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A、永乐B、康熙C、雍正D、乾隆二、填空。

(1′×20=20′)1、隋朝的东都就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3、____________的失利,使得北宋死守内虚外统治者方针的构成。

4、元朝法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靖难之役的时间就是______________。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什么?A.规律B.道德C.理念D.自然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A.孔子C.庄子D.韩非子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5、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大师”?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王阳明6、“五行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B.孔子C.庄子D.邹衍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所包含的内容?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8、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指什么?A.万物的本原B.宇宙的中心C.天地万物发展的总规律D.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9、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晚的一部重要著作?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荀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一年级数学入学考试试题一、我会填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3,(),(),(),1,2,3,4,5。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2个苹果重500()。

3、我会算。

4+()=10-()二、我会选。

1、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17B. 19C. 28D. 342、下列哪个图形是三角形?()A. B. C. D.三、我会判断。

1、一个苹果重100千克。

()2、9+8=17()3、下列哪个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华有6个气球,小红有4个气球。

小华给小红几个气球,他们两人的气球一样多?2、补充问题:我们班有男生36人,女生48人。

中哲史练习试题答案

中哲史练习试题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如果有自己总结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符合教材基本观点,也算正确)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种观点属于二程( A )A.天即理B.理先气后C.理本气末D、心即理E、理依于气2、王夫之提出:( D )A.“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王安石B.“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张载D.“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3、张载提出:( C )A.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

”B.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 “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D. “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4、朱熹提出:( B )A.“道有体有用。

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

”王安石B.“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朱熹C.“形,谓已成形质。

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D.“统此一物,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则谓之器,无非一阴一阳之和而成。

尽器,则道在其中矣。

”5、魏晋时期的“三玄”是(CDE )A.《鬼谷子》B.《列子》C.《老子》D.《庄子》E.《周易》二、名词解释1、名实之辩:名,指名称、形式,实,指内容。

最早产生于先秦。

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

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2、性善说: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

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孟子所谓的“性善”,当然不仅是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且进一步指人人皆有向善的内在能动的主体性。

3、三表法: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的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决定取舍。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经过变质和扩大而成。

所谓宗法制,其实就是以血亲的名义而建立起来的官爵制度,一个按着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所分配出来的“敬宗”方式及其现象。

2、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

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3、形而上: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对称。

形而上是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形而下是物质方面的微观范畴。

4、人伦: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6崇本举末:王弼提出的“崇本举末”他主张以“崇本息本”、“崇本举末”、“守母存子”,来处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

具体来说,一是“因道立教”,即根据自然无为之则制定名分、设置名教,亦即名教以自然为本,而不可以舍本逐末、“离道执教”;二是“越教归道”,即由有反无、由末归本,复归于自然之道,以解现实中所出现的名教之弊;三是“即道全教”,即遵循自然规则,而不执着于名教,以全名教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

7、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

始见于《礼记》。

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

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哲习题——精选推荐

中哲习题——精选推荐

中哲习题第⼀、⼆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少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后⾯。

)1、下⾯哪些是标志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分期的概念()A、诸⼦学B、经学C、⽞学D、理学E、⼼学2、代表墨⼦思想的主要观点是()A、爱B、兼爱C、仁义D、天⼈相分E、⽆为⽽⽆不为3、代表孔⼦思想价值的主要观点是()A、孔颜乐处B、君⼦⼈格C、仁爱精神D、内圣外王E、天⼈合⼀4、⽼⼦“道”为本源的宇宙论主要体现在()A、⽆形⽆象B、实存性C、创⽣过程D、知⼈善任E、取代天命、⿁神5、从思维形式来看,中国哲学是本体论与()⾼度⼀致的哲学,⼆者基本上没有严格分开。

A、宗教学B、伦理学C、社会学D、历史学6、中国哲学研究的宇宙间最基本、最根本的关系是()关系。

A、阴阳7、荀⼦⼈性论的基本观点是()A、⽆善⽆恶B、可善可恶C、化性起伪D、性三品论⼆、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的判断打√或打×。

)1、⽼⼦思想的核⼼是仁爱学说。

()2、荀⼦提出了制天命⽽⽤之的思想。

()3、墨⼦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4、《易传》的主要内容就是象、数、辞。

()5、孔⼦思想的核⼼是天道观。

()6、庄⼦提出了“⽆待”的⾃由观思想。

()7、孟⼦提出了“仁政”的政治观念。

()8、韩⾮提出了法、术、势的思想。

()三、名词解释1、道2、性善论3、⽓4、性恶论5、天⾏有常6、仁四、简答题1、墨⼦的三表法是什么?2、⽼⼦的“道法⾃然”是什么?3、《周易》中的元、亨、利、贞。

五、论述题1、试论中国传统宇宙论有哪些特点?2、关于天的看法,儒道两家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少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后⾯。

)1、ABCD2、B6、D7、C⼆、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的判断打√或打×。

)1、(×)2、(√)3、(√)4、(×)5、(×)6、(√)7、(√)8、(√)三、名词解释1、道,⽼⼦提出的哲学范畴。

中国哲学史题目

中国哲学史题目

中国哲学史题目
以下是一些中国哲学史的题目:
1.《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观点上有何不同?
3. 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指的是什么?
4.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意思?
5.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6. 论述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7. 中国哲学史上的“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发生的?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
8. 对于人类命运与社会进步问题,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看法?
9.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 中国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老子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B. 自由C. 知识D. 审美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B. 个人发展C. 祭祀仪式D. 自然和谐二、判断题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和演进。

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中国哲学史习题练习02

中国哲学史习题练习02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本心(孟子)。

2、虚壹而静。

3、《黄帝四经》。

4、自性(佛教哲学)。

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通为一。

3、白马非马。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一本而万殊。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析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2、简析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3、简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陆九渊的人生修养论。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本心(孟子)。

孟子将“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视为人的“本心”,它是一种天赋的善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5分)2、虚壹而静。

所谓“虚”,是指不以已有的知识妨碍接受新的知识,“壹”是指不因为对另一些事物有认识而妨碍专心地认识某一事物;“静”是指不让各种梦幻或空想来扰乱认识。

荀子认为,做到“虚壹而静”,可以使人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

(5分)3、《黄帝四经》。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帛书,这四篇就是史书所说的《黄帝四经》。

它在哲学体系上基本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5分)4、自性(佛教哲学)。

自性是梵语的意译,指一切事物各自具有的体性或体相。

在佛教哲学中,自性一词含义非常广泛,它既指每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差别性,又指一切事物的真正性质,即觉悟者所现证的超言绝相的空性。

(5分)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老子的主张。

“一”、“二”、“三”是形容“道创生万物的历程。

“一”是指混沌未分之气,“二”是指分化了的阴阳二气,“三”是指阴阳二气结合所成的和气。

万物就是由“道”一层层地从无形质到有形质的落实、下贯而成的。

(6分)2、道通为一。

这是庄子的主张。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一、填空
1.吕不韦生活在~。

(春秋、战国、汉代、明代)
2.静为躁君是~的用语。

(黄帝、老子、庄子、告子)
3.孙武为~人物。

(佛教、道教、兵家、玄学)
4.爱无差等是~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家、法家、墨家、名家)
5.戴震是~的重要代表人物。

(汉代哲学、宋代哲学、明代哲学、清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1.孝悌
2.道统
3.北宋五子
4.一念三千
三、简答题
1.简答黄老之术。

2.简答濂洛关闽之学。

3.简释因果报应说。

4.简答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5.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表达怎样的思想。

6.韩愈道统观。

四、论述题
1.你怎么理解中国哲学史上的儒、佛、道三教关系?
2.何谓理学?理学之特点。

3.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4.朱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地位。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一、填空1、《老子》又叫做《______》.答案:道德经2、孔子,名____,字_____。

答案:丘,仲尼3、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等六部中国上古经典。

答案:诗、尚、礼、乐、易、春秋4、四书指《___》、《___》、《___》、《___》等四部儒家经典。

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概括的六大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道、墨、法、名、阴阳:6、八卦是乾、___、震、___、离、___、兑、___。

答案:坤、艮、坎、巽7、董仲舒哲学的宗旨是:答案:“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8、王充《论衡》一书的宗旨是______。

答案:疾虚妄。

10、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答案:《明夷待访录》11、孟子的四端说中,仁之端是___________。

答案:恻隐之心12、三纲领八条目是对先秦儒家修养理论的概括,其中三纲领指:_____、_____、_____;八条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佛教华严宗的四法界指:_____、_____、_____ 。

答案: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14、唐代禅宗最著名的禅师是____。

答案:慧能。

15、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二、名词解释1、和实生物2、道法自然3、无待4、名教与自然5、明心见性6、慎独7、仁者以通为第一义8、俱分进化论答案略三、指出下列哲学思想和哲学典故的出处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特点)。

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4、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5、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6、古代神话思维与易学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表现何在?7、神话传说对与后来的那家学说关系更紧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绝地天通。

9、殷周之际发生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10、西周与殷商相比,在观念形态上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在《尚书》与《易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观念的变化对于中国哲学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1、以德配天。

12、六府三事。

13、《国语·周语上》反映出的西周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4、《史伯论五材》和《晏婴论和同》中的“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5、《礼记》。

16、《洪范》。

17、《尚书》。

18、《易经》。

19、八卦。

20、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1、“《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22、试探《周易》基本原理对于现实社会管理与生活的意义。

23、你学习了《周易》之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24、五行。

25、贏缩转化。

26、天道远,人道迩。

27、伯阳父论地震。

28、物生有两。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是怎样体现孔子的哲学思想的?30、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1、有人说“儒家是一种宗教”。

你的看法如何?32、如何认识先秦儒家“仁”的精神?33、孔子“仁道”观与“德政”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4、六经。

35、诸子百家。

36、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可以作怎样的哲学阐释。

这一思想有什么现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1、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初学历史者,最急迫是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2、有一种观点认为政书体史籍起源于三礼,即《仪礼》、《》和《周礼》。

3、《隋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

4、( )是中华民族凝聚结合的核心和主体。

5、西藏三大地区流行的一种圆圈舞是()。

6、()主要分布今贵州省黄平县以西至云南省东部及与广西西部连接地带。

7、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是上法《_________》的。

8、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将《__________》列为“政书类”之首。

9、元朝在藏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名为()或()。

10、匈奴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11、东北地区最早和中原地区交往的民族是()。

12、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民族乌蛮和白蛮分别建立了()国和()国。

13、《晋书》中《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和《王羲之》的" "唐太宗撰写的,故《晋书》又名为。

14、《南史》和《北史》均为唐_________所撰。

15、_________所撰的《贞观政要》,专谈唐太宗贞观时的政治,全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即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和。

24、【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___________,以仁为___________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___________,主张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___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___________”,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25、【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___________不等于___________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___________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___________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___________,反对把天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合理的因素。

26.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1915年9月,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8.1926年上半年,蒋介石先后制造的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两起阴谋事件是______和________。

29.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_________,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30.1941年_________的成立,反映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日益孤立。

31.1945年9月,中共中央面对战后初期复杂严重的政治、军事形势,确定了“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3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_大会。

33.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是在党的______全会上。

二、名词解释1、四夷2、行国制度3、仪同三司4、隐太子5、回族6、八旗制度7、曲笔8、实录9、唐卡10、王夫之11. 甲骨文12. 张骞通西域13.流求14.《史通》15.改土归流16.《南京条约》17.“八•七”会议18.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19、知行合一:20、经世致用:21、五行:22、阴阳:23、性恶论: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民族史的分期2、简述两汉时期为加强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采取的措施。

3、运用《晋书》“牛弘传”的资料,谈古代中国图书的得失与治乱的关系?4、从《资治通鉴》不记载屈原等文人谈司马光撰史的宗旨?5、简述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分布。

6.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7. 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8. 简述隋朝的府兵制9.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1、孟子“四端”学说:12、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答案一、填空题1、三国志2、礼记3、史4、华夏/汉民族5、锅庄6、夜郎7、春秋8、通典9、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10、单于庭11、肃慎12、南诏、大理13、论赞、御撰14、李延寿15、吴兢、忠贤之诤议16、丝绸之路17.周公旦武庚周公 18.灵渠珠江长江19.甘英大秦波斯湾 20.陶渊明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21.飞钱便换 22.史通通典23.广州广州明州市舶司24、道德原则核心爱人相互亲爱忠恕政治之中仁政绝仁弃义仁义礼智信25、天人合一天人等同人是自然同样的本质和谐相互割裂相互对立26.《辛丑条约》27.陈独秀青年28.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29.党对军队的领导30.中国民主政团同盟31.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33.十一届三中二、名词解释1、四夷:西周已有“四夷”的名称,是指“四方之夷”。

是中原诸夏以夷、蛮、戎、狄配东、南、西、北四方,而与华夏居中构成五方,共称“天下”和“四海之内”的一种按地理方位的分类方法。

2、行国制度:“行国”之名始见于《史记·大宛传》。

所谓行国,就是“随畜移徙”,“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主要人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

匈奴国家大约形成于公元3世纪,最高权力机构为单于庭。

单于庭或随人畜,或因战争时有迁徙,这是行国制度的特点之一。

3、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

指非三公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汉朝只有三公可以开府,魏晋后,将军开府设置官属者就称为开府仪同三司。

4、隐太子:史称唐高祖李渊之长子李建成为隐太子。

因其被立为太子,玄武门之变时被其弟李世民杀死,追封为息王,谥隐,故史称之。

5、回族:是以元代回回为核心,在中国土地上形成的民族。

元以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大食、波期及东南亚的穆斯林商人定居于中国,他们也是回族人民的一部分;而主要来源是元代从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到中国内地的人们,经元代至明代又不断涵代吸收一些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汉人、党项人等,从而形成中国的一个民族,称为回族。

6、八旗制度:努尔哈齐创立。

分别以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为标帜,故八固山又称“八旗”。

八旗是军事、政治、经济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特点是兵民不分,“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努尔哈奇用这种制度将女真人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战斗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打破了氏族部落血缘和狭隘的地域关系得局限,为满足共同体的形成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7、曲笔:刘知已在《史通》中提出的。

他认为古代史官记载历史有“直书”和“曲笔”两种笔法。

曲笔指写史,毁誉失实,迎合权势者或出于某种目的。

他提出要“惩革”。

8、实录:史书中的一种,始于唐代延续的到清。

每当新君即位,都要命史官概据先君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书篡修先君的“实录”。

9、10答案略11.商代的文字。

现在已发现的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又因内容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12.西汉武帝时,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及其副使先后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把这些国家的情况介绍到国内,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13.隋朝时称今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先后派朱宽、陈棱、张镇周等到流求。

从此,流求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

14.我国第一部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专著。

唐代杰出史学家刘知几撰。

该书对过去的史书从体例、史料、文字到人物评价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批判,强调直笔,认为史学家须兼才、学、识三长。

该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5.明清时代在少数民族废除世袭土司,改为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元、明、清时,在云贵、两广地区推行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的土司治理地方的制度。

明政府在平定一些地区的土司叛乱后,把土司废掉,改为“流官”,称为“改土归流”。

清雍正时,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改土归流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同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由于土司的反抗以及封建官吏的粗暴蛮横,也出现过流血事件。

16.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商定……等。

《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和组织秋收起义,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8.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

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20、【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

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

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

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21、【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

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2、【阴阳】本义为日照的向背。

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

后来用以指气和事物所包含的对立因素。

23、【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1)中国民族的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