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行》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行》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山行》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有节奏、充满感情的诵读《山行》,理解“坐”的意思。

2、感受秋日山林的美景,在脑中勾勒出山林秋景图,并用自己的话作介绍。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感受秋可以带给人不同感受,写一写秋带给自己的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2
进入四年级后,学生开始进行定向预习。

教师向学生明确了预习的基本任务,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课前学生根据要求,需完成以下预习: 1. 了解杜牧,知道“大杜”、“小杜”分别指的谁; 2. 自读《山行》,学习本诗中两个生字“径”、“霜”,做到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3. 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在疑问处做上标记;
4.思考这首诗写的哪个季节,找出相关依据。

根据文本特点,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是:1.学生对“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理解;2.学生不善于品读文字,很难品文字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秋日美景,用自己的话介绍山林秋景图。

教学难点:品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诗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山行》这首诗歌的内容,了解宋代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2. 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3. 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山行》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2. 理解诗人苏轼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山行》中的意象和抒情;2. 掌握古文诗歌的朗读技巧和音调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山水音乐和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山水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 学习(1)朗读《山行》请学生认真阅读《山行》,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

(2)讲解诗歌内容解读《山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 听写与默写让学生进行《山行》的听写和默写,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根据《山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由创作或朗读表达,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感。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山行》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山行》并进行朗读,完成相关诗歌赏析作业,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山行》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人文情怀,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品格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古诗PPT课件、插图、相关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幅山行图,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揭示课题:《山行》。

(板书课题)介绍诗人及背景知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教师范读,注意语气和停顿,学生跟读。

提问: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深入品读,理解内容观察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诗人在山行时看到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品读诗句,理解意境: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可以让学生想象山路蜿蜒曲折、高耸入云的景象;“白云深处有人家”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山居的幽静和神秘。

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山行》?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进行讨论和交流。

全班交流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讲解。

强调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可以背一背吗?引导学生回忆并背诵相关古诗。

教师推荐几首与《《山行》意境相似的古诗给学生欣赏和朗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能力。

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山行图或写一篇关于山行的小短文,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5篇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5篇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5个二类生字,会写6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乘坐时空转换器去远离现代社会久远的唐朝看看去。

(展示山行的图片)一条小小的石子路,弯弯曲曲地通到远远的高山上。

想不到在峰峦起伏、云遮雾罩的深山里,还有几户人家居住着。

我们把车子停下来了,那是因为留恋今晚枫林的景色。

啊,经过霜打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这是唐代一位诗人杜牧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所写。

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

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

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二、新授(一) 读诗、赏诗,感悟诗意1. 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 学生感悟古诗大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 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

径、斜、亭、车、霜:3. 巩固复习二类字猜字游戏完成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二、学习一类生字行:象形字,古文字为“”,是十字路口的象形。

本义指道路。

道路是供行人行走的,故引申出“走路”的意思。

又由道路供行人行走引申为流通、传递。

银行、行家中读hángɡ远:形声字。

字谜:二儿走之行千里。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山行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

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展示(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

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

他赞叹道: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出示生字霜径师范写描习字册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2一、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课文教案《山行》(精选3篇)

课文教案《山行》(精选3篇)
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
多**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齐读这两句诗。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1、学生**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古诗《山行》教案

古诗《山行》教案

古诗《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景色的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山行》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出《山行》。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句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的理解。

学生对诗人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山行》的文本和注释。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得舒适且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等准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与《山行》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山行》并理解诗句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4.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4.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尝试写一首类似的山水诗。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学生对《山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学生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解释能力。

学生对诗人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5.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的方式参与评价。

5.3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正确背诵《山行》。

学生能够合理解释关键词语和意象的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小学语文《山行》教案

小学语文《山行》教案

小学语文《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意象。

2.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山行》,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读出一些特别的味道来。

(二)自主学习1.现在,请大家拿出课本,自己阅读《山行》,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用直线画出诗中的意象,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远上”和“寒山”分别给你什么感觉?3.“白云深处有人家”,这里的“白云深处”又给你什么感觉?4.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请大家注意,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四)课堂讨论1.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讨论。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对《山行》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请大家回家后,把《山行》这首诗背诵下来。

2.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你对《山行》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课后延伸1.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请大家预习一下。

2.课后,可以和家长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尝试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山行》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2.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课堂小结环节,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作业布置环节,同学们表示愿意认真完成作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同学们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熟练背诵《山行》。

2024年《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2024年《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2024年《山行》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山行》这首古诗。

理解《山行》中每个词语的含义,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图像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山行》的深入理解,包括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学生对古诗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实现情感共鸣。

学生如何在朗读中准确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秋天山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山行》的主题。

提问学生对秋天和山林的感受,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做铺垫。

朗读指导: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山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分组练习朗读,并进行互评,相互学习。

诗意理解:教师逐句讲解《山行》的意思,解释难词难句。

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和教师的讲解,自行理解诗句。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意境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山行》中描绘的秋天山林景象,感受其意境美。

学生通过绘画、摄影或口头描述等方式,表现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开展全班分享,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山行》中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山行》主题相似的诗歌,表达对秋天或自然的情感。

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秋天山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山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山野景色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采用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山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山野景色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山行》。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山野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野景色的看法和经历。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山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或视频素材,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写作与表达:(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山行》为灵感,写一篇描绘山野景色的短文。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的表现。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造句练习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山行》课文教案

《山行》课文教案

《山行》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山行》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思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景色和哲理进行感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准确把握抒情诗的写作语言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山水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呈现】1. 师生共同阅读《山行》课文,理解课文的表面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初步把握课文的大意。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山行景色。

其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白雪皑皑”、“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针对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解读和操练,确保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式。

【理解】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和讨论课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理解。

2.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山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例如“作者对山行抱有怎样的情感?”、“你在阅读《山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情绪?”等。

【拓展】1.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山行”的作文,要求他们通过描写某个场景、事物或经历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

2. 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发掘和展示自己的声音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演讲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通过教学过程的探究与交流,寻找学生对《山行》的共鸣和思考,引导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并将这种体验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

四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湘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湘教版

《山行》教课目:学古《山行》。

教课步:(一)复入1.背《望山瀑布》。

2.用自己的首的意思。

(二)学第二首古《山行》1.解,介作者。

1)《山行》目是什么意思?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首的作者是唐朝人杜牧。

杜牧:(803~852年)唐朝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其承了盛唐多点,溶前大仆茂的精神,与之个性相适的新格。

在晚唐歌的向中,得豪迈疏朗、清爽俊逸。

言明隽永,豪迈朗,独具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拥有代表性。

杜牧在晚唐成就高,后代称杜甫“老杜”,称杜牧“小杜”。

2.全,理解的意思。

上:向山的伸展。

寒山:暮秋天,天气冷,山上草木枯黄,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小道。

斜:在首中xié,意思仍当斜解,里有波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指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的意思。

:真,迷恋的意思。

林晚:夜晚候的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的叶。

于:比⋯⋯。

二月花:春季的花。

3.学生依据理解每句的意思。

暮秋天,高峰上有一条石小道,弯曲折曲地向伸展。

在山上调白云的地方,地看得有住人的房屋。

我因此停下子不走了,是因我喜夕晚照下的林,要好好欣一番。

被秋霜打的叶,比春季的花要。

4.追究古意思。

(1)《山行》描绘的是哪个季的风景?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明确:《山行》描绘的是暮秋天的风景,中写“停坐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人写的是叶的季,叶的季是秋天,因此《山行》描绘的是秋天的风景。

(2)人笔下的暮秋天的山林风景,写了哪些光景?你得怎?明确;人笔下除了写林外,写了寒山、石径、白云,四组成了一幅秋景,人以清爽明快的感。

5.首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大自然美景之情。

6.指朗。

(三)小《山行》首是唐朝人杜牧写的。

首描的是秋之色,展出一幅人的山林秋景。

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叶,组成一幅和一的画面。

些光景不是并列的于同样地位,而是有机地系在一同,有主有从,有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于陪地位。

来,前三句是,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第四句描背景造氛围,起和衬托作用的。

湘教版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湘教版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湘教版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湘教版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解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习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力量。

2、丰富同学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绚烂。

3、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解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老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进行突破。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一、激情导入二、资料相互沟通1、同学出示课前收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相互沟通。

2、老师简介古诗。

三、自读自悟1、老师放录音,同学听,留意诗的节奏。

2、同学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3、老师引导同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同学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本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四、检查效果五、课堂小结其次课时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图画。

一、复习导入指名同学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赏析1、同学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同学质疑,争论问题。

三、想象诗境四、迁移拓展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5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寒山石径斜月、乌、霜白云人家枫、火愁爱枫林城、寺霜叶红于二月花钟、船。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
学生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上课很专心听讲,能认真做笔记,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所以加以适当的引导,教会学习方法,讲解诗意,突出主题就可以了。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4345字。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1.进行朗诵比赛。
2.单独朗诵。
3.进行分组讨论。
4.看谁能说出诗意
5.简要赏析古诗。
运用班班通教学
个人反思
古诗的教学主要是读,然后要理解诗意,能赏析本诗。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3、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古诗两首 山行 |湘教版 (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古诗两首 山行 |湘教版 (2)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2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晚秋山行图、诗歌的书法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1看画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山行(书空,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3 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 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

2 指名读诗。

3复习生字。

4 全班同学轻声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听着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的诗人也踏歌而来,听!他正在吟诵。

(放录音:诗歌配乐朗诵。

)同学们,诗人读的与我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①指导“斜”字的读音xiá。

②划分诗歌节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感情。

(四)研读感悟,体会诗情1 默读诗歌。

要求:①根据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找出不懂的地方。

②思考: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哪个季节的特点与美景?2 解读感悟诗句。

(出示课件)★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读第一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xiá):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一作“白云深处”:“深”、“生”二字皆可用,“深”是茂密、茂盛之意;而“生”是生出、存在、有的意思。

二字相比,“生”字用得更好,更显生机与活力。

著一“生”字,而境界全出。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男女分读)过渡句: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了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语文教案

《山行》语文教案

《山行》语文教案教材:《山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山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山的描写和山的情感表达;2.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

教学难点:1.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2.体会作者对山的细致描写和生动描绘。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出示诗歌《山行》,并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感受山的美。

2.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阅读《山行》,并回答以下问题:a.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b.诗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情感?c.你觉得作者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山的情感?3.分析诗歌(15分钟):让学生集体讨论《山行》中的意象、意义和主旨:a.诗中的意象有哪些?意象有何寓意?b.诗中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此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c.你觉得《山行》的主题是什么?4.欣赏赏析(10分钟):请学生集体欣赏该诗的语言、意境和美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

5.情感表达(15分钟):请学生自己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6.总结点评(5分钟):对本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和收获。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对自然景物的感悟的文章,或背诵《山行》。

教学资源准备:1.诗歌《山行》2.录音设备3.课件或黑板板书工具。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想象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想象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山行》的文本。

2. 与诗中景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绘画或写作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诗中景色相关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可以分组进行比赛。

3. 词语和句子解释:(1)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帮助理解。

(2)分析诗中的句子,理解其意思和表达方式。

4. 想象和感受:(1)邀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景色之中,感受山的高大和美丽。

(2)学生可以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想象和感受。

5. 分享和讨论:(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或写作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彼此的创作,互相欣赏和学习。

(2)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朗读、理解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山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诗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诗中景色的想象和感受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背诵的展示。

(2)学生提交绘画或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山行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