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获奖教案_0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2

《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饥肠辘辘”“汗涔涔”“众目睽睽”等重要词语。

2.反复朗读,学生表演,剖析“老板”和“店员”的形象特点。

2.能准确理解“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析对比“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教学难点】“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三者的关系及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

1.冰心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感悟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窃”字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

)3.“窃读”在书中的含义?(明确:不是偷书来读,而是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二.字词梳理1.认一认,读一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腋下贪婪唾沫饥肠辘辘踮起脚尖煞有介事众目睽睽汗涔涔踉踉跄跄尴尬●形容汗不断地流下。

汗涔涔●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众目睽睽●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煞有介事●形容非常饥饿。

饥肠辘辘●走路不稳的样子。

踉踉跄跄●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

尴尬三.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 谁“窃读”?明确:“我”,即林海音。

2. 为什么“窃读”?明确:1.物质上贫乏; 2.精神上热爱读书。

3.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哪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指名读3-8节和21-25节)明确:一.“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而被赶出了书店。

二.“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得到店员的关爱,美美地读完了一本书。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1.阅读课文3-8节,圈划描写老板语句,师生一起分析老板形象特点。

要点有:①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第4、5节)明确: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板的粗暴。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板的势利。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1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重点)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难点)【预习安排】默读课文,做好批注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1.猜一猜:图片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思考:本文的“窃读”和以上的故事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方法指导:作者识记五字诀:名、时、地、评、作2.介绍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2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窃读记》是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我”匆匆赶到书店,到了晚上依依不舍离开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地描绘了“窃读”时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本篇,意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并受到感染,以求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窃读的经历,增强梳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勾画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语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学习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字里行间领悟作者的窃读滋味是由苦到甜的。

对比生活在幸福社会的自己读书的状况,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读书。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有一部分学生小学就喜欢阅读,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

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读书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我”窃读的滋味,领悟作者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欣赏歌曲、情感引领、小组探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由播放歌曲《送别》导入。

2、出示课题二、走进作者(出示课件2)1、指名读作者介绍。

2、勾画注释里作者介绍的重要信息。

三、整体感知1、解题。

(出示课件3)2、由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者你想了解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3、听畅言朗读录音,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解答前面同学的问题。

4、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具体语句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窃读时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可以同桌交流。

)(学生发表见解,师据学生回答板书归纳。

)四、小组探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1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3、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学生分享“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导入本课学习。

(二)、整体感知1、了解“窃”再本文中的含义。

2、说说“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3、浏览课文,找着文中最能概括作者且读滋味的句子。

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三)、品读赏析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体现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窃读”的形象描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分析:“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跨、踮、钻、挤”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惧怕;“踮”字说明作者走路非常的小心翼翼,非常的惧怕,所以读的时候要轻一点儿。

(指导朗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又写出了作者找到书后的惊喜之情。

、、、、、、2、研读两个细节描写(1)课文4-8段,作者书店窃读受辱(2)课文22-25段,作者书店窃读受店员的关怀(四)背景资料助读,把握课文主题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文意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蹭.尴尬..枉.然贪婪...难堪.狼狈弹簧.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2、多音字:Shā煞Shà3、解释成语:废寝忘食:煞有介事:威风凛凛:二、互助学习、交流探究: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点圈画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2、小组合作:请在插叙(9-16段)和第二次“窃读”部分(17-29段)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

3、前后两次的“窃读”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原因是什么呢?2、我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怎样理解结尾这句话的?窃读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____,在读书中感受____,在读书中渐渐____。

同学们,学完本课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将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比较,谈谈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

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回忆性的散文或语录体散文,而本篇文章文章抒发的感情真挚细腻。

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利用雨果关于书籍与阅读的名言引入课题。

2、解题。

二、初步研读1、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记”下了关于“窃读”的什么事?2、窃读的滋味是。

暗喜、快乐、恐惧、兴奋、轻松……3、窃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过渡:窃读的滋味酸甜苦辣都有,而最难受的是恐惧和羞惭,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林海英到底慢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假装问价钱(9)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11)贴在大人身边(12)饥肠辘辘时以花生米充饥(15)以雨天避雨为借口(13)藏在书店的一角避免引人注意(18)二、自主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部分(1——8),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的心情变化。

2、这次受辱的经历带给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但是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3、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的!”?(既然读书这么痛苦,那就不要去读吧,为什么作者还是控制不住又走进了书店呢?)吃饭长大——身体读书长大——精神心灵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一句“也是在爱里长大的”?5、这次窃读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小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五、作业。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窃读记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和相关文学知识。

• 2.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方法,体会窃读的滋•味。

(重点)• 3.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受到感染。

(难点)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有心爱的书没有得到吧?如果有一天你在书店看见了这本书,你将怎么办呢?也许你会将它买下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吃着爱吃的零食,美美的欣赏自己心爱的书。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欣赏她心爱的书。

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2字词检查•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贪婪()饥肠辘辘()诅()咒•踉()踉跄跄()煞()有介事•汗涔涔:•饥肠辘辘:•踉踉跄跄:•众目睽睽:•煞有介事: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并划出以下问题答案。

)• 1.“ 窃读”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2.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只一次偷偷地去书店读书的经历,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 窃读”技巧和方法?• 3.在你们眼中,林海音是怎样的一个学生?•(用原文回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精读课文,想想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窃读时的滋味?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语言品味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导学案_0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

2.认真的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重点: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10分钟)。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并识记加线内容。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著有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等。

自学指导二:结合课本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尴尬()()难堪()狼狈()贪lan( ) 威风凛凛()畅xiao()诅咒()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蹭()尴尬:贪婪: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自学检测一:教师提问检测。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0分钟)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窃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2.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经历:第一次:“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

第二次:“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

3.“我”窃读的滋味如何?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课文以为线索,写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的离开和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的热爱和对的渴望。

自学检测二:集中展示,统一答案。

三、拓展延伸:(5分钟)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窃读”行为?“窃”是“偷”吗?2.谈一谈你记忆深刻的读书经历。

四、课堂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至此,我们一定明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五、当堂训练:(3分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至少3句)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窃”的含义入手,导入新课。

二、材料链接林海音,大陆人最喜欢的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她的写作偏重于写实,在写作技巧方面,贡献卓越。

擅长心理写实,形成独特的“海音风。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加拼音汗岺岺尴尬踮起贪婪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踉踉跄跄饥肠辘辘枉然弹簧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创伤挨蹭四、速读课文思考:窃读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五、品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1、品读句子,理解“穷”含义。

找出文章内的句子,注意解析的句子要求完事通顺。

句子:含义:2、找出描写“我”窃读感受和表现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批注,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儿不知最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写“我”回顾昨天读书的内容而带来的不安牵挂,突出“我”迫切看到那本书的心情。

找出其他的句子注意品析,并在文中作批注。

3、“窃读”的滋味很复杂:有的滋味;有的滋味;有的滋味4、还有一种滋味“你到底买不买?”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5、有一种滋味最让人感动例句:6、理解句子含义及其作用“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六、总结课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获奖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窃读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版本:人教版2016年7月第1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读文章能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内容会探究赏析店老板、店员、“我”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己勤学苦读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内容会探究、赏析店老板、店员、“我”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培养自己勤学苦读的精神。

新课导入:请结合图片,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播放完视频,教师提出疑问:“凿壁偷光”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师:一个人要想有成就、有出息,就要“勤奋读书”。

)学生活动:看图片、猜故事、赏视频。

设计意图:引出文章关于“读书”的话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一、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2001)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她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

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1998年获得“终身成就奖”。

学生活动:简单了解与认识作家林海音。

设计意图:学生对作者的情况可以了解一下。

二、背景透视:在旧中国,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仅能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

而女孩读书的就更少了。

林海音就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

虽然家里能供她读书,但是,她家里的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

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爱读书,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

学生活动:自行快速浏览文字。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窃读记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摘录。

2.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中心。

3.欣赏文章精巧的布局谋篇(悬念、插叙)。

4.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领悟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学习探究【作家介绍】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出生后不久即返回台湾。

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任务一】默读课文指导:文章挺长,故事也起伏有趣,不少地方作者用了悬念,一件事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引发你去思考去猜想的东西在故事里叫做悬念。

阅读是要留意这样的地方。

1.默读课文,在你想问“为什么”或“以为会怎样”的地方做个记号。

2.与同桌交流那些引起你的好奇,让你感到突然的地方,并探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第1段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

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这是在赶什么事?放学了,炒菜的声响和香味都吸引不了我,什么这么有吸引力?书店!这里会有什么人,什么事等着我呢?第4段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终于找到它了,我欣喜和热切之情溢于言表,可是突如其来的声音,多么严厉!他是谁?会是什么样子?第20、21段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
——谁解其中味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2.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括号内填注音,横线上填释义)
汗涔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尴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众目睽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煞.()有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饥肠辘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踉踉跄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与思考。

1、本文标题为《窃读记》,你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本文讲了几件事?请简单概括出来。

3、“窃读”的滋味究竟是什么?请在文中勾划,并选择三处描写最精彩的滋味,抄写在下面。

教学目标:
1、阅读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法表现“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2、体会作者在“窃读”中的收获与成长。

3、学会精读文章的步骤。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法表现“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2、学会精读文章的步骤。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标题导入,进入情境。

二.初步感知
《窃读记》重点描述了作者哪几次窃读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细品味
“窃读”具体是种怎样的滋味?作者是如何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深深感悟
“我”在“窃读”中有何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精读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