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隽永B. 豪放洒脱C. 简洁明快D. 深沉哀婉(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1)C(2)A(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5)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答案)
(5)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答案)(5)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解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4年高考】一、【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方培育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短暂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会奇妙春光。
D.尾联运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奇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实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实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验、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考教结合课内比较阅读5练0112024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
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髻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若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
②较(IiS)年:幼童时期。
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
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髻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若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6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害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02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D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裳笺②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壁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驾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④,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t三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①本词作于宋哲宗年间,贺铸时任管界巡检,是一个供人驱遣的武官。
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
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之《次北固山下》》一、原文:《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衍生注释:1. “次”:这里是停留、停靠的意思。
2.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又巧妙地借景抒情,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歌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白地表达了想念故乡的感情。
2. 表现手法:- 写景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平”“阔”“正”“悬”这些字,将江上景色描绘得恢弘大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帆就像悬挂在江面之上,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开阔的景象。
- 在哲理表达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尤为精妙。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句诗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作者介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他生平事迹不详,不过在当时他的诗就受到了宰相张说的赞赏,《次北固山下》这一作品更是让他留名诗史,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自然,且情感细腻,既能看到外界景色的壮阔,又心怀思乡柔情的诗人。
五、运用片段:1. 当旅游者小张离开家乡去远方游历,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田野时,他不禁想起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他觉得自己如今离家乡越来越远,就如同离青山外的‘客路’那般,但是外面的景色又那般美好。
2.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希望和新生的文章。
小李写道:“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之中,海日喷薄而出,旧年即将过去新春悄然来临,在任何黑暗和陈旧的困境中,总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3. 临近春节,小王在外地打工,看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专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专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解析)一、(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
②戛:敲击。
③流传:流俗,平庸。
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2.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
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
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千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
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11套)
本资料有一共有11套,这是其中一套,其他10套请到状元源下载。
状元源://zyy100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程度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程度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1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①。
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后期:日后的约会。
记省:记得清楚。
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这首词上阕写“午醉醒来愁未醒〞,此中意味,与柳永?雨霖铃?中“〞二句的感受相仿佛,令人生出“酒过愁肠愁更愁〞的感慨。
〔1分〕〔2〕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如今哪些方面?〔3分〕〔3〕结合全词。
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6分〕参考答案.〔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评分标准:此题1分。
填错、丢字、多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
]〔2〕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
[评分标准:此题3分。
伤春,伤老,伤离别,3个要点各1分。
]〔3〕〔例如〕这首词写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那么使作者的伤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评分标准:此题6分。
全诗思想情感,1分;“云破〞一句的修辞及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云破〞一句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对全诗的作用,2分;答题表述有条理、流畅,1分。
]2蓦山溪·自述宋自逊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
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
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
假设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此处暗指朝廷。
8.诗歌一、二句是如何描写菊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9.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五、六两句写菊花不怕露水沾湿,而怕夕阳来临,寄托了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②七、八两句将菊花人格化,写它希望被浸入金杯,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实则表达了诗人期望入朝为官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台城路·上元(清)纳兰性德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靺鞨①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
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
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②,韶光忒贱。
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
阑干敲遍。
问帘底纤纤③,甚时重见。
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注】①靺鞨,红玛瑙。
此处是指远望灯市上的红红绿绿的灯火。
②蝶粉:唐人之宫妆。
③纤纤:女子手之柔细。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元”指的是除夕,这一天要举行放鞭炮、舞龙灯、看花灯等庆祝活动。
B.“望中宝钗楼远”一句中的“望”字,点明了抒情主人公孑然一身的处境。
C.“寒轻漏浅”一句说的是夜色初起,轻寒袭人,符合了此刻的时令特点。
D.“陨星如箭”一句描写了腾空的烟花落下,如陨星,如坠箭,生动形象。
E. “月华今夜满”一句说的是月华不解人意,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9.前人评价本词“真情弥满,委婉动人”,请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抒发了哪些“真情”?答案:DE(A.上元节是元宵节。
B.“望中宝钗楼远”一句中的“望”字,点明了抒情主人公远离宝钗楼(歌舞场所)。
C.“漏浅”,漏壶的水也快要滴完了,夜已深。
)(1)适逢佳节,孑然一身的落寞。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8.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一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7.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8.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三、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下面题目。
(江西省南昌二中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苏秀道中①(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9.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0.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期末语文试卷)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看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月考语文试卷)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0.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2017届湖南怀化市高三期中语文试卷)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李白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7.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
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8.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2017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7.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8.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 2017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语文卷)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17.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2017届广西省陆川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7.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两项是()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
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8.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2017届张家口一中高三周考语文试卷)水村闲望(宋)俞紫芝①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船桨,指代船。
③赊:语助词。
15.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