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意象”的词学传承及艺术创造

合集下载

构思奇诡奚囊佳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

构思奇诡奚囊佳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

构思奇诡奚囊佳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构思奇诡奚囊佳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中唐李贺惯于用“虚荒诞幻”的诗篇以表达其内心幽眇的思绪。

其实他这种非现实的题材和奇诡的想象,都出于他对现实的感受,不过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时代和个人的遭遇做出曲折的反映。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诗集中的名篇,足以代表其诗歌的风格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拦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此诗咏叹曹魏青龙年间拆迁汉代在长安的金人承露盘的故事,在当时就为人们所称道,但那种幽深窅窈的词句,似乎又使人们不容易探寻其明确的意旨。

与李贺同时代的诗人杜牧在所作《李长吉歌诗序》里说:李贺“能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细玩杜牧序文“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武帝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用意,并不是说李贺的诗不能理解,而是因为用意深微,用词奇潏,开辟了一个艺术的新天地,不能用寻常的笔墨畦径去探求。

正因为他的创作方式不同于现实主义的诗人,我们就不能用读白居易《新乐府》的方式去读。

李贺的诗歌是继承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手法,所谓“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词或过之”,在迷离诡诞的词句中,还是“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只要知人论世,千载之下,他的诗歌的主旨,还是大致可以寻求的。

这首诗,一般推测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李贺辞去奉礼郎的职务离京赴洛而作,在凄迷的神话境界中笼罩着一种极其深沉的气氛,所以铜人下泪,恐怕不能不认为寄寓着身世之感,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像李贺这样极其敏感的诗人,自然“呼吸而领会”的是时代的凄凉气味,诗歌只能是时代的产物。

南京的诗词文化

南京的诗词文化

南京的诗词文化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唐】李白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寄王琳【南北朝】庾信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竹里馆【唐】卢象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姜夔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古诗词与金陵文化 金陵四十八景

古诗词与金陵文化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之“楼怀深楚”中记载孙楚酒楼是李白曾醉酒之处。

吴小铁供图《金陵四十八景》之“凤凰三山”中少不了凤凰台。

吴小铁供图《金陵四十八景》之“报恩寺塔”可见当年壮观气势。

吴小铁供图《金陵四十八景》之“清凉问佛”中,山顶上就是翠微亭。

吴小铁供图凤凰台上凤凰游说到南京的凤凰台,就必须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

后人知道凤凰台,大多是因为熟读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李白一生数次来金陵,他登金陵凤凰台,想当年登临武昌黄鹤楼时的诗情犹在,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用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不仅开首句法模仿前诗,而且将武昌的鹦鹉洲与金陵的白鹭洲相呼应,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还在《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抒怀:“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

长波泻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后来也有不少文人登临凤凰台,写下很多名篇佳句,如宋代杨万里《登凤凰台》诗云:“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但是与李太白的诗篇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畅饮孙楚酒楼孙楚酒楼,故址在今下浮桥下,西水关南侧,大概位于今天的水西门广场附近。

此楼广为人知,同样是李白大作功不可没。

李白曾在此通宵畅饮,并题写名篇:“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之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由此,孙楚酒楼后来几乎成了酒楼的代名词。

宋人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中干脆称这家酒楼为“李白酒楼”。

直到清初,这座酒楼还耸立在秦淮河畔。

诗词话金陵

诗词话金陵

诗词话金陵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南京石头城南京石头城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

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

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

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

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

乌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军士皆着黑衣,故名乌衣巷。

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

王:王导,东晋宰相。

谢:谢安,东晋宰相。

乌衣巷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永明八年谢脁27岁,他同一群文朋诗友,经常诗酒往还,吟花诵月,生活相当安逸,仕途也比较顺利,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

青年诗人以“颂藩德”为由头,满怀激昂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功名事业心,纵笔描绘金陵帝都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气势轩敞,格调高昂,雅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总揽形势,虚笔入篇。

“江南”句言地理形势,“金陵”句言历史变迁。

当时扬州,辖有江南广大土地,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统称江南。

金陵即今南京市,为春秋时楚武王所置。

秦始皇时,即有望气者称“金陵有王者之气”。

而从三国孙吴到南朝萧齐,也有四朝建都于此。

可见金陵作为帝王之州,历史悠久。

所以,诗人饱含激情,热烈赞颂本朝都城座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南佳丽之地,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帝都历史。

这两句,一从空间横面着墨,描绘都城建业的地理形势;一从时空纵面措笔,概览金陵帝都历史迁延,笔触间闪烁着显赫、辉煌的气派,富于气势。

金陵赋

金陵赋

金陵赋
原创颜子清紫金名麓,龙蟠佳地。

鼎力江左,源流秦淮。

据吴楚之福地,扼扬子之喉咽。

揽东华之形胜,拥江山之俊美。

名城傲立之逾千年,帝都定此之越六朝。

仲谋立业于此号之建邺,唐宗移治立城曰之白下。

叔宝国亡悔伤忆唱后庭之花,后主家破成囚泪咏虞之美人。

荆公闻香折桂枝漫嗟六朝旧事,洪武开府称应天终成九州帝业。

夫子庙众学子蜂拥意攀登科之池,明孝陵朱元璋孤入难管帝王之事。

三保率宏大船队下四海达五洋遍吹华风起扬中国之威,福王弃殷切民望喝花酒淫幼女无心国事终丧朱明之国。

香君妓出身卑尤念国引后之人敬,朝宗鸿儒志大却变节惹千夫之指。

留发留头之选尽引来血腥一片染之江水遍红,康乾三朝盛世方重塑繁华百年沐之丝雨如烟。

一声炮响鸦片横来洋鬼子飞扬跋扈静海寺耻辱之条约签,拜上帝教祸起金田太平军顺江而下东王府横流之血肉恸。

三百载风云变幻之繁华几起几落,辛亥年首义功成之民国终结帝制。

创伤尚未抚平之,倭寇铁蹄已然至。

豺狼残暴至三十万同胞无辜丧命警之后世,英雄遍起得千千万志士勇往献身雪之前恨。

倭乱之祸方为止,内战纷争又沓来。

三年对决雌雄两方互斗呈天翻地覆之势决三战役,一江难挡雄师三军百万克虎踞龙盘之地进总统府。

风雨又是六十载,成果还看三十年。

辉煌进入新世纪,大江推动新崛起。

南大东南领学研,扬子晨光产为先。

三大产业齐并举,大江两岸共向前。

千年旧事传佳话,风云际遇石头城。

争抓机遇促和谐,昂首豪情新征程。

描写南京,体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文

描写南京,体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文

描写南京,体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文南京,金陵古都,充盈着千年文化的韵味。

一望无垠的紫金山脉舒展开来,如苍龙伫立,守护着这座古城。

而城内沉淀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吟诵出的经典诗文像一副绘画,把南京的美景和历史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京城墙高耸入云,曾经一度被誉为天下第一秀丽的城墙。

城墙上走过的步步脚印,见证着南京的沧桑变幻。

一副经典诗句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当年战乱动荡的历史,这也是南京坚韧的灵魂。

紫金山是南京的一颗明珠,山川秀美,景色如画。

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写道:“谷雨如水玲珑动,紫金山下苍松容”,把紫金山的美妙之处娓娓道来。

细腻的描绘,仿佛将读者带入到了这美丽的山川之间。

鸡鸣寺是南京佛教的圣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绝句。

这里的钟声悠扬,敲响着古老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到来的游客在心灵上体会到宁静与祥和。

在南京的夜晚,秦淮河畔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在《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中写道:“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经典的宋词,颂扬了秦淮河的美景,也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浪漫情怀。

南京,一座千年文化的古城,在经典诗文的描绘下,展现出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让游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在南京的街巷和景点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穿越寻找,追溯历史的足迹。

南京博物院,彰显古都底蕴。

博大精深的文化遗存,诉说着南京的辉煌。

经典诗文中,一篇《谁是真正的南京》对此有生动描述:“金陵多少故人,此地浙江最明显。

胜负参半看不到,西施负面谁人见?”这是一首对南京历史的探讨,亦是对南京传统文化的赞美。

南京夫子庙,书香浓郁的地方。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智慧的见证。

明代文人刘基在《夫子庙》中写道:“晨禅用得三更烛,衣香鸣卷七十经。

”这里的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游人们在这里欣赏经典诗文,感受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

南京大报恩寺,佛法传承的殿堂。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八景图卷》
现存最早的“金陵八景图卷”,也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宁(今南京)画家郭 仁所绘,现藏南京博物院。郭氏仅选“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白鹭晴 波”、“乌衣夕照”、“秦
淮渔笛”、“天印樵歌”等八景为题,各作一图,并各题有七律一首。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莫愁烟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燕矶六景”丢了四景,引来不少市民的叹息。清初的古 “金陵四十八景”中,有的是景点本身无存,比如“永济江流”,幕府山上的永济寺已废,这一景自然也就跟着 不存在了;再比如“神乐仙都”,本在光华门外,是明朝初年皇家的避暑宫殿,已无存,景也就跟着名存实亡。 还有的景还在,但是开发、修缮不够,造成客源稀少、名气受损,逐渐走向萧条。“燕矶夕照”、“龙江夜雨”、 “桃渡临流”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两者加起来,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丢”了的大概有二十四个,正好一半。
金陵四十八景
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
01 历史发展
03 新
目录
02 古
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如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 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
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明代画家 张宏曾绘《栖霞山图》。古“金陵四十八景”曾辉煌一时,但部分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一些景点虽然还在, 但正走向没落边缘。

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录自明朝万历以往,人谈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二十世纪初,陈作霖之弟陈作仪 退隐于南京城西,据说曾作《楚南宦游西城十六景》和《金陵四十八景》,“重墨干皴,方劲古黝”,惜都不曾 寓目。我只购得其晚年所绘《凤叟八十年经历图记》的影印本,其中多关涉南京景观者,如燕矶望晓、雨花寻石、 秦淮放舟、北湖二游、灵谷补松、扫叶登楼、桃渡寻诗、莫愁赏夏、三台探洞、清凉拜佛、半山逭暑、钟阜愁云、 栖霞寻碑等,也保留下了百年前的南京风物旧貌。

金陵特色文化课件

金陵特色文化课件
莫愁女的传说
莫愁女是南京地区流传甚广的民 间传说人物,她代表了勤劳、善 良和忠贞不渝的品质。
05
金陵旅游
金陵旅游景点
南京夫子庙
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科举考 试场所,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 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山陵
位于紫金山南麓,是中国近代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生的陵寝,具有极高的历史 价值。
总结词
金陵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艺 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详细描述
金陵历史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众多杰出人物 ,如南朝的谢朓、唐代的白居易、近代的陶行知等。这些人 物为金陵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内涵。
02
金陵文化
金陵园林文化
总结词
金陵园林文化是南京地区特有的园林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金陵戏曲文化的代表剧目有《牡丹亭 》、《桃花扇》、《玉堂春》等,这 些剧目在南京地区的舞台上长演不衰 ,深受观众喜爱。
03
金陵美食
金陵小吃
金陵小吃种类繁多,口味独特 ,深受游客喜爱。如:鸭血粉 丝汤、小笼包、糖醋排骨等。
金陵小吃的制作工艺精细,讲 究选料、火候和调味,注重色 、香、味、形、器的协调统一 。
Hale Waihona Puke 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东北,是江南最大 的皇家园林湖泊,园内山水相 映,风光旖旎,是休闲旅游的 好去处。
明孝陵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王皇 后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陵之一

金陵旅游线路推荐
01
02
03
历史文化线路
南京夫子庙-中山陵-明孝 陵-玄武湖公园,这条线路 可以深度体验南京的历史 文化底蕴。

【古诗大全】《金陵》(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金陵》(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金陵》(作者-杜牧)唐诗赏析【作品介绍】《金陵》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7卷。

【原文】金陵作者:唐·杜牧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注释】①金陵:今南京市。

②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古时南临大江。

潮信:潮水按时而至,故称潮信。

③台城:南朝宫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http://)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性灵出万象”:六朝文学意象的经典书写及美学生成

“性灵出万象”:六朝文学意象的经典书写及美学生成

“性灵出万象”:六朝文学意象的经典书写及美学生成◎廉水杰内容提要 六朝文学“佳句”频出,与“意象”本于心性的兴感书写密不可分。

从曹植到谢緿,诗人的生命兴感成就了千古佳句。

诗歌“意象”包含即目所见之“象”及由此“象”引发的“象外之象”,而后者的书写更需要“性灵”。

“兰亭”“江南”等六朝赋作“意象”的经典书写,亦源于创作主体心性的自然感发。

从“心术”到“隐秀”,是“意象”的经典书写在六朝的美学生成路径,“隐秀”之“秀”有“秀句”“意象”的双重内涵。

六朝文学“意象”的经典书写,正在于洞悉“心”的本质特征,发掘创作主体的本真“性情”、显化其“性灵”,并影响到盛唐诗歌的兴感书写及唐宋“句图”的美学批评。

关键词 六朝文学 意象 经典书写 心性 心术〔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4)03-0095-08 关于六朝文学的“佳句”评点,自梁代钟嵘开始历来是诗话评论的焦点,佳句频出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六朝文学意象的“经典书写”。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及的“思君如流水”“清晨登陇首”“高台多悲风”“明月照积雪”,①都是六朝诗歌的“佳句”,并建构出“流水”“陇首”“悲风”“积雪”等经典性“意象”。

清代诗论家袁枚的《随园诗话》云:“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

有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传之句,而通体不称,难入作家之选。

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

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名手。

”②在袁枚这里,佳句的出现需要创作主体先天的“性情”“才性”等“天分”。

六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③詹先生把“性灵”阐释为“性情,灵魂”,④刘勰认为“洞性灵之奥区”才是诗文经典书写的特征。

在传统“心性之学”中,“灵魂,是指人心的本体,它也就是人的智能、灵性”⑤,无论是“性灵”“性情”,还是“灵魂”“灵性”,都是同一层面的概念。

唐代诗歌中的“长安”与“金陵”

唐代诗歌中的“长安”与“金陵”

唐代诗歌中的“长安”与“金陵”作者:王琪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長安与金陵作为中国民族的两个千年古都,历来吸引无数文人骚客登临凭吊,感慨抒怀,而他们所写诗文的整体风格及表达感情却相差甚远。

文章通过分析唐朝描写金陵、长安的诗歌,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并进一步研究呈现不同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金陵诗;长安诗;政治地位;地理影响对于城市的描写是历朝历代诗人所倾心的,那些作为“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1]的城市,往往成为文人笔下挥之不去的意象。

尤其是根基深厚的都城,经过岁月的历练,它们投射出一种余味绵长的记忆。

长安与金陵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都城,吸引着唐代诗人为之抒怀,而他们所书写的诗歌中体现的风格却是不同的。

一、长安诗歌特点“长安佳丽地,自古帝王州”,自西周开始,已经先后有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长安建都立业,长达千余年之久。

长安因此累积了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底蕴,唐朝时,长安更是一跃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特大都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

作为盛唐诗人,王维共在长安36年,洛阳4年,长安可以说是王维真正的故乡,所以他对长安有着浓厚的感情。

分析王维的诗作,可以看出当时盛唐的朝气。

王维一首骊山温泉之作:《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1),堪称王维名作。

此诗雄浑富丽,清俊蕴藉,被前人看作“盛唐正轨”,这正是从盛唐气象的高华流美、雄浑宏大的角度判定。

长安在唐朝诗人心中,除了华美,还是他们企图建功立业的地方。

唐朝诗人大多喜欢将长安与太阳作比较,以彰显长安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而太阳与都城的关系,最早来自《世说新语·夙惠》(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登金陵凤凰台》 文章解读

《登金陵凤凰台》 文章解读

《登金陵凤凰台》文章解读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位于中国南京市玄武湖畔,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建筑。

它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题材,赋予了无尽的灵感和意义。

本文将对《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金陵凤凰台是明代中国南京城的重要景点,它坐落在玄武湖畔一座小山上。

这里曾是明代帝王举行升平祈福仪式的地方,后来成为文人雅集之地。

凤凰台以其壮丽的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第二部分:诗歌解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文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

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对金陵凤凰台的赞美之情,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通过细腻而富有意境的描写,王之涣巧妙地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诗的第一部分描绘了登上凤凰台的场景,通过描绘绞石擎天的巨岩、浩渺玄武湖的美景,营造出壮丽的氛围。

同时,作者使用了大量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峰峦如聚”、“石径上铺茸”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凤凰台的独特之美。

诗的第二部分则对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到了凤凰台作为南京的标志物,见证了帝王的光辉岁月以及南京的变迁。

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的第三部分则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他以凤凰为象征,表达了对追求美好、追求卓越的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凤凰一样自由翱翔,传递出人们追求卓越、追求自由的心声。

同时,他也提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勇敢追求理想。

第三部分:意义与价值《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歌在表达了作者对金陵凤凰台的情感之余,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思想与艺术相融合,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境界和智慧。

其次,这首诗强调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卓越的向往。

作者通过凤凰这一神话化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勉励读者追求卓越,不畏艰辛,继续前进。

《西河·大石金陵》译文注释及鉴赏

《西河·大石金陵》译文注释及鉴赏

《西河·大石金陵》译文注释及鉴赏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

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

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西河·大石金陵宋代:周邦彦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

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

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

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

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

【刘伯温】《金陵塔碑文》

【刘伯温】《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金陵塔, 刘基 建, 介石 拆。 拆了金陵塔,军民自己杀。 草头相对草头人。 到尾只是半缩龟,洪水横流成泽国,路上行人背向西。 日出东,日没西。 家家户户受惨凄。 德逍遥,意逍遥,百载繁华一梦消。 解:指法西斯 德国 和意大利战败投降。 红头旗,大头星。 解:中共的红旗和五角星升起。 家家户户吊伶仃。
灵山 遭浩劫,烈火倒浮涛。劫劫劫,仙凡逃不脱。 东风吹送草木哀。
洪水滔天 Leabharlann 日来。 六根未净随波去。 正果能修往 天台 。 二四八,三七九。 祸源种己久。
民三民十民三七,锦绣河山换一色。 马不点头石沉底,红花开尽白花开, 紫金 山上美人来。 一灾换一灾,一害换一害。 十九佳人五五岁,地灵人杰产新贵。英雄拔尽石中毛,血流标杆万人号。 头生角,眼生光。庶民不用慌。国运 兴隆 时日到,四时下种太平粮。 一气杀人千千万,大羊残暴过豺狼。 轻气动山岳,一线铁难当。 人逢猛虎难回避,有福之人住山庄。繁华市,变 汪洋 。高楼阁,变坭岗。 父母死,难埋葬。爹娘死,儿孙扛。万物同遭劫,虫蚁亦遭殃。 幸得大木两条支 大厦 。鸟飞羊走返家邦。能逢木兔方为寿,泽及群生乐且康。有人识得其中意,富贵荣华 百世昌。 层楼垒阁耸云霄,车水马龙竟夕嚣。浅水鲤鱼终有难,百载繁华一梦消。 一气杀人千千万,大羊残暴过豺狼。 最后几句的注解(仅供参考,勿要对号入座) 一气杀人千千万,大羊残暴过豺狼。 ( 解:大羊应指 美国 一气应指核武器 )
轻气动山岳,一线铁难当。 (解:猪流感 + 海啸 + 地震 + 磁场变化)
人逢猛虎难回避,有福之人住山庄。 繁华市,变 汪洋 。高楼阁,变坭岗。 父母死,难埋葬。爹娘死,儿孙扛。 万物同遭劫,虫蚁亦遭殃。 (解:灾难是全球性无差别的, 惨绝人寰 !) 幸得大木两条支大厦。鸟飞羊走返家邦。 能逢木兔方为寿,泽及群生乐且康。 有人识得其中意,富贵荣华百世昌。 层楼垒阁耸云霄,车水马龙竟夕嚣。 浅水鲤鱼终有难,百载繁华一梦消。意可意,是时意。 (解:百年来一切繁华如梦幻泡影,毁于一旦!)

古诗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古诗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古诗金陵五题翻译赏析古诗金陵五题翻译赏析《金陵五题》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

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

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第一首《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题金陵渡 (2)

题金陵渡 (2)

题金陵渡一、引言《题金陵渡》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诗人杨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金陵之美的赞美之情。

金陵,即今天的南京,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下游地区,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政治、文化的中心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题金陵渡》的解读,展现诗人对金陵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诗人与金陵杨炯(公元874年-923年),字弘宝,唐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身世寒微,却深受文学的熏陶,才情出众。

杨炯曾多次到金陵游历,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秀美所打动。

他的《题金陵渡》正是在此时创作而成。

三、诗歌的解读1. 第一句金陵津渡客,尽日不成行。

诗的开头就将读者带入了金陵的景色之中。

诗人描述金陵渡口的热闹场景,但却又告诉读者由于人潮拥挤,游客们有时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过河。

这句描述既表达了金陵繁华的一面,也揭示了金陵交通状况的拥堵。

2. 第二句困龙君莫怪,浮云莫笑娇。

诗人用这句话向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同时以修辞手法将金陵比喻为“困龙”,赋予了金陵一种神秘而骄傲的特质。

他又以“浮云”比喻金陵的美景,暗示了金陵的壮丽和诗歌所描绘出的天空般美丽的景色。

3. 第三句幕府重九重,高楼接缤纷。

这句话描绘了金陵城市的繁荣景象。

公元1368年南京为明朝的都城,成为幕府所在地。

而几百年后的金陵,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商业活动繁荣起来,大楼林立,热闹非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4. 第四句飞阁流丹青,烟霞凝翠峦。

这句诗描述了金陵的景色之美。

诗人将金陵楼阁比喻为飞翔的画笔,形象地表达了楼阁之美。

诗人还描述了金陵的山峦,将山峦比喻为翠绿的宝石,使得诗歌中的景色更加生动。

5. 第五句只应官舍喜,莫问故人还。

这句诗展现了金陵的另一面,即官舍的富贵与故人的赤诚。

官舍意指官员的住所,暗示着金陵的繁华和世家的威仪。

诗人告诉读者,金陵的富贵应该被珍惜,而问及故人的归来则显得不合时宜。

四、结语通过对《题金陵渡》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金陵的深情厚意。

他用文字将金陵的美景与城市的繁荣生动地描绘出来,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金陵之中。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辛弃疾的接受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辛弃疾的接受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辛弃疾的接受程郁缀李静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出现,于词体的建设可谓功莫大矣。

如果说东坡的主要功绩在于其于婉约绮丽之外别立一宗,拓展的词的艺术天地和词境;那么承担着继承和发扬光大之任务者,则非辛弃疾莫属;而在苏轼与后世的豪放词派之间,辛弃疾则是承上启下的难以逾越的关捩。

豪放一派,东坡先生先导其源,而稼轩居士则后浚其流。

辛弃疾的出现使得苏轼的声音不再成为孤音绝响,并由此确立了苏、辛一派,使得词坛的格局从此呈现出婉约与豪放二水分流、双峰并峙的发展之势,为词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苏、辛薪火相传,辛弃疾服膺苏轼,由其团结、带领和影响下而形成的辛派词人及后世豪放词家,一再弘扬和光大由东坡所开创之门楣与抒情范式,这是辛弃疾的浚流之功。

不惟如此,其遗泽被于后世者更是不可数论。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辛弃疾在北方金元之地的传播和接受。

从王恽的《辛殿撰小传》、《过稼轩先生墓》诗五首、袁桷的《辛稼轩画像赞》等对稼轩居士高自标置的人格的激赏与追慕,到元好问、白朴、刘敏中等人对稼轩词学风骨的自觉学习、接受与继承;从“读《易》一篇无所咏,渊明诗句稼轩词”(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七)等对辛弃疾词的赏爱,到王弈的《和稼轩金陵赏心亭》、《和稼轩多景楼》等诸多的追和之作,由北而南的辛稼轩在北人那里赢得了洪亮的嗣响。

本文即欲以金源词坛宗匠元好问对辛弃疾的接受为观照点,藉以从另外一个观察视角去透视、探讨辛弃疾的词学贡献。

大凡论及元好问的词学渊源时,世多以为其远接苏轼。

诚然,遗山在其《新轩乐府引》中虽首标苏轼,但是遗山所师者不惟苏轼一家,从苏轼到元好问,辛弃疾无论如何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中流砥柱,刘敏中即曾将元好问和苏、辛二人相提并论:“声本于言,言本于性情,吟咏性情莫若诗,是以三百皆被之弦歌,沿袭历久,而乐府之制出焉,则又诗之遗音余韵也。

逮宋而大盛,其最擅名者东坡苏氏,辛稼轩次之,近世元遗山又次之,三家体裁各殊,然并传而不相悖。

诗歌《金陵》——汪元量

诗歌《金陵》——汪元量
颈联咏史,用对仗手法。"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都是对"金陵" 此地历史兴衰、朝代更迭之往事的追怀,"衣冠"与"草莽","官殿"与"尘埃",这 两组对立意味鲜明的意象组合,暗含兴亡无常的感伤。
尾联抒写唯恐旧交相问而借酒浇愁的怅惘,是想象,用虚写手法。"休相问" 意谓不要问我现状如何,意思是当俘虏的日子不堪提起,"把酒江头"是为痛悼, 写尽亡国臣子的无限伤悲。
"尾联写实"错误,从本诗上下文语境,以及"交游相见休相问"的 语意看,并非实写,而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即以虚拟的"老友相逢, 把酒江头"的场景抒发亡国之悲伤抑郁。
15.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颔联运用对仗、象征的表现手法。"风云旧日"与"宇宙新秋","
龙南渡"与"雁北来",对仗工稳。用"龙南渡"象征宋室南渡(也兼指晋 室南渡),用"雁北来"象征北方蒙古族南侵建立新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上句扣题点明经行地点,突出废城荒芜;下句"搔首""徘 徊"表现诗人的惆怅。 B.颈联中"衣冠"与"草莽","宫殿"与"尘埃",对比鲜明,饱含兴 亡无常的痛感。 C.尾联写实,"休相问"含有难言之悲痛,"且一杯"抒发不堪回 首、以酒浇愁的抑郁。 D.诗中"台""徊""来""埃""杯"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 抒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t e e e o e n t e d r c i n o o h s h o s o o m sa d ci n s c m p e e n t e n h n d v l p d i h ie t fb t c o l fp e n d wa o l t d i h o a
意 象 由诗 学 向词 学 的传承 、 艺术 上 的接受 和创新 。


“ 陵 意 象 ” 确 立 金 的
“ 陵意象” 为一个 文学意象最初 是在诗学 中 金 作
确 立的 , 间是 中唐 。最早进行诗 歌表现 的是李 白 。 时
李 白一生酷爱漫游 , 足迹遍天下 , 吴越 山水 是他 的至 爱 , 生多 次游览 , 金陵则 是李 白过往 的落脚地 。 一 而
Ke r s i l g;p er fr to p cin;Cio e r s e t n;Jn ig i g y wo d :Jn i n o ty o e r s e to fr to p ci o i l ma e;a t t r— n ri i ee sc
a jn to
So ng Dyn s y. Afe he So na t tha tl e ha t d,a c mul t d a s f r d at t rt ng Dy s y i s s ilbe n c n e cu a e nd ha o me is o s i t c r ce itc . t wn ditnc ha a t rs i s
术 上 形 成 了鲜 明 的特 点 。
关键 词 : 陵 ; 古 诗 ; 古 词 ; 陵意 象 ; 术 创 造 金 怀 怀 金 艺
中 图 分 类 号 :2 7 2 I0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3 X( 0 2 0 —0 3 —0 1 7 —1 1 2 1 ) 1 0 6 6
M , 01 2 2
“ 金陵意 象’ ’ 的词学传承及艺术创造
刘 桂 华
( 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北 湖 湖 黄石 450) 30 2
摘 要 : 以金 陵 为题 材 的 咏史 怀 古 词 , 成 了 词学 史 上 的独 特风 景 —— “ 陵 意 象 ” 金 陵 意 象 ” 确 立 , 于 唐 形 金 。“ 的 始 诗, 然后 沿 着 诗 学 和词 学 两 个方 向传 承 。 学 中 的“ 陵 意象 ” 成 于 宋 代 , 以后 仍 吟 咏 不 绝 , 词 金 完 宋 不断 累积 叠 加 , 艺
尤 其是晚年 , 陵是他的主要栖息 地之一 。所 以 , 金 李
白对金 陵非 常熟悉 。但 隋唐时代的金 陵 已失 去往 日 的繁华 。隋初 , 为南朝陈首都 的建业毁于一 旦 。 作 唐 初, 金陵 不过 一 小 小 城 邑 , 遗 墟 旧壤 , “ 数万 里 之 皇
化 现 象和文学 意 象 。本 文重 点关 注 的是 , 一文学 这
安政 权 更迭频 繁 而短暂 。发 生在 金陵 的潮起潮 落 、
悲 恨 相续 的 王朝 更 迭 故事 , 史 学家 们 深思 、 叹 让 嗟 不 已 , 入史 册 ; 文 人 墨 客 们 感 恨 伤 怀 , 诸 歌 载 让 形 咏 。 以 , 陵不再 是一 个单 纯 的地名 , 所 金 而是浸 润着 智 者 的理性反 思 、 诗人 的感恨 伤怀 及酸甜 苦辣 的文
收 稿 日期 : 0 1 2 0 2 1 —1 —1 作 者简 介 : 桂 华 (9 3 )男 , 北鄂 州人 , 授 , 刘 16 一 , 湖 教 主要 从 事 古 代 诗 词 研 究 。
Ab ta t sr c :Ci frto p cin wih Jn ig a h h meh sf r d t eu i u c n r f“ i — er s e t t i l st e t e a o me h nq es e e y o Jn o o n l g i a e n t e hso y o ip er . “ i l g i a e wa sa l h d i h n n sy i m g ”i h it r fC o ty Jn i m g ” n n se t bi e n t e Ta g Dy a t s
第2卷 第 1 6 期
21 0 2年 3月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un lo iln nt t t fT cn lg (o ilS in e o ra fJ n ig Is iu eo eh o oy Sc a c ec)
V 1 r t n e o e r n ts i e to f“ i ln m a e’ n e ia c fCiPo t y a d Ar itc Cr a i n o J n i g I g ’
LI Guihu U — a
( bi o ma Unv ri , a gh 3 0 2 C ia Hu e N r l ies y Hu n s i 50 , hn ) t 4
金 陵( 江 苏南 京 市 ) 又名 秣 陵 、 业 、 今 , 建 建康 、 蒋 州 、 宁 、 庆 、 天 、 京等 。 江 集 应 南 唐前 , 先后 有东 吴 , 东晋 , 朝宋 、 、 、 六个朝 代在 此建都 , 南 齐 梁 陈 故被 称 为“ 六朝 古都 ” 以后 又 有南唐 、 。 明初 洪武 朝 、 明弘 南 光朝、 太平 天 国 等数 个 统 治政 权 建都 于 此 , 陵遂 金 成 为 中 国著 名古 都 。在 中 国屈指 可数 的著 名古 都 中 , 陵的地 名沿 革最 复杂 , 理 位置僻 处东南 , 金 地 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