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小学生的计算力是其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非常重要,但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如下:一、缺乏趣味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较小,对抽象的数字计算不够感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计算教学充满趣味性,那么孩子很难保持兴趣,容易失去耐心。
对策: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只注重算法的机械运用许多小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只注重算法的机械运用,过分依赖书本中的乘法口诀表,不注重代数的概念和思想,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深刻的理解。
对策: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不但能机械运用算法,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代数思维,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计算环节独立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往往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脱节,孩子往往认为计算是一个被割裂的、与实际生活脱离的学科。
对策:将计算教学融入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令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计算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切入点,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训练的icentra许多小学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孩子,让孩子灌输计算口诀,机械运用算法,形成一种环节式的“icentra”。
对策:计算教学要“适当尊重”学生。
老师必须知道如何适度地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寻求答案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五、教师自身问题一些小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存在教学水平不高、授课内容不够系统、考核方式较单一等问题,使学生在计算教学中感到乏味、沉闷。
而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及时、恰当的处理,未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对策: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注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创造丰富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粗心、不理解题目、概念不清楚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错误,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1. 粗心大意小学生的精力和专注力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在计算的过程中因为粗心而犯错。
比如漏写数字,计算错误等。
2. 概念不清楚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时并没有真正理解清楚,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
比如混淆加减法,理解不清楚乘法的概念等。
3. 不理解题目有些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因为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造成在计算的时候出现错误。
比如把问题理解错、计算方向错等。
4. 计算方法错误有些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经常出错。
比如竖式计算加减法时没有对齐计算位,导致错位相加减等。
5. 不善于转化有些小学生在遇到需要转化题目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好转化的方法而经常出错。
比如对单位的转化不熟练,导致计算出错。
二、针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1. 增强专注力针对小学生的粗心大意,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强他们的专注力。
比如让他们练习专注的游戏,安排定时休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 强化基础概念对于那些基础概念不清楚的小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课外练习来帮助他们强化基础概念。
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故事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
3. 学会理解题目在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让他们多读题,多理解题目的意思,学会提取重要信息等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
4. 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竖式计算、进位退位等计算方法,使他们逐渐熟练掌握。
5. 增强转化能力对于那些不善于转化的小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或者学习一些转化的技巧来帮助他们增强转化能力。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小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当前小学计算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对计算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
本文将对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误区分析1. 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计算过程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计算结果,而忽视了计算过程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算题时只注重得出正确答案,而对解题过程和思路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且无法找到问题所在。
2. 注重速度,忽略准确度由于学习压力和考试竞争的原因,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计算速度,却忽略了计算的准确度。
学生在追求速度的往往会忽略题目的细节,导致计算错误频发。
3. 教师讲解模糊,学生理解不透一些老师在讲解计算方法时,语言表达模糊不清,导致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
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听懂了老师的讲解,但一到课后就很难独立完成相关计算题目。
4. 计算技巧脱离实际应用很多计算教学只停留在公式和机械计算上,缺乏实际应用的情境教学。
学生很难将所学的计算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他们对计算的理解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以上就是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更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思维。
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对策建议1. 注重计算过程的训练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和归纳计算规律,通过深入的练习和分析,增强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2. 平衡速度与准确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平衡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让学生明白,只有准确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效率。
3. 讲解清晰明了在教学中,老师要讲解清晰明了,语言表达要准确到位,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到计算方法和思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小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误区分析1. 计算与理解不平衡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掌握,而忽略了对计算背后的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变成“机器人式”地进行计算,无法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应用。
他们会觉得数学很枯燥乏味,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而且当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没有建立起计算和理解的联系,学生可能无法应对。
2. 机械操作重于思维训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侧重于机械操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却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推理、分析、判断等综合思维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解题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他们很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 缺乏真实情境的训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练习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却忽略了练习题目的情境设置和解题技巧。
这样导致了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练习,缺乏对数学知识与真实情境的联系,无法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对策建议1. 提倡计算与理解并重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计算与理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理解,注重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计算的应用场景,使他们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关注真实情境的训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练习题目的情境设置和解题技巧。
可以通过设计真实情境的题目,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问题的情境背景,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当所导致的。
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的一些总结和分析。
一、问题分析1.认知水平不够成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一些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达到真正的领会。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往往会出现数字携带,进位不清等问题,这是由于他们对于进位和携带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和深入理解所致。
2.缺乏兴趣和动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时,如果缺乏兴趣和动力,就会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这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缺乏实践和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却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问题中去,导致知识的狭隘性和应用能力的缺乏。
二、应对措施1.寻找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具体的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2.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思考,用问题来引导他们探讨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深度理解数学计算的方法和原理,并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3.注重形象化教学形象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将数学计算中的概念和方法形象化,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达到自己的最大潜力。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浅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小学计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主要分析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一、存在的误区1、死记硬背,缺少理解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对计算方法和规律的理解。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束手无策,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2、过分依赖计算器和电脑现在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普遍使用计算器和电脑进行计算,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动手进行计算,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这样,学生的头脑会变得懒惰,容易忽略掉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3、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解题过程。
这样,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只会追求结果的正确性,忽略了过程。
二、对策1、关注学生的问题和难点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和规律的理解,建议老师通过课堂练习或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通过策略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多种计算手段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手算能力,建议老师减少计算器和电脑的使用,提供更多纸笔计算的机会,让学生在计算中注重过程,提高学生的手算技能。
3、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学生应该不仅仅注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注重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和解决过程的掌握。
因此,在讲解问题时,老师也应该重视题目中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自主解决,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发展计算思维能力。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日后的发展。
因此,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多种计算手段以及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运算过程中保持准确性和精确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下面我将就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错误进行一些浅议。
加减法计算错误是小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
一方面,他们可能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最高位对齐的原则进行计算,导致位对齐错误,进而产生错误的结果。
小学生可能会忘记在加法运算中进位,或者在减法运算中借位,这也会导致计算错误的出现。
乘法计算错误也比较常见。
小学生在乘法运算中可能忘记进行进位,导致结果错误。
他们也可能在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忘记某个乘法口诀或者运算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除法运算中的计算错误也较为普遍。
小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能会遇到被除数或除数中有零的情况。
如果没有掌握好有关零的性质和规则,就会产生计算错误。
小学生在除法运算中也可能对长除法的步骤和规则不熟悉,导致计算错误的出现。
除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这是因为应用题通常需要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就会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错误。
小学生在解决一步一步的多步问题时,可能会忽略掉某一个步骤,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造成这些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
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可能对于一些运算规则和步骤掌握不准确。
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他们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心思不集中,导致出现疏忽和错误。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成熟,他们可能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整体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对于这些计算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纠正。
重视基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错误有很多种,下面我将针对一些常见的计算错误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纠正方法。
小学生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常常会出现进位、借位、错位等错误。
计算加法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忘记借位,计算乘法时错位导致错误的相乘等。
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对加减乘除的规则不熟悉,或者在进行计算时粗心大意造成的。
纠正这类错误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加减乘除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并在计算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粗心大意。
小学生在进行长算式的计算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容易出现对齐不准确,漏写或者重复写某一位数等错误。
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对长算式的掌握不够熟练,或者在进行计算时过于急躁导致的。
纠正这类错误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长算式的训练和演算,学会正确对齐和列竖式,还要培养耐心和细心,避免因急躁而出错。
小学生在进行分数的计算时也容易出现错误。
在分数加减法中容易忘记找到最小公倍数,或者计算错误,导致最后的分数结果不准确。
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对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不够透彻,或者在计算时忽略了一些关键步骤导致的。
纠正这类错误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学习,学会找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基本概念,并在计算过程中逐步进行,避免遗漏关键计算步骤。
小学生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在问题分析上理解不到位,计算过程出现错误,结果不符合实际等。
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操作不够准确,或者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导致的。
纠正这类错误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和解题技巧的学习,学会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并且在解答过程中进行反复检查,避免出现错误。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有很多种,但是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计算训练,培养专注力和细心程度,以及加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解题技巧等方法,可以有效纠正这些错误,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准确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误区与反思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误区与反思[摘要]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
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教师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息息相关,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深思。
[关键词]计算教学;情境;价值性;算法与算理;多样化[正文]误区一: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失去了价值性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
但是,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案例1 :在一次有关计算的公开课上,一位教者花了一番心血精心设计了情境,在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上,却仅仅是为了引出计算式题。
内容是执教青岛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以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米奇和唐老鸭引入。
米奇生日了,请来了唐老鸭一起过生日,两个一起去公园玩。
图中米奇旁注9岁,唐老鸭旁注7岁。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显然,老师目的是让学生提出“米奇与唐老鸭一共有几岁?”“米奇比唐老鸭大几岁?”或“唐老鸭比米奇小几岁?”,得出“9+7”,“9-7”的两个算式,可学生也偏偏不“领情”,也提了一大堆毫无相关的问题。
最后老师看情形不对,只好说:“老师也来提个问题”来切入主题。
反思:其实这位教师在计算课中创设了情境,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本节课的计算式题。
为什么创设的情景,学生会毫无目的地发散开去,迟迟切入不了正题呢?我认为如果要让学生提出两数和与差的问题,情境中必须蕴含强烈的“和”与“差”的数学思想。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们最先接触到的学科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计算错误。
本文将从常见的计算错误入手,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小学生在加减乘除的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
加法和减法的错误较为常见。
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对进位和借位的概念还不够理解,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计算23+14时,很多学生会把3和4相加得到7,而忽略掉了2和1的相加,最终得到了错误的结果37。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学生对进位和借位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口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在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中也常犯错误。
乘法中,学生容易出现口误或者记错数字的情况。
计算8×9时,有些学生可能会搞错数字,将结果误写为72。
对于这种错误,老师可以通过多次复习、反复训练来帮助学生记牢乘法口诀表,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而在除法中,学生经常会忘记带小数点或者忽略掉小数点后的位数,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们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小学数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计算错误。
在解决应用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错误或者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具体问题解决步骤,通过多次实践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反思多年来,时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就是计算题过不了关。
”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也正是这种责任感促使我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多次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错例综合分析后,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极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对教学作了以下总结反思。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很多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
针对这种情况,我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让粗心大意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如在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我要求学生做下面两件事:⑴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
⑵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
通过统计和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的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不良习惯所造成的。
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这些计算正确率较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二、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如何提高计算正确率,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
比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以下策略:仔细抄题→认真审题→正确运算→步步检查、及时纠正。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
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数量不能太大,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进行细心运算,并能体验到全对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
三、教师自己要改进批改作业的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性和准确性的学科,而小学数学计算错误是常见的问题。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理解不准确、思维不清晰、粗心以及缺乏练习等原因造成的。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准确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前期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科,若对基本概念、运算规则等缺乏深入的理解,就会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学生需要理解“加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总和”、“减法是指由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的数”等概念,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准确计算。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其次,学生思维不清晰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思维跳跃、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例如,在进行多步骤的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忘记一些中间步骤,或者进行计算时缺乏系统性,导致结果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分步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路和计算习惯。
同时,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
第三,学生的粗心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粗心的情况。
例如,在写数字时容易将数字写错,或者计算时容易漏写运算符号,这都可能导致结果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反复强调写数字的准确性等方式,帮助学生改善这种粗心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技巧,如画出算式的露骨动画,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准确性。
最后,学生缺乏练习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数学是一门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学科,而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缺乏练习的机会。
缺乏练习会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加。
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练习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准确、思维不清晰、粗心以及缺乏练习等。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错误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不注意细节、粗心、理解不透彻等原因导致的。
下面将就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错误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种常见的计算错误是列竖式时错位。
竖式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但是有时候学生在列竖式时会发生错位的情况。
在做加法时,学生会不注意各位数的对齐,导致个位数加错十位数,十位数加错百位数。
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学生对数位的对齐不够敏感,或者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进行适当的补位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竖式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数位对齐的意识。
第二种常见的计算错误是无规律加减法错误。
在小学的加减法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无规律的加减法题目,比如13+7、11-4等。
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或者没有掌握适当的计算技巧。
举例来说,当学生做13+7时,他们可能会先计算个位数的和,然后计算十位数的和,最后将两个和相加。
这种方法既繁琐又容易出错,在解决无规律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比如利用组成数的概念或者利用数的补数等。
第三种常见的计算错误是乘法口诀表错误。
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常常会发生记错或者记漏的情况。
在计算8×8时,学生可能会记成7×8或者9×8。
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对乘法口诀表进行足够的复习和记忆,或者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乘法的性质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乘法口诀表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乘法口诀表。
第四种常见的计算错误是不会借位进位。
在小学的加减法中,学生在遇到需要借位或者进位的情况时,常常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在做45-27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退位错误或者进位错误。
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借位进位的概念,或者没有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借位进位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借位进位方法。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小学数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简单的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源自于孩子们的粗心、疏忽,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所导致的。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孩子们的基础学科之一,正确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议一下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错误。
一、加减法错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常常会出现加减法计算错误。
比如在进行加法运算时,他们可能会将进位的步骤弄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或者在进行减法运算时,没有正确借位,导致减法计算出现错误。
这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错误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缺乏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如对进位、借位等概念的掌握不到位,也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粗心大意所导致的。
教师和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加减法计算情况,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可以通过给孩子们反复讲解加减法的原理,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应用,帮助他们提高加减法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们加强对数字位值概念的理解,引导他们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注意数字的位值和对齐,避免数字错位错误的发生。
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进行数字位值概念的讲解和举例,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数字错位练习,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括号应用错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括号应用错误的情况,比如在进行多步运算时,没有正确应用括号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对括号的应用规则和作用不够清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书写和运算过程中粗心大意所导致的。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错误主要源自于孩子们对数学概念、规则和技巧的不够熟悉,以及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的粗心大意。
教师和家长应该重点关注孩子们的数学计算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计算错误,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
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很困惑,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却很困难,总是没能达到教师自己想要的效果。
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很多时间,影响了教学进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反思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计算教学中存在了以下几个误区,并反思了相关的对策。
误区一:以情境创设替复习铺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教材在编排时也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中认识问题、探索问题。
可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计算教学似乎走入另一种极端。
铺天盖地的情境创设取代了以往的复习铺垫,哪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用了复习铺垫就是老土的表现,就可能被指责给了学生过多的预设、铺垫,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道在计算教学之前复习铺垫真的一无是处吗?我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
如何处理好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之间的关系,我有如下的思考。
1.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
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2.复习铺垫要适可而止,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有些计算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此时在教学前进行复习铺垫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就可以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唤起学生旧知。
但是在进行复习铺垫的时候,切忌设计一些暗示性、过渡性的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样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数学计算方法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反思和探讨。
I. 数学计算方法教学现状分析A. 教学手段不多样化1. 机械口算为主2. 缺乏实践应用B. 教学内容过于繁杂1. 数字运算重复性高2. 计算方法缺乏整体性C.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1. 缺乏趣味性2. 缺乏实用性II. 重新思考数学计算方法教学A. 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1. 创设情景用数学计算方法2. 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B. 简化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1. 剔除重复冗余的计算题2. 强调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C. 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1. 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2.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III. 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和培养A. 提高教师数学和教学能力1. 高素质数学教师的选拔和培养2. 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B. 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教学研究能力1. 支持教师科研项目2. 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分享IV. 家长和学校的积极参与A. 家长的角色与作用1. 积极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2. 提供数学学习资源和环境B. 学校的支持和指导1.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案2.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交流平台结语: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简化的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素质高的数学教师,并与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我们将能够改进并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方法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小学数学是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给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进行浅议,以便能够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
一、整数加减法错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最基础的计算内容,而整数加减法错误也是学生们常犯的一个错误。
在进行整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时,学生们往往会忽略掉正负号的运用,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当遇到负数和正数相加时,有些学生会忽略掉正负号,直接进行数字相加,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对此,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练习来提醒学生们注意正负号的运用,加强对整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二、小数运算错误小学的学生们通常会在小数运算中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忽略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多或少位数等。
这些错误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影响学生对小数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们正确掌握小数运算的方法和规则,重点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和位数的掌握,避免出现这类错误。
三、乘法口诀表错误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生们在掌握乘法口诀表时常常会出现遗漏或错误的情况。
学生们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忘记了乘法口诀表中的某些乘法表,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习题训练和口诀表的背诵来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乘法口诀表,加强对口诀表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四、几何图形计算错误几何图形计算也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进行几何图形计算时,学生们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忽略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错误等。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几何图形计算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应用几何知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常犯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错误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学习困扰。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还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时常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
这些计算错误可能是由于概念理解不清、粗心大意、计算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本文将浅议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常见计算错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加减法错误在小学阶段,加减法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数学运算之一,但很多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常会出现错误。
其中最常见的错误是借位运算和进位运算错误。
在计算692+345时,学生可能会漏掉借位操作,导致算式错误;在计算782-459时,学生可能会忘记进位操作,导致算式错误。
解决方法:对于加减法错误,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对借位和进位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加减法练习题,引导学生多种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家长们也可以在家中多和孩子一起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帮助他们加强运算技能。
二、乘除法错误乘除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乘除法运算中,学生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在计算478×26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错位乘法或者错位除法的错误;在计算648÷3时,学生可能会漏除数或者错位除法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乘除法的运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比如乘法口诀表和乘法表等,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家长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数学符号错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也容易出现数学符号错用的情况。
在列式计算中,学生可能会把加号误写成减号,或者把乘号误写成除号,导致算式出现错误。
在比较大小和大小关系的问题中,学生也可能将大于号和小于号使用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有效计算教学研究》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反思课题主持人冯炳娇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计算教学中存在了以下几个误区,并反思了相关的对策。
误区一:以情境创设替复习铺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
教材在编排时也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中认识问题、探索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
可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计算教学似乎走入另一种极端。
铺天盖地的情境创设取代了以往的复习铺垫,哪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用了复习铺垫就是老土的表现,就可能被指责给了学生过多的预设、铺垫,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道在计算教学之前复习铺垫真的一无是处吗?我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就需要20以内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知识;再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就需要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
所以,我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有如下的思考。
(一)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
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就可以创设小猴买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个格子,里面有9个桃子,外面有3个桃子,算算一共有几个。
这样的情境便于学生通过操作来探索计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个格子让学生容易想到先凑满十,在加两个的方法。
如果把这个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换成篮子,效果就会相差很多。
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二)复习铺垫要适可而止,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有些计算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此时在教学前进行复习铺垫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就可以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唤起学生旧知。
但是在进行复习铺垫的时候,切忌设计一些暗示性、过渡性的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样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误区二:算法多样化变为“形式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是现今计算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可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引导。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算法虽然多了,却没有适时优化。
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于没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需要学生探索28×1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能会想到用28×6×2=336或28×10=280,28×2=56,280+56=336,而对于从乘法意义出发的28+28+28+……+28(12个28)=336这种算法却很少有学生会真正采用。
如果千方百计的启发学生也说出这种方法,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浪费了更多的教学时间。
笔者认为,“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应该从“多样化”和“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
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
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
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和多样化。
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
“多样化”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常常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一些教师却不顾学生的数学现实,片面求多。
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就引导或直接给予,由于一味求多,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围绕已知方法打转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则竭力去思考那些低价值的,原始的方法。
求多本无可非议,但有限的课堂允许学生想出那么多方法吗?有必要穷尽所有的方法吗?这些方法都是有价值的吗?孩子们都能接受吗?显然,这种为多而多的做法违背了“多样化”,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
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
如果仅关注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这样忽视了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发展。
所以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一要看算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二要看算法是不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结果。
(二)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本身肯定是追求最优化的,但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势必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
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
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应以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为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在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虽然教师从某种角度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未必每个学生都喜欢都能接受。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也即只有“更优”,没有“最优”。
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误区三: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
当前,不少教师对于口算与笔算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理解不透,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口算与笔算究竟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相应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做一重新审视。
首先,口算与笔算的解题策略不同。
以下是一个二年级学生口算30+18时的过程描述:30+10=40,40+ 8=48。
而如果采用笔算,其运算法则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1。
可以看出,口算的解题策略为:十就是十,百就是百,即口算保持相对应的数字和数位本身的意义。
例如,18中的数字“1”表示10。
而在笔算中,不考虑数字所在数位的意义,只是将数字作为最小单位进行计算。
如18中的数字“1”在竖式计算中只是作为1来计算,而不考虑它所代表的是1还是10。
同样的,表达进位的“1”也是相同的,而不管它进在十位上,还是百位上。
因此,口算被称为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运算,而笔算则被称为以规则为基础的运算。
其次,二者运算的心理机制不同。
口算往往在心里进行计算,每一步计算结果都储存在大脑中,因此口算依赖于记忆,而记忆的容量有限,特别是短时记忆,其容量小,保持时间短,这给心理运作造成很大困难和限制。
所以口算常用于较小数或相对较整的大数计算,而在处理复杂较大数运算时就有一定困难。
笔算则是一种程序化的运算,即只要掌握了竖式计算方法,无论数有多大都可以迎刃而解,大大减少了大脑的记忆负荷。
再次,口算过程中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解题策略。
如对于42-5这道题,如果放手让学生解决,他们可能会想到许多方法:有的学生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减;有的学生把42分成30和12,12-5=7,30+7 =37;有的学生把5分成2和3,42-2= 40,40-3=37;有的学生想到5+37=42,所以42-5=37……每一种方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第一种方法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却表明了学生对逐一计数和减法意义的理解。
而如果采用笔算,则是统一的竖式计算解题模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存在着误区,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
口算一般步骤少,运算过程简单,以至于不必在纸上列竖式就能在头脑中很快得出结果,于是将口算看成是简单的笔算。
认为口算与笔算无质的区别,而仅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或是运算时间长短、运算步骤简繁的区别。
众所周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熟练地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以上比较表明,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心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
在进行口算教学时,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