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辅导教案第13-15讲质量密度教案(学员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教案

《质量》教课方案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

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

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若是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教学难点质量的观点,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打破方法为打破难点,经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

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

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面的物体分,并出你分的理由?一个,引学生思考学生学的趣。

新教学堂堂一、量的概念由学生的分,得出物体是由物成的从而得出:我身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成的⋯⋯提:、都是同种物成的,但是物的多少一?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的多少叫做物体的量。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讨论其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3. 密度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变化,探究其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质量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本章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资源、拓展和反思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质量、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和应用;教学方法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课件和参考书籍等;教学拓展介绍了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则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的改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的应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

重点: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块、木块、铝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密度计,让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出密度概念。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kg/m³),常用单位有克/厘米³(g/cm³)等。

3. 例题讲解:计算物体密度,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5. 实验探究:(1)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2.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3. 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应用题:根据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物理意义。

2. 密度的影响因素。

3. 密度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密度的引入1. 密度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如我们开车的轮胎、楼房、钢筋混凝土、气球、飞机等等都与密度相关。

2.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

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可表示为ρ = m/V。

(二)密度的计算1.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

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教师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密度的计算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质量、大小、形状的两个物体,如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和两个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测量质量、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三)密度的影响因素1.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状态等因素有关。

教师可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温度、压强、状态下的物质,例如热胀冷缩的物质、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压缩率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如何测量载重量、岛屿的升降、水银计等等。

2. 密度的应用实验教师可设计测量不同物质密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进一步应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四、教学方法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举例说明概念。

2. 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颗石子和一块海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石子和海绵的质量相同,但体积却有很大差异?
2.学生分享: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石子和海绵体积差异的原因。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密度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密度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密度规律。
3.针对学生对密度公式理解不深的问题,采用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实例讲解:教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水、铁、木头等,讲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3.学生跟随: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一节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巩固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

八年级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质量和密度(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密度(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2. 探究密度概念(1)实验一: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实验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如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3. 密度概念的引入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引入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公式、单位及换算(1)密度公式:ρ = m/V(2)密度单位:kg/m³(3)密度换算:1g/cm³ = 10³kg/m³5. 密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等。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量度,对学生理解物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通过密度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的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计算的实例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其中,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意义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实验观察通过简单的实验,直观地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

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生动的例子,引出密度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密度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意义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黑板、PPT等辅助工具,提供相关图表和计算方法。

3. 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质量
2. 什么是密度
3. 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
4.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5. 质量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
活动一:引入质量与密度的概念(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的定义,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2. 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与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活动二:质量与密度的计算(20分钟)
1. 介绍质量和密度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解决问题,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活动三:质量与密度的关系(15分钟)
1. 理清质量与密度的概念,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质量和密度之间的规律,并引导其总结。

活动四:质量与密度的应用(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实际例子。

2.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发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原理和意义。

教学评估
1. 在活动二的实践中,观察学生计算质量和密度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2. 在活动三和四的讨论中,评估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程度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源
1. 《物理教学导引》教材
3. 桌面实验器材:天平、、各种实验物品
以上是本次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活动
安排。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质量与密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包括质量、密度概念的引入,测量质量与密度方法的学习,以及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对物体运动、力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新的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与生活实例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测量质量与密度的方法。

3.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观察与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2.采用生活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实验视频等。

3.生活实例素材:日常用品、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如:“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石头和泡沫,石头的重量比泡沫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定义,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概念。

3. 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5篇)物理学涉及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运用数学、逻辑和推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能够培养人们的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中考撷要密度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并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近几年中考中,有关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题也经常出现。

教学工具天平、各种金属块、酒精等常见物体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一、课前感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关系。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其中符号表示密度的是#,表示质量的是#,表示体积的是#。

二、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体的质量用来鉴别物质行吗?密度的单位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篇2】一、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kg 1kg=1#g 1g=1#mg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教案课题:物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3.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教学重点:1.密度的计算方法;2.密度与物体的浮沉关系。

教学难点:1.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2.密度的应用。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笔;2.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本课将要学习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

2.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浮沉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例如,铁钉沉入水中而塑料球浮在水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二、引入新知(15分钟)1.介绍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叫做物体的密度。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3.通过具体例子,计算物体的密度。

例如,给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让学生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帮助学生理解密度计算的步骤。

4.展示PPT课件,利用图表和动态的示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操作(15分钟)1.展示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注意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展示使用容器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准确地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3.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常见的物体如铁球、木块等,引导学生实际体验计算密度的过程。

四、让学生探究(25分钟)1.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2.进行实验:学生按照组内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并与课堂上的讨论进行对比。

五、小结与延伸(15分钟)1.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但在理解密度概念、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密度》章节的相关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实验操作的理解。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密度测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实验操作等。
-提问学生:“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总结归纳: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指出密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密度知识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密度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质量、体积。

2、了解密度单位。

3、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4、会用托盘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测定固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学习从实验数据中运用对比、分析和归纳来处理信息。

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勇于探索、协助合作的科学精神,并且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各项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密度概念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三、课时安排: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密度知识的应用--------------1课时实验:测定固体的密度-----------------------------1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托盘天平及砝码(1套)、大小不同的规则的铁块(2块)两位学生为一组,每组:托盘天平及砝码(1套)、大小不同的规则的铁块(2块)、大小不同的规则的铝块(2块)、刻度尺(1把)●五、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六、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两块体积不同的规则的实心铁块。

设问:哪块重?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两铁块的质量)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只要体积大就一定重呢?请举例。

学生讨论后举例。

设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新课讲授:活动一: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项目对象长(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 cm3) 铁块1铁块2铝块1铝块2交流与合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物质的密度板书: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教案-密度初二上册密度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密度初二上册密度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密度:初二上册密度物理教案》摘要:节通实验进步使学生认识到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种物质质量是定值不物质单位体积质量不.因可以用单位体积质量表征物质这种特性.,()由种物质组成物体体积质量物体质量跟它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比是定值(即密不变).因不能认物质密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定.,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应使学生懂得密单位义和法.二、教学模式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密密国际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掌握密计算公式.3.知道密是物质特性定条件下种物质密是定.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基础上概括出相体积不物质质量不相质量不物质体积不.()上述分析基础上进步概括出不体积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变对不物质说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不.(3)通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定义..培养运用物理知识问题能力能利用密公式某种物质密.三、德育目标通节教学培养学生善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良品质.通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衡美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节包括三部分容密概念密公式密单位.密是表征物质特性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学生已看到体积相不物质它们质量不相等.节通实验进步使学生认识到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种物质质量是定值不物质单位体积质量不.因可以用单位体积质量表征物质这种特性.学生数学虽然学比例知识但是用到物理理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比值是定值含义仍是有困难所以课对作了释质量与体积比值定表示体积增几倍质量也增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比值等单位体积质量.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理比值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说明比值含义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质量定义密以便学生理.并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公式.然通例题说明利用公式密方法.并且例题计算基础上讲述密单位使学生对密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学习.教法建议建议将演示实验改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概念.教学设计示例、重、难分析密是应用十分广泛物理概念也是今学习液体部压强、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必要基础.通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概念;会密表;知道水密.让学生掌握密概念是节教学重.理“密是物质种特性”是节教学难.现行教材般都是通实验引入密概念再介绍密公式和单位.因做实验是节教学关键..密概念密是表征物质特性物理量它表征是单位体积物质质量差别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定密不物质密般不.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铁块、铝块、木块质量利用测量结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体积相质量上差别即体积相不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不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说质量与体积比值都是定跟体积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种类有关系因它反映了物质身种特性.了助学生理比值物理义可通具体数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质量..密公式了加深认识密是物质种特性只跟物质种类有关.正确理密公式基础上讨论公式物理义明确三物理量关系.通课上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学生按定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运算要加以强调.对公式要从以下几方面理()由种物质组成物体体积质量物体质量跟它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比是定值(即密不变).因不能认物质密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定.()由不物质组成物体体积相情况下密质量物体质量跟它密成正比.即当V定.(3)由不物质组成物体质量相情况下密体积反而物体体积跟它密成反比.即当定.3.密单位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应使学生懂得密单位义和法.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模式结构三、课安排课四、教具学具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五、师生动活动设计.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定义.3.师生由密公式讨论导出密单位.页。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优质课《密度》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优质课《密度》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优质课《密度》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名师讲义《密度》教学设计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策略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质量与密度《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质量与密度《密度》教案

《三、密度》【教材分析】:1、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 , 知识的讲述深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3、密度是表现物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现物质的这种特征.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方法.例如, “电阻”和“密度”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因此,本节知识在中学物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简单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理解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是它们的比值或用于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辅导教案第12、13、14讲质量密度教案第12讲质量密度概念一.教学内容:1 质量2 物质的密度二. 重点、难点:1.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 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3. 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4.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三. 知识点分析:(一)质量1. 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通用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它们的关系是千进制: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 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标尺和游码组成,每架天平配有一盒砝码,通常砝码盒中有镊子。

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如果不是水平台,应调天平底座上的底脚螺丝,直到底板水平。

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遗漏。

(二)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探究问题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相同吗?探究问题2: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有可能相等吗?1.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

密度的定义式:ρ=mV(1)同种物质,在一种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m 1/m 2=V 1/V 2;(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m 1/m 2=ρ1/ρ2(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V 1/V 2=ρ2/ρ12.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3)换算关系:1克/厘米3(g/cm 3)=103千克/米3(kg/m 3)水的密度ρ×水=101033./kg m要知道ρρρ铜铁铝>>3. 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密度ρ=m V 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密度的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由公式ρ=m V 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关于量筒的使用,首先要观察量筒(或量杯)的刻度,知道它的最大容量和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体积。

测定固体的密度: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④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⑤用细线栓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被测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⑥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2-V1。

⑦根据ρ=mV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

测定液体的密度: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质量m1。

④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⑤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⑥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1-m2。

⑦根据ρ=mV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4. 密度的计算与应用(1)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选择材料,判断物体的空实心。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

(2)用密度知识,可以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体积①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可以利用m=ρV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②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接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Vm=ρ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典型例题】例1. 小丽用调好的天平称一个桔子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她发现右盘砝码总质量为100g,游码所在位置是0.4g,则这个桔子的质量为g。

例2. 小红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错了(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

若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计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A. 124gB. 122gC. 118gD. 116g例3. 对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例4. 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____________(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铁的密度____________(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_____,体积_______,密度_________ (4)冰熔化成水质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

例5. 某金属物体的质量是270g,体积为100cm3,则组成此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这种金属是什么?例6. 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________,体积之比V铝∶V铁=________.(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填空题1. 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2: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2. 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若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 某单位要购进5吨煤油,已知每个煤油桶的容积为0.18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应准备_______个这样的油桶。

4. 有一个质量540g,体积360cm3的空心铝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cm3,如果在=2.7×103kg/m3)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是_____g。

(ρ铝5 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______g。

6. 飞机上一钢质机件质量为80kg,为了减轻质量,需要将钢质机件的质量减小15.6kg,=7.9×103kg/m3,ρ铝=为此应选用_______kg铝质零件代替机件中部分钢质零件(ρ钢2.7×103kg/m3)二、选择题1. 质量为1.8×104m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的()A. 一头大象B. 一位小学生C. 一只鸡D. 一颗小铁钉2. 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汽后,则()A. 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B. 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3.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 把铁加热,质量变大,密度不变D.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4. 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9B. 密度ρ与体积成正比C. 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有关D. 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5. 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 已知它们都是由同一材料制成,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6. 分别用铜、铁、铝制成三个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比较它们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则()A. 铜球最大B. 铁球最大C. 铝球最大D. 三球一样大三、综合题一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第13讲 质量密度应用一.教学内容:3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二. 重点、难点: 1. 会用密度鉴别物质 2. 会测物体密度3. m V 会用公式ρ进行ρ、、的计算mV三. 知识点分析(一)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1)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质的密度。

①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说明密度是每种物质自身的特征。

密度是不随物体的大小、轻重等因素变化的。

③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密度也将发生变化。

例如:水凝固成冰。

④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况。

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

但是这并不影响鉴别物质,因为密度虽然是物质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⑤对密度,并不能认为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例如:液体水银的密度就大于固体铜、铁、铝等的密度。

(二)根据密度的公式 (1)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另外液体的密度也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2)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通过密度知识的学习,可为我们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提供新的办法。

如可用天平“称出”物体的体积,用直尺或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密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①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②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③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④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密度公式ρ=m/V变形后可以得到下面两个公式:①m=ρV。

若已知物质密度和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可用此式求出该物体的质量。

②V=m/ρ。

若已知物质密度和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可用此式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典型例题】例1. 某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体积是20cm3的这种物质质量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大?例2. 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

例3. 有一团长细铁丝,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是150克,测得铁丝的直径是1毫米,这团=7.9克/厘米3)铁丝有多长?(ρ铁例4. 下图是固体密度阶梯的示意图,若有相同质量的铁、铜、铅、银四种金属,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