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2011-01

姓名:***

学号:***

手机:***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

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侠义精神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灵魂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它也像是一个符号,闪耀着中华名族的光芒。

关键字:武术文化侠义精神武侠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每次看《水浒传》,听到好汉歌都会感觉热血沸腾,让人热情澎湃。好汉歌不仅是一首歌,短短的几句歌词更是包含着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侠义精神。

也许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太快,让我们对武术文化的中的侠义越离

越远,也正是这样我们对侠义的理解才越来越少。中国武侠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亦是文本文化与平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更是一个民族理念的精神价值取向。侠义作为中华武术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并吸收它的内涵是提高我们个人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那什么是侠义精神呢?要对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侠义精神作出一个简明的概念表述,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从定义的角度来说,《辞海》对侠的定义是:“侠旧称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辞源》对侠的定义是:“侠客,指急人之所难,出言必信,见义勇为的人。唐人及后来的武侠小说则专以指武艺高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于打抱不平的武士。”两个定义里不约而同

都出现了“见义勇为”这个词汇,说明了“侠”的本质是见义勇为。而追溯历史,侠产生于春秋战国,墨家与侠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

关系,提出了完整的任侠观念和理论主州。《墨于·经上》日:“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这里墨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侠”观念,“损己而益所为”,也就是损己利人。接着,在《墨于·经上》中,墨于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是说要尽力牺牲自己来解救他人的急难,这正是侠的行为准则。一个品格高尚,助人为乐,除暴安良甚至劫富济贫的人大家都会把他当作侠客。反之就是你本事再大也称不起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就有这方面的描述,不过当时司马迁给出的定义只是“游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当然他定义的,是秦至汉时期的“游侠”,那个时期的“游侠”,似乎都是“不轨于正义”的,与后来逐渐发展的“侠义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从定义的角度说义,它就是指合乎一定的道或理,也就是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在《礼记》中曾经说过,义者,义也。韩愈曾经解释过,行为义者,义。引申开来,这里的义就是指道义。唐人李德裕的《豪侠》中说过,“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所以说,侠必须主持正义,道义,义是侠的精神立法。而义也有大义和小义,像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及的助弱帮困是一种小义。而像天龙八部中的肖峰,像三侠五义中的展昭,白玉堂等他们的行侠仗义都是上升到国家政治上去的那可算是大义。不过那个时期的游侠还是有着正义的影子的,可见“侠义精神”是经过了长期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才形成的。

关于侠义精神,就像好汉歌唱的一样,中国古代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迈,还有劫富济贫打抱不平的勇气都是侠义精神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大家熟悉的“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以及他们大闹东京的故事在电视、电影中已经屡见不鲜。在中国古代侠义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语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卦定乾坤”,可见武术对中国古文化的影响之深。

时代在进步,那传统的侠义精神就要跟上脚步,与时俱进。虽然侠义精神从传统走向现代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侠义精神不会从中华文化里消失。在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谭嗣同流血牺牲“请自嗣同始”的行为是侠义行为;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抗压迫的行为是侠义行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行为是侠义行为;洪水、地震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前线的行为是侠义行为;打击社会犯罪的模范警察的行为是侠义行为……只要符合侠的说话算话,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本质的行为,都属于侠义行为。侠义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演变成一种公民意识和公德心。在国家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或许不需要像以前的侠客那样流血牺牲,但侠义精神仍然不可丢。北京大学的孔庆东教授在回答当下社会需要怎样的侠义精神时说到:“军人不怕死,干部不爱钱,对内保黎民,对外抗霸权。”总的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侠义精神要得到弘扬,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大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当武术这一在中国传统发展了几千年的技击文

化,不再被我们的生存所必需时,当它不再是抵抗强力、帮助弱小的有力工具时,侠与武分离了,但侠义精神却并未消亡,而且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有了新的含义、新的形象。这或许可以说是武侠的遗产。在新的时代环境里,侠义精神有了新的含义、新的形象。侠义精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广大民众意识深处的最高伦理价值和行为标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武侠文化传统意识,则已经累积成为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深深植根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在新时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学习它的精粹,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侠义精神,让侠义精神在新时代里发挥光芒,让它在中华文明长河里熠熠生光,照亮这一片东方大地。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3]孙治让注·墨于闲沽[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