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弯曲内力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
1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内容提纲:
• • • • • 概念及工程实例 梁的对称弯曲及计算简图 梁的剪力、弯矩 • 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2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概念及工程实例
3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概念及工程实例
梁的对称弯曲和计算简图
可动铰支端
– 这种支座使梁的端面不能沿轴线的垂直方向移 动,但端面可沿轴线自由移动和转动 – 限制梁沿轴线垂直方向移动的约束支反力—— 垂直支反力 FRy
FRy FRy FRy FRy
21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梁的对称弯曲和计算简图
• 工程中常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悬臂梁
q
A
Me qa2
B
C
MC
a
a
FCy
解:首先计算支反力FCy和MC
Y 0, M
C
FCy qa 0 3 M C M e qa a 0 2

0,
FCy qa, M C
1 2 qa 2
34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梁的剪力图、弯矩图
分段考虑: 当 x a 时: 内力按正方向假设!
13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梁的对称弯曲和计算简图
集中载荷——作用在梁某一横截面处的载荷, 单位为 N(牛顿) 集中载荷一般用F 表示 F q( x)dx
x dx
F
x
14
材料力学-第5章 弯曲内力
梁的对称弯曲和计算简图
集中力偶——梁某一横截面处作用在纵向对 称面内的力偶,单位为N· m(牛顿· 米) 集中力偶一般用M表示

材料力学05(第五章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05(第五章 弯曲内力)
5 qa 3
0 x1 3a
Fs 2 qx2
1 2 M 2 qx2 2 0 x2 a
M
(d )
1 2 qa 2
例 简支梁受力如图a所示。试写出梁的剪力方程和 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座反力
1 l l M A 0 FB l q 2 4 0 FB 8 ql 3 l l l M B 0 FA l q 2 ( 2 4) 0 FA 8 ql 可利用平衡方程 Fy 0 对所求反力进行校核。
2、 校核弯矩图 Me =3qa2 A
FS a 5qa/3 8a/3 M C 3a
q
AC段
B
x 剪力=常量 弯矩图→斜率为 正值的斜直线
qa/3 x
弯矩值: 支座A:MA=0
5qa2/3 x
qa2/18 4qa2/3
C截面左侧:
M C
5 2 FA a qa 3
FS
5qa/3
8a/3
FS(x)
AC 段 CB 段
3 ql qx 8 1 ql 8
d FS ( x) dx
-q
0
d M ( x) d M 2 ( x ) M(x) d x2 dx 3 1 23 qlx qx ql qx -q 8 2 8 1 1 ql (l x) ql 0 8 8
对于该梁来说有
d FS x q 2 d M x dx q 2 dx d M x FS x dx
Fa FB l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需分两段列出
a
F
C
l
b
A FA AC段 A FA
x x
B FB

第五章 --弯曲内力

第五章 --弯曲内力

⑵ 自由端无集中力偶作用,端截面弯矩等于零:M=0 。
2020/5/24
×
例2 求图示梁1、2、3 截面的内力。
m1=2kN.m m2=14kN.m
1 A1
23 23
B
2m C 2m
FA
FB
m1 A 1
1
M1
FA Fs1
解:取整体,m0;
F A4m 1m 20 FAFB3kN
1-1截面
Fy 0; FAFs1 0
Fs1 3kN
m10; M1m10
M12kN.m
2020/5/24
×
m1=2kN.m m2=14kN.m
A
1 1
23 23
B
2m C 2m
FA
FB
m1 A FA
2
2 M2 Fs2
M3
3 3
B
Fs3
FB
2-2截面
Fy 0; FAFs2 0
Fs2 3kN
m2 0; M 2m 1R A20
M2 8k N.m 3-3截面
2.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通常称为梁。
2020/5/24
×
3. 工程实例
2020/5/24
×
二、平面弯曲
F1
q
F2
M
纵向对称面
杆件具有纵向对称面,荷载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梁弯 曲后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称为平面弯曲。在后几章中, 将主要研究平面弯曲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等。
2020/5/24
×
三、简单静定梁
×
计算梁内力的步骤: ⒈ 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 ⒉ 将梁在要求内力的部位截开,选简单一側作研究对象; ⒊ 画受力图,截面的剪力、弯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画;

第5章-弯曲内力

第5章-弯曲内力
第 5 章 弯曲内力
本章主要研究:
直梁弯曲内力 载荷与弯曲内力间的微分关系 刚架弯曲内力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
§1 引言 §2 梁的约束与类型 §3 剪力与弯矩 §4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5 FS , M 与 q 间的微分关系 §6 刚架与曲梁的内力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
§1 引 言
FS , M 沿杆轴(x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 FS FS ( x) -剪力方程 M M( x)-弯矩方程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6
剪力与弯矩图
表示 FS 与 M 沿杆轴(x轴)变化情况 的图线,分别称为剪力图与弯矩图
画剪力图
FS
ql 2
qx
-直线
FS
(0)


ql 2
弯曲实例 弯曲及其特征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3
弯曲实例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4
弯曲及其特征
外力特征: 外力或外力偶的矢量垂直于杆轴 变形特征:杆轴由直线变为曲线
弯曲与梁: 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形式-弯曲 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梁
计算简图: 画计算简图时,通常以轴线代表梁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简支梁:一端固定铰支、另一端可动铰支的梁 悬臂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梁 外伸梁:具有一个或两个外伸部分的简支梁
静不定梁
约束反力数超过有效平衡方程数的梁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8
§3 剪力与弯矩
剪力与弯矩 正负符号规定 剪力与弯矩计算 例题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9
剪力与弯矩
FS-剪力
解:
Fy 0, FSE FAy 0 FSE FAy2F

材料力学第五章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第五章弯曲内力
2、判断各段Q、M图形状:
CA和DB段:q=0,Q图为水平线, M图为斜直线。
AD段:q<0, Q图为向下斜直线, M图为上凸抛物线。
3、先确定各分段点的Q 、M 值,用相应形状的线条连接。
32
§5-6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 纯弯曲(Pure Bending):某段梁的 内力只有弯矩没有剪力时,该段 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
如图(b)示。
qL A
x1Q1
图(a) M1
图(b)
Y qL Q1 0 Q1 qL
mA(Fi) qLx1 M1 0 M1 qLx1
17
2--2截面处截取的分离体如图(c) qL
Y qL Q2 q(x2 a) 0 Q2 qx2 a qL
剪力等于梁保留一侧横向外
②写出内力方程
Q(x)
P
Q( x ) YO P
M(x) PL
x
M( x ) YOx MO
P( x L ) x
③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20
F
a
b
A
C
x1 x2
FAY
l
FS Fb / l
Fa / l
Fab/ l
M
[例]图示简支梁C点受集中力作用。
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并画 B 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4. 标值、单位、正负号、纵标线
31
例 外伸梁AB承受荷载如图所示,作该梁的Q---M图。
3kN
6kN m 2kN/m
A C
B D
1m
4m
FA
Q 4.2
(kN) +
E
_
3
x=3.1m
1m
FB
_
3.8

第五章 弯曲内力(张新占主编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张新占主编 材料力学)

(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方程是x的一次函数,故剪力图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需确定 其上两个截面的剪力值,于是,应选择 A 右 和 B左 为特定截面,计 算其剪力值,绘出此梁的剪力图。
弯矩方程是的二次函数,弯矩图为一条抛物线。为了画出此抛 物线,至少须确定其上三、四个点,如 l ql2 l 3 2 ; x l, M 0 x 0, M 0; x , M ql ; x , M 2 8 4 32 弯矩极值所在处为跨度中点横截面
5.2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弯矩方程
沿梁轴线取 x 轴,坐标 x 表示横截面 在梁轴线上的位置,则各横截面上 的剪力和弯矩可以表示为 x的函数, 即
FQ FQ ( x ) 剪力方程 M M ( x ) 弯矩方程
在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荷载的起止点处,剪力方程和弯 矩方程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这些点均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的分段点。若梁内部(不包括两个端部)有n个分段点,则梁 需分为n+1段列剪力、弯矩方程。
y
0 F FQ 0 0M Fx 0

M

FQ F
C
M Fx
FQ 是横截面上切向分布内力的 合力,称为m-m面上的剪力, 其单位为N。 M是横截面上法向分布内力的合 力偶矩,称为m-m面上的弯矩, 其单位为N ▪ m。
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剪力:横截面的左段相对右段向上错动时截面上的剪 力为正,或横截面上的剪力绕截开部分顺时针转动时 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截面的左段相对右段向上错动时截面上的剪力 为正,或横截面上的剪力绕截开部分顺时针转动时为 正,反之为负。横截面处弯曲变形向下凸(或梁的下 表面纤维受拉)时,此横截面上的弯矩M为正,反之为 负。

材料力学---弯曲内力课件(1)

材料力学---弯曲内力课件(1)

FS/kN20
FsA右-5kN;FsB左5kN ; o + -
FS(+)
FS(–)
FS(+)
FS(–)
②弯矩M:使梁变成凹形的弯矩为正;使梁变成凸形 的弯矩为负。或者说:左顺右逆的M为正, 反之相反。
M(+)
M(+) M(–)
M(–)
9
[例5-1]:求图示梁1-1、2-2截面处的内力。
ql 1
2q
解:1-1截面:
F y 0 : F S 1 ql
1a ql
M(x) RA x FS(x)
AC段:F S(x)R AF l b 0xa
RA x
Fb /l
FS
+
F M(x)
M (x)R A xF l xb 0xa
FS(x)
CB段:F S (x )R A F F l a a xl
-
M (x ) R A x F x a F ll a x a x l
Fa /l (3)绘制剪力图、弯矩图:
M
+
在集中力F作用点处,FS图发生突
Fab /l
变,M图出现尖角。
15
A
mC
B
xx
RA
a
b RB
l
解:(1)计算支反力:
M A 0 : R B m / l M B 0 : R A m / l
(2)建立剪力、弯矩方程:分AC、
M(x)
CB两段考虑,以A为原点。
RA RA FS
4
F x 0 :F N ( x 1 ) 0 0 x 1 2 a
3a
F y 0 :F s ( x 1 ) 9 4 q0 a x 1 2 a

工程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FS)

工程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FS)

楼房的横梁:
阳台的挑梁: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二、弯曲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轴线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的曲线。
P M
q
主要产生弯曲变形的杆--- 梁。 RA 三、平面弯曲的概念:
NB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F1 q
A
a m l m x
F
B
F
x
0,
XA 0
Fa M A 0 , RB l F (l a ) Fy 0 , YA l
XA A
YA
F
B
RB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求内力——截面法 F (l a ) Fy 0 , FS YA l m XA=0A F (l a ) M C 0 , M YA x l x m YA 1、 剪力(Shear force) FS x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线平行 于截面的内力. FS 2、弯矩(Bending moment )M M C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面垂直 YA 于截面的内力偶矩. M 剪力 C 弯曲构件内力 Fs 弯矩
m (受拉)
m
按变形:当dx 微段的弯曲上凸(即该段的下 半部受压)时,横截面m-m 上的弯矩为负 注:横截面上的弯矩:
-
m
“左顺右逆”为正;反之为负 按受力:“上压下拉”为正,反之为负
(受压)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例题2 图示梁的计算简图。已知 F1、F2,且 F2 > F1 , 尺寸a、b、c和 l 亦均为已知.试求梁在 E 、 F 点处横截面处 的剪力和弯矩. RA F2 RB F1 a 解: (1)求支反力 R 和 R

第五章弯曲内力

第五章弯曲内力

第四章弯曲内力授课学时:10学时主要内容:弯曲内力;Q 、M 与q 之间的微分关系;Q,M 方向的确定;突变位置,方向,大小数值。

$5.1概述1.平面弯曲受力特点是:所有外力都作用在杆件的纵向平面上且与杆轴线垂直。

变形特点是:杆的轴线由原来的直线弯曲成与外力在同一平面上的曲线。

轴线2.支承简化3.静定梁的分类4.载荷的简化集中载荷、载荷、集中力偶、分布力偶 例 求悬臂梁的约束反力。

解:(1)分析受力受集中力P ,分布力q ,力偶m ,固定端简化为A m 、A X 、A Y 。

(2)列平衡方程可动铰固定铰支固定端剪支梁 悬臂梁外伸梁043.2,002,00,0=++--==--===∑∑∑A AAA m m l l q Pl m ql P Y Y X X解得287,23,0ql m ql Y X A A A ===$5.2梁横截面的内力——剪力和弯矩1.剪力和弯矩根据梁的平衡条件,列以下方程0)(=∑F MA,0)(=∑F M B得出静定梁在载荷作用下的支反力A R ,B R ;并将其作为已知量。

作载面m m -,考虑左侧平衡,列平衡方程。

()()a x P x RM x R a x P M x M PR Q O Q P R Y AAoAA--==--+=-==--=∑∑1111,0,0)(,,0从上式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剪力Q 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在梁轴的垂线(y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对于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2.剪力和弯矩方向的确定取梁内一小段dx ,其错动趋势为“左上右下” 时,对于剪力Q 规定为正号;反之,为负号。

对于弯矩,在图所示的变形情况下,小段的弯曲变形向下凹进,截面的弯矩M 规定为正号;反之,为负号。

BAXAB例 已知m N q /105.126⨯=,求跨度截面中点截面E 上的弯矩和截面C 上的剪力。

解:(1)求支座反力N R R B A 6105⨯==(2)列平衡方程,求剪力和弯矩N R Q A 6105⨯==m N q R M A .1015.324.04.083.06⨯=⨯⨯-⨯= 3.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一般情况下,剪力和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则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可以表示为x 的函数。

工程力学--弯曲内力

工程力学--弯曲内力

基础篇之五第5章梁的弯曲问题(1)-剪力图与弯矩图杆件承受垂直于其轴线的外力或位于其轴线所在平面内的力偶作用时,其轴线将弯曲成曲线,这种受力与变形形式称为弯曲(bemding)。

主要承受弯曲的杆件称为梁(beam)。

在外力作用下,梁的横截面上将产生剪力和弯矩两种剪力和弯矩。

在很多情形下,剪力和弯矩沿梁长度方向的分布不是均匀的。

对梁进行强度计算,需要知道哪些横截面可能最先发生失效,这些横截面称为危险面。

弯矩和剪力最大的横截面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危险面。

研究梁的变形和刚度虽然没有危险面的问题,但是也必须知道弯矩沿梁长度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本章首先介绍如何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怎样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讨论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中的应用。

5-1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工程中可以看作梁的杆件是很多的。

例如,图5-1a所示桥式吊车的大梁可以简化为两端饺支的简支梁。

在起吊重量(集中力F P)及大梁自身重量(均布载荷q)的作用下,大梁图5-1 可以简化为简支梁的吊车大梁将发生弯曲,如图5-1b中虚线所示。

石油、化工设备中各种直立式反应塔(图5-2a),底部与地面固定成一体,因此,可以简化为一端固定的悬臂梁。

在风力载荷作用下,反应塔的变形如图5-2b所示。

火车轮轴支撑在铁轨上,铁轨对车轮的约束,可以看作铰链支座,因此,火车轮轴可以简化为两端外伸梁。

由于轴自身重量与车厢以及车厢内装载的人、货物的重量相比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火车轮轴的受力和变形如图5-3所示。

5-2 梁的内力及其与外力的相互关系5-2-1 梁的内力与梁上外力的变化有关应用截面法和平衡的概念,不难证明,当梁上的外力(包括载荷与约束力)沿杆的轴线方向发生突变时,剪力和弯矩的变化规律也将发生变化。

所谓外力突变,是指有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以及分布载荷间断或分布载荷集度发生突变的情形。

所谓剪力和弯矩变化规律是指表示剪力和弯矩变化的函数或变化的图线。

材料力学第五章

材料力学第五章
FS FS (x) M M (x) 上两式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了形象地描述剪力、弯矩 沿梁轴线的变化,常将剪力、弯矩方程用图线表示。这种图线分别称为剪力 图和弯矩图。
例5-2 求图5-9所示简支梁各截面内力,并作内力图。 (a)
(c) (d)
(b)
图5-9
(e)
解 (1)求约束力。注意固定铰 A 处 FAx 0 ,故梁 AB 受力如图 5-9(a) 所示。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与强度计算
一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二 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剪力图与弯矩图

载荷集度、剪力与弯矩间的关系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弯曲切应力

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
第一节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直杆在垂直于其轴线的外力或位于其轴线所在平面内的外力偶作用下, 杆的轴线将由直线变成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承受弯曲变形为主的杆 件通常称为梁。
(a)
(b) (c)
图5-12
解 (1)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支座约束力。
FA
Me L
(方向向上)
FB
Me L
(方向向下)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S ( x)
FA
Me L
(0 x L)
(a)
由于力偶在任何方向的投影皆等于零,所以无论在梁的哪一个横截面上,
剪力总是等于支座约束力 FA (或 FB )。所以在梁的整个跨度内,只有一个剪 力方程式(a)。
设 a x2 a b ,左段受力如图 5-9(c)所示。 由平衡方程求得
FS2 FAy F 0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内力

回顾: 剪力、弯矩的计算步骤(截断法,静力平衡方程 )
(1) 分析整个梁静力平衡, 求约束处支反力 (2) 假想地将梁切开,并任选一段为研究对象
(3) 画受力图(三种力: 约束力、外载荷、内力),FS 与 M 宜均设为正 (4) 列静力平衡方程,
剪力与弯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表示 FS 与 M 沿杆轴(x轴)变化情况的图线
回顾:
弯梁内力:剪力、弯矩
外力主 矢FS’
外力 主矩M’
弯矩M 剪力FS
剪力-作用线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 弯矩-矢量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偶矩
弯曲内力
回顾:
剪力、弯矩的正方向记忆 2
回顾:
剪力、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定
剪力
使微段沿顺时针方 向转动的剪力为正
弯矩
使微段弯曲呈凹 形的弯矩为正
使横截面顶 部受压的弯 矩为正
剪力、弯矩计算方法 1:平衡方程法
由截断梁的静力平衡方程求内力 对截断梁列出外力、内力平衡方程
例 题: 剪力、弯矩计算
例 5-1 集中力F及外力偶矩Me作用在外伸梁AD上,计算横截
面E、横截面A+与 D-的剪力与弯矩。
例 题: 剪力、弯矩计算
例 5-1 集中力F及外力偶矩Me作用在外伸梁AD上,计算横截
固定端
支反力 FRx , FRy与矩 为 M 的支反力偶
强度校核的前提:
剪力与弯矩计算 应力计算
弯梁内力:剪力、弯矩
外力主 矢FS’
外力 主矩M’
弯矩M 剪力FS
剪力-作用线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 弯矩-矢量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偶矩
弯曲内力
剪力、弯矩的正方向记忆 2
剪力、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定
3. 剪力FS 图: 水平直线 4. 弯矩M 图: 斜线

05第05章弯曲内力

05第05章弯曲内力

x
–FL
25
解:1、支反力(省略) 2、写出内力方程
Fs (x) qx (0 x l)
M (x) 1 qx2 (0 x l) 2
3、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q
A
L
x
Fs(x)
M(x)
B
x – qL
x

qL2 226
A FAY Fs(x)
M(x)
a X1 l
F Cb
B
解:1、支反力
Fs2 12001.5 2900 1100(N )
M2

12001.5
1.5 2

FBY
1.5
12001.51.5 29001.5 3000(N.m)
2
21
五、剪力方程、弯矩方程:把剪力、弯矩表达为截面位置x的 函数式。
Fs=Fs(x)————剪力方程 M=M(x) ————弯矩方程 q
M (x2 ) FAY x2 2(x2 1) 2(kN.m)(1 x2 2)
BD : F (x3 ) FBY 1 x3 2 x3 (0 x3 2)
M (x3 )

FBY x3
1 x3
x3 2

2 x3

x32 2
(0
x3

2)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取比例尺, 3、按坐标的正负规定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Fs X
M X
23
八、利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步骤:1、利用静力方程确定支座反力。
2、根据荷载分段列出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3、根据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判断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
描点绘出剪力图、弯矩图。 4、确定最大的剪力值、弯矩值。

材料力学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 弯曲内力
Hale Waihona Puke FAyFByl
2. E截面的剪力与弯矩
QE=-2F ME=0
FAy
Me
C
ME F
QE
3. A+截面的剪力与弯矩
QA+=-2F MA+=Fl
A
Me
C1
MA
C2
D
4. D-截面的剪力与弯矩
QD-=F MD-=0
FAy
QA
△ →0
△ →0
第五章 弯曲内力
小结:截面法计算任一指定截面剪力与弯矩 假想地将梁截开,并任选一段为研究对象。
Q x P
(0 x L) (0 x L)
B
P
x
m m L
A
M x Px
Q x P M
x
PL
第五章 弯曲内力
2、悬臂梁受分布力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m
q A
任意横截面m-m
B
Qx qx
x
(0 x L)
Q
m
L
1 M x qx x 2 1 qx 2 (0 x L) 2
qL 2 qL 2
x
qL2 8
(0 x L)
M
L 4
1 1 1 M x RA x qx 2 qLx qx 2 2 2 2 (0 x L)
3qL2 32
3qL2 32
x
3L 4
第五章 弯曲内力
5、简支梁受集中力偶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M0 (1)由静力平衡关系求支座反力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Q = Q(x)
M = M(x)
剪力图: 剪力沿梁轴的变化曲线 弯矩图: 弯矩沿梁轴的变化曲线

ch5知识资料弯曲内力(3rd)

ch5知识资料弯曲内力(3rd)

第五章 弯曲内力5-3 试证实,在扩散力F 作用处(图a ),梁微段的内力满意下列关系:左右左右M M F F F ==- ,S S而在矩为M e 的扩散力偶作用处(图b ),则恒有e S S ,M M M F F =-=左右左右题5-3图证实:按照题图a ,由0d 0S S =-++=∑右左,F x q F F F y保留有限量,略去微量x q d 后,得F F F =-左右S S为了更普通地反映F 作用处剪力的突变情况(把向下的F 也包括在内),可将上式改写为F F F =-左右S S仍据题图a ,由0d )2d (d )2d (0S =--+-=∑左左右,M x F xx q x F M M C保留有限量,略去一阶和二阶微量后,得左右M M =足标C 系指梁微段右端面的形心,对题图(b)亦同。

按照题图b ,由0d 0S S =-+=∑右左,F x q F F y略去微量x q d 后,得左右S S F F =仍据题图b ,由0d )2d (d 0S e =----=∑左左右,M x F xx q M M M C保留有限量,略去一阶和二阶微量后,得e M M M =-左右为了更普通地反映e M 作用处弯矩的突变情况(把逆钟向的e M 也包括在内),可将上式改写为e M M M =-左右5-6 已知梁的剪力、弯矩图如图所示,试画梁的外力图。

题5-6图解:按照题图中所给的S F 图和M 图,并根据三个微分关系和两个突变关系,可画梁的外力图,示如图5-6a 和b 。

图5-65-8 图示外伸梁,承受均布载荷q 作用。

试问当a 为何值时梁的最大弯矩值(即maxM)最小。

题5-8图解:1.求支反力由对称性可知,二支座的支反力相等(见图5-8a ),其值为)(2↑==qlF F Dy Cy图5-82.画弯矩图按照各梁段的端值及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画弯矩图如图b 所示。

3.决定a 值由进一步分析可知,惟独当梁中点处的弯矩值、C 与处弯矩的绝对值相等时,梁的最大弯矩值才可能最小,由此得22212181qa qla ql =- 解此方程,得l a 221±-=舍去增根,最后决定l l a 207.0212=-=5-9 图示简支梁,梁上小车可沿梁轴移动,二轮对梁之压力均为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四)、支座的简化:
1、固定端——有三个约束反力。 FXA A MA FAY
9
2、固定铰支座 ——有二个约束反力。
FAY
FAX
3、可动铰支座
——有一个约束反力。
FAY
10
(五)、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q(x) — 分布力
1、悬臂梁:
L 2、简支梁: L 3、外伸梁: q — 均布力 F — 集中力
FAY 2(kN );
AC :
2、写出内力方程 Fs ( x1 ) FAY 2(kN), (0 x1 1) M ( x1 ) FAY x1 2 x1 (kN.m),
CD : Fs ( x2 ) FAY 2 2 2 0, (0 x2 2) M ( x2 ) FAY x2 2( x2 1) 2(kN.m),
Y 0, F F F 0. m 0, F (l x) F (a x) M 0.
s BY
C
BY
Fs
F (l a ) , l
M
F (l a) x l
14
1. 弯矩:M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 存在垂直于截面的内力偶矩 FAX A FAY m F B FBY
A a 1.3a
Fa
RB
FS 1
M1M 2
B a 1
C a 2
D
Y 0, R R F 0 M B 0, F 2a RC a Fa 0
B C
RC 3F , RB 2F 0.5a (2)求内力, 1--1截面取左侧考虑:
F
C
D
FS 2
FS1 RB 2F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部
刘立厚
1
第五章 弯曲内力与应力
§5—1 工程实例、基本概念 §5—2 梁的约束与类型 §5—3 弯曲内力与内力图
§5—4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及应用
§5—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5—6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作业
2
§5—1 工程实例、基本概念
一、实例
4、按杆的变形分——平面弯曲;斜弯曲;弹性弯曲;塑性弯曲。
5、按杆的横截面上的应力分——纯弯曲;横力弯曲。
8
§5—2 梁的约束与类型 一、梁、荷载及支座的简化 (一)、简化的原则:便于计算,且符合实际要求。
(二)、梁的简化:以梁的轴线代替梁本身。
(三)、荷载的简化: 1、集中力 2、分布力 3、集中力偶
x3 1 M ( x 3 ) 2 1、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及应用
一、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q RA x L RB 1、支反力: FAY FBY 2、内力方程
ql 2
A
M
RA
FS
1 FS ( x) ql qx 2 1 1 2 M ( x) qlx qx 2 2 3、讨论:
②弯矩M: 使梁微段变成上凹下凸形状的为正弯矩;反之为负值。 M(+)
M(+)
M(–) M(–)
16
三、注意的问题
1、在截开面上设正的内力方向。
2、在截开前不能将外力平移或简化。
四、简易法求内力:
FS Fi(一侧), M Mi (一侧)。
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17
x1
Fs 2
x2
Fs 2 q( x2 a L)
1 2 M2 q( x2 a) qLx2 2
18
0.8kN
A RA
2
1
1.5m 1.5m 3m
1.2kN/m [例]:梁1-1、2-2截面处的内力。 解:(1)确定支座反力 B Fy 0, RA RB 0.8 1.2 3 0
21
六、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弯矩沿梁轴线变化的图形。 七、剪力图、弯矩图绘制的步骤:同轴力图。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取比例尺, 3、按坐标的正负规定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Fs x M x
22
八、利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步骤:1、利用静力方程确定支座反力。 2、根据荷载分段列出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3、根据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判断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 描点绘出剪力图、弯矩图。 4、确定最大的剪力值、弯矩值。
M1 RB 0.3a Fa
(2F ) 0.3a Fa 0.4 Fa
2--2截面取右侧考虑:
FS 2 F
M 2 F 0.5a 0.5Fa
20
q
A
五、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剪力、弯矩表达为截面位置x的函数式。 B Fs = Fs (x)— 剪力方程,
A
平面弯曲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且都在 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通过或平行形心主轴且过 弯曲中心)。 变形特点——杆的轴线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由直线变为一条平 面曲线。
7
五、弯曲的分类:
1、按杆的形状分——直杆的弯曲;曲杆的弯曲。 2、按杆的长短分——细长杆的弯曲;短粗杆的弯曲。 3、按杆的横截面有无对称轴分—— 有对称轴的弯曲;无对称轴的弯曲。
M
F
x
24
A x1 FAY Fs(x)
a l
F C
[例] 画出梁的内力图。
b B FBY 解:1、求约束力
mA 0 , FBY
x2
b F L a F L
Fa l Fb Y 0 , FAY l
x
2、写出内力方程 b AC段: Fs ( x1 ) FAY F (0 x1 a)
工厂厂房的天车大梁:
火车的轮轴:
F F F F F F
3
楼房的横梁:
阳台的挑梁:
4
5
二、弯曲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轴线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的曲线。 P 三、梁的概念:主要产生弯曲变形的杆。 RA 四、平面弯曲的概念:
q
M
NB
6
F1
q
F2
M
纵向对称面
研究对象:m - m 截面的左段:
Y 0, m
C
FAY Fs 0.
Fs FAY F (l a ) l
m x Fs C Fs M
0, M FAY x 0.
M FAY x
F (l a) x l ∴ 弯曲构件内力:Fs -剪力, M -弯矩。
F
或,研究对象:m - m 截面的右段:
M1 RA 2 0.8 0.5 2.6 (kN m)
q
RB
2--2截面右段左侧截面:
FS 2 1.2 1.5 2.9 1.1(kN )
M 2 RB 1.5 1.2 1.5 0.75
3.0(kN m)
19
M2
FS 2
[例]:求图所示梁1--1、2--2截面处的内力。 Fa RB 1 RC 2 F 解:(1)确定支座反力
23
MA
FAY
[例] 列出梁内力方程并画出内力图。
A
L
F B
解:①求支反力
FAY F ; M A FL
x
Fs(x) M ( x) F x
②写出内力方程
Fs ( x) F
M ( x) - F ( L x)
(0 x l )
(0 x l )
③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FL
Fs
FS
M
x
FS
L
M
M = M(x) —弯矩方程
FS ( x) qx, (0 x l )
1 2 M ( x ) qx , (0 x l ) 2
x
(- ) (- )
ql
x
0.5ql2
注意: 不能用一个函数表达的要 分段,分段点为集中力作 用点、集中力偶作用点、 分布力的起点、终点。
L ( 0 x2 ) 2
x m/2
3、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27
FAY A
2kN D 1m
1kN/m
FBY B
x1 C x2 1m
[例] 画出梁的内力图。 解:1、支反力 Y 0, FAY FBY 2 1 2 0
x3
2m
M
B
0, 1 2 1 2 3 FAY 4 0 FBY 2(kN )
L b M ( x1 ) Fx1 (o x1 a) L
M ( x)
ab F L
BC段: a Fs ( x2 ) FBY F , (0 x2 b) L x
M ( x2 ) FBY x2 a Fx 2 , L
(0 x2 b)
3、根据方程画内力图
25
A
qL
1 2
q
[例]:求1--1、2--2截面处的内力。
解 1--1
1a
qL
2
b
F 0, F qL 0. M 0, M qLx 0 .
y
s1
C
1
1
Fs1 qL, M1 qlx1
Fs1
qL
M1
q

M2
2--2 Fy 0, qL q( x2 a) Fs 2 0 1 M q ( x2 a) 2 qLx2 0 MC 0 , 2 2
(0 x l )
(0 x l )
dFS ( x) dM ( x) 1 q q ( x) ql qx FS ( x), dx dx 2
30
q(x)
对dx 段进行平衡分析,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