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富贵不能淫 上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富贵与仁义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仁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一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关注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检测等方式,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如何将孟子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传承,是教学的难点。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孟子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财富地位而改变自己行为原则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富贵与仁义之间的关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富贵与仁义在实际生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挖掘孟子思想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悟孟子散文的优美词句和深刻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5.价值观养成与行为引导:使学生理解富贵不能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指导实际行为,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一)诗文导入:屏显: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组诗文:﹝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史记·高祖本纪》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

——唐·钟离权·《赠吕洞宾》“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

——唐·皮日休《七爱诗·李太尉(晟)》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唐·任华的《送宗判官归滑台序》大丈夫兮兼文武。

——宋·宋太宗《缘识》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

——宋·葛长庚《沁园春·大丈夫儿》“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对,都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大丈夫如何为?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到战国中期,看看孟子是如何论述此话题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到129页。

(二)读文通意1.学生朗读课文两遍,读顺文句。

2.学生关注特殊词语,读通语句。

关注虚词:全文仅只有140字,却有13个“之”,请结合文章,说说“之”的用法。

关注通假字:女关注使动用法:淫,屈,移,3.学生齐读全文,读明句读。

关注对话内容,关注语气词,关注整齐句式。

(一)解读“大丈夫”同学们,在学第一章的是,我们借助朱熹的“熟读”和“精思”的方法,读通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老师又再次借助的朱熹的学习方法,大家请看大屏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这次的学习的方法是疑,就如陶渊明所言,疑义相与析,所以,请问同学们,读完此文,你们有什么疑问的吗?而老师有几个疑问:1.全文提到多个人物,你能说说他们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个思想流派?纵横家:纵横学派起源于苏秦取得六国相印的合纵和张仪连六国而事秦的连横。

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八年级上册(部编)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八年级上册(部编)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动句词子使独动立用性法,,不使译…动动摇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叫做
富贵不能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 丈夫!
深入研读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 了怎样的论 点?是如何提 出的?
论证方法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共七篇,相传为 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 著述。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 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一 读一读字音
轲( kē ) 邹人( zōu ) 淫( yín )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guàn ) 衣冠( guān )
•你心中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 ——陶渊明、颜回
威武不能屈 ——刘胡兰、谭嗣同
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 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 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 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 道”。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 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 点?
论证思路
关键词: 广居正位大道
导思2:文章采用了 怎的思路来论证论 点?
孟子思想
大丈夫
导思4.这篇文章体 现出了孟子怎样 的思想?
梳理内容,体会论证思路
导思1.景春看 来,公孙衍、 张仪为什么是 大丈论夫证?方法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6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1、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任务,上课时要检查落实情况。

就本课而言,学生在预习中应该对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大体了解课文的意思。

2、诵读课文,读对字音,把握节奏。

可以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过程中,教师务必加强指导,除了字音要准确无误之外,对于停顿、重音、语气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都能体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

在预习时,已经要求学生“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此时要重点解决诵读中反映出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

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乎”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为大丈夫。

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4、理解课文,随堂背诵。

本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晰,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随堂背诵。

教师对背诵也要加强指导,针对学生背诵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难点(如漏句、颠倒等),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PPT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PPT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准则,标准
7.正:________________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站在 天下最 正确的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义 。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耻:以……为耻。②食:吃。③没:灭亡。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C.与民由.之 D.贫贱不能移.
冠:帽子。 女:通“汝”,你。 由:遵循。 移:使……改变,动摇。
【解析】 A.冠:行冠礼。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 才称得上大丈夫。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中考语文复习上课课件 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统编教材上)
4.语段(二)中的伯夷、叔齐可以称之为“大丈夫”吗?请结合语段(一)(二)分析。(4 分)
【答案】 可以。因为伯夷、叔齐坚持大义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上,也不吃周朝的食 物,体现了大丈夫应有的品质“贫贱不能移”。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富贵不能淫》说课稿课件(附教学反思、板书)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富贵不能淫》说课稿课件(附教学反思、板书)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环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环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动,明 确主旨。
八、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文 言文的掌握是中考必考内容,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几千 年古代文化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情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和历史文明的结晶。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更是佳作名篇, 都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 美乐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的民族精 神,还应有教之以“为人”、“为学”之道。因此,文言文教 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教学难点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教师根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学时,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照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
孟子用古代父母对儿女的警告作类比说到大丈夫的行为标准,进而导 出本文中心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用有理有据的反驳语言,简明扼要充满气势的论证,驳斥了景春狭隘的 “唯权唯势”的大丈夫观点,其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寻思,颇受启 发。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文言文不陌生,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字迹潦草 、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已经能够初步感知 文章大意,但对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的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尤 其是对本文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 导。八年级学生绝大部分虽然能理解文意,但在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文言文知识方面,掌握得还不够扎实。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教案】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教案】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教案】21 《孟子》二章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运用,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朗诵法、讲授法、练习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第1课时《富贵不能淫》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称为“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命】教导、训诲。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夫子】文中指丈夫。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由】遵循。

【女家】文中指夫家。

女,同“汝”,你。

【淫】惑乱,迷惑。

【正】准则,标准。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移】改变,动摇。

文中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

文中是使动用法。

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6.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7.通假字女.家(同“汝”,你)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

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学习,感受孟子辩论的艺术。

3.感悟大丈夫的英雄气度,背诵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磅礴的气势,体会大丈夫的内涵,感受孟子辩论的艺术。

教学难点: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感受孟子辩论的艺术。

•导入课文观看视频(要求:认真观看,了解内容)师:看完视频,你了解了哪些内容生:孟子名轲,子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称为“亚圣”。

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善于辩论,创造成语。

讲出来的道理很惊人。

师: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来领略一下孟子辩论的艺术,惊人的道理吧。

上课!•课文,我来理解•朗读课文师:老师想听大家读书的声音,来,我们放声齐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本文是孟子和景春在对话,说话是有语调的,(补充“语调”的知识)现在对大家提高朗读要求,读出语气和停顿。

生:点名朗读师:指导反问句语气,重读“岂、焉”。

“一怒”句,“居天下”句节奏朗读。

(提醒同学注好重音,划好节奏。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语气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师生: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字不同义师:大家的悟性真好,这一遍读得语气鲜明,节奏分明。

入情入味地朗读有利于课文的理解。

我们继续来理解课文,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同一个字不同意思。

(出示字词解释师生共同解决,提醒学生做笔记。

)3.对照注释译读课文师:理解了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译读课文,把不太好理解的划下来全班交流。

生:质疑。

师:引导学生释疑。

4.出示翻译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师:没有问题了,老师现在来考你们一下。

出示语句解释。

生:找出原文,指出翻译中的错误。

师:引导学生明白错误是因为古今义、通假字、使动用法的问题。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大丈夫,我来认识师:解决了翻译问题,我们对课文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发现文中景春、孟子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生:大丈夫的问题。

《孟子》三章 之《富贵不能淫》上课专用课件

《孟子》三章 之《富贵不能淫》上课专用课件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 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句话表现的是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性善论”,它最初是,
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
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 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 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 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作品介绍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 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 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 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刻的影响。
写作特色: 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 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 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
思 考 探 究 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以妾妇之道进行类比直接批驳
文章先用景春的观点(张仪、公孙衍是大丈夫)树立 靶子,接着以妾妇之道进行类比直接批驳,最后提出 真正的大丈夫要能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无论得失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 屈服。

《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 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 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 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 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4.分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运用什么写法? 有何作用?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 ,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 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的?用于主谓 Nhomakorabea间,不译

教导,训诲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同“汝”,你 一定 谨慎 违背 告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把 作为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从
规则
最宽广的住宅,仁 最正确的位置,礼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最正确的道路,义
遵从,遵循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自 自已的
有在被元兵俘虏后,面对元兵的威逼利诱高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有在美国学成后,不为美国许以的高官厚禄所动, 冲破层层阻碍,终于回国的钱学森;
有身患重病,生活艰难仍毅然拒绝美国救济粮的 朱自清……
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革命家、政 治家是英雄。面对疫情,迎难而上的逆行者更是我 们心中的英雄。
独行其道。

道路
惑乱,迷惑。这 里是使动用法。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纵横家这么做真正追求目的是什么?
明确:位高权重,名留青史。他们顺从的是名利。
小结:很显然,孟子认为顺夫子顺名利是称不上大丈夫的,那么孟子心中的大丈夫究竟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 们齐读文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 创新教案
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
课程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 读文言文的能力。《富贵不能淫》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 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篇目,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阅读这篇作品,对于学 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沉淀,都有重要的意义
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方法指导: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 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基本达到了老师的要求。看来标点对表情达意有很重要的作 用。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场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景春孟子。辩论是围绕“大丈夫”展开的。 三、辩“大丈夫” .谁是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有什么理由吗?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设问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理清思路 设问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设问2: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1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上课课件

21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上课课件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 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 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 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 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 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耳韵愿 畔永大
远丈 萦夫 绕的 在铿 你锵 我音
去,到 往送之门,戒之曰:‘
告诫
参考译文:送她到门 口,告诫她说
通“汝” 你
谨慎
丈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参考译文: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

形作名,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判断句(标志)
参考译文:把顺从当 作准则,(是)妇人 家遵循的道理。
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yǎn 、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wéi ∕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 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 ,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后人将他和 孔子 并称 为 孔孟 。孟子主张 “ 仁政 ”,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2.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2分。

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11.(4分。

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21富贵不能淫上课

21富贵不能淫上课

4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 家和谋略家,主张连横亲秦。此人巧 舌如簧,虽然作为一个使者他出色地 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但在外交场 上他不讲信义,善用欺骗伎俩,为士 大夫们所不齿。公孙衍,魏国人。和 张仪是对手。历仕秦国、魏国、韩国。 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5

公孙衍、张仪他们虽然身为三国相、 六国相,威欺天下,但是他们也要无 条件地服从一国之长,他们的一切行 为,还要根本决定于秦王、魏王的利 益取向,他们的所谓“大丈夫行为”, 实际上是趋炎附势、狐假虎威的没有 原则的。
6

战国中期,面对残酷的你争我夺,弱 肉强食的互相兼并,孟子他没有像纵 横家那样热衷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是 背负时代的使命,游说诸侯,推行仁 政,他憎恨兼并战争,同情人民,因 此,他虽然和公孙衍、张仪一样能言 善辩,却有本质区别。

23
6.赏析文中的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 天下之大道。
(1)赏析:排比、比喻。用“广居”比喻 “仁”, “正位”比喻“礼”, “大道”比喻 “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秦君子之风, 表 达了对“仁”“礼”“义”的信仰与追求。增 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18
问题总结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 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 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 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9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 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
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 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 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代词,他。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句意: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
训导,告诫。
留神,当心。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介词,把。 道理。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理。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 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 概括其精髓?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迷惑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 的仁、礼、 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的立身处世态度)
作品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 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 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 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 一。是“四书”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 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 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 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相关链接
你知道孟子 的语录或有 关故事吗?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 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 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 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 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 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 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 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 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 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 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 (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道路。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
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到,实现。
实行。
固守,坚持。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志向。 原则。
句意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 原则。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 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 级展示)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 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 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 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 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 与苏泰“合纵”相对。 安静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威胁暴力。 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 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 大丈夫)!
释义:
1、选自《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 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2、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 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3、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 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 也。 6、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 · · · · · 扰乱。指金钱和 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10、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 移:使· · · · · · 改变。
名句赏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句意: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
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怎么。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代词,这,这个。
子未学礼乎? 句意: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简介: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人。是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 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 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 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其它思想“性本善”“行王 道”“民贵君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