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TGF-β1介导的Smad和ERK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TGF-β1介导的Smad和ERK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年第38卷TGF -β1介导的Smad 和ERK 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郭帅方敬陈志强(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00)中图分类号R39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 (2022)06-0766-05[摘要]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受到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TGF -β1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

TGF -β1/Smad 和TGF -β1/ERK 信号通路是传导TGF -β1的主要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就TGF -β1/Smad 和TGF -β1/ERK 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肾纤维化;TGF -β1/Smad 信号通路;TGF -β1/ERK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f Smad and ERK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d by TGF -β1in renal fibrosisGUO Shuai ,FANG Jing ,CHEN Zhiqiang.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nal fibrosis is regulated by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chemokines and otherfactors.TGF -β1is the most important fibrogenic factor at present.TGF -β1/Smad and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s are th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 of TGF -β1,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nal fibrosis.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hefunction of TGF -β1/Smad and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 in renal fibro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Renal fibrosis ;TGF -β1/Smad signaling pathway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与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篇一: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疾病分期,肾脏纤维化-疾病关系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

肾脏纤维化的微观表现是肾脏固有细胞的纤维化,实质是肾脏固有细胞由于受到损害而坏死。

通过细胞转化的研究发现,正常固有细胞一旦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就不再依赖原发病中的炎性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的刺激而发生转化,而是自主增值、自主持续分泌并合成不易被降解的Ⅰ、Ⅲ型胶原蛋白,从而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异常加快,降解速度降低。

肾脏纤维化_肾脏纤维化-疾病分期一期炎症反应期该期是肾脏组织受各种致病原因损伤后,出现的炎症反应阶段,此期在临床上除仅有尿检异常外,无任何不适,亦称无症状期。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很强,此时的肾功能可不受影响或轻度损伤,但在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后的病理损伤是严重的,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肾小球硬化,其临床症状的出现是滞后的。

该期如果规范治疗。

如采用扩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疗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痊愈。

如果未经规范治疗,或错过治疗时机,肾脏内部病理损伤会逐渐加重,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到纤维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给治疗会带来很大难度,且困难多,逆转机会少。

二期纤维化形成期该期是肾脏纤维化形成已发展到全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后的炎症损伤已经破环了健康肾单位,影响了肾功能,病情已进入到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

如果在该期继续规范治疗,继续扩血管、抗炎、抗凝和重点对纤维组织进行降解治疗的措施,只要这四项阻断治疗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转,远离透析;如果没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易感因素,没能控制好饮食或治疗不到位,如果对一些可逆因素错过了有利治疗时机,病情很快会进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终末期。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均可导致肾纤维化。

因此,建立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实验证实,肾纤维化与炎性细胞的侵润、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肾小管萎缩有关[1]。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慢性病理过程,很多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3 个方面: 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和起保护作用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TEMT or EMT) 过程的作用,包括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Ⅰ、Ⅲ、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 等;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包括 Smad 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 主要是Smad2、Smad3 和起负调节作用的Smad7) 和非TGF-β依赖的Smad 信号转导通路( 如ERK/P38MAPK) 。

1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大鼠UUO模型的制作方法: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局部剃毛,常规消毒铺孔巾,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5cm为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腹膜后,游离肾脏及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取中段部位,用止血钳夹住,在管两端各用丝线结扎后剪断输尿管,然后连续缝合皮肤。

UUO的特点是:进行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间质细胞增生,肾实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2],肾实质被纤维组织取代,而肾小球相对不受影响,不会产生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3]。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金芬;张忠寿;黄卫锋【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内皮间质转化(EndMT)参与各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病机制,EMT和EndMT已经成为器官纤维化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EMT和EndMT在肾的纤维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细胞内外分子可控制EMT和EndMT的表达,尤其是microRNA (miRNA)在EMT和EndMT中的调控作用,已被确定可利用于开发治疗纤维化。

本文综述了EMT和EndMT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了解EMT和EndMT参与肾病纤维化过程的机制,这将会给人类肾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靶点和方法。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3页(P2723-2725)【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内皮间质转化;肾的纤维化;miRNA【作者】金芬;张忠寿;黄卫锋【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1+2肾纤维化是肾长期损伤或正常伤口愈合过程中功能失调,导致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造成的。

EMT与EndMT过程中激活产生的成纤维细胞是肾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

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肾成纤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EMT和EndMT过程中存在复杂的调控,最新的研究表明,miRNA在EMT和EndMT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miRNA是小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miRNA可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死亡、代谢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的基本过程[1]。

因此,研究EMT和EndMT过程在纤维化中的作用,可以推进我们对常见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可能为治疗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这篇综述侧重于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脏疾病中的生物学角色。

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上皮细胞有一系列的变化,它的极性丧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同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
• 评价:肾脏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特异性
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方法及其选
05 择
药物治疗在肾脏纤维 化治疗中的应用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抗纤维化药物:如ACEI/ARB、虫草制剂等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肾脏纤维化进展缓慢,但不可逆
• 纤维化程度与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 • 纤维化程度越高,肾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小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途径
•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肾脏纤维化 • 肾脏纤维化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增加肾脏纤维化的风险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易感人群的识别与预防策略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慢性疾病史和不 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 有家族遗传史:如多囊肾、Alport综 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 有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 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 盐饮食、缺乏锻炼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未来研究方向:肾脏纤维化研究的未来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探讨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揭示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 • 寻求早期诊断和预测指标,提高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效果
•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纤维化的研究将取得更多 突破,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 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标签:标题]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纤维化,研究进展,模型,动物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相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分为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

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内容:摘要: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相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分为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

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纤维化是肾单位损坏,间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生成过度并沉积发生的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 GS)、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 并最终丧失肾功能。

确诊肾纤维化的金指标为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包括观察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基底膜的病理形态。

肾纤维化的大体病理观察主要是:肾脏明显硬化、减小,表面不平整、颗粒样变;镜下观:肾间质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殖、纤维化形成;肾小球大部分发生硬化、透明样改变,毛细血管破坏,系膜基质增生;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而造成肾小管发生萎缩,病变轻处,残余肾代偿性增大;生化检测主要表现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24 h尿蛋白定量异常[1].诱导肾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或毒物(氯化汞、环孢素A、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手术(输尿管单侧结扎、5/6肾切除模型、肾缺血-再灌注等)、单侧肾切除复合AngⅡ等复合因素以及转基因模型等等,本文对常见模型综述如下。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摘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只能靠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因此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0-011.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指在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致病因素下所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异常增加,降解减少,沉聚于肾小球/肾间质内,引起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导致肾单位丢失,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有的病变过程。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都证明了肾间质损伤程度加剧慢性肾脏病的恶化[1]。

进入终末期肾脏病之后,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2.肾间质纤维化的致病因素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常见接触药物或毒物所致肾间质炎症,例如随着造影剂在临床上应用增加,造影剂所造成的肾间质纤维化,也常见于先天性遗传疾病,急性肾间质肾炎持续进展,尿路堵塞,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2]。

3.肾间质纤维的发病机制3.1 细胞因子、炎症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

如涉及的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TG 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MCP-1)、醛固酮等均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3-4]。

正常肾间质组织中有少量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它们可以起到清除感染物质并促进组织修复。

而肾病患者肾间质的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可以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组织损伤和纤维化[5]。

抑制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细胞因子可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6]。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最新文档资料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最新文档资料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最新文档资料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肾间质纤维化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聚集增多、伴肾小管萎缩和扩张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为特点的病理变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与肌成纤维细胞密切相关。

RIF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消失,肾间质单核细胞的浸润,同时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渡集聚。

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主要效应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故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纤维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以用来预测纤维化的程度。

1 肌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超微结构介于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泌胶原的能力,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多的主要来源,而后者是组织纤维化的特征,Lama[1]提出成纤维细胞的过渡生长了和凋亡减少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有关。

肾间质中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均能分泌ECM,而肌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中产生ECM的主要的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

Manotham[2]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肌成纤维细胞同时具有成纤维细胞和肌细胞的特性,不同病理情况下,不同组织中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表型不同,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4]是两种主要的标志蛋白。

α-SMA、Vimentin是两种细胞骨架蛋白。

α-SMA是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目前被认为是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

而Vimentin 则被认为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化的 关系 时也 发现 :慢 性 马兜铃 酸 肾病 患者 的 肾小 管上 皮细胞 可转 分 化为My—B,参与 肾间质纤 维化 。而这 种转分化 很可能 与其 自身 oF
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多种细胞 ( 如间质成纤维细胞 。肾小管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皮细胞等 )转变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有关。
近年来人们 发现 ,转分 化机制是肌 成纤维细 胞 ( y .bo l t m of r a , i b s
ei o ii uyJ.riR s 0 0 8 ( : 3 x o xcn r[ B a e, 0 , 51 1 . t t j ] n 2 8 )4
[l 煜敏 , 仁 佃, 钧 , . 性 氨基 酸 、氧 自由基与 缺血 再 2 】刘 徐 黄怀 等 兴奋
[9 1】姚立农, 曾小莉. 6受体激动剂对急性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 阿片 保护的研究 [. J临床麻醉学杂志, 0 , (0:8 】 2 9 51) . 0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14 (0 1 5 08 — 3 6 1 89 2 1 )3— 2 7 0
肾脏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 、损伤、药物等的作用
下 ,间质细胞及 细胞间质增 多 ,尤其是基 质蛋 白合成 增加 、基质 降解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 I 型和Ⅲ型胶 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
胞 (rx luua cl ,P C ,观察到细胞形态 由典型的鹅卵石 poi bl es T ) ma t r l
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 ,围绕肾间 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倍受重视。本文综述

中医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中医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1 【 | r o r d 8 r e n a l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i f b r o s i s ; T CM ; s i n g l e h e r b ; c o mp o u n d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研究 表 明 , 在各 种慢 性 肾脏 病进 展 过程 中 , 存 在 共 同 的病 理 演变 过 程 , 即 肾 间质 纤 维 化 ( R I F ) 。
两部. { r 医
3 年 第 2 6 卷 第 期
动 态 ・
迕豫
中医药抗 肾闻质纤维化 的研 究
刘明龙 ’ , 曾 永祥 , 赵健雄 , , 卢守燕 3 △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2甘肃省 医疗器械检 测中心; 3甘肃省人 民医院
[ 摘
T h e F i r s t Ho s p i t a l o f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L a mh o u 7 3 0 0 0 0 , C h i n a ; 2 G a su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d i c a l D e v c i e T e s t i n g ;3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i l a H o s p i t l a
目前 国 内外 学者 针对 R I F机 制 的研 究 , 着 重 于细 胞 因子等方 面 。 保 护 肾功 能、 防 治 肾功 能衰竭 的发
野清 楚 、 对 正 常解剖 结 构破坏 小 , 常 能取 得较 好 的
治疗 效果 。本 研 究发现 , C组术 后发 生尿 崩症 的例 数 明显少 于 A 、 B 2组 , 血 管升压 素 明显 高 于 A 、 B 2 组, 说 明 内镜 辅助 下手术 引起 的尿 崩 症例 数较 少 、 血管 升压 素水 平下 降程 度较 轻 。 由于 尿崩症 患 者体 液平 衡极 不稳 定 , 尿量 大 , 因 此 需要 密 切 关注 各 项 生 命体 征 、 准 确 记 录 液体 出入 量 。 只 有根 据血 压 、 尿 量等 情况 来调 节 患者输

肾脏纤维化(5篇)

肾脏纤维化(5篇)

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范文第1篇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非常亲密。

肾脏疾病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疾病。

第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5%。

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临床上90%的肾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过去10 年中,美国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以大约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高血压引起的ESRD 新患者占28%[1]。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是导致ESRD的主要缘由之一。

肾脏纤维化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假如不加以掌握则会恶性循环。

因此减轻肾脏纤维化,掌握高血压,打破此恶性循环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阐述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其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1 肾脏纤维化形成机制1.1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主要分为四阶段[2]。

第一阶段是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炎症损伤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及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其次阶段是促纤维化因子的释放,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化因子和趋化黏附因子;第三阶段是纤维化的形成,表现为基质蛋白合成增多,降解削减,导致基质蛋白在肾间质沉积;第四阶段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脏的沉积所致。

此阶段肾小管四周毛细血管堵塞,有效肾单位进行性削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

1.2 肾脏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主要由肾脏细胞、纤维化因子、ECM等相互作用而产生。

1.2.1 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参加细胞1.2.1.1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的固有细胞之一,肾间质积聚的基质蛋白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3]。

正常状况下大多数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小部分细胞参加基底蛋白的合成和沉积。

GSK3β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抗肾纤维化措施探讨

GSK3β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抗肾纤维化措施探讨

GSK3β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抗肾纤维化措施探讨肾脏纤维化是指在复杂的多种致病因子,包括氧化应激、药物、炎症、损伤等的作用下,肾脏间质细胞增多,基质蛋白合成增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堆积,由此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的纤维化,以及肾脏小血管的透明变性和硬化,最终导致肾实质梗阻和肾功能衰竭。

肾脏纤维化不仅是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最终共同通路,其发生及进展,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也是许多肾脏疾病进展和判断肾功能及预后的主要标志。

肾脏纤维化可以在多种肾脏损伤因素如高血压、炎症、高糖高脂、药物损害后发生,但是研究发现,即使有效控制住这些原发病因,包括效控制血压、血糖、去除致损药物等,肾脏纤维化的进程有时仍难以遏止,因此,解析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直接抑制纤维化的治疗靶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活化、ECM生成和堆积、肾小管萎缩及微血管退行性变等。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分子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中TGF-β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启动了纤维化的发生,促进了纤维化的进展。

此外,炎性介质通过炎症反应诱导纤维化发生;PDGF、FGF2、CTGF和血管紧张素II等多种细胞因子促使纤维蛋白原的沉积和重修饰。

然而,尽管对肾纤维化形成、发展的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但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解析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有研究提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eses kinase 3β,GSK3β)具有促纤维化的作用,但是其机制以及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探讨了GSK3β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GSK3β是在1980年做为糖原合成酶抑制分子被发现,随后发现其广泛参与了细胞增殖、干细胞更新、凋亡和及发育的过程,通过胰岛素、Wnt/β-catenin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与神经系统紊乱、糖尿病和炎症等疾病和病理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EPO 信号通路肾间质纤维化肾脏内分泌缺氧肾性贫血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递增,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可呈现共同的肾脏病理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伴肾单位丢失,管周毛细血管破坏,炎症细胞聚集以及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肾功能改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深入研究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是获取慢性肾脏疾病治疗靶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重点。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tin,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EPO信号通路的特点以及其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加以综述,探寻EPO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价值。

一.EPO在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对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EPO是一种n-链糖蛋白,由166个aa组成,在成年期在肾脏中产生,同时作为一种肽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HGF),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

EPO是一种肽激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由胎儿肝脏产生,在成人体内由肾脏产生。

EPO受体(EPOR)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包括神经元、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在体外,EPO可减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根据Lee M, Kim SH研究结果表明,hEPO-MPs通过Smad2、Smad3和p38MAPK通路调节TGF-β1诱导的MDCK细胞EMT,并显著减弱单侧输尿管梗阻肾脏的肿瘤抑制因子(tumor-inhibiting factor,TIF)【1】。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RIFs)转化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其缺氧诱导的EPO表达缺失,被认为是TIF合并肾性贫血的中心机制。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肾间质纤维化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聚集增多、伴肾小管萎缩和扩张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为特点的病理变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与肌成纤维细胞密切相关。

RIF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消失,肾间质单核细胞的浸润,同时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渡集聚。

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主要效应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故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纤维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以用来预测纤维化的程度。

1 肌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超微结构介于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泌胶原的能力,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多的主要来源,而后者是组织纤维化的特征,Lama[1]提出成纤维细胞的过渡生长了和凋亡减少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有关。

肾间质中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均能分泌ECM,而肌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中产生ECM的主要的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

Manotham[2]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肌成纤维细胞同时具有成纤维细胞和肌细胞的特性,不同病理情况下,不同组织中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表型不同,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4]是两种主要的标志蛋白。

α-SMA、Vimentin是两种细胞骨架蛋白。

α-SMA是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目前被认为是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

而Vimentin 则被认为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2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的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标志是角蛋白,间质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而vimentin是细胞源于间充质的标志。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7,27(6):831-834.
[8】Fofine
M,Torregrossa R,Ced M.et a1.TGF—betal induce epithelail
transition
mesenchymal
but
not
myofibm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A.Molecular basis of renal
fibrosis[J J.Pediatr Nephrol, II,
2000,15(3-4):290-301.
[4]Seceia
T M。Maniem C,Belloni

s,et a1.Role of angiotensin
in
endothelin一1 and L-type calcium channel
于Smad信号通路在RIF中的可能机制。我们进一步探讨防治
RIF的新策略。
3.了越来越多的
研究证实.它不但能加速急性肾衰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 而且能减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在肾脏。HGF主要表达于肾间质 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以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 泌的形式。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一TEC。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 用.Docherty等【12]报道HGF可以阻止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 胞凋亡。在不同的细胞中,HGF通过不同的方式阻断TGF.Bl 的信号转导。 调控ECM代谢的降解酶系统主要包括:(1)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s)是舍有锌指结构的一个酶家族,对多种细胞外蛋 白具有溶解作用;(2)TIMPs,其特异性抑制物是MMPs,MMPs 与1rIMPs相互作用,是影响ECM降解或堆积的重要因素。 体内外实验证实HGF是一种重要的抗纤维化的因子。 HGF延缓IuF的可能机制如下:(1)HGF可中和TGF.B,的促纤 维化作用,如HGF抑制TEC及内皮细胞凋亡,促使TEC分支 形成,保护和重建肾小管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刺激或诱导蛋白 酶及一些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ECM:(2)HGF可抑制TEC表达 d一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阻止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并减弱由TGF.B,诱导的E一钙依赖蛋白的表达抑制,且呈剂量 依赖性,还可减少FN在细胞外沉积:(3)HGF可促进基质金属 蛋白酶一9(MMp-9)表达.同时抑制rnMP.1和TIMP一2表达,从

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102 期2019 Vol.6 No.102127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金丽霞1,金丽军2(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摘要】肾间质纤维化(RIF )作为慢性肾炎的一种病理结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文就其病理基础及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02.127.01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影响总人口的10-14%,并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患病率,一些研究表明,75岁以上的人中有30-50%受到影响[1]。

RIF 的病理评估是评估慢性疾病严重程度的中心,大多数RIF 的评估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特殊染色的评估,如III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

视觉病理学家的评估可能容易出现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变异性,但有些方法采用了计算机化的形态计量,对于最佳方法没有明确的共识。

概述RIF 来自于细胞类型和分子途径的编排。

对RIF 的最佳定性和定量评估意见不一。

RIF 以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破坏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累为特征,具有广泛的病因。

通过RIF ,慢性肾脏疾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这些病理结果得到了临床观察的支持,即尿液中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标志物可作为肾脏预后的可靠指标。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治疗RIF 患者,寻求和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是绝对必要的。

1 基础研究间质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常见于许多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功能丧失。

肾间质纤维化可定义为胶原蛋白及相关分子在间质中的积聚。

间质胶原通常存在于肾脏中,特别是I 型和III 型,它们充当结构支架。

间质纤维化模式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或后果。

肾间质纤维化与中西药抗纤维化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与中西药抗纤维化治疗

肾衰康:该方为我们治疗CKD的经验方,由丹参、 当归、莪术、桃仁、大黄及红参组成,我们对该方 曾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该方对 大鼠5/6肾切除模型能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及GMC基 质增生,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血清中TGF-β1、FN、 L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临床观察不仅肾功能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尿中TGF-β1及Ⅳ型胶原水平亦明 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证明该方对改善肾功能,延缓 CKD进展有一定效果。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是RIF的启动机制
炎症细胞增殖活化,分泌炎症介质、趋化因子,以及氧化应激 反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病理产物 造成肾内固有细胞如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肾小管上皮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殖、活化,同时刺激肾间质内静止 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多种致纤维化 的细胞因子,如TGF-β1,CTGF、PDGF、Ang-Ⅱ、TNF- 、 ET-1及NO等,而这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又通过自分泌和 旁分泌不断增加。刺激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 份,使细胞外基成份在肾间质和肾小球内大量沉积。
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
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ALD是重要的致 纤维化因子,在RIF中起到一定作用。故ALD 拮抗剂螺内酯对RIF有治疗作用,由于螺内酯 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现已开发出选择性 ALD拮抗剂依普利酮,在肾脏病模型中已证明 有明显的抗纤维化和肾保护作用。
抑制ECM积聚及促进其降解
苦参碱:研究发现苦参碱可部分恢复MMP3的 表达,同时降低TIMP-1、FN、CTGF和αSMA的表达,从而减少增殖状态下的细胞和 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FB)的浸润, 减少Ⅰ型胶原沉积,从而抑制RIF。
其他:①黄芪:实验证明,黄芪对体外培养的 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可诱导HGF的产生,促进ECM 降解,起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②红景天苷: 实验证明红景天苷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肾小管上皮细 胞及间质细胞向MFB转化,有效的缓解了肾间质的 损伤,对肾间质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③其他 对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并认为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 用的如:红花、桃仁、莪术、大黄、水蛭等限于篇 幅,可参考有关文献。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陈 晓 崔 艳 安惠霞 张庆芳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二病区,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16-3603-04;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6. 133
1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单核细胞随血流到全身各种组织后分化而成,
是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在部位 不同类型和命名也不一样。巨噬细胞可分泌释放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 PDGF) 、一氧化氮( NO) 、活性氧( ROS) 、白细胞介素 ( IL)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补体和金属蛋白酶类等〔4〕,参与 局部炎症反应,发挥吞噬防御和抗原提呈功能。基于细胞表面 标志和细胞因子分布不同,将巨噬细胞分为 两 种 表 型 ( 如 图 1) : M1 型 和 M2 型。M1 型 通 过 经 典 途 径 活 化,γ-干 扰 素 ( IFN-γ) 、脂多糖( LPS) 或细胞因子〔如 TNF 和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能诱导经典的 M1 巨噬细胞活化, 产生和分泌 IL-1,6,12,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MCP) -1,CC 亚族 趋 化 因 子 ( CCL2,CCL3,CCL4,CCL20 / MIP-3a) ,ROS,NO 等细胞因子,是导致炎症和免疫损伤的主要成分。M2 型是经 选择性活化,IL-4、IL-13、免疫复合物、IL-10 等多种刺激物诱导 的活化,产生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FN) 、galectin-3 ( B-半乳糖苷 黏合素家族成员之一) 、TNF-α、IL-10,1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细胞外基质( ECM) 等,具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 肾小管 上皮细胞转 分化 ( T E MT ) 被认为是 肾间质纤
维化过程 中导致 E C M大量堆积的主要病理机制 。
2 . 1 转 分化 的 定义
至 目前 , 尚未研发 出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 的有效药物 。因此 , 更好
地 了解 肾间质纤维化 的发病机 制 ,积极 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 对于将来 R I F的防治具有重要 意义 。 l 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因素
少, 最 终 导 致 肾 小 管 间 质 的 缺 血 性 损 伤 。 肾小 球 在 一 些 免 疫 疾
发育 和原始 脊索动物门成体的组织特性 , 而间充质细胞能够在
E C M 中浸润迁移 , 因此它具有上皮细胞没有 的细胞特征。
2 . 2 肾小 管 上皮 细胞 转 分 化 的 病 理机 制
肾间质纤维化( R I F ) 是各种慢 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 期的共
同结果。R I F程度与肾功 能损 害程度关系密切 。 近几年 , 随着高 血压 、 糖 尿病患病率的增高 , 由此引发的糖尿病肾病 、 高血压 肾
病也呈上升趋势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 人数 也随之增大 。因此 , 有关 肾间质纤维化 的研究 已成 为慢性病 的研 究热点 , 并 已取得 了比较显著 的研究成绩 。各种病理因素引起 肾脏功能损伤后 ,
转分化是机体 的一种 比较特定 的生理病理过 程 , 正 常情 况
下, 成 人 的肝 脏 、 乳 腺 和 甲状 腺 等 器 官 中 也 存 在 转 分 化 , 从 定 义
上来说 , 转分化指 的是分化成熟 的器官组织细胞上原有 的表 型
肾间质纤 维化发病 复杂 ,常见 的病理 因素概 括起来 主要
关键词 : 肾间质 纤 维化 ; 肾小 管 上 皮 细胞 转 分 化 ; 发病 机 制
中图分类号 : R 1 9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7 ) 0 4 — 0 1 5 5 — 4 0 压所产 生的炎症 一 瘢痕不 良循 环反应 , 造成原始 肾小球损伤 , 致 使 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n 1 。 各种原 因造成的缺血 、 缺氧也在
2 肾 小 管 上皮 细胞 转 分 化 与 肾间 质 纤维 化
长期存在 的慢性炎症反应将启 动纤 维化过程 , 激活 肾小 管间质
细胞 , 随之 多种纤维化 相关细胞 因子表 达显著增强 , 导致 细胞
外基质 ( E c M) 大量沉积 , 继而出现瘢痕组织取代正 常肾组织 的
现象 , 最终发展至 肾衰竭 。由于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 , 截
有: 炎症 ( 各 种感染 、 肾小球 肾炎 、 间质性 肾炎 ) 、 各种病理 损伤 ( 血管损 伤 、 梗阻 、 放射性损伤 ) 、 药物刺激 、 糖尿病 、 高血 压和遗 传因素等Ⅲ 。
肾 小 球 的 各 种 疾 病 可 经 过 多 种 病 理 途 径 导 致 肾 小 管 间 质
特 征丢失 , 细胞从形态上转变为其他类型 的细胞I 4 ] , 也 叫细胞表
型转化 。在成人 肾脏组织 中, 除了集合管 , 绝大部分 的肾小管发 育 源 自间充 质向上皮细胞转分化 , 也就是后 肾问充质 , 因此 , 肾 小 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将 可能是 。 肾小 管上皮细胞转 化为起源 于 胚胎期 的间充质表型的胚胎发育逆过程[ 5 1 。上皮细胞和 间充质 细胞具 有不 同的细胞 特性 , 上皮细胞 的组织表型属于早期胚胎
目前 , 大量的 实验动物模型研 究显 示 , 肾间质 纤维化在 肾脏 疾病 转归中起 着主导作用 , 其病 变程度 与慢性 肾脏病的进展 关
系密切 。 明确 肾间质 纤维化 的病理机制 , 为I l 盏 床 开发 出有效的抗 肾间质纤维化药品已成为研究热点。 拟对 肾间质纤维化病理
机制的研 究进展做一综述 , 旨在为 临床工作提供 参考。
肾小管 间质 纤维化改变中发挥着显著作 用。B o h e l 等观察 到小 管 间质化区域通常丧失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 用氨基肽酶 P作 为 有 血供 毛细血管的特异性标志物证实了这一 观察 结果[ 2 1 。在体
外, 缺血能够激活 间质 成纤维 细胞 的大量增 殖 而 引起 细胞外 基 质 的大量生 成1 3 1 。
Vo 1 . 3 5 2 01 7 No . 4
肾问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现状分析
李 钦 , Biblioteka 强 , 高 博 , 杨 丽霞 , 程 涛
( 1 . 甘肃省 中医学校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2 . 甘肃 中医药大学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3 . 甘肃省 中医药研究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肾间质 纤维化( R I F ) 是 指由多原 因引起的 细胞外基质( E C M) 成分在 肾间质 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异 常的肾小管上皮 细胞转分 化是形成 肾间质纤维 化 的主
要 途径 。S t r u  ̄等研 究表 明嘲 , 如 果 用抗 成纤 维细胞 特异蛋 白( r s P )
病 状态下 时 , 免疫反应损 害会造 成免疫耐受 消失 , 使得病理 因
抗体作 为探 针对 不同状态下的肾脏成纤 维细胞进行探 测 , 结果 发现, 肾间质 中成 纤维细胞数 量发生 了巨大 改变 , 大量 的成纤 维 细胞 出现在 抗肾小管 基底膜病 ( T B r a) 小 鼠动物模 型的 肾间 质 中, 而在正 常小 鼠肾脏 间质中 F S P - 1阳性 细胞 比较少 。这项 研究 结果说 明 , 肾脏 处于这种 炎症 状态时 , 一部分 肾小管细胞 发生 了转化 , 变成 了 F S P 一 1阳性 细胞 , 给我们的提示是 : 可能存
的病理性破坏 , 使得肾小球 的通透性遭到损害 , 导致一些有毒 、
有害病理物质侵入到 肾小管 的管腔 内部 , 对管腔造成浸 润性 损 伤。此外 , 当肾小球处于病理状态下 , 其血液动力学也发生 了不
同程度 的改变 , 引起 的肾小球 内压增高直接 损害 肾单 位 ; 反 过 来, 当血 流减少 , 肾小球 处 于低灌 注状态 , 球后 血流 也随之 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