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合集下载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体的特性以及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说课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磁体的磁性以及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原理。

三、说课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例如:“你们都知道磁铁吧?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2. 磁体的特性(15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磁体的特性,包括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磁铁和铁砂的实验展示磁体的吸引力和磁性。

3. 磁场的形成(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磁场的概念,并介绍磁场的形成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磁铁周围的磁场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4. 磁场的作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作用原理,包括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磁铁吸引和排斥其他磁性物体的现象,让学生亲自参预实验,加深对磁场作用原理的理解。

5. 磁场的应用(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一些常见应用,如电磁铁、磁悬浮列车等,并让学生思量磁场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磁体与磁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实物磁铁和铁砂2. 磁铁周围的磁场线实验装置3. 磁性物体实验材料4. 电磁铁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黑板上可以书写以下内容:磁体与磁场- 磁体的特性- 磁性- 磁性材料的分类- 磁场的形成- 磁铁周围的磁场线实验- 磁场的作用- 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吸引和排斥- 磁场的应用- 电磁铁- 磁悬浮列车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磁体的特性以及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原理。

磁现象 磁场 说课稿

磁现象 磁场     说课稿

《磁现象磁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现象磁场》,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具的选择、教学流程、板书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

本节课主要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简单的磁现象;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4、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5、知道地磁场。

过程与方法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四、重、难点磁现象磁场这节内容相对简单,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及规律的生成上,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简明的知识脉络,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五、教法学法教具本节课我在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及知识形成过程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开展以学生或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废旧物体,如磁铁、铁片、细线、大头针等,从而引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的真实性。

利用课件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学生小组间的互动、讨论、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生成变为鲜活的课堂探究活动,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引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既感到亲切熟悉,又陌生好奇在新课之前,让学生看了极光一组照片并结合教材谈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磁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情绪高昂之时,提出设问:“古人尚有四大发明,为何我们不能有八大创造,想发明,想创造,现在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人教版选修3《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人教版选修3《磁现象和磁场》是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及其性质、磁场中的磁能和磁场中电荷的受力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磁场的形成原理,理解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和相互作用规律,为深入理解电磁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理解磁感线的作用和特点。

–理解磁场中电荷的受力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磁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解决与磁场相关的物理问题。

–能够观察和研究磁场的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1.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磁感线的作用和特点。

3.磁场中电荷的受力规律。

四、教学难点1.磁感线与磁场的关系。

2.磁场中电荷的受力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磁场的认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磁场吗?磁场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场的定义、单位和性质。

•讲解磁感线的概念和形成原理,并与磁力线进行比较。

•解释磁场中电荷的受力规律,并通过实例演示。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磁场与电场的异同点。

3. 实验探究(4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磁感线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进行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自主设计并进行与磁场相关的实验,提出问题和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4. 拓展延伸(30分钟)•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进一步讨论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并与静电力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应用领域,并展示一些磁场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5. 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并提问学生进行回答。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说课稿
本节课的学法是以实践为主导,通过实验演示来归纳总结物理观点和规律。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记录磁信息的物品,教师通过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弱,有些探究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四、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感线和地磁场等。

其中,重点是初步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

难点则是理解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感线。

通过实验演示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本质,并认识到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感线和地磁场等知识。

同时,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并理解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感线。

通过实践操作和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掌握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视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

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

了解地球的磁场。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突破: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形成磁场的概念,以与电场类比的形式使学生形成磁场的概念并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靠磁场传递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首先在感官上感知磁场的存在,磁场对磁极作用的存在,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存在。

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物质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为主,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阅读、讨论。

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架台、线圈、干电池、直导线、大磁针、小磁针若干、PPT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视频片断等。

知识准备磁极、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和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利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但是茫茫大海中郑和的船队是如何确定方向的呢?(学生回答:指南针)继续提问:指南针是根据什么制成的呢?利用PPT文件展示问题。

[问题1]初中学过自然界的磁体共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S极、N极)[问题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问题3]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教师演示:推进新课[事件2]教学任务:磁现象师生活动:介绍人类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郑和下西洋是靠的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其实关于磁性的问题,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关于磁石的记载和描述;到了东汉时代我国就有了“司南”的记载,这是公认的最早的磁性指南的工具。

磁现象说课稿

磁现象说课稿

磁现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现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后续电磁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等基本概念,以及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磁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从生活中的磁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磁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钉、指南针能指示方向等。

但是,对于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学生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此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学习磁场、磁感线等抽象概念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磁体、磁极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3)了解磁感线的概念,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磁场和磁感线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磁体与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体的特性以及磁场的形成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场相关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了解磁体的特性,理解磁场的形成和作用;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磁体的性质,分析磁场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场相关的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磁体的特性,磁场的形成和作用;2. 教学难点: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概念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磁体样品、磁铁、铁磁材料、磁感应线示意图、磁力计等;2. 实验准备:安全实验室,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磁体与磁场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磁体和磁场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首先,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磁体样品,如磁铁、铁磁材料等,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性。

然后,讲解磁体的特性,包括磁性、磁极、磁力等概念,并通过实际示范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磁体的特性。

接着,引入磁场的概念,通过磁感应线示意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形成和作用。

讲解磁场的特点,如磁场的方向、大小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索磁场的形成和作用。

3. 实验探索(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索,每组学生使用磁力计和磁体样品,测量磁体在不同位置的磁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磁体的特性和磁场的形成。

4. 知识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磁体的特性和磁场的形成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惑,加深他们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提供一些与磁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量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磁现象与磁场说课稿

磁现象与磁场说课稿

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班级:应用物理系08一班日期:2010-6-7 说课人:方骏学号:12080102 “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1.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中开章。

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知识,既是对初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磁感应强度的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磁场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以及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磁现象,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

优点:学生在学习中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得能力。

缺陷:但是对于磁场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磁现象和地磁场还了解不多,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不足。

1.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1)知识与技能: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2.知道奥斯特的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3.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磁体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电和磁性质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1.在教学中渗透物质的客观性原理。

1.3教学重点、难点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最新《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最新《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精品文档《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物理组桂国峰“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三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多为初中学过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而且,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优势所在;但是,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学生的一些缺陷。

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a•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b•知道奥斯特的实验一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了解地球的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a.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b.利用电和磁现象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伟大意义,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之上的。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引言磁体与磁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说课,我将以《磁体与磁场》为主题,通过引入实例、图像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体的特性以及磁场的形成与作用。

二、知识点梳理1. 磁体的特性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体两种。

永磁体是由铁、钴、镍等材料制成的,具有恒定的磁性。

电磁体是通过通电产生磁性的装置,其磁性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指磁力的作用范围,是由磁体产生的。

磁场具有方向性和大小,可用磁力线表示。

磁力线从磁南极指向磁北极,磁力线的密集程度表示磁场强度的大小。

3. 磁场的形成与作用磁场由磁体产生,磁体中的微观磁性粒子排列形成磁矩,当磁体通电或受到外界磁场作用时,磁矩会重新排列,形成磁场。

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包括吸引和排斥两种类型。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磁体,如磁铁、扬声器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体的特性,引发学生对磁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1 磁体的特性通过实例和图像,介绍磁体的特性,如磁体的两极性、磁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体能够吸引或排斥物体。

2.2 磁场的概念利用磁力线图像,向学生展示磁场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磁力线的方向性和密集程度表示磁场强度的大小。

2.3 磁场的形成与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磁场的形成过程。

首先,将一个磁铁悬挂在绳子上,然后在其下方放置一根细铁丝,当磁铁靠近铁丝时,铁丝会受到磁力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悬挂状。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形成与作用。

3. 深化训练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些物体和磁体,要求学生预测物体与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关系,并解释原因。

4. 归纳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包括以下要点:- 磁体的特性- 磁场的概念- 磁场的形成与作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充分利用了实例、图像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磁体与磁场的概念和作用。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体的特性和磁场的形成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磁体的特性和磁场的形成规律,教学难点是匡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磁铁、铁屑、磁力线示意图、实验器材(如磁力计、铁砂盘等)。

2. 教学素材:与磁体和磁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磁体和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兴趣。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磁铁是如何吸引铁物体的吗?”2. 概念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绘制磁力线示意图,解释磁力线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磁力线是磁场的一种表示方法,磁力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力线的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磁体特性介绍(1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磁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磁体的两极性,即北极和南极,以及不同极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同极性之间的相互排斥。

4. 磁场形成规律(1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磁场的形成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铁砂盘和磁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磁力线的形成和磁场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出磁场的形成规律:磁场由磁体的南极指向北极,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磁体的远近有关。

5.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展示磁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磁体的实际用途。

例如,可以展示磁铁吸附物体、电磁铁工作原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思量磁体的应用领域。

6. 小结归纳(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匡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概念讲解、实验演示和应用拓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思量中逐步理解磁体与磁场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第一篇:《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磁现象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熟练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灵活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准确理解磁场是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的一种物质,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识别几种常见磁场的分布特点,会画出其磁场的分布。

将电场和磁场的研究方法类比,培养学生结合旧知识创新的能力。

情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且能够基本运用所学来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A、安培定则的主要内容:右手握住导线,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右手弯曲方向与电流环绕方向一致,拇指指向是磁场方向。

B、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C、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D、磁感线的主要特点:从N极出发回到S极形成闭合曲线;不中断、不相交;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A、安培定则的运用。

B、磁场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安培定则判定电流磁场。

四、教学材料1.教学举例导入材料: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运用了磁场。

揭示材料:磁悬浮列车、磁盘、脑磁图检测强化材料:分析常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延伸材料: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检测材料:画出磁体和电流周围的磁场 2.教学工具磁铁、奥斯特演示实验装置、导线、粉笔、黑板、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1.回顾:师:在初中同学们就学习过磁场,学习了磁体的特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磁体的哪些特性呢,磁体有几个磁极,磁极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生:两个,南极和北极。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师:磁体是不是每个部位磁性都一样的,如果不是磁体的磁性是怎样分布的呢?生:磁体各部分强弱不同,磁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几乎为零。

磁现象说课稿

磁现象说课稿

磁现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现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之前所学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磁体、磁极、磁化等基本概念,以及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磁现象的本质,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磁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磁铁能够吸引铁钉、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等。

但是,他们对于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磁体、磁极的概念,了解磁体的性质。

(2)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磁化的概念,了解磁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磁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磁化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对磁极的理解以及磁化现象的本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磁体与磁场的课程。

磁体与磁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磁体的性质、磁场的形成以及磁场的应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吧!一、磁体的性质1. 磁体的定义与分类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质。

根据磁性的强弱,磁体可以分为强磁体和弱磁体。

强磁体具有较强的磁性,如钕铁硼磁体;弱磁体则具有较弱的磁性,如铁磁体。

2. 磁体的磁化特性磁体可以通过外界磁场的作用而磁化,这种现象称为磁化。

磁体的磁化特性包括剩余磁化、矫顽力和磁导率等。

剩余磁化是指在去除外界磁场后,磁体仍保留一部份磁性。

矫顽力是磁体反抗磁化和去磁化的能力。

磁导率是衡量磁体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3. 磁体的磁性材料磁体的磁性材料主要包括铁、钴、镍和合金等。

铁是最常见的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和磁导率。

钴和镍也具有较强的磁性,常用于创造永磁体和电磁体。

二、磁场的形成与性质1. 磁场的定义与特点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理场。

磁场具有方向性和矢量性,可以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磁力线决定,而磁力线则由磁体的南极指向北极。

2. 磁场的形成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磁体的磁场形成是由于磁体内部存在着磁性微观粒子的磁矩。

这些磁矩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重新罗列,形成磁体的磁场。

3. 磁场的性质磁场具有磁力线的闭合性、磁力线的密度和磁场的强弱等性质。

磁力线的闭合性意味着磁力线始终是闭合的曲线,不会浮现孤立的磁力线。

磁力线的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力线越密集,磁场越强。

磁场的强弱则由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三、磁场的应用1. 磁场的感应磁场可以通过感应作用产生电流。

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称为磁场的感应。

2. 磁场的应用于电磁感应磁场的应用之一是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或者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 掌握磁体的分类和特性;3. 了解磁场的形成和性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体和磁场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磁体的分类和特性;2. 磁场的形成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 磁场的形成机制;2. 磁场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思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1)磁体的分类和特性首先,介绍磁体的基本概念,即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然后,讲解磁体的分类,包括永磁体和暂时磁体。

永磁体指的是能够长期保持自身磁性的物体,如铁磁体和钴磁体;暂时磁体指的是只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才干表现出磁性的物体,如铁磁体和钴磁体。

接着,介绍磁体的特性,包括磁化强度、磁导率、矫顽力等。

(2)磁场的形成和性质首先,引导学生思量磁场的形成机制,指出磁场是由带电粒子运动所产生的。

然后,讲解磁场的性质,包括磁场的方向、大小和磁感应强度等。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3. 实验探索(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磁体和磁场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1)用铁粉实验观察磁场的存在;(2)利用磁力线模型演示磁场的形状;(3)利用磁力计测量磁场的强度。

4.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磁体和磁场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例如:(1)磁体的应用:电动机、发机电、扬声器等;(2)磁场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地磁导航等。

5. 归纳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理解。

同时,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思量,采用讲解、实验探索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磁体和磁场的概念、分类、特性、形成机制和应用。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 掌握磁体的分类和特性;3. 理解磁场的形成和性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体和磁场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体的分类和特性,磁场的形成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磁场的形成机制和磁场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磁铁、铁磁物体、指南针、实验装置等。

2. 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物理》、相关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向北方?”来引发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2. 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磁体的分类与特性:首先,介绍磁体的分类,包括永磁体和临时磁体。

然后,详细讲解永磁体和临时磁体的特性,如永磁体的磁力强、不易消失,临时磁体的磁力较弱、易消失等。

(2)磁场的形成与性质:接着,讲解磁场的形成机制,即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同时,介绍磁场的性质,如磁场的方向、磁力线的分布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理解,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让学生使用磁铁吸附铁磁物体,观察磁力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使用指南针在磁场中进行实验,观察指南针的指向。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磁体和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4. 深化与拓展(25分钟)(1)磁体和磁场的应用:介绍磁体和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电磁铁、磁卡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磁体和磁场的实际应用价值。

(2)磁场的影响因素:讲解影响磁场强度的因素,如磁体的形状、磁体间的距离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探究磁场强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5. 总结与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小结,强调磁体和磁场的重要性,以及磁体和磁场的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如练习题或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体和磁场相关的问题。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7.1磁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7.1磁现象说课稿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展示过多信息。
-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突出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操作失误。
3.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直观理解。
-在实验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1.基本概念部分将列出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等关键术语,以定义和特点的形式呈现。
2.实验现象部分将以图示和简单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现象等。
3.磁现象的应用部分将通过实例说明磁现象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后练习题,巩固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撰写一篇关于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设计一个简单的磁现象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实验现象和磁现象的应用。板书风格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磁体与磁场一、引言磁体与磁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将围绕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展开,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磁体与磁场的本质和作用。

二、知识概述1. 磁体的基本概念磁体是指能够产生磁场并表现出磁性的物质。

常见的磁体包括铁、钢等。

磁体有两个极性,即南极和北极。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指磁力的作用区域。

磁场由磁体产生,具有磁力线和磁场强度两个重要特征。

磁力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指向磁南极的磁力线为实线,指向磁北极的磁力线为虚线。

磁场强度表示单位磁极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三、知识解析1. 磁体的性质磁体具有吸引铁、钢等铁磁物质的特性。

当磁体靠近铁磁物质时,会产生磁力,使铁磁物质受到吸引。

这是由于磁体的磁场作用于铁磁物质上的磁性原子,使其排列有序,形成一个临时的磁体。

2. 磁场的性质磁场具有磁力线闭合、磁力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力线不交叉等性质。

磁场的强弱与磁体的性质和距离有关。

磁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符合反比例关系。

3. 磁场的应用磁场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磁铁可以用于吸附物体,磁力可以用于制作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

磁场还可以用于导航、医学成像等领域。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磁体与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 了解磁场的应用领域。

2. 教学重点- 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磁体与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

3.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示范、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体与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磁铁吸附物体的现象,引起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

(2)概念讲解:讲解磁体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磁体的极性和磁场的特征。

(3)示范实验:进行磁铁吸附物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磁铁,观察磁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 掌握磁体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理解磁场的形成原理及其特性;4. 能够运用磁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磁体和磁场的概念;2. 掌握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3. 理解磁场的形成原理;4. 运用磁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磁场的形成原理;2. 运用磁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磁体的概念介绍磁体的定义,即能够产生磁场并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磁作用的物体。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磁体有直观的认识。

2.2 磁体的特性及应用讲解磁体的特性,包括吸引和排斥,以及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扬声器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量磁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20分钟)3.1 磁场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形成原理。

首先,将一根长直导线通电,然后在导线周围放置铁屑,观察铁屑的罗列情况。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3.2 磁场的特性介绍磁场的特性,包括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大小和磁场的分布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磁铁和指南针,观察磁场的方向和大小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磁场特性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利用磁场实现物体的悬浮?让学生通过思量和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5. 归纳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学生的思路,确保学生对磁体和磁场的概念、特性以及应用有清晰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实验演示、拓展应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理解磁体与磁场的相关概念和特性。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

磁体与磁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磁体的基本概念,包括磁性物质和磁性现象;2. 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场的特性和表示方法;3. 理解磁体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磁力和磁场线;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指南针的工作原理等。

二、教学重点1. 磁体的基本概念和磁性物质;2. 磁场的特性和表示方法;3. 磁体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磁性物质的认识,如铁、镍等是否具有磁性,以及磁性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磁体的基本概念:- 介绍磁体的定义和分类,如永磁体和电磁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磁体的应用领域,如永磁体在电动机中的应用。

b. 磁场的特性和表示方法:- 介绍磁场的定义和特性,如磁力线的方向和形状;- 讲解磁力线的表示方法,如使用磁铁和铁粉展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

c. 磁体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释磁体在磁场中的行为,如磁体的吸引和排斥;- 展示磁体与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如使用磁铁吸引铁钉。

3.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磁体与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实验内容:将一根磁铁悬挂在绳子上,然后在其下方放置一片铁片。

观察磁铁与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吸引力和磁场的分布情况。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讲解一些与磁体和磁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指南针的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原理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

5.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磁体与磁场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理解;2. 提问与回答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3.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磁体和磁场的图像和实验视频,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物理组桂国峰“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多为初中学过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而且,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优势所在;但是,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学生的一些缺陷。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
b.知道奥斯特的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了解地球的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a.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b.利用电和磁现象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伟大意义,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之上的。

b.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c.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磁效应的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确定)
教学难点: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教材知识和学情分析确定)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为主。

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给大家展示一个生活中常用的带有磁性的螺丝刀,可以轻易的吸引住小螺丝钉,让学生认识到磁现象带给我们的方便,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专线,通过同名磁极间的排斥作用使列车悬浮起来,进而使运行速度可以到到430公里/小时,如果以这个速度运行,一个小时就能从拉萨到林芝了。

以这样的引入让学生知道此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我们的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磁现象
对磁现象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其中之一,指南针的发明为世界的航海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自学教材第一部分《磁现象》
1: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什么是永磁体、磁性和磁极?
3:磁体有几个磁极,如何规定的?
4;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样的?
学生看书学习后,可以很轻易的回答出这些有关磁现象的问题,这也是对初中知识的一种回顾和归纳。

这一部分预计用时5分钟。

二、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联系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让学生思考,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会不会存在某种联系呢?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自学教材第二部分《电流的磁效应》。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磁现象和电现象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人们是通过哪些自然现象,开始形成了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3:开始,奥斯特的实验研究均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4:奥斯特是如何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的同时,老师开始准备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

在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背景,一方面,随着对摩擦生热及热机做功等现象认识的深化,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的必然的相互联系的思想在哲学界和科学界逐步形成,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奥斯特坚持不懈的寻找着电和磁的联系并最终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在奥斯特实验前,人们见到的力都是“纵向力”,
奥斯特的发现打破了当时人们对“纵向力”这个观念的局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了解这段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奥斯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重要意义,体现了物理教育的文化功能。

接下来,老师开始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把奥斯特失败的做法和成功的做法都演示一遍,并强调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通电导线和小磁针并没有发生接触,为后面引入磁场的概念做铺垫。

这一部分预计用时15分钟。

三、磁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让学生思考,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让我们知道通电导线对磁体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磁体对通电导线有没有里的作用呢?
观看演示实验: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演示中还是要强调,磁体跟通电导线之间没有发生接触。

引入问题: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这种相互作用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回想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产生的,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出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这一部分预计用时10分钟。

四、地磁场
撤掉实验器材,排除干扰后,给学生展示处于精致状态的指南针或者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让学生到书本中寻找答案——地磁场。

老师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球,说明小磁针静止时威慑么会指向南北,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介绍我国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以及宇宙中其他天体的磁场。

这一部分预计用时5分钟。

最后对整节课做一个课堂小结,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