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体质+危险因素干预防治慢性病探讨
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慢性病探讨
2 0 1 3年 8月
云南 中 医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Yu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 hi n e s e Me di c i n e
1 慢 性病 发生 与 中医体 质 密切 相关
近年 来 , 许多 学 者对 体质 类 型 与慢 性 病 的关 系
进行 了研究 , 发现高血压 、 中风 、 肿瘤 、 糖尿病等慢
性 病 的发 生 发 展 与 人 的 体 质 因素 及 类 型有 密 切 的 关系, 是发 生这些 疾病 的“ 共 同土壤 ” l 5 l 。 抽取 自 2 0 0 9
Vo l _3 6 No .4
8 .2 01 3
从 中医体 质角度防治慢性病探讨
郑燕飞 ,焦招柱 ,王 济 ,李英帅 ,李玲孺 ,胡妮娟 ,倪
( 北京 中医药大学 ,北京 1 0 0 0 2 9 )
诚 ,王 琦△
摘 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 的主要原因。 但 如何早诊早治 、 规范化管理 , 尚未找到有利 的抓手。中医体质可 以根据不 同体质类型或状态 , 及早发现 、 设计 调体方案 , 控制慢性 病的危险 因素 , 干预体 质的偏 颇状态 , 进行病 因预防 、 临床前期预 防、 临床 预防 , 为慢病管理提供有力 的工具 。 并指 出体质干预慢性 病的研究路 向 , 宜制定 基于体质 的慢性病评估指南 ; 制定慢性病 中医体质三级 防治指南 以及 中医体质干预评估 体系的构建 。 关键词 :中医体 质; 慢性 病 ; 防治 ; 体病 相关 ; 研究路向 中图分类号 :R 2 4 1 .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7 2 3 ( 2 0 1 3 ) 0 4 — 0 0 8 2 — 0 3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1. 引言1.1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缓慢发展的疾病,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如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烟酒等都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质安全等也对慢性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了解和分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控慢性病,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是加强慢性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其次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是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2. 正文2.1 慢性病的定义和分类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通常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至几十年。
慢性病与急性疾病不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根据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慢性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慢性疾病和后天性慢性疾病。
遗传性慢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后天性慢性疾病则是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对慢性疾病的分类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和加重。
加强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2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中药对慢性病的防治作用探究
中药对慢性病的防治作用探究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
针对这些疾病,现代医学手段虽有效,但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较高的花费,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作为防治慢性病的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究中药对慢性病的防治作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而中药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药认为该病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失调所致,导致了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症状,进一步影响了胰岛素的产生和代谢。
中医药能够通过补肝肾、健脾胃的药物,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二、中药调节慢性病的机制1.补益机制:中药能够通过补充人体必要营养和活性成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
例如,用人参、灵芝、枸杞等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
2.调节机制:中药还能够通过调控人体内分泌、免疫、氧化还原、代谢等生理过程,达到治疗慢性病的效果。
例如,野菊花、苦瓜等药物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3.抗氧化机制:慢性病的发生与机体内氧化反应的增加有关,而中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例如,葡萄籽、丹参、黄芪等药物能够保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减少自由基和氧化损伤。
三、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实践应用1.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内分泌,释放内源性物质,降低血糖、血压等指标,减轻慢性病的症状。
2.草本饮品:草本饮品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草纲目》中有千余种草本植物被应用于药物治疗,如枸杞、人参、黄连等。
这些草本植物可以独立或组合使用,制成草本饮品,预防和治疗慢性病。
3.草药制剂:传统中医药制剂也是防治慢性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益气养阴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往往无法根治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第一,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久坐、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饮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加强学校、单位等场所的健康教育。
第二,遗传因素也是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慢性病患者,则患病风险较高。
在遗传因素的防控上,我们应加强个人的基因检测和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的遗传性慢性病。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如PM2.5、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引发各种慢性病。
应加强环境监测,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人体的暴露。
第四,心理因素也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我们应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为了控制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控对策:一、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推广健康饮食。
倡导少食多餐、控制盐摄入、多摄入水果蔬菜等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
三、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倡导每天适度运动,例如散步、做家务、参加有氧运动等,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四、加强环境治理。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人体的暴露,保护人们的健康。
五、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延缓病程。
中医内科学如何预防常见慢性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预防常见慢性病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医内科学在预防常见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对慢性病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
正气不足是慢性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邪气侵袭则是慢性病发生的外在条件。
正气包括人体的元气、宗气、卫气等,具有抵御外邪、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正气不足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以及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
邪气侵袭人体后,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慢性病。
二、中医预防慢性病的原则1、未病先防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就要求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既病防变如果已经患有某种疾病,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疾病的初期,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瘥后防复疾病痊愈后,要注意调养身体,防止疾病复发。
这就要求患者在疾病痊愈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疾病的因素。
三、中医预防慢性病的方法1、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合理的饮食可以滋养脏腑、补充气血、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饮食调理要遵循“五味调和”、“饮食有节”的原则。
五味调和是指饮食要多样化,各种食物的味道要相互搭配,以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饮食有节是指要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理论和药物疗效成为了许多患者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中医在慢性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学认为,慢性病的发生与体质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从根源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还未发生疾病之前,通过调理身体,使其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从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中医预防慢性病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其中,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预防慢性病的目的。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中医中常用的预防慢性病的手段,根据个体情况,配以不同的中药药方,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二、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其治疗方法与西医药物治疗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慢性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认为这是一种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病症。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包括降血压药、舒肝息风药、温阳化湿药等。
其中,前者通过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后者通过调节肝脏功能,改善气血运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此外,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采用调节脾胃功能的方法,通过药膳调理、针灸等手段,改善胰岛功能,调整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养阴益气药、利水消肿药等,通过改善体内湿热病理状态,提高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物成分,对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在现代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日益常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中医调理来预防常见的慢性疾病。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这一理念与预防慢性疾病的思路不谋而合。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保持饮食的均衡和适度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基础。
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肉类和蛋类。
避免过度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例如,对于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应减少钠盐的摄入,多吃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苦瓜、黑木耳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多吃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葛根等。
其次,起居有常也是中医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要顺应四季的更替和昼夜的节律来调整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夜间是人体阴气收藏、阳气内敛的时候,如果熬夜,就会打乱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正气不足,容易引发疾病。
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但运动也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比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年轻人则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强度较大的运动。
情志调节在中医预防慢性疾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失调。
例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同时,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预防慢性疾病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预防慢性疾病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这些慢性疾病,人们不断探索各种方法和途径。
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诊疗手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中医体质辨识究竟能否预防慢性疾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患病后的发展和转归。
中医将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
例如,平和质的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气虚质的人容易感到疲乏、气短;阳虚质的人怕冷、手脚冰凉;阴虚质的人则容易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医生可以根据个体的症状、体征、生活习惯等,判断出其所属的体质类型。
然后,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相应的调理建议,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那么,中医体质辨识是如何预防慢性疾病的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从而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比如,对于痰湿质的人来说,由于体内痰湿较重,容易患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
因此,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甜食,多运动,以促进体内痰湿的排出。
如果能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体质特点,并加以注意和调理,就有可能降低患病的风险。
其次,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合理的养生保健。
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养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阳虚质的人要注意保暖,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等;阴虚质的人则要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通过遵循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方法,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常伴有并发症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一、慢性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慢性病的发生与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慢性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不畅、饮食过咸、精神过度紧张等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对慢性病的防治有着独特的认识。
1.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慢性病的防治中,中医养生保健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谷类、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减少过咸、过油、过甜的食物摄入,从而调整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治。
2. 药物养生中医养生保健也强调药物的运用,但药物养生的疗效要比化学药物温和得多,不仅可以帮助身体修复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
中药中的人参、黄芪、枸杞等都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慢性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3. 按摩养生在中医养生保健中,中医按摩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从而起到调理和保健的作用。
对于慢性病防治来说,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对调理慢性病有一定的帮助。
4. 运动养生中医认为,运动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身心,有益于慢性病的防治。
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
三、典型案例分析1. 针对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中医养生保健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阳上亢有关,而肝阳上亢是由于情志不舒畅、肝胆湿热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养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强调调整情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通过长期坚持,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中医预防慢性病从内调理
中医预防慢性病从内调理慢性病是指病程缓慢、病情进展缓慢或长期反复发作的一类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慢性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而在中医中,慢性病的出现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有关。
因此,中医强调通过内调理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下面将从内调理的角度来探讨中医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疾病从口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应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其次,在日常饮食中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夜宵等不良习惯。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每天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调理心理健康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与慢性病密切相关。
因此,调理心理健康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预防慢性病,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如舒缓的音乐、阳光浴、瑜伽等,都可以帮助舒解压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减轻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三、中医药调理中医以“治未病”为目标,注重预防慢性病发生。
其中,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草药具有补益虚损、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例如,黄芪、党参等草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当归、川芎等草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此外,慢性病患者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来进行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中医四季调理中医强调因时施治,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进行调理。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等问题,此时可以通过饮用绿豆汤、薏米水等清热解暑的中药来调理;冬季寒冷,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可以通过煮姜水、吃羊肉等温补的方法来增强体质。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探讨分析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探讨分析慢性病,犹如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战斗,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健康。
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在慢性病管理的领域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潜力和价值。
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孤立的局部病变,而是整个机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
例如,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有关;糖尿病则与脾胃虚弱、肾阴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种整体的认识观,为慢性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药有着丰富多样的手段。
中药方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的病症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个性化的方剂。
这些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相互配伍,发挥协同作用,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治疗高血压常用的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的功效;治疗糖尿病的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疗法也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身体的生理功能。
对于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针灸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推拿和拔罐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还体现在其注重预防和调理。
中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在慢性病尚未发生时,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调节、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患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疾病康复后,继续进行调理,防止复发。
这种全程管理的模式,符合慢性病长期管理的需求。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糖尿病为例,现代医学主要通过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中医诊断学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中医诊断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通过观察、询问、闻诊、切诊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以判断病情、分析病因、确定病位和病性的学科。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慢性疾病的端倪,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首先,中医诊断学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这意味着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导致疾病。
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如观察面色、舌苔,询问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以及切脉等,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盛衰。
如果发现有失衡的迹象,比如经常熬夜导致的阴虚火旺,或者饮食不节引起的脾胃虚弱,就可以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恢复身体的平衡,从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在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中医诊断学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中医通过望诊,可以观察到患者面色的变化。
面色晦暗、有瘀斑,可能提示体内有瘀血,这对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闻诊,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能判断出肺气是否通畅。
问诊则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病史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切诊中的脉象,如弦脉可能提示肝气郁结,滑脉可能与痰湿有关,这些都为早期诊断慢性疾病提供了线索。
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中医诊断学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疾病的证候类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过中医诊断,如果判断为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治疗上可能会采用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天麻等;如果是痰湿内阻型,则会侧重于健脾化痰、祛湿通络,可能会用到茯苓、白术、泽泻等药物。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预防慢性疾病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预防慢性疾病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这些慢性疾病呢?中医体质辨识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中医理论,对个体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易患疾病的倾向。
比如说,平和质是一种健康的体质状态,这类人群通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适应能力强。
而气虚质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劳、气短、自汗,容易患上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
阳虚质的人往往怕冷,手脚冰凉,容易出现腹泻、关节疼痛等问题。
阴虚质的人则容易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心烦失眠,可能会有便秘、消渴等疾病的风险。
痰湿质的人多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湿热质的人面部容易出油,口苦口干,容易患痤疮、湿疹、胆囊炎等病症。
血瘀质的人面色晦暗,容易出现瘀斑,女性可能会有痛经、闭经等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气郁质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忧郁、焦虑,可能会有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特禀质则是指容易过敏的体质,容易患上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疾病。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调理。
比如,对于气虚质的人,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饮食上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鸡肉等。
阳虚质的人则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等。
阴虚质的人要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
痰湿质的人要控制饮食,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加强运动,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质的人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饮食清淡,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薏米等。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预防慢性病发生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预防慢性病发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
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中医养生之道,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与现代医学中强调的预防为主的理念不谋而合。
首先,饮食养生是中医预防慢性病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道对应着不同的脏腑。
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因此,饮食应五味调和,不可偏嗜。
例如,过多食用甜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而过食辛辣则易伤肺阴,引发咳嗽、咽干等症状。
此外,饮食还应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季阳气生发,宜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豆芽、春笋等;夏季炎热,可适当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冬季寒冷,适合进补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同时,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这是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很重要,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其次,起居有常也是中医养生预防慢性病的关键。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说,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这样才能身心健康,长寿百岁。
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这严重违背了人体的自然规律,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我们应尽量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睡 7-8 小时,老年人 5-6 小时。
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有哪些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都要适量摄入,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其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等;体质偏热的人则宜多吃些清热泻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
再者,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对于预防慢性疾病,还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
比如,黑木耳具有降低血脂、抗血栓的作用;山楂有助于消化,能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二、起居有常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适应,因此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要适当休息,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此外,要注意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受热。
三、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情志。
比如,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中,忘却烦恼;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快乐,分担压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四、运动保健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发生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发生在现代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日益常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而中医养生之道,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方法,对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气血失调,就容易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情志调养等方面,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中医养生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搭配,五味调和。
例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保证营养的均衡。
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要少吃油腻、辛辣、甜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食物也很关键。
比如,体质虚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而体质燥热的人则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之物。
起居有常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顺应自然界的昼夜节律,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提倡“动则生阳”,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但运动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比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而年轻人则可以进行跑步、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
情志调养在中医养生中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良的情绪会损伤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过度忧虑和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如同一个隐匿在生活中的“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而中医理论,就像是一把智慧的钥匙,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指导。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并不单纯地把血压升高看作是一个孤立的症状,而是从整体出发,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比如,长期的情志不畅,如焦虑、愤怒等,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同样,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也可能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影响气血流通,从而引发高血压。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中医主张顺应自然,按照四季的变化来调整作息和饮食。
春天万物生发,适合早起多活动,饮食宜清淡;夏天阳气旺盛,要注意防暑降温,饮食可适当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秋天干燥,要注意滋阴润燥,多吃些梨、百合等润肺的食物;冬天寒冷,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补,以温养阳气。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五味调和、饮食有节。
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规律。
同时,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比如,体质偏寒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体质偏热的人则可以多吃些凉性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
情志的调节也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损伤脏腑功能。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等病症,从而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要学会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帮助预防慢性疾病
中医体质辨识能否帮助预防慢性疾病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寻预防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时,中医体质辨识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中医体质辨识究竟能否帮助预防慢性疾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对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观察和分析,判断其体质类型。
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易患疾病的倾向。
以平和质为例,这类人群身体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一般不容易患病。
而气虚质的人则常表现为气短懒言、容易疲乏、出汗多、易感冒等,他们相对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内脏下垂等疾病。
阳虚质的人往往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可能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心血管疾病等。
了解了不同的体质类型,我们再来看看中医体质辨识是如何帮助预防慢性疾病的。
通过体质辨识,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
比如,对于痰湿质的人,由于他们体内湿气较重,容易肥胖,那么在饮食上就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冬瓜等,同时加强运动,促进湿气的排出。
对于阴虚质的人,应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
中医体质辨识还能帮助我们在疾病的早期发现端倪。
因为每种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倾向性。
比如血瘀质的人,如果出现了皮肤瘀斑、舌下脉络瘀紫等症状,可能提示身体存在血瘀的情况,需要及时调理,避免血瘀进一步加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中医体质辨识还为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提供了依据。
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研究探讨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研究探讨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当今社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病情复杂,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认为,慢性病的发生多与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以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例如,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等有关;糖尿病则属于“消渴”范畴,主要由于阴虚燥热、脾胃虚弱、肾气不足等所致。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可能会采用平肝潜阳的治法,选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若是痰湿内阻型,则以化痰祛湿为主,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对于糖尿病,阴虚燥热者常用消渴方,脾胃虚弱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肾气不足者则以金匮肾气丸为基础进行调理。
中药在慢性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中药具有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比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丹参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对高血压引起的腰膝酸软有一定疗效。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既能降低血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血糖,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
除了中药,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在慢性病治疗中也独具特色。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刺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可以辅助降低血压;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增强人体阳气,提高免疫力,对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有益。
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紧张,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筋骨病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讨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当今社会健康的重大挑战。
这些疾病往往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在慢性病管理的领域中,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管理的理念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同时,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季节、气候、地域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种整体观念有助于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情志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疾病的局部症状。
辨证论治则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病因、病机和证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慢性病患者个体差异大、病情变化复杂的特点。
在具体的应用中,中药方剂在慢性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根据辨证结果,可能会选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剂来平肝潜阳、滋阴降火;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会使用玉女煎、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
这些方剂通过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发挥协同作用,达到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除了方剂,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慢性病管理中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脏腑功能。
对于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针灸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中药的外治法,如中药熏洗、贴敷、拔罐等,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以中药熏洗为例,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慢性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相应的饮食宜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 h e S e c o n d A f i f U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Ti a n j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Ch i n a 3 0 0 1 5 0 ) I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p h y s i q u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
I Ke y wo r d s l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p h y s i q u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r i s k f a c t o r s ; d i s e a s e c o n r t o l
d i s e a s e .Re s u l t s : T h e p l a y s i q u e o f ra t d 【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me d i c i n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c n a b e mo r e e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t h e r i s k o f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
中医 体质 是 人 体先 天 禀 赋 和后 天 长 期起 居 饮 食 习惯 所 形 成 的 ,
占到我 国总死亡 的 8 5 %, 导致 的疾病负担 已 占总疾 病负担 的 7 0 %。如果 是个 体 在 形体 结 构 和功 能 活 动方 面 所具 有 的 相对 稳定 的特 征 】 。个 不及 时有效控 制 , 将带来 严重 的社会经济 负担 , 防治慢 性病 已刻不 容缓 。 体体质的不同, 表 现 为生 理 状态 下 对 外界 刺 激 的反 应 性 和适 应 性 的 在慢性 病 的防治策略 中 , 危险 因素的干预是 主要 的手段 。 不 同 以及 发 病 过 程 中对 某 些 疾 病 的 易 感性 和疾 病 的转 归 与 方 向不 同 。近年 来 , 许 多学 者 对慢 性病 患 者 的中 医体质 进 行 了观察 , 以期发 现慢 性病 的中 医体 质分 布规 律 , 揭示 中医体 质在 慢 性病 发生 、 发 展 和 预 后 中的 作用 和 地 位 , 为 从 中 医体 质 对慢 性 病 进行 早 期 干 预提 供 依
T o di s c u s s t h e i mpo r t a nc e of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h y s i q ue o f t r a d i t i o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e o f c ro h ni c di s ea s e , he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d p h ys i q ue of t r a d i t i on a l Ch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d a he t p r o s pe c t o f ph y s i q u e of t r a di t i on a l Chi n e s e me d i c i ne a nd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t e r ve n t i o n o f c h r o ni c
1 危 险 因素在 慢 性病 防治 中的意 义 ’
据, 进 一 步针 对 在慢 性 病 发 生过 程 中影 响较 大 的体 质 类 型 即高 危 体 质类 型 , 进 行 体 质偏 颇 状 态 的干 预 , 实现 ‘ 调 质 防病” 和“ 调 质防 变” , 危险因素( 或称 决定 因素 ) 是 一个 流 行病 学 的概 念 , 其定 义 为 : 当 达到中医‘ 治 未病 ’ 的 目的 。 存 在某 种 因素 或 暴露 于 某种 因素 时 , 使特 定疾 病 的发 生 危 险增 加 , 这 选取近 1 0 年 来 依 据 中 华 中 医药 学 会 《 中医体质分类 与判定》 种 因素 即为 该 特定 疾 病 的 危 险 因素 【 2 】 。 同一 疾病 可 以有 多种 危 险 因 标 准 , 采用 临床流 行病学调 查的方 法进行研 究 , 样本 量在 1 5 0 例 素, 这 是慢 性 病 的特 点 , 而 各危 险 因素 对 同一 疾病 的发 生可 以有 不 同 以 上 , 发 表 在 国家 正 式 论 文 期 刊 研 究 糖 尿 病 、 糖 尿 病 前 期 与 中 医 的 意 义 。 同一 危 险 因 素对 不 同 人 群 中 同一 疾病 的意 义 不 同 , 这 是 由 体 质 相 关 性 的论 文 共 1 5 篇, 其 中关 于 糖 尿 病 的论 文 1 1 篇, 显 示 不同人群 中危险因素的暴露量不同决定的 , 也与不同人群对疾病的 5 3 8 4 例糖 尿病患者 的主要 体质类 型为痰 湿质 、 阴虚 质 、 平 和质 、 易感 性 有 关 。 虽 然慢 性 病 的 危 险 因素 种 类 很多 , 但 在慢 性 病 发 生 中 气 虚 质 和 湿 热 质 ; 关 于糖尿病前 期的论文 4 篇, 显示 1 4 6 8 例 糖 尿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ph y s i q ue of t r a d i t i on a l Ch i n e s e me di c i n e十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r e b e t I e l L
起 关 键 作 用 的 危 险 因素 却 相 对 明 确 , 这 些危 险 因素 即所 谓 核 心 危 险 病 前 期 患 者 的 主 要 体 质 类 型 为 痰 湿 质 、 阴虚质和湿热 质 , 各 体 质
因 素 。核 心 危 险 因素 具 有 对 慢性 病 的死 亡 率 和发 病 率影 响最 大 、 实 类 型 例 数 及 所 占 比例 见 表 1 。 糖 尿 病 患 者 和 糖 尿 病 前 期 患 者 的 主 施 有 效 干 预 可能 得 到 改 善 等特 点 】 。 常见 的 慢性 病 往 往 有共 同的 核 要 体 质 类 型 均 包 含 痰 湿 质 、 阴虚 质和湿 热质 , 可以认 为该 3 种 体 心危 险 因素 , 如吸烟 、 过 量饮 酒 、 身 体 活动 不足 和高 盐 、 高 脂 等不 健 康 质 类 型 为糖 尿 病 发 病 的高 危 体 质 类 型 , 因 此 需 要 对 健 康 人 群 中 具 饮食等 , 其 中吸 烟 、 缺 乏 体力 活 动 和不 合 理膳 食 是 最主 要 的 3 个 因 素 有 此 类 高 危 体 质 类 型 的 人 进 行 早 期 、 持续 的干预 , 才 有 可 能 延 缓 … 对这 些 共 同 的核 心危 险 因素 进行 干预 , 往 往 可 以控 制多 种慢 性 病 从 正 常 人 到 糖 尿 病 前 期 再 到 糖 尿 病 的 发 展 过 程 , 起 到 控 制慢 性 病
1 2 6
内蒙古中医药
从 中医体 质 +危 险 因素 干预 防治 慢性病探 讨 △
李晋 宏 王德 惠 ( 天津 中 医药 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 天 津 3 0 O l 5 0 )
摘 要 : 、 目 的: 将 中 医体 质 引入 慢性 非 传 染性 疾病 ( 简称 慢性 病 ) 的 防控 中, 探 讨从 中 医体 质+危 险 因素干 预 防治 隧性病 的 可行性 。 方 法 : 从危 险 因素在 慢性 病 防 治 中的意 义 、 慢 性 病 的 中医体 质研 究 、 慢 性 病危 险 因素 与 中 医体 质的 关 系及 从 中医体质 +危 险 因素 干预 防 治慢性 病 的展 望 等4 个 方 面展 开讨论 。 结果 : 中 医体 质+危 险 因素 可似 更 全 面地评 估慢 性病 发 生的风 险 , 提供 更 多的干 预措施 , 有 效地 控制 慢性 病 的发 生。 结 论: 从 中医体质 +危 险 因素干预 防治慢 性病 将会 有 效提 高慢 性病 的 防控 效 果 。 关键词: 慢性病; 中医体质 ; 危 险 因素 ; 疾病 防 治 中图 分类 号 : R 2 5 6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7 J O 1 . 0 1 2 6 . 0 2
慢性 非传染 性疾病 ( 简 称慢性 病 ) 主要 是 以心 脑血管 疾病 、 肿瘤、 糖 外 , 还包 括 : 年龄 、 超重 或肥 胖 、 2 型糖 尿 病 、 血 脂 异常 、 高 血压 、 同型半 尿 病和 慢性 阻塞性肺 病等 为代 表的一 类起 因隐匿 、 病 程长 、 无相互 传染 胱 氨酸 等 J 。 性 的疾 病 I 。 《 中国慢 性病 防治规 划 ( 2 0 1 2 2 0 1 5 ) ) 指出, 近年来我 国慢 2 慢 性病 的 中医体 质研 究 性病 发病人数 快速上 升 , 现有 确诊患者 s e a e h of phy s i qu e o f t r a di t i o nal C hi ne s e me di c i ne+r i s k f a v t or s i nt e r v e nt i o n of c hr o ni c d i s e a s e Li J i n- ho ng .W an g De . h 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