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省际边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赣州石城县为例
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伍 建设相 对滞 后 。 二是 扶贫 事业 基础设 施建设 落 后 。 设 区 市 和县 级 防灾 救灾 设 备缺 乏 .救 灾物 资储 备 仓库 设施 简 陋; 扶 贫 事业 用 地 、 用水、 用电 、 用 气等 困难重 重 。三 是扶 贫 工作机 制有 待完 善 。部 门 、 行业之 间 的扶贫 工作联 动不 够 密切 . 信息 共享 机制 尚需完 善
“ 扶贫要 实 事求是 . 因地制 宜 , 要精 准扶贫 ” 2 0 1 5年 1月 .
习总 书记 在云 南考 察 时再 一 次指 出 . “ 要 以更 加 明确 的 目 标。 更 加有 力 的举 措 , 更 加有 效 的行 动 , 深 入 实 施 精 准扶 贫。 精 准脱 贫” 为此, 必须认 真贯彻 落实 习近 平总 书记重 要讲 话精 神 , 按 照“ 摸 清底 数 、 区分类 型 、 找 准问题 、 分 类施 策” 的思 路 , 坚 持治 标 与治 本结 合 、 “ 输血” 与“ 造血 ” 并举 , 大 力实施 精准 产业 扶贫 、 保 障扶 贫和安 居扶 贫 。
三、 深 入 推 进 精 准 扶 贫 的 路 径 思 考
“ 小 康 不 小康 , 关键 看 老 乡 ” . 更 大 的关 键 在贫 困的 老 乡 能 不能 脱 贫 扶 贫 开发 既 是经 济 问 题 . 又 是 政治 问题 , 还 是社 会 问题 . 是 一 项 长期 而 重 大 的任 务 当 前 。 江 西扶 贫 开 发任 务依 然 艰 巨 . 面临 诸 多挑 战 . 需要 全 省 上下 齐 心 协力. 共 同努 力应 对
3 . “ 三跟 进 ” 确 保 精 准 管 理
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2 0 1 3年 6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2, No . 2
以期 探 讨 山 区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路 径 与 模 式 , 推 动 山 区 经济 持 续 、 快速、 健康发展。 关键词 : S WO T分 析 ; 县域经济 ; 发 展 战略 ; 山区 中图分类号 : F 0 6 1 . 5 文献标志码 : A
S t r a t e g y Ch o i c e i n De v e l o p i ng Co u n t y Ec o n o my i n M o u n t a i n o us Ar e a
me n t o f c o u n t y e c o n o my o f S h i c h e n g , t h e n ma k e s t h e c h o i c e s o f S O, W O, S T a n d WT s t r a t e y g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e —
( 1 . E a s t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1 3 , C h i n a ; 2 . J i a n g x i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y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e h a n g 3 3 0 0 3 1 , C h i n a ; 3 . J i a n g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4 5, C h i n a )
湘鄂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湘鄂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张静摘要:湘鄂赣省际边界区域是集资源富集区、老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往往是一个易被忽视但却影响三省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本文认为湘鄂赣省际边界区域面临三省合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同时具备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三省边界区域协作的关键是多级联动、开展区域合作,基础是交通对接,核心是市场共建、产业互补,落脚点是培育区域龙头企业。
省际边界区域是一个特殊的地域空间,其特殊性就表现在它位于我国最大的行政单元——省的交界处。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际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是具有明显分割性和边缘性特征的“行政区边缘经济”。
笔者认为,要缩小省际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实现区域发展共赢是重要途径。
一、省际边界区域研究现状19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一直致力于寻找和建立关于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国家之间规律的理论解释,客观上为发展国家中解决内部区域差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有行政边界区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竞合理论、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管制理论、边界效应理论、合作博弈理论和协同论等。
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省际边界区域相关研究相继展开。
1996年,陈钊将省际边界区域定义为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所构成的、沿边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区域。
多数学者围绕省际边界区域的特征、影响制约因素和发展模式展开探讨:围绕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发展,有的学者利用断裂点模型分析边界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有的学者利用阻力面模型计算边界城市之间的要素阻力状况,有的学者从行政区边界割裂机制、比较利益的驱动机制、中介效应机制、制度因素形成的动力机制等方面提出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有的学者提出“水平城市化模式”;围绕省际边界区域发展战略和对策,部分学者提出从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地缘经济区产业集聚和资源复合型开发等方面展开。
江西省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及其机制优化研究——以赣州市为例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江西省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及其机制优化研究*——以赣州市为例南昌航空大学 夏娟 余慧慧 詹苏遥 陈柏涛摘要:减少乃至消灭贫困人口是满足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所必须做到的,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在我国政府、相关社会组织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如政策实施不到位、达不到精准扶贫、机制不够完善,扶贫资金落实不到基层等情况,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农村为研究对象,提出更加准确地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加强扶贫办管理等措施,同时进一步落实政策,优化机制,促进内生变革的实现,以期早日实现消除贫困人口的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机制优化一、江西省赣州市农村近五年经典精准扶贫政策及其相关机制(1)从2015年起,未响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西省赣州市建议明确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政策,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推进分布式光伏扶贫工程,直接增加贫困户人口收入,采取贫困户“一户一站”、贫困村“农户合作”机制,发电所得收入由参与农户自行分配。
②从2015年起,江西省赣州市大力实行卫生计生行业扶贫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立起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扶贫对象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享受卫生计生扶贫政策,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2)2016年通过建立脐橙种植基地,大力支持种植脐橙产业,实现脱贫目标。
“基地采取的模式是“党员+基地+贫困户”。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帮助土地流转、开展农技培训、给予贷款扶持等举措,把党员培养成种植大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脐橙种植中来。
该基地在开发后,成立了脐橙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果园管理、市场开拓和果品销售,有效解决了零散果农资金少、技术弱、销路窄、风险大的问题,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的转变。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环境研究——江西省石城县与福建省宁化县
宁化 流 入 石 城 的主 要 为 彩 电
、
黑 白 电视 机
)
;
、
冰箱
、
纺织品 (三 )
、
化 工 产 品 和 生 产 资 料 ( 如 煤炭
( 果用 瓜
、
化肥
。
、
石灰
、
、
水 泥等
。 、
石 城 流 入 宁 化 的物 资
主要 为 农 副 产 品
。
畜禽 等
、
)
、
五金
、
副食 品
自行 车 等
、
两 县其 他经 济
,
两县经 济
、
石 城与 宁化 边 界线 长达 1 0 余公 里 县 人 民 间的 交往 源 渊流长 ( 一 )
。
石 城 名 个 乡 ( 镇 ) 与宁化
7 个 乡 (镇 )
山水 相连
,
两
改 革开 放 以 扁
。
联 系冥趋紧 密
。
两 县 商品 流 通 状 况
1985年,
石 城 宁化 两 县社 会 商 品零 售 总 额 分 别为
4 1 2 7 万元 和
万元
争
、 年 则 分 另 增 长至 了
,
万元 不
1990年己
万分
,
年 增 长率 分 别 为 2 2
,
.
.
7 % x
和 23
,
.
5少 书
。
相 比 较 宁化 商 品 流 通 总 狱 助 { 拼交快 的 44 络
。 .
增至 2
.
9 亿元
而 行 城仅 为 1 3 亿 元
只 有前 者
一
其 中农 业人
基于旅游扶贫竞争环境分析及发展路径探讨——以赣州为例
【 文献 标识 码】 B 量 旅游 业发展 水平 的指 标 。截 止到 2 0 1 2年底 , 赣 州贫 困
、
赣 州旅游扶贫现状分析
( 一) 赣州 的 区域优势 赣州 具有 明显的地缘 优势 , 交通 优越 , 是京 九铁路上 重要 的枢 纽城市 , 有贯穿 南北 的公路 交通 网络 。 它被誉 为
统一规划 , 机 械模仿 。赣州旅 游资源 分布疏散 , 开发 时没
有形成投资重点 , 品牌多而不强; 大部分旅游资源目前还
处于待 开发 阶段 ,没合 理整合 各方资 源 ;旅游 企业规模 小, 企 业管理水 平不高 , 体制机制 缺乏创新 。
( 三) 赣 州的旅游 业贡献率 旅 游业贡献 率( 旅游 收入 占 G D P的 比例) 可 以作 为衡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2 3
二、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赣州旅游扶贫竞争态势
波力五力 分析模 型主要 用于分析 一个行 业 的基 本竞 争 态势 , 并确定 了竞争 的五种 主要来 源 , 即供应商 的议价 能力 、 购 买者 的议价 能 力 、 潜在 进入 者 的威 胁 、 替代 品 的
威胁、 来 自 目前 在 同一行 业 的公司 间的竞争 , 这 五种力量
扶贫试 验 区” 。
生产总值( 亿元)
7 0 1 6 8
8 3 4 . 7 7 6 5 6 0 O 8
9 4 0 . 0 2 1 l 1 9 . 4 7 1 3 3 5 9 8 l 5 0 8 4 3 7 9 . 9 6 0 o 9 9 6 . 3 7 0O 9 1 3 5 7 Ol 0 1 t ; 4 5 5 01 l
的不 同组合 变化最终 会影响行业 利润潜力 变化 。 供应 商 与 互 补 品 :扶 贫旅 游 业 的供 应 商 多 是 提供 日常 生 活 服务 的 商家 ,影 响 他们 议 价 能力 的因 素 主要
对东南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构——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世 纪桥
No. 2 09 1, 0
S i iO h J Qa
( eea N .6 ) G nr o 18 l
对 东 南 丘 陵 地 区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S T分 析 及 发 展 建 构 WO
— —
以 江 西 省 石 城 县 为 例
龙 照 , 光焯 , 袁 李水根
( 南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 , 赣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摘要 : 石城县是典型的 东南丘陵低 山地 区, 通过对石城 县域 经济发展 现状 阐述和 S T分析 , 结合 东南丘陵地 WO 并
区县 域 经 济发 展 的特 点 , 构 一 个 良好 的 县 域 经 济发 展 模 式 。 建 关键 词 : 南丘 陵 ; 域 经 济 ; 城 县 ; 展 东 县 石 发
县 域 经济 是县 级行 政 区域 内, 以县城 为 中心 , 镇 为 集 ( ) 政 收 入 二 财 纽带, 资源为 依托 , 场为导 向 , 市 技术 为支撑 , 面向农村 、 以 20 年 到 20 石城 县财 政 收入 规模 不 断扩 大 , 03 07年 财 服务三农 为 目的 , 筹 安 排 经济 社 会 资 源 而 形 成 的 开 放 政 收支实现 历史 性 突破 。全 县 实 现 财政 总 收 入 14 5万 统 05 的 、 有地域特 色 的经 济 。党 的十六 大把“ 大县域经 济 ” 元 , 具 壮 比上年增长 2 .%, 37 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 年高 03 作 为一项 重要任 务 鲜 明 地提 出 。十 六 届 三 中全会 进 一 步 出了 4 % , 3 年平 均增 长 1 % 。在改 革 开放 起 步 时 的 1 7 4 98 2. 至 9 8年超 过 5 0 0 0万 元用 时整 整二 强 调 ,大力 发展县 域经济 ” “ 是党 中央在新 的时期 提出的一 年仅 为 2 8 3万元 , 1 9 个 重要 决 策 ; 是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会 的一项 战 略部署 , 落 十年 , 20 是 至 0 3年 超过 7 0 0 0万元 用 时五年 , 2 0 至 07年 仅 用 实科 学发展 观 的具 体表现 , 建设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的重要 了四年时 间就突破 了亿元 大关 。财政 收 入 占 G P比重及 是 D 载体 , 提高 我 国综 合 国力 , 面推 进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建 税收收入 占财政收入 比重也得 以逐 年提 高 , 是 全 财政 面貌 发 生 设的新 要求 。 了可喜 的变化 。 石 城县位 于江西 省 东南 部 , 赣州 的 东 北部 , 东邻 福 建 ( ) 镇 化 水 平 三 城 宁化 , 南抵 福建长 汀县及本 省 的瑞 金市 , 毗 宁都 , 西 北靠 广 20 0 7年 石城县 城镇 化 已达 到 2 . % , 市 化 率 不 断 99 城 昌。 自古 以来 , 城都 是 江西 进 入 闽西 粤 东必 经 之地 , 石 素 提高 , 县城 总人 口达 到 6 1万 , 成 区 面积 达 到 5平 方 公 . 建 有“ 闽粤通衢 ” 称 。全 县总 面积 18 . 3平方 公里 , 5 之 5 15 辖 里, 城市规 划面积 3 .5平方 公 里 , 市 主干 道 总长 2 . 85 城 O7 镇 5乡 , 口 3 人 l万。其 中丘 陵 山地面积 2 l3 7亩 , 占 公里 , l 14 约 建成 区绿地率 1. 7 。全 县 市政 公 用设 施 建设 投 0 2% 总面积 的 8 % , 9 耕地 面积 12 4 9 6 6亩 , 占总面 积 的 1 % 。 入不断增 加 , 约 0 城市居住 环境 明显 改善 , 强化 了管 理 , 面 城镇 水面 面积 5 74亩 , 占总 面积 的 3 , 路 、 79 约 % 道 城镇 、 落 、 貌也有 较大 的改 观 。 村 厂矿 2 7 3 3 2 0亩 , 占总面 积的 1% 。人谓 “ 山半水 一分 约 O 八 ( ) 四 新农村 建设 情 况 田, 半分道 路 和庄园” 是个 典型 的东南 丘陵低 山地区 。 , 石城县新农 村建设 以“ 民富村 美 、 明和谐 ” 文 为要 求 , 石城县 县域经 济发展现 状 扎实推 进各项 工作 , 得 了显 著成 效 。20 取 07年 , 面完 成 全 ( ) 一 经济 总量 及产 业结构 了8 5个省 试点和 5 O个 自主建 设 点建 设任 务 ; 完成 改水 工 20 0 7年石 城县 生产 总值 为 1 54 4 15万 元 , 比上 年增 长 程 4 7处 、 受益 5 0 60人 , 厕 2 3 改 10座 , 新建 沼 气池 7 6座 。 7 1 .% 。其 中 , 一产 业 增加 值 5 3 5万 元 , 长 5 5 ; 新增 各类合作 经 济组织 2 个 , 26 第 76 增 .% 6 规范 建 设标 准化 农 民 专业 第 二产 业增 加值 4 15万元 , 长 2 .% ; 三 产业增 加 合作 社 1 个 , 业 产业 化 步伐 加 快 。从 这些 数 据 可 以看 28 增 43 第 1 农 值 455 59 万元 , 长 1.% 。人 均生产 总值 50 增 26 02元 , 于 出 , 低 石城县 农村生 产 生 活条 件有 了较大 的改善 , 民生 活 农 江西 省 的平 均水平 , 比上年 增加 5 4元 。三 大产 业结 构 由 质 量有所提 高 , 村整体 面貌 出现较大改观 , 7 农 正在 向着 “ 生 上年 4 . :6 6 3 . 2 6 2 . :0 8调整为 3 . :9 13 . 。多种 经济 产发 展 、 活宽裕 、 风文明 、 9 5 2 . : 14 生 乡 村容整 洁 、 管理 民主 ” 的社会 成 分 共 同 发 展 的格 局 基 本 形 成 , 公 有 制 经 济 增 加 值 主义新农村 发展 。 非
“领跑脱贫攻坚”的典型实践与政策建议
60中国扶贫·2016/9/1课题组深入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考察。
脱贫致富是一个系统工程,扶贫开发既是资源配置过程,也是扶贫对象“资源基础上的可行能力形成与提升”过程,精准扶贫是基础,领跑脱贫攻坚是目标,扶贫开发模式创新是载体,“领跑脱贫攻坚”的更高要求是实现扶贫治理的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204万贫困人口,25个贫困县,2900个贫困村,且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增收难度大,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提前两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努力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区”的扶贫开发目标,“十三五”期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领跑脱贫攻坚”更高要求应将“精准”与“领跑”兼顾。
以赣州市石城县(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专项扶贫特色县)、瑞金市(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江西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县、扶贫资源富集区)和抚州市广昌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县(市)为样本,课题组对8个乡(镇、园区)16个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各地脱贫攻坚典型经验,探寻扶贫开发问题,凝练扶贫开发模式,健全扶贫开发体制与机制,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优化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提高江西省扶贫开发治理水平。
实践与探索组织引领:党建基于产业,资源整合定位于项目。
党的领导是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开发是检验党建成效的主战场。
各地坚持把党建扶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如石城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认识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领跑脱贫攻坚”的典型实践与政策建议□曹国庆 郑瑞强不能单打独斗,融入并依托‘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者将农户与企业发展捆绑是实现贫困人口生计可持续的重要发展思路”,但合作组织和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都有逐利特征且政府不能强制其服务扶贫开发工作,而将党组织建构于合作组织(如丰山乡薏仁合作社专门成立了党支部)和企业,党建立基于产业,则能够很好发挥党组织的发展协调、联通和凝聚作用,有效整合经济组织的逐利目标和社会责任履行目标,助力扶贫开发。
江西省石城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
982017年12月下半月刊江西省石城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黄柏清运用SWOT分析法,对江西省石城县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将石城县打造成山水田园般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石城县自古素有“闽粤通衢”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江西赣州、吉安、抚州和福建三明、龙岩五市交汇处。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打造特色景区为重点,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手段,以培育精品线路为路径,全力推进“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产业集群”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2016年,该县接待游客334.2万人次,同比增长43.1%;实现旅游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78.7%。
一、石城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旅游资源丰富寻赣江源头、走闽粤通衢、探丹霞地貌、浴峡谷温泉、淌高山流水、赏百里荷花、览万亩杜鹃以及品千年遗风成为石城旅游的特色。
随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与保护力度的加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旅游资源梯队,一批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
2.人文资源丰富石城县是千里赣江源头县,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结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灯彩之乡、白莲之乡。
3.品牌优势石城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文化旅游名县”“全国首届生态宜居城市(县城)”“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愁城市30强”“中国温泉之乡”等。
4.交通便利济(南)广(州)高速、泉(州)南(宁)高速、206国道纵横交汇。
(二)劣势(Weaknesses)第一,景区景点分散,龙头景区少,赣江源等进入性差。
石城县打牢精准扶贫基础
工作交流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9期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基础工作,通过采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等措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8000人以上,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石城县紧紧围绕《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县、乡、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建档立卡工作措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协调推进。
截止到今年4月初,已全面完成48519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采集填写工作。
同时,各乡镇、各部门明确责任,严把质量关,严肃纪律,保证质量,做到信息不错、不重、不漏,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成《全国扶贫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录入工作。
对扶贫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实为了确保对象精准、数据精确、管理精细,石城县根据赣州市《关于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实的通知》,对已识别的扶贫对象再次进行认真识别复核工作。
一是规范程序,确保质量。
要求各乡镇、帮扶单位、村对照“八不评”标准,严格按照“十三步法”,即“宣传发动、深度调查、规模控制、农户申请、群众评议、组级公示、村委审查、民主评议小组评议、村委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村委二榜公示、县级审批、村级公告”等步骤进行精准识别,确保精准识别不错识、不乱识、不漏识,公开透明、公平正义。
二是强化培训,明确责任。
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相关力量对全县各乡镇、各帮扶单位从事扶贫工作的业务骨干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行动落实到位、落实责任到位。
各乡镇、帮扶工作队、村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开展再识别再核实工作,确保完成扶贫对象再识别再核实、信息采集、表册填写和信息系统录入工作。
以结对帮扶为重要抓手依托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平台,以结对帮扶为重要抓手,打好攻坚战,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目前,全县132个行政村48519人扶贫对象均已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各帮扶单位按照“76543”的干部结对帮扶标准(根据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情况,按照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7户,担任实职的其他县级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县直单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其他科级干部与后备干部帮扶不少于5户,一般干部帮扶不少于4户,单位工勤人员和困难职工帮扶不少于3户的标准),实现帮扶全覆盖。
创新帮扶举措 培育脱贫路上的领头雁——石城县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J1QUANGUOTUOP1NGOMGJ1ANJ1ANGHUODEZHE 创新帮扶举措培育脱贫路上前领头雁石城县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本刊记者程文燕悠悠琴江水,巍巍武夷山,在赣闽边界坐落着一个边际小城,客家摇篮、革命老区一一石城。
石城县地处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下辖131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稳定脱贫的主要原因,从2017年开始,为加快脱贫步伐,石城县创新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为每村培育7名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石城脱贫路上的领头雁,带领贫困户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城县在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贫困群众要真正的脱贫致富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贫困乡村要发展产业,就必须培育一大批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带领、引导、帮扶,让贫困群众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石城县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主要是通过建立“八大机制”,推进“党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融合共进之路。
一、建立双带融合机制——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有效融合作为凝聚基层力量,选强村级班子,I记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抓手,严把人员遴选第一关,建强基层组织。
把村“两委”干部、村干部后备人选、农村党员,优先推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富带头人,优先按程序推荐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优先推荐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
2017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培育70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149名党员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154名致富带头人在换届中当选为村“两委”干部,村“两委”班子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二、建立返乡召回机制一让飞出的“凤凰”飞回来实施“凤还巢”计划,疏通在外企业家和务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破解贫困地区“人才逆差”问题,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成立招才引智局,组建石城县在外人才联合会,出台《关于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每年举办一次石城人才峰会,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回乡创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
创新帮扶举措培育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创新帮扶举措培育脱贫路上的领头雁作者:程文燕来源:《老区建设》2019年第23期悠悠琴江水,巍巍武夷山,在赣闽边界坐落着一个边际小城,客家摇篮、革命老区一一石城。
石城县地处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下辖131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稳定脱贫的主要原因,从2017年开始,为加快脱贫步伐,石城县创新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为每村培育7名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石城脱贫路上的领头雁,带领贫困户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城县在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贫困群众要真正的脱贫致富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贫困乡村要发展产业,就必须培育一大批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带领、引导、帮扶,让贫困群众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石城县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主要是通过建立“八大机制”,推进“党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融合共进之路。
一、建立双带融合机制——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有效融合作为凝聚基层力量,选强村级班子,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抓手,严把人员遴选第一关,建强基层组织。
把村“两委”干部、村干部后备人选、农村党员,优先推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富带头人,优先按程序推荐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优先推荐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
2017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培育70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149名党员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154名致富带头人在换届中当选为村“两委”干部,村“两委”班子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二、建立返乡召回机制——让飞出的“凤凰”飞回来实施“凤还巢”计划,疏通在外企业家和务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破解贫困地区“人才逆差”问题,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成立招才引智局,组建石城县在外人才联合会,出台《关于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每年举办一次石城人才峰会,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回乡创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
石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石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石城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小县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城也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以提升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告将对石城县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1. 石城县的产业结构目前,石城县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
尽管农业对于石城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值相对较低,也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制造业方面,石城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家具、建材和纺织企业,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服务业领域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创新和高附加值的项目。
2. 石城县的支柱产业分析2.1 农业石城县位于江西省的山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蔬菜和水果。
然而,由于农业技术的缺乏和市场销售渠道的不畅,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较低。
石城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2.2 旅游业石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如石城的桃花源景区、村庄民俗文化等。
目前石城的旅游业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
石城可以通过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制造业石城县的制造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
目前的制造业主要以家具、建材和纺织品为主。
石城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加产业附加值。
3. 石城产业发展的潜力尽管石城的产业现状相对较弱,但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石城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连接江西省各个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有利于物流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石城的自然资源丰富,适宜部分特色农产品和其他农业资源的发展。
最后,石城的旅游资源独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最新-精准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精品
精准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引言精准扶贫是指不同于粗放扶贫的粗放模式,对扶贫对象使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根据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扶贫方式。
简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针对贫困人群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然而这样的精准扶贫模式含有一定的缺陷,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帮扶,更应该依靠内生动力,这才是脱贫的根本要素。
所以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发展才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
在现有精准扶贫模式之下,我们要探讨如何在保证个体扶贫的条件下同时促进区域发展。
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丹寨县的精准扶贫现状,研究精准扶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促进贫困农户脱贫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缩小区域差距。
二、农村贫困问题一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2015年,新贫困标准为2800元。
在此标准下我国有贫困人口8200万。
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5102,但与2010年相比,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49,但是东部地区却有增长,这表现出贫困人口在全国大尺度区域上的分布更加分散。
丹寨县全县贫困人口在2011新标准之前是747万人,新标准之后减少到2015年的339万人,丹寨县的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的十多个乡镇和百十个乡村,分布范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态势。
二收入贫困且返贫率高2014年的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是10772元,然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均收入却远远低于此。
由于长期以来扶贫标准低,同时绝大多数贫困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很容易因灾、因病等原因再次返贫。
丹寨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使得丹寨县的收入贫困、知识贫困、人力贫困的情况尤其显著。
再加之丹寨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木质住房居多的居住条件,使得因火宅返贫的农户常年维持在一定数量,虽然政府一直在帮助脱贫,可是返贫率高的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的脱贫积极性,更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环境研究——江西省石城县与福建省宁化县比较研究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环境研究——江西省石城县与福建
省宁化县比较研究
石城县课题组
【期刊名称】《地方政府管理》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正> 江西省石城县与福建省宁化县同处武夷山脉中段,历史上两县部分地区曾同属一县,自然地理位置相近,自然资源、气候件条基本相同。
改革开放前,在两县中石城经济发展比较好,大米、大豆、糖、生猪常为邻县有关部门的求助物资。
十多年后的今天,宁化县相对讲,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城及乡镇建设也令人羡慕不已。
两县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石城县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
【相关文献】
1.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J], 赖冬蓉;朱再昱;陈伟娜;陈美球
2.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研究 [J], 张东昱
3.浅谈财税政策如何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r——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 [J], 张
华金
4.四万亿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效应的调查与分析——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 [J], 课题组
5.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助推财税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 [J], 李玉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1、振兴发展背景下省际边界地区空间策略研究——以赣州南部地区为例
振兴发展背景下省际边界地区空间策略研究——以赣州南部地区为例李建平摘要:省际边界地区是区域经济的特殊地区,通过对赣粤闽省际边界地区的一个侧面—赣州南部地区的分析,本文认为:在区域振兴背景下,赣州南部地区除需要加强与广东珠三角及潮汕和福建厦漳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合作外,更需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依托通道,繁荣于通道,通过分区的差异化与协同发展、区域增长中心与增长轴带的培育、基础设施与城镇网络的完善和生态本底的保护,推动空间资源整合与振兴发展。
关键词:振兴发展;省际边界地区;赣州南部地区;空间策略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国函[2014]21号,下称《苏区振兴意见》)和2014年3月《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32号)、2013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的出台,表明“振兴发展”成为赣南、闽西和粤北地区共同目标。
这三个地区,从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角度看,同属于珠三角、厦漳泉外围连片的贫困山区,但行政区角度来看,则分属江西、广东和福建管辖。
由此,可以用“省际边界地区”这个词来概括赣南、粤北、闽西地区的空间类型。
如何振兴粤赣闽边界地区的发展,对于粤赣闽三省来说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尤其对于地处江西南大门、接壤广东、临近珠三角核心区但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赣州南部地区而言,更为迫切和更具条件。
《苏区振兴意见》围绕“加快发展、振兴发展、跨越发展”核心议题,提出了“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优先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八大任务。
本研究以赣粤闽省际边界地区为基本背景,重点研究赣州南部地区这一侧面振兴发展的空间应对。
一鸡一树 脱贫致富——石城县木兰乡产业扶贫发展纪实
一鸡一树脱贫致富——石城县木兰乡产业扶贫发展纪实
许贵州;邱有平
【期刊名称】《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7(0)15
【摘要】木兰乡是石城县的北大门,山高路远,地处偏僻。
近日来却成为产业扶贫的聚集点,不少周边县市甚至国家部委组队前往,调研这里“一鸡(山地鸡)一树(观音树)”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个仅有1万余人的小乡镇,是如何在短期内发展并壮大两大扶贫产业呢?近日笔者前往一探究竟。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许贵州;邱有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木兰乡人民政府;江西省石城县木兰乡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步曲”打响产业扶贫冲锋号——石城县木兰乡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工作札记[J], 陈能先
2.示范引领先行稳步有序推进——石城县木兰乡建档立卡基础信息集中整改工作纪实 [J], 陈先能
3.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江西专项扶贫四大品牌之“产业扶贫” [J], 水木;邵猷芬
4.科技助力石城县养蜂产业扶贫 [J], 曾密;席芳贵;曾志将
5.产业扶贫信贷通助力脱贫攻坚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J], 邓小京;李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精准脱贫攻坚路径分析--以赣州地区为例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精准脱贫攻坚路径分析--以赣州地区为例张开军【摘要】In this paper, we take Ganzhou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upport services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tackling poverty precisely, we found that there’re six aspects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provided by geological survey, which are relfected in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survey,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disaster geological survey,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rvey,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 survey. Then we designed the path for tackling poverty precisely in terms of geological survey work principles, the top-level design principle, also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eological continuity and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ifrstly, we should set the principles clearly to tackle poverty precisely with support services provided by geological survey; secondly, we should do a good top-level design job in tackling poverty precisely; thirdly, we should co-ordinate the central and local geological work, and make a good effective continuity; fourthly, we should set an good example area of tackling poverty precisely with support services provided by geological survey, and to lur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follow-up demonstration bases.%文章以江西省赣州地区为例,分析了地质调查支持服务脱贫攻坚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特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地质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六大独特优势,从地质调查工作原则、顶层设计、中央和地方地质工作衔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地质调查支持脱贫攻坚的路径:(1)明确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原则;(2)切实做好精准脱贫攻坚顶层设计;(3)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做好有效衔接;(4)做好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示范,引导企业跟进建立示范基地。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分析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分析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显著减少。
但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极端贫困和严重失业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扶贫问题,必须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
产业是扶贫的根本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关键和根本。
仅仅靠政府的救济和慈善,难以解决贫困问题。
深度贫困地区不但缺乏就业机会,而且缺乏资源和能力,这使得产业发展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同时产业发展也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和环保等领域的建设。
因此,发展产业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精准扶贫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在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仅有产业发展是不够的。
精准扶贫就是根据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贫困人口脱贫的目的。
每个受扶贫对象都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扶贫工作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资金支持、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
同时,应该根据贫困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计划。
耦合协调是产业与扶贫的基础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产业发展不能单纯地靠资金投入,扶贫工作也不能把重点全部放到资金上。
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需要进行耦合协调,其目的在于实现发展和扶贫的有机结合,确保扶贫工作和产业发展的协调和一致性,使发展和扶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中,应该注重发挥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力量,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扶贫事业,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制定组合式扶贫方案,注重技术转移和培训,鼓励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在各个政策层面落实扶贫和产业发展的协调,确保扶贫和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产生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是实现扶贫开发和脱贫的关键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71 研究背景省际边界地区是指以省级边界线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伸一定宽度所构成的沿边界纵向延伸的窄宽型区域[1]。
省际边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处于劣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共识。
2014年,我国正式确立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思想,我国的扶贫模式开始转变为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为主要思想内涵的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为省际边界地区协同发展、脱贫摘帽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环境。
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为例,探索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省际边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 省际边界区域:特殊的地带2.1 省际边界区域的含义当前,众多学者都对省际边界地区的概念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定义。
其中以陈钊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的概念界定较为权威,本文中的省际边界地区的概念以此为准。
省际边界地区是指以省级边界线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伸一定宽度所构成的沿边界纵向延伸的窄宽型区域[1]。
我国省级行政区陆地边界共66条,总长5.2万千米,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区[2]。
我国省际边界城市竞争类型分为“强强型”、“强弱型”、“弱弱型”三种[3]。
2.2 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现状—以赣南边界为例(1)经济发展基础差、发展速度缓慢,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赣南省际边界区域林木、稀土等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粤赣闽省际边界地区所属县(市)均为欠发达地区,甚至是国家级贫困县,城镇发育程度低,[4]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已成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发展后劲不足等,区域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成为江西省域经济发展的边缘区域。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省际边界区域切边性、区域行政壁垒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赣南边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现跨省际区域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与建设不足并存,经济效率低。
(3)区域开放程度较差,对外来投资吸引力弱赣南省际边界区域地处中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差异、区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对外来投资企业产生排斥作用,区域招商引资能力弱,限制了区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形成恶性循环。
(4)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流失较严重赣南边界地区贫困区域集中,城市化水平低,对区域人口流动产生推力,加之赣州南部地区紧邻珠三角和厦漳泉地区,区域自身缺乏中心城市的凝聚与辐射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深受珠三角和厦漳泉地区影响,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失明显,产生城市空心化等问题,不利于区域产业的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省际边界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赣州石城县为例黄 燕(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摘 要:14年以来,我国众多贫困县、区相继脱贫,精准扶贫政策成效显著。
同时,省际边界地区由于边缘性等固有特点,其经济发展往往较为落后,成为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难点和重点。
精准扶贫背景下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省际边界区域的文献研究和对赣南边界地区石城县的扶贫现状研究,对省际边界地区资源互补机制进行分析,构建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对于新形势下的脱贫攻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扶贫;协同发展;石城县作者简介:黄燕(1996-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018.073 充分整合产业资源:为精准扶贫创造新机遇——以赣州市石城县为例3.1 扶贫背景下省际边界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石城县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调研小组于2017年10月26日至30日对石城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评估调研。
调研组采取重点调查与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参考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地理分布等概率,重点调查边边角角,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乡镇。
调研发现:截止2017年10月31日,石城县农村总人口244792人;建档立卡人口数47225人;非建档立卡人口数197567人,累计脱贫人口数23188人,建档立卡剩余贫困人口数24037人,以此推算石城县的综合贫困发生率15.8%,远高于国家标准2%。
调研问卷的实际数据显示:石城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推进中存在帮扶方式单一,帮扶前后效果不明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庄风貌有待改善;村庄集体经济弱,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未能成为带动贫困户的关键链接机制;产业合作社监管不到位,存在空壳运转现象;主导产业发展转型过程中部分农户未参与进来,原始发展方式动力不足。
石城县要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扶贫产业和资源,但更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扩宽发展渠道。
3.2 扶贫背景下省际边界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石城县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长汀县,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市广昌县。
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206国道直通南北,石(城)宁(化)公路在境内汇合,素有“闽粤通衢”之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石城县可发挥自身的通道优势,加强与广东珠三角及潮汕和福建厦漳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合理安排扶贫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拓宽农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视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作用,建立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机制,立足优势,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产业协调发展:省际边界地区脱贫摘帽的再生力量4.1 产业协调机制构建4.2 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建议(1)制定统一协调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市场竞争规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政策和市场竞争规则的一体化。
因此赣州市政府应着力于打破行政界线阻隔,加强与广东珠三角及潮汕和福建厦漳泉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政策稳定且同步[5],建立协调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则,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在透明度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各政府合作治理的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以促进和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利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渠道。
(2)建立边界地区跨区域的合作组织由于边界区域的一体化是建立在跨行政区的基础之上,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应打破区域壁垒,建立跨边界区域的合作组织,实现边界区域内整体资源的协调与管理,江西省政府、赣州市政府应加强与福建、广东两省政府在省、市级层面的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具有共同约束力的制度规范,协调各区域的局部利益以服从于整体利益。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
赣州市政府应进行边界区域基础设施的整体的规划,实现区域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加强与韶关、河源、梅州、龙岩等周边相邻地区的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选址(选线)、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上的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力求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推动2018.07产业布局一体化,提高经济效率。
(4)重点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形成。
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建立边界区域资源联动开发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赣州市的优势在于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和林木资源,所靠近广东和福建相邻省市的资源优势在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经济要素,赣州市政府可结合具体的产业扶贫政策,利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资金,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同时有计划、分步骤的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区域整体脱贫。
5 结束语只有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省际边界地区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赣南省际边界区域应把握好产业间的关联互补性,在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自然资源相互关联的人文和自然背景下,利用精准扶贫政策的政策支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创造出产业互联、资源互补、市场互通、经济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1] 陈钊.行政边界区域刍论[J].人文地理,1996,(4):45-48.[2] 魏后凯.《行政区边缘经济论》评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112.[3]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等著.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 李建平,振兴发展背景下省际边界地区空间策略研究——以赣州南部地区为例,in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海南海口.第12页.[5] 朱文辉,关于实现省际边界地区政策同步的思考--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为例.时代金融,2017(11):第95+97页.沼气累计产气量分别为16175mL,16668mL,13925mL。
可以看出,添加5g生物质炭的2组与对照组1组的累计产气量相当,相对于常温发酵,可能在中温批量发酵(35℃)中,较高的温度对发酵已经起到了很强烈促进作用,从而弱化了生物质炭对微生物的富集优势。
而3组中添加10g生物质炭后,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相对于常温发酵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可能是中温与常温发酵时的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对生物质炭添加程度的响应不同。
2.1 产气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整个批量式发酵过程经过约12d的连续观察,产气速率与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产气速率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添加5g生物质炭的2组产气速率在观察期内一直领先,48h附近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与此相反,添加10g生物质炭的3组的产气速率在48h前与对照组相当,但之后一直低于对照组。
可见,中温批量发酵(35℃)中,不论生物质炭的添加与否,还是生物质炭添加多少均与常温发酵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温度因素对沼气发酵有强烈影响。
在此次实验中,各发酵组产生的沼气质量都比较理想。
发酵启动后第37h左右,所有发酵组产生的气体均可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大约在第57h,发酵容器内空气被排空,所有发酵组均产生的气体均可点燃且火焰为晴蓝色,根据沼气火焰颜色与甲烷含量的关系,所有组分产生的气体中甲烷含量均在70%或以上。
参考文献:[1] 张无敌,宋洪川,尹芳等.沼气发酵与综合利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2] 生物质炭土壤环境效应[M].吴伟祥,孙雪,董达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3] 廖承菌,唐丽群,梁美.生物质炭辅助沼气发酵的观察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7,183(02):54-55.(上接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