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中实·润城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结构专业)2011.2.15目录1 设计依据 32 自然条件 43 设计荷载 54 地基及基础选型 65 上部结构选型 76 变形缝与后浇带(加强带)设置 87 主要材料 98 主要分析计算软件和参数取值 109 结构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1210 主要结构构件取值原则 1311 结构构件配筋取值原则 1512 统一构造措施 1813 统一文件和图纸表达 191 设计依据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按审批意见b 设计原始资料a) 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设备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资料图(包括设备留洞、布置、重量等),电梯样本;b)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要求等);c)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d)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c 设计依据的标准a)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和地方标准;b) 现行国家标准图、行业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c)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2 自然条件a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0.50kN/m2;a) 基本风压: Wob)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c) 风载体形系数:1.54;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e) 高层建筑群间风力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取1.1。

b 基本雪压=0.40 kN/m2Woc 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类别a)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b) 抗震设防烈度: 7度c) 场地土类别:三类d)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e)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a)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b)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3 设计荷载a 主要恒载取值详荷载清理b 主要活载取值详荷载清理4 地基及基础选型a 基础选型参考附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并结合本工程上部结构布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分析,本工程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b 持力层选择按地勘报告确定。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多层、⾼层框架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多层、⾼层框架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板厚(跨度及荷载较⼤的板尚应满⾜设计要求)1、楼⾯板卧室、厨、卫、阳台100开间≥3.9m卧室110开⾓窗卧室1/22板跨且不⼩于150客厅(短向板跨)3.9~4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204.2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304.2m双向板1204.3~4.5m双向板130电梯机房1502、屋⾯板:110(10层或28.000m以下) 150(18层以上) 120(11层或28.00m以上~18层),但跨度较⼤的板,尚应满⾜设计要求,坡屋⾯厚度应加⼤100。

3、楼电梯间屋⾯1104、电梯间及开较⼤洞⼝周边楼板120(板筋双层双向通长)5、楼梯梯板厚度:⼀般楼梯厚度取楼梯跨度的1/28,消防楼梯取楼梯跨度的1/26。

楼梯梯板厚度表(⼀)⼀般楼梯⼀般楼梯配筋表(板厚取楼梯跨度的1/28) (砼C25、HRB335)消防楼梯⼆、计算输⼊荷载恒载表(仅适⽤于住宅做⼀般装修,当装修要求⾼或需吊顶时要相应加⼤)卫⽣间按回填400计算客厅、餐厅、商铺楼⾯:板厚x26+1.7屋⾯板板厚x26+3.5楼梯8.0 (⽤于梯板厚⼩于150和跨度较⼩板,否则应相应增加)需回填的卫⽣间回填厚x20+板厚x26+1.41、活载阳台 2.5连通阳台 3.5上⼈屋⾯ 2.0不上⼈屋⾯0.5消防疏散楼梯间 3.5带浴缸卫⽣间 4.0电梯机房7.0办公室、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廊、门庭、楼梯 2.5其余区域 2.0商铺 3.5消防通道16(分项系数1.0,单向板楼盖和⽆梁楼盖)或12(双向板楼盖)2、砌体填充墙线荷载(3m层⾼),采⽤容重不⼤于7KN/m3的加⽓混凝⼟砌块250厚7.3(外)200厚 6.3(外) 6.0(内)150厚 5.0有凸窗处:视同实体墙外墙开⼤窗处:根据开窗⽐例按实体墙折减0.5~0.8阳台栏杆 3.0三、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应符合GB50011-2001表6.1.2)四、结构布置建筑、结构标⾼在武汉地区相同,其他地区按要求1、墙厚度为200时,普通剪⼒墙墙长≥1700,短肢剪⼒墙墙长⼀般为1000。

结构技术统一设计措施

结构技术统一设计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依据:1、规范规程:a)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b)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c)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e)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f)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h)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i)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j)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JGJ107-2003)k)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m)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n)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 16-2005)二、设计荷载:1、⑴上部标准层楼面荷载(KN/m2)面层:40厚细石混凝土0.04x25 =1.0结构层:120厚混凝土0.12x25 =3.0平顶:15厚砂浆0.015x20=0.3小计 4.3考虑二次装修荷载:卧室部分取0.2其余部分取0.7合计:卧室(板厚120时): 4.5客厅、餐厅等(板厚120时): 4.8厨、卫、阳台(板厚100时): 4.3板厚每增10,恒载增加0.25⑵.屋面恒载(KN/m2)上人屋面:(参J/T16-2004)10地面砖:0.01x25 =0.2520厚水泥砂浆:0.02x20 =0.440厚C 20细石混凝土0.04x25 =1.0挤塑板及卷材等0.2512厚水泥砂浆:0.012x20=0.3120厚混凝土结构层0.12x25 =3.015厚平顶粉刷0.015x20=0.3小计 5.5考虑找平层 1.0合计: 6.52 、⑴主楼地下室顶板楼面荷载(KN/m2)覆土700mm:0.70x18 =12.6结构层:250厚混凝土0.25x25 =6.25小计24.25合计: 25板厚每增10,恒载增加0.25⑵地下室顶板楼面荷载(KN/m2)覆土800mm:0.80x18 =14.4结构层:300厚混凝土0.30x25 =7.50小计21.90合计: 22.3⑶地下室顶板楼面荷载(KN/m2)覆土200mm:0.20x25 =5.0结构层:250厚混凝土0.30x25 =7.50小计12.50合计: 14.03、基本风压:0.4KN/m2 基本雪压:0.35KN/m2451)、外墙填充墙采用煤矸石空心砌块(容重≤11kN/m3),考虑墙体双面粉刷后按3.0KN/m2计;2)、200厚内墙填充墙采用混凝土加气块,考虑墙体双面粉刷后按2.5KN/m2计;3.)、100厚内墙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考虑墙体双面粉刷按1.5KN/m2计;4)、如墙下无梁,则墙重折算为板上恒载(每延米墙重1/3且不小于1KN/m2)。

结构设计统一的技术问题统一规定内容

结构设计统一的技术问题统一规定内容

结构设计统一的技术问题补充规定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复核裂缝部位及控制原则1、复核裂缝部位:地下室底板、侧壁、露天顶板构件。

2、底板底面、侧墙外侧保护层厚度取基础保护层厚度(详结构设计总说明)裂缝宽度<0.2mm,计算时保护层厚度取≤30mm(《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3.5.4)或25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2)。

当位于稳定地下水以下,构件的裂缝宽度可取<0.3mm(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构造措施1、谨慎采用大面积收缩补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需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2、超长混凝土结构推荐采用大后浇带+跳仓法+混凝土相对低温入模的施工措施;当后浇带之间偏长而地下室侧壁为直线型时,宜在侧壁中再设一道施工后浇带。

3、与水接触的构件可考虑选择采用预应力措施;地下室抗浮、抗裂设防水位取值及抗浮验算1、抗浮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和抗裂水位(稳定水位)一般由地勘提供并遵循规范要求。

(可靠设计依据)2、结构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验算、构件承载力设计按历史最高水位计算;构件抗裂验算可按常年稳定水位计算,无资料时,可取室外地坪以下1m处标高。

如室外地形标高呈倾斜,可分段取。

3、按历史最高水位计算承载力时,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0,无承压水情况最高水位一般取到地面;其他情况取1.2。

(省《建筑结构设计规范》3.2.5)。

4、重力抗浮验算安全系数1.05,重力G为结构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部分重力抗浮部分采用抗拔锚杆、抗拔桩的抗浮验算,抗拔锚杆、抗拔桩单根抗拔力标准值:R=(S-G/1.05)/n地下室顶板施工堆载、消防车荷载、覆土容重取值1、地下室室外顶板的计算分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施工阶段活载为施工堆载,按不宜小于10.0kN/m2考虑,分项系数取1.0。

当覆土厚度不大于0.5m时需要考虑施工堆载作用,厚度大于0.5m时可不需考虑施工堆载作用。

考虑施工堆载时只作用于楼层梁板构件。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试行)目录一、总则二、荷载三、材料四、结构计算五、结构构造六、制图规定七、结构设计人员提交施工图时资料八、结构计算书的要求九、结构专业校审提纲十、其它一、总则1、为达到结构设计技术统一、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设计工作须遵照国家、省、市及本公司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本规定是在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并结合深圳地区具体情况而作的具体规定,在设计中须同时遵照执行。

3、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需要,提倡采用新技术并注意总结经验。

对某些超出规范要求的环节,如建筑物超高等要慎重对待,必须时要坚持做诸如动力模型试验及风洞测试等,力求稳妥、可靠。

对于大的悬挑及缺乏实践经验的构件,设计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对重大结构方案,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4、结构设计总说明或钢结构设计总说明等,设计中应选用。

设计中还应尽量利用附录所列图表,以尽量减少设计工作量和设计图纸数量。

5、地质勘探报告是结构设计的依据之一。

任何工程施工图均应有详勘报告。

根据深圳市建设局的要求,高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要有初步工程勘探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则必须有详勘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对勘察报告应进行评审以满足设计深度要求。

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估的要求。

6、每个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前,专业负责人应分别提出具体工程的统一技术条件。

该技术条件若与本统一技术规定不一致时,应在方案评审时进行讨论。

二、荷载1、风荷载深圳基本风压W o=0.75kN/m2(50年一遇),0.90kN/m2(100年一遇),高层建筑高度在60m以上时位移计算时取0.75kN/m2,强度计算时取其0.90kN/m2。

它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风压值时,应在方案评审时进行讨论。

当高层建筑体型复杂或建筑物高度超规范要求时,宜作风洞试验,并按试验结果取值计算。

2、竖向荷载除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外,另作如下补充。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2012.03.27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及设计依据(根据工程不同增减内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质勘查报告》中间资料二、主要参数取值、工程概况、超长处理措施: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阳区2.此项目没有安评报告。

3.工程总体信息: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4.《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 6 地震加速度: 0.05g 分组:第三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0.04 罕遇0.28 Tg=0.45 (场地土类别:二类)5.风荷载: 0.6 KN/m2 体型系数:1.4(高层);地面粗糙度: B类,高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7米时风荷载W0按50年考虑;建筑高度大于57米时位移等整体指标计算风荷载按0.6 KN/m2计算,承载力配筋计算按1.1W O计算。

5. 雪荷载:0.20 KN/m2。

基本雪压按n=50年考虑。

6.特殊部位恒荷载和活荷载:注意屋顶水箱间/网点楼梯等荷载取值。

7.建筑场地简单描述:场地土为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8.各单体概况:11.结构超长处理措施:单体建筑超长处理措施:1)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加厚幅度为原建筑设计计算厚度的1.5倍。

2)设置施工后浇带,间隔30米左右。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为保证结构施⼯图设计质量,加快⼯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现象,特此制定设计院结构设计统⼀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程项⽬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般规定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建筑的使⽤功能,设计时应进⾏多⽅案⽐较并与同类结构进⾏技术经济⽐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构件尺⼨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案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并进⾏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案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案优化选⽤抗地震作⽤及抗风⼒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案,应使选⽤的结构体系受⼒明确、传⼒简捷。

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

学校、幼⼉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钢筋混凝⼟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采⽤钢结构时,应坚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考虑结构⽅案、选材⽤材、节点设计、施⼯便捷等⽅⾯的因素进⾏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层结构、复杂的⾼层建筑结构,应⾄少⽤两个不同的⼒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计算,分析⽐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全。

2.荷载取值2.1可变荷载根据项⽬情况按照建筑使⽤功能要求依据《荷载规范》合理取值,不得随意增⼤或减⼩,恒荷载按照建筑构造要求计算,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漏算。

高层住宅结构统一技术条件(高度100m以下)

高层住宅结构统一技术条件(高度100m以下)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条件/措施项目名称:九龙仓国宾花园高层住宅设计编号: 201032 设计阶段:施工图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 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1.1.1 地上:地面以上共8幢高层,地上层数24~33层不等。

1.1.2 地下:均为地下一层,各楼均为单独地下室。

1.3 自然条件:1.3.1 建造地点:恐龙园南侧01地块。

1.3.2 抗震设防烈度:7度。

1.3.3 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

1.3.4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1.3.5 地震动参数(超过80m高层住宅依据安评报告中间结果输入):1.3.6 场地类别:Ⅲ类。

1.3.7 基本风压:0.40kN/m2。

1.3.8 地面粗糙度:B类。

1.3.9 风载体型系数:1.4(高宽比H/B不大于4时可取1.3)。

1.3.10 设计±0.00m高程:5.60m。

1.3.11 设计室外地坪高程:黄海高程5.30m(按室外相对标高-0.30m考虑)。

1.3.12设防洪水位:黄海高程3.90m。

1.3.13 抗浮水位:设计室外地坪以下0.50m,取黄海高程4.80m。

1.3.14常年地下水位:黄海高程3.70m。

2 主要结构材料2.1 混凝土强度等级:1)框架柱:C40、C35、C30;剪力墙:C40、C35、C30;梁、板:C35、C30;地下室外墙及底板:C35;基础垫层:C15。

2)相同楼层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超过一级。

3)砼等级按计算需要,沿高度分段。

2.2 钢筋:1)纵筋:板、梁、柱、墙均采用HRB400级钢筋,2)箍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3)其余构件见以下说明。

2.3 填充墙:☆外墙:采用190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内墙:采用200厚或100厚加气砼砌块,3 结构计算3.1 计算软件3.1.1 整体计算:SATWE2010版3.1.2 基础计算:JCCAD2010版3.1.3 异形板计算:理正工具箱6.5网络版3.2 整体计算模型3.2.1 模型建立高层住宅各单体单独建模计算,嵌固点取基础顶面。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目录一、总则 (1)二、荷载 (9)三、计算参数设置 (11)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五、结构构件设计 (22)六、钢结构设计 (31)七、人防结构设计 (43)八、其他 (47)一、总则1、一般规定1.1设计原则1.1.1要精心设计。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1.1.2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1.1.3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

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

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

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1.1.4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

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1.1.5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1.2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1.2.1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浅谈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摘要:我国现代建筑类型与功能的多样化,引起了建筑本身结构的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工程师的工作难点。

我国多层与高层建筑多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建造。

如何在设计中保证实用性和安全性,减轻工程的建造成本,作为主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在工程地基选择、结构类型、转换层结构设计等方面做详细的探讨,以求给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一点启发。

关键词:多层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类型;材料选择一、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地基选择和基础设计成熟的建筑工程师在选择多高层建筑的地基的时候必定先做大量的考察和计算工作。

不仅仅因为地基是整个工程造价估计环节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在于地基的选择与建造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

无论是近段时间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事件,还是因为地震引发的房屋倒塌,都和地基的不当选择有密切的关系。

多高层建筑的地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我国地质结构极为复杂,特别是在沿海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南方红壤丘陵以及西部地震频发带地质构造尤甚。

目前通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没有系统全面地涵盖我国每一个地方的地基基础进行描述。

相反,许多地方长时间的建筑经验积累行成的“地方地基设计”成了许多建筑工程师参考的依据。

从规则上来讲,每一个地方的地质构造不尽相同,许多规则并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建筑地基设计和选择。

因此,每一个建筑工程师必须加强对地方规范的学习和运用。

这是在我国目前无法推出通行全国的地基设计规范条件下的最好选择。

在施工图纸上面不规则的信息和符号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当建筑行业每一次新的规范出台的时候,建筑工程师都要特别加以留意。

南方的多高层建筑的地基选择和设计更为困难。

因为地下水位较高,土层密度小,渗水性大,工程耗时长。

避免暗河和软地基是首要选择,其次避开共振源,或是在地基结构设计中错开共振源的频率;第三考虑好建筑水源和其他材料的供应,缩短运输成本。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换 力 的结构 构建 ,会造 成建筑 成本 的大 幅 增 加 。第三 ,结构 概念设 计 。 目前 全球建 筑都 面临着 地震类 地质 危害 等问题 ,在设 计 建筑 结构 时考 虑建筑 的抗震 性能 是十 分 必要 的。结 构概念 设计 是建 筑结构 工程 师 通过 长 时 间 的实践 以及 总结 得 出 的经验 , 合理利 用能 保证建 筑 的实际抗 震性 能与 预 期 抗震 性能 达到统 一 。 ( 二) 优化 建筑结 构计 算 随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建 筑 结构 计 算 这 一 项 原 本 极 为 复 杂 的 工 作 变
高 层 建 筑 指 高度 超 过 一 定 水 平 的 建 筑物 。其 高度界 定各 国标 准不一 ,我 国高 层建 筑指超 过 十层 的民用 或其他 用途建 筑 物 。与低层 建筑 相 比 ,高层 建筑 受力结 构 更复 杂 ,需 要考 虑 因素更 多 。首 先 ,高层 建筑建设完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来 自 建筑 本身 的纵 向压力 ,即竖 向荷 载 ,同时 还有 风力对 其造 成 的横 向压 力 ,即横 向荷 载 。其次 ,高层 建筑 的外 观应 当符合 相关 标准 ,比如对 于其高 宽 比有 明确 规定 ,只 有 当建筑 高宽 比达标 时 ,才能全 面综合 的 保 障建筑 的稳定 性 。最后 ,高层 建筑 应 当 对 于各种 自然 、 地 质 灾害有 较强 防御 能力 , 因为 大风 、地震 等灾 害对 高层建 筑 的危害 远大 于低层 建筑 。所 以高层 建筑 的建设 过 程中, 对建 筑施 工各方 面 , 如混 凝土质 量 、 施工 人员 技术水 平等 要求较 高 。 需 要 注 意 的是 在对 高层 建 筑 钢 筋 混 凝土 结构 进行优 化时 ,必须 满足 高层 建筑 结构 的基 础要求 ,在 确保其 安全 I 生 与稳 定 性 的前提 下进行 。 二 、如何 优 化 高 层 建 筑 钢 筋 混 凝 土 结构 没计 ( 一) 优 化结构 方案 设计 结 构 方 案 的确 定对 于之 后 进 行 的结 构计 算 以及施工 图制 作有极 大 的影响 ,简 而言 之 ,只有确 定一 种合 理 、科 学 的结构 方案 后 , 之 后两 步才 能顺利 、 有 序地进 行 。 所 以在对 高层建 筑钢 筋混凝 土结 构开 展优 化设 计 的过程 中应 当充分 重视这 一部 分 的 优化 。具 体可 以采取 的优 化措施 有三类 , 第 一 ,在 确 定 结 构 方 案 时 ,让 结 构 工 程 师参 与其 中 。建 筑师 需要做 到 的就是 确保 建筑 的外 形美 观 ,而 结构 工程师 需要 做到 就是 确保 建筑 的结构 安全 。让 两者 同时参 与到 结构 方案设 计 中能让 两种思 想融 会贯 通 ,最终 产生安 全与 美观兼 备 的建筑 结构 方案 。在进 行结 构设 计时需 要遵 循 的原则 包括 建筑外 形 的简沽 、美 观 、规 则 以及对 称 ,尽量保 证建 筑机 构抗侧 刚度 中心 与建 筑平 面形 心 、建 筑质 量 中心三点 重合 ,保 证建 筑立 面形状 规则 、并且 分布 规则 、均 匀 ,避免让 建筑 外形 上产 生过 多的外 凸 以 及 内凹 。第 二 ,使建 筑拥有 直接 、简单 的 受力 、传力 途径 。简 洁的受 力 、传力 途径 能减 少建筑 在建 设过 程 中结 构构 件 的使用

jgj3-91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jgj3-91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jgj3-91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1. 结构设计与分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风荷载、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结构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结构设计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包括结构分析、抗震分析、风荷载分析等,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 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材料是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在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同时应考虑材料的性能、价格、供应等因素。

3. 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荷载要求和上部结构的形式等因素进行设计。

基础设计应包括地基处理、基础类型选择、基础埋深等内容,以确保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荷载和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的荷载包括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竖向荷载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自重、装修荷载等;水平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结构设计时应根据荷载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5. 结构设计原则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即柱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的承载能力,梁的承载能力应大于剪力的承载能力,剪力的承载能力应大于弯矩的承载能力。

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延性,以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6. 构件设计高层建筑的构件设计应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材料等因素进行设计。

构件设计应包括梁、板、柱、墙等的设计,同时应考虑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构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构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7. 连接和节点设计高层建筑的连接和节点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设计应包括钢筋连接、预应力连接等内容;节点设计应包括梁柱节点、墙柱节点等内容。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连接和节点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连接和节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论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论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2012年第·8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3期Aug2012[摘要]高层建筑主要有四种常见的结构设计,其中以框架结构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因此框架结构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特别是多高层建筑设计的基础部分。

因为拥有足够大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以及较强的整体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地震设防地区的建筑设计。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分析研究各个工程的特点,有针对地选用合理的方案,采取理想的结构形式,是每一个工程设计人员都要首当其冲面对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8-0139-02论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张吉平(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太原030024)高层建筑主要有四种常见的结构设计,其中以框架结构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其他的结构形式都是以此为基础,因此,框架结构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特别是多高层建筑设计的基础部分。

框架结构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杆件体系,是建筑设计中最常见的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有着布置灵活的特点,能够获得相对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被广泛适用于住宅、公寓、办公楼、写字楼以及其他商业建筑中。

由于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在办公楼、教学楼、住宅楼、公寓以及商业建筑中常常采用。

因为拥有足够大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以及较强的整体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地震设防地区的建筑设计。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分析研究各个工程的特点,有针对地选用合理的方案,采取理想的结构形式,是每一个工程设计人员都要首当其冲面对的关键问题。

一、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分类1.基本框架结构所谓基本框架结构,主要是指基构成基本框架的基础、梁、柱、楼板这四种结构,它是高层建筑的基础,起着承重的作用。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一、前言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二、材料1. 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水泥》的规定。

2.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596-2017《矿物掺合料》的规定。

3. 砂、石料砂、石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料》的规定。

4. 钢筋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99.1-2018《钢筋》的规定。

5. 混凝土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三、施工要求1. 钢筋加工和安装钢筋加工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99.2-2018《钢筋机械连接》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2. 模板制作和安装模板制作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4.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50082-2009《混凝土养护标准》的规定。

5. 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四、结构设计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2. 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3. 墙体结构设计墙体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4. 楼板结构设计楼板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五、验收标准1. 钢筋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99.1-2018《钢筋》的规定,其长度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保证结构安全、质量可靠。

二、施工前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具体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明确各施工部门职责、工作内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文件。

设计应考虑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经济等因素。

2.材料及设备准备在施工前,应准备好各种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定。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搅拌站等设备。

3.场地准备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洁净,以便后续施工。

三、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开挖、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密实度和养护时间。

2.结构施工结构施工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环节。

在结构施工中,应按照构件的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工序。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3.防水施工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防水施工包括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防水板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防水层的质量。

4.外装修施工外装修施工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后一道工序。

外装修施工包括外墙粉刷、窗户安装、地面铺设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外装修质量。

四、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施工中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定。

2.施工工艺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个工艺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安全措施1.安全教育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讲解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5.1结构体系的选择
常用的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板柱-剪力墙结构。

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和高宽比见表5.1-1~表5.1-4。

表5.1-1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2. 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结构。

3.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5. 甲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要求。

表5.1-2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注: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

表5.1-3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表5.1-4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5.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2.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
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
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
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
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地区内的建筑,除特别规定外,
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6)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
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
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7)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
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
造措施。

5.3结构平面布置
1.在高层建筑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
承载力分布均匀。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影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
与平动
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1
之比见表5.3-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见表
5.3-2。

表5.3-1 扭转周期比T
t /T
1
表5.3-2 扭转位移比△
max /△
ave
、δ
max

ave
3.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满足表5.3-3要求。

表5.3 防震缝宽度(mm)
5.4结构竖向布置
1.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结构的侧
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
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3.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
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5.5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见表5.5。

表5.5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5.6电算总信息中各种参数
1.周期折减系数
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其大小由结构类型和填充墙多少决定,取值见表
5.6。

表5.6 周期折减系数
2.0.2Q
调整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刚度很大,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剪力,若框架按其刚度分担地震作用来进行设计,则剪力墙开裂后会很不安全。

所以需要让框架部分承担至少20%的基底剪力与1.5Q
(最大楼层剪力)
max
两者之较小值,以增加框架的安全度。

调整时应注意:
1)该调整系数适用平面较为简单规则的结构,对于体型复杂、框架柱沿
竖向变化很大及调整后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内力,此时不宜由程序自动
调整,改由设计人自行调整,对多塔结构,如需调整,那么调整应在
每个塔块之内进行。

2)该调整系数只针对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

3.计算振型数
振型数的多少与结构层数和结构形式有关,高层建筑地震作用振型数应至少取9;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结构则振型数不应小于多塔数×9,且计算振型数应保证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

4.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考虑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过调整使梁端负弯矩减少,相应增加跨中弯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匀一些。

现浇框架梁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取0.8~0.9。

5.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
一般仅在活荷载较大,而计算时又没有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情况下采用。

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可参照如下取值:
1)一般高层建筑 1.0
2)一般多层建筑 1.1~1.2
3)活荷载较大的多层建筑 1.2~1.3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由于梁两端的变位差很大,因此剪力就很大,连梁往往出现超筋现象。

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当结构位移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7。

7.梁刚度增大系数
主要考虑现浇板对梁的作用,楼板和梁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而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将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放大。

通常现浇楼面的边框梁取1.5,中间框架梁取2.0。

8.梁扭矩折减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