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docx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电子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秒表、课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一、平均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1.计算公式:v=s/t2.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度的学习了解,明确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通常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

通过讨论,动手纠正的学习过程,掌握平均速度公式v=ts 得运用,尤其是s 与t 的对应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于细微处见差别”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态度【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应用教学方法: 回忆-----对比讨论-----精讲-----辅导练习【教学工具】:动画课件 ◆教学情景导入师:让学生回忆举例运动员百米赛跑、游泳,汽车启动、加速、减速、停止。

提问:1、运动员、汽车做的是匀速运动吗?2、 怎么比较每位运动员的快慢?3、 怎样描述汽车运动的快慢?(学生交流讨论)生:1、不是匀速运动 2、3用速度来描述◆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运动员、汽车做的运动其速度是变化的。

像这种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板书:1、 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 提问:能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任意一段路程(或者任意一段时间)的速度来描述整个变速运动的快慢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说明: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板书:(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作变速运动时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① 定义: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 平均速度的公式:t S v③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引导学生看P44“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例题讲解[例1]根据上表求出前、中间、后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教案

初中物理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教案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教案教学目的(1)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征;(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理解瞬时速度概念;(4)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5)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联系教学方法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器材(1)小车、带滑轮的平板、钩码、细线、节拍器、纸带,投影仪、投影片、彩笔等。

(2)自制带速度计的小车;录像机、486电脑、软盘、彩电。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回忆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表示其快慢的方法。

生:略师: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现在我们用钩码牵引小车运动。

(出示实验装置,如图1)师:释放钩码,小车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呢?为了研究小车的运动,我们用节拍器计时,用纸带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移。

师:(用笔头较粗的白板笔合着节拍器的节拍,每间隔0.5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得到一条清晰纸带如下图.师:大家观察纸带,小车运动是否为匀速直线运动?生:小车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像这类性质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运动。

(板书课题)“五、变速直线运动”二、新课教学师:仔细观察纸带,能否给变速直线运动下一定义?(展示纸带,学生回答并板书)(一)变速直线运动(板书)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变速直线运动师:请举日常生活中变速运动的实例。

生:(略)师: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有限的,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更具普遍性。

而这种运动快慢在不断变化,没有恒定速度,我们如何描述其运动快慢呢?(提出问题)(二)如何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师: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看一个实际问题。

(放投影片,如图2)师:为迎接97香港回归,我国新建了一条北京至香港的京九铁路。

这就象一条长直线,将祖国首都与香港联接起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章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重点资料).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章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重点资料).docx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投影仪三角板物理小车【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tsv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备课人刘安民上课时间11.8 教研组长课题第三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目标◆知识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能力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增强物理学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预习提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一、引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投影)三、新课教学: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学习P67-70除例题以外的内容,并分析四幅图的运动特点,思考:1、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平均速度?3、什么叫瞬时速度?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异同?(5分钟后检测哪组的自学效果好)自学检测,及后教:学生根据自学回答以上问题,同时教师投影概念,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例题:(讲解:书写已知条件、要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及答案)投影例题2:要求学生按上题方法书写解题过程。

(后投影解题过程,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及书写格式。

)检测: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经前4s时间发生12m的位移时速度达到8m/s,紧接着作3s的匀速运动,以后又以10m/s的平均速度通过20m的位移。

问:1)在前4s内的v=?2)第6s末的即时υ=?3)前7s内的v=?4)全程的v=?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5)已知在最后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在这前的1.5s内的平速均度为多少?2.一汽车在一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第四秒内通过5m,则最初2秒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最后2秒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全部时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3.一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驶向另一地,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υ1作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υ2作匀速运动,全路程平均速度是多少?4、一车沿平直公从某地驶向另一地,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υ1作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υ2作匀速运动,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5.是非判断:A.某段的v=10m/s,表示此段中每经1s其位移都是10m。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100m 跑道上的运动员,游泳池中的运动员, 正在降落的飞机,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出:. 平均速度的概念.二、知识精讲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2.公式: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tsv =-3、平均速度的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平均速度的快慢. 温馨提示: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 ① 统一单位 ②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实际上,我们在上一节的探究中得出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

你知道吗我国运动员刘翔于2004年8月27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 栏决赛上,随着发令枪响,以完美的起跑,第一个跨栏后就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

随后的比赛,他在栏间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很好的节奏令他将领先的优势扩大,并最终以领先亚军一个半身位的距离冲过终点线,以12.91 s 的成绩平了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他也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田径短道项目上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观察下表你认为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吗?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跨栏时刻1答案: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不相同典例精析例题下表为D41次列车北京—济南(动车组) 时刻表 分析:要想求出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必须确定出这段路程的长度和通过此段路程的时间.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时间t 1=2h 20 min= 2.33h ,路程s 1=377 km;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时间t 2=3h 20 min= 3.33 h ,路程S 2= 495 km .解:根据平均速度公式tsv =-可得从北京到德州的平均速度v 1= s 1/t 1= 377km/2.33h≈161.8km/h 从北京刭济南的平均速度为v 2=s 2/t 2=499km/3.33h ≈148.6km/h答:D41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平均速度是161.8 km/h ,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是148.6 km/h .巩固练习1、如表所示,是北京至上海的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多少h?其平均速度多少km/h?解:由图表可知,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和路程:t=(24:00-18:08)+8:08=14h,s=1463km所以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v=s/t=1463km/14h=104.6km/h.答: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14h;其平均速度104.6km/h.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解答】解:A、因为运动员不是匀速运动,故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不能确定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故A错误;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路程不知,所以不能求得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C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t=100m10s=10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二、瞬时速度1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例如:兵工厂要测枪弹或炮弹的瞬时速度,检验武器弹药是否合格.交警要用测速仪测车辆的瞬时速度,判断是否超速.小组讨论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结论: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下面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问题:兔子跑的快指的什么速度大?乌龟最后胜利是指什么速度大?答案: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说明: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相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word导学

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刻:第十二周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二、教学过程
1.能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2会用速度公式运算简单的应用题
【温故知新】
1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4m/s的物理意义是
2.速度的国际单位是,1m/s= km/h
3速度的公式是变形公式s= . v=
【导学释疑】
例1..汽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了20分钟,又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了10分钟,求汽车在这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例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它从早上9点动身,中午11:30到达目的地,一共走过了200千米,你能算出这辆车的速度吗?
【巩固提升】。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平均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板书]一、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v=s/t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1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公式及,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几幅图,想一想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到几个物理量?常见的比拟方法有哪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是否变化?在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需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二〕新课学习1、平均速度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它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我们坐汽车去一个地方,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车速的变化等细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

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短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例题: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 498km,行驶4.5h,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

==2、瞬时速度播放动画,学生易理解,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速度计的指针是随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随时变化的,所以速度计表示的并不是平均速度,而是某一个瞬间的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3.能够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运动的基本概念,例如位移、时间等,激发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和思考。

然后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了一个运动过程,要求学生描述运动的速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引出了平均速度的概念。

然后给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多个实例进行演示计算。

(2)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解释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与平均速度进行对比。

然后给出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运动中的例子进行演示计算。

3.实例分析(20分钟):老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逐个解答问题,并与其他组分享解决思路和结果。

4.实验探究(30分钟):老师安排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首先,学生需要准备一个小球、一段直线轨道和计时器。

然后,学生将小球放在轨道上,通过计时器测量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通过时间。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小球在每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并绘制出速度-位置图。

5.知识拓展(10分钟):老师给出一些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6.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图片展示;2.实验器材:小球、直线轨道、计时器;3.教学素材: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每节课可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2.可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程度。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课时教案.doc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课时教案.doc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北师大版《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直线运动快慢(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上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速度.(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运动员游泳,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动画,然后提出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 游泳运动员等,它们作的是什么运动?如何来比较每位运动员的运动快慢?如何来描述汽车的运动快慢让学生交流,讨论: 百米赛跑运动员, 游泳运动员以及汽车等做的都是变速直线运动.教师讲解:平均速度,通过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减速,停止,匀速运动最后停下来的实例,讲明,如果给出汽车行使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从而给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也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进行计算:公式:V=S/t教师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2.对平均速度的理解:(1)平均速度一定要指出明是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2)平均速度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如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让学生查看一些些常见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4.讲述例题:课本上44面例题教师强调解题的规范化要求作业: :课本上44面练习1.2两题教学后记:北师大版物理《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3位.会进行学生活动设计内,哪辆行哪些方法?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出图像.、制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设计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初步掌握用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了解瞬时速度。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过程,培养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解题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安排的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知道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相对应。

对于瞬时速度,教科书通过事例介绍,只要求学生知道实际运动中的具体例子就可以了。

三、学情分析本节安排在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之后,学生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已经较为清楚,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对平均速度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

《标准》对平均速度的要求规定为“知道”层次,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四、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比较百米赛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快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然后讨论建立对变速运动快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在实例分析中,使学生会看列车时刻表,会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一.速度概念的引入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分析出比较速度的方法:用相同的时间,看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而比较不同的时间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时间衡量通过的路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可以提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比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想象速度比较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说清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速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小学的知识,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学生总结概念.二.实验:速度的计算学生在课前就应当准备玩具小车,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把实验中的数据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计算速度的公式.本内容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设计成使小车通过1米的路程,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进而比较小车的速度的大小,教师应当予以鼓励.三.速度的单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应当提供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比较和认识不同物体的速度,适当选取科技新闻,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科技的学习,也可以用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图景和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可以提供的资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汽车速度、列车速度、飞机速度、卫星速度、地球运动的速度等.速度的单位可以用对比法学习,对比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速度的单位换算,然后应当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换算.见副板书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观察出特点:单位进行等量代换、单位用字母表示.四.平均速度可以提供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车从广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实际上指的是平均速率).计算平均速度的例题,例题如副板书2形成作题的规范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五.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
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难点】公式v=s/t及s=vt、t=s/v的运用.知识点一平均速度1.创设情景.复习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到几个物理量?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是否变化?(回答:需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如果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可以比较他们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得越快;如果两个物体用时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如果两个物体所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同,可用公式v=s/t计算后比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不变.)2.新课教学.观看动画:田中匀速行驶的拖拉机;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正在降落的飞机;正在加速的赛车;被击的打出去的高尔夫球.问:这些物体做什么运动?(通过观看,使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总结出机械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等运动形式.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变速运动更为普遍.)3.深入.(1)观看录像:公共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然后再启动前进——.问:我们坐汽车去博物馆或者旅游,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等原因导致的车速变化的细节是十分关心的吗?不,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使学生明白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2)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组织学生讨论交流.(3)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板书:v=s/t.(4)例题: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498km,行驶4.5h,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v=s/t=498km/4.5h=110.7km/h.(5)结合课本列表,让学生熟悉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特别是自行车、人步行的速度,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知识点二瞬时速度1.观看汽车的时速表.问: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学生易理解,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2.讲解瞬时速度的定义及与平均速度的区别.3.讨论.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跟进训练】1.从武昌到北京西站,快车K38次约需12 h,而直快546次约需 16 h,这是因为( D ) A.546次车的所走路程比38次的所走路程远B.38次车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比546次的速度快C.通过任何相同地段,38次一定比546次开得快D.546次沿途停靠站较多,耽误很多时间,使其平均速度比38次小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C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3.一个大木箱漂浮在河面上,随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若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那么,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时( C )A.上游小船先捞到木箱B.下游小船先捞到木箱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D.无法判断哪条船先到达木箱3.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 急升到 110km/h.图3.3-5是一辆车在10s 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 s时车速为30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增加(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第4s 时刻,小汽车瞬间速度为 30 km/h.图3.3-55.小明和大李比赛用60m 短跑.小明跑得快,跑完60m ,到达终点的时候,大李才跑了50m.小明说:“我们再跑一次.这次你落后了10m ,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10m.我们还按这回的速度跑,我多跑10m ,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图 3.3-9大李却说:“哦,你既然要让我10m ,你也不用后退,把我的起跑向前移10m ,我少跑10m 就得了.”小明说:“嗨,反正是差10m ,我多跑10m ,你少跑10m 还不是一回事?”(如图3.3-9)大家想,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解答:小明速度 v 1=t60,大李速度v 2=t50,小明后退10m 所花时间t 1=tm m m 601060+=67t ,大李60m 所花时间t 2=t m /5060=56t ,t 1<t 2小明先到.大李前移10m 所花时间t=tmm /501060-=t 等于小明跑60m 所用时间,两人一起做.故小明后退10m 和大李前移10m 赛跑不一样.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ts. 2.说明.(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 (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d.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完成课本第章第节后的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a.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题;
b.结合实际运动问题,运用速度知识进行分析的题目;
c.利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题目。
3.进行一次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要求如下:
a.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运动观察,如小车、滑块等;
b.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记录数据;
-实施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观察到汽车上速度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0km/hB.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为100km/hC.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运动的瞬时速度为100km/hD. 汽车在1 h内运动的路程一定为100km2.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 126km/hB. 70km/hC.52.5km/h D. 30km/h3.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需40s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分30秒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A. 400mB. 300mC.200m D. 150m4、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8m/sB. 15m/sC.13.3m/s D. 12m/s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C.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 求平均速度,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6、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二、填空题7、“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8.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km/h.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km/h.9. 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试运营.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共二十四站,横跨苏州六个区,全程约26km.列车全程行驶时间约为45min.列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坐在行驶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10. 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3m/s,跑道OC段长度为50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的时间是__________s.三、解答题11. 如图是根据某小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1)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2)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12.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45.9m车停止.则:(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在滑行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B【解析】速度表记录的是汽车运动时的瞬时速度,从图可知此时瞬时速度为100km/h.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瞬时速度和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不能说在公路上运动的瞬时速度,所以C选项错误;由于观察到的是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所以其他时刻的速度是未知的,因此1h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为100km,D项错误;故选B.2. D【解析】救援部队救援过程需要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需要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05km3.5h=30km/h;故选D.3. B【解析】这位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需40s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t可得其平均速度是0.75m/s,他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的时间6分30秒,那么跑道的周长为s=v̀t=0.75m/s×390s=292.5m.最接近于300 m,正确选项为B,故选B.4. C【解析】设前、后一半路程都是为s,那么总路程是2s;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是s v1,通过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是sv2,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s总t总=2ssv1+sv2=2v1v2v1+v2=40030m/s≈13.3m/s.5. B【解析】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精确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B正确、C错误;求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与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B.6. C【解析】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数,A 、D 错误;后5秒内的平均速度要用后5秒内的路程除以5秒,但是后5秒内的路程不知道,B 错误;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v=stv̀=100 m 10 s=10.0 m/s ,C 正确,故选C.7. 3.84(±0.02) 19.2(±0.1)【解析】从题目中的图片可以看出,A 、C 间的距离为7.34cm-3.50cm=3.84cm ,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球运动时间t=2×0.1s=0.2s ,这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v̀=s t =3.84cm0.2s=19.2cm/s. 8. 80 80【解析】由图甲可知,这时汽车的速度v = 80 km/h.从甲、乙两里程表可看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 =13 601 km —13 561 km=40 km ,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v̀=s t =40km0.5h =80km/h.9. 34.7 km/h ; 运动【解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列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 t=26 km 0.75 h≈34.7km/h ;坐在行驶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车站是运动的. 10.200【解析】设跑道周长是s ,反向绕行的时候,甲绕行的路程是:s 甲=s2+50m ,乙绕行的路程是:s乙=s 2-50m ,因为相遇时运动时间相等,则:s 甲v 甲=s 乙v 乙,即:s2+50 m 5 m/s=s2−50 m3 m/s,解得:s= 400m.设同向绕行时间t 后相遇,根据题意可以知道,s 甲=s 乙+400m ,所以:5 m/s ×t=3 m/s ×t+400m ,解得:t=200s.11、(1)变速直线运动;(2)30m/s.【解析】(1)从题目中的图像可以知道,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汽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 t =1 200 m40 s=30m/s.12、(1)55.9m ;(2)10.2m/s【解析】(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s l =v l t 1=20m/s ×0.5s=10m ,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通过的路程是:s=s 1+s 2=10m+45.9m=55.9m. (2)汽车在滑行时的平均速度是:v 2=s 2t 2=45.9 m 4.5 s=10.2m/s.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 制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导学案年级:八年学科:物理制案人: 梁秀芬总课时序号: 12 第三单元〔章〕第3节第1课时检查人:自学目标: 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②初步会用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③了解瞬时速度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难点:了解瞬时速度【阅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物体在内通过的叫速度。

2、速度的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交通运输中的单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知新: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说明〔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描述;〔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

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或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例1】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先以1m/s的速度行走了500m后,再以1.5m /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2.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运动物体在的速度叫瞬时速度.〔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或的运动情况;〔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2】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答复以下问题〔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小时分;〔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km/h;〔3〕列车T31和T32估计在时刻,在离开北京km自我小结课堂训练:1.从武昌到北京西站,快车K38次约需12 h,而直快546次约需16 h,这是因为〔〕C.通过任何相同地段,38次一定比546次开得快D.546次沿途停靠站较多,耽误很多时间,使其平均速度比38次小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3.一个大木箱漂浮在河面上,随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假设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那么,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时〔〕0km/h急升到110km/h-5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 s时车速为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第4s时刻,小汽车瞬间速度为km/h.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初二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初二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初二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导学案白银四中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导学案班级第组姓名:课型:新授课课时:共3课时一、学习目标:知道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了解平均速度表示物体某一时间段或某一路段内的平均快慢。

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

二、学习过程:认知准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是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是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v=。

其国际主单位是。

我们把叫做速度。

如果物体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那么我们就把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想一想: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呢?平均速度引入:事例①100米赛跑;②50米游泳;③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启动、加速、刹车、最后停止。

讨论:①上述三个事例中分别是什么运动?②怎样比较每位运动员的快慢?③怎样描述时快、时慢的汽车的运动快慢?因为汽车时快、时慢我们不好描述它是运动的快还是慢。

所以我们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笼统地描述汽车在某一时间段内或某一路段内的整体平均快慢。

如果我们用刻度尺测出四中门口到卫生院门口的路程S=500,用秒表测出该汽车从四中门口到卫生院门口所费的时间t=30s,就可以算出汽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每秒平均行驶的路程,从而描述出了汽车的运动快慢。

请同学们算一算该汽车的平均速度=。

意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物体快慢的物理量。

概念: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内或内的整体的快慢情况。

公式:=。

其中表示,s表示,t表示。

注意:s与t是对应关系。

S指某一段路程,t指运动这一段路程所费的时间强调: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设计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设计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时间的单位换算。

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米/秒、千米/小时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围绕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1.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

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

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

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

(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

)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

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

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

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4)单位:米/秒;千米/时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并推出:1米/秒=3.6千米/时; 千米/时=1/3.6米/秒(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

初中物理 1C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设计(2课时)

初中物理 1C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设计(2课时)

1C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知道瞬时速度的测量的方法4.认识平均速度是一种等效方法。

5.经历瞬时速度概念形成的过程,领悟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的思想方法。

6.感悟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得出瞬时速度时所用的无限逼近的极限方法。

教学过程:观察课本图1—20,运动前空翻的频闪摄影,并阅读第一段文字,请你讲出频闪摄影的大致原理?并说出运动员重心在地板上的运动(假设时间间隔,估算位移)。

引入: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常见的直线运动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一、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思考:如何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快慢呢?如乌龟的爬行的快慢和兔子爬行的快慢?我们通常把它们的变速直线运动看作(或等效替代)匀速直线运动。

二、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位移s与所用时间t之比,叫做这一位移或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v =s/t2、平均速度的方向: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对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粗略的描述。

说明:(1)平均速度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把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地看作一个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对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粗略描述。

(2)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上的。

(3)v=(v1+v2)/2不一定成立例1:一物体前一个时间t内速度为30 m/s,第二个时间t 内速度为60 m/s,则在这时间2t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例2:一物体前一个位移s内速度为30 m/s,第二个位移s内速度为60 m/s,则在这位移2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例3:某人从甲地沿直线出发10 s末到达距离100 m的乙地,立即返回,经2 s回到甲地,这段时间内他的平均速度多大?自主活动P22:(1)子弹直径8mm,速度900m/s,求子弹击穿苹果的时间?参考答案:在照片上;量的子弹直径约2mm,长约7mm,苹果直径约15mm,按比例可得苹果实际直径约为60mm,子弹长约为28mm,子弹穿过苹果的位移约88mm,则t=s/t=9.8×10-5s(指导估算楼层高3.3m)(2)参考答案:大于、等于和小于9m均有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平均速度(averagevelocity)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说明(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
(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
(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例1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先以1m/s的速度行走了500m后,再以1.5m/
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思路与技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该同学通过总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因此,根据题意可得:
前500m所用时间为t1===500s
后500m所用时间为t2==≈500s
通过1000m的总时间为t=t1+t2=833.3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
答案略.
说明有同学在解本题时这样做:===1.25m/s
这种解法求的是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本题所要求的平均速度,所以是错误的.
2.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velocity)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如:摩托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例21991年,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当时100m跑的世界纪录(如图3.3-1),下表记录了他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距离/m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时间/s0.001.882.963.884.775.616.467.308.139.009.86
(1)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它的速度?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求出它前50m,后50m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图3.3-1
思路与技巧(1)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刘易斯在0→10.0m、l0.0→20.0m、20.0→30.0m……十段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88s、1.08s、0.92s……根据v=可以判断,刘易斯在100m运动过程中速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刘易斯在前50m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5.61s,后50m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4.25s
前50m的平均速度为===8.91m/s
后50m的平均速度为===11.8m/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1m/s.
答案(1)刘易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刘易斯在前50m、后5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91m/s、11.8m /s、10.1m/s.
例3图3.3-2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图3.3-2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
(2)小球A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
(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
(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3s到第7s跟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思路与技巧由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可看出;小球B每间隔1s运动的路程都是0.8m,即小球B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8m/s.小球A从第1s 到第2s时间间隔内运动了0.4m,即平均速度为0.4m/s,从第2s到第3s时间间隔内平均速度为0.6m/s,第3s到第四4s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0.8m/s……在第5s时,A球追上了B球,然后超越B球.
答案(1)第5s以后A球超越B球
(2)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球在第3s到第4s内的平均速度和B球相同
(4)从第3s到第7s时间间隔内:vA===1.1m/s,vB=0.8m/s.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降(如图3.3-3).他想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一天来浪费的水量.
制定计划秒表、卷尺
收集证据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图3.3-3
实验与论证①写出用上述测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②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