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
(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
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
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s/t计算;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
4m,则s1=0.9m—0。
4m=0。
5m,由图知,t3=1s,【例题2】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参考教案3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点】1.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钟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
选用的器材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放在在斜面上金属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金属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巩固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教学建议】1.采用实验法教学,观察实验仪器,看各部分的在实验中的作用,并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该物理量,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对应着哪步的测量结果。
2.要进行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有发令成员,负责使小组各位准备完善后统一进行实验.有手持小车准备实验的成员,当听到发令后进行实验,有记录成员,当小车到达铁片时,听到撞击声就记录钟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三个成员共同完成本实验.3.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只要能完成测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刘翔雅典夺冠)、斜面(带刻度)、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制作计划能力、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 物体移动的速度。
利用回声求距离
【例题】小虎乘坐着一辆速度为10m/s的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 历时5s听到回声。(声音的速度为340m/s)(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 少;(2)汽车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137)00他m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山崖(不动)
(2)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____cm,如果测得小车 AB 段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选填“大”或“小”)。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扩展性实验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如图1.4-2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 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 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资料讲解
运动时间(s) t1=4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s 6.路程与时间(s-t图)或速度与时 间(v-t图)的图象 s
o 静止
v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v
例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v 解: 甲
s甲 t甲
v乙
s乙 t乙
v甲 s甲t乙 224
v乙 t甲 s乙 1 3 3
例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 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 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C )
已知:桥长S1=6700m 火车长S2=200m 前40秒路程S=600米 t=40s
求: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t
解:火火车车的全速部度通v过=走st 过=的604路00 sm程15m/s
S总=(S1+S2)=6700m+200m=6900m
6900 m
火车全部通过的时间t= S总 / V= 15 m / s =460m/s 答: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需要46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测量原理:v=st二、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2、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四、注意事项1、斜面的坡度要相对小一些,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较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五、实验结论1、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且: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上段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且从斜面顶端到底端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小结】:【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AB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40.0
1
0.2
BC = _____s;v
AB = _____m/s;
0.5
vBC = _____m/s;
大
(4)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_,是在做
_________
变速直线
运动。
(5)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
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s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t1
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的距离s2及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
2.实验设计
s1
t1
s2
t2
金属片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
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
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l,把小车通
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
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发射器
接收器
障
超声波测量仪还可测
碍
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物
课堂小结
实验原理: =
实验:测量
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
初中物理 初二物理上 测量平均速度 (4)
测量平均速度1、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答案】D【解析】救援部队行进105km到指定地点所用时间为:t=50min+2h+40min=3.5h,则救援部队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05km3.5h=30 km/h。
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
【答案】0.75【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观察并读出图所示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4. 5cm,所用的时间为6s,所以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s/t=4.5cm/6s=0.75cm/s。
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答案】D【解析】由s-t图象知,经过5s,s甲=10m,s乙=15m,s甲<s乙,故A错误;由s-t图象知,经过5s,s甲=10m ,s乙=15m ,s甲<s乙,故B 错误;由s -t 图象知,经过30s ,s甲=60m ,s乙=35m ,s甲>s乙,故C 错误;由s -t 图象知,经过10s ,s 甲=20m ,s乙=20m ,s甲=s乙,故D 正确。
4、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
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 ,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mm ,则此人的心率为_______次/min 。
【答案】60【解析】由图读出一次心跳所用时间内纸张运动的距离,即图中两个相邻波峰值之间的距离:s =42mm-17mm=25mm=0.025m ,v =1.5m/min=0.025m/s ,则心跳一次需要的时间:t =v s =0.025m 0.025m/s=1s , 一分钟跳动的次数:1min1s=60次,因此人的心率为60次/min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2. 两个物体运动的,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3.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地面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 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 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 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判断图中小车是否运动
小车是运动的
3.物体运动的判断方法: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距离或方向)是否变化(有变化则运动,无变化则静止)。
物体 位
参照物
置
变化:运动的 无变化:静止的
练一练
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 A.四季更替 × B.花开花谢 × C.流星划过夜空 √ D.生物的新陈代谢 ×
s t
。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m/s ,在交通运输中常
用 km/h 作速度的单位。二者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
1是0、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 。对变速直线运动
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用 v s 来计算吗? 可以 。
t
共36个空 A:4 B:5 C:7 D:9 11 13 14 16 18 20 22 23 25 27 29 31 32 34 36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第1.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 =s t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 =s t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ts v =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21v v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213s s s -=,下半段的速度2121333t t s s t s v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12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附答案)知识点:1、实验原理:v=2、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挡片3、斜面倾角小的好处:减缓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金属挡片的作用:便于确定小车到达的位置和到达该位置所用的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丽元旦去千佛山游玩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挂坠,她回学校问同学“这是什么金属做的呢?”小娟说“可能是铁的吧。
”小明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石)吸一下就知道了。
”小丽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猜假设C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前 3 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30km/hC .BC 段汽车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D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15km/h3、 A 、 B 两位同学骑自行车沿同一条直线向南行走,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两同学从同一位置O 点开始运动, A 同学比B 同学迟 3s 才开始运动B . A 同学的速度为 2m/s , B 同学速度为 1m/sC .第 5s 时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D . 5s 内, A 、 B 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4、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OA 段的速度为v 1 ,物体在O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AB 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 .v 1 =2m/sC .物体在BC 段通过的路程s BC =25mD .v 2 =2.5m/s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2 ~ 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3s 时甲在乙的后方③ 0 ~ 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④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只有②③正确B .只③④有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0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名称】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一、按图组成实验装置:如图。
二、如图,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小车,分别测量小车经过的路程为S 1和S 2所用时间。
数据记录表格。
三、注意事项1.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2.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4.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实验数据】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 1=t 1=v 1=s 2=t 2=v 2=【分析讨论】1.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路程为s 1和s 2的平均速度。
2.提出问题:(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匀速运动吗?为什么?(4)斜面顶端的高度对整个测量过程有什么影响?1.(2020·山东泰安)一辆长20m 的货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
【解析】货车的速度:v =72km/h=20m/s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 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 1=180m 20m/ss v ==4s 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s 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 2=2120m 20m/ss v ==6s 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2.(2020·江苏泰州)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 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例题2 在“测量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
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
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
次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 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 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vBC。
(填“>”“<”或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答案】 (1)加速 不平衡 (2)1.8 1.5 < (3)4.8 (4)>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3.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 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 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间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正确测量小车的 运动距离的方法 是从车头量到车
头。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和所用时间t2 ,将数据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路程 s1=1m s2=0.5m
实验记录表
运动时间 t1=3s t2=1.8s
平均速度 v1=0.33m/s v2=0.28m/s
分析与论证 思考讨论: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2. 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 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下, 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 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A是 ( )
A. 6 km/h ,65 cm
B. 1.5 km/h,1.2 m
C. 6 km/h,20 cm
D. 15 km/h ,0.6 m
C 小于
4. 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 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 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 ) A.4.8m/s B.5m/s C.4.25 m/s D.2.75 m/s
同学们再见!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用物理公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随堂小测
1.(2020·吉林中考)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为方便计时,应让小车下滑速度慢些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0.3s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
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 5 min 行驶1000 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8.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 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
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0.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m/s。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cm, t 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填“大、小”)
三、计算题(共15分)
12.(7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3.(8分)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两船
在离北岸800m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
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m处迎面相会。
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二、实验探究题
6、0.1 71.1
7、4 4.4 4.2 5
8、10.4
9、48 100 10、3.75 11、t
s v
小
5.0
0.01
3.33
大
三、计算题12、18分钟
13、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