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而不高
《论雅而不高》教案
《论雅而不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雅而不高”的含义,认识到高雅行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追求高雅,做到言行一致,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雅而不高的定义与表现2. 高雅行为的标准与价值3. 培养高雅行为的方法与途径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高雅行为5. 校园高雅行为的具体要求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高雅行为的定义、标准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高雅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雅而不高”的含义,阐述高雅行为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高雅行为与不高雅行为,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高雅行为,分享各自的感悟。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高雅行为的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高雅行为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雅而不高”的含义,阐述高雅行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高雅行为与不高雅行为,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高雅行为,分享各自的感悟。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高雅行为的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践行高雅行为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高雅行为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实践演练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高雅行为标准。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有关高雅行为与不高雅行为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短视频,用于课堂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3. 实践活动指导材料:准备实践演练的相关指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高雅行为。
浅谈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是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从多年来理论学习的实践看,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深不下去,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作了一些调查,感到当前干部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懒惰,热情不高。
对学习缺乏兴趣,整天埋头忙于事务性工作,即使有空余时间,也懒于学习。
有的认为工作这么忙,事情一件接一件,没有空余时间学习,有的工作不忙,也不愿坐下来读书学习。
到了集中学习时间,往往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找各种理由逃避学习。
二是浅尝陬止,流于形式。
认为学习是上级交给的硬指标,是上级要不我学,不是我自己要学,就是学了,也是完成时间、完成内容,抄抄理论文章,简简单单地写点心得,读一遍,听一遍,讨论一遍。
有的单位每月两天的学习日也没有真正用足,往往是上午读书,下午讨论,第二天留给个人整理笔记。
三是认识偏差,轻视理论。
在认识上,有的同志有着这样那样的模糊看法和想法。
有的认为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是为了用,为了把工作干好,而在生实干轻于学习。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使有些同志对理论感到茫然,对各种新的流行的思潮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功利思想有所抬头,追求实惠,疏于自我思想改造,有的甚至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四是现状所至,学用脱节。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前景下,由于思想错误,说的和做的不能完全相符合,表里不一,有的同志感到理论学习没有什么用,台上讲的是一套,实际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个样,有的虽然学了,但也是学归学,用归用。
学习中认识到不该做的事,学习过后继续做,能力未见增强,方法未见改进,处事未见公正,风气未见好转,由此导致一些同志对学习不感兴趣。
上述种种表现,归结到一点,反映出当前我们不少同志对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如何转这种状况,我感受到,还是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努力培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中西方翻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郭沫若的“风韵译”在翻译时实现两种文化意识的融合,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审美风格的再度创造,做到“字句、意义、气韵”三者“不走转”,不走样。
其意是说我们不能凭借着自己的主观感觉而赋予翻译文本某种风韵,而应该根据原著的风格来确定译文的风格,译文应该以原著的风格为出发点和归宿。
2.(1)道安的“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何意?(2)“五失本”何意?(1)道安,东晋前秦高僧,佛经翻译评论家,致力于“般若学”,倡“本无”宗,“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要求要按原本逐字逐句地翻译,不得对原文的字有所增减。
他的翻译主张:“究其旨趣,殆归直译矣”。
直译派代表人物。
(2)道安的“失本”指的是在译经过程中对原作内容或形式的流失。
这“五失本”,反映了译家在“译梵为秦”时,充分认识到两种语言(在语法、修辞、文体以及行文习惯诸多特点上)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所作的变通(三、四、五项皆指译者为求译文简明易了所作的削繁删冗)“失本”,是为了使译文达到符合汉文规范。
这是失原作之本,却得译作之本。
此乃道安高明之举。
“失”正是为了“得”,“以得补失”,这是翻译的辩证法。
可以说,“案本而传”是相对的,而“失本”则是绝对的。
“不失本”便不成翻译。
3.徐光启的翻译思想徐光启是我国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大潮中之先驱, 被称为“西学翻译之父”、“科学译祖”。
徐光启的“翻译—会通—超胜”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求知,求真理;二是抓重点,抓“急需”,并能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提出翻译西洋历书须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见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臣等愚新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意思是,只有通过翻译才能“会通”(学习与掌握) ,只有“会通”才能“超胜”(超越与争胜)。
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4.方梦志《医学词典》5.慧远的“厥中论”慧远主张厥中论,既反对“依实去本,务存其本”也反对“文过其意,理胜其辞”。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论“雅而不高”
4.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名师点拨】 文章从当前人们常讲的“高雅”
说起,针对现代生活实际,提出了“雅的未必高”的
看法.然后,列举了大量的社会现象,并剖析这些社 会现象的实质原因,从而揭示了“高雅”概念的真 正内涵;并提出要想做到“雅而且高”,就必须具有 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培育我们的文化底蕴,首先要让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作者在文中对“高雅而低俗”的社会现象进行了 批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从增强 文化底蕴入手。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 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低俗。一个人要增强 文化底蕴才能高且雅,一个民族要增强文化底蕴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倡 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一处断桥附近落水,而此处如同当地的“百慕大三
角”,3年来已有8人在此丧生.断桥被洪水冲毁6年 没能修复,河道里非法采砂至今无人制止,惨淡的现 实,与湍急的河水一起,向人们诉说着壮烈背后的痛 苦和无奈.
相对“最美奶奶”危急时刻的奋不顾身,有关部
门对“断桥”不通、挖砂不止长期视而不见,对
多个生命被河水吞噬的问题毫无作为,难道不应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关注社会”“高雅与低俗”
“倡导精神文明”“提高修养”“增强文化底
蕴”“做有心人”等相关材料和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最美奶奶”义举令谁惭愧 2011年8月16日,河南69岁老奶奶柴小女舍身救4 名儿童英勇牺牲,“最美奶奶”舍身救人的行为值 得颂扬和宣传.然而,义举背后有悲剧.4个孩子都在
风格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再如“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 摆臭脚则不高”。把不顾别人的感受抽烟说成“ 散播尼古丁”,把随便脱鞋的坏习惯说成摆臭脚, 收到很好的幽默效果。当然,也给这一类人画了 漫画,讽刺的意味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 随堂练笔 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人物进 行议论评价。字数:100字左右。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论“雅而不高”第1课时同步练习
第2课 论“雅而不高”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剔.牙( ) ②破绽.( ) ③扭.捏( ) ④时髦.( ) ⑤底蕴.( ) ⑥匮.乏( ) ⑦桑梓.( ) ⑧矫.揉造作( ) ⑨相形见绌.( ) (2)多音字①⎩⎪⎨⎪⎧ 滑稽. 稽.首 ②⎩⎪⎨⎪⎧ 作.坊 作.息 ③⎩⎪⎨⎪⎧空.调 空.额④⎩⎪⎨⎪⎧露.脸 败露. ⑤⎩⎪⎨⎪⎧应.届 应.聘2.辨形组词(1)⎩⎪⎨⎪⎧ 渐惭 (2)⎩⎪⎨⎪⎧ 揉糅(3)⎩⎪⎨⎪⎧扭 纽(4)⎩⎪⎨⎪⎧协 胁3.词语释义(1)扭捏作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解之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捉襟见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矫揉造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陈规”与“成规”“陈规”,过时的、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成规”,现行的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
例句:①墨守________、不愿改革的人,必将被时代淘汰。
②封建迷信的________陋习必须废除。
(2)“风尚”与“风气”“风尚”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有时包括思想、精神、道德品质在内),多用作褒义词。
不与疯狗计较的诗句
不与疯狗计较的诗句
1. “宁与智者争高下,不与愚者论短长。
”——《论语》
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应该与有智慧的人争论高下,而不是与愚蠢的人计较。
与愚者争论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我们的观点。
2. “不与傻瓜论长短,不与疯狗争高下。
”——俗语
这句俗语表达了不要与那些无知或不可理喻的人计较。
与傻瓜争论往往不会有结果,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知识或智慧来理解我们的观点。
而与疯狗争高下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和麻烦。
3. “勿与小人较恶,勿与疯狗争食。
”——谚语
这句谚语提醒我们不要与品行不端的小人计较恶行,也不要与疯狗争夺食物。
与小人计较往往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和争吵,而与疯狗争食则可能会遭受伤害。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我们应该避免与那些不可理喻或具有危险性的人计较。
与他们争论或争斗往往是无意义的,甚至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伤害。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与他们产生冲突,并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高中语文粤教练习:第一单元论“雅而不高”
2论“雅而不高"修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修养是一杯酒,温馨了陌生的人;修养是一阵春风,吹绿了人生的季节;修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
一颗纯净的修养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修养之心是一朵蓓蕾,它将吐露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春天;一颗缤纷的修养之心,是一片云雾,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修养之于心地,犹食物之于身体。
美字体赏美文雅与俗野草心说到雅与俗,就总有人愿意把他们隔阂开,似乎二者将不同日而语,一个是天上的星宿,一个是地下的野鬼。
以至于一看到自己认为“雅”的东西拊掌称善;若是看到不那么“雅”的,就不得了乎了,深深一副国将不国的忧叹样子,好像悲伤着哥伦布的上厕所与毕加索的看漫画.至于雅人听音乐,那不叫“听”,要换一个词,叫—-“鉴赏”;看书,那不叫“看”,也要换掉,叫—-“品评”;甚乎于引申到上茅房,也不能叫小便,要叫——“入厕”,在古代,更有“更衣”的更雅的称号呢!由此,我似乎又回忆起“窃不能算偷"的孔乙己倒也可以明正的算一个雅人。
我是一个不大雅的人,证据就是我从来不爱把天地吊在嘴上大叫着英勇,也不爱把爱恨交织编化成词语凝固在心头.有一句俗话叫“俗人办雅事雅事也俗”,我深以为是,所以我做什么事都秉着一杆“俗”的大枪,枪头上还挑着“俗人俗事"的招牌来招摇过市.比如买菠菜,为了两毛钱,我可以和人高举刀枪【课内挖掘】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而有人偏下手抓;封闭式空调车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住公寓楼在楼内大吼大叫;出行坐车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与烟雾喷人;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等。
[写作运用]适合“雅与俗”“荣辱观”“辨是非”“论修养”“品味时尚”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也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论雅俗共赏》课文简析
唐代“雅俗共赏”发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提示:涉及的文体或审美形式是禅宗语录、传奇,涉及 的历史人物或著作是韩愈的《毛颖传》等的出现。
概述本段“雅俗共赏”是“自然而然的趋势”的社会
原因。
提示:门第垮台,社会等级不再固定,“士”和“民”互 相流通,因多数来自民间的士人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 活态度,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 变那些俗的,所以雅士必须理会或迁就俗士的趣味,最后“大 家打成一片”,“雅俗共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趋势”。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就是个“读书种子”;去参加那些公开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 做,至少也落个绅士。这种进展经过唐末跟五代的长期的变 乱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 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 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 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 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 不觉其寒尘;不但不觉其寒尘,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 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 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 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 当然,所谓“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朱自清在文章结束时精辟地论述了当时中国文坛发展的 一个基本态势:文学、文化正在走向民间,出现了大众化、 通俗化,最终走雅俗共赏的道路。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安史之乱”后,“士”和“民”这两个等级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这个阶段“士”有哪些特点?
提示:“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没有先前严格 和清楚,两者互相流通,其中士人流落民间的少,而老百姓 加入士流的却多起来了。
盐铁论十大金句
盐铁论十大金句一、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西汉·桓宽《盐铁论·周秦》翻译:慈祥的母亲大多都有着败家的儿女,这是因为他们不忍心强加管教子女的缘故。
二、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西汉·桓宽《盐铁论·利议》翻译:高谈阔论却没有任何依据,就好像膝盖痒却去搔抓脊背那样。
三、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西汉·桓宽《盐铁论·申韩》翻译:那些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们,发现了事情的弊端便会立刻去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去堵住。
四、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西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翻译:任用贤能的人,去监督他们完成任务,而不必使其劳苦。
只依靠自身的力量的人,最终只会徒劳无功。
五、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西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翻译:处理大事的人不能繁琐,繁琐会使事情混乱;处理小事的人不能懈怠,懈怠了就办不好。
六、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西汉·桓宽《盐铁论·险固》翻译:做事情如果有所准备,这样就可以牵制住它人,如果事前没有准备,最终只会被人们所牵制。
七、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西汉·桓宽《盐铁论·地广》翻译:想要拥有更多的钱财,就不可以过于仁慈。
如果太过仁慈,变不能够拥有很多的财富。
八、衣食者民之本。
——西汉·桓宽《盐铁论·力耕》翻译:穿衣吃饭,是人民百姓的生活根本。
九、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西汉·桓宽《盐铁论·相刺》翻译:满箱的碎玉,是算不得珍宝的。
读了一些书籍,这并不等同于掌握了大道真理。
十、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
——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病》翻译:国内有着贤能的士人,而没有得到重用,这并不算贤能士人的过失,而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应当感到羞耻。
粤教版精品课件 论雅而不高
• 8、作者从哪些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运用了
哪些论证方法?
• A、作者从两个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一是从
硬与软“两张皮”来论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 “雅高分离”;二是从表与里“两张皮”来论述某 些人的表面现象和内在修养的“雅高不一”。
• B、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等。
1、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 思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2、体会文章的论证方式. 3、培养自己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预习自查
1、选出下面加色字中注音正确的一项 ( C) A 臭脚 xiǔ
B 剔牙 tī C 梓 zǐ D 扯 zhǐ
啸 xiào
遮拦 shù 滑稽 jī 破绽 zhàn
• B、这些对比在论证“雅而不高”的实质
原因过程中充当了有力的论据,使作者有 理有据地展开分析;同时一正一反地举例, 对照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 善恶自知、美丑自明。
• 1、发现:请你关注社会,看看我们身边有哪
些“雅而不高”的事情?这些现象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列举五例。 • 2、讨论: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对照这些现象, 看看我们自己做得怎样? • 3、思考:这些现象之所以得以滋长,原因是 什么?有什么样的办法改变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 E—G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
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
表里“两张皮”。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 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
• 3、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B.缺乏学识修养,但又自以为是。
时髦 máo
底蕴 yùn 匮乏kuì 维多利亚 wéi
高中语文《论“雅而不高”》教案 粤教版必修4
1、《论雅而不高》第一课时一、思考你是高雅的人么?你有给老师取过绰号么?课堂上老师让你回答问题你起立了么?见到老师、同学或亲戚朋友你会主动问好么?你嘲笑过别人的生理缺陷么?在公共场所,你会穿拖鞋、背心,打赤膊么?书籍摆放整齐的课桌上,有你的涂鸦么?晚上熄灯后,你还会大声说话么?每天起床后,你会按学校要求整理你的床铺么?在图书馆阅读时,你曾和朋友高声讨论问题么?升国旗时,你肃立并高声唱国歌了么?在食堂吃饭后,你会自觉排队么?集会或郊游你会将废弃物带走么?二、选择题1、下列蓝色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剔牙tī破绽zhàn 捉襟见肘jìnB、底蕴wēn 匮乏kuì矫揉造作jiāoC、扭捏niē时髦mǎo 相形见绌zhuōD、斑秃tū滑稽jī雅气四溢yì2、下列句中黑色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给国家带来了不堪入目的恶果。
C、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
D、他画的画,在他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肯定不跟“雅”搭界。
B、看目下时髦男女常将“档次”、“品位”挂在嘴头,其实“上档次”之类总有点扭捏作态。
C、雅行中时而露出低俗破绽,都是因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
D、缺乏底蕴,即使作态千般仍显得俗。
三、试说说文章的思路四、课文反复提到的“雅”、“高”、“俗”是一种什么关系?五、说说班里的不文明事《论雅而不高》第二课时一、思考1. 找出文中的对比,体会其作用2. 试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二、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论点句写入文中呢?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⑴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是何等的惬意畅快。
但眼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窄单一,整日倘徉徬徨于家长、老师选择的“辅导读物”之中,尽是一群“死在言下”的畸形儿,这是何等的遗憾可惜。
高中优秀议论文:雅与俗
高中优秀议论文:雅与俗雅,在于姿态;俗,在于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穿住行用,这本就是生而为人便不可或缺之物。
可若是有人整日挂心这些,只怕文人墨客们便会一挑眉,转过目光,轻唾一声“俗人”了。
雅与俗,本来便是人生的两种状态,密不可分。
不妨先从时间上看,初而为人,赤条条一副躯壳,坦荡荡一颗红心。
对此时的人来说,生存无疑就是一切,物欲尚未萌芽,更遑论精神追求?按之前的看法,此可谓大俗。
然则,现今的人们又开始渴求这种状态了,“心如赤子”成了的雅赞——可见,俗至极处,竟至于雅。
所谓大俗大雅者,此即其一。
说到这儿,问题就出现了:人们对雅的普遍渴求源于何处?如果说生活、生存之俗出于人的本质的动物性的话,那雅,正是人对人性的求索。
雅是必须建立在俗之上的。
纵是陶渊明般大雅,也免不了“种豆南山下”。
不过雅之可贵在于:无论生活如何,都尽能够藉此求得超脱,凌驾于生活之上,俯视“俗世”。
而这种需求,今日尤为重要。
何以观之?而今,60后、70后仍是社会的主流,而80后的年轻一代也已走进社会多年,就连90后也一溜小跑,正跨入社会的门槛。
这些人中,绝绝大部分是受过一定教育的。
求学时的理想、构想乃至空想,与现实中的种种无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可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已不再如父辈一般混沌。
于是,俗的压力下,苦求无果,便转向对雅的追求,试图在一个私人的精神空间里求得价值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是这个过程的外现。
这是社会转型、人性启蒙的关键时期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这对人性的成长、成熟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诚然,随之而来的,总是少不了种种负面影响:或有求索未成者,或有误入歧途者,不一而足。
但至少,这个过程是积极的;至少,社会在进步;至少,中国人,终于作为“人”而觉醒了。
鲁迅先生也可释怀于九泉之下了。
时钟不止步地滴答着,当年的赤子,也慢慢长大。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成长过程——先是“俗”的成长,而“雅”则默默地为某个瞬间的质变做着准备;而后,若是一切安好,雅终有一天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人,才真正成长为“人”。
精诚凝聚成就梦想点亮心灯照亮人生...
高一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与结构】本单元含一个―活动指引‖、三篇―参考阅读‖和两篇点击链接短文。
(1)活动指引。
活动指引包括―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畅所欲言对对碰‖、―激扬文字析事理‖、―过程结果大家谈‖四个环节。
分别从资料的搜集,阅读的参考,口头与文字的表达,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关注社会的视角作了一些提示,提供了一个活动组织的范式。
(2)参考阅读。
参考阅读选择的四篇文章,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名篇,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针对政治生活、曰常生活、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发表见解,展开分析。
(3)点击链接短文。
点击链接的两篇短文―乘上阅读的快车‖和―评事论理表见解‖是提供给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方法性的指导。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单元的活动主题是―关注社会‖。
这一活动目标是在必修1至必修3相关单元完成对―自我‖、―情感‖、―自然‖的感悟与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五彩纷呈的社会,思考曲折变幻的人生,加深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据此,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时评及一般评论的文体特点。
能力目标:1、学会写作时评。
2、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提升资料收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热情,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活动建议】1、收集资料:组织学生按一定的专题收集有关社会热点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2、观看报道:把新闻媒体中有关珍惜生命的报道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为他人负责。
3、开演讲会:围绕―人与社会‖―社会聚焦‖等话题展开演讲;激发学生的社会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搞辩论赛: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
论雅俗共赏
赵州(丛谂)和尚语录 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之。云:“和尚 犹有者个在!”师云:“是你有者个。”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某尼《悟道诗》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宋 白云守端禅师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是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南北朝 契此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近代花雅之争 【折桂令】实指望封侯 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 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 背主黄巢。恰便似脱鞲 苍鹰,离笼狡兔,摘网 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 掌刑罚难得皋陶。似这 鬓发焦灼,行李萧条。 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 高俅!管叫你海沸山摇。 《林冲夜奔》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 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 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 慰愁烦。 望家乡,去路远, 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 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 怀雪刃未除奸。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满怀激奋问苍天! 《野猪林》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诗词俗而近雅 王梵志
苏东坡
吴中妇人: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花不放飞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四大名著中的俚语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谈中国诗 据说西方的文化名人到中国来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 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 下闻名世界、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 女学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 出约见的要求,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 “如果你 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 先生的幽默与机智可见一斑,那么他的学术性论文语言功夫 又有怎样的特色呢?
格调高雅的成语
形容高雅的成语如下:1、不登大雅成语拼音:bùdēng dàyǎ成语解释:大雅: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成语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
2、雅人深致成语拼音:yǎrén shēn zhì成语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
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
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3、雅俗共赏成语拼音:yǎsúgòng shǎng成语解释:雅俗:文雅和粗俗。
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
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
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成语出处:明孙仁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4、高雅闲淡成语拼音:gāo yǎxián dàn成语解释:高妙雅正,安闲恬淡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5、雅量高致成语拼音:yǎliàng gāo zhì成语解释: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干(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6、才望高雅成语拼音:cái wàng gāo yǎ成语解释: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7、典则俊雅成语拼音:diǎn zéjùn yǎ成语解释: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的意思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的意思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是杏林医书《伤寒论》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你一心一意用心精细地治疗病人,即使你现在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很高,但你将成为一名良好的医生。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医生的医德、医风和医术,认为医生不仅需要有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高度的医德、爱心和责任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并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此句也可以引申为其他行业或领域中的道理,即只要你勤奋敬业、精益求精,并有一颗真正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人的心,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形容议论的词语
形容议论的词语【搬弄是非】:搬弄:挑拔。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
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失为不负责任。
【崇论吰议】: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同“崇论闳议”。
【崇论闳议】:崇:低;闳:宏伟。
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崇论宏议】:崇:高;宏:大。
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崇论谹议】: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同“崇论闳议”。
【处士横议】: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
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
【踔厉骏发】:形容慷慨激昂恣肆;议论四海。
【戳脊梁骨】:在背后指责议论。
【踢当面锣】:比喻有话当面说道,不背后议论。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大干物议】:物议:众人的议论。
引发众人的议论或引发舆论的反感。
【大睨高谈】:睨:视。
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
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谠学说危言】:公正的议论,铁甲舰的直言。
【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
【发言盈庭】:盈:八十。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来一致的结论。
【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放言高论】: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风传一时】:传:传播。
一时间像风一样传播开去。
形容某种议论一时间传播很广。
【风言风语】:没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具有嘲讽的话。
另所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高睨大谈】:睨:视。
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
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高谈大论】:指不切实际的话语、议论。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高谈雄辩】:大发议论,长于用笔。
形容能言善辩。
【高谈虚论】: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高文宏议】:高明的文章,恢弘的议论。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曲高和不寡 雅俗能共赏
曲高和不寡雅俗能共赏“曲高和不寡,雅俗能共赏”,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音乐家杨时所著的《乐府历代吟谱》中。
这句话表达了在艺术领域中,优秀的作品不应该被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享受,而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共同欣赏。
无论是高雅的音乐、文学、绘画,还是通俗的流行歌曲、小说、电影,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和魅力,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和喜爱。
曲高和不寡,指的是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不应该只被少数人所欣赏。
高雅艺术,比如交响乐、古典文学、绘画作品等,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够欣赏的。
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只能被少数人所享有。
相反,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有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范围,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少数人的精神生活,更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高雅艺术的存在,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曲高的艺术作品应该被大众所共享。
雅俗能共赏,表达了通俗艺术作品也应该被重视,并不是低劣的作品就不值得被欣赏。
在当今社会,流行歌曲、网络小说、电影等通俗艺术作品拥有大量的受众,并且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以简单易懂、接地气的方式,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和享受生活的途径。
它们所创造的流行文化也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对于一些特定群体来说,甚至具有比高雅艺术更深远的影响力。
雅俗艺术的存在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它们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推广。
更重要的是,曲高和不寡,雅俗能共赏,体现了多元化的文化追求和体验。
每个人的审美和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对于艺术作品的喜好也会因人而异。
有些人喜欢沉浸在高雅音乐和文学的氛围中,感受那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有些人更喜欢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和通俗小说,追逐着生活中的快乐和情感共鸣。
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通俗作品,都有吸引人的地方,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而且,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追求也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和交流,让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启发和影响。
精选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自身存在问题1、思想上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
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高,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改造重视不够。
2、工作上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还不够。
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
没有能够做到把时间多用于档案管理系统的学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
在工作中求稳思惟比较重。
3、事业心不如从前,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的干劲和勇气,个人创新不足,落实方面做得不到位。
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开拓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自身素质。
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主动去学习新事物,充分学习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流程、规范,逐渐学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加快查找速度,提高利用效率,逐步实现从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管理。
积极利用档案资料为单位业务管理提供服务,使档案成为“活资料”,及时为客户找到相关档案,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3、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厉约束自己,克服松懈心理,树立生活、工作目标,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自己积极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存在的差距与问题1、学习氛围不浓,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主要体现在党委班子的集中学习和讨论做得不够,学习型的集体尚未真正形成。
原因是党委班子成员每个人分管不同领域的工作,每个领导工作的步调和时间不一致,因而开展集中学习和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主要是以个人的日常自学为主。
特别是对一些专题的深入学习和讨论还做得不够,讨论得不深、不透,而且班子成员每年通过学习,写出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不多,应进一步处理好工学矛盾。
由于学习上存在差距,导致有些领导协调各方的工作做得不够好,工作思想不开阔,决策和带领全镇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力还不够强,个别领导其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īn • 1、下列蓝色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剔牙tī 破绽zhàn 捉襟见肘jì n
• B、底蕴wēn
• C、扭捏niē
匮乏kuì
时髦mǎo
矫揉造作jiāo
相形见绌zhuō
• D、斑秃tū
jiǎo yù n
滑稽jī
chù
雅气四溢yì
D
• 2、下列句中紫色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 襟见肘。 • B、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给国家带 来了不堪入目的恶果。 • C、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 • D、他画的画,在他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 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就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培育我们的文
化底蕴,首先要让我们的物质环境与人们的行 为协调起来。
1、课文中反复提到“雅”“高”“俗”三 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雅” 是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 “高” 是指高尚的、文明的行为和风尚。 “俗” 是指粗俗的、平庸的道德行为和修养。 三者的关系是:“高”“雅”之间可以是 “高”“雅”并举,也可以是“雅而不高”; “雅”“俗”之间可以是“俗中大雅”,也可以是 “雅得太俗”。衡量的标准是看人们的文化底蕴如何。
2、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 社会问题?
A—D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体现我们物质文明
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的软件
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E—G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
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
也就是表里“两张皮”。
3、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 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 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 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 的不和谐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 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权 谋私等。《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出现的形形 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 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
C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雅而不高”例子, 谈谈自己的见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 论证等。
对比论证
①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与有人偏下手抓 ②封闭空调车上与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 ③住公寓楼与在楼内大吼大叫 ④出行坐车与一路车笛长啸 ⑤档次品位常挂嘴边与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⑥遮口剔牙与烟雾喷人 ⑦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 …… 把《儒林外史》中“雅得太俗”的矫揉造作之徒和 推行白话文而成“俗中大雅”的胡适进行对比。
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B、缺乏学识修养,但又自以为是。
4、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方法在哪?
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 手。其首要条件是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必须协 调一致。
5、根据作者写作思路,请列出本文的内 容提纲?
物质硬件上去了 精神软件跟不上 外表浮雅,肚里缺货 缺乏学识而又自以为是 重要性:“雅得太俗”与“俗中大雅” 增强文化底蕴 对比 办法:让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
“高雅”新解: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未必不跟“雅”搭界 硬软两张皮 摆出“实证” 表里两张皮
6、总结归纳本文主旨。
全文从当前人们常讲的“高雅”说起,针对
现代生活实际,提出了“雅未必高”的看法。 然后,列举了大量的社会现象,并剖析这些社 会现象的实质原因,从而揭示了“高雅”概念 的真正内涵;并提出要想做到“雅而且高”,
李景阳
1.速读课文,将文中所列举的社会现 象罗列出来。 2.找出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作者 观点。 3.梳理并列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4.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 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
1、作者写作此文时关注了哪些社会现象?
A、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 B、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 C、公寓楼内,大吼大叫; D、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 E、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F、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 G、雅兴高歌,却出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