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探究散文文本意蕴(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城的窑江子①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②也看窑。
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
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③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
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④看窑去。
⑤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
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⑥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
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
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⑦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
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
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
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
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囂与沉默,绚烂与平滨……⑧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
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⑨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
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散文阅读讲义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二散文阅读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散文阅读导练:探究意蕴题(考情简述+设问方式+解题思路+典题示例+对点训练)
高考散文阅读导练:探究意蕴题(考情简述+设问方式+解题思路+典题示例+对点训练)【考情简述】散文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读者角度来说,理解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二是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角度的个性思考。
【概念阐述】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
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设问方式】(1)(2022·全国乙)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
请对此加以分析。
(《“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2)(2021·天津)李大钊说:“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
”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给到×北工作的的L》方龄贵)(3)(2018·浙江)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4)(2017·全国II)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度”等表答题方向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解题思路】1.审清题干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蕴涵”等动词和“意蕴”类的名词。
2.探究原则挖掘文本意蕴要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即以题干中涉及的文本内容为依据和基础,可分析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如“与世无争”“和谐相处”“精忠报国”“知足常乐”“中庸之道”等)和人文精神(包含“人生意义和价值”“人的尊严”“社会责任”“悲悯情怀”等),也可分析哲理、美感规律等。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议论文(含解析)
议论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
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
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颇具意蕴的材料作文,这个材料作文立意的聚合特点很明显,即如材料末所揭示的那样,要反思“迟”,要尽早明白“迟”,才能创造美丽的人生。
显然,这样的材料作文,写成哲理性散文的形式最好,写成记叙文时要突出自己的理性的感悟,而写成议论文就要掌握充足的有关“迟”方面的素材,进而达到观点与材料的水乳交融。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精选有关“迟”的一正一反或多个正反素材,阐发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将熟悉的伤仲永等的素材或同类素材想深想透,表现要及早醒悟的主旨;激情演绎或编叙有关“迟”的经典故事,传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辨;借助细节,记叙真实的生活中关涉“迟”的鲜活事件,突出对生活的智慧思考。
2.(2015·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探究散文文本意蕴(含解析)
探究散文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林琴南先生苏雪林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
不过,在文字上我和他的关系却很深。
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
他是我幼年时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
我在私塾混了二年,家长们便不许我再上进了。
只好把西游封神一类东西,当课本自己研读。
民国初年大哥带来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见了一个新天地。
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渐渐地能够用文言写一段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摩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
由读他的译本又发生读他创作的热望。
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
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先生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
一天,我正打从他门口走过,看见一位须发苍然的老者送客出来,面貌宛似《畏庐文集》所载“畏庐六十小影”。
我知道这就是我私淑多年的国文老师了。
当他转身入内时,很想跟进去与他谈谈。
但彼时究竟年轻胆小,又恐以无人介绍的缘故不能得他的款接,所以只得怏怏走开了。
后来虽常从林寓门口往来,却再无碰见他的机会。
在五四前,我完全是一个林琴南的崇拜和模仿者,到北京后,才知道他所译小说多出自于西洋第二流作家之手。
而且他又不懂原文,工作靠朋友帮忙,所以译错的地方很不少。
不过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很能传出原文的精神。
五四前的十几年,他译品的势力极其伟大,当时人下笔为文几乎都要受他几分影响。
林觉民的《与妻书》,岑春萱的《遗蜀父老书》,笔调都逼肖林译。
苏曼殊小说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
琴南先生天性纯厚,事太夫人极孝,笃于家人骨肉的情谊。
读他《先母行述》、《女雪墓志》一类文字,常使我幼稚心灵受着极大的感动。
3.高考语文考点精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散文的标题(讲义)(解析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散文的标题(讲义)一、必备知识标题是散文的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
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
不同的散文,标题的类型又有不同。
因此,探究散文标题内涵的方法当然也不尽相同。
因此,本文将从“明确标题类型”、“分析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联系文章内容,探讨理解标题的深层意(即语境意和延伸意)”等方面入手,比较系统地探讨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
(一)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是解答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类题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那么,散文阅读标题有多少种类型呢?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划分,散文标题主要有“偏正结构型”、“主谓短语型”、“名词型”等类型。
“偏正结构型”如邓琴的《纸上故乡》、范烟桥的《太湖碎锦》、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主谓短语型”有熊久红的《湖殇》;“名词型”的如《司马祠》、楚岩的《老屋》、任林举的《岳桦》。
那要怎样才能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理解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
而有一句口诀可以概括这方面的语法。
如:“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要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谓后补。
”其次,要理解标题中成分的词性。
如,《纸上故乡》中的“故乡”是名词词性,由此可以推断“纸上”是修饰“故乡”的定语。
那么“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
因此,《纸上故乡》就是“偏正结构型”的标题。
同理,《太湖碎锦》、《庄子的翅膀》也是如此分析。
而熊久红的《湖殇》中的“湖”是名词词性,后面的”殇“是动词词性,死亡的意思。
由此可知,《湖殇》就是“主谓短语型”标题。
《司马祠》、《老屋》、《岳桦》都是名词词性,因此就是“名词型”标题。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就意味着离正确理解散文标题的内涵又更近了一步。
(二)分析散文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要分析并理解散文标题成分的含义,就必须要知道各成分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散文阅读“探究丰富意蕴”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探究丰富意蕴”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解题指导】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蕴,要重点抓住以下几点:(1)抓住文中的“情语”。
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
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
“不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3)学会转换视角,挖掘深层情感。
常见的转换视角有:①历史与现实的转换,如文本写的是历史,可能暗含着对现实的期待;②批判与希望的转换,如文本在批判一些问题,可能它在希望积极层面的东西;③正面与反面的转换,如文本写了反面的东西,可能暗示着它要肯定正面的东西。
(4)答案表述必须有情感术语。
如赞扬、担忧、期待、希望、不满、无奈等。
另外,关于句子意蕴探究题,其方法同理解句子含意差不多,或者说它要以理解句子含意为基础,善于抓住句子的具体特征,从关键词语、内部结构、表达特点等入手。
但是,它与理解句子含意毕竟不在一个能力层级,它是“探究”层级,其难度与广度均超过“理解”层级中的句子含意。
探究所选择的句子位置靠后(多是文末句),内涵深厚,是要从全文乃至文外的角度来探究的。
具体说来有:(1)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探究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
联系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蕴、更深层的意蕴。
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开掘。
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看看该句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对于所给句子的深层意蕴,要特别善于抓住它背后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抓“作者”要素。
(3)看看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要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或作品中特别重要的句子进行合理的解读、探究。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考核知识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子作用,结尾作用,题目作用,引用作用,景色描写作用。
考点分析,做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为景为人为事为情为理。
方法引路(一)、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
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
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三)、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四)、景物描写作用题【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五)理解词语的含义一、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 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也有少数在词语的后面。
2、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测试理解词句或段落内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
3、找出指代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时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含解析
散文阅读从考生读文和答题来看,散文的得分率低于小说,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对于散文“思路、形象的分析”“技巧、语言的赏析”“情感、标题的把握”等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第1讲“读懂”层面2考点——理清思路,解读形象一、理清思路不跑偏——突破行文思路、句段作用2考法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
从一轮复习来看,这类题目答题规律性较强、术语较多,很多考生都能得分;但由于欠缺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常存在乱贴标签、笼统作答甚至找不到答题角度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行文思路梳理[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垕[注]王剑冰①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②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作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③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儿,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④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至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钧瓷的华章。
⑤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探究小说文本意蕴(含解析)
探究小说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炕笤帚刘心武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出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
几个舍友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用。
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绰号“蜡笔大新”叹口气提议:“夸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
”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
”因为物理考试总得高分,绰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
村里来了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
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
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在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我喜欢《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继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
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他吃晌午饭没有?他大概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饭呢。
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
我绑完了回家去吃。
”我进屋跟我娘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一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
专题1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萨丽娃姐 2019 天津卷
姐的春天》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 分析标题意 度、深度的理解。
全文加以分析。(6分)
蕴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
切口分析、探究。如
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
分析标题意 一个词语、句子或标
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蕴和作用 题或者一句评论。
(二)思考深广 1.思考深度——由表及里 (1)表层意蕴:文本中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 出的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 (2)深层意蕴 ①民族心理:家国情怀、热爱自然、中庸和谐、维护和平、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知足常乐、吃亏 是福等。②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观点、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社会责任等, 核心是人自身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生命平等、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尊 重、对苦难的悲悯等。③学科认知:主要指文中渗透的人生哲理以及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2.思考广度——不同角度 (1)文本角度:研究探讨文本中的形象的特点、内涵、意义等方面,有助于透彻地把握文本主题。 (2)作者角度: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观点等,都可能对文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 响文本主题的表现。 (3)读者角度: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 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 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人生活在世界上面临的基本矛盾有三个:① 人与自我的矛盾;②人与社会的矛盾;③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导致的价 中华民 值也有不同类型和层次。人的价值可分为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 族人文 人的自然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贡 精神 献;人的自然价值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积极 平衡。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①对生命的关怀;②众生平等;③对弱 势群体的关怀;④对苦难的悲悯情怀;⑤对自然的关怀和敬畏核心是人的 关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二探究文本意蕴含解析
精准训练二探究文本意蕴练前提示散文阅读的关键不仅在于所记叙、描述的内容,更在于记叙、描写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因此,散文探究的落脚点往往就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以及其精妙的语言表达,而切入点多为标题、重要词句等。
在回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三点:(1)抓住文章内容。
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写了什么内容,挖掘这些内容背后隐含着的深刻内涵,它一般指向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2)体悟作者的情感。
散文所表现的内涵既有社会的、自然的意义,也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是情感内涵。
(3)注意探究的层面。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答这类题时要分点作答,答案组织由“依据+结论”构成,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花花草草[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叶赛宁的故乡诺沃村在奥卡河对岸不远。
我觉得叶赛宁的诗,出色地表现了奥卡河彼岸的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每逢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雾,还是林中蓝色的焦烟,弥漫在原野上。
在这仿佛寥无人迹的草原上,我有过多次不同的事故和突然的会遇。
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湖上钓鱼,湖岸高耸陡峭,长满攀缠的黑莓。
在上边,在我头顶上,开着有半人高的花,乡下的孩子们正在那里采酸模。
听声音,那儿有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子。
两个小姑娘在学着孩子多的乡下女人的模样说话。
她们大概都在模仿自己的母亲。
第三个小姑娘总没说话,只是尖声尖气地唱着:在空袭请报的时候,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往下的歌词她不知道了,在沉默片刻之后,又重复起关于空袭警报的歌儿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训练四意蕴探究
⑨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 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 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 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 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⑩“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 建言道。
⑪“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⑫“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 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12/10/2021
⑬“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⑭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⑮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⑯“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 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 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 鸟禽兽,栩栩如生。 ⑰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⑱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 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 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 佛于瞬12/1间0/20御21 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11 散文阅读(二)
十一散文阅读(二)(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记忆光线李汉荣天文学家的一生,是单相思的一生,他们苦苦思慕、追寻、凝视着遥远的天体,而那些他们远在天上的“恋人”却浑然不觉。
既不眉目传情,也不摇手拒绝。
但他们依然固执地捕捉她们的细微信息,一缕微光,一点脉冲,一丝烟云,都令他们兴奋、迷狂,好像恋人有了微妙的暗示。
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用一生的激情和精力,孜孜以求、苦苦眷恋的那个偶像级天体,仅仅是从一百多亿光年以外传来的光线,很可能,经过一百多亿年的太空穿越,光线到达地球时,那天体早已毁灭了,这位痴心人看见的,只是恋人的遗像。
天文学家的单相思苦恋,是有点悲壮的意味了。
但是细想来,我们人类的一切崇高的精神活动也都有点单相思的悲壮意味。
读屈原的诗,我们被他的高洁情怀所感染,但谁见过屈原?屈原早已沉淀成历史长河深处的贵金属,我们感受到的是从语言的云层里辐射而来的诗人灵魂的光线;读《红楼梦》,我们会为黛玉及那些纯洁女子的不幸命运洒一掬同情之泪,但我们无一人到过大观园,无一人见过林黛玉,那感动我们、洗礼我们的,是从时间那边、文字深处传来的美好生命陨落的血泪之光;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壮举,是何等感天动地,但我们听到那故事的时候,无数英雄们已经走进历史的壁画和浮雕,那让我们热血沸腾、情怀壮烈的正是那穿透历史烟雨的强大记忆光线....。
我们总是在正在穿越的这段时间里,这段生活里,接受着此刻太阳的照耀,同时回望和远眺那笼罩我们的历史苍穹,它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心灵的深远背景和强大磁场。
那穿越层层烟云抵达我们的精神光线,也如此时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增加着我们的精神钙质,扩大着我们的心灵幅员,且由于它携带着更多的记忆密码,它更激起我们对一种崇高生命境界的缅怀、追慕和敬仰。
这样说来,貌似单相思的苦恋和热恋,其实并不只是单相思...,当对方足够美好、伟大和可爱,你将她视为追慕的女神和偶像,她就会调动你全部的生命激情和美好襟怀,去在精神上接近她,力求达到与她的美好、伟大与可爱对称的生命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散文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林琴南先生苏雪林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
不过,在文字上我和他的关系却很深。
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
他是我幼年时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
我在私塾混了二年,家长们便不许我再上进了。
只好把西游封神一类东西,当课本自己研读。
民国初年大哥带来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见了一个新天地。
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渐渐地能够用文言写一段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摩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
由读他的译本又发生读他创作的热望。
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
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先生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
一天,我正打从他门口走过,看见一位须发苍然的老者送客出来,面貌宛似《畏庐文集》所载“畏庐六十小影”。
我知道这就是我私淑多年的国文老师了。
当他转身入内时,很想跟进去与他谈谈。
但彼时究竟年轻胆小,又恐以无人介绍的缘故不能得他的款接,所以只得怏怏走开了。
后来虽常从林寓门口往来,却再无碰见他的机会。
在五四前,我完全是一个林琴南的崇拜和模仿者,到北京后,才知道他所译小说多出自于西洋第二流作家之手。
而且他又不懂原文,工作靠朋友帮忙,所以译错的地方很不少。
不过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很能传出原文的精神。
五四前的十几年,他译品的势力极其伟大,当时人下笔为文几乎都要受他几分影响。
林觉民的《与妻书》,岑春萱的《遗蜀父老书》,笔调都逼肖林译。
苏曼殊小说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
琴南先生天性纯厚,事太夫人极孝,笃于家人骨肉的情谊。
读他《先母行述》、《女雪墓志》一类文字,常使我幼稚心灵受着极大的感动。
他忠君,清朝亡后,居然做了遗老。
他前后谒德宗崇陵十次。
至陵前,必伏地哭失声,引得守陵的侍卫们眙愕相顾。
他总勉励学生做一个爱国志士,说到恳切之际,每每声泪俱下。
琴南先生在前清不过中过一名举人,并没有受过皇家什么深恩厚泽,居然这样忠于清室,我起初也很奇怪,阅世渐深,人情物理参详亦渐透,对于他这类行为的动机才有几分了解。
我们读史常见当风俗最混乱,道德最衰敝的时候,反往往有独立特行之士出于其间。
譬如,旷达成风的东晋而有槁饿牖下不仕刘宋的陶渊明,满朝愿为异族臣妾的南宋而有孤军奋斗的文天祥,只知内阋其墙不知外御其侮的明末而有力战淮扬的史可法,都可为例。
我觉得他们这种人行事,如其用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的话来解释,不如说这是一种有激而为的心理表现。
他们眼见同辈卑污龌龊的情形,心里必痛愤之极,由痛愤而转一念;你们以为好人是这样难做么?我就做一个给你们看!还有一个原因。
中国文化经过了四五千年长久时间,也自有它的精深宏大,沉博绝丽之处。
所谓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信条,所谓先王圣人的微言大义,所谓文学艺术的典丽高华,无论如何抹不煞它们的价值。
文化不过一个空洞的名词,它的体系却由过去无数圣贤明哲英雄名士的心思劳力一点一滴建造成功。
这些可爱的灵魂,都在古书里生活着。
翻开书卷,他们的声音笑貌,思想情感,也都历历宛在。
我们同他们周旋已久,就发生亲切的友谊,性情举止一切都与他们同化。
对于他们遗留的创造物,要当作家传至宝,誓死卫护。
我们不大读古书的人,所以对于旧文化还没有什么眷恋不舍之意;至于像琴南先生这类终日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的人,自然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了。
他把尊君思想当做旧文化的象征。
不顾举世的讥嘲讪笑,抱着这五千年僵尸,同入墟墓,那情绪的凄凉悲壮,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王国维先生之投昆明湖也是一样。
如其说他殉清,不如说他殉中国旧文化。
总之,林琴南先生可谓过去人物了,但我个人对他尊敬钦慕之心并不因此而改。
(选自《人间世》1934年10月第14期,有删改)【注】林琴南先生:即林纾(1852年~1924年),字琴南,号畏庐,文学家、翻译家。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作者通过阅读林琴南先生的译著,习得了一些文言知识,并能用文言写小文章,因而作者称林琴南先生为自己“最初的国文导师”。
B.文章描写了绒线胡同的一个场景,寥寥数语勾画出先生的形貌,以心理描写手法刻画作者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畏之情。
C.文章写林琴南先生孝顺长辈、重视亲情,后写先生忠君爱国,作者这样安排,意在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
D.文中采用了衬托手法,比如列举东晋的陶渊明、南宋的文天祥和明末的史可法等人,正面衬托林琴南先生的特立独行和伟大人格。
E.作者在倒数第二段肯定了中国旧文化的价值,交代了当时社会对旧文化的态度,表达了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
解析:CE C对作者的意图理解牵强,作者这样安排是按照叙述的逻辑,并无“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的意图。
E.“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理解错误。
根据文意,作者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深表同情。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内容上,简要交代了“我”与林琴南先生的交往情况,“我”爱读先生的作品和“我”对先生的了解情况。
②在结构上,交代对先生的性情、思想、癖好、整个人格的了解,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交代先生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自然引出下文。
③在思想情感上,直接抒发对林琴南先生的敬佩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3.林琴南先生对清室非常忠心,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面对衰败的清朝风俗混乱、道德衰敝的现状,他内心悲愤,从而用自己的忠心为世人做表率。
②他深受中国旧文化的熏陶,把尊君思想当作旧文化的象征,极力卫护,努力践行。
★4.有人认为,林琴南先生不懂外国作品的原文却从事翻译工作,是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不负责任的表现,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表明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认同这一看法。
恰恰相反,林琴南先生的翻译工作正体现了他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的负责态度。
①他虽然不懂原文,但他倚靠朋友的帮助,凭借自己对中国文学的阴柔之美的研究和古文的造诣,能很好地表现原文的精神。
可以说,他对作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
②他的译品使国人更多地接触到外国文学作品,开阔了国人的眼界。
可以说,他对读者抱着负责任的态度。
③林译笔调影响到很多人,甚至一些作家也受到影响,如苏曼殊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他的译品客观上推动了中外文学的交流,有助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步。
可以说,他对文学做出了贡献。
二、(2015·湖北省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街道两旁的树木。
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
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
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
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
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
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
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
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
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
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
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
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⑥一棵树。
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
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
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
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
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
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
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
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
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
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
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
⑩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
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
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