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复习课件2
合集下载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文阅读《赤壁怀古》2公开课
水调歌头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蝉娟。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背诵本词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 千堆雪。”将这句词改写成一段写 景的话,要求不少于50字,运用至 少两种以上的修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1、诵读鉴赏,感受豪放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一读知其人
听诵读,听准读音以及节奏,初 步感受豪放词的感情基调。
了解作者生平
写作背景
二读悟词意
• 请同学们把握词的节奏以 及豪迈之气,大声自由地 诵读课文,要注意停顿、 轻重、拖音合理。结合课 文下的注释,发挥联想及 想象,理解词的内容。如 果遇到疑难,注意点划。 (2分钟)
三读品其境
听同学范读上片,节奏符合感情抒发 思考: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将 “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 好不好?为什么?这句话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 用? 2、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呈现了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你是否能抓住最关键(最富有表现力) 的几个字来分析赤壁之景?并用一个词 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四读感其情
1、赤壁大战中的英雄很多,“一时多少 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不写孙权,刘 备,诸葛亮?
2、作者描绘了一个
怎样的周瑜?
3、对周瑜的追慕表现的是一种理 想,而落魄失意是一种现实,理 想与现实出现矛盾,诗人如何解 决这一矛盾?
高三语文复习 第2部分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上) 粤教版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清 不优 害主 清之 之. .为富也
B.市 清人 不以 以. .其 怠异 遇, 其皆 人笑之
C.清 执其 其. .有 道道 不者 废欤
D.求 一者 旦益 复众 柄用 ,其 ,应 益.益 厚.报 广清
【解析】 A.第一个“之”,代词,代指送药人;第二个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第一个“以”,因为; 第二个“以”,用。C.第一个“其”,表揣度,大概、恐怕;第二 个“其”,代词,这。D.均为副词,更,更加。
“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 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划定了“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文言虚 词作为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死板的记忆,而是考查学 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都着眼于应用, 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或 正确与否。所以,如果能在平时多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 断技巧,在高考中正确答题并不太难。
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是选择题,大体有以下几种题型: 1.四个选项四个虚词,判断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每道各选两个 句子,一句选自考卷上的,一句选自学过的课文,如2010年的山 东卷、湖南卷、天津卷等。 2.四个选项四个虚词,判断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每道选项也是 两个句子,但两个句子都出自同一阅读材料中的不同句子。如 2010年的广东卷、北京卷。
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吧?”宋清听到了这些议论说 :“我不过是追逐利润用来养活老婆、孩子罢了,并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但 是说我痴傻荒唐的人,也是错误的。”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
[跟踪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 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 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 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 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 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 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 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 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
《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 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 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 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 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 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 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 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 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使方工思以.辑药其淬梗之概以.永其人 B.是穷即且孔益子坚,“不老坠安青少云怀”之.之志.学也 C.一盖瓢将先自生其.其变.理者学而乎观之 D.子臣不诚尊恐先见人欺于于..百王无而一负人赵之上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 课件.ppt
奴畜之,啖以恶食 2 隐畜甘脆饵诚 3 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4 见讷嗒然,问:“病乎? 5 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 也。 6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 犹不可。”
1
兄故弱,恶能多樵! 8 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9 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 休。 10 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 辄诟责。 11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 楚诟诅 。 12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10.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11.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2.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13.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14.明年致仕。 15.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16.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17.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 18.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 19.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20.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21.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22.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 扬州,形于辞旨。 23.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 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 24.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25. 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26.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27.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
9、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10、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11、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 12、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3、比晓,又涂之。
14、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 淋漓满纸。
15、郭以是德狐,恒臵鸡黍,备狐啖饮。பைடு நூலகம்
16、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17、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 之,狐又尽泚之。 18、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19、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复习(完整)ppt课件
.
0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爱护 喜欢,爱好 爱惜,吝惜 爱慕,欣赏 恩惠 隐蔽,躲藏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
1出0此“言得得当之、合适”;进一步. 虚化对为、“合应适该”。
20
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
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
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
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常态
人病之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疾病 困苦,困乏 毛病,缺点 担心,忧虑
损害 责备、羞辱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
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
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
8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1紧1品“其跟名随位”,犹敌不人失的下形曹象从。事“随从从事”,乃官是名较亲密之人,
11引32可然申以皆出便祖“宜 屈次从 原于事 之最, 从亲何容的必辞人禀令”我也. 是办从顺事容理,成舒章缓。,不急迫 16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0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爱护 喜欢,爱好 爱惜,吝惜 爱慕,欣赏 恩惠 隐蔽,躲藏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
1出0此“言得得当之、合适”;进一步. 虚化对为、“合应适该”。
20
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
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
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
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常态
人病之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疾病 困苦,困乏 毛病,缺点 担心,忧虑
损害 责备、羞辱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
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
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
8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1紧1品“其跟名随位”,犹敌不人失的下形曹象从。事“随从从事”,乃官是名较亲密之人,
11引32可然申以皆出便祖“宜 屈次从 原于事 之最, 从亲何容的必辞人禀令”我也. 是办从顺事容理,成舒章缓。,不急迫 16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第二部分 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起不同作用。例如: “乎”,处于句末一般作语气助词,如“王侯将相宁有 种乎”。处于句中则大多作介词、形容词词尾等,如“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也”,处于句末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何 可胜道也哉”。在句中一般起停顿、舒缓语气作用,如“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处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 谓乎”,因为“其”一般不能作主语。处在句中动词后一般 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 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 之志”。 “为”,用在句中,作介词时,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 作状语;作动词时,作谓语。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且句 中有明晰的谓语,如“何辞为”。以2006年高考广东卷为例, 运用句位分析法辨析“为”字用法,“环购布帛,令妻为制 衣衾”与“秦王为赵王击缶”,后一句从“为”字之后紧跟 “赵王”一词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它是介词,表“替”之义; 前一句中的“为”位于句中,应为省略了介词宾语的介词, 因为文句已有明确的谓语“制”。
另外,也可以根据文言句子整齐、对称的特点,从一个 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 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4.语法分析。 不同词性的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是不一样的,名词和 代词一般作主语,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作谓语,副词、形容词 和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 例如“之”,可以作动词、代词、助词等。“之”作助 词,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用法都需借助语法知识 才能较清晰地辨识出来。如“媪之送燕后也,执其踵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前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助词,因此本句译为“您送燕后的时 候”,从语法角度看,作例句的状语;第二、三个“之”是 代词,代“她(指燕后)”,分别作介词“为”的宾语和动 词“哀”的宾语。
专题02 文言文实词(课件)-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新高考版)
知识讲解 古今异义
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 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
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 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 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 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古文中的“中国”在现代汉语中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 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 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
T11-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 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明确:“隐若一敌国”的意思是“其人威重能和一个国家相当”。 “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说法错误。
知识讲解 古今异义
【2022新高考卷Ⅱ】原文:……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 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 祠堂,恭俭如此。……
T11-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 中的“片”意思不同。
片:①微小,微少;②量词;③单,只。
明确:“片甲不留”的“片”字作量词,意为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 形容全军覆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 PPT
文言文解题指导
文 一、重翻译,找差别,语意要连贯
言
断
句 步
二、看发语词和语气词
骤
及
方 三、注意对仗,结构常相对
法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 训练强化 • 学生完成断句题
文言文解题指导 考题二 文化常识
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近年 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 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 较广。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特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4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尾
细, 中 间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粗
结尾:结局(病.老.死)一般为对传主的
解题步骤:
2. 审查题干: 按题干要求回到原文有针对性 的再读具体内容,寻找依据。
逐题解答
文言文解题指导
考题一:断 句
怎么做?
文言文解题指导
窍门1:重翻译,找差别,语意要连贯
断句本质是翻译题
窍门2:看发语词和语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句; 首的发语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
高考文言文复习及训练
xx中学 xxx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特征并明确考点 2.掌握文言文复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3.通过专项训练获得正确的做题方法
文言文复习指导(怎么出题?)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可修改文字
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关键字词】(1)为,是;(2)荐,推荐; (3)相与,相互、相处、交往;(4)以,把; (5)妻,嫁给; 译:当初陶侃是闲散旳官吏,访推荐(他)任主簿, 两人相互结为挚友,而且访把女儿嫁给陶侃旳儿 子陶瞻。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判断下列句子旳句式: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2.古之人不余欺 《石钟山记》 • 3.青,取之于蓝 《劝学》 •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5. 臣诚恐见欺于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6.项王笑曰:天要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
纪》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请你来当一次评卷者,给下面两个同学打个分 纲纪①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 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①纲纪:古代公府及州 郡主簿。)
【得分点】(1)矜:怜悯;(2)饥馁:饥饿旳人;(3)累: 拖累;(4)活:使~~活,救活。(5)大意1分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练习1:杜暹,濮阳人也。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 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 之。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 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翻译: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 而被人懂得,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被动句、 省略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三点启示,提升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2023考纲阐释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判断下列句子旳句式: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2.古之人不余欺 《石钟山记》 • 3.青,取之于蓝 《劝学》 •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5. 臣诚恐见欺于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6.项王笑曰:天要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
纪》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请你来当一次评卷者,给下面两个同学打个分 纲纪①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 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①纲纪:古代公府及州 郡主簿。)
【得分点】(1)矜:怜悯;(2)饥馁:饥饿旳人;(3)累: 拖累;(4)活:使~~活,救活。(5)大意1分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练习1:杜暹,濮阳人也。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 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 之。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 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翻译: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 而被人懂得,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被动句、 省略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三点启示,提升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2023考纲阐释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词第二部分 考点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突破333
第二部分 考点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11
基础知识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掌握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材必修和选修教材之中。其中文言文11篇,诗词曲22篇。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 义,而且往往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的知识,可 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以“引”字为例:
命题规律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 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实词的考查方式及 内容:
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的
表述相近。 2.方式。 静态考查,将实词的意义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 析。 3.内容。 考查词语不一定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之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联 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例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例2】危乎高哉(《蜀道难》) 【例3】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1的“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 语有“爽约”。例2的“危”义为“正”,成语有“正襟危 坐”。例3的“亡”义为“逃跑”,成语有“追亡逐 北”“亡命天涯”。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 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判断。 【例】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旧唐书· 裴矩传》)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 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 待”,而不是“优待”。 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 词都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
第二部分 考点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11
基础知识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掌握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材必修和选修教材之中。其中文言文11篇,诗词曲22篇。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 义,而且往往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的知识,可 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以“引”字为例:
命题规律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 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实词的考查方式及 内容:
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的
表述相近。 2.方式。 静态考查,将实词的意义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 析。 3.内容。 考查词语不一定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之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联 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例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例2】危乎高哉(《蜀道难》) 【例3】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1的“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 语有“爽约”。例2的“危”义为“正”,成语有“正襟危 坐”。例3的“亡”义为“逃跑”,成语有“追亡逐 北”“亡命天涯”。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 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判断。 【例】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旧唐书· 裴矩传》)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 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 待”,而不是“优待”。 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 词都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PPT课件
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 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冲,年幼)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短 语充当等。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试 ❖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一 ❖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通“早”,早点)
试 ❖ 5、复之以掌
(“复”通“覆”,覆盖)
❖ 6、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坚、锐,形作名,坚硬 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判断下列句中红字解释的正误:
1、自放驴,取 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
2、鸣鹤在阴,其子 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实词的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
❖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7、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 8、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冲,年幼)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 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短 语充当等。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试 ❖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一 ❖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通“早”,早点)
试 ❖ 5、复之以掌
(“复”通“覆”,覆盖)
❖ 6、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坚、锐,形作名,坚硬 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判断下列句中红字解释的正误:
1、自放驴,取 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
“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
2、鸣鹤在阴,其子 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实词的考查形式:
❖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 课件(共27张PPT)
【文言实词】
闻.其秀.才.
闻:听说。秀才:才学优异。来自孝文帝说.之,超.迁. 说:通“悦”,高兴。
超迁:破格提拔。
言诸侯或.连数郡 或:代词,有的人。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没有尽到责任。 【文言虚词】
文帝召以.为.博士 以为:介词结构,以(之)为,任命他为。 而.固当改正朔 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乃.短贾生曰 乃:副词,于是,就。 为赋以.吊屈原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 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
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词类活用】
法.制度 法:名词作动词,确立。 纷.乱.诸事 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复杂混乱。 爱.,而好书 爱:被动用法,被(文帝)宠爱。 故令贾生傅.之 傅:名词作动词,做他的太傅。 【文言句式】
言诸侯或连数郡 定语后置,“言或诸侯连数郡”。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状语后置,“贾生自为傅无状伤”。 【文化知识】
闻.其秀.才.
闻:听说。秀才:才学优异。来自孝文帝说.之,超.迁. 说:通“悦”,高兴。
超迁:破格提拔。
言诸侯或.连数郡 或:代词,有的人。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没有尽到责任。 【文言虚词】
文帝召以.为.博士 以为:介词结构,以(之)为,任命他为。 而.固当改正朔 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乃.短贾生曰 乃:副词,于是,就。 为赋以.吊屈原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 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
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词类活用】
法.制度 法:名词作动词,确立。 纷.乱.诸事 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复杂混乱。 爱.,而好书 爱:被动用法,被(文帝)宠爱。 故令贾生傅.之 傅:名词作动词,做他的太傅。 【文言句式】
言诸侯或连数郡 定语后置,“言或诸侯连数郡”。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状语后置,“贾生自为傅无状伤”。 【文化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奇文2《李建文传》(课件)
高三文言文复习
《李建文传》研习
目
录
叁
情
贰
不
壹
少
路
求
பைடு நூலகம்
年
坎
功
顽
坷
名
劣
捌
柒
陆
伍
肆
心
尽
义
潜
仗
系
力
解
言
义
苍
为
纠
化
执
生
学
纷
人
言
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少有侈志,尝抓周于期岁,得笔墨,乡望村南刘氏者往而赞 曰:“此儿或不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若学先生,庶几为一方闳儒矣。”其家人忧之,叹 曰:“吾世代寒贫,皆布衣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而腐臭于乡野乎?”不使学,八岁始 入乡庠,先生鄙之,常置座于末,伧言恶语以待。建文恨之,誓与先生为难。越明年,与诸 友阴伏松林,俟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 即走塍陇,间行山中,再度阡陌,继乘高山,旋履泥泞,抵家方拍手称快。
命令,让 让 出使 假使
7.鄙
词义解释
“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鄙陋”自然会受到“ 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勾连 贵远鄙近
【对应教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3)人贱物亦鄙(《孔雀》)
边邑,当作边邑 庸俗,浅陋,鄙俗 轻贱
取得,获得 具备 通“德”,感激 能够,可以 对,正确 收获 应该
5.若
词义解释
“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相同”“及,比得上”“如果”等意义的引 申跟“如”相似。
成语勾连 大智若愚 若无其事 若即若离 洞若观火 噤若寒蝉 寥若晨星 趋之若鹜
《李建文传》研习
目
录
叁
情
贰
不
壹
少
路
求
பைடு நூலகம்
年
坎
功
顽
坷
名
劣
捌
柒
陆
伍
肆
心
尽
义
潜
仗
系
力
解
言
义
苍
为
纠
化
执
生
学
纷
人
言
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少有侈志,尝抓周于期岁,得笔墨,乡望村南刘氏者往而赞 曰:“此儿或不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若学先生,庶几为一方闳儒矣。”其家人忧之,叹 曰:“吾世代寒贫,皆布衣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而腐臭于乡野乎?”不使学,八岁始 入乡庠,先生鄙之,常置座于末,伧言恶语以待。建文恨之,誓与先生为难。越明年,与诸 友阴伏松林,俟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 即走塍陇,间行山中,再度阡陌,继乘高山,旋履泥泞,抵家方拍手称快。
命令,让 让 出使 假使
7.鄙
词义解释
“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鄙陋”自然会受到“ 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勾连 贵远鄙近
【对应教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3)人贱物亦鄙(《孔雀》)
边邑,当作边邑 庸俗,浅陋,鄙俗 轻贱
取得,获得 具备 通“德”,感激 能够,可以 对,正确 收获 应该
5.若
词义解释
“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相同”“及,比得上”“如果”等意义的引 申跟“如”相似。
成语勾连 大智若愚 若无其事 若即若离 洞若观火 噤若寒蝉 寥若晨星 趋之若鹜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课件-2024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知识链接——《百战奇略》
• 《百战奇略》,又叫《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作战指导、作战 方法和作战原则的重要军事著作。全书共分十卷,每卷十战,合为一百卷, 故曰《百战奇略》。此书问世后,一直被后人评价很高。
•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名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今浙江文成县)人。 世号青田先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封诚意伯。著作有《诚意伯集》《郁 离子》和《百战奇略》等。刘伯温是明代初年政界及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 物。刘伯温因为辅佐朱元璋取得了帝业,开创明朝,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 传奇人物,他和姜太公、诸葛亮一起并称为历史上的"三大军师",民间就 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余音…… •读完此选文,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可各抒 己见。
课堂小任务——尝试解释红色字体
•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
)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
玄使( )谓苻坚曰:“君远涉(
)吾境,而临水为阵,是
(
)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
不亦乐乎!(
)”坚众(
)皆曰:“宜阻(
)淝
水,莫(
)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
听起来很简单。在古代战场上,还没有近现代的通信仪器、电话、无线电等技术,指挥大兵团是比较困 难的一件事情。毕竟战场上人声马吠,干扰因素太多,而且古代步兵方阵又宽又厚。如果只靠基层军官 喊叫来发布作战指令,除了前面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想当于妄谈。
•法曰:“用众进止。”
• 问:如何翻译和理解这四个字? • 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 • 问:苻坚和谢玄的隔水对峙给我们什么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复习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一、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
明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勾画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添加省略成分。明确选段梗概。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 1、看题干中要求的字、词、句、段所在,充分利 用所给选项,用比较法、代入法、排除法,并联 系已有知识。 2、充分利用最后那道题,能了解全文很多信息。
七、代入排除法(以熟带生法)
把解释带进文中,语句通顺并合乎逻辑事理,则一 般是正确的。 首选的方法,最经济实效。 特别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和通假现象。
八、标志确认法(虚词)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它 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 表宾语前置的“之”(“何陋之有”)、“是” (“惟利 是图”) 宋何罪之有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也是助词,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达”:译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 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文言翻译二原则
1、 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 则 即翻译时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符合作者的
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 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 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 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 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换
将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的地方, 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 2、吾得兄事之。 的 具 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 体 遇,奏流水以何惭? 方 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 能独自叹惋。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 法 己,就弹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愧呢?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要求
1.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 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 等。 2.能够前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 判定。
把握句意的考查重点
翻译标准—“信、达、雅”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 意增加原文的意思;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传宝,赵王送璧时设 九宾礼于庭,表对大国的尊重,璧送来了,秦王也 应对赵国表尊重,“设九宾于廷”。故两句是“只 有……才……”的关系, “乃” 为“才”,表条 件。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根据“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 “用来” “以” 连词 是 (词性)可译为 。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做官的人) (2)意北也尚可以口舌动也。 (言辞)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 短语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翻译是要把两部分合 二为一。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相互覆盖交叉掩映)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早早晚晚都在唱歌和弹琴)
贯
翻译的具体方法之
附:各种文言特殊方式的翻译技巧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船像箭一样往前冲)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没用比喻 词的译为明喻。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 体。 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污浊的官场) (二)借代的翻译 还原其本体,即译成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借助声旁,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 字,从手,从耳,用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 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借助读音推断 娶 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本“颁发”义,但在此不通,借助读音推断 通 “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积累常见通假字!!
四、词语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 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如 “ 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 属对仗 “忠”“贤”相对,应同义, “用”“以”相对,“以”即“重用、任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追亡逐北“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败 北”,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与“戴”对应,动词 “北”即“败北” 。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对仗(“六国”与“秦” “灭”与“族”)故“族
删
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
之 翻(1)竖子不足与谋。
∧ 译 相如 的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具 ∧ 体 方(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法 ∧
补
于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 的句式。
翻(1)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 的 ( ) ( 具(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体 之间。 ) 方 法
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策”,从“竹”, (竹质)马鞭 本义与竹条有关,故“策”在句中的意思是 “刂(刀)、弓、戈、斤(斧)、”关兵器; “犭、鸟、虫”关动物; “讠(言)、忄(心)关心理; “禾”关五谷; “贝”关金钱; “皿”关器具; “宀”关房舍; “求”关毛皮; “系”关捆绑; “纟”关丝织品绳索; “歹”关死亡 ; “月”关肉; “饣”关“吃”
五、语境推断法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节拍),“应节拍”即为 “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 动作对象为“诸侯”,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 应答 为“ ”。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生而聪慧 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 笃爱之 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 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 B 将有所成就。” 注意一词多义,据上下语境组词
练习: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① “组”以“纟”为偏旁,和绳索有关,前有“系” 带子,绳索 (捆绑)燕父子,可推知“组” 为 “ “析”由“木”和“斤(斧子)” 组成,用斧 ”。 ② 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 , 分开 可推断 “析”的意思为“ ”。
二、字音推断法(实词)
古今同形双音节词: 对古今同形双音节词误解的原因: 1.两个单音词与现代汉语里某些双音词形式相合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2.误将古汉语中的双音词以及偏义复词认作两个 单音词理解。 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仰视状”) 昼夜勤作息(偏“作”) 3.因不懂古代文化常识而误解。如: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语素只起陪 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练习: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通五经,贯六艺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怀”、“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指 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前后两分句意思相反,“忧劳” 意“忧思劳苦” 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 “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七)用典的翻译 (许多)
“辱二三子” :使你们遭受羞辱,据前后意义关系, 可认定句中的“以”是 (词性) ,可译为 连词 “以致”、“因 而” 我违背蹇叔的忠告,以致诸位蒙受耻辱
六、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熟悉的成语的用法,比照初步确定
黄色词在哪些课文语句或成语中有相同的意义? 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暴秦之欲无厌 贪得无厌 城之不拔者二耳 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在此表并列关系,“亡国 破家”是并列结构推知“圣君治国”也为并列关 系,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圣明的 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 然不相对应。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 并列结构,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 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而是“困乏”意。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而”对应,“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 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帝号年号国号朝代度量衡 单位和数量词等专有名词可保留。
翻 译 的 具 体 方 法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 府不就。 (2)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 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留
翻 译 的 具 体 方 法
删除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句首发 语词、衬音助词、表停顿的助词等),偏 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2)噫吁嚱,危乎高哉! (3)夫战,勇气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顷之,烟炎张天。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一、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
明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勾画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添加省略成分。明确选段梗概。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 1、看题干中要求的字、词、句、段所在,充分利 用所给选项,用比较法、代入法、排除法,并联 系已有知识。 2、充分利用最后那道题,能了解全文很多信息。
七、代入排除法(以熟带生法)
把解释带进文中,语句通顺并合乎逻辑事理,则一 般是正确的。 首选的方法,最经济实效。 特别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和通假现象。
八、标志确认法(虚词)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它 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 表宾语前置的“之”(“何陋之有”)、“是” (“惟利 是图”) 宋何罪之有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也是助词,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达”:译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 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文言翻译二原则
1、 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 则 即翻译时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符合作者的
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 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 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 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 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换
将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的地方, 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 2、吾得兄事之。 的 具 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 体 遇,奏流水以何惭? 方 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 能独自叹惋。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 法 己,就弹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愧呢?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要求
1.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 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 等。 2.能够前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 判定。
把握句意的考查重点
翻译标准—“信、达、雅”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 意增加原文的意思;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传宝,赵王送璧时设 九宾礼于庭,表对大国的尊重,璧送来了,秦王也 应对赵国表尊重,“设九宾于廷”。故两句是“只 有……才……”的关系, “乃” 为“才”,表条 件。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根据“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 “用来” “以” 连词 是 (词性)可译为 。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做官的人) (2)意北也尚可以口舌动也。 (言辞)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 短语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翻译是要把两部分合 二为一。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相互覆盖交叉掩映)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早早晚晚都在唱歌和弹琴)
贯
翻译的具体方法之
附:各种文言特殊方式的翻译技巧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船像箭一样往前冲)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没用比喻 词的译为明喻。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 体。 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污浊的官场) (二)借代的翻译 还原其本体,即译成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借助声旁,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 字,从手,从耳,用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 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借助读音推断 娶 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本“颁发”义,但在此不通,借助读音推断 通 “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积累常见通假字!!
四、词语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 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如 “ 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 属对仗 “忠”“贤”相对,应同义, “用”“以”相对,“以”即“重用、任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追亡逐北“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败 北”,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与“戴”对应,动词 “北”即“败北” 。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对仗(“六国”与“秦” “灭”与“族”)故“族
删
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
之 翻(1)竖子不足与谋。
∧ 译 相如 的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具 ∧ 体 方(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法 ∧
补
于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 的句式。
翻(1)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 的 ( ) ( 具(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体 之间。 ) 方 法
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策”,从“竹”, (竹质)马鞭 本义与竹条有关,故“策”在句中的意思是 “刂(刀)、弓、戈、斤(斧)、”关兵器; “犭、鸟、虫”关动物; “讠(言)、忄(心)关心理; “禾”关五谷; “贝”关金钱; “皿”关器具; “宀”关房舍; “求”关毛皮; “系”关捆绑; “纟”关丝织品绳索; “歹”关死亡 ; “月”关肉; “饣”关“吃”
五、语境推断法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节拍),“应节拍”即为 “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 动作对象为“诸侯”,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 应答 为“ ”。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生而聪慧 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 笃爱之 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 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 B 将有所成就。” 注意一词多义,据上下语境组词
练习: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① “组”以“纟”为偏旁,和绳索有关,前有“系” 带子,绳索 (捆绑)燕父子,可推知“组” 为 “ “析”由“木”和“斤(斧子)” 组成,用斧 ”。 ② 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 , 分开 可推断 “析”的意思为“ ”。
二、字音推断法(实词)
古今同形双音节词: 对古今同形双音节词误解的原因: 1.两个单音词与现代汉语里某些双音词形式相合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2.误将古汉语中的双音词以及偏义复词认作两个 单音词理解。 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仰视状”) 昼夜勤作息(偏“作”) 3.因不懂古代文化常识而误解。如: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语素只起陪 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练习: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通五经,贯六艺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怀”、“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指 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前后两分句意思相反,“忧劳” 意“忧思劳苦” 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 “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七)用典的翻译 (许多)
“辱二三子” :使你们遭受羞辱,据前后意义关系, 可认定句中的“以”是 (词性) ,可译为 连词 “以致”、“因 而” 我违背蹇叔的忠告,以致诸位蒙受耻辱
六、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熟悉的成语的用法,比照初步确定
黄色词在哪些课文语句或成语中有相同的意义? 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暴秦之欲无厌 贪得无厌 城之不拔者二耳 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在此表并列关系,“亡国 破家”是并列结构推知“圣君治国”也为并列关 系,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圣明的 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 然不相对应。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 并列结构,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 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而是“困乏”意。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而”对应,“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 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帝号年号国号朝代度量衡 单位和数量词等专有名词可保留。
翻 译 的 具 体 方 法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 府不就。 (2)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 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留
翻 译 的 具 体 方 法
删除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句首发 语词、衬音助词、表停顿的助词等),偏 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2)噫吁嚱,危乎高哉! (3)夫战,勇气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顷之,烟炎张天。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