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定法”例析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

合集下载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A.水稻的发现较晚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2.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A.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B.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C.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D.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3.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

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

”这说明当时()A.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D.自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5.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瓷器更是古代中国的名片。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出现青瓷B.南北朝时出现白瓷C.唐朝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出现青花瓷6.《复活的兵团》中说,在2000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其有利于规范民间的手工业生产B.其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其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7.“据估算,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 000吨,而外国人估算的更多,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3.8万吨白银,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 000吨甚至1万吨。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关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有哪些解题规律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全面感知材料的每一个词历史在解题的时候材料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同学都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去答题,这样我们答对的几率就是非常的大的。

我们一定要仔细的去分析每个选项,不要断章取义,一定要把材料读好,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才有可能会提高。

敏感灵活我们在答历史题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哪些词是关键性的,我们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每个选项都准确联想一遍,知道这是讲了哪个章节的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书中的图片还有一些很小的字,在历史的答题中,这都是很重要的。

明确各个部分的构成我们在平时练习历史题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历史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它有哪些主干部分,我们一步步的去分析,了解各个地方的答题思路,知道每个材料的背后都隐藏了什么样的知识,这样我们才会有答题的方向,才能更快的做出答案。

仔细审题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能让自己会的题丢分,有很多的同学在答题的时候,审题不仔细,导致了自己在答题的时候丢分,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快,我们要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快速答题,读题干的时候不见句号不答题,这是我们答任何科目的基本原则。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有何规律一、解决方法(选择题要拿高分)1.掌握历史史实(背)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效率(做)错题归因(主要有四)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思维不全,错误连连三技巧不熟,跌跌撞撞四心态不稳,前功尽弃二、题型分析与技巧题型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题型特征】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挑战,而历史作为高中人文社科学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之一,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的分值。

而在历史中,选择题占有大部分的分值,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当我们做历史选择题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细读题干,了解选项内容,选项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然后再认真查找答案,挑选出正确选项。

因为有些选项常常会用一些错觉性的语言误导考生,例如虚假性或者偏颇性,所以在做题时需要特别警惕。

其次,在解答选择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分类思考以及记忆历史时事,不同的考试题型可能会侧重于不同的事件、人物、文化等,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分类思维能力,将相关知识点归纳整理,加深记忆。

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多多关注历史时事,扩大视野,建立广泛的知识网络。

第三,在解答选择题时,我们还需要学会进行效果分析,例如对于某一个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对于某个政治思想的不同实践,我们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考虑在具体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在考前的复习阶段,我们需要将历年历史考试的真题进行培训,找出题目中的突出特点,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的熟
悉度,并建立科学的解题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做历年历史考试真题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摸清考题方向,使自己在考试期间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来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发掘出考试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拿到高分,从而实现高考的成功。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明清)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明清)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明清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20年高考题】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B)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解析】正向思考:宗谱族规、家训中的“伦理”、“持家”、“报国”都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理念,所以,B项正确。

筛选排除:题干材料与科举没有一点联系,A项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纂修宗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而依据所学知识“士族”是南北朝时拥有特殊地区的家族,而且士族制度早已解体了,清代已经没有“士族”之说了,C项排除;古代四民指士、农、工、商,这种社会结构在封建社会早期就已经确立了,D项排除。

方法启示:虽然“伦理”、“持家”、“报国”是典型的儒家观念,但在教材中却没有明确讲述这些观念,这些观念是从所学知识中抽取出来的。

另外,在平时练习的题目中,甚至一些影视据中也时常涉及这些观念。

所以,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的背诵、记忆,而应注意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与教材相关内容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灵活准确地运用好相关知识。

【2019年高考题】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D)A. 交通方式的变革B. 土地制度的调整C. 货币制度的改变D. 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正向思考:材料表明,山东东昌种植棉花,江南地区利用山东棉花纺线织布,并将织成的布卖到山东。

这就说明山东农业或棉花种植业发达,江南棉纺织业发达吗!这就是经济差异啊!这个题题干材料实际上在说现象时,基本把原因表达出来了,实际上太容易了,正因为太容易导致有的同学不敢选了。

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净下心来,将问题理清楚,而不要纠结“题目这不等于告诉答案了吗?不可能啊!”而应想一下,题目所说的现象到底指什么?简单地讲,可以说山东产棉花,自己却不织布,而是将棉花卖给江南,再江南买棉布。

用好排除法巧解高考历史选择题——以近五年全国课标历史卷为例

用好排除法巧解高考历史选择题——以近五年全国课标历史卷为例

【摘 要】本文以近五年全国课标历史卷为例论述用好排除法巧解高考历史选择题,认为在实施排除法时可以先将试题中的无关变量选项分为与材料结合不紧密类型、史实错误类型、表述错误类型,然后按顺序排除无关变量,并按照“找出同论题有关的互相排斥的全部可能情况,使论题成为其中的一种可能”的步骤实施排除法。

【关键词】历史学科 高考文科综合 选择题 排除法 史实错误 表述错误 变量选项【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59-02历史学科作为高考文科综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查方式上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其中选择题有 12 道题,每题 4 分,共占总分的 48%,比重极大。

2018 年的历史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营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查学生对各种历史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面对题量大、分数重、知识面广、材料多等现状,很多高三学生有不小的心理压力。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有效解答选择题,历史教师一般都会教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答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会很好地运用排除法,因此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运用排除法的过程中对排除对象进行分类以及细化了排除的先后顺序,制定运用排除法的步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下面分别从排除对象的分类、排除的步骤以及以高考题为例演示排除法的解题步骤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排除对象的分类排除法是指“将无关变量尽可能地排除在实验之外,以便消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研究历史选择题排除法的解题技巧之前,明确选项中的无关变量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对试题选项进行分类后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无关变量。

(一)与材料结合不紧密类型。

与材料结合不紧密类型具体表现为:(1)题目提供的材料中未进行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比较,选项却进行了比较。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是秦朝开始实行的,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B项正确。

C.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分封制、宗法制在社会生活上的体现,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故选B。

第2题.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

上述措施说明当时()A: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 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C: 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 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答】材料表明,国家赐给贫苦农民土地,这有利于让贫民依靠土地稳定下来,体现了国家对自耕农经济的扶持,故选D项。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

材料看不出主要途径,故排除B项。

遏止说法太绝对,事实上小农经济很脆弱,土地容易被兼并,故排除C项。

故选D。

第3题.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社会的形成B: 民间教育的发达C: 宋代理学的兴起D: 频繁的对外交流【答案】A【解答】A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正确。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1-101.自贡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体现的史观有A.全球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B.文明史观社会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解析】材料中对洋务运动的批判,反映的是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而认为洋务运动符合时代潮流,则反映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也就是看其怎样推动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社会,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全球史观,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故B项错误;结合A、B 两项分析可以D项信息材料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2.昆明市2021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材料说明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史料不足,导致后人对秦朝制度多持否定态度,而随着近年来考古发现,人们对秦朝的具体情形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受时代的局限,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观点虽然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答案】A3.乌鲁木齐地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6)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6)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改革开放后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20高考题】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D)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解析】正向思考:依据所学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而具体的措施就是厂长、经济负责制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而题材料就是讲的责任制在安徽省的出现与推广,所以,D项正确。

筛选排除:1992年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企关系,而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材料的内容是在1983年,材料中的做法只是一种初步尝试,不可能使传统体制的弊端得到解决,B项排除;责任制并没有涉及所有制问题,C项排除;方法启示:明确题干材料所述内容的时间很重要,本题通过时间这一关键要素,A、B两项便可轻易排除。

【2015高考题】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C)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正向思考:1990年距离1992年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很近,材料涉及的内容与南巡讲话正好一致,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的经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结合南巡讲话的内容,其要得出的结论应是,中国也不能例外,作为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应突出市场的作用,C项符合此意。

筛选排除:A项本身表述并不错,但题目问的是“主旨”,肯定本身是为了说明“主旨”,排除;材料没有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B项排除;材料虽谈了西方经济问题,但并非剖析“实质”,即使是剖析“实质”也不是主旨,D项排除。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4)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4)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20年高考题】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B)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解析】正向思考:材料内容反对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而强调与资本家联合或合作,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联想到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工作重心转移,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内容,B项正确。

筛选排除:依据所学知识,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实施的,是消灭资产阶级的前奏,A项排除;C项内容与题干材料矛盾,排除;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与资产阶级合作是符合新民主主义政策的,D项排除。

方法启示:在遇到政策问题时,适当联系政策颁布之后一段时间的内容,对理解政策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2019年高考题】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C)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解析】正向思考:由“1940年”、“毛泽东文章”、论述的核心内容等信息,可确定材料涉及的是《新民主主义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论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质、动力等问题,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态度,是由中国革命的发质决定的,所以,C项正确。

筛选排除:材料明明是讲中国与俄国的不同,A项排除;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组织,让资产阶级参与会影响党的纯洁性,再者联合并不能理解为使其加入期中,C项排除;材料根本没有涉及右倾错误问题,D项排除。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世界1)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世界1)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古代希腊与罗马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20年高考题】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

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解析】正向思考: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的司法裁判中,陪审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陪审团是通过“抽签”产生的,可以说这是最民主的表现形式,能保证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到司法活动中来,所以,C项正确。

筛选排除:“抽签”产生的陪审团是普通公民,而非职业法官,A项排除;B 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中的描述,排除;陪审团虽然由不同的公民阶层组成,但并不代表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首先当时雅典大量奴隶与外邦人的利益,得不到城邦法律的保护。

即使是雅典城邦的公民的法律权益也不一定能得到维护,因为,民主并不等同于公正,陪审团的司法判决也会出现失误。

所以,D项排除。

方法启示:材料所述雅典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情况,与他们行使民主权力的情形是类似的,知识迁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与应用这种能力。

【2019年高考题】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B)A.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 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正向思考:依据所学知识,陪审法庭是由公民通过抽签产生,说明所有公民都机会成为陪审法庭成员,陪审法庭对案件的裁决是通过投票决定,这体现了民主原则,本题材料则说的是陪审法庭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本来公民大会与议事会是雅典的民主体现,它们通过的法令陪审法庭也有权审查,是对政治活动的把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通过陪审法庭的产生与运作方式,可以看出,这依然符合民主原则,体现了权力来源于人民,应受到人民的监督。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世界2)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世界2)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工业革命前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20年高考题】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解析】正向思考: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注重人,材料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突出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A项正确。

筛选排除:16世纪的活动不可能对二百多年后的资产阶级革命高涨起到“推动”作用,B项排除;16世纪启蒙运动尚未兴起,C项排除;“摆脱了”是完成时态,不符合当时的实际,D项排除。

方法启示:对历史概念一定要明确其核心意涵,这对判断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对教材中没有指明的,要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最好通过相关材料予以分析,领会其精髓。

【2016年高考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B)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正向思考:事件发生在1702年,距1688年光荣革命只有14年,材料表明国王可以安排行政人员的职务,说明权力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教材讲到《权力法案》时,说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并没有说国王没有了权力,而教材表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18世纪后期的事了,这说明英国形成典型的君主立宪是有一个过程的,B项与之相符合。

筛选排除:国王有权力,并不等于议会无权制约国王,A项排除;从时间看,与内阁制形成矛盾,C项排除;国王有权力,并不等于《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排除。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规律及答题技巧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规律及答题技巧想要高考历史能够取得高分,那么一定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下面为大家提供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有什么规律,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有什么规律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历史影响等因素组成的史实,做历史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把握历史史实和相应的结论,这是读历史的基础,要是连历史史实都不清楚的话就别谈什么解题技巧方法等等。

没有知识支撑起来,有技巧也只是纸上谈兵。

我认为解决历史选择题的较好的方法是掌握历史史实并掌握相应的技巧,如排除、对应、带入等方法,不过这些都要以历史史实为基础。

另外还需加强文言理解的能力,联系史实。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秒杀技巧推理型选择题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

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

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1.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3.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及精品解析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及精品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4.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

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

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

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

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

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5.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6.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5)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中近5)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一、考题详析【2019年高考题】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D)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正向思考:材料表明1954年1月至4月较1953年同期,“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长。

时间及“俄文”书刊是重要信息,从时间来判断借阅量增加与“一五计划”相关,从“俄文”看,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帮助,还有辅助信息,一是与1952年比较增幅更大,二是东北俄文书借阅量也大量增加,这有可以联想到“一五计划”的重要工业建设项目在东北,这就进一步与“一五计划”对上号了,再想到“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项便毫无疑问地被锁定了。

筛选排除:借阅书籍很可能就是为了学习,与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与国际前沿接轨更是与我国科技落后的事实不符,A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才提出的,B项排除;对苏联经验的反思就在1956年以后,反思也就会表现为大量借阅俄文书刊,C项排除。

方法启示:时间对解答分析问题很关键,依据时间及材料内容锁定教材相关知识,从而为思考作答提供最基础的依据。

【2018年高考题】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D)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正向思考:从时间看,1953年为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这就思考分析本题划定了明确范围,勘探队员到深山叩响山洞大门,而漫画标明,山中有各种矿产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是当时经济建设所必须的,D项符合此意,尤其时间正好符合“正在展开”的表述。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先秦)

全国卷一历史五年高考选择题详解(先秦)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精讲—先秦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提高选择题正答率,对提高成绩很关键,选择题每题4分,一旦选错1分也得不到,所以,比一般同学多错一个选择题,如主观题答得好,学科得分可能还与其他同学拉不开,但多错两个,即使主观题答得好,也难以弥补选择题损失,如多错三道,可以说那就是灾难。

相反,如你将选择题的正答案能够固定在一个高点,也就奠定了你历史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因此,老蔡还想为提高你选择题的正答率出把力。

我们一起加油吧!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必须做到选择有“据”,你确定一个选项,或排除一个选项必须有明确的理由,凭第六感官对选项做判断,那只能祈祷上帝保佑你了!所以,我在做解析时均从正面思考,与筛选排除两个角度,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还指出解答类似题的注意事项或技巧。

希望你能从中学到点什么!12个高考选择题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要考虑到整个试卷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命题者将12个选择题相对均匀地,分布到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各个历史阶段。

所以,我依据高考选择题在各历史阶段分布的规律,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划分为若干更细的时间段,尽量做到与12个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匹配。

将每时间段近五年的高考选择题,放在一起组成一组,进行详尽的解析,同时,也有助了解高考在本阶段已经考了什么,还有哪些重点内容没有考,今年高考考什么的可能性较大,作出大致预测。

先秦一、考题详析【2020年高考题】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装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解析】正向思考:本题材料表明楚国国君熊通要求周王给他晋升爵位,周王不应竞对周王发怒,并自行称“王”,而依据所学分封制的知识,爵位应是由周王授予诸侯的,而且诸侯必须遵从周王,向周王尽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五定法”例析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
作者:卓美新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7年第01期
摘要:新高考新形势应有新思维,把做选择题程序化,按“五定法”的步骤操作,训练解题思维的缜密,做到审题精准解题到位选择有依据。

关键词:应对新高考;选择题;“五定法”
新高考新形势应有新思维。

2016年是福建省采用全国卷的起始之年。

历史全国卷试题侧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素养立意渐趋成熟。

其中选择题作为基本题型占有48%的分值,思维力度大,逻辑环节多。

题量小风险大,故有“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之言论。

所以,如何提高选择题的解题正确率,是备战高考的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让考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思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套培养学生解析历史选择题思维的训练方法——“五定法”。

所谓“五定法”包括五个步骤,即定短句、定时空、定考点、定关键词和定选项。

把做选择题程序化,按严格的步骤操作,训练解题缜密的思维,做到审题精准解题到位选择有依据。

以下运用“五定法”例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谈谈具体的操作。

第一步:定短句
做一道选择题,不论题干长短,备选项内容如何,首先看题干中的最后一句。

因为题干中的最后一句一定会明确点出命题者的考查问题,是审题的切入口。

犹如中医把脉“望、闻、问、切”,看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看最后一句务必明确指代性的词所指代的意思,比如“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应明确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这种变化”指什么,“当时”是何时,才算完成第一步的审题。

切忌无头苍蝇似的没有目的性把题干从头到尾看遍却不知其所问,浪费时间不说还会被繁杂的信息所干扰。

第二步:定时空
历史选择题题干中常有时间性的词语,如具体年份或什么时期、什么朝代以及历史名词对应的时间段等。

定位空间如中国或外国,北方或南方等。

这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是最明显信息点的提示,是为下一步的知识迁移与调动作铺垫,应该及时标注。

有时候备选项的排除依据就可从时序性入手。

如“一五”计划期间,我国()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该题“一五”计划期间可判定时间段为1953—1957年,其备选项C项关联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年和D项国民经济恢复是1952年底,不在题干时间范畴可排除。

第三步:定考点
根据时空定位后,浏览题干整体意思,确定是和教材相关的哪一部分知识:政治史、经济史或思想史。

如“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结合第二、三步根据“1702年”“议会”“辉格党”“托利党”等词就可精准定位到该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而减少考生陌生感,及时调动所学知识与认知。

第四步:定关键词
每一道选择题都有它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尤其是结合题干最后一句的解题认知,在通读第一遍题干时就可圈画出那些表达主旨意思的词句。

如“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在浏览完题干后不难抓出信息点“祭天”“承天”“祭拜祖先”等关键词,进而概括“自皇帝祭天下到百姓祭祖,反映了封建时代不可逾越的伦理秩序”题目大意。

第五步:定选项
这是解题环节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

高考历史选择题备选项迷惑性大、干扰性强。

常有考生做题时在四个备选项中很快排除两项,却在剩余的两项中选择了错项,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做到根据前期审题的准备工作,讲清每一项排除或选定的理由。

浏览备选项的技巧是找出选项中的两种词:程度性的行为词和概念性的词。

如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该题备选项的程度性的行为词有“开始丧失”“基本取代”“联系日趋密切”“由……转为……”;概念性的词有“关税主权”“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世界市场”“被动开放”“主动开放”等。

结合所学知识知道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南京条约》,A项错误。

自然经济在19世纪中期虽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B项错误。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等,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错误。

中国的生活用品大都被外国市场占领,且“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该题选C项。

以上就是“五定法”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操作方式,现再以2016年全国卷Ⅰ第29题为例用“五定法”完整解析下。

例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五定法解析:(一)定短句题干最后一句是“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明确指代性的词“上述判断”是指“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将取胜”。

(二)定时空从题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确定时空为1894年前的中国。

(三)定考点浏览题干可明确考点为“近代前期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甚至更为准确的定考点为“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定关键词抓取“爆发前夕”“中国军备优势”“日本被粉碎”等信息。

(五)定选项浏览圈画出程度性的词“已完成”“有利于”“较大”“更广泛”,涉及概念性的词有“西式改革”“集权制度”“近代化”“外部援助”。

一一明确后即可做出有依据的判断。

A项“已完成”过于绝对化,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已,故错误;B项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没落导致的,几次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国皆战败根源于此,故错误;C项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了军事工业了创办了近代海军等,对列强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符合题意,故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

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故错误。

虽说“五定法”作答历史选择题在平时训练比较耗时,但把这些解题技巧使用熟练后,考生能融会贯通就不需要刻板操作,且由于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相对淡化了知识考查,甚至打破教材固有的观点,不再关注覆盖率,而更注重能力和素养的养成。

所以“五定法”并非每个环节缺一不可,但第一步有针对性地定短句和最后一步有依据地定选项是不可或缺的。

应对高考最好
的训练就是解题思维的训练。

只要能力具备,养成解题思维,定能“任尔东西南北风”纵横考场,从容应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夏冬梅.浅谈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
[2]李丽.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5).
[3]蔡文勤.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有效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9):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