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四 4.9报任安书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鲁人版必修四教案

报任安书-鲁人版必修四教案

报任安书-鲁人版必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报任安书》这篇经典文章,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及对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唐代时期的政治和文化背景;2.理解《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3.探究《报任安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5.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解读《报任安书》中的历史和文学线索;2.理解《报任安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3.探究《报任安书》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教学难点:1.解读《报任安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2.理解唐代的文学和政治背景;3.探究《报任安书》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报任安书》的历史背景,并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唐代中期,安禄山起兵反唐,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唐朝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这个时期,一位官员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向皇帝倾吐心声。

这封信又叫做《报任安书》。

那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报任安书》呢?你们知道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吗?3.2 阅读分析(30分钟)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阅读《报任安书》,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其主要内涵。

然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讨论,针对其中的疑惑和难点进行交流,深入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3 文学分析(30分钟)教师简单讲解《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分析文中的表现手法、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段,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赏析。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的态度和方法,即注意细节和可能引起联想和思考的地方。

3.4 社会意义(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报任安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探究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3.5 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境界和重要意义,并以学生讨论和问题为线索,对学生提出思考和学习建议。

高中语文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

9 报任安书[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曩.(nǎnɡ) 诎.(qū)体 箠.(chuí)楚 槛.阱(jiàn) 榜.(pénɡ)箠 圜.(yuán)墙 头枪.(qiānɡ)地 强.(qiǎnɡ)颜 羑.(Yǒu)里 缧.(léi)绁.(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ɡ) 仲.(zhònɡ)尼 膑.(bìn)脚 愠.(yùn)色 闺,· (gé)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8)放失旧闻(“失”通“佚”)(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幸⎩⎪⎨⎪⎧幸.勿为过(动词,希望)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2)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死)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3)虽⎩⎪⎨⎪⎧仆虽.怯懦(连词,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4)且⎩⎪⎨⎪⎧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5)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6)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副词,才) (7)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以致)(8)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制成)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向,对)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由于)重为.乡党所笑(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9)与⎩⎪⎨⎪⎧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此处为“讨好”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1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1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

语文:4.9《报任安书》同步练习1(鲁人版必修3)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nánɡ) 闺阁.(ɡé) 放失.旧闻(yì) B.槛.阱(kǎn) 剌.谬(là) 呼天抢.地(qiānɡ) C.系.狱(xì) 诎.体(qū) 权倾五伯.(bà) D.徒隶.(lì) 阙.然(qué) 强.颜欢笑(qiǎnɡ)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扶将相出郭师相如望仆不B.⎪⎩⎪⎨⎧••以诈特相如度秦王以为智穷罪极特 C.⎪⎩⎪⎨⎧•••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或当与秦相较,, D.⎪⎩⎪⎨⎧••也然素所自树立使此可为智者道然 答案:B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查)B.曼辟..以自饰(应付、推诿的话) C.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 D.倡优..畜之(乐师伶人) 答案:B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伏法..受诛 固主上所戏弄..B.慎于接物.. 素所自树立..使然 C.推贤进士.. 意气勤勤恳恳.... D.不辱辞令.. 士节不可不勉励..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答案:C6.下列各句中,不包含表谦称或敬称的词语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答案:B二、阅读部分(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教案导学1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4.9《报任安书》教案导学1

第9课《报任安书》示范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1.题解: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

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疏通课文、梳理内容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

(第1段)复信内容:①受辱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第2段)②效古贤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鲁人版语文必修四第9课《报任安书》ppt课件

鲁人版语文必修四第9课《报任安书》ppt课件

紧要的事情,职责 从事,致力于 务必,一定 要求
(4)师
动词,效法 ①若望仆不相师 _________ . 名词,老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 ②师 . 郯子 ___________ 以……为师 ③孔子师 .
动词,希望 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 “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10)网罗天下放失______________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 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助词,的
代词,他们,指司马迁的先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①特以为智穷 罪极 _____ 用尽 . 处境困难 则反本 ___________ (2)穷②人穷 . 不得志 则独善其身 _______ ③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流传
(2)思垂 空文以自见 . (3)衣 赭衣,关三木 . (4)倡优 畜之 .. (5)流俗之所轻 也 .
名词用作动词,穿 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的用意何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曩 者(nǎnɡ) .
榜 nɡ chuí) . (pé 伏法受诛 (zhū) 圜 墙 (yuá n) . . 囹圄 (lí nɡ yǔ) 槛 阱 (jià n) .. . 缧绁 (lé i xiè ) 愠 色 (yù n) .. . 倜傥 (tì tǎnɡ) 婢 妾 (bì ) .. . 闺 ( 厄 运 (è ) . 剌 谬 (là ) .

语文 第9课《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

语文 第9课《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

体裁解说——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 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 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上……书”“寄…… 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 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 密韩太尉书》(苏辙)等。
头枪地(qiāng)
暴肌肤(pù) 圜墙 (yuán)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 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 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 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 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 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 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 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 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 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 《报任安书》。
学习目标
•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 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 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 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 重点难点: • 1.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 字。 •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zhū) 伏法受诛
臧获婢妾 (zāng bì) 厥有 (j绁 (lãi xiâ) 强颜 (qiǎng) 赭 桎梏 (gù) (zhě)
复信目的:
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 迟表示歉意。对任安“推贤进士” 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 ①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指出 自己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 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3段) ②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 为了完成《史记》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 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5段) ③书信的结尾,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 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6段)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报任安书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报任安书

(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
写成《史记》。全力写作《史记》,约55岁时完成《史记》,司
马迁还作赋 8 篇,均失,又作《__报__任__安__书修史的抱负。
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 体通史, 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 的 黄帝 ,下至 汉武 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 分 10 表、 8 书、 12 本纪, 30 世家,72 列传,共130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 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 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 世写史的体例。
报任安书
司马迁
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 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 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 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 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 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 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 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2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人。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
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10岁读书,受学于儒学大师董仲舒和孔安国。20岁那年,
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
采集传说。 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
7
诎体 (qū) 桎梏 摩灭 (m ó) 头枪地 大底 (dǐ) 放失 前辱之责(zhài) 暴肌肤 箠楚 (chuí) 圜墙 囹圄 (yǔ) 强颜 槛阱 (jiàn) 缧绁 愠色 (yùn) 倜傥 臧获婢妾(zāng bì)阙然

高中语文 4.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学习建议
1.在学习文言文时,除感悟文本精神魅力外,更要对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积累。 学习《苏武传》,可以以文本为例,学习如何阅读分析人物传记,除巩固积累基础知
识外,还要学会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其他文本要注
意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要结合高考命题趋向和命题方式,掌握阅读方法和答题思路,边学边练,活学 活用,切忌机械死板。 3.在巩固、复习、小结时,属于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必须切实掌握。属于课文 分析方面的内容,注意归纳和理解,不必死记硬背。为巩固学习成果,可积极参加辩 论会、演讲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和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释自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线索,怀着极为悲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谴责了官僚社会的冷酷无情,表达了自己隐忍苟活完成 著作的决心。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关司马迁的史料并不多,这封信是了解其思想 和为人的极为珍贵的材料。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9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认识繁体字;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做,不能游戏文学。
《苏武传》详细记述了苏武被扣留在匈奴19年的遭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 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光辉。全文层次分明,笔触丰满,活画出苏 武的刚强不屈的志士形象。 《西西弗的神话》选自加缪的同名哲学随笔集,人在荒诞情况中的自我坚持、 永不退缩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特别是在绝望条件下的乐观与幸福感、满足 感,都昂扬在西西弗的精神里。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
《富有的是精神》是一篇演讲稿,是谢冕先生在北大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
演讲。面对刚刚踏上北大圣地的莘莘学子,谢先生谆谆告诫学子们要珍惜这难得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明的踪迹9兰亭集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明的踪迹9兰亭集序教师用书

9 兰亭集序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癸.丑(ɡuǐ) 会稽..(kuài)(jī) 修禊.(xì)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游目骋.怀(chěnɡ) 管弦.(xián) 晤.言(wù) 万殊.(shū) 嗟悼..(jiē)(dào) 彭殇.(shānɡ) 形骸.(há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通“故”,所以,因此)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一⎩⎪⎨⎪⎧晤言一.室之内(数词,表数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用作动词,看作一样)其致一.也(副词,相同) (2)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长)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生命长)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 (3)之⎩⎪⎪⎨⎪⎪⎧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不译)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得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指代“向之所欣……已为 陈迹”)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代词,这)辍耕之.垄上(动词,到)(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在)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终期于.尽(介词,到)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向)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2)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3)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驰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成相等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的一旁。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指万物。

今义:种类。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四学案 第四单元第9课报任安书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四学案 第四单元第9课报任安书

◆9报任安书圆眼睛是第一个圆,眼前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

这个原始的形状在自然界到处都是,没有止境。

圆是一种最高形式的象征。

它有着无所不在的圆心,但是其圆周却无处寻觅。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最原始的图形有什么丰富内涵。

在讨论人类每一个行为的循环及其补偿性时,我们从中探寻出了一种道德寓意。

有这样一条真理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任何一个圆的外围都可以画出另外一个圆;自然没有极限,每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太阳爬到最高处时,总会有另一道曙光冉冉升起。

忘我的境界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走出自得其乐的圈子,全身心地去投入做某件事情,简单地说来,就是重新画一个圆。

微感言: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赏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赏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赏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赏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一、作者视窗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 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报任安书、渔父(教师版)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报任安书、渔父(教师版)

报任安书、渔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报任安书》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体会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理解司马迁隐忍而生的人生选择。

二、《渔父》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 认识屈原“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比较分析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而屈原选择“慷慨就死”的原因各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价值观, 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

4.学生通过经典文本学习, 思考“直面人生”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写法, 比较分析两文各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一、《报任安书》(一)文体1.书信是相隔较远, 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手机, 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 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 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 不在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 有些甚至没有对象, 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2.格式①称呼: 顶格, 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不过很少。

)③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 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 不另起段, 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高中语文第4单元人生百相9鸿门宴教师用书鲁人版.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人生百相9鸿门宴教师用书鲁人版.doc

9 鸿门宴[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王.关中(wànɡ) 飨.士卒(xiǎnɡ) 美姬.(jī) 沛.公(pèi) 卮.酒(zhī) 百余骑.(jì) 戮.力(lù) 有郤.(xì) 数.目(shuò) 玉玦.(jué) 瞋.目(chēn) 鲰.生(zōu) 目眦.(zì) 参乘.(shènɡ) 刀俎.(zǔ) 樊哙.(kuài) 间.行(jiàn) 杯杓.(sháo) 彘.肩(zhì) 须臾.(yú)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不敢倍德(“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2)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3)因⎩⎪⎨⎪⎧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 (4)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5)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谁为.①大王为.②此计者(①介词,替;②动词,献,谋划)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约为.婚姻(动词,成为)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3)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4)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5)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作动词)以刀割刺(6)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间(8)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9)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0)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让……进入(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3)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14)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15)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6)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4.9报任安书第一课时课件(鲁人版必修4)

4.9报任安书第一课时课件(鲁人版必修4)
(2)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 上面两点都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 的原因。
结合注释阅读第三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不为父母妻子
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 因
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让文采流传后世
结合注释阅读第四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西伯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了解司马迁其人(写作素材)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 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A、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B、“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 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 成。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 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 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 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 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结合注释阅读第六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六段:表明自己现在的心情和对人生的看法。
最后一段里哪些句字照应前文,哪些句子写作者当时的处境 和心情?
第六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 “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 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西伯(周文王)——拘牖里 淮阴(韩信)——受械 绛侯(周勃)——囚于请室 季布——为朱家钳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报任安书本课话题——坚韧顽强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对于一般人来说已是无法忍受,更何况以慷慨之士自居的司马迁呢!他痛苦地思索着:是为摆脱耻辱痛快地死,还是为写《史记》而苟且地活?最终,司马迁以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顽强地站了起来,他要继续未竟的事业,用著书来洗刷掉自己所受的一切耻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坚忍顽强的“独臂英雄”——丁晓兵丁晓兵是安徽合肥人,1983年入伍,1984年10月,时年19岁的他在随行军事任务中负伤,失去右臂。

他常以“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自勉,始终以昂扬的斗志迎战军旅生活的每一次跨越。

无论是敬礼、课堂笔记和军事课程的实际操作以及日常生活起居,他只能靠仅存的左手来完成。

但他坚忍、顽强,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2.“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贻人口实。

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曾国藩3.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达尔文[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曩.(nǎnɡ)诎.(qū)体箠.(chuí)楚槛.阱(jiàn) 榜.(pénɡ)箠圜.(yuán)墙头枪.(qiānɡ)地强.(qiǎnɡ)颜羑.(Yǒu)里缧.(léi)绁.(xiè) 婢.(bì)妾倜.(tì)傥.(tǎnɡ)仲.(zhònɡ)尼膑.(bìn)脚愠.(yùn)色闺(gé) 剌.(là)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8)放失旧闻(“失”通“佚”)(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幸⎩⎨⎧幸.勿为过(动词,希望)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2)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死)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3)虽⎩⎨⎧仆虽.怯懦(连词,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4)且⎩⎨⎧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5)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6)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副词,才) (7)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以致)(8)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制成)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向,对)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由于)重为.乡党所笑(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9)与⎩⎪⎨⎪⎧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此处为“讨好”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 (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今义:意气,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勤奋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

今义:决心努力。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同寻常,超出一般。

今义:很,副词。

(5)灌夫受辱于居室..古义:官署名,汉代贵族犯罪后拘留待审的地方。

今义:居住的地方。

(6)下流..多谤议古义:比喻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落入、埋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指口头向人陈话,说话。

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宾语前置句)译文:因此我(忧思难当),肠子一天要倒腾无数遍。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状语后置句)译文: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藏之名山。

(省略句)译文:把它藏在名山之中。

(4)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判断句)译文: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

(5)灌夫受辱于居室。

(状语后置句)译文:灌夫在居室受侮辱。

(6)韩非囚素。

(被动句)译文:韩非被囚禁于秦。

(7)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动句)译文: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而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8)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译文:深深地被同乡邻里耻笑。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被动句)译文: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

(10)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被动句)译文: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

[常识·速览][识作者]史学鼻祖——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探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封《报任安书》。

[整体·感知]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在信中坦陈了自己因为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同时也表现了自己为完成《史记》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文脉·梳理]【答案】①遭受极辱,而不自杀②苟活原因,完成《史记》③伏法受诛,不显节气[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的一组是()①仆之先人……固主上所戏弄②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③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④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⑤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⑥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解析】①说明司马迁先人地位低微,④说明威势的作用,⑥说明受刑以后的举动。

【答案】 B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引出任安来信的内容是希望司马迁以中书令身份向朝廷“推贤进士”,同时司马迁表达了对迟迟未回信的歉意。

B.第二段作者从家庭的社会地位谈起,通过阐明自己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来表示要“自重其死”。

C.第二段以历史上周文王等几个著名人物为例,说明“王侯将相”一旦“罪至罔加”,将“不自裁,不受辱”,因为“古人重施刑于大夫”。

D.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论述了受辱的难堪。

如以“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为喻,渲染下狱之恐怖。

【解析】C项,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屈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屈。

【答案】 C二、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一组是()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③《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⑤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⑥文王拘而演《周易》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④⑤⑥【解析】②是讲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

⑤是说要勉励自己受辱。

⑥是司马迁的一个论据。

【答案】 C4.下面对第三段文字的说明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首先申明,他之所以不死,并不是顾念父母妻子,而是缺少就死的勇气,且著书立说的终生大业还未完成。

B.司马迁对生命和事业作了坦然而又自信的表白,他隐忍苟活是因为“私心未尽”“文采不表”。

C.作者主要是向任安表述自己蒙羞受辱的沉痛心情,同时也申述了自己遭受极刑的原因。

D.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令人崇敬的,但其中多多少少带有封建社会中普遍的功名思想。

【解析】A项,“缺少就死的勇气”与文意不符。

【答案】 A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也会仰慕道义,这说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