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教学设计

“环境与发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理解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6.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7.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三、教学难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新课教学]:知识点一人类面类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影响人类社会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 环境问题的表现①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可耕土地减少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2.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1)城市-----环境污染(2)乡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人类环境宣言》诞生的背景1.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 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5章第2节同步课件28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5章第2节同步课件28张
❖ ②这种设置起到什么作用?
ks5u精品(jīnɡ pǐn)课件
第十七页,共29页。
❖从图中可以看出,车站围绕北京城 区设置,并与火车站、市内干道系 统有便捷的联系,布局比较合理 (hélǐ)。这种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 方便于旅客或货物的集散、转乘。
ks5u精品(jīnɡ pǐn)课件
第十八页,共29页。
● 要满足铺设各种ks5u管精品线(jīnɡ,pǐn)课以件 及与地铁工程等结
合的需要。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总结 (zǒngji é)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环境 (huánjìng):
交通运输线
交通运输站点
交通运输网
问题 (wènt í)
线路拥堵
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道路
解决 措施
减少尾气排放
ks5u精品课件 绿化美化道路
稀有疏经济(jīngjì)、地ks5u形精品课等件 等原因。
第六页,共29页。
案例(àn lì)1
问题: 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hé chǔ)? 在地图上分别读出南宁和昆明的海拔,观察南
昆铁路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 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ks5u精品(jīnɡ pǐn)课件
单一交通枢纽:几条铁路干线(tiě lù ɡàn xiàn)相互 衔接,交会的地区所建的综合车站。
综合交通枢纽:两种中E的co心n脏om。ic hinterlang )是港口兴衰 的重要(zhòngyào)基础。例:上海港的经济腹地 主要包含川、渝、鄂ks、5u精湘品课、件 赣、皖苏沪等省市。
● 在城市(chéngshì)总规划中,既要满足当前
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
● 要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课时:介绍地理学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培养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地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 教学内容:
- 什么是地理学?
- 地理学的基本领域和研究内容。

- 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理解地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

-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 教学内容:
-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 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层次?
- 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形成原因。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使用模型和图表进行解释。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认识地球季节的形
成原因。

-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季节的形成原因。

- 教学内容:
-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什么?
-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 地球季节的形成原因。

-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使用动画和图片进行演示。

...
(依次编写其他课时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按照教材的章
节顺序进行排列)
课程评价
- 课程评价方法: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 评价工具:笔试、口头回答问题、观察记录等。

-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二、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

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总结:成都是团块状是因为在平原上;兰州沿着黄河谷地延伸呈条带状;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不平,呈分散状。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城市形态收地形、水系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过渡:城市的形态差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不同,在城市的内部,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区,从而形成不同城市内部不同的空间结构。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8-21页的内容,采取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2、阅读教材图2、2,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2021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精品教案

2021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精品教案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2.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哪些观念。

3.列举实例,表明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地关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世界环境问题”,思考视频的内容反映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地理问题?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系列环境问题陆续产生,这些都是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引致的。

二、新课讲授学习主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承转: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活动1:观看FLASH动画──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教师总结: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设计意图:以动画形式展现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归纳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

学习主题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解概念及内涵,解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设计意图: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同时提高学生对结构示意图的逻辑分析能力。

理解: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思考:美国否决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此举违反了什么原则?设计意图:以美国不参与《京都议定书》为例,反映了“单边主义”,违背了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虽然中国没有承担“减排”任务,但我们也会遵循以上原则积极自律。

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明白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

材料分析:1.贫困村的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本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

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

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1-P106,划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 ①消除贫困;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 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a.教育扶贫:提高文化素质; b.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c.转移就业:增加就业; d.异地搬迁:改善生存条件、改善社会 服务,增加就业机会; e.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基础 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04“活动”:
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须有所 区别。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机会上的 公平性原则。 ②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 支持; ③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1-P106,划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 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 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 众的共同努力。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1-P106,划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坚持科学发展 ➢ 不放弃 不减慢 不倒退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1-P106,划出: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协调。
基础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1-P106,划出: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五章 第二节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开始以前的远古时期。

(2)人地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3)认识: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时期。

(2)人地关系:人类开始改造周围的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

(3)认识:慢慢有了科学的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时间:工业文明以来。

(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认识:对自然资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①概念: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包括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

2.调整行为:社会行为可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

3.发展绿色科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4.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落实《21世纪议程》。

判断1.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公众。

( × )2.消除贫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 )3.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绿色经济。

( √ )4.经常食用反季节蔬菜符合绿色消费要求。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0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0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0篇)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1.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开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才能目的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联络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学生分析^p 城市的好处与缺乏,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开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答复,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在学生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异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比照,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异。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布局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教学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教学难点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讨论法.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引出交通运输的含义及第一节内容。

高一必修2地理第五章教案: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格)活动探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讨论以下问题:①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

②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一般适宜运输的货物,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下表: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一般适宜运输的货物: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技巧和步骤:特别强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

模拟实践给出以下资料,让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中选择出的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投影)强调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抱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第二节课件

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第二节课件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即时巩固】
1.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
表现在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小。
通闭塞,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所以商品流通很
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也就很难伸展到那里。 (2)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城市边缘环路沿线因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购物者, 同时该地地租较低,商业网点建在该地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
效益。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反思归纳】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
心处,但很多商业网点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分布在市区环路边
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1)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影响株洲市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 素有何不同?
(2)铁路的修建对株洲市城市形态有何影响?说明了什么?
(3)安徽阜阳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工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城市布局与交通变化有何关系? (5)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铁路的相继建成,对阜阳市城市空间

必修二第5章第2节导学案

必修二第5章第2节导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3.运用具体资料,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难点:1.交通运输布局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①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②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不明白的疑问;③记住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原理。

)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嘉兴的城市形态经历了哪几次变化?3.嘉兴的城市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什么是商业网点?5.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和位置分别有什么影响?6.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课内探究案探究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一个地区主要__________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________的变化。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新的交通方式的发展会______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某种交通方式的 _____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江苏扬州、山东济宁等运河城市衰落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流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株洲市就是沿__________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火车拉来的城市” 。

(2)武汉市位于_______和______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航道,城市空间形态沿 _____分布特点。

(3)读图 P83,株洲市主要是沿哪两条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探究二:对比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__________,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学案装订线图11探究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吸引_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以生活中的交通运输场景为例,如火车站、机场、港口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二)问题导向
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特点有哪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调查家乡的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如针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高铁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 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特点,理解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调查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分析交通运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铁路、公路、航空等在不同地区的优势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如在调查家乡交通运输状况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
3.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基本概念,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及优劣势。
2.结合教材和实例,阐述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如经济、政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交通运输对产业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作用。
4.掌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交通运输对地区产业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交通运输对生活、产业发展的影响,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使其认识到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4.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中包含以下内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过程;
-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优化建议及预期效果。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高一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高一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高一地理备课组计划》摘要:高地理必修五二节优秀备课教案值得我们学习,、交通条件对聚落空形态影响表现方面新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另方面某种交通方式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形态演变,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影响高地理必修五二节优秀备课教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编今天要分享给高地理必修五二节备课教案希望这份能让课堂开展得更顺利高地理必修五二节备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影响()了商业含义(3)了交通运输对商业密、位置、兴衰影响程和方法()通具体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影响()通具体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分布影响(3)通调活动形式了聚落形态、商业布局及形成条件3情感、态与价值观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能力【教学重】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影响【教学程】〔课前准备〕将教材86活动提前活动两题目分别适用城市和农村学生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城市学生、乙组是居住乡村学生)课前周进行活动调甲组调柯桥轻纺城商贸心布局画地图课上展示乙组调镇集贸市场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表格〔复习引入〕特定地域围根据地区济发展和人们活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织形成了不形式和层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线和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且随着社会、济、技术条件发展处不断发展变化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对聚落空形态影响()交通条件对聚落空形态影响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筑波略图(通两幅图助学生理聚落空形态沿交通线扩展含义)〔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是型火车拉城市;日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条长达9千米轴路而发展〔总结〕聚落空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聚落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形态影响很〔材〕案例《嘉兴聚落形态变化》分析说明嘉兴不期其聚落空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交通线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展示案例〕《运河沿岸城市兴衰》随着运河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发展扬州还很长段历史期成我国商业贸易繁荣城市由运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材分析〕交通线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形态变化〔调活动〕结合课容安排课外活动(上询柯桥地区地图就地图主要交通线容走访当地交通、政府部门或访问长辈)调柯桥交通运输布局发生哪些变化对县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并用图或表达出〔承〕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形态对商业分布样也有影响二、对商业分布影响首先让学生了什么是商业?〔说说〕你居住地周围商业给你或你庭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满足日常生活要;提高商品流通济效益)〔承〕商业分布密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交通运输影响至关重要()对商业密影响〔图思考〕对比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分布影响〔承〕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分布密还会影响商业分布位置()对商业位置影响西柳装批发市场位高速公路边上交通便利吸引了各地装商这里营其布局看重就是便捷交通城市商业心沿干道线布局也是追寻种交通优原则〔总结〕很多商业以交通优原则建立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承〕城市商业心发展与交通发展和变化也有着密切关系〔案例3〕《不期北京商业心与交通发展变化》把和图结合起分析说明不期北京商业心发展与交通发展变化关系?(分析北京商业心分布和变化致分三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心出现相对应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两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系)〔承〕商业心发展是随着交通发展而变化集镇也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3)对集镇发展影响〔举例说明〕陕西省勉县长林镇地处汉褒河甘肃、四川必路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由改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单纯居民以及运河沿线城镇如山东临清等兴衰亦可说明交通线改变对聚落影响〔总结〕交通线路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繁荣或衰落〔活动汇报〕活动两题目分别适用城市和农村学生把课前活动调分成两组(甲组居住城市学生、乙组居住乡村学生)城市与乡村对比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分析甲组展示柯桥轻纺城商贸心布局图分析轻纺城商贸心形成区位条件?乙组展示镇集贸市场分布及赶集日表格分析什么会形成这样种和空格局?预测下若当地交通发生了较变化会对赶集日集市产生什么影响?〔课堂总结〕节课我们起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影响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济状况影响是非常所以交通线路选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板设计〕略高地理必修五二节知识、交通条件对聚落空形态影响表现方面新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另方面某种交通方式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形态演变()表现新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交通方式衰落影响聚落空形态演变()例①嘉兴市随水陆和海陆运输发展而变化;②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运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影响表现()表现①聚落空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聚落主要发展轴;②交通运输形成促使多城市相连接形成沿交通分布城市带()例①株洲沿铁路发展;②武汉沿江分布;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形态变化交通线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由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运输将各聚落更紧密地系起促使多城市相连接形成沿交通分布城市带3、山区和平原商业异地区商业分布密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交通运输影响至关重要(见教材8图58和图59)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商业很难伸展到那里因山区商业密明显平原商业、影响商业分布位置()交通优商业多建立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心城市商业心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分布密还会影响商业分布位置般而言商业位置要有便捷交通因很多商业以交通优原则建立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5、对集镇影响集镇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交通线路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繁荣或衰落6、商业是城市发展重要标志7、商业分布般遵循市场优原则和交通优原则市场优原则是城市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交通优原则是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8、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影响要系所居住或熟悉城镇发展进行理要特别关交通干线成聚落主要发展轴交通线发展会带动聚落空形态变化9、商业区位分析般而言商业位置要有便捷交通所以交通运输发展变化与商业心和商业区位密切相关要系实际学会分析二者关系0、交通运输建设对地方社会济发展影响是节重要考要善用系观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济社会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看高地理必修五二节备课教案还看了高地理必修五教案高级必修地理五教案3高地理必修四教案高地理必修单元教案5高地理必修教案6高必修二地理二教案7高地理必修二集体备课计划8高地理必修二节教案9高地理必修二三节教案0高必修地理二节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教案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3.结合案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要想富,先修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投影)练习: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1、2箱急救药,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0000吨小麦。

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生1: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应该空至,因为空运的速度最快。

生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适宜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较灵活。

生3:50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应该用水运。

生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应该用巨型油轮运输。

生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可以用铁路运输。

师:有没有更经济的运输方式吗?生:可以先将煤炭运往秦皇岛,再利用海运运往上海。

师:很好!同学们,从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综合因素作出最合理I的选择。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投影图片:高速列车和普通火车)师:大家看到的这两列火车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区别,左侧图为高速列车,右侧是普通火车。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和图,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
在高一地理必修2中,第五章第二节的优秀备课教案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希望这份资料能让课堂开展得更顺利。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布局,画好地图,课上展示。

2.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复习引入〕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两幅图,帮助学
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
〔看图说明〕
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发展的。

〔总结〕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阅读材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分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

(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案例〕《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材料分析〕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调查活动1〕
结合课文内容,安排课外活动(网上查询柯桥地区的地图,就地图中主要的交通线内容走访当地交通、政府部门或访问长辈)
调查柯桥交通运输布局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本县的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并用图或文字表达出来。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
〔说一说〕在你居住地周围,商业网点给你或你的家庭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承转〕一个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读图思考〕对比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2)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西柳服装批发市场位于高速公路边上,交通便利,吸引
了各地服装商来这里经营,其布局看重的就是便捷的交通。

城市商业中心沿干道线布局,也是追寻一种交通最优的原则。

〔总结〕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承转〕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和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把资料和图结合起来,分析说明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变化的关系?
(分析: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

相对应的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

〔承转〕商业中心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变化的,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

(3)对集镇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
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过去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

后来由于改
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的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

以及运河沿线城镇如山东临清等的兴衰,亦可说明交通线的改变对聚落的影响。

〔总结〕
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活动汇报〕
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把课前的活动调查,分成两组(甲组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居住在乡村的学生):城市与乡村对比,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分析。

1.甲组:展示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布局图,分析轻纺城商贸中心形成的区位条件?
2.乙组:展示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及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时间和空间格局?预测一下,若当地的交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赶集日集市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板书设计〕略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知识点: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1)表现: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典例
①嘉兴市:随水陆和海陆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②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
①株洲:沿铁路发展;
②武汉:沿江分布;
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3、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异同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见教材P84图5.8和图5.9)。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因此,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4、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因此,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5、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6、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7、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
原则。

市场最优的原则是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是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外交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8、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要联系所居住或熟悉的城镇的发展进行理解。

要特别关注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
变化。

9、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与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密切相关。

要联系实际,学会分析二者的关系。

10、交通运输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一个重要考点。

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