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单元的第二个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单位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用厘米作单位是多少?”来引发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思考。

2. 讲解新课:通过教学课件,讲解并演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尝试进行单位换算。

4. 例题讲解:讲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练习,如3千克是多少克?6. 讲解面积单位换算:讲解并演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等。

7.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练习本,尝试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面积单位换算的公式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1米30厘米是多少厘米?答案:130厘米2. 质量单位换算练习:3千克是多少克?答案:3000克3.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平方米3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130平方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认识分米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长约2(),还可以说成是20()。

(2)跳绳长约2()。

(3)黑板长约40(),也就是4()。

(4)水杯高约15()。

(5)床长约2(),合20()。

(6)课桌高约80()。

(7)大树高约10()。

2.谁说错了?在()里画“×”。

3.连一连:把长鱼放进大鱼缸里,把短的鱼放进小鱼缸里。

第2课时认识毫米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枚1角的硬币厚约1()。

(2)蚂蚁长约4()。

(3)太原市去年九月份的降雨量是109()。

(4)食指宽约1()。

(5)铁钉长约3()。

(6)电话卡厚约1()。

2.量一量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4.他说错了吗?4.在里填“>”或“<”。

3分米7分米5厘米第3课时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一、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学校操场长40()。

(2)一支钢笔长15()。

(3)一座塔楼高32()。

(4)小明身高 140()。

(5)课桌长5()。

(6)楼房高20()。

(7)橡皮长50()。

2、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厘米,也就是()分米,也是()米。

3、换算单位。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1米=()厘米1分米=()毫米 1米=()毫米4、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6厘米 4毫米 1分米 50毫米 30厘米 1米5、小明、小红和小丽比赛跳远,小丽跳了8分米,小红跳了98厘米,小明跳了1米,第一名是(),第二名是(),第三名是()。

二、单位换算。

80厘米=()分米 3分米=()厘米()厘米=70毫米 2米=()分米10分米=()米()毫米=5厘米()分米=60厘米 70毫米=()厘米三、在()里填上<、>或=。

3米()3分米 40毫米()5厘米1米()10分米 80厘米()9分米26分米()3米 60厘米()6毫米9分米()90厘米 5毫米()5厘米四、在()里填上“>”、“<”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教学过程: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情境导入: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1、教学例题(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谁还会说一说的?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指名答。

(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2、教学“试一试”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45完成“试一试”。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PPT课件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长度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以及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4. 巩固提高: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2. 板书内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2)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4)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解决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方法以及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建立概念。

此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才能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实际运用,以及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实物,探究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3.巩固新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应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知识点梳理二、教学注意事项1.关注操作 通过操作,帮助学生体会、发现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

2. 强调竖式计算三步骤:一除(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被减数减商与除数的积)。

3. 提醒注意:检查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4. 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5. 结合生活经验,灵活的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三、典型试题1.÷ =7……6, 最小是( ),这时 是( )。

2.端午节妈妈包了50个粽子,每盘放8个,她最少再包( )个,每盘的粽子数正好相等;最少送掉( )个,每盘的粽子数也相等。

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例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

例3:认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含义: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要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会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写:规范书写被除数、除数、商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3.有30支铅笔,每个小朋友分得4支。

右面的竖式中,表示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是哪个数?230 284.东东做了一个灯笼需要7分钟。

照这样的速度,他做了60分钟,最多能做几个灯笼?解析:1. 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剩下的部分不够再分一份,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除数要比余数大。

所以本题除数比余数6大,最小是7,这时被除数是55。

2. 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最少再包的个数和余下的个数合起来应该正好能再分一盘,思考:()+余数=8,通过50÷8得出余数是2,所以最少再包6个。

把余下的送掉就能正好分完,所以最少送掉2个。

3.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一除,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

其中“二乘”表示的就是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同步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同步教学设计
-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数据记录与处理:学会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举例解释:
-在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时,教师应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加深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
-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时,教师应设计具体的例子,如将1分米的尺子换算成厘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换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分米和毫米》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长度单位的新认识充满了好奇。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问,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理论介绍部分,我意识到有些孩子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通过更直观的教具和例子来帮助他们。
在新课讲授中,我尝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孩子们看到这些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发现,将抽象的长度单位与具体的物体相结合,能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在重点难点解析时,我特别注意了与孩子们的互动,通过问答和实物演示,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需要理解并记住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测量准确性的把握: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做到精确测量,尤其是在毫米级别的测量上。
-实际应用中的单位选择: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举例解释:
-对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如换算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里,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本单元只教学厘米和米。

这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身边,许多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计量,他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用千米为单位计量较长的长度,或者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

五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中,厘米和米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本单元认识厘米和米,要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线段的长度,测量物体边的长度。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个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总 5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第59-60页。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的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认识线段1.要求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课桌上。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讲述:我们把这两手间的这一段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确认是直的)2.画出一条线段。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他们对厘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米和毫米的教具、实物、PPT等。

2.学习材料准备:学生作业本、练习题等。

3.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发现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案 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课前准备: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相关的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谁愿意告诉大家的?来跟老师比一比,长到老师胸膛那么高了。

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我们身上也有,比如说一拃,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一庹呢?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照,就能估测出物体的长短。

2.师:课前小朋友们估测了老师的身高,用到了哪两个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我们一起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1厘米呢?小朋友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二、思索探究(一)认识毫米。

1. 引入。

师:考考你们,测量楼房的高度一般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数学书的长度呢?(追问:为什么用厘米而不用米做单位呢?)那数学书的厚度呢?生1:厘米。

生2:毫米。

(追问:为什么你要用毫米做单位呢?)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棒,它的长度是——1厘米,课前我们已经量过。

现在请大家就用这根一厘米长的小棒去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是多少?这本书的厚度不到(大约)1厘米。

师:如果要更精确的知道它的厚度,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课题:毫米),你跟数学家想得一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用符号mm表示(板书课题:(mm))。

2. 先学作业:(1)指一指:直尺上的1毫米。

(2)比一比:多长是1毫米?(3)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3.学前预判:由于上学期孩子已有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学习基础,对直尺上1毫米的找都能找到,但由于1毫米实在太短,比划上有些困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的物体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比较长,有些长度比较短,需要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用米来表示比较方便,有些长度用分米或毫米来表示比较方便。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案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案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目标:1.探索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和估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在单位换算时采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测量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分米和毫米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观察动态课件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

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

谁跳的远?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板书课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亮点一:课始,创设两个小动物跳远比赛的情境,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一)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1.请小朋友每人拿出硬纸条,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1)学生汇报:6厘米(2)思考:6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填写学习单活动一。

(3)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汇报方法:1厘米=10毫米,6厘米= 60毫米;在1厘米里面标出10毫米,6个10相加是60毫米。

小结: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里有6个10厘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亮点二:学生先测量直条的长度,是6厘米。

然后在直条上,在每一个1厘米里,标出10毫米,运用直观,看出6厘米里面有6个10毫米,有助于思考6厘米里有6个10厘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把数学思考直观化。

2.完成学习单活动二第1题。

先量出下面图形中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再写出各是多少毫米。

汇报时,每题选一人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完成活动二第2题。

4厘米=( )毫米 8厘米=( )毫米50毫米=( )厘米 70毫米=( )厘米4.总结方法:把以厘米做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做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怎样想?(1)自己独立思考。

(2)观看课件演示。

先演示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再演示8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3)汇报:把以厘米做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做单位的长度时,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里面有几个10毫米,所以几厘米等于几十毫米。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时备课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时备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2、试一试
一张电脑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4)黄瓜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4题。
学生在圆圈里填上“<”或“>”,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
说一说在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引导学生比较2分米、18厘米、2分米1厘米。
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5.完成“练习五”第6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提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说给同桌听听,注意100厘米=1米。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教案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教案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

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事实上,人类已经创造了许多长度单位,常用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考虑,他们往往会接触比1厘米短的长度,需要认识毫米。

他们认识千米以及计量很长的长度,困难会比较大。

所以,本单元只安排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教学。

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分米的有关知识例2毫米,用毫米为单位测量长度例3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毫米为单位,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分米为单位练习五。

涵盖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从上表可以看到,前两道例题教学新的长度单位,后第三道例题是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

改变长度单位,能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它们之间不仅有着进率的关系,而且以一个单位表示的长度可以改变成另一个单位表示的长度,这就增加了选择适当单位表示长度的灵活性。

1. 认识分米和毫米,既联系厘米和米的概念,又丰富对厘米和米的体验。

有次序地排列常用的长度单位,分米介于厘米和米之间,1分米比1厘米长、比1米短,而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所以,先教学分米,后教学毫米是比较自然的编排。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

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

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

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重难点题型以及拓展提优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重难点题型以及拓展提优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重难点题型以及拓展提优练习3类型一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例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40()。

(2)大树高18(),自动铅笔长15()。

练习: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条绿化带长300();操场宽约15();遥控器厚约15();一张床宽18()。

类型二:分米、毫米的实际应用例2、用长为8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支铅笔,量了8次,还剩6毫米。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练习:一把学生尺长2分米,小东用这把尺测量自己课桌的宽,量了2次,还剩1分米。

这张课桌宽多少分米?类型三:比较用不同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大小例3、课间活动,小丽、小红和小明比赛跳远。

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第三名是()练习:三只小动物比赛跳远,小青蛙跳了12分米,小狗跳了96厘米,小兔跳了1米。

请你给它们颁奖。

类型四:根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推算例4、丁丁把17粒大米接在一起,量得长大约是1分米。

17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度大约是( )米,170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度大约是()米。

练习: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500张这样的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类型五:运用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例5、一个水缸从里面量高12分米,里面装了一些水,从缸口到水面的距离是100毫米,水深多少分米?练习:一根电线剪去25分米,还剩75分米。

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练习:1、把一条3分米长的彩带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长多少厘米?类型六:重叠问题例6、一根木棒长60毫米,另一根本棒长40毫米。

按照下图的样子,把两根木棒接起来,连接后的总长度是多少毫米?练习1、有两块木板,一块长30分米,另一块长20分米。

把两块木板重叠一部分后,钉成一块长40分米的木板,重叠部分长多少分米?练习2、将三根5分米长的竹竿依次接起来,竹竿之间重叠部分的长都是5厘米,连好后的竹竿有多长?类型七:断尺问题例7、一把折断的尺子,除0刻度外,只有1、3和7这3个刻度(如下图),用这把尺子一次可以量出哪些长度?练习、如图,一把折断的尺子,除0刻度外,只有2、6和9这3个刻度,用这把尺子一次可以量出哪些长度?类型八例8、一根4米长的钢管,每8分米锯成一段,需要锯几次?练习:一根木料长2米5分米,李叔叔准备把它锯成5分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要3分钟,那么锯完这根木料要用多少分钟?类型九倒退问题例9、有一根彩带,笑笑包装礼盒用去一半,妈妈捆扎报纸用去余下的算半,现在还有5分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教学提纲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教学提纲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练习题(一)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

2、量大楼的高度,一般用( )做单位。

测量降雨量,一般用( )做单位。

3、20毫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7分米=( )厘米 4厘米=( )毫米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0( ),也就是2(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5( )。

课桌的高大约是80( )。

人的手一柞大约长1( ),一步的距离大约是( )。

5、在○里填上“>”“<”或“=”。

6毫米○5厘米 30分米○3米 9毫米○1分米1米○8分米 8毫米○7毫米 40分米○40毫米6、小东今年身高8分米,他再长( )分米就是1米。

7、小刀长7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 )毫米;一条绳子长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 )分米。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1、小明身高1米40厘米,也就是1米4分米。

…………( )2、9毫米的线段要比1厘米的线段长一些。

……………( )3、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 )4、1米=10分米,10分米=1厘米。

………………………( )三、细心作图,注意比较1、先画一条长50毫米的线段,再在它的右面画一条比它短20毫米的线段。

2、先量一量下面图形中每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标在图上)再算一算,长边比短边长多少毫米?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练习题(二)一、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一本新华字典厚3( )。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2、一幢教学楼高12( )。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3、在立定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80厘米,小华跳了9分米,他们两人( )跳得远些。

A.小明B.小华C.一样远D.不好确定4、1米( )100厘米。

A.>B.<C.=D.不好比较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2、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第52~54页)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重点: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件、尺子。

师:测量教室的门有多高,用什么单位合适?测量文具盒的长与宽,用什么单位合适?测量一次性水杯壁的高度,用什么单位合适?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按要求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学生可能会说:·1分米有多长?1毫米有多长?·它们和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分米和毫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吗?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梳理有价值的问题,等待课上探究解决。

师:只要你好好学习,自然会从我们的课堂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尺子去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看看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

师:大部分同学的文具盒的宽约是10厘米,长约是2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

你发现了什么?生:1分米=10厘米。

师: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尝试自己画1分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展示学生画图结果,并交流订正。

师: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尺子上比画1分米有多长,比画给同桌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安单的单位换算………………………………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体会观察、操作等活动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主要方法,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地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
主备人:复备时间: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备课时间:2015年x月x日
教材简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测量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