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解题流程]
提取材料 关键信息
―→
“私为券” “以便贸 易”
―→
可知“交子”是 一种使交易更 加方便的“券”
―→
说明交子具 有民间交易 凭证功能
―→
息的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 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券”“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 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的凭证功能,故 A 项符合题 意。交子产生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民间的商业纠纷,B 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 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 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 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 D 项的结论。
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
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是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概况。据题干材料夜市“通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读的能力,考 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据题干“铁器,民 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说明当时已较广泛地使用铁 农具,人们认识到铁农具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工具。生产工具 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技法点拨】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首先是读懂材 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 获取的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教 材,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3.理解古代中国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2.经济的基本结构;3.经济的特点;4.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必修二》;2.教学工具:电子投影仪、黑板、彩笔、PPT等;3.教学素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呈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并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分组探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的朝代,深入研究该朝代的经济结构;2.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分析该朝代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3.学生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小组报告。

小组报告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他们研究的古代中国朝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15分钟)在学生的讨论和报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如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技术的创新等。

探讨古代中国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经济的繁荣带来社会的稳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等。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与现代经济发展进行比较,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并展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短文,并列举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设计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古代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古代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1.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较为扎实,但对经济领域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需加强引导和补充。
2.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有待培养,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需要正确引导,使其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古代中国的三种土地制度,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介绍古代手工业的一种技术,并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描述古代商业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体现。
五、作业布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调整国家统一安全民族之间交流生产技术进步劳动人民贡献农业:工具、技术、水利、作物、耕地、仓储。

手工业:冶炼、纺织、工艺品、瓷器、造纸等。

商业:商品、集市、货币、外贸、交通、城市、娱乐、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策失误,破坏了稳定.经济:无赖地兼并、苛捐杂税、阶级压迫。

军事:战乱不断、农民起义、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生态:过度采伐、围垦带来的生态恶化二、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发展发展衰落①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但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⑤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小农经济(1)产生的原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3)优点: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受政府支持和保护。

(4)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5)地位和作用:在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6)评价: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同步备课资料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标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要求]】[会考标准]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中国古代人民辛勤与智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加强对岭南的管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

★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发展趋势: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发展原因:石斧、石铲、石镰铁农具、牛耕(工具技术)木耒、骨耜、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②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井田制瓦解战争类型:君主土地私有制(私田)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土地兼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联系“均田制”理解)3.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司母戊鼎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春秋-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杜诗发明水排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纺织:①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②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④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⑤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_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__(地点)的一些_____营纺织业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特征:_____________关系。

4.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5.发展缓慢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封建政府实行“_ __ (政)”和“_ __ (外)”及“_______(经)”政策的严重阻碍。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资本入侵,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主张重视而限制打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1)直接目的: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2)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巩固统治。

——根本原因: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产生:________时期__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4.发展:①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对商人的赋税加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政策.②明清: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经营;官府出台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对民营商业,通过加征商税、限制手工业规模、压价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的政策。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石刀,石斧,石犁(原始社会)——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曲辕犁)2、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时: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速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2)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实行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纺织业: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宋代:品种繁多,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2、冶炼业:①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②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制瓷业: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江西景德镇窑发展成名窑清代:彩瓷工艺突出(如粉彩瓷)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3.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朝: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朝时期:出现“草市”(农村集市)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坊市分区规定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唐代:长安、洛阳;广陵、益州(各为今天扬州和成都)明清时期:出现苏州等一批名镇(2)著名商帮:①出现时间:明清时期②特点:按地域结成商人群体。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专题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导语1.古代中国的农业:①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是;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的地位)②比较成熟的和相对完备的,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农业的特征)③古代中国以先进的闻名于世。

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农业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以为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⑤农业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发展的关键)⑥农民承担着和的沉重压力。

——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制度和制度。

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以保证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

(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为主。

历朝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使中国古代经济增强了活力,但由于传统的偏见,商人的相当低,商业被看做是“”,长期受到鄙视和抑制。

由于统治集团实行的政策,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

时期的“”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学习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2

教学资料范本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2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先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代表部门(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