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 ×y = k( k一定)或k / x = y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2. “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3. 运用这两种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种数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2)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或“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进行解决。
(2)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分别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小明买了一本书,单价是20元,他买了3本,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行驶了多少公里?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或“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林】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1)
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介绍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后,例4、例5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我主要想带领学生共同探究p52例4,购物中常见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材中例4通过两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再探索出“单价×数量=总价”等数量关系。
“做一做”和相应练习都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熟练运用本节课归纳出的数量关系。
立足教材,我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使学生对购物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购物经验。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他们并不陌生,只是还没有加以概括。
本节课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结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经历观察、推理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组数量关系。
数学思考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想要实现目标,本节课困难重重,需要我带领学生披荆斩棘。
而这些荆棘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1、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
2、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
3、找到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发展发散性思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想要披荆斩棘,我们还得为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在超市等购物场所收集单价、总价的资料,比如价签、购物小票、发票等,增加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现实认识。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教学。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一、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1. 定义。
- 单价:每件商品的价格,例如一个笔记本的价格是5元,这里的5元就是单价。
- 数量:购买商品的多少,比如买了10个笔记本,10就是数量。
- 总价:购买商品一共花费的钱数,10个笔记本,每个5元,总价就是5×10 = 50元。
2. 关系公式。
- 总价 = 单价×数量。
例如,苹果单价是8元/千克,买了3千克,总价就是8×3 = 24元。
- 单价 = 总价÷数量。
如果买5支笔一共花了25元,那么每支笔的单价就是25÷5 = 5元。
- 数量 = 总价÷单价。
若一共花了48元买本子,每个本子6元,那么买的本子数量就是48÷6 = 8个。
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 定义。
- 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60千米/小时就是速度。
- 时间:行驶所花费的时长,例如汽车行驶了2小时,2小时就是时间。
-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60×2 = 120千米。
2. 关系公式。
- 路程 = 速度×时间。
例如,一辆摩托车速度是40千米/小时,行驶了3小时,路程就是40×3 = 120千米。
- 速度 = 路程÷时间。
如果一辆自行车2小时骑了30千米,那么它的速度就是30÷2 = 15千米/小时。
- 时间 = 路程÷速度。
若从A地到B地路程为180千米,汽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那么行驶时间就是180÷60 = 3小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老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因为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
(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
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
师: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学生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让学生尝试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常见的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
↓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你 还能发现它们三者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下面的速度可以简写成什么?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 米,可写作—— 110千米/小时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500米/分钟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 写作—— 340米/秒钟
√
× (3)已知 5 小时走的路,可求出速度。( √ )
(2)小红家和超市相距 800 米,她从家到超市走 了 15 分钟,求她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题求 的是路程。 ( )
3.列式计算。
48元
30元
40元
(1)买 4 个排球需要多少钱?
48×4 = 192(元)
(2)买 5 个足球需要多少钱?
30×5 = 150(元)
160 ÷ 80 = 2
路程 ÷ 速度 =时间 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李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想一想: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 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李老师开车行160千米用了2小时, 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0 ÷ 2 = 80 路程 ÷时间
↓
↓
速度 = 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解决问题,小组展示在白板上。 小组合作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 系?
篮球每个80元, 买3个要多少钱?
鱼每千克10元,买 4千克要多少钱?
80×3=240(元)
10×4=40(元)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已知每件 商品的价钱。 还知道买了多少件 商品,最后算一共 多少钱。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口答列式: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老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老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两道题都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老师可以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
2.教学例5老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5,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道题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道题的条件有什么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人教新课标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已知速度和路程, 求时间。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4.4 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
1.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重点 运用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运用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篮球每个80元,买 3个要多少钱?
篮球每个80元,买 3个要多少钱?
80×3=240(元)
鱼每千克10元,买 4千克要多少钱?
10×4=40(元)
都是已知每件商品 的价钱。
还知道买了多少件 商品,最后算……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你知道单价、数量与 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1.解答下面的问题。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单价×数量=总价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时行多少千米? 70×4=280(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王星伟
教材第52~53页,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经历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联系的术语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热热身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经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
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
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
4、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5、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板书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5,学生读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2、观察,这两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仅仅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理解。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使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所以,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老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因为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导入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如何列式?
篮球每个100元,买 5个要多少钱?
100×5=500(元)
求5个100是多少。
一、复习导入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2)
篮球每个100元,买 5个要多少钱?
100×5=500(元)
鱼每千克12元,买 7千克要多少钱? 12×7=84(元)
单价 数量 总价 … …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
单价×数量=总价
做一做
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示什么? 每本书33元。( B ) 买了5个篮球。( C ) 买一箱水果总共用了20元。( A ) A.总价 B.单价 C.数量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单价、数量与 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100×5=500(元)
都是已知每件商品 的价钱。
鱼每千克12元,买 7千克要多少钱? 12×7=84(元)
还知道买了多少件 商品,最后算……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二、探究新知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2)
篮球每个100元,买 5个要多少钱?
100×5=500(元)
单价 数量 总价 … … …
鱼每千克12元,买 7千克要多少钱? 12×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三、知识运用
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小王买了5瓶可乐,每瓶3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已知单价和数量, 求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2)学校买了2台同样的打印机,花了3000元,每台打 印机要多少元?
总价÷数量=单价
已知数量和总价, 求单价。
二、探究新知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2)
篮球每个100元,买 5个要多少钱?
100×5=500(元)
鱼每千克12元,买 7千克要多少钱? 12×7=84(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2)
篮球每个100元,买 5个要多少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第55页练习九,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