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敬告青年有感
《敬告青年》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敬告青年》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敬告青年是一部很有启迪性的文学之作,在当今社会对当代青年具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
文章中的小苏菲把自己的情况克服了,获得了精神自由,最终求学外出,投身于社会。
文章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美德:勤奋、节俭、宽容、忍让,也教育了弱者不要放弃壮士断腕的精神,所以文章受到了普遍的喜爱。
当今青年应该从文章中汲取力量,凭借智慧、求知欲、勤奋,继续努力实现自
我追求与成功。
青年要学会做到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不畏惧、宽容,敢于挑战,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要珍惜父母的艰辛,报答家庭的恩情,孝敬父母,要想到祖先的鞭打,让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
此外,潇洒的青春还要学会有所作为,不要被社会潮流淹没,要立正思想观念。
相信自己的实力,学会对自己付出的投入,白驹过隙,放豪气,在天地间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总而言之,作为青年,要坚持自我奋斗,尊重他人,做一个懂得珍惜与感恩的人。
勤奋、敬业、坚持和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的信条;以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行为,既尊重权利也维护义务,才能使自己更加出色,拥有更加美好的青春。
2019-敬告青年读后感1000字-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敬告青年读后感1000字《敬告青年》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整整影响和改变了一代人啊!敬告青年读后感 1000字篇一《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相当于是《新青年》(当时叫《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主要是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的对比中表达批判封建礼教,崇尚西方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陈独秀在文章中表示,这一切的改变都瞩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但我们又必须改造“年少老成”之青年。
陈独秀毫不吝啬地大肆赞扬“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但是同时他也认识到,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寝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寝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
所以他写下这篇荡气回肠的文章来警示当代青年,要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如他所愿,它的确如当头一棒,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年。
即使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那么,想要了解1915年前后的青年,我们不得不先去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
《新青年》的创刊,最大动因是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那为什么陈独秀想敬告“青年”呢?当时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积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为旧污所染、旧习所困,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一线生机所系。
李大钊说:“国中分子,昏梦罔觉者去其泰半,其余丧心溃气者又泰半。
”希望只能寄托于青年。
敬告青年读后感(共3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共3篇〕第1篇:敬告青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141711班阿依达尔 12171025一、写作背景陈独秀写下《敬告青年》的时间是1915年,1840年中国的被动开放至此已有75年。
在这个过程里,中国自身的变革一直在不停地进行。
先是局部地区被西方翻开,后来逐渐变为被西方全面控制;再是经济上被西方渗透,逐渐变为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全面地被控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地加深了。
在这75年的过程中,矛盾不断产生,然后被以各种方式尝试解决。
从初期被动接受西方的技术,到“洋务运动〞全面地学习西方技术,到“百日维新〞,到“立宪〞,最后到辛亥革命。
被动的保守的也罢,积极的理想的也罢,中国在75年中,不能不说是一直在朝着一个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新更强的目标前进。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系列的变革过于崎岖和缓慢了。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东西方的平衡已经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原因发生了倾斜。
中国的国民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的比照也因为衡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而变化。
积极方面被削弱,消极方面却越发膨胀。
仅在这方面看,我们中国在革新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思想方面的阻力可想而知。
对国民性的改造也就越发重要了。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就提出了对青年一代的国民性进行改造,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写到,中国与西方兴旺国家理念上有所区别,我们注重的是“少年老成〞,而他们注重的那么是新的创造思维,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思维,一个渴望进取的思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那么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隆盛,陈腐朽败之份子充塞社会那么社会亡。
准斯以谈,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他告诫青年们要恢复本属于自己年龄的那份朝气,那份活力,那份敢于奋斗的勇气,那份敢于探求真理的士气。
作者提醒青年们,要懂得奋斗,当时大部份青年都被那种陈旧的思想同化了,没有了奋斗的士气,于人身那么死,于社会必亡。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大全(8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大全(8篇)》《敬告青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这部著作已经问世了许多年,但是其内容仍然深具现实、深刻而有追求。
这本书是为了“敬告青年”而写,它想要告诉青年人的是什么?是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等。
读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也是那个“观望的群众”。
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情感到不满,但是并没有去积极的改变它们,而只是对它们发一些牢骚。
但是,我们应该将自己变得更积极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
我们有能力去改变某些事物。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时刻牢记的。
我们的成长是和我们的环境及社会相关的,我们大家都需要积极地适应这个社会,并且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能力。
社会怎么样,就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
本书中还有一些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启示的内容。
比方说,我们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慢慢地遗失一些纯洁的感觉和想法。
一些被附加的“价值观”强加在我们身上,导致我们失去了自我。
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思想的新鲜。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反思。
我们需要思考是什么肆虐了我们的情感和想法,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总是充满了挫折,有时候会觉得跟不上这个社会的步伐。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不断地追逐它。
我们应该适应这个变化又快速的世界,去尝试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热情,从中慢慢探索自己的价值。
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宝贵的经历。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的东西,而那些经验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读完《敬告青年》后,我更加明确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更加积极向上,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2.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内容见解深刻,有很多启发人心的思想,读完后有很多感悟。
这本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因素,是因为它所阐述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是适合人们的内心需要的思想。
《敬告青年》读后感(精选10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精选10篇)《敬告青年》读后感(精选10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告青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告青年》读后感篇1《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对西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狂热追求。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的确,西方近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
陈独秀目睹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国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他深刻认识到在中国推崇科学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
【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最新】敬告青年读后感-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一)陈独秀于1915年写下《敬告青年》作为《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以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显而易见,国家倘若要进步,必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作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
而事实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欲意复辟帝制,大兴尊孔复古逆流,举国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机举起重回旧时代的旗帜。
眼见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将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们又怎能袖手旁观。
此刻,唤醒广大青年的强国意识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
面对这样的现状,陈独秀担忧万分,更是批评那些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青年们与腐败者们称得上为一丘之貉。
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鲜活泼,而后却为陈腐者所同化。
有些青年本是壮志雄心,而在顽固派的威胁镇压下竟也变得萎靡,退缩起来。
这般青年哪能为国家富强所用,这样的青年又哪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顽固派的车轮底下的悲惨下场罢了。
因此,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郑重提出,只有自觉勇于奋斗,革命起来快刀斩乱麻的青年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陈独秀指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隐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见,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要有自觉奋斗且敢于牺牲的心。
说起自主,陈独秀认为作为一个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
言听计从,奴隶般生活着与傀儡又有何异。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仍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陈独秀却敢提出向西方学习,破坏君权,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女子也可参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志气。
读书报告-《敬告青年》
读书报告—《敬告青年》近代以来,中国饱受侵略,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
中国先进分子们为了救亡图存,展开了一系列的维新变法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在辛亥革命的失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反动潮流,康有为尊孔教为国教,使广大先进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敬告青年》正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宣言,表达了他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他为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陈独秀先生开篇便以激情洋溢的语言热情讴歌了青年一代“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描绘了青年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一面。
青年时期是人最美好的时期,而此时的青年对于社会有着的重大责任。
同时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他深刻的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想要改变现在这个腐朽的社会就必须从青年着手。
警醒青年,“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让青年担起社会的责任。
在陈独秀先生看来,一个青年不应只是生理上的年轻,还应该是心理与思想上的年轻。
先生在当时的社会上看到“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
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
”就是这样的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
读《敬告青年》有感
读《敬告青年》有感
《敬告青年》是一篇非常鼓励人前进的文章,它向青年们传达的信息是:不要停滞不前,不要放弃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总是抱怨,肯定自己的优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了解时事动态,锻炼自己的身体,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青年时期的自己的经历,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着重提醒青年们要学会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要不断努力,勇敢站起来,直面问题,并提醒大家不要以为青春美好,就可以放弃努力和追求,不去闯荡,要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才能成为未来的领袖和栋梁之才。
而且,文章也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年轻人时常冲动,容易迷失自己,没有了学习就更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作者提醒青年们,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才能够为自己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作者也鼓励青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通过社会活动可以让青年人更好的了解社会,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并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七百多字,但却蕴含了作者的深切关注和鼓舞年轻一代前进的追求。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蕴含了大量人生经验的智慧和哲理,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扎实学习,明确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把握机会,勇敢拼搏,不达目的不放弃,坚持到底,不断给自己注入动力和鼓舞。
读《敬告青年》有感
读《敬告青年》有感
《敬告青年》是一篇关于人生经验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一些时常出现的错误行为,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去定位我们的目标,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耳边簌簌回响起了一句句“小心谨慎,
勤奋努力”。
文中提到,青年们应该多学习,在知识扩充上勤奋用功,不要违反道德准则,遵守规则,要用心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文中又强调避免浪费时间,应当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使精力得到释放,同时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从文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敬重和爱护,他更是希望年轻人能够小心谨慎,勤奋努力,实现最大的理想,这正是我们每天应当遵循的指引和方法。
在此,我要提醒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要立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将自己的生活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青年!。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本书是作者给青年人的一封信,其中包含了他对青年们的敬告和期望。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青年时期的重要性。
他说,青春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是一个人奋斗、成长、改变的黄金时期。
他鼓励青年人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光,努力学习、探索、锻炼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作者对青年们的期望是他们能够有远大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
他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地位,而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使命感和价值。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爱情和友情。
他告诫青年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要懂得珍惜友情,不要因为爱情而忽略了朋友和家人。
他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爱情观:真诚、包容、相互尊重和扶持。
最后,作者还谈到了人生的平衡。
他说,人生不仅有目标和理想,还需要平衡的各个方面,比如事业和家庭,工作和休息,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等。
只有找到这种平衡,才能过上真正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深受启发。
作为一个青年人,我意识到自己要珍惜青春时期,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去努力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要有目标和追求,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不要轻易放弃。
我还要学会如何平衡各个方面的生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发展,也要关心社会和家人朋友的需要。
总之,这本书是对青年们的教育和鼓励。
它提醒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要当好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和思考价值的书籍,我会将其中的教导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努力奋斗。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作为一名青年,我们时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书籍所吸引,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收获很多。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敬告青年》的书籍,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社会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其次,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而这些诱惑和困扰往往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然而,只有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挫折中找到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所左右。
另外,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正确的学习态度包括了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勇于尝试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烦恼和困扰。
然而,只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立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及善待他人。
通过阅读《敬告青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本书所传达的正能量和积极思想。
它让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刻牢记这些教诲,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
《普利策获奖作品集》是一本收录了美国著名作家和诗人约翰·普利策的获奖作品的集子。
从这本书中,我得以欣赏到普
利策的精湛语言和精彩的文学作品。
他的文字清晰、有力,情感真挚,让人深受感动。
书中收录的作品,涉及了社会、政治、宗教、历史等方面,涉及到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
通过阅读普利策的作品,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他的作品激发了我对社会关注的热情,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更加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敬告青年》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敬告青年》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敬告青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复所著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为教育青年的名义,告诫青年人要坚守道德底线,努力学习,不做卑劣的事情。
严复在这篇文章中着重强调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不为恶劣的行为开脱。
他强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利用恶劣的手段逃避问题。
其次是知识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第三,他提醒青年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要自负妄为,也不要怕困难,一定要追求进步。
第四,他告诫青年人,要尊重他人。
他说,“相互尊重,便可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便可祥和发达。
”最后,他提醒青年人,要珍惜生命。
要懂得保护自己,尊重生命,用生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篇文章虽然是严复写给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的,但是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很多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道德和原则。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失去对道德的敬畏和热爱。
我们要学会坚守原则,让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体现出高尚和美好。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这篇文章虽然写于百年前,但是它对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我们要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1000字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1000字一、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使命。
文章开篇便点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
封建帝制虽已被推翻,但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西方列强环伺,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年被陈独秀视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他深知青年群体充满活力、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改变社会的巨大潜力。
这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陈独秀试图将这束光照向青年,唤起青年的觉醒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重任。
这种对青年使命的强调,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无论处于何种时代,青年都是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时代赋予青年使命,青年也应以积极的姿态回应时代需求。
二、对青年的六点期望。
陈独秀在文中对青年提出了六点期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一点强调青年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束缚下,人们习惯了顺从、依赖,缺乏自主意识。
陈独秀倡导青年摆脱这种奴隶般的状态,勇敢地追求自我,做自己的主人。
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比如部分年轻人过度依赖父母的安排,缺乏自主选择职业、生活方式的勇气。
我们应该学习陈独秀所倡导的这种自主精神,积极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青年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追求进步。
当时的中国,保守势力强大,新思想的传播面临重重阻碍。
而青年如果也因循守旧,那国家将永远无法摆脱落后的局面。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青年更应秉持进步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进取精神是青年应有的品质。
陈独秀批判那些逃避现实、消极避世的态度。
在国家面临困境时,青年不应选择退缩,而应挺身而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这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青年不能置身事外,而要积极进取,努力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告青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1卷1号的创刊词中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时光打马而过,陈独秀先生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已过百年。
最近大火的良心好剧《觉醒年代》让那个时代一群以救国为己任的先驱者们重新走到了我们的眼前。
他们有骨气,有理想,有血性,以自己的智慧探寻中国的出路,他们的面孔、身影、思想、事迹都在生动地诠释着人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充满力量、斗争、求知与希望……今日我重读这篇文章,似乎读出了更多的意味与感想。
陈独秀先生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第一人,他面对生死存亡,改变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态度,毅然执笔言政,创办《新青年》,用科学与民主开民智,愿用肉身为革命铺路。
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是那个时代的伟作,同时对今日之中国也有着启发意义。
在今天,这篇文章仍然活着,仍给予我们指引与借鉴。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正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创刊词中的呼吁: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
青年勉乎哉?我想,陈独秀先生那个时代适合用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的那样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犹如晦暗年代里闪耀的星辰,犹如乱世荆棘中丛生的玫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我仿佛听到陈独秀先生此刻在说:“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读书报告岭南学院刘瑞洁12327157近代以来,为挽救国家危亡,一批批有识之士展开了漫长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却屡屡碰壁。
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末的最后时期,社会发展停滞.人民暮气沉沉.觉醒的有志之士眼见青年人的未老先衰, 忧心忡忡,期望青年成为社会改革和活力的原动力,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新文化运动爆发了,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
《敬告青年》正是这份杂志的发刊词。
陈独秀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陈先生写下此文的时候已经36岁,他对国中的老年、中年都不抱任何期待了,因为他们已经受到旧社会旧文化“陈朽腐败”的熏染太深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
此时的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与旧社会、旧文化的势力断然决裂。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青年们也让他感到莫大的失望。
陈独秀曾说过:“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设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朽腐败者为一丘之貉。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清国留学生道:“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也是对青年人腐朽思想的讽刺与失望。
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片“窒息人之绝望”,陈独秀不得不在此登高一呼,泣涕陈词,提出了六条新青年的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在具体阐述这六点的时候,陈先生并没有一味说教,而是通过举例子、摆事实、中西对比等多种手段,使行文既慷慨激昂而又含义隽永,显得文采飞扬。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
敬告青年:愿你走出迷茫,拥抱光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年一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青年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青年的看法,并鼓励大家走出迷茫,拥抱光明。
首先,我认为青年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机遇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但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
因此,青年们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
方向。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自信和成功。
其次,青年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人生的旅途中,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者。
青年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勇于担当,同时也应该追求自我完善、追求幸福、追求自由。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迎接
未来的挑战。
最后,我认为青年们应该积极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在现代社会,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但青年们应该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只有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
和自信。
总之,敬告青年:愿你走出迷茫,拥抱光明。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青年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和成就。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先生的《敬告青年》可能带给了我们一种不可想象的冲击力,让我们能够有一定的思想去对他获得一定的感知,但是,在另一个程度上,《敬告青年》却又不是那么的简单,和生命的追求以及对于当今青年的一种标准。
更是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进,充满梦想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像学习历史一样,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称道“凡一国之国民,自知在知识水*线上之人民,必要学习好本国历史!”而这本《敬告青年》给我们的梦想感知正是和钱先生这句话所相似的。
就像其中一句话所说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石刑,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灾人身。
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当倍加珍惜;青年于社会十分珍贵,青年当奋发向上,创新进取,为革新社会作贡献。
”这句话多么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品味,去理解自己的意识。
早在1915年的*,清朝已经**了,*也已建立了,但**却未成功,大多数*人仍处于愚昧之中,大多数青年仍是旧青年,**、**、科学不兴,仅有**之号,而无**之实。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衰微的*社会仍有一丝曙光,****科学之思想传入,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留洋也蔚然成风,不少有志青年为**之崛起而发奋求学。
个人社会之进步,离不开创新,不能抛弃过时的,就会限制个人社会之发展。
凡是真正的哲学家,无一不强调创新,无一为时代之先导和社会蓝图之规划者。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石刑,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应当如此,年纪轻轻,就应充满活力,有进取之心,万不可少年老成、温婉持重,使宝贵青春慢慢流逝。
退隐时一种消极、悲观的行为,是避世之举,只是隐士自己安逸了,却不管社会之兴衰、人民之疾苦、国家之危难,世人却以洁身自好之美名赠之隐士,真不知该作何解?青年是人,不仅为自然人,亦为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就应尽社会人的责任。
而青年有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是社会国家之未来,责任更重大,如果青年们无上进之心,因循守旧、无责任之心,于国于社会危害极大。
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敬告青年》读书报告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以尊重孔子思想为名企图复辟。
袁世凯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加快复辟的步伐,于1915年5月25日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草约。
8月10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沦》,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实行共和制“断无善果”。
23日,以杨度、孙毓筠为正副会长的筹安会成立,公开鼓吹帝制。
各省的袁氏爪牙纷纷递交“请愿书”,要求变更国体。
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明年为“洪宪”元年,复辟封建君主制。
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他们力图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把革命引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就是在这种现实状况下,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创刊,这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吹响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号角。
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
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新青年运动接下来的核心思想。
在文章中,陈独秀通过抒发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看法表现出对新中国进步的期望以及对正在勃勃生长的青年们的慈爱和要求。
这样的期待让我认识到青年们的作用,感觉整个心胸充满斗志。
他在文中首先提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人生来就是宝贵的,青年时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的思想正是在这是最为活跃,也是在这时更容易挑战困难,抹去无知,为真理浴血奋斗。
我们幸运地生在了如此和平的年代,阶级斗争好像已经不再重要,我们追求的无非是金钱和地位,这样的青年如同封建地主一样暮气沉沉。
作为一个青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斗争性,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真理!正如陈独秀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敬告青年有感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
1915年9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担任主编。
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前后,以批判孔子学说和封建制度著名当世。
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总书记。
1924—1927年革命的后期,陈独秀主张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年党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所担任的党的总书记职务。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月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主要宣扬新思想、新潮流,是反封建和宣扬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
《敬告青年》一文,就是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的创刊词。
①在《敬告青年》中,陈独秀开门见山的提出,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然而,“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
”如此青年怎能谓之希望?陈独秀涕泣陈辞,呼吁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他慷慨激昂,提出六条标准,并一一论证:(一)自主而非奴隶的,“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保守云乎哉”;(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立国于今之世,其兴废存亡,视其国之内政者半,影响于国外者恒亦半焉”;(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这六条标准的要求都是从当时的实践出发,强调反对自古以来的封建专制、反对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自由、民主和科学精神。
”重读经典,仍能发现不少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欲救此病,非太息咨嗟之所能济,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
”试问我们做到了吗?随手翻开手边的报纸,打开贴吧微博,评论者比比皆是,各式各样愤世嫉俗的评论不绝如缕,而实践者又有几个?前几天在某个人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颇有感触:千万小心注意微博乃至一切记过则已的慰藉品正或多或少地取代实践作为铭记理想诺言的方式。
有人呼吁,生活永远需要实践,而不是评论!当然,评论是被需要的,关键是我们不能一离开电脑就停止思考,无所事事;另一点是,“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随着时局的变化,在今天,这种思想已被拓展和深化,但却只有少数人持有,而大多数的青年迫切需要这种辨证与自我思考,这么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非但没有给我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甚至逐渐磨灭我们与生俱来对事物认知的好奇心,不知不觉中,我们丢失了区别彼此的个性,我们愈来愈像同一个人,“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已不再适用,也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理解了这点,我们或许明白了,为何荒谬的谣言能被轻易散播,为何国民创新指数高不了。
我们是独自的人,勿让不经思索的知识灌输奴役了我们,正如陈所言,“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里以顺从为品质,臣顺君为忠,子顺父为孝,妇順夫为贞,陈独秀此言一出,如惊天霹雳,给无数的知识青年带来思想的曙光,“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其一切善恶行为,势不能诉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此段极其巧妙准确地将何谓奴隶表现得淋漓畅快,褒词贬用,极具讽刺意味,揭露了奴隶的本性:目光短浅,唯命是从,无自我意志,遂难逃被奴役的命运!此种现象,时至今日,恐有愈演愈烈及多样化之势:房奴,卡奴,车奴……我们是否已渐渐遗忘,陈当年的肺腑敬告?人是独立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怎样明辨是非,形成自我的一套正确的价值观,该是我们一直思索探讨的问题。
读至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疑虑陡生。
的确,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然,退隐之士该一致否定?倘若如此,中国古代文人志士以遁隐者甚多,他们是否该被批判,以及他们所创作的宏伟诗篇?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及他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长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他们没有排万难而前行啊?他们有,只不过排的是精神之万难,他们的选择受当时的时局左右,因此他们宁愿退隐追求自我,在个人精神寄托的领域里踽踽独行。
在陈独秀的那个历史时期,新思潮不断碰撞,清政府摇摇欲坠,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恶社会被征服机会悄然而至,进取是大势所趋,故此时的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我想说明的是,结论往往只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才能成立,是相对的,非绝对的。
再举一例,“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
”我们同样不能绝对地否定锁国闭关之策,毕竟它在一定时期内所起的的保护作用不能忽略。
谈到历史局限性,不得不综观全文提倡的科学。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当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针对士、农、工、商、医各类人等“不知科学”,仍然沉湎于地气风水之谈和方士羽流之类的状况,陈独秀提出,要根治这“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唯有科学。
科学之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唯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他认为科学有无上的权威。
凡是合乎科学的东西就拥护,凡不合乎科学的就反对。
一事之兴,一物之息,无不以科学定从违,以科学法则作为检验事物存废的标准。
可见陈独秀是在反封建意义上提出科学这一概念的。
他提倡的科学,主要指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陈独秀指出,科学是综合客观现象,诉诸理性加以衡量。
可见陈独秀当时所持的还不是唯物主义观点,虽然起着进步作用,但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五四激进分子,除民主观转变外,科学观也有一个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五四时期大学(北京大学)开“科学概论”课程,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科学思潮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正确的东西。
在诸多主义、主张的比较选择中,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
1920年4月,陈独秀对科学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的最大的效用。
”②《新青年》季刊宣言(1923年6月)提出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
作为“科学”思想发展的一重要步骤,即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
该刊第1期刊发的《新青年之新宣言》(注:《新青年之新宣言》无作者,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瞿秋白所写。
当时瞿秋白刚回国,担任了《新青年》主编。
)继承科学和民主思想,提出要力除宗法主义、笼统头脑、反对科学、迷信、资产阶级市侩主义、琐屑的应付、错误理会科学、浪漫主义等“障碍”,明确批评了实验主义(琐屑的应付),指出实用主义在政治上、科学上的反动性,认为现代社会已具备社会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社会科学加以考察,指导革命。
无产阶级应严格用科学方法研究一切,以科学治学,在根本上考察、综观现象,找出规律,求得解决。
这比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的科学思想前进了一步。
③另一局限性,在本文体现的不多,但在《新青年》其它大量的文章里,都对孔子学说,对旧道德、旧伦理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在“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④的同时,将一切传统文化否定得彻彻底底,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思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倘若国粹真的消亡,中国又何以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底蕴,是我们的根基,是华夏五千年来的文明沉淀,这一点,在今天多元化的文化冲击浪潮下,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给传统文化赋以时代的特色,使其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女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
“青年乎勉哉!”是陈独秀先生对当代青年的希冀和勉励。
回到现在,且看21世纪的新青年们,当我们风华正茂,正是让我们挥斥方遒之际,我们都在做什么?当历史的车轮不断碾过,我们又给后代留下了什么?我们称得上是新世纪的朝气蓬勃的新青年吗?当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时,当科学技术称为第一生产力时,我们又给国家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什么?一批批自诩为高校毕业的高材生,国家的栋梁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却不得不向现实屈服,曾经的昂扬的斗志和雄心都淡然无存。
对于刚进入大学不久的我们,又为自己和祖国的将来做了些什么呢?沉迷于虚无的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还是醉心于短暂的恋爱中迷失了自我?那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的青春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迷茫与堕落中消弭。
“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那些肩负着建设国家重任的有为青年又在哪里?历史已经走过,未来的路还等着我们去开拓。
铭记历史,谨记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对当代青年的期望与要求,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用似火的青春点燃社会发展的焰火,谱写新的篇章!①参考网址/s/blog_5ef66f4b0100mfiv.html②注:《新青年》第7卷第5号③参考网址/lunwen/wenxue/xinwenchuanbo/200612/1097420_2.html④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青年杂志》第6卷第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