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

合集下载

认知视域下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视域下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锚 固装置——用缆 、 链 等 连接 着 的金 属设 备 , 用 以将 船舶固定于海底或将气球 固定在地 面上) 。由转喻 的
就高级英语语 言表 达而言 , 其课 文在词汇运用 方 面最 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下义词 的使 用 , 即使用词义 更
具 体而精微 的词 汇 ( s p e c i f i c wo r d s ) 。只 有选 用 词 义
师的强调对学 习 的 内容 有 着重要 的导 向作用 。另 一 方面 , 一些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方法也不对 , 依然采
mu s t h a v e a n c h o r e d my p a r e n t s t O t h e i r c h a i r s .( 《 现代 大学英语五 》 , Un i t 2 )

用传 统的 以“ 词义 驱动 ” 为 主 的方法 ,把重 点 放在 词 形和意义的识 别记忆上 。然而 , 词汇 学习并不是 简单
的中英 文对应释义的背诵 , 它还涉及 到词汇 的语 体意
a n c h o r ” 做 名词意 思是 : h e a v y me t a l d e v i c e a t t a —
为例 : 例( 1 ) : P r i d e a n d s o me s t r a n g e s e n s e o f h o n o r
点放在语篇 、 修辞、 文体和写作等欣 赏性 阅读层 面上 ,
却忽视了词 汇教 学 。尽管 从 教师 的 角度 上讲 , 这 样 做完全符合高 级英 语课 程 属性 和教 学大 纲要 求 ,可 是在客观上却 淡化 了学 生 的词 汇学 习意 识 ,因为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H3 1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6 9 X ( 2 O 1 3 ) 0 1 —0 0 8 0 一o 3

概念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概念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概念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作者:谢亚军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8年第2期一、概念型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随着我国外语界与国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国外各种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先后被介绍到国内,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概念型教学法( concept-basedinstructionor concept -based approach)是21世纪国外外语教学界中出现的最新流派,其理论基础主要为认知语言学和社会文化理论,Lantolf是其主要倡导者。

作为一种新兴的外语教学法,目前它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这种本世纪初新兴的外语教学法主张采取显性而非隐性的方式教授外语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全面系统地概括语言的概念化知识。

根据概念型教学法的倡导人Lantolf圈的观点,概念型教学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解释(explanation)、物化(materialization)、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lvties)、言语化(verbaliz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

在解释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学生解释外语概念,包括一般概念和科学概念;在物化阶段,教师通过图式、实物、言语等中介( mediation)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用图形的“物质化”方式将时态概念呈现给学生;在交际活动阶段,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对初步掌握的概念进行操练,加深理解和进一步熟悉概念;在言语化阶段,学生通过元语言手段彻底深入掌握概念;最后在内化阶段,将概念“内化”在大脑中。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逐步地完成所有环节,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突出的环节展开教学。

目前,概念型教学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基本尚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一教学法中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解释和见解。

从其理论渊源上看,概念型教学法主要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的。

认知语言学范畴观与原型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范畴观与原型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与启示

教 学研 究
王庆 安 /认知 语 言学 范畴观 与原 型理论 对 大 学英语 词 汇教 学的指 导 与启 示
要通过原 型义项便 可以推导出其他含义 。因此 , 教师在大学
的对外 区别性特 征 ; ( 2 ) 具 有快速识别 的特 征 ; ( 3 ) 首先 被认
对于词汇学习 的热 情减 弱 , 并 产生恐惧 和厌 倦。在课后 , 教

认知语言学概述
师总是将单词记忆的任务留给学 生 自行解决 , 并将对词汇 的
学习不好定义为学生不够努力。
三、 范畴理论、 原型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 学 范畴化是认知语 言学 的核心 问题。人们在 对事 物的认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 纪 7 O年代末 8 0年代 初在美 国和欧 洲兴起 的新 的语言研究学科 , 是认 知心理学和语言 学相结合 的学科 , 处于语 言研究的前沿 。它 是在新 的哲学观 和认 知观 基础上 , 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 界进行感知 和概念化的 方法来研究语言 的新兴 语言学科 。认 知语 言学 建立在 生成 语法 的相反 面的基础 上。它与主 流语 言学流 派在哲学 基础 与研究假设 方 面有 着 很大 的不 同。在认 知语 言 学 中 , 范畴 观, 原型理论 , 隐喻 与 图示 等理论 成为英 语词汇 教学 中的重
找 出共 同点或相似点 , 然后进行记 忆和储存 。设想如果没 有
范畴 , 我们 将陷入 无尽 的事物漩 涡 中, 无法对 世界进 行正 确 地把握 和感 知。比如 , 动物 、 植物 、 微生 物等都各 自代 表一个 范畴 , 物质和意识 也各 自代 表一个 范畴。范畴分为三个 主要
层次 : 上义层次 、 基本层 次和 下义层次 。“ 花” 是一个基本 层

2011湖南省大学英语年会论文奖

2011湖南省大学英语年会论文奖

姓 名 学 校刘榴 宫军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徐晓琼熊丽君湖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王晓燕 王俊菊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苗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李瑶中南大学赵如梦吴丽林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丽君伍双梅中南大学新校区外国语学院周杰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曹小菁南华大学姚丽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刘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曾清 刘明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曹小菁南华大学廖晖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刘白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丽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玉侠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基础英语李要歌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毛眺源湖南商学院李友良湖南商学院外语学院曾晓燕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常圆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刘芬芬吴丽林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张晓妍吴丽林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莉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华珍湘南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朱淑媛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张薇长沙理工大学姚瑶周雪婷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廖文丽黄伟湖南警察学院崔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侯先绒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戈玲玲 李广伟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彭晓娥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兰芳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陈嫔荣 徐笛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系黄敏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金丽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熊 欣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月娥湖南科技大学郭奕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张智雄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江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陈圣白刘明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梁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左贵凤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仙琼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袁琼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静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罗胜杰 刘丽珍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曾伟姝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何辉英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苏莉莉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芬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张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东山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卢晶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刘钰涵 吴丽林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馥兰 刘仕明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邹雨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弢 杨军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文月娥湖南科技大学孙奉怡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周彧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管 乐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部张会萍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邬帅长沙民政学院外语学院曾玲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戴英英 吴丽林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艳艳 刘也玲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杨帆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张爱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肖庚生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晓波湖南工学院外语系杨偃成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广伟 戈玲玲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律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斐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敏娜 蔡华南方职业学院外语学院唐路一长沙民政学院外语学院罗荣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石小燕 宫军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周继红长沙理工大学谭梅芳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梁晓湖南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郭兰长沙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何芳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新校区)彭天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柳罗斯娜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兰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外国语院李双玲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毛思思周文伟湖南工业大学张盼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小双张景华湖南科技大学张赛兰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周维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姚丽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黎芳长沙学院薛海燕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何 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柯卉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袁琼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 苗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刘晓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邓治彭凌长沙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朱娟辉湖南理工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朱晓琴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春芳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外国语学院邱细平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邱细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先进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东山 刘坛孝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李双玲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王林艳吴瑄湘南学院王仙岭校区大学英语教学部饶岚 彭凌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文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朱秀梅湘南学院大学英语部周莉华长沙民政学院外语学院尹婷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彭天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龙慧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汤艳娟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邓玉华湖南工学院外语系李静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姚劲松吉首大学 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周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何文娟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孙芳湖南工业大学李恩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赖国芳湖南外国语职院禹丽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王飞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杨柳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胡玉辉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郭楚生湖南理工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陈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邹李炜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陆兮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周浩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彭继群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陶涛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金钏长沙民政学院邱细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龙长沙民政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丁伦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黄泽英湘南学院 大学英语部彭凌 陈颖芳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邓礼红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赖国芳湖南外国语职院袁颖 王欣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王荣宁长沙民政学院彭天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熊康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董岩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袁小岚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柳罗斯娜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玢 陈金枝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周建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刘源甫 曹鑫中南大学外语学院王荣宁长沙民政学院郭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李成静 邓天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英语系罗亚君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李先进马艳姿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胡莉莉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玢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恩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肖美清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郭燕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曹霞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语学院颜文娥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袁琼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罗琛罗曼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李萃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邓克凤吉首大学国公学院郭建飞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尹志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赵春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杨小莉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李静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董岩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肖潇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管 乐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部卢山湖南科技大学王馥兰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谢章华吉首大学 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王莉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喜贝 刘明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杜晓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论 文 名 称获奖等级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动机差异的教学实证研究一等奖构式习得序列发展与大学英语写作输出研究一等奖同伴互动语码转换研究--基于英语学习都的课堂口语语料分析一等奖试论音体美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一等奖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take 搭配研究一等奖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探讨一等奖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等奖从英语演讲比赛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等奖胡允桓译《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解读一等奖歌曲译配中乐词与乐句的调整策略一等奖定量乎,定性乎——对翻译标准构建理论取向的思考一等奖毛泽东诗词翻译的生态功能研究一等奖疯癫的一体——秀拉与夏德拉克的情爱关系一等奖边缘话语的自我塑造——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伊芙琳那》一等奖心理美学视阈下的狄更斯小说创作一等奖试论英语虚拟语气的实质 一等奖It外置结构中虚词it的句法地位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一等奖英语教与学过程中英汉词汇语义不等值现象的处理二等奖文化习得观照下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探究二等奖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下的“PSE”口语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二等奖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二等奖合流文化语境下的口语教学二等奖英语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相关关系研究二等奖高职ESP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实证研究二等奖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英语学习焦虑关系研究[1]二等奖英语词汇复述简化方案及教学效果分析二等奖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模仿写作研究二等奖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词二等奖汇教学的实证研究任务复杂度与语言水平对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二等奖试析联结主义在英语听力中的运用二等奖从实证角度看文体对语篇可读性的影响程度二等奖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实证研究二等奖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应用AUDACITY提高口语技能二等奖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及其教学模式研究二等奖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及专业发展现状研究二等奖人文精神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二等奖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二等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研究二等奖二等奖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礼貌策略运用研究--以第一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决赛获奖者为例外宣翻译中的实、表研究二等奖作为副文本的林译序跋研究二等奖从“主观化对等”看诗歌翻译二等奖动态顺应理论在汉语新词翻译中的应用二等奖认知语言学翻译视角下图式知识对旅游翻译的启示二等奖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双关语翻译研究二等奖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二等奖不能忘却的记忆——谈欧内斯特。

基于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基 于 认 知 视 角 下 的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研 究
黄 曼
( 深 圳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广东 深 圳 摘 要: 词 汇教 学一 直 是 大 学英 语 教 学 中的 重 点 和 难 点 。 本 文从 认 知 语 言 学的 角 度 对 词 汇教 学 进 行 了探 讨 . 将认 知理 论 应 用 于 大 学英 语 词 汇 教 学 中 , 以 寻 求 更 有 效 的 词 汇教 学 方 法 。 关键 词 : 大 学英 语 教 学 词汇 认知视 角

关于“ 龙” 语 义 原 型 的 定 位 不 同 。“ 龙” 对 于 中 国人 而 言是 寓 意 吉祥的图腾 , 而 在 外 国人 眼 中“ d r a g o n ” 的原 型则 是 长 着 巨 大翅 膀、 嘴里 喷火 的怪 物 。 因此 在 对 “ 亚 洲 四小 龙 ” 汉英 翻译 时 . 我 们 就 可 以为 什 么 应 该 将 “ 四小 龙 ” 译成 “ f o u r t i g e r s ” 而不是“ f 0 u r d r a g o n s ” 了 。原 型理 论 既 可 以帮 助 学 生 减 轻 词 汇学 习 的 负 担 . 又 可 以 原 型 为 中 心 辐 射 扩 散 习 得 更 多 的 词 汇 ,从 而 帮 助 学 生 不 断 扩 大英 语 词 汇量 。 ( 二) 隐喻 与词 汇教 学 隐 喻 和转 喻 是 词 义扩 展 的 两 大 重 要 认 知 工 具 。 隐 喻 一 直 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隐 喻是 “ 将 属 于某 一 事 物 的名 称 用 来 指 称 另 一事 物 ” 。 我 们 之 所 以能 识 别 语 言 中 的隐 喻 ,究 其 根 本 是 因为 就 字 面意 义 而 言所 给命 题并 不 是 真 实 的 。L a k o f&J o h n s o n ( 1 9 8 0 ) 在其著作《 我 们 赖 以 生 存 的 隐喻》 巾对 日常 语 言 中 的 隐 喻进 行 了 研 究 , 并 将 隐 喻 纳 入 了认 知语言学的领域 , 认 为 隐喻 不 止 是一 种语 言 现 象 , 还 是 人 们 认 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人们基于“ 相似性” 的认 知 基 础 将 来 源 域 的 经验 映 射 到 目的 域 上 , 以此 认 识 目的域 的 特 征 . 这 其 实 也 是 我 们对 意 义 的 理 解 过 程 。 教 师 在 对 词 汇 的基 本 意 义 讲解的同时 , 辅 助 隐 喻 机 制 的说 明 , 会 对 词 汇 的教 学 效 果 产 生 积 极 作 用 。 比如 , 英 语 习语 Wa s h o n e ’ S h a n d s o f 源 自新 约 圣 经 《 马太福音》 , 犹 太 人 要 求 巡 抚 彼 拉 多 将 耶 稣 钉 死 在 十字 架 上 . 但 彼拉 多 心 生 不 忍 为 其 求 饶 。 然而犹太人态度坚决 . 眼 看 暴 动 触 即发 ,彼 拉 多 只好 在 处 死 耶稣 之前 无奈 地 于 众 人 面 前 洗 手 , 表 示 他 与 耶 稣 的 死 亡 无 关 。 因此 , 英语 “ w a s h o n e ’ s h a n d s o f ” 表 示 某 事 与 己无 关 。 而 汉语 中相 似 的表 达 “ 金盆 洗 手 ” 则 指 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 , 公开宣布改邪归正 . 现 也 指 放 弃 以前 长 期 从 事 的行 业 或 某 件 事 。教 师 在教 学 过 程 中 有 意 识 地 引 入 隐 喻 等 认 知 原 理 ,有 利 于 消 除学 习者 母 语 负迁 移 的 影 响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摘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隐喻是语言中使用广泛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手段,因为人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语言这一媒介。

笔者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加强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策略隐喻理论认知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欧洲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是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之道,使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帮助教师将新发现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用于指导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

二、范畴化和原型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认知科学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

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 。

在认识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

对基本范畴的各种研究表明, 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psychologically relevant level) 。

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因此,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 是认知的重要基本点和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

基于以上的思想和证据,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

2.以原型意义为中心,注重词汇深层关系的讲解范畴化(categorization)认知过程涉及原型的概念和理论。

认知图式视域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认知图式视域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可 以构 建多 义 图式或 网络 。
aT i b i i g i b y n h rd e . h s ul n s e o d t e b i g . d
b .W h th ad i e o d o ri gnain. a e s i s b y n u ma i to cTo a c mp ih t i t ri e o d h sa lt. . c o ls h s mat sb y n i bii e y
少 。 但 笔 者 认 为 目前 大 多 数 相 关 研 究 多 侧 重 理 论
而 轻 实 践 。研 究 与 教 学 实 践 脱 节严 重 ,不 能 有 效
集 中在 图式理 论对 第 二语 言 听说 的影 响作 用 .到 了
9 0年 代 ,语 言 学 家 才 开 始 用 图 式 理 论 来 解 释 外 语 阅 读 理 解 的 过 程 ,最 终 形 成 了 图 式 阅 读 理 论 【 l ( C E HE R 。 传 统 语 言 学 理 论 认 为 外 语 S H MA T O Y) 阅读 理解 是 由读 者 的背 景知识 、形成 概 念 的能 力及 处理 语言 符 号 的策略 相互 作用 的结果 ,阅读 技 能 是 语言 知识 和 社会 文化 知识 之 间有 效 的相 互 作用 的表 现 。 而 以 FCB re为 代 表 的 图式 阅 读 理 论 语 言 学 ..at l 家认 为语 言 材料 本身 都 不具 有 意义 ,只是 指 引听 的

( )语 言 图式 一 语 言 图式 是对 构成 语言 的各 个单 位 的熟 练掌 握 程 度 。它 包 括 语 音 、词 汇 、语 法 以及 句 型 等 语 言
定有 条 眼镜 蛇 。
点 ,通 常认 为 它们是 阅 读理 解 的基础 。如果 学生 没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研究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研究
抽象性组织成 的层级性网络。 J 由此 , 将语篇视为构式顺理成章 , O s t ma n ( 2 0 0 5 ) 首次 提 出了语篇构 式 ( d i s c o u r s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 ,认 为语篇 作为 构式主要有 以下 原因 : 语篇有体裁 的限定 , 即大多数语篇

引言
大学英语 四级 考试 一方面是衡量大学本 科生英语 水 平 的一个重要 指标 , 另 一方 面也 是考查 英语 教学 水平 的 重要指标之一 。阅读在 这个 考试 中 占据 了很 大 的 比例 , 是决定考 生成败 的重要部分 。 认知语 言学是 语言 学研究 的最 前沿 理论 , 狭义认 知 语言学追求用 有限 的认 知方 式对语 言 的各个 层 面 , 包 括 语音 、 词汇 、 词法 、 句法 、 语篇等 , 作 出统一解 释。可见 , 从 认知语言学 的视角对英 语 阅读 , 即语 篇进 行研究 乃是 当 今语 言学界所 关注 的焦 点之 一 , 是英 语界 学者们 所追 求 的 目标 之 一 。构 式 语 法 理 论 又 是 认 知 语 言 学 理 论 的新 的 研究方法 , 从构式语 法的 角度讨 论语 篇还 属于 一个很 新 的领 域 。 本研 究尝试 在认知语言学 的最前沿理 论构式语 法指 导下对 大学英 语四级 阅读进 行研 究 , 以期 在新 的语 言学 理论关 照下重新审视英 语 阅读教 学 , 从一 个全 新 的角度 去思考语 言 , 这无疑会 给英 语 阅读教 学带 来积 极 的现 实 意义 , 从而改变其 固有 、 僵化 的英语 阅读教学方 法。 二 大 学 英 语 四级 阅读 测 试 现 状 最 新 的 大 学英 语 四 级 题 型 包 括 四部 分 , 即听力理解 、 阅读理解 、 综合测试 和 写作测 试 。阅读理 解部 分 比例 调 整为 3 5 %, 其 中仔细 阅读部分 ( c a r e f u l r e a d i n g) 占2 5 % , 快速 阅读 部分 ( f a s t r e a d i n g) 占1 0 % 。仔 细阅读部分除测 试 篇 章 阅读 理 解 外 , 还 包 括 对 篇 章 语 境 中 的 词 汇 理 解 的 测试 ; 快速 阅读部分测试各种 快速阅读技能 。 2 0 1 1 年大学英 语 四级 考试 笔 试大 纲 对 阅读 能力 的 要求是 : 能顺利 阅读语言难度 中等的一般性题 材 的文 章 、 掌握 中心 大意以及说 明 中心 大意 的事 实和 细节 , 并 能进 行一定 的分析 、 推理 和判 断 , 领会 作者 的观 点和 态度 , 阅 读速度达 到每分 钟 7 0词 。在 阅读篇 幅较 长 、 难度 略 低 、 生词不超 过总词数 3 %的材料 时 , 能掌握 中心大 意 , 抓 住 主要事 实和有 关细节 , 阅读速 度将 达到每分钟 1 0 0词 。 … 不难看 出 , 阅读在 四级考试 中所 占的比例 很大 , 同大 部分 大学 本科 学生 的英 语实 际水 平相 比较 , 教 育部对 大 学英语 四级 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就 向大学英语 教师 提 出了严 峻的挑战 : 如何努力 改进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 以 切实提高 学生的英语 阅读 能力 , 增强 学生 解决 英语 阅读 的实 际问题 , 提升学生学 习英语 的信心 , 从 而有效 提高大 学英语 四级过 级率?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_撒忠清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_撒忠清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7年第1期(总第116期)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撒忠清1,董宏乐2(1.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2.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 200433)收稿时间:2006-12-10作者简介:撒忠清(1975-),女,回族,安徽巢湖人,讲师。

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

董宏乐(1965-),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

摘要:国内外许多认知语言学家都把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研究聚焦在词汇层面上,从而忽略了语法层面的认知本质。

本文从揭示语法与语言的概念系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入手,以认知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支持并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例证,来阐明语法的认知及隐喻本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法;概念系统;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07)01-0036-051.0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束定芳(1996,2000)、林书武(2002)有关西方隐喻理论的论文及专著出版后,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隐喻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有研究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文旭、叶狂,2003)的,有关注隐喻的基本工作机制及其理解过程的,有探讨隐喻与文化关系(王守元,2003)的,有研究隐喻和语言认知关系(程琪龙,2002)的。

林书武(2002)在5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6一文中归纳出当今隐喻研究的七个主题,其中包括把隐喻理论引进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2.0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较之以往已有更多的关注与应用。

姜亚军、张辉(2003)从隐喻与教育的关系入手,指出隐喻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学必须重视隐喻能力的培养。

认知语义学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义学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义学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作者:周绪琳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11期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认知语义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及认知语境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运用语义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原型范畴认知语境词汇教学学习一门外语最大的工作量在于词汇学习,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必要掌握是学习英语其他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掌握是教与学的重点。

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的听、说、读、写都成为题。

对于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死记硬背早已被证明是一种拙劣的学习方法,而认知语义学在近年的发展给广大大学师生提供了一个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认知语义学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认知语义学承认客观世界在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参与作用,认为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认知这一过渡层次。

这一观点注重强调的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概念是受到其经验影响的,具有主观性。

根据认知语义学的观点,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应该认识并越过语言的表面现象,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概念体系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和记忆新的词汇,最终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认知语义学的原型范畴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Rosch(1975)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理论学家认为,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某些成员(原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

原型被认为是“某一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Croft& Cruse2006),具有该范畴最多的共同属性,如麻雀就比鸵鸟和企鹅更具有属于“鸟”的范畴,苹果作为“水果”这个范畴的例子就比无花果好。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入原型范畴理论帮助基本词汇的教学,教师要注重讲解单词与其原型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扩展到这个原型的语义范畴,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认知视角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认知视角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摘要:词汇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汇教学进行了探讨,将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以寻求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词汇认知视角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词汇习得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词汇学习和扩大词汇量无疑是他们最为头痛的地方。

在面对各种语言技能考试时,许多学生对词汇部分的掌握皆是不得其门。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二语习得时面临的困境,对当前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发现主要有三种词汇教学方式:一是机械记忆法,教师往往采用定时定量的听写作为检测手段;二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力记忆单词;三是放任自流型,将单词的学习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只做很少甚至不做指导。

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第二种强调了上下文或篇章阅读的作用,然而只是画了一个美丽的大饼,因为大英课程面对的学生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大量阅读或大量接触英语的主客观条件,其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突破现在词汇教学的僵局,帮助学生走出词汇学习的误区及对词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

认知教学法可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帮助学生重建词汇学习和使用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在有限时间里记忆的效率和准确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会使用所记忆的单词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中英文互译的层面。

语言学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理论的探讨或对语言事实描述的层面,应该积极将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认知语言学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实践,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原型理论、隐喻等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重新审视词汇教学和习得的方法,找出更加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一)原型理论与词汇教学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浅谈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供 了全新的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出发 , 分析 大学英语词 汇教 学的现状及其存在 的问题 , 介 绍与词 汇教学 有关的认知语 言学方面的理论 , 提出 词 汇教 学的新思路 , 即结合单词 的深层意义和所在语境掷助学 生记忆单词,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认 知学 词 汇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大学教 学 运用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1 2 . 3 6 3 . 0 2
2 . 2 . 2基本范畴理论及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基本范畴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 学提供 了非常好的理论 认知语 言学 的领域 , 认为隐喻不止是一种语 言现象 , 还是人们 基础 。英语 的核心词汇 ( 或高频词汇) 是任何使用英语的场合 认识客观世 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人们基于“ 相似性” 的认 必备的基础词汇 。掌握 了核心词汇就意味着打 开了通 向基本 知基础将对 来源域 的经验映射到 目的域上 ,以此来认识 目的
l 引 言
重新审视词汇教学和习得的方法 ,找出更加有效的词汇教学
英 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 Wi l l 【 i n s )曾言 , “ 没有语法 , 表达 途径 。
甚微 ; 没 有词汇 , 表达 为零” 。对于任何 外语 的学习来说 , 词汇 2 . 1 认知语 言学 习得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的。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词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世纪 8 0年代初 ,8 0年代末趋于成
因此其效果可想而知仍然不理想。所以我们需要寻求一种 更 2 . 2 . 1 基本范畴理论
加 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来突破 现在 词汇 教学的僵 局,帮助 学
认知语言 学认 为人们在对周 围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世

基于语言认知机制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基于语言认知机制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见的 概 念域 来 认 知 生 疏 的 , 象 的 , 抽 罕见 的
生 只是 机 械 的 去 记 忆 单 词 , 乏 技巧 , 终 概 念 域 , 而 建 立 起 不 同概 念 系统 之 间 的 缺 最 从
并 不 能学 以致 用 , 倍 功半 。 事 另一 方面 是 在 联 系 ( 寅 ,0 7 。 喻 涉 及两 个 域 , 王 2 0 )隐 即源 域 进 行 整 合 , 于 他 们 空 间里 的 共 有 结 构 和 属
间 有机 组 合的 认 知结 果 。 a c n i (9 7 助 学 习者 从 微 观 和 宏 观 两 个 方 面 更 好 的学 多 义 现 象 提 供 了 理论 依 据 , 一 词 多 义 现 F u o ne 19 ) r 为 提出, 概念 整合 至 少 要 涉 及 四 个 基 本 空 间 : 两 个输 入空 间( p t p c ) 一个 类属 空 间 i u s a e , n 习语言。 同时 , 习者 自身 在词 汇 学 习 中 也 象 找 到 了 合 理 的 认 知 阐 释 力 。 传 统 教 学 学 在
词 汇 教学 中 , 师 多半 是 传 统 的 讲 授 方式 , 教
并 不 过 多 的 解 释 词 汇本 身各 项 释 义 的深 层
和 目标 域 。 们 将 对 源 域 的 经 验 理 解 映 射 共 有 信 息 既关 于 头部 的信 息 被 映 射 到 类 属 人
然 头 的 到 目标 域 , 于 两 者 相 似 性 或 能 够 创 造 相 空 间 中 , 后 “ 部 ” 背 景 知 识 被 激 活 后 基
行 创 造 性 思 维 和 活 动 的一 种 认 知 机 制 。 它 学 中 , 师 可 根 据 概 念 整 合 这 一 语 言 认 知 教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双重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双重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双重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张之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各级别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但鲜有将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双重视角结合用于其课堂教学,发挥各自优势的研究。

借用认知语言学原型概念与语篇分析逻辑顺序关系模式,以讲授“All Cultures Are Not Equal”为例,运用到研究生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展现其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

结论表明: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分别从宏观与微观角度为理解文章提供阅读方法,二者协同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视角。

该双重视角也同样适用于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材教改建设专项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研究生公共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2021YJSJG-12);2019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社会认知视角下批判性阅读教学内容改革研究”(649199111010)[作者简介]张之俊(1979—),男,河北玉田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体学与认知叙事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4-0022-04[收稿日期]2021-05-15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涵盖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

近年来,各级别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包括针对阅读内容与方法改革层出不穷。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代表的英语类专业精读教材内容为依托,将其分为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社会与个人、哲学与文明四册。

阅读方法方面,以梁晓晖(2014)、梁晓晖和孙开蒙(2020)为代表的英语读写教材将认知语言学阅读方法引入其中,开启了英语教学的认知转向。

认知语言学为英语阅读教学注入活力,阐释读者阅读篇章的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发布时间:2021-03-03T15:17:20.0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作者:张羽华[导读] 隐喻作为一类较为含蓄的比喻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意思去表达另一种意思,其既广泛的应用在中文中,在英文中也十分常见张羽华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隐喻作为一类较为含蓄的比喻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意思去表达另一种意思,其既广泛的应用在中文中,在英文中也十分常见。

英语中,语法和词汇也均有隐喻存在。

其类型可分为明显与不明显型、复杂型和简单型。

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隐喻翻译思路的构建,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英语隐喻翻译;思路构建前言:隐喻作为一类修辞手段,属于比喻的范畴,可把它看作为一个特殊的明喻,仅表现方式更委婉些,且因存在文化差异,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困难。

基于这一问题,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隐喻翻译,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语言,并对隐喻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并可以精准进行翻译,切实实现语言能力的良好培养。

1认知语言学对英语隐喻翻译产生的影响随着英语语言学的持续发展,英语词汇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隐喻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英语既可表达出原有的意思,同时也增加了更加丰富的新含义。

比如,“blue”既能用来表示蓝色,又可用于形容心情糟糕的状态。

而英语隐喻翻译,需要参考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而对英语隐喻方法和内容进行深刻了解,进而帮助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尤其对汉语中俗语和成语的翻译而言,隐喻已然成了其应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然而,翻译过程中也十分困难。

如果在进行翻译时,仅根据英语语法与词汇开展翻译,则会因为同我国汉语习惯不一致进而影响到翻译效果。

比如,按照字面意思解释“practicemakes perfect”,可将其翻译成为熟练方能达到完美,尽管此种翻译不管语法或意思均是正确的,然而,若把它通过认知语言学来分析,则就可以翻译为“熟能生巧”,这样一来便可达到最理想的翻译效果。

认知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论文

认知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论文

认知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经验主义语义学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

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和隐喻等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范畴观;原型理论;隐喻一、概述认知语言学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认知语言学在承认客观世界在语言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层次。

这种观点所强调的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概念是受到其经验(experiments)影响的,具有主观性。

对于浩瀚如大海的英语词汇体系,死记硬背早已被证明是一种拙劣的学习方法。

相比较而言,运用人类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强化对词汇的记忆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学习者在习得词汇时,应该超越语言的表面体系,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概念体系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和记忆新的词汇,最终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认知语义学的焦点在于建构这些概念框架结构,以及语言的使用是如何反映它们的。

在建构概念框架的过程中,人们不得不将语言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入到各个认知域和框架中,这就需要实体的范畴化。

因此,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被认为是我们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

二、认知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范畴观与原型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20世纪70年代,rosch提出了他的范畴观。

他提出了语义原型(prototype)这个概念。

rosch认为,范畴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每个范畴往往是围绕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原型辐射而形成的,有时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明确的等。

认知视觉下的英语语境研究

认知视觉下的英语语境研究

认知视觉下的英语语境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认知语言的基本理论,对英语语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英语语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认知视觉;英语语境;探究教育部推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全国各高职校掀起了英语教学改革的高潮,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改革举措,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英语语境进行研究,期望能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认知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范围涵盖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

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能力是人类所独具的认知能力,认知过程是一个自足的系统。

在认知过程中,人类通过一定的身体经验对于知识结构和语言理解的相关概念进行认知。

作为认知的工具或手段,隐喻是系统映射在跨概念领域的表达,是将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用于表达另外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

通过隐喻,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概念。

大多数情况下的表达是自动化的、不被人所意识到的,甚至针对隐喻现象的解释,传统语义学把隐喻仅仅看作是语义问题,后来,随着语言应用学的发展,人们往往看待隐喻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

三是范畴化的理论。

范畴化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念及分类,是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理过程。

二、英语语境的主要研究语境存在于学生大脑的认知环境中,包括校园、教室、教材以及人们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体现了社会、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是承载各种知识的系统表达。

正是因为人们掌握了系统的语法知识和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语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知识。

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正确,能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而不仅只是简单学习词汇语法知识、死记硬背简单的单词和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作为研究语言的一种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建立在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式基础上。

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注意到,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Langacke(r1986)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角度,对英语语言结构及其本质实行了全面、客观、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恰恰基于此,该理论对英语语言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1。

Langacke(r2008)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提出三条语言学习基本原则:(1)语言的本质是其符号性,为此意义应成为语言学习的中心。

(2)语法也有意义。

(3)语言的本质是基于使用,语言构式知识来源于对语言的使用2。

一、语言的核心是意义依托皮亚杰体验哲学,以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理论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所以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语言的研究更侧重于人的主观性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强调语言意义是人类认知的产物,源自于人类涉身体验客观世界,受到社会和文化认知发展的制约。

基于此,语言的研究和学习应以意义为核心。

词义的确定必须参照具有百科性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个内容的识解(construal)方式。

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涉身体验(bodilyexperi-ence),特别是空间体验。

通过对运动事件的语言表征研究,Talmy(2000)根据表达事件的方式,将英语定义为卫星框架语言,这类语言往往表达运动事件时,动词一般编码运动+方式,而路径或目的信息则由一个“卫星”,如介词短语或状语表达3。

如:Thebottlefloatedintothecave.在英语中,瓶子的路径由介词“into”表达,运动的方式由动词”float”表达;再如Iranthroughthefield,动词run融合了关于运动和方式的信息,介词短语throughthefield表示了路径。

对于英语,作为卫星框架语言在表达运动事件时所特有的特点,能够进一步证实介词短语及如在动词短语中的介词在英语语言构建和表达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要想准确地使用语言,深入探究介词的意义与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英语介词及其在动词短语和其他短语构式中的使用看似具有很强的规约化水准,但是当我们通过空间意象隐喻,通过水平和垂直空间意象图式以及对运动路径的表示来探究介词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其所表征的概念和意义。

所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介词讲解及在动词短语中的使用方面训练,无论是对于初级者,还是中、高级语言学习者都是必要的。

可见,一个全面细致的意义构建过程不但需要词汇资源,更需要依赖于我们所掌握词汇的心理资源,即其所涉及的语义框架、百科知识等。

所以,深刻理解词汇所具有的意义丰富性和使用的灵活性应该成为有效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较高级语言学习者来讲,更是如此。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用于储存和处理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式(constructions)。

与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那么学习者学习某种语言就不再是规则学习,而是要逐渐掌握成千上万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Ellis,2008)4。

所以,认知语言框架下,语法是由构式构成的,同词汇构式一样具有意义。

最重要的是语言使用影响语言规则,这与二语教学有着特别的相关性。

(一)语法也有意义当我们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重新审视语法时,随之而来是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意义上对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特别在大学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一点:语法是为说话人传达意义服务的。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个体对同一情境识解方式的不同才会选择不同的词条和语法结构。

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是引导学生去探讨和体验不同情境下,怎样才能更加准确,得体地传达交际意图和思想。

如下面这两句:a.Thisroadiswindingthroughthemountains.localviewb.Thisroadwin dsthroughthemountains.globalviewa句实行时体现了局部视角,表达了沿路行进时的描述,表明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山间穿行的画面,而b句一般现在时的使用体现了道路和山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完型。

一般现在时的使用体现了随时间的推移两者关系的稳定性,如同在审视一幅地图。

通过这个例子的讲解能够看出,不同语法的使用体现了对相同情境不同视角的识解,通过以上分析教师能够让学生明白,识解的普遍重要性在于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蕴含于所描述情境的客观事实,而关键在于这个情境将如何被说话者主观识解,角度不同,凸显不同的主体,如:a.Johnpushedthedooropen.b.ThedoorwaspushedopenedbyJohn传统的语言学会强调被动语态是从主动语言转变而来了,但当我们从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识解相同的情境时,能够充分体现叙述者所选择的不同空间视角,a句能够理解为叙述者与John都位于门的同一侧,而b句描述了叙述者位于房间内,John从外边接近这样一场景。

(二)基于使用的构式教学基于使用模型理论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法被看作为由构式构成的清单,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小到一个词,一个语素,大到一个句式都能够称之为构式,是人们在过往语言经历中建立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意义,形式、功能之间的匹配,并储存有复杂的语言知识网络。

在语言学习中,构式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和提取的。

语言教师能够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理解构式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教师才能够理解到学习者在能够成功地实行处理和产出语言之前,究竟应该学到和掌握什么?既不是单个的词,也不是乏味的语言条条框框,而是在具体情境中,体现语言形式、意义,及潜在的交际功能,或者说集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为一体的构式。

所以,融入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构式学习应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正如Achard(2004)指出,将语言学习者置身于具体事例发生的情境,这对学习者来讲是最受益的5。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够讲说话者所选择的构式同其意欲识解的事件匹配起来(所以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构式的意义),以交际为导向参与到语言的有效使用中。

在认知视角下,语言学习是基于语言使用的范例学习体系,所以语言学习是受输入驱动的,源于所接触、经历的语言范例(Bybee,2006)6。

也就说,在学生在实行创造性语言输出之前,教师有责任就相关构式、语言规则,引导学生实行分析探讨,这是因为每一个规约化的语言规则都由其概念和认知驱动,每一个语法化要素都有其语义含义。

大学课堂英语的关系从句构式的学习和练习就应使其置身于语言使用和交际的目的来进一步掌此握构式,如利用PPT,通过范例引导学生对画面实行描述,或将文本中的关系从句构式作为原型范例,或者将关系从句构式看作一个整体,来实行填空训练。

通过上面反复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系从句构式在形式与意义、功能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让学生的内隐学习机制发挥作用。

每一次练习,此构式的表征强度就会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在知识库中的固着度。

再如在听说教学中,构式教学同样具有有效性。

在口语教学话题导入环节,构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与话题相关的真实预料输入,这些真实的与话题相关的预料将在学生口语表达时起到有效的支撑辅助作用,从而避免了学生在语言输出时无法从记忆库中有效提取信息,造成其在口语表达时的语言支离破碎,无法清晰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如在谈及压力话题时,教师若能在话题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下列构式:relax/easeone’smindrelieve/eliminate/alleviatestressanervous breakdownmoodswingspushsomeonetothebreakingpointliftone’sspi ritlifepressurebeunderalotofstressbeup-set/down/depressedfindoutletsforstressfultimes.那么教师就在协助学生构建与该话题相关的语义框架网络,换句话讲,就是构式网络,从而能够大大增加学生语言输出时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在听说课堂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资料都是地道的日常交际情境,若能对这些资料在听说练习之后,同样引导学生注重在特定的情境中英语本族人是如何表达其交际意图的,如在谈论时尚这个话题时,能够协助学生归纳出以下构式。

目的就是通过注重和练习,增强这些程式化的构式在学习者大脑记忆中的固着度和语言输出时的可及性。

通过上面分析能够看出,在语言学习中构式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和提取的。

能够说,只有当语言教师能够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理解构式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教师才能够理解到在学习者能够成功地实行处理和产出语言之前,学习者究竟应该学到和掌握是在具体情境中,体现语言形式,意义,及潜在的交际功能,或者说集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为一体的构式。

所以,融入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构式的教与学应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当我们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重新来审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每一位外语教师也必须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重心。

Ellis(2002)指出显性语言教学其教学效果明显,并具有持续性,但其前提条件必须是课堂教学应以语言交际为导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目标语语料输入,同时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使用和体验的机会,协助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意义,功能之间建立起匹配关系7;换句话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在特定的情境,或用法事件中应该用怎样的构式或语言结构去表征,通过有意义的以交际为目的的反复练习,促使学生的隐性学习机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中介语系统向着目标语方向发展,增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