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说内容。

(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介绍。

2. 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的科幻元素进行深入分析。

(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小说背景,分析人物和情节。

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和情节,收集与小说相关的资料。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导读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简介2. 小说背景和故事情节梗概3. 主要人物介绍和分析4. 文本重点分析和讨论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入《海底两万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作者简介介绍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包括其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科学和冒险的热爱。

步骤三:背景与情节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即19世纪的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和科学发展的背景。

然后,概括整个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把握。

步骤四:主要人物逐一介绍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主人公尼莫船长、阿龙纳克斯教授和康塞尔教授。

讨论他们的特点、行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步骤五:文本分析和讨论选取小说中的几个重要片段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描述手法,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展望下一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期待和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形象直观的引导: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讨论: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视听辅助教具:借助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让学生通过观看、听取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和合作探究,促进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提问情况以及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表现。

3.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或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情节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 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 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 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 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 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 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 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 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体会
“诺第留斯”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 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著潜艇的精良 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话 人 物
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Capitaine Nemo, 又译内摩船长、内莫船长) 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 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 身份在《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中才得以揭 晓:其为印度的达卡 (Dakkar)王子 。尼摩船 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 作家心目中的反殖民主义和 反帝国主义的英雄。他虽然 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 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 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却因仇 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 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 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
海底两万里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 《神秘岛》。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在神秘潜艇“鹦鹉螺号”上进行海底探险的故事。

2. 作品特点分析科学性:小说中的科技元素丰富,对海洋生物、潜水艇等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

想象性: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

人物性格:主人公尼摩船长具有独立、勇敢、智慧等品质,值得学习。

3. 阅读方法指导泛读: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品大纲。

精读: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风格。

批判性阅读:思考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

4.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其他凡尔纳的作品,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等。

参观海洋博物馆,了解海洋生物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情况。

4. 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引言《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

本文档为《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探讨的科学、社会和人性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 介绍《海底两万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 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科学发展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 理解和解读-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帮助学生理清主线和支线;- 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概念和技术设备;-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涉及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3.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语言和描写技巧;-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并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世界;2. 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分析情节和解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材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扩展。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作业评估:布置与小说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海底两万里》原文和中文译本;2. 相关研究资料和解读文章;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等。

七、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进度,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

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八、总结《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极具科幻想象力和文学价值的小说,通过阅读和研究,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初中阅读备课教案

初中阅读备课教案

初中阅读备课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2. 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内容,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如小说原文、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PPT展示《海底两万里》的封面、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照片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幻小说的了解和阅读体验。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第一至第五章,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三、交流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阅读收获,强调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思考小说的科学幻想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PPT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阅读心得和思考。

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第六至第十章,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三、交流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阅读收获,强调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感悟作品主题。

4. 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与科学。

3. 人物形象分析: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

4. 故事情节解析:海底探险、与海洋生物的互动、与海底世界的冲突。

5. 作品主题探讨:对科技、人性、自然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科幻元素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情节,深入理解作品。

4.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作品特点:讨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与科学。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的性格特点。

4. 故事情节解析:通过典型情节,深入理解作品。

5.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人性、自然的关系。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阅读《海底两万里》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2. 评价: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读书笔记质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海底两万里》改编的电影版本,感受影视作品的魅力。

3. 创意写作:以《海底两万里》为背景,编写一段科幻故事。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底两万里》一书,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教案的讲解,学生应该能够:1. 深入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主题和情节。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背后的和艺术手法进行评价和解析。

3. 掌握分析小说结构和风格的方法。

4. 通过解读小说背后的意义和主旨,深入思考、批判和评价纳博科夫对人类探索和冒险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内容1. 理解小说主题和情节1.1 阅读小说梗概,快速了解小说主题和情节1.2 单独解析小说开头,剖析海底探险的意义1.3 比较小说中不同章节中探险活动和技术描写的差别和变化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2.1 分析小说主人公奥尔萨伯教授的性格、信仰和动机2.2 评价小说反派角色纳莫戈的作用和形象2.3 探讨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鱼类和水下生物的比喻和化身3. 解析小说结构和风格3.1 比较小说各章节的风格和写作手法3.2 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和结构设计4. 理解小说背后的意义和主旨4.1 分析小说底层哲学意义和主题,如人类发现、探索和发展的基础4.2 探索小说中关于科学和自然的问题4.3 评价小说中纳博科夫对人类冒险行为和探险精神的批判和探讨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析和写作,以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小说。

五、教学流程安排1. 教师讲解小说梗概和主题2. 学生阅读小说第1章3. 小组讨论和分享第1章的分析和批评4. 学生完成对第2章和第3章的阅读和分析5. 小组共享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手法的分析和评价6. 学生完成对剩余章节的阅读和作品分析7. 学生撰写有关小说主题和背景的文章六、教学评估考虑到该教案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分析和批判能力,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作品。

教师可以使用分级评估工具,以便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评估环境。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_1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_1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知识积累卡”,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

学生分析: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对科幻小说的了解也不是很多,需要老师对本书进行系统介绍。

因此,本节指导课侧重于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并且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指导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难点:对书中人物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展示导入:展开科学幻想之翼,漫游海底神秘世界。

多媒体展示书籍封面,并对本版本的《海底两万里》做以系统介绍,对书籍儒勒·凡尔纳以及改编、插图绘制画家进行介绍。

使同学们对作家的写作特点有所了解,即严谨的科学性。

二、阅读鉴赏。

1、对书中情节做简单介绍:“这场冒险始于阿尤纳斯教授偶然成为了神奇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囚徒。

从此,他跟随“鹦鹉螺号”和尼莫船长展开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世界之旅:壮观的海底鱼群、巨大的珍珠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与巨型章鱼的浴血恶战……”设置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神秘的尼莫船长到底是个大开杀戒的暴君,还是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可怜人呢?尼莫船长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他的巨额财富是来自哪里?他又为什么要在这茫茫大洋上离群索居…… ”2、介绍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富有DK精美风格的照片和手绘插图。

展示部分书页截图。

三、走进科学,展开幻想。

设置讨论问题:学生们进行讨论,并畅所欲言。

问题一:你所知道的现在最先进的潜海工具是什么?最大的潜海深度是多少?讨论结束后,老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及数据,重点展示“蛟龙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问题二:让你任意幻想的话,海洋的深处会有什么?板书展示学生的想象;多媒体展示教师的想象,并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发散思维,放飞思想。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1.初步了解作者凡尔纳,感知科幻小说的特征。

2.学习管窥目录法,了解书中人物与航行路线;通过快读阅读法初步了解“鹦鹉螺号”构造,了解经典情节。

3.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利用经纬度和地图注记在地图上画出“鹦鹉螺号”的航线。

4.激发阅读兴趣,留下悬念,为通读全书做铺垫。

重点:学习管窥目录法,了解书中人物与航行路线;通过快读阅读法初步了解“鹦鹉螺号”构造,了解经典情节。

难点: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利用经纬度和地图注记在地图上画出“鹦鹉螺号”的航线。

一、情景导入(放视频)1866年,这一年的海上可不太平。

一桩桩怪事都在这一年发生了,最奇怪的就是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

为了维护海上安全,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林肯号的军舰,决定出海,消灭这只“海怪”。

在航行半年之后,林肯号终于遇到了这个怪物。

正当要企图捕获它时,林肯号却被“海怪”撞翻。

舰上的人都被冲进大海里……其中有三个人误打误撞爬到了“海怪”的身上,却发现“海怪”原来是一艘潜水艇。

他们被抓进了潜水艇中,并被要求和神秘人一起旅行,于是三个人,开始了这次旅行……这将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呢?这个令美国海军部都惊慌的“怪物”又是一艘什么样的潜水艇呢?他们在旅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老师收到了神秘热的一份来信,信件内容:亲爱的同学: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即将要穿越了,不要害怕,你是我在未来要找的那个有心人,我邀请你来体验这段神秘的旅程,你穿越后将成为一名深海导游,你将带领你的同学和老师重游海底两万里航线。

我相信聪明睿智的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我的任务!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如此盛情邀请,同学们,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两万里,开启科幻之旅吧!二、自主感悟读目录,追踪神秘航线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当你拿到一本新书时,如何快速地了解这本书大致内容?(预设:看目录)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你从目录中读到了哪些信息?预设:人物:尼•德兰、尼摩船长补充: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海洋生物:鲸鱼、珊瑚、抹香鲸、长须鲸、章鱼地名:太平洋、瓦尼科罗群岛、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红海、希腊群岛、南极……总结:同学们找得非常仔细,不仅找到了本书中的关键人物、海底的奇妙景观,还找出了他们航行所经之处。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情节,提高阅读兴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小说带来的奇幻之旅。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2. 小说情节梳理3. 人物形象分析4. 科学知识学习5. 想象与联想训练三、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及作者,阅读第一章2. 第二课时: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第三课时:学习小说中的科学知识,讨论科幻元素4. 第四课时:想象与联想训练,学生分享心得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阅读任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作者及情节梳理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学习科学知识,探讨科幻元素4. 实践法:想象与联想训练,让学生体验小说魅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3.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的表现4. 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1. 导入: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背景及作者儒勒·凡尔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3.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4.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科学知识学习:教师讲解小说中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科幻元素。

6. 想象与联想训练:教师提出想象题目,学生进行联想创作。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并能够将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共同探讨小说中的科学道德问题。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

1.2 分析《海底两万里》在我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它被选入中学课内阅读的原因。

1.3 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人公阿龙纳斯、康塞尔和尼德·兰,以及他们在海底世界所经历的冒险。

第二章: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2.1 介绍故事的背景,即19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海洋的探索。

2.2 分析主人公阿龙纳斯的身份和特点,以及他与尼德·兰、康塞尔的友谊。

2.3 讲解故事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如尼摩船长、鲨鱼、章鱼等,以及他们与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第三章:情节梗概3.1 梳理《海底两万里》的主要情节,包括:船员的招募、潜艇的出行、海底世界的探险、与海洋生物的斗争、潜艇的搁浅等。

3.2 分析每个情节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科学元素,如海底火山、珊瑚礁、珍珠等,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分析《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幻元素,探讨科幻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启示和影响。

4.2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探讨故事中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以及对海洋生物4.3 讨论主人公们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团结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学生的启示。

第五章:阅读指导5.1 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名著,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科学元素等方面。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3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第六章:章节解析与深度阅读6.1 对《海底两万里》中的重要章节进行详细解析,如“鹦鹉螺号的构造”、“与珊瑚虫的较量”等,深入分析文本内容。

6.2 引导学生关注章节之间的联系,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章节布局推动故事发展。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第1页共9页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8页文档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8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Biblioteka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指导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1、畅言读后感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预设:由于作者勤奋好学,所以他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成为他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社会海底潜艇与深海漫步已不单单是幻想。

由此可见具有创造力且符合科学的幻想,始终引领预示着科技的发展。

三、归纳总结师: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总结:(1)科学: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一一体现了出来。

②为我们介绍了丰富的海底知识,如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国等。

③人们研制出的真实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2)(2)幻想: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

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3)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都具备。

四、深度鉴赏“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

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

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救命!” 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

我嘴里满是海水。

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

”我一手抓住我忠实的康塞尔的胳膊。

“是你呀!”我说,“是你呀!”“正是我,”康塞尔答,“我来伺候先生。

“就是刚才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时抛人海中来的吗?"“不是。

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着先生下来了!这个好人觉得这样做是很自然的!“战舰呢?”我问。

“战舰哪!”康塞尔转过身来回答,“我认为先生不要再指望它了."“你说的什么?”“我说的是,在我跳入海中的时候,我听见舵旁边的人喊:‘舵和螺旋桨都坏了"“都坏了?"“是的!被那怪物的牙齿咬坏了。

我想,林肯号受到的损坏虽然只存这么一点儿,可是,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是很不利的,因为船无法掌握方向了。

”“那么,我们完了!”“也许完了,” 康塞尔安静地回答,“不过,我们还可以支持几个钟头,在几个钟头内,我们可以做不少的事!"康塞尔这样坚定和冷静,鼓舞了我的力量。

我用力地游着,但我的衣服像铅皮一样紧紧裹着我,很妨碍我的动作,我觉得很难支持下去。

康塞尔发现了这一点。

“我想先生一定会允许我把衣服割掉。

”他说。

他在我的衣服下面放入一把刀子,很快的一下,从上至下把衣服割开。

然后,他敏捷地替我脱衣服,我就抓住他泅水。

很快,我也给康塞尔脱掉了衣服,我们彼此轮流在水上“航行”。

可是,我们的处境仍然十分危险:可能我们掉下海的时候,人家没有看见,也可能看见了,但因为战舰的舵坏了。

不能回到这边来救我们。

现在我们只有指靠大船上的小艇康塞尔很冷静地这样假设,并计划着随后应做的事。

多奇怪的性格!这个冰一般冷的人在这里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现在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希望林肯号放下小艇来救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尽力支持,时间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来。

我于是决定节约使用我们的力量,使两人不至同时筋疲力尽,下面是我们的办法:我们一个人朝天躺着,两臂交叉,两腿伸直,浮着不动,另一个人泅水把前一人往前推送。

做这种“拖船”的工作,每人不能超过十分钟,我们这样替换着做,我们就可以在水面浮好几个钟头,也许可以一直支持到天亮。

这是碰运气的事!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

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

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

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

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

有时,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由于我们游泳动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点闪光来。

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点缀在镜子般闪闪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块块青灰色的金属片。

阅读上面的文字,然后进行个性化点评。

(考虑到学生所读的书版本不一,以上文字单独打印,分发给学生,学生点评后交流,如若时间不允许,可延至课外作书面点评。

)个性化点评要点:在“林肯号”战败后,这三个人被抛到了海中。

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人物在极度紧张、恐慌中的心理活动,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伟大的忠诚也令人感动。

五、课堂总结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六、拓展训练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名人传》,并把阅读所得整理成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幻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物理学潜水艇人物生物学海底世界情节化学环境八年级语文《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2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身份阿龙纳斯船长康塞尔鱼叉手之王尼德·兰教授的仆人尼摩教授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三)、阅读总结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进行。

(四)、拓展训练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卡”或“名著欣赏记录卡”。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线。

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的性格分别是什么?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你写在“名著欣赏记录卡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