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语文测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6 分)1.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A. 人怎么还不来?B. 他人在心不在。
C.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A. 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 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 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 乃至易于尚且虽然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②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左顾右盼。
③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④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⑤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福建省福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边塞是唐诗中习见的主题和题材,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包括当时的和过去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汉族的和非汉族的。
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加以探索的问题:在某些诗篇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
高适《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考张公即张守珪。
据史,他曾多次大破契丹。
诗篇就是以这些事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榆关即今河北省东部的山海关。
碣石应当就是今河北省昌黎县东南的碣石山。
蓟北,指蓟州(今北京密云)以北。
契丹故地在今内蒙古中部。
张守珪从范阳(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战,取道碣石以出榆关,征人思乡,则从蓟北回首,这都是符合当时情势的。
在这篇诗中,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
大漠和瀚海指今内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它们位于契丹的西边,按照唐人从沿海进军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飞羽书于瀚海的。
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则更是远在今内蒙古西部,与契丹全然无涉。
由此可见,后举三个地名乃是用典而非写实,即以汉人和匈奴作战暗喻张守珪和契丹作战。
榆关、碣石等地名则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瀚海、狼山等地名则是一个比拟的系统。
但四句连贯而下,浑然一气,只有细加寻绎,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问题。
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距离过远这种现象。
沈括《梦溪笔谈》云:“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有雪中芭蕉。
此难与俗人论也。
”为了要突出地表现袁安宁愿僵卧雪中挨饿,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候去乞求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这一主题,画家实写了雪景,也写了当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绿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格,显示出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也没有被困难压倒的精神。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消费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一切都是服务,被用来消费的东西绝不是作为单纯的产品,而是作为个性服务,作为额外赠品被提供的。
从“吉尼斯对你很好”到空姐的微笑及有些自动售货机的道谢声,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美妙的热心服务包围着.被奉献和善意的组合包围着。
即使小到一块香皂,那也是一群专家为使您皮肤光滑而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思索后的成果。
今天没有任何东西是单纯地被消费的,即被购买、被拥有,而后就这样被耗尽。
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是为“您”服务的,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您”这一直接宾语,没有这套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那么消费只会是消费而已。
正是这种额外赠品、这种个性效忠的热情为它赋予了完整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满足。
当代消费者们沐浴在关切的阳光中。
这种额外赠品和关切的机制,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都有其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退休金保管、多种津贴、补助、保险、证券交易),就像F.佩鲁所说:“当局发放社会津贴,目的不在于酬劳生产服务,而是满足需求,来纠正权力的过分垄断。
”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再分配的真实效率及其经济机理,我们感兴趣的是它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
由于其财产的提取和拨付,已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
指称这些制度的完全是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社会保障、保险、保护儿童、保护老人、失业津贴。
领薪者非常高兴能收到以赠予或“无偿供给”形式出现的、他以前被剥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
简要地说,这便是J.M.克拉克所指的“伪市场社会”。
除了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外,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更加非官方、非制度化的系统。
湖南省长沙市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
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
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再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
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
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
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
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育物也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工程设计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扩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明之间感和体验感,以此来获得市民的认同感。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D.咖啡因通过占据腺苷的受体来发挥作用,它可以有效降解腺苷,以达到缓解困意、诱使清醒的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偏好的饮食时间等,都可佐证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B.所谓“咖啡因崩溃”现象,指的是咖啡因被人体代谢后,其功效慢慢消退,极高水平的腺苷会使人感到极度疲劳。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⑤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腺苷, 它会制造出 “睡眠压力”。你清醒的时间越长,腺苷所制造出的睡眠压力就会累积得越多, 因而你会感觉越困。高浓度的腺苷可以通过一种巧妙的双重作用效果来降低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 同时调高睡眠诱导区域的比例。 由于这种化学睡眠压力,当腺苷浓度达到峰值时,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就会占据上风。在清醒12~16个小时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总分100分时长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题2分,共30分)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4.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6.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7.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8.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9.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始:10.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寻:1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13.三顾14.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1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来:__________二、判断下列关于文言字词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为T,错的为F(每题3分,共15分)1. 《诗经·氓》中“送子涉淇,至于..暴矣”两句中的“至于”含义相同。
..顿丘”与“言既遂矣,至于T F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与“余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两句中的“乘”都是登上的意思。
T F3.《孔雀东南飞》中“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与“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两句中的“相”用法相同,在这都是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代词“你”,指代刘兰芝。
T F4. 《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与《雁荡山》中“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两句中的“适”都是恰好的意思。
T F5.“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两句中的“信”含义不同,前者是随便的意思,后者是的确的意思。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答案【答案】1.B 2.D 3.C4.①受传记繁荣、泛滥的影响,有意甚至刻意讳言传主之“恶”。
②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故意拔高人物,人为编造美化。
③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为了哗众取宠,以“重写历史”为旗号,有意回避或者淡化其在历史上的负面形象。
5.①写作传记应秉持史家春秋笔法,追求全面真实是基本要求。
②不能因为某些因素影响,而讳言人恶,歪解曲解历史。
③遵循历史事实,也要通过细节、对话、环境渲染等塑造人物。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B.“‘泛生命体’拥有珍贵的文献和学术价值”错误,张冠李戴,由“而是工程、城市、部队、江河湖海渠等‘泛生命体’。
在作家眼中,这些事物似乎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物体和存在,……这些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史志史传、文献和学术价值”可知,具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是作家写出的作品,而不是“工程、城市、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因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对读者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启示意义”错误,变或然为必然,且以偏概全,由“这或许是因为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道路,对其他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具有启示与感召意义,同时又具有文学史价值”可知,原文说的是“或许是因为”,且还有“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点原因。
B.“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1-4段分析现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特点,5、6段指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未给出建议。
C.“它决定了传记的真实程度”错误,以偏概全,由“主要不是看它写了什么样的历史而是怎么写历史”可知,怎么写历史只是传记真实与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能就决定了传记的真实程度。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A.体现了为“泛生命体”立传的特点。
B.“以见证者的身份讲述路遥在人世间最后二年的生存状况和经历”体现了“传记文学在写作手法上也在努力出新出奇”的特点。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可能觉得故事和真相的联系很松散。
其实故事是对事件变化过程的选择性连贯叙述,强调局面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切故事都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变化过程。
没有变化,就没有故事。
如果故事里的英雄在开头和结尾完全相同,你讲述的就不是故事。
迈克尔·柯里昂从正直的军人转变成了最无情的黑手党老大。
多萝西从奥兹国回到了家,但她本人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2008年金融危机的积累阶段使我们从全球经济比较平衡、银行资产负债表比较保守的时期进入了资产负债表日益失衡、膨胀和危险的时期。
相比之下,关于银行年复一年接收相同存款、发放相同贷款的描述完全没有任何故事性可言。
因果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一切故事的核心。
因为丁丁发现了模型船里隐藏的羊皮纸,所以他踏上了加勒比寻宝之旅。
因为特洛伊人决定将巨大的木马带进城内,所以希腊人蹂躏了这座城市。
因为利率极低,所以投资者在寻找回报时选择了风险更大的项目。
这是故事的逻辑所在,也是听众相信故事的原因:讲述者需要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触发事件。
将因果关系和变化结合在一起,你就获得了剧作家所说的“诱发事件”,即变化过程开始的原因。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系列事件的最初诱因。
徳古拉雇用法律事务所监督英国房地产的采购。
莱娅公主得到了死星的计划并将其隐藏在了机器人R2-D2内部。
当然,之前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就像最近关于窃取计划的《星球大战前传》展示的那样),但是这件事标志着故事正篇的开始。
在关于多个原因和结果的叙述中,触发事件是最初的原因。
好故事还有其他许多元素——英雄、恶棍、导师、骗子、盟友、挫折和障碍、转折和戏剧性发现,但这三者是每个故事必须拥有的决定性基础。
当我们倾听和讲述故事时,我们应该记住它们所描绘的真相具有多大的灵活性。
2015年,邱园出现了每年超过500万英镑的资金短缺。
在实行紧缩政策的英国,政府预算似乎准备进一步削减邱园的公共资助。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台山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23-08)(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
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
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
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
如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
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
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
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
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
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
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
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
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原卷版)
⑩ 在这幻想中的一天里,人类又有了最后的和最初的读者,与最后的和最初的作者。人的自然语言、人的文学,从根本上是为了保持和延伸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当我们读杜甫的诗,我们知道他是杜甫,是另一个人,带着他的悲辛、苍劲和宽阔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在这个人身上感受、勘探我们自身的可能和不可能。我们注视着梵高,我们确信如此眩目的色彩并非数字选择的结果,而是一个人生命的风暴,这风暴将裹抉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和传统的关系、和已有的全部文本的关系不是一个知识问题,不是数据的检索和生成问题,而是我们作为有限的个体,以有限的生命去阅读、学习、体认、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的“道成肉身”,把自己从传统中转化出来、发明出来、创造出来,成为那个坚实的、超级AI所消化不了的、最个别和最普遍的“物”。
D.作者认为,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就必须坚定捍卫人类的语言主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我们如果不能守护人的根基,去实践、去创造,就不可能对抗和超越超级AI所生成的作品。
B.超级AI在写作上并非无用,对于那些按成规惯例、现成类型和模式进行的写作,它效率极高。
C.辩证地看,超级AI可能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其作品能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而具有独特个性。
②坟场也成了我开始认识生活的课堂。
⑨坟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曾是最恐怖的地方。小朋友在村头上玩,碰上阴天,晚上会突然看到野外有一闪一闪既不绿又不蓝的微弱的光。老人们说那是“鬼火”,是“活无常”挑着灯笼办案或者在打火抽烟。小朋友们听了头发竖,心发怵,跑回家蒙上被子闭上眼,被子里头好像还一闪一闪地亮。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 语文试题
怀仁一中高三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连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一: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一种容易变异的甲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梅雨季节最活跃。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个亚型。
在四个亚型中甲型流感最为复杂,传播性强、传播速度快、播散面积大。
几乎每次流感爆发都是因为甲流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性感柒者。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很容易随着空气的流通散播开来。
甲流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几乎每年都会爆发流行。
在人体中,流感病毒直接侵袭的是呼吸系统,当它逐渐渗透进肺的深部时,便越来越危险。
它会间接影响身体的许多部位,甚至连轻度感染都能引起肌肉和关节疼痛、剧烈头痛,甚至会引起更多严重的并发症。
流感致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重度肺炎导致的缺氧,二是流感病毒直接侵犯呼吸道,引起全身多脏器衰竭。
流感并不是感冒,它们是由完全不同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简单来说,相比感冒,流感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症状更重一些,重症患者更多。
从全球范围来看,季节性流感大多轻症,重症比例不到10%;而重症流感中,平均病死率不超过20%。
据最新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对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
方案明确了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流感并发症等,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悲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北京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
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
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
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
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右图所示双曲线。
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材料二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
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出倒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阈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Ⅰ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船泊在江边,伸出漆得锃亮的白色舷梯,半落在水里。
不是搁浅,满甲板的灯欢喜地亮着,照见四边水里的石子,①地放光。
有人走下船去江里洗脸洗脚,江风湿寒,江水里倒藏住些太阳白天的亲吻,水竟微热,让人觉着大江的温暖与慈善。
于是,对这不知名的小山,也充满好奇与好感。
江边有一土坡,生长着杂乱的灌木丛。
坡顶是一块平坦浓密的原野,紫色的晚霞在地平线上烧出冉冉的荒火。
模糊的草地上,②散落着白色的小花,似初春尚未化尽的残雪,在黑暗中提醒着什么。
渐渐地,小花沉入弥漫的夜幕。
它开过,又谢了。
谢了,又开过。
它沉入黑暗,犹如从来没有过一般。
没有人知道这个停泊地的确切位置,它叫什么,它在哪里,它为什么存在,又为什么被一群陌生的过客冒犯,然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漂流到陌生的远方去。
这是一次偶然的夜泊,此生也许再也不会到这儿来了。
这些自由又孤独的小花,你好,再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它开过,又谢了。
它犹如从来没有过一般沉入黑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它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 A )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盐湖的形成,①。
据地质学研究,运城盐湖初步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中条山北麓受地壳变化而形成狭长断裂带,盐矿聚于浅层地表以下,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的洪水汇聚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挥发,结成很厚的盐层。
由于地壳运动,盐层与池水融合,慢慢形成了天然的盐湖。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放一起比较下他们音乐的不同特色。
在音乐史或有关音乐评述的文章中这样的比较屡见不鲜,许多人爱把他们进行对比,这确实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柴可夫斯基这样对比:“莫扎特不像贝多芬那样掌握得深刻,他的气势没有那样宽广……他的音乐中没有主观性的悲剧成分,而这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是表现得那么强劲的。
”丰子恺这样说:“贝多芬……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实在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在莫扎特,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
至于贝多芬,则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
即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
”《音乐的故事》的作者保罗·贝克说:“人们有时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前者注重结构的完美,后者则喜欢气势的恢宏。
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作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而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内涵丰富。
”很少有人拿莫扎特和其他音乐家对比。
拿莫扎特和贝多芬对比,说明他们两人地位旗鼓相当,也说明拿二者对比的人的心目中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态度。
我更愿意从这一点来对比莫扎特和贝多芬,即他们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之所以选择人生苦难这一点来作为比较基点,是因为这是他们两人共有的,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是他们共有的磨难,也是他们共有的财富。
疾病、贫穷、孤独、嫉妒、倾轧……如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他们。
谁会比他们更悲惨呢?只不过,贝多芬比莫扎特多了耳聋的悲惨,莫扎特比贝多芬多了早逝的悲惨。
而且,同样生活在维也纳,莫扎特要贫寒得多,贝多芬虽有过贫穷的童年,但到维也纳不久就得到宫廷顾问官勃朗宁夫人的资助。
同样死在维也纳,莫扎特的葬礼比起贝多芬由维也纳政府出面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葬礼,显得凄凉万分,他没钱买墓地,他到底埋在哪里也无人说得清。
福建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符号,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使得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流动不可避免,形成一种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由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并作出详细阐释:“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跨媒介叙事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联合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进而生成不同的艺术变种;另一方面指再媒介转译后的衍生产品形成媒介增生的集群效应,在跨媒介叙事中,内容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进行再现,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状结构,进而形成跨媒介文化IP。
IP一词本意是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版权。
文化资源自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文化产品或文化商品,只有经过再创造,成为商品符号,才能进入产业循环链而成为文化商品,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生产中实现增值。
201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过程,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典范。
纪录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将故宫文化资源转化为视觉符号呈现在大众眼前,从普通文物工作者的平常生活视角来呈现出人文气息,这种平民化、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叙事模式,为大众留出大量进行文本再创作的裂隙与创作空间。
“第一次近距离地展现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这一大片红墙金瓦的建筑群里,透出不同寻常的意味”,用“日常”撑起宏大和厚重。
2023_2024学年湖北省仙桃市高三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湖北省仙桃市高三上册10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
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
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
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
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材料二: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
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
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
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
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
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
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
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写,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地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以文化表征的意义。
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
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
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
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小题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最便捷廉价,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B. “百里”大小的“风”区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
C. 如果没有文学的艺术呈现与创造,“河流”就只是一个缺乏文化表征意义的地理空间。
D. 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衡量,现代作家对“河流”的文学展示都已经超越了前人。
【小题2】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与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 方言的形成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因为地理条件既能够阻碍人际交流,也能够使人际交流相对密切。
C. 以共同的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心态为基础,秦汉以后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D.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虽然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河流文化不同,但是都成就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
【小题3】1. 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题4】1. 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5】1. 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学术论文[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论证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
材料二则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
【小题5】①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助力经济发展,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
②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错误。
由原文“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可知,“缺少河流”无中生有。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与……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
由原文“……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可知,“便捷的水运”是“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选项把二者进行比较是错误的。
故选A。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诗句中“江”是客观意象,不是诗人想象、塑造、重构的对象。
故选C。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论证特点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由原文“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可见,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来论证河流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
材料二第一段说到“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可见,文学和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并且接着说到河流对于文学的影响。
第二段说到“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可知,二三两段是从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的角度进行论证的,所以材料二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可知,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助力经济发展,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
由原文“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可知,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樟子松王徐迅樟子松林弥漫着一股浓雾,雾袅袅静静,没一点声响。
隐隐地,远处响起一阵松涛的呼啸声。
呼啸声中,那个他既期盼又厌烦的脚步声扑踏踏地响在栅栏外的水泥路上。
他颤颤地问:“是梁沙生来了吗?”应着他的声音,梁沙生就径直走到了他面前,熟练地将手中拎的苹果、梨子、李子什么的放在桌上。
他住的这幢砖石瓦房建在樟子松林环绕的山坡空地,自从瘫痪在床,他就看不到樟子松林,也望不见他心爱的“樟子松王”了。
“福树叔,最近好些了吗?”梁沙生问。
福树笑了笑,他知道这是梁沙生在宽慰他,讨好他。
自从梁沙生郑重其事地提出要在樟子松森林建立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他脑子里那根敏锐的神经就开始欠欠地疼痛。
心里一沉,他感觉面前这个喊他叔叔的梁沙生,不只是冲着女儿满女来了。
果然,梁沙生开口了:“福树叔,和您说的事,您老想好了没有?”福树没提防梁沙生这回竟是单刀直入,几乎是吓了一跳,“嗯哼”一下就咳嗽了起来。
梁沙生搀扶起他,拿起一只枕头给他垫靠着。
他看看梁沙生,忽然又急遽地移开视线,问:“你进门,看见满女了没有?”“满女?福树叔,满女哪里去了……”梁沙生脸红了红。